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本质与探究性学习问题

合集下载

探究性学习活动反思

探究性学习活动反思

探究性学习活动反思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通过主动参与问题探究和实践操作,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将回顾这次探究性学习活动,反思其中的收获和困难,同时总结所带来的长远影响。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我认真思考了问题的本质与解决方法。

首先,我明确了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确立了问题的范围和关键点。

其次,我积极查阅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实践操作。

在实践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与困难。

首先,由于对相关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不熟悉,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去还原实验过程,并理清其中的关联与逻辑。

其次,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实验结果与预期有偏差、数据采集出现误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重新校准仪器、增加数据采集次数等。

通过实际操作的反复尝试,我不断优化了实验过程,并获得了更准确的结果。

通过这次探究性学习活动,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学会了主动思考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并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去解决。

其次,我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

通过亲身经历,我更加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了动手实践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最后,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乐趣。

通过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我不再被教师单一的传授所束缚,而是能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和主动追求知识。

这次探究性学习活动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主动思考和问题解决,不断拓宽视野和深化学习。

其次,它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兴趣。

我将更加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项目研究,积极探索和应用知识。

最后,它增强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合作、交流思想,在协作中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科学课程中对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科学课程中对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科学课程中对探究性学习的思考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的浪潮席卷全球。

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一切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含量的比重越来越高,人类同等的能源消耗,将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因为其中蕴涵了更高的科技含量。

所以,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换代、创造升级的时代。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人们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人的专用名词,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不懂发明、不会创造的人。

教育传承人类文化的功能更多地为信息技术所取代,教育的根本定义和价值在于塑造学生具有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改革一探究性学习的任务摆在了每位教学活动参与者的面前。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内在的统一。

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阵地,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技能的养成。

因此,如何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技能的教学方式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接受性学习提出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个不明白或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反复研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贯穿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我对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举例:探究酸雨的危害教学功能价值是:通过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

实现上述功能的原因:酸雨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人体、建筑、机械、城市等都能造成很大的危害,认识酸雨的危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预防酸雨形成的原因,掌握预防酸雨形成的措施。

教学过程:《探究酸雨的危害》根据情况可分为两课时。

一、提供背景知识:1、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二、教学过程:1、分组讨论,设计对照试验:根据老师提供的模拟酸雨来设计探究试验。

注意:教学活动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制定方案,动手试验: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试验方案。

B、实施方案:注意试验过程中数据的记录。

C、得出结论: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科学的结论。

注意:教学活动中重在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定义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1]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

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或由教材提出问题。

在获取事实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

探究性学习中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果不亲自参与探究,学生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一、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1、意义科学课程标准有着全新的理念,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提倡合作学习、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它要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倡导科学探究式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科学探究式学习则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能加深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人们从“现代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从“教育本质”的角度来认识科学探究式学习的意义,同时对提高师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以及科教兴国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价值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学会探究科学问题的策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在“要我学——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的阶梯上不断进取。

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但旧的教学理念往往根深蒂固,因此以主动探究式学习方式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实施以学生主动探究为核心的化学教学,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模糊的、不自觉的、被动的”状态逐步走向“清晰的、自觉的、主动的”状态,着力营造“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主动学习氛围。

使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在贯穿主动探究学习方式中得到升华和提高。

1,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新课程的实施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设计一个实验、调查、讨论三种不同形式的探究式学习课题。

