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阅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2f92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b.png)
名著导读阅读教学设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名著的深入阅读和解析,学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增强思辨能力。
本文将设计一个名著导读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和收获。
导读一:名著选取与展示(300字)在进行名著导读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名著作为教学内容。
在选择完名著之后,可以通过PPT、影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名著的展示,介绍该名著的作者、背景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好奇心。
导读二:前期准备与导读目标(300字)在进行名著导读之前,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名著的主题和情节,设计一些导读问题,既能引导学生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提前为名著导读打下基础。
最后,教师可以明确导读的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导读三:导读过程中的阅读技巧指导(300字)在名著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技巧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名著。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注释和标记的方法,在名著文本中做一些关键词的标记,以便于后续的复习和讨论。
同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运用上下文推测字词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导读四:名著导读课堂实施(300字)在名著导读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名著导读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导读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堂展示和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
导读五:导读后的延伸阅读和综合评价(300字)在名著导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延伸阅读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名著相关的其他书籍,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比较分析。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399b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8.png)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朝花夕拾》选文,详细内容为《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经典篇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风格。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感悟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对《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隐喻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狗·猫·鼠》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藤野先生》进行文本分析,锻炼批判性思维。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名著导读2. 板书内容:(1)鲁迅先生简介(2)经典篇目:《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文学风格:讽刺、幽默、深刻(4)隐喻手法:象征、借代、讽刺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某篇目,谈谈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三部名著导读教案模板范文
![三部名著导读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c89d4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a.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部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撰写读后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三部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
3. 名著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名著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2. 感悟名著中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
四、教学时间共6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概述1. 导入:介绍三部名著的作者、背景和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述:简要介绍三部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三国演义1. 小组讨论:探讨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名著中的角色,模拟经典场景,加深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
3. 撰写读后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从《三国演义》中获得的启示。
第三课时:红楼梦1. 小组讨论: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名著中的角色,模拟经典场景,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撰写读后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从《红楼梦》中获得的启示。
第四课时:西游记1. 小组讨论:探讨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名著中的角色,模拟经典场景,感受人物的勇敢和智慧。
3. 撰写读后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从《西游记》中获得的启示。
第五课时:名著中的经典故事1. 课堂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名著故事,并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2. 名言警句:让学生摘录名著中的经典名言警句,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六课时:总结与反思1. 总结:回顾三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总结名著中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七年级名著导读教案
![七年级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79d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6.png)
七年级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七年级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精读、略读、做笔记等。
4、通过名著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熟悉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2)如何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感悟,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名著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和作品特点,为学生阅读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名著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等,提高阅读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名著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名著的精彩片段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名著介绍1、《朝花夕拾》(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作品内容:这部散文集收录了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 10 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
(3)主题思想:作品既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也有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西游记》(1)作者简介: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作品内容: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3)主题思想:通过奇幻的神话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歌颂了孙悟空等人物敢于反抗、不畏强权的精神。
(三)阅读方法指导1、精读(1)仔细阅读,理解每一个词句的含义。
(2)对精彩的段落和语句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略读(1)快速浏览,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七年级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七年级名著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da89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c.png)
七年级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七年级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精读、略读、做读书笔记等。
4、通过名著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
(2)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和内涵。
(2)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对名著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名著的背景、作者、主要情节等,让学生对名著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如精读精彩段落、略读次要情节等。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讲述一些与名著相关的有趣故事或引用名著中的经典语句,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名著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名著介绍(1)选取七年级必读的几部名著,如《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等,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影响力。
(2)简要概述名著的主要情节和主题,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阅读方法指导(1)向学生讲解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告诉学生精读时要注重细节、品味语言,略读时要抓住关键信息、快速浏览。
(2)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如记录好词好句、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疑问等。
4、阅读实践(1)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定时间的阅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所读名著的某个情节或人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高中名著导读讲解教案模板
![高中名著导读讲解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ff2782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5.png)
