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选择题复习(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D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B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3、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4、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5、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B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7、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C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8、利息的本质是( A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9、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 D )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商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D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A、运动规律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C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B、先验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1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B )A、军队B、国家政权C、法庭D、警察1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7、“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D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 A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D、相对主义的思想19、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20、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2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2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C、股份制D、价格制2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理解是( C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B、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实物C、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就是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25、意识的本质是( B )A、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6、“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考试重重点(附答案)
马克思考试重重点(附答案)马克思考试重重点(附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A. 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B. 客观存在的规律和真理的认识C. 人类实践的革命性理论D. 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答案:B2.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着眼于()A. 社会变革的历史规律和革命实践B.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实践C.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D. 人民群众的觉悟和斗争意识答案:C3.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任务是()A. 维护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B. 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C. 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D.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答案:B二、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案:错误2.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答案:正确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
()答案:正确三、论述题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重要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重要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和实践验证。
从理论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追求真理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追求的是社会实践的革命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对社会现象与规律的深入分析和科学认识,这种认识是通过对社会实践中的现象、问题和矛盾的观察和总结得出的。
而这种总结和认识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和验证,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和科学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只能通过实践来证明,而不是通过主观意识、道德准则或其他任何抽象论证。
从实践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不断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些实践都以实现人民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为目标,实践的实现过程中不断反复着试错、总结、认识和调整,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体系。
马克思选择题 (1)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A 客观实在性B 实物性C 结构性D 可分性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5、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应看,则值20万美元。
这种算账方法体现了(C )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斗争性和统一性C 变动性和稳定性D 绝对性和相对性7、“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体现(D )A 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 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 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 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的哲学道理是(D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对于下列何种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野(C )A 世界的运动发展问题B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 世界的可知性问题10、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0道选择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B )的历史观A.唯物主义B.宿命论C.唯意志论D.循环论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D)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C)①多数人选择的道路②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③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④能够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道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9、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D)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抽象的否定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10、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
马克思复习题多选1
D、 个别场合的商品交换不一定等价,而整个商品交换过程是等价交换
36、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正确答案:AB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3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 正确答案:ABD
30、一切商品都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正确答案:ABC
A、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价值
B、 没有价值的商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C、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31、下列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ABCD
B、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 正确答案:ABCD
A、 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正确答案:ABCD
A、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B、 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ABCD
D、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4、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 正确答案:AB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题库(整理版)
绪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 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11、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 A 、费尔巴哈 B 、傅立叶 C 、欧文 D 、圣西门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 、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 A 、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 1、 C 2、 A 3、A 4、A 5、B 6、C 7、B 8、B 9、C 10、A1 l 、 B 12、D 、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19、C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 、垄断资本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 A 、巴黎公社 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笛卡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马尔萨斯D 、西斯蒙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 A 、昂利•圣西门 B 、沙尔•傅立叶 C 、罗伯特•欧文 D 、托马斯•莫尔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 A 、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 A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BCD3、、BCD4、ABC5、BC6、AB7、ABC8、CD9、ABCD 10、ABCD 11、AB 12、BCD 13、ABCD 14、ABCD15、ABCD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原复习题(2)(1)
马原复习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分为哪两个方面?书P2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能否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
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书27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最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书P35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什么?书P40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1-5章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1-5章练习题及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文献是:A.《共产党宣言》B.《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C.《反杜林论》 D.《哲学的贫困》2.马克思主义是由: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B.马克思和列宁创立的C.恩格斯和列宁创立的D.列宁和毛泽东创立的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A.思想和认识相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D.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4.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第一次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的是: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 威廉·配弟D.弗朗斯瓦·魁奈5.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最终形成的重要著作是:A.《反杜林论》B.《资本论》C.《共产党宣言》D.《法兰西内战》6.“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一论断来自:A.《哥达纲领批判》B.《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C.《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D.《共产党宣言》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B.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科学发现的问世C.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D.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8. 创立帝国主义论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9.列宁主义创立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论断的提出B.《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发表C.十月革命胜利D.《国家与革命》的发表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E.欧洲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的近代自然科学成果。
马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及答案
马原理期末考试选择题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D ) A. 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 B.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C. 社会发展具有唯物主义的规律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具有唯物主义的规律性。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B ) A. 解放生产力 B. 解放生产力和消除剥削 C. 实现共产主义 D. 实现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消除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B ) A. 阶级斗争 B. 功利主义 C. 革命暴力D. 个人主义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阶级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灵魂。
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 D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D. 马克思和恩格斯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是( A ) A. 德国 B. 苏联 C. 中国 D. 法国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是德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和创作。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 B )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C. 英国资本主义的危机 D. 俄国社会的变革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 D ) A. 理想主义世界观 B. 唯心主义世界观C.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D. 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是( A ) A. 实践性检验真理 B. 主观主义 C.客观主义 D. 统一认识和实践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是实践性检验真理,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考察和验证。