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发现学习对于学习有关规律、法则、方法比较有效,而对 于实验器材、学术用语,及以情感为基础的内容的学习很 不适宜。因此较适用于理科学科。 探究学习侧重于经验性、实践性强的自然科学知识。例如,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环剥植物树干韧皮部的成 活探究,这些探究问题的情境都是设置成自然事物或生活 现象的。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源广泛,因此可将情境设置在学科知 识中,也可设置在生活实践中,只要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就能进行研究。一般而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都是比较复 杂的综合性问题。
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联系与区别
研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 发现学习
姓名:罗小凡 学号:222008316011063 年级:08级师范二班
探究学习则可长可短,灵活性大,耗时较少。。
我们要知道在化学的学习中,发现学习、 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 不是对立的,不能随意否定其中任何一 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 的,甚至是复合的学习方式,才有可能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发现学习 与探究学习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学 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 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种 认知兴趣,能够直接、有效的激发、 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研究性学习需要经历一个细致完整的科学研究
过程,因此有可能耗时较长; 而发现学习只相当于经历其中一个环节,理论 上讲应耗时较短,但是由于其要亲自发现的学 习模式,而忽视了团体互动,因此有时难以形 成良好的岔道思维,则反而耗时耗力;

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小学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系统性和深度、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教师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更新教材内容和方法,结合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参加科学竞赛等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推进,才能使小学科学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问题、解决对策、引言、重要性、现状、缺乏系统性、缺乏深度、缺乏实践性、缺乏趣味性、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多样化评价方式、结论、加强教师培训、选拔、更新教材内容、更新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课外拓展。

1. 引言1.1 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为孩子们提供了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方法论。

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世界的变化。

科学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具备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和勇气。

小学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创新者的重要基石。

通过科学教育,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潜力,拓展自己的视野,追求科学真理,达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科学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1.2 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小学科学教育在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许多学校的科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只是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缺乏对科学探究和实验方法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无法真正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

初中科学教学本质观思考

初中科学教学本质观思考

初中科学教学本质观思考一、科学本质观的解读1.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从理论上来看,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观点;另一种是建构主义的现代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知识是来自客观事物的观察,而观察是中性的,不带主观偏见,因此,一旦实验验证确立下来的知识就是真理、不可推翻的。

建构主义现代观点认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根据已有理论与实验建构而成,由于科学技术不同,人类的认识水平不同,客观检验的标准与尺度不一样,建构的科学知识是暂时性,可被推翻与修改的。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是格物致知的一种路径,其基本特点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为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为审视的出发点。

[1]张开逊概括了科学本质观,当发现新的证据和对已有事实有新的解释时,科学知识将会改变;科学知识最终是建立在经验和证据之上的;人类的想象和创造性参与了科学知识发展的所有阶段。

[2]科学是一种探究,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做的探究活动;科学是一套价值观体系,科学研究的社会性目的是通过将科学转化为技术促进社会发展,从而造福人类;科学是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意义建构,是人们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对自然事物的合乎逻辑的阐释。

[3]2.科学本质观解读的启示基于科学本质观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解读,我们认为,科学是一种关于自然、社会与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是一种价值取向。

所以,科学教学的价值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高分,也不是为了一张录取通知书,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所说:“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知识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作为渗透科学本质观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揭示科学是一门耐人寻味探索性学科;展示技术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创新的态度和精神;以实证的意识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科学需要证据;合理地运用科学史实激活“静态”的文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经典,而是发展变化的运动。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摘要:探究式学习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探究本领,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以前的各种学习方式相比较,它更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它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能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在探究过程中,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本质。

关键字:探究探究式学习体验“探究——研讨法”是美国自然教学法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首先提出的。

这种教学方法主张用具体的客观现实作为学习的开始,通过儿童对有结构的材料摆弄、操作,探索出材料所包含的概念而控制它。

然后在小组内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谈出各人的感性认识,集中起来形成极为丰富的完整形象。

探究式学习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明确规定了“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探究式学习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在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往往是好学生神采飞扬,后进生默默无闻。

教师是有心无力,而这些后进生是有力无心,不想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探究式学习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引导学生们注意每一个人对探究活动的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

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

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要考虑利用其他时机给予他们一些适合他们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

常的科学好奇心和科学探究能力是实验探究性型活动涉及的主要教育

常的科学好奇心和科学探究能力是实验探究性型活动涉及的主要教育

常的科学好奇心和科学探究能力是实验探究性型活动涉及的主要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

