各种染色方法及应用.共42页文档

合集下载

常用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方法染色是一种常见的工艺,可以使物体表面获得不同的颜色。

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常用的染色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染色方法。

1. 染色剂染色法染色剂染色法是最常见和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它使用染色剂将颜料分子渗透到纤维或物体表面,使其获得所需颜色。

染色剂可以根据不同的物质和纤维进行选择,如酸性染料、碱性染料、中性染料等。

这种染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皮革等材料的染色。

2. 涂料染色法涂料染色法是一种将颜料通过涂层的方式附着在物体表面的染色方法。

涂料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颜色和质地,如油漆、颜料等。

涂料染色法适用于木材、金属、塑料等材料的染色,可以使物体表面获得丰富多彩的颜色。

3. 溶液染色法溶液染色法是一种将溶解的染料涂覆在物体表面的染色方法。

溶液染色法适用于吸附性较强的材料,如纸张、布料等。

染料溶液可以通过浸泡、喷涂等方式涂布在物体表面,使其获得所需颜色。

4. 电化学染色法电化学染色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颜料沉积在物体表面的染色方法。

它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传导,使电极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将颜料沉积在物体表面。

电化学染色法适用于金属、陶瓷等材料的染色,可以获得色彩鲜艳且均匀的效果。

5. 热转印染色法热转印染色法是一种将颜料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转印到物体表面的染色方法。

它通过热压将颜料转印到物体表面,使其获得所需颜色。

热转印染色法适用于纺织品、陶瓷等材料的染色,可以实现图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染色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材料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使物体表面获得理想的颜色效果。

无论是纺织品、皮革、金属还是塑料,都可以通过染色方法实现颜色的变化,为产品增添美感和价值。

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推进,染色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色彩。

常用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方法.

7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8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网织红细胞染色方法
一、概述: 根据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成熟程度将其分为五型: 花冠型、丝球型、网型、破网型、点粒型。网织红细胞经 体外活体染色后,显微镜下凡含有两个以上的深染颗粒或 具有线网状结构的无核红细胞,即为网织红细胞。WHO 推荐使用新亚甲蓝染色液,因其对网织红细胞染色力强且 稳定而被首推。
15
革兰染色法
三、注意事项: 1、涂片:菌液涂片时,用接种环蘸取菌液直接在玻片 上涂布;若是菌落,先取生理盐水1滴,置于玻片上,用 接种针挑取菌落,在盐水中涂布。 2、干燥:制备的涂片应自然干燥。 3、固定:多采用加热固定,目的在于保持细胞原有的 形态和结构,杀死细菌,使染料易于着色,并是细菌附着 于玻片上不易脱落。自然冷却后在染色。 4、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过度, 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 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 菌。因此必须严格把握脱色时间。
11
Miller窥盘法
由于目测计数误差较大,用Miller 窥盘法可减低标准误,特别是 RBC较少时. 盘:厚1mm,直径19mm,圆玻片上 划出格子:大方格内Ret/(小方格 内RBCx9)X100%
网织红细胞
13
革兰染色法
一、基本原理: 革兰染色是细菌最基本的染色法,可用于标本涂片或 菌落涂片。细菌的等电点较低,约在PH2-5,一般情况下 细菌带负电荷,易于被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碱 性复红)着色。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紫色)和 革兰阴性(红色)两类。
常用的染色方法

瑞氏染色_精品文档

瑞氏染色_精品文档

瑞氏染色摘要:瑞氏染色(Rayleigh staining)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染色方法,特别适用于染色细胞核。

该方法以嗜碱性染料瑞氏蓝(Rayleigh blue)为主要染料,通过与细胞核中的核酸结合,实现对细胞核的染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瑞氏染色的原理、步骤以及应用领域,并简要回顾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引言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包含着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功能的调节因子。

因此,对细胞核的研究对于揭示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而实现对细胞核的染色是研究细胞核的基础,其中瑞氏染色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二、瑞氏染色的原理瑞氏蓝是一种嗜碱性染料,它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地形成与DNA分子间的氢键。