05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亚当 斯密B. 马克思和恩格斯C. 马克思和大卫 李嘉图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 社会基本矛盾B.个人和群众的矛盾C. 阶级斗争D.革命和改革6.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 阶级关系C.生产关系D.思想关系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A.理论联系实际B.矛盾分析法C.阶级斗争分析法D.主客观相结合分析法8.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9.认识的目的在于()A.总结理论B. 运用C.归纳理论D.概括理论10.生产方式是()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1.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的上层建筑B.社会的经济基础C. 生产方式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8世纪90年代B. 19世纪9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 19世纪40年代13.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 人们思想观念高度进步B. 生产力高度发展C.上层建筑高度完善D.民主法治高度发展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最多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最少劳动时间15.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6.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 剩余价值D.价值17.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B. 人与人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A.社会主义社会B.大同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0.“举一反三”依据的哲学原理是()A.世界的普遍联系B.世界的永恒发展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D.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21.古诗云“王子求仙去,丹成入九天。
马克思原理经典选择题
马克思原理经典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
a) 社会主义b) 共产主义c) 唯物史观d) 阶级斗争答案:c) 唯物史观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
a) 唯物史观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共产主义答案:a) 唯物史观和b) 阶级斗争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实现共产主义b) 泯灭私有制c) 实现阶级斗争d) 实现人民民主答案:a) 实现共产主义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形态,实现了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4.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 资本主义b) 意识形态c) 剩余价值d) 阶级斗争答案:d) 阶级斗争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列宁b) 马克思c) 恩格斯d) 斯大林答案:b) 马克思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6.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著作是()。
a) 《资本论》b) 《共产党宣言》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答案:a) 《资本论》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著作是《资本论》。
这部著作详细阐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7.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
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和谐答案: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和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平等、公正和和谐。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选择题 (1)
22232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正确答案:ABCD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32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正确答案:BCD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326、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
这一事实说明正确答案:ACD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C、规律是客观的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327、任何真理都是正确答案:AB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D、正确和错误的统一32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正确答案:ABCD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D、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329、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正确答案:ABC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330、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正确答案:ABC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从联系中把握事实D、从各种零散的现象出发331、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正确答案:ABCD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32、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答案:ABC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333、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必须正确答案:BCD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D、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正确答案:ABCD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335、认识主体的属性有正确答案:ABCDA、生物性B、意识性C、社会性D、实践性33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1)
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D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与时俱进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C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唯一特性是D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5.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BA.实践B.运动C.静止D.空间和时间6.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这是B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7.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CA.客观实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8.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BA.物质B.意识C.存在D.实践9.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BA.生产实践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审美和文艺体育实践10.意识的本质是B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1.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A.事物普遍联系B.事物的一定.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规律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BA.事物的变化过程B.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C.事物的量变过程D.事物的运动过程16.辩证的同一是AA.以对立为前提的同一B.不包含否定的同一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同一17.主要矛盾是指DA.急待解决的.比较明显的矛盾B.促使事物发生根本变革的矛盾C.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D.在复杂事物中居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的矛盾18.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C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9.“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B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2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D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2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C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2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表现为BA.外因决定内因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C.内因是客观的,外因是主观的D.内因是内容,外因是形式23.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BA.量B.度C.质D.关节点24.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DA.庸俗唯物主义B.折衷主义C.宿命论D.形式主义25.“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B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庸俗唯物论D.宿命论26.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上AA.只承认必然性B.只承认偶然性C.即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D.有时承认必然性,有时承认偶然性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2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2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BA.纯精神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日常的活动D.利己主义的活动30.对不可知论及其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A.社会实践B.科学理论C.唯物主义D.客观事物31.整个认识的起点是BA.概念B.感觉C.知觉D.表象32.承认我们一切知识都具有相对性,就会DA.陷入诡辩论B.导致怀疑论C.防止相对主义D.防止绝对主义33.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AA.只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生动的具体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34.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BA.经验论B.教条主义C.诡辩论D.二元论35.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CA.真理的不确定性B.思维的非至上性C.真理的绝对性D.真理的相对性36.“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A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绝对主义D.相对主义3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AA.反映论B.唯理论C.经验论D.先验论38.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区别是AA.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是否承认真理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真理的相对性D.是否承认真理的具体性3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AA.归纳与演绎B.分析和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40.“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是BA.演绎B.分析C.思维具体D.系统方法4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B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4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依据是否认CA.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3.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DA.人类的精神作用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C.人们对理想的信仰与追求D.社会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44.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C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D.无伟人就无历史45.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BA.人类精神B.劳动C.生产工具D.感官47.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CA.地理环境B.人口条件C.生产方式D.科学技术4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统一49.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或首要的生产力是BA.科学技术B.劳动者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50.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C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之间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1.生产资料包括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和劳动产品5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D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53.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是CA.人口多少B.领土多少C.国体D.政体5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D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观念C.宗教信仰D.国家政权55.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DA.统治阶级的意志B.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强大舆论的压服D.社会的实践活动56.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是DA.艺术B.道德C.宗教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57.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标准是DA.生产力B.上层建筑C.实践D.生产关系的性质58.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59.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的是C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0.区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是CA.生产力B.科学技术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国家政权6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62.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CA.血缘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法律关系63.社会革命的根源是D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任务组织的暴动C.阶级斗争D.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激化64.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文明的发展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6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决定于A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相适应C.