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校园背景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书法特色学校提出背景
“翰墨飘香笔锋正,若水自然人品佳。”**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学,多年来,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以干克难,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把建设规范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特色学校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加强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坚持以美育人,打造书法特色学校品牌,使广大师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意识普遍增强,书写水平及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显著提高。
一、依靠两山书法文化背景提出书法特色
**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马头山脚下,西有马头山汉墓碑文,东有凤凰山皇安塔拓片,古庙书法、建屺桥纪实文,为我校落实“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构建“精心构建墨香校园,积极培育书法、美术等特长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提供了强大背景。在推进工作中,以彭清峰校长为首的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开展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使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小公民的意识和人文素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扎实推进书法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校提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快乐成长”的工作思路,并在实践中大力推行。一方面学校为每位师生配备了笔和字贴,规定人人学书法,低年
级从硬笔字入手,老师辅导,从一笔一划练起,逐渐达到规范,中、高年级以毛笔字为主,从运笔、认识字的间架结构练起,过渡到熟练运笔。从一至五年级各班每周都有一节写字课,而学生的练字都在写字课上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教育效果,在学校精心安排下各年级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有专门的书法辅导老师负责指导。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书法比赛,从各班的书法兴趣小组成员中,再选出优秀成员,组成校级书法兴趣班,并在汇智楼五楼设立专门的书法教室,配备专业的书法桌凳,写字毛毡,文房四宝,由学校书法教师
邹伟华亲自上课,书法正逐步显示出它无穷的魅力,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
二、传承校园历史文化传统
**小学建立于1947年,从建校以来,就涌现出许多书法名师,许
多在全国、省级、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得金奖。开展规范汉字书写和书法教育得益于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传承。当你走进校园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被校园优雅的文化环境所吸引,校园里处处彰显着书法教育的特色,从书画长廊和书法陈列室里教师和孩子们优美的书法作品到写字课的训练让学生都沉浸在优美的汉字艺术的氛围里。每个月的班级黑板报的评比更是小书法家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引起了师生们极大的关注和参与,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倾注了各班班主任和学生对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情与爱,也吸引了广大家长前来参加,浓郁的班级文化为孩子们学习书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彰显出广大师生
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和高尚情怀,校园的文化墙、文化橱窗无不洋溢着学校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两山碑文拓片”的书画展,亲身感受先贤们及我区本土书法家的书法艺术,进一步激发写字兴趣。近年来,在省市书法大赛中,学校师生选手分别荣获特等奖100多人,一等奖300多人,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德育与书法齐抓共管是我校的优良传统
我校一贯重视德育建设,写好字做好人,不仅是小学语文技能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的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规范的书写训练而内化成为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和做事专一的精神,“字如其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于永正老师也说过:“字是人的第二张脸。”这些都说明了写得一手好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汉字和汉字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享誉世界语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这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几年来,我校在打造书法特色的书法教学实践中,学校对培养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以及结合孩子的生活、学习实际,着眼通过书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特长的发挥,并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做好人为宗旨,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
**小学
2015年 9月 28
两山古碑文凤凰山古碑文拓片
凤凰山碑文
马头山是状元李蟠
和他的表哥周七幼时学
艺的地方。至今流传他们
的故事。下面是李蟠的书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