列夫。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

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作出解释的各种方式。

“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由此我们知道,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

探究式学习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科学的一种模式的研究。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三套)含答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三套)含答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一)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2.科学探究探究是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

通过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国家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4.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

5.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6.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

7.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

三、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ABC)A、知识目标B、能力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9.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A)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10.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B)。

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

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

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科学探究性学习注重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挫折与成功,它更加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评价时,就不能简单地看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而是要将评价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尤其是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体验。

因此为促进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我们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科学的关于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究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原则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是基于学生对探究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用以指导探究教学评价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正面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每一步的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和维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重视过程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和参与、体验情况,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评、互评来改进促进学习。

????三)重视体验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性活动、开展人际交往,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课程。

改革理念下,评价被视为是对被评价者提供反馈,促进其发展的途径。

作为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评价是贯穿于探究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评价。

除了遵循传统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等原则以外,同时还有其独特性,如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以及开放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坚持发展性原则,首先“发展”意味着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就要注意到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每个学生、每个探究小组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这是探究学习展开评价时必须承认的前提。

探究学习的发展性原则所追求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形成科学的探究态度、良好的探究习惯以及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形成基本的探究能力。

发展性原则关注的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等比较,这就更多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科学本质内容分析及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科学本质内容分析及教学实践研究

0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
认识。
科学本质内容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本质内容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
科学本质内容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等方式,将科学本质内容融入到实验教学中。
科学本质内容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学本质内容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本质内容在课外活动 中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 的视野和知识面。
科学本质内容在课外活动中 的应用形式
通过科学竞赛、科研项目、学术讲座等方式,将科 学本质内容融入到课外活动中。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高中生物学必修教 材中的科学本质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02 高中生物学必修 教材科学本质内 容分析
教材中科学知识的本质分析
生物学基础知识
教材中涵盖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生物学基础知识,有助 Leabharlann 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框架和概念。
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科学本质内 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为教学实践提 供指导。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将这些 内容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教材中涉及许多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内容,包括统计学方 法、实验数据对比等,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和技巧。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浅谈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浅谈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是的,与其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念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者教师一个人索然无味地在讲台上做着演示实验,都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一做来得有意义和卓有成效。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可以细化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提出问题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导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那么如何提出问题呢?我们的学生在习惯了“你问我答”的学习模式之后,提问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问题不是凭空产生,它有两大来源。

1、问题来自教材、资料、教师等,在这里要注意问题得与科学概念相结合,得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太浅的问题学生没有兴趣去探究,太深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难以解决,问题必须是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研究探讨之后解决的,对高年级来说,他们已经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整理分析数据了,并能用图示或者文字来汇报研究结果了。

2、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电磁铁的磁力》时,我用串联一个电池的电磁铁吸起了2个垫圈(铁),有学生随即发出疑惑:能不能使电磁铁吸起更多的垫圈?随后,我们确定了“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性”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步骤,进行探究性学习,找寻问题的答案。

(二)、收集数据对于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找到证据,将有用的数据记录下来。

在进行“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性”这一探究性学习时,学生必须绘制表格,分别记录串联不同个数电池时电磁铁吸取的垫圈个数,和不同线圈圈数时电磁铁吸取的垫圈个数。

(三)、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前面提到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其结论是:串联接入电磁铁的电池数量越多,电磁铁吸取的垫圈个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串联接入电磁铁的电池数量越少,电磁铁吸取的垫圈个数越少,电磁铁的磁力越小。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践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这一对于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的实际需求是科学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认知水平设置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科学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

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再次,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通过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探索,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科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要素,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科学发展和创新,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践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您对科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有哪些建议

您对科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有哪些建议

您对科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有哪些建议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科学教育课程和内容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帮助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实践与应用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教育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

注重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可以通过设计小型实验、模拟实地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跨学科与综合性科学教育应该从跨学科和综合性的角度出发,将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交叉学习。