在染色过程中,瑞氏蓝能够与细胞核内的DNA结合,形成稳定的染色复合物。

瑞氏蓝通过与DNA结合,呈现出特殊的荧光性质,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和形态。

三、瑞氏染色的步骤1. 准备标本:通常使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作为瑞氏染色的标本。

标本应保持良好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2. 固定标本:将标本用适当的固定液进行固定,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通常使用乙醛、甲醛等固定液进行固定。

固定液的浓度和固定时间根据标本的类型和研究要求来确定。

3. 染色:将固定的标本浸入瑞氏蓝染液中,使细胞核充分染色。

染色液的浓度和时间应根据标本的大小和浓度来确定。

4. 清洗:将染色后的标本轻轻洗净,去除多余的染料和杂质。

5. 干燥:将洗净的标本晾干或利用吹风机等设备加速干燥。

6. 封片:将干燥的标本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并用适当的封片剂(如封片胶)密封。

四、瑞氏染色的应用领域1. 细胞生物学研究:瑞氏染色可以用于观察和分析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周期的变化。

2. 组织学研究:瑞氏染色可以用于观察和分析组织中细胞核的分布和形态,从而揭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 病理学研究:瑞氏染色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定各种疾病,如肿瘤、炎症等。

外观染色方法介绍

外观染色方法介绍

外观染色方法介绍外观染色是改变物品颜色、提升美观度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外观染色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创意设计和家居美化。

一、涂料染色法涂料染色法是最常见的外观染色方法,适用于各种材质的表面。

根据涂料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油性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附着力,适用于户外家具、金属制品等。

2.水性涂料:环保、无污染,适用于室内家具、木器等。

3.粉末涂料:无溶剂、环保,适用于金属制品、塑料等。

4.喷涂涂料:施工方便,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的物品。

二、贴膜染色法贴膜染色法是将彩色膜粘贴在物品表面,适用于玻璃、塑料、金属等表面。

根据膜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汽车贴膜:具有防晒、隔热、防爆等功能,适用于汽车玻璃。

2.家居贴膜:装饰性强,可用于门窗、家具等。

3.隐私膜: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功能,适用于办公室、卫生间等场合。

三、热转印染色法热转印染色法是将彩色图案通过热转印技术转移到物品表面,适用于布料、陶瓷、金属等材质。

该方法的优点是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可实现个性化定制。

四、染色剂染色法染色剂染色法是利用染色剂对物品进行染色,适用于纤维、皮革等材质。

根据染色剂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1.水性染色剂:环保、无污染,适用于各种纤维材质。

2.油性染色剂:色泽鲜艳,适用于皮革、人造革等。

3.纺织品染色剂:适用于棉、麻、丝等天然纤维。

五、激光染色法激光染色法是利用激光在物品表面形成图案或颜色,适用于金属、皮革、木材等材质。

该方法具有无污染、图案精细等优点,可实现高精度染色。

总结:以上五种外观染色方法各具特点,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细菌染色技术

常用细菌染色技术

三、结果: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固定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革兰氏阳性菌,用符号“G+”或“GP” (Gram’s Positive)表示。 革兰氏阴性菌,用符号“G¯”或“GN” (Gram’s Negative)表示。

四、影响因素
1.操作:
涂片的厚薄,不宜过厚 染色时间的把握,尤其是脱色时间,脱色不宜过度 固定过程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避免过热使菌体变性而影
二、步骤
标本处理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乙醇脱色
复红复染
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或附着力, 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 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 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ethanol)。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 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 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革兰氏阴性杆菌例子 (大肠杆菌 x 1000)
抗酸染色法
一、原理

结核菌、麻疯杆菌、耻垢菌等抗酸性菌,因其菌体
表面有一层类脂或脂质之皮膜不易着色,但一经着色后
酸或乙醇的作用亦是不容易把它脱色。利用这特性并以
增强的染色液予染色,然后再以酸及乙醇加以处理,使
其脱色后再对比染色,此时抗酸性菌仍是固定着最初色
常用细菌染色技术
细菌染色方法
燃料与细胞 结合而染色
细菌染色
活菌染色
死菌染色
正染色
负染色
细胞不染色 而背景染色