它是否反映统治经济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66.社会基本矛盾是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6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CA.社会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发展水平69.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时衡量社会进步的BA.唯一标准B.根本标准C.普遍标准D.特殊标准70.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BA.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D.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71.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A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符合B.上层建筑直接影响了生产力C.上层建筑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D.国家政权成了上层建筑的核心7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C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自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C.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D.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7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CA.某些社会发展的共有规律B.只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作用的规律C.在一切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7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D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75.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D.人类追求幸福的本性76.人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因素是BA.人有意识B.人的劳动C.人的自由D.人有理性77.商品是A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78.商品的二因素是DA.价值与价值量B.使用价值与效用C.价值与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与价值7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反方向变动D.同方向变动80.劳动的二重性是DA.两次劳动;B.一次劳动;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81.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B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82.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C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83.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D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D.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84.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的根本矛盾是DA.私人权力与社会权力的矛盾B.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C.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的矛盾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85.经济危机是DA.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经济现象B.商品经济共有的经济现象C.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二、多选题1.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DA.共性和个性B.整体和部分C.抽象和具体D.普遍和特殊2.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BDA.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桥梁B.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C.把理论当作实践的指南D.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3.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指BD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论C.科学社会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4.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反对ACDA.教条主义B.形式主义C.哲学无用论D.哲学万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CA.物质是运动基础B.运动是物质基础C.运动是物质的属性D.物质是运动的属性6.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CDA.相对主义B.诡辩论C.形而上学的不变论D.庸俗唯物论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构成有ABC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手段D.实践过程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ABC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文艺和体育活动9.“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CD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CDA.移入人的头脑被改造的物质的东西B.一种特殊的物质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人脑的机能和属性11.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ACDA.个性中包含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12.辨证的否定是ABCD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13.下列说法揭示因果关系的有ACDA.无风不起浪B.冬去春来C.摩擦生电D.天才出于勤奋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结构由以下几方面构成ABCA.认识的主体B.认识的客体C.认识的中介D.实践15.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因为ABCD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命题是ABDA.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B.知先行后C.知行合一D.“知行相资以用”.“并进而有功”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CDA.主要和次要的关系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18.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ABCA.概念B.判断C.推理D.知觉19.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BDA.它是否有用B.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C.它是否是公认的D.它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20.辩证思维方法主要包括ACDA.归纳和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和具体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21.唯物史观认为ABDA.劳动创造了人B.劳动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C.劳动是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中介D.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22.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为BCDA.生产方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改变标志B.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制度的更替2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决定了社会规律的特点24.社会基本结构是ABCA.社会的经济结构B.社会的政治结构C.社会的意识结构D.生产力系统结构25.下列范畴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BCDA.生产劳动中的主体和客体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交换与分配的关系C.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26.生产力的要素包括ABC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2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CD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B.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因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8.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有AB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B.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C.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29.生产关系是一种ABA.社会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30.构成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要素有ABD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政治法律设施C.政治法律思想D.政治组织31.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CDA.逻辑学B.哲学和宗教C.自然科学D.语言学3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BCD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3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表现是ABDA.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不能长久第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方向只能其影响作用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35.社会主义改革的重大作用表现在CDA.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根本变革了旧的经济体制C.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D.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的状况36.群众路线是指ABCD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37.社会进步是指ABC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物质文明的发展C.精神文明的进步D.生产关系公有制程度提高38.共产主义是ABDA.一种科学理论体系B.人类最理想的社会C.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D.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实践39.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BA.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由交换决定的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的决定因素4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1.商品的价值是ACD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B.商品的自然属性C.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商品的社会属性42.商品的价值是ADA.抽象劳动的结果B.具体劳动的结果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43.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AC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B.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44.商品的价格是ABDA.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B.由价值决定的C.由使用价值决定的D.受供求关系影响的45.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ABCA.商品价值的变动B.纸币发行量的变动C.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D.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4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BCD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C.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4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D.创造出剩余价值48.剩余价值规律ABCD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4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C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50.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CD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1)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1)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一、单选题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 B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 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
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D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4.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C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C.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B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8、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
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
我发明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哲学是(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科学之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3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 哲学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5 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A 思维B 物质C 存在D 实践6 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C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D 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7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B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8 中国唐代哲学家刘禹锡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这种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9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D 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10 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 多元论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 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 朴素唯物论观点1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为人民服务的观点B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C 求真务实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12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A 创立了唯物史观B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C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D 确立了能动的反映论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A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B 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C 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D 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4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不可知论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15 “心想事成“这一观点是()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16 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17 “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将导致()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教条主义D 折衷主义18 《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马克思--测试(单选题)(1)