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可以加入相关的数学、语言、社会学等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视角,并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引入具有综合性的科学问题和项目,让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既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问题导向与探究性学习传统的科学教育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性降低。

科学教育课程应该转向问题导向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信息搜集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科学教育课程应该与信息技术融合,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工具。

引入虚拟实验室、科学模拟软件等技术,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和科学模拟,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利用互联网和数字资源,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开拓他们的学习空间和途径。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陈志伟)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陈志伟)

05
CHAPTER
结论
对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的总结
科学本质观的重要性
科学本质观涉及到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的理解。在当今快速发展 的科技时代,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对于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至关重要 。
科学教育的挑战
科学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然而,传统的科学教育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04
CHAPTER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的发 展趋势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的国际比较
美国
强调科学本质观和科学教 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 维。
欧洲
注重科学教育的跨学科性 和实践性,强调科学素养 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中国
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 学方法的掌握,同时强调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 合。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
目录
CONTENTS
• 科学本质观的概述 • 科学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 科学本质观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 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 结论
01
CHAPTER
科学本质观的概述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科学伦理
科学本质观是对科学本 质的认识和看法,包括 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和科学伦理 等方面的理解和评价。
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反馈
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
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03
CHAPTER
科学本质观在科学教育中的 应用
科学本质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生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生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科学课程作为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科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教授科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参与度,他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分析数据、和其他同学合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来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现象,从而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逻辑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的任务是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资源和工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探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取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知道答案,还要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答案,如何验证和解释结果。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使他们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验证结论。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探究性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传统的科学课堂往往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而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参与到有趣的实验和观察中去,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尽管探究性学习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中具有许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浅谈“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究性学习”

浅谈“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究性学习”

浅谈“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究性学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提高中华民族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这一基本目的出发,把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摆上了重要的位置上来。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这一规定,不仅明确指出了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而且规定了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那么,如何实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这一课程目标呢?从“科学课程标准”中我们找到的答案是:“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进入新课程以来,我们的广大科学教师围绕着“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问题,曾开展了广泛的学习与实践研究活动,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优秀教学案例。

但是,当我们用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来分析更多普通教师的课堂教学时我们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实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对于“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问题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笔者认为:从实现新的科学教育目标出发,在我们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中进一步深入开展对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和讨论,有利于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下面,仅就自己的学习与实践研究经历,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应注意发现并研究教师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模糊认识,进而把科学课教学的研究引向深入。