常用染色方法课件

常用染色方法课件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总结词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是一种广泛用于组织学和病理学中的常规染色方法。
详细描述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技术之一,用于 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在HE染色中,细胞核被苏木素染成蓝色,而细胞质则被伊红染成粉红色。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染色效果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免疫荧光染色法
总结词
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染色技术
详细描述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发出荧光,在荧光显 微镜下观察,可对细胞或组织内的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免疫酶染色法
总结词
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染色技术
详细描述
利用酶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过酶催化底物显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对细胞 或组织内的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
功能。
直接荧光染色法
01
பைடு நூலகம்优点
操作简便,染色时间短,灵敏 度高,特异性好。
荧光染料可能会淬灭,影响染色 效果。
02
缺点
间接荧光染色法
优点
可以用于多种抗原的检测,特异 性好。
缺点
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洗涤步骤, 可能会影响抗原的定位。
双重荧光染色法
优点
可以同时检测两种抗原,提供更多的 信息。
缺点
操作复杂,需要精确的配比和时间控 制,可能会产生染色干扰。
染色方法的原理
化学染色法原理
通过化学反应使染料与纤维发生 结合,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从
而使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
物理染色法原理
利用染料的分子结构与纤维表面的 极性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染料 分子在纤维表面形成吸附层,从而 达到染色的目的。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细胞染色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技术。

通过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使细胞成分和结构可见,便于观察和研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

1.基本染色方法-干燥染色法干燥染色法是最常见的染色方法之一,用于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在细胞表面涂上染色剂(如吉姆萨、范斯丁染料等),然后用胶片或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适用于常规的细胞观察。

-神经元染色法神经元染色法主要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神经元染色方法包括尼氏染色法、戈登染色法和格尔染色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染色神经元的胞体、突触和轴突等结构,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

2.核酸染色方法-核酸荧光染色法核酸荧光染色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核酸的方法。

常见的核酸染色剂包括达尔林紫、伊曼纽尔蓝和乳胶蓝等。

这些荧光染料可以与DNA或RNA 结合,生成荧光信号,便于观察和分析。

-原位杂交法原位杂交法是一种利用互补的单链DNA或RNA探针与目标细胞中的互补序列发生杂交反应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特定的基因表达情况或检测一些病毒的感染情况。

常见的原位杂交方法包括原位PCR、荧光原位杂交和非放射性原位杂交等。

3.蛋白质染色方法-共聚焦显微镜染色法共聚焦显微镜染色法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常见的荧光染料包括荧光素、乳酸钙蓝和荧光蛋白等。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布和相互作用。

-银染法银染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低表达量的蛋白质。

该方法通过将目标蛋白质与银离子结合,形成黑色或棕色的颗粒,便于观察和分析。

银染法常用于检测蛋白质在凝胶电泳中的分子量和含量。

4.细胞器染色方法-非特异性染色法非特异性染色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器的方法,常用的非特异性染色剂包括宙斯金、吉姆萨和荧光素等。

这些染料可以与细胞器特有的成分结合,使其在显微镜下可见。

-特异性染色法特异性染色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细胞器的方法,常见的特异性染色剂包括桡胞蛋白、核蛋白和线粒体染料等。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

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染色方法是一种对纺织品进行着色的工艺。

不同的染色方法会产生出不同的颜色效果和色牢度。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1.染色剂浴染法:这是最常见的染色方法之一、在染色剂溶液中加入纺织品,然后通过加热或搅拌来使染料渗透到纤维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的染色工艺。

2.浆料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适用于纺织品上的印花图案。

染色剂浆料被印刷到纺织品上,然后通过加热或蒸汽来固定染料。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各种图案和效果。

3.染色剂喷涂法: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染色方法。

染色剂通过喷涂工艺被喷洒到纺织品上,然后通过热压来使染料渗透到纤维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

4.反应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使用有机染料和化学反应剂。

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染色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色牢度较高的染色效果。

5.酸性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适用于蛋白质纤维(如丝绸、羊毛等)。

在酸性条件下,染料与纤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染色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明亮和饱和的颜色。