一、单项选择题1、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C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这体现的是规律的( B )A.客观性B.普遍性C.重复性D.稳定性3、下列关于本质和现象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B.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C.现象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联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楼房、草房、瓦房等的关系属于( B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7、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B )A.是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否具有新形式、新特点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8、发展的实质是( A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灭亡C.新社会的产生和旧社会的灭亡D.新思想的产生和旧思想的灭亡9、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C )。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10、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D )A.科学实验B.教育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物质生产实践11、空间的特点是( C )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四维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C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客观唯心主义13、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 D )A.先验论B.不可知论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14、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C )A.时间B.空间C.运动D.发展1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16、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这倾向属于( C )A.本本主义B.人本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17、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B )。
马克思-计分作业2(1)
阶段性测验二一、单项选择题(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和一般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进而引发了系统性的社会危机。
(精英政治)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在第三产业中,(高技术产业)异军突起,推动了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当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历私人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制之后,(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使得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工人阶级为了反对来自资产阶级的剥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革命觉悟的提高和组织性的加强,使社会主义胜利的(主观条件)日趋成熟。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外输出民主,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中东地区战乱不止,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宗教和政治派别冲突不断,致使经济凋零,民不聊生。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越来越少,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不断增加。
而且,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出现了高级职业经理人,这意味着(社会基层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一变化?(工人大会具有生产的最终决定权)对待经济全球化,应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单选多选题及参考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选择题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4.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认识—实践—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4.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的错误D.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15.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复习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复习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复习选择题绪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剩余价值论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二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关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8、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9、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认为世界是某种独立精神的产物10、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11、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实践12、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学说、具有历史性的意识形态1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15、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心外无事,心外无理16、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理在事先”、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8、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2.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这是: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辩证法D. 科学的实践观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 实践B. 运动C. 静止D. 时间和空间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 时间 B. 空间 C. 绝对运动 D. 相对静止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 变化 B. 增加 C. 创新 D. 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 形而上学的思想C. 诡辩论的思想D. 唯心主义的思想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 形而上学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 纯粹偶然的现象C. 人的主观错觉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结论是:A. 唯心主义观点 B. 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机械论观点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在强调: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19.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C. 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0.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眼见为实”,对“眼见为实”的哲学评价正确的是:A. 它肯定感性认识的正确性B. 它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正确的间接经验C. 它证明了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D. 它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2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 选择论B. 反映论C. 建构论D. 创造论2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C. 认为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D. 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24.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A. 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B.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C.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D. 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的辩证法。
对真理相对性的正确理解:A.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可以是真理C.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很多种的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 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2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
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A. 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 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28.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念,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A. 社会意识及其载体都是社会存在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30.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揭示了:A. 人们总是依据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建立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B.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必然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变化上D. 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优越,其优越性表现在生产工具的进步上31.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 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 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32.认为“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一观点是:A. 违背了历史的辩证法的错误观点 B. 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 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D. 曲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错误观点33.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A. 否认历史规律的重复性B. 否认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C.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D. 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34.“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
”这一观点:A. 简化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性B. 否认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性C. 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D. 是“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35.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是:A. 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观点B. 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C. 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D. 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36.“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A. 都正确表达了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B. 都否认杰出人物发挥作用从属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C. 前者是唯物主义命题,后者是唯心史观D.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主义命题37.“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 历史辩证法观点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 历史决定论观点3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39.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
这种经济形态是指:A. 自然经济B. 简单商品经济C. 发达商品经济D. 市场经济40.“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
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
”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A. 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B.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 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4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A. 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B. 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C.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4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A. 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B. 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C.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D. 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4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 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C.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45.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的效率,它特指的是:A. 具体劳动的生产率B. 抽象劳动的生产率C. 个别劳动的生产率D. 社会劳动的生产率46.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A. 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商品交换的实现 C. 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47.马克思认为:“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