随着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等教学思想的传播,以及“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等学科课程理念的实践研究,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时,我们的有些教师只满足于读了几篇文章,或看了几节好的示范课及研讨课,还有的也只是经历了短暂几天的新课程岗前培训,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对新的科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番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就匆匆开始了对新课程的实践探索。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科学本质能够理解,同时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要让学生在科学课中快乐的学习,在平时之间互相交流,探究之后互相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科学;多媒体;交流;探究0 引言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科学本质能够理解,同时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笔者深深的感觉到,要想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下面,笔者粗略的谈一谈自身的认识和体会:1 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教学中快乐的学习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在教《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只要我们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如《保护大自然》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环保网站,进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组织过程强调学生对探究过程要素的体验与理解
对探究性学习中若干现象的批判或说明
1、“动手做科学”或“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不是判断探究性学习的依据。
依据是:了解科学过程的特征和本质,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
思维能力,对科学的开放态度、创新精神,严谨的科学实证精神。
• 4、对已经公布的科学研究成果加以评价,包括审查过 程、检验证据、找出错误推理,对同样的观察结果提出 不同的解释,是科学探究的任务。
什么是科学探究 如何认识科学探究
1、“发现并报告”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性为目的和任务 科学探究是追求客观真理的神圣事业 前人“发现”的知识是不可质疑的“客观”真理 19世纪末第一次科学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物体运
探究本质观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
• 1、科学概念都不是最终真理,在原则上都要进行改进。 但一些基本概念已经经过大量实验证实,在未来不可能 有大的变化。
• 2、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理论模型、数学模型来构 建和检验对自然界的解释。当遇到与已有的解释不一致 的实验证据时,就要改变对自然界的解释。
• 3、当缺乏大量证据时,科学家对同一个自然现象作出 不同的解释是正常的,对同一证据(数据)作出不同的 解释也是正常的。但是,科学家会努力消除这种分歧。
两中不同的科学探究
1、稳态的探究(stable inquiry) 在一定的科学原理指导下,利用某种常规的研究方法,
发现并积累关于某个问题或现象的科学知识的过程。 前提:指导探究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身被认为是正确无
误的。 2、动态探究(fluid inquiry)
探究的目的是发明一种与传统认识或做法不同的新概 念、新方法、新理论体系。
更好地理解科学过程的探究特征(inquiry into inquiry)
探究性学习法的起源
1、古代教育代表: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产婆术”,教师 是知识的产婆,学生在教师不断的设问、硬气冲突中,通过辩论来 得到知识。
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学生分类教育。 一般管理工作——绝对真理的知识与教条、虔诚的态度 统治阶层的接班人——探究式教学,对知识和真理的质疑、补 充、完善。
科学是人们为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 的探索与研究活动。是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与 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方法与手段。(陈秉初) 科学是宗教
科学的本质
科学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运动规律的诸学科的总称 1、知识本质观 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的总和,科学的本质是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所以是绝对真理 知识来自纯粹的客观观察,在经由科学方法得到科学知识或理论 培根(Bacon)的归纳法=科学方法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 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客观的,人们认识与否都存在的规律)
2、近代教育代表:
杜威(做中学)、布鲁纳(建构主义理论)、施瓦布(《探究 式科学教学》The 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 )
三种探究性教学的形式
1、特别开设的课程
题目比较广泛,设计的知识综合性强,多以研究课题的形式出现, 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和课外,时间通常需要数周。
3、课外、校外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
探究活动的灵活性更大,探究的许多探究 1、3为动态的探究,2为稳态的探究。
探究性教学的共同特点
A 注意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内容作 为探究活动的载体,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之 间的辩证关系。
B活动形式都是学生亲身参与手脑并用的小型科学 探究为主
没有现成的科学原理或方法作为探究实践的依据或可 以效仿的先例。
探究规程常常出现在稳态探究遇到问题的时候 利用现有的理论或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 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1)利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活动 (2)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过程的探究特征的教学 (3)利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
科学本质与探究性学习问题
关于探究性学习 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评价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
1、什么是科学 2、科学的本质 3、什么是科学探究 4、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运动规律的诸学科 的总称。 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的总 和。 科学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的方法。
代表人物:布鲁纳、鲁宾逊(J.T.Robinson)、维斯特威(R.Westaway) 2、探究本质观 科学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的方法。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探究。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 映象(否认知识的客观性) 科学是探究自然的思考方式、科学是一种探究的方式。 科学知识是暂时的(tentative nature of science)、动态性的 (dynamic nature of science) 代表人物:波普尔(Popper.K.R)、库恩(Kuhn)、纳斯鲍姆(Nussbaum.J)
动三大定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2、科学家的真实报告并不是完全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科学家的兴趣、对世界的基本看法、社会背景、生活和科研经验、 研究条件、思维习惯等都会影响他们的结论
一个理论或定律有“适应范围的局限性”问题
新理论的出现及其对旧理论的冲击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谁替 代谁” 3、科学知识不可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 科学不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而是人们寻找合理解释对客观物质世界 内在规律性的过程(不断地逼近真理)
包括学生对子课题的确定、开题报告的撰写、到研究方法的选择、 数据处理、研究结果汇报、评价等过程。
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支持作用。 形式上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完整的探究”
2、按照常规开设的学科课程
探究活动的题目比较小,涉及的科学知识比较简单,活动多是随 堂进行(或在实验室内进行),时间1-2节课,探究的结果一般是 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或科学界已有统一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