6.基本染色法:这是一种适用于维纶纤维(如涤纶)的染色方法。

染料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在纤维上,然后通过加热或蒸汽来固定染料。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颜色均匀和色牢度较高的染色效果。

7.响应染色法:这种染色方法使用响应性染料。

染料与纤维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染色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出各种颜色和花样的染色效果。

总之,染色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纺织品和效果。

选取合适的染色方法可以确保纺织品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和染色效果。

各种染色法

各种染色法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细胞核被苏木精染成鲜明的蓝色,软骨基质、钙盐颗粒呈深蓝色,粘液呈灰蓝色。

细胞浆被伊红染成深浅不同的粉红色至桃红色,胞浆内嗜酸性颗粒呈反光强的鲜红色。

胶原纤维呈淡粉红色,弹力纤维呈亮粉红色,红血球呈橘红色,蛋白性液体呈粉红色。

着色情况与组织或细胞的种类有关,也随其生活周期及病理变化而改变。

例如,很多细胞在新生时期胞浆对伊红着色较淡或轻度嗜碱,当其衰老时或发生退行性变则呈现嗜伊红浓染。

胶原纤维在老化和出现透明变性时,伊红着色由浅变深。

活体染色活体染色是指一个获得动物或植物的细胞活组织被染色。

至于体外活体染色是指也获得动物或植物分离出来的一部分细胞活一部分组织被一种活体染色剂染色而不影响细胞活组织的生命。

活体染色与体外活体染色的主要区别:活体染色是在有机体内部,因此不在空气中而是在还原的环境中进行的,至于体外活体染色是在空气中,在氧化的环境中进行的。

所以一种真正的活体染色剂就是在一种生物的活细胞的某种构造上面的染料,但对于细胞、对于组织和对于生命本身不发生任何有害的作用。

活体染料多为碱性染料,如中性红、健那绿、次甲基蓝、甲苯胺蓝、亮焦油紫等,它们解离后带正电,其中有的染料与胞内某些结构有专一性接合。

例如,中性红染液泡系,健那绿染线粒体。

DNA-Feulgen染色方法是DNA定量测定的主要染色方法之一。

其具体反应原理是,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

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

也就是说, DNA经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原作用,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而显示出DNA的分布。

2HCl+Na2S2O5→2NaCl+SO2+H2SO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集中于染色体上。

各种染色方法及应用

各种染色方法及应用

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
1、特异性强 2、敏感性高 3、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流式细胞术
34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利用流式细胞仪 检测细胞或其它颗粒性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它借鉴 了荧光显微镜技术与血球计数原理,同时利用荧光染料, 激光技术,单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 检测速度与统计精确性,而且从同一个细胞中可以同时测 得多种参数,为生物医学与临床检验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全 新的视角和强有力的手段。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的髓
过氧化物酶(POX orMPO)分解过氧化氢,
释放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
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色化合物沉着于细胞质
内。
M1 - POX(+)
¬
过氧化物酶染色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呈阳性反应,以M3和M2 型反应最强,MI和M5型反应较弱,故有助于区 别M3和M5型。
(三)细胞化学定量
粗略估量,以染色反应的强弱,受色的深浅 ,人为地区别为阴性和各种程度的阳性。 百分法,只能反映细胞阳性率,不能反映受 色强弱。 积分法,是常用的半定量法,将等级估量与 百分率相结合它既反映了细胞阳性率的高低 ,又反映了细胞受色的强弱。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 方法,这些方法学在白血病的鉴别 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三、骨髓铁染色
【原理】正常人骨髓中的贮存铁主要存在于骨髓 小粒和幼红细胞中,骨髓中的铁在酸性环境下与亚 铁氰化钾作用,形成普鲁士蓝反应,形成蓝色的亚 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从而反映骨髓 中铁的储存量。
细胞外铁

现代常用染色方法

现代常用染色方法

现代常用染色方法现在很多都是用机器进行,那么常用染色设备及染色方法你了解多少,想要接触这一行业就要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请看下面:染色方法根据把染料施加于织物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中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或称竭染)和轧染两种。

(一)浸染将被染织物浸渍于染液中,通过染液循环及与被染物的相对运动,借助于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而使染料上染,并在纤维上扩散、固着的染色方法。

特点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纺织品的染色;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适合小批量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操作较容易,适用于各种被染物的染色要求——均匀染液各处的温度和染料、助剂的浓度要均匀一致,被染物各处的温度也要均匀一致,否则就会染色不均,因此染液和染物的相对运动是很重要的。

浴比浸染时染液重量与被染物重量之比称为浴比。

染色浓度浸染时的染料用量一般用对纤维的百分数表示,称为染色浓度。

举例:被染物重50kg,浴比20:1,染色浓度为2%,则染液体积为1000L,所用染料重量为1kg。

影响均匀性的因素染料、助剂、温度、浓度、浴比浴比大,利于匀染,但染料利用率低、能耗大、废水多;浴比过小,易造成染色不匀;多次加入染料,使染色更均匀;加促染剂,提高染料利用率。

(二)轧染轧染是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织品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

染料的上染是(或者主要是)在以后的汽蒸或焙烘等处理过程中完成的。

特点连续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在30%~100%之间合纤:30%棉:65%~70%粘纤:90%要求:轧液均匀,一般用均匀轧车轧染工艺流程带液中的染液可以分为三部分:①被纤维所吸附的染液②留在织物组织的毛细管空隙中的毛细管染液③留在织物间隙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流动的染液。

泳移所谓泳移是指织物在浸扎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蒸发而向受热表面迁移的现象。

染色方法总结

染色方法总结

第一节结缔组织和肌纤维染色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复红法(VG法)用途:VG法用于区分胶原纤维和肌纤维。

原理:酸性复红和苦味酸对这两种纤维都具有较强的亲合力,结果胶原纤维被酸性复红染成红色,肌肉被苦味酸染成黄色。

此方法是一种优良的传统方法。

固定:10%福尔马林切片:4-6微米试剂:Weigert铁苏木精液:A液:苏木精1g,无水酒精100 ml。

一般配制后需要数周或数月自然氧化,成熟后使用。

B液:29%三氯化铁水溶液4 ml,蒸馏水95 ml,盐酸1 ml。

两液分别配制,临用时A、B液等量混合,过滤后使用。

24h后失去染色能力。

Van Gieson液:1%酸性复红水溶液 10 ml苦味酸饱和水溶液 90 ml临用时1:9混合过虑后使用。

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复红法(VG法)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 Weigert苏木精液5-10 min。

3.充分水洗。

4. Van Gieson液1-5 min。

5. 95%酒精迅速分化数秒。

6.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胶原纤维呈红色、肌肉、神经胶质、胞浆、红血球呈黄色、细胞核呈黑色或棕蓝色。

体会与说明:由于酸性复红退色较快,染色结果不能长期保存,一般只能保存3~6个月。

二 Masson三色法试剂:Regaud 氏苏木精:苏木精1g,95%酒精10ml,甘油10ml,蒸馏水80ml。

将苏木精加入蒸馏水内加温溶解,冷却后加入酒精和甘油,放数日后即可应用。

Masson丽春红酸性复红液:丽春红0.7g,酸性复红0.3g,蒸馏水99ml,冰醋酸1ml。

0.2%冰醋酸水溶液:冰醋酸0.2 ml,蒸馏水100 ml。

1%磷钼酸水溶液:磷钼酸1g,蒸馏水100 ml。

苯胺蓝水溶液:苯胺蓝2g,蒸馏水98 ml,冰醋酸2 ml。

1%光绿水溶液:光绿 1g,蒸馏水100 ml。

Masson三色法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铬化处理或去汞盐沉淀(甲醛固定的组织此步可略)。

染色法的原理和应用

染色法的原理和应用

染色法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染色法是一种常见的科学技术,在生物学、医学、化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染色法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研究生物分子、分析化学物质等。

本文将介绍染色法的原理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2. 染色法的原理染色法的原理是利用染料分子与待染物质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将染料分子添加到待染物质中,以使其颜色发生改变。

具体来说,染色法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 吸附式染色法吸附式染色法是指染料分子通过与待染物质表面的物质相互作用,以吸附在其上并改变其颜色。

例如,常用的吸附式染色法包括酸性染料在碱性环境中与细胞核酸结合形成染色体的观察,以及金胺染料在银盐摄影中的应用。

2.2 化学反应染色法化学反应染色法是指染料分子通过与待染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以改变其颜色。

例如,常见的化学反应染色法包括血红蛋白与化学试剂的反应形成颜色的变化,以及酮类与胍类化合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的化学反应。

2.3 结合染色法结合染色法是指染料分子与待染物质之间通过特定的化学键结合,以改变其颜色。

例如,常见的结合染色法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荧光染料与标记物质的结合等。

3. 染色法的应用染色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3.1 细胞生物学染色法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通过使用染色法,可以观察细胞核酸、蛋白质、细胞器等的分布和结构,并研究细胞的功能和变化。

3.2 组织学在医学领域的组织学中,染色法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切片的染色和观察。

染色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或研究人员观察组织器官的结构、病变情况,从而提供诊断和研究的重要依据。

3.3 分子生物学染色法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荧光染料可以标记DNA、RNA、蛋白质等分子,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分布和相互作用,从而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3.4 化学分析在化学分析领域,染色法被广泛应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例如,比目鱼试剂可以通过染色反应检测氮含量,甲基橙试剂可以用于检测氧化还原反应等。

常用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方法

常用染色方法过氧化酶染色法(POX) (2)铁染色法 (2)碱性磷酸酶染色法(NAP) (3)糖原染色法(PAS) (4)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 (5)酸性磷酸酶染色法(ACP) (5)苏丹黑B染色法 (6)阿利新染色法 (6)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染色法 (7)嗜碱性粒细胞染色法 (7)嗜酸性粒细胞染色法 (7)血红蛋白H包涵体染色法 (7)T和B淋巴细胞酯酶标记鉴别法 (7)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偶氮法) (7)碘化钾过氧化酶染色法(pereira氏法) (7)5-核苷酸酶染色法 (7)过氧化酶染色法(POX)一、溶液配制第一液 联苯胺 0.3g 待溶解后加入36%亚硝基铁氰化钠1ml (3.6g+6.4ml ) 碱性复红 0.3g 95%酒精 100ml 第二液3%H 2O 2 0.3ml (7滴) 用时新鲜配制蒸馏水25ml二、操作步骤1、新鲜涂片加第一液 1分钟2、再加等量第二液 4分钟3、用蒸馏水冲洗后,再用95%酒精褪色,至红色褪掉为止4、水洗后待干,再用瑞氏染液复染,时间为40-50分钟5、水洗后待干,镜检三、结果判定若细胞具有POX ,用此染色即有黑色颗粒出现在细胞内,为阳性,无黑色颗粒为阴性。

1、 粒细胞除早期原粒均为阴性2、 单核细胞为弱阳性反应,部分网状细胞呈弱阳性反应3、 淋巴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为阴性反应铁染色法一、原理:幼红细胞胞浆内的铁,网状细胞及造血岛内铁粒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亚铁氰化钾起反应,产生蓝色普鲁士蓝沉积。

二、试剂配制1、20%亚铁氰化钾溶液2、36%浓盐酸3、甲醇4、0.2%核固红(配制:硫酸铝10g 溶于蒸馏水100ml 中,待溶解后加入核固红0.2g 混匀,并放在37℃水浴箱内1小时,时时振荡使其充分溶解后过滤使用) 三、操作步骤1、新鲜涂片甲醇固定10分钟,蒸馏水洗后晾干2、(5份20%亚铁氰化钾,1份36%浓盐酸混合成清亮液)染色30分钟,蒸馏水洗后晾干3、0.2%核固红复染20-3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

常用细菌染色方法

常用细菌染色方法

常用细菌染色方法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包括革兰氏染色法、培养基染色法、酸碱快速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 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

革兰氏染色分为四个步骤:固定、染色、洗涤和显色。

首先,用热炙或炉火将菌液固定在载片上。

然后,将菌液投入到革兰染色液中,革兰染色液包括紫罗兰晶体染液和碘溶液。

之后,用乙醇洗涤,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最后,用苏木精染液进行显色,细菌会变成紫色,而波尔多红会成为背景颜色。

通过这种染色方法,我们可以根据细菌的染色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

革兰阳性菌会显色为紫色,革兰阴性菌则在淡粉红色或红色。

2. 培养基染色法:培养基染色法是一种将细菌培养在含有染料的培养基上的染色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培养基的颜色来判断细菌的类型,而不需要进行染色操作。

通常会根据菌落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来判断不同菌种。

例如,大肠杆菌产生灰绿色的金属光泽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金黄色菌落等。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通常用于常规实验室工作中。

3. 酸碱快速染色法:酸碱快速染色法又称为朗斯快速染色法,是一种通过酸碱反应来进行细菌分类的染色方法。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结合酸碱染色原理,可以将细菌分为两类,即酸染菌和碱染菌。

酸染菌在酸性条件下显色,呈现出红色或粉红色,碱染菌在碱性条件下显色,呈现出蓝色、紫色或黑色。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快速分类细菌,特别是在細菌在临床应用方面有重要意义。

4. 特殊染色法:特殊染色法包括Ziehl-Neelsen染色、抗酸杆菌染色、吉姆萨染色、印度墨染色等。

这些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检测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抗酸杆菌等。

其中,Ziehl-Neelsen染色是一种用来检测酸快杆菌的染色方法,通过使用染色剂将细菌显色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则显色为蓝色。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结核病。

细菌染色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验目的和需要。

特殊染色法

特殊染色法

特殊染色法一,抗酸杆菌染色1,试剂配制:(1)碱性品红乙醇液:碱性品红5g,无水乙醇100ml(2)5%苯酚水溶液:苯酚(稍加温使共溶解)5ml,蒸馏水95ml(3)苯酚碱性品红液:碱性品红乙醇液1ml,5%苯酚水溶液9ml(4)20%硫酸水溶液:浓硫酸20ml,蒸馏水80ml(5)汽油松节油液:航空汽油(也可为普通汽油)1份,松节油1份2,染色程序:(1)切片用汽油松节油脱蜡2次,每次5-10min。

(2)不经乙醇洗,只用纱布将切片周围余液擦干。

(3)流水稍洗。

(4)滴入苯酚碱性品红液,于室温下染15—30min。

(5)流水去多余液体。

(6)用20%硫酸水溶液分化至适当为止(一般需1—5min)(7)流水充分冲洗。

(8)用Mayer苏木精液浅染细胞核。

(9)洗流水冲洗10—15min。

(10)用风扇把切片吹干,随即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3,结果:抗酸杆菌(包括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呈鲜红色,胞核呈蓝色。

二,奥新兰过碘酸雪夫代染色简称(AB—PAS染色)(溶液配制)1,0.3%的奥辛兰醋酸液:奥新兰0.3g,蒸馏水97ml,冰醋酸3ml2,1%过碘酸水溶液,schitf代试剂及亚硫酸冲洗液配发同。

(染色方法)1,切片按常规脱蜡水洗,再入蒸馏水洗。

2,染于0.3%或1%奥新兰醋酸液中10—30分钟。

3,用蒸馏水充分洗,至少洗4次。

4,1%过碘酸水溶液氧化5—10分钟。

5,用蒸馏水从分洗,至少3—4次。

6,Schiff代试剂染10—30分钟。

7,直接用亚硫酸冲洗3次,每次2分钟。

(有固定的作用,把多余的schiff试液洗净)8,流动自来水洗5分钟后蒸馏水洗。

9,苏木素染核。

必要时盐酸究竟稍分化后充分用自来水洗。

10,95%酒精,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固。

(结果)酸性粘多糖呈靛兰色,中性粘旦白呈鲜紫红色或品红色,中性及酸性粘蛋白混合物呈紫兰色。

软骨紫蓝核呈蓝色。

三,改良Hale胶状铁染色液的配制和应用(溶液配制)29%氯化铁4.4ml,蒸馏水250ml将蒸馏水置于烧杯内煮沸,然后滴加氯化铁不断搅动直至溶液变成暗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