一、课程名称高中名著导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所选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名著。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 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 名著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 简要介绍所选名著的作者、背景和主要人物。
2. 阅读与讲解- 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并做读书笔记。
- 对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讲解。
- 引导学生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3. 讨论与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4. 写作与总结-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读书笔记或作文。
-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 布置与所选名著相关的阅读任务,如阅读原著、观看影视作品等。
- 布置写作任务,如撰写读书笔记、作文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3. 写作法:引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作文等。
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资源1. 名著原著2. 相关的影视作品、图片、音乐等3. 互联网资源,如文学作品网站、学术论坛等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写作水平等。
名著导读《简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简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d18ed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b.png)
1. 知识层面:
- 学生对于外国文学名著的了解相对有限,对于《简爱》这一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作者生平可能知之甚少。
- 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分析人物性格、情节设置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简爱》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简爱》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 相关主题论文:探讨女性独立、性别平等、自我认同等主题的学术论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 拓展建议:
- 鼓励学生在图书馆或书店寻找《简爱》相关的评论集、解读书籍,以获得更深入的文学理解和批评视角。
- 建议学生通过观看《简爱》的电影或电视剧,对比原著,探讨改编作品如何呈现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以及不同艺术形式的优劣。
- 探讨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使用的特定文学手法,如第一人称叙述、书信体等,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 解读小说中的比喻、象征句式,如“他是冰,我是火”,探讨其深层含义。
③ 板书设计:
- 板书应简洁明了,分为三个部分:
- 情节梳理:以时间线或事件为主线,概述小说主要情节。
- 人物关系:通过图示或表格,展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七、内容逻辑关系人物关系、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 掌握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火焰、风暴等自然象征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2913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9.png)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3)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文学的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正义、勇敢,厌恶邪恶、腐败。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简介;2.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 经典故事情节解析;4. 艺术特色分析;5. 阅读方法指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2)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1)艺术特色的鉴赏;(2)阅读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名著,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演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指导:(1)教师示范鉴赏名著片段;(2)学生跟随教师鉴赏,培养鉴赏能力。
5. 阅读方法指导:(1)介绍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2)学生实践运用,提高阅读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 分析《水浒传》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名著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3. 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7e52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c.png)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认识《朝花夕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课时:概述《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
3. 第三课时: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品主题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学习《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教学重点:欣赏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风格。
5. 第五课时: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概述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4. 读书笔记法: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鲁迅及《朝花夕拾》的了解程度。
2. 阅读测试: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读书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体会。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书目:有关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研究资料。
3. 网络资源:鲁迅纪念馆、文学作品集等。
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程设计第六课时:深入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1. 教师通过PPT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重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原著,了解鲁迅的生平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
第七课时:探究《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
小学名著导读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名著导读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cea41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5.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掌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的内涵。
(2)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名著的背景和作者。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你们知道这部名著是谁写的吗?它讲述了怎样的故事?”3. 引导学生简要介绍名著的基本情况。
(二)阅读指导1. 分组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名著的章节,并做好笔记。
2. 阅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这部名著中的主人公有哪些特点?他们为什么这么做?”2.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名著,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如:制作名著人物卡片、编写故事续集等。
(五)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分享阅读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合作等方面的情况。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3. 阅读感悟:通过学生的发言、作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名著导读讲法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讲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82462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5.png)
初中名著导读讲法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名著导读,使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握名著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深入解读名著,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名著基本信息:作者、背景、出版社等。
2. 名著内容概述: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等。
3. 名著主题思想:作品所表达的作者观点、社会意义等。
4. 名著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特征等。
5. 阅读方法指导:如何阅读名著,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如何理解主题思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名著导读,使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握名著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深入解读名著,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或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介绍名著基本信息: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作者、背景、出版社等基本信息,使学生对名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概述名著内容:简述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等,使学生对名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4. 分析名著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名著所表达的作者观点、社会意义等,使学生理解名著的价值内涵。
5. 解析名著人物形象:详细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形象特征等,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深刻的认识。
6. 阅读方法指导:向学生介绍如何阅读名著,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如何理解主题思想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 实践与拓展: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名著,深化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包括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力、文学鉴赏能力等。
3. 学生对文学的热爱程度,以及对真理、美好事物的追求态度。
导读小学名著教案模板
![导读小学名著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eda58e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b.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激发阅读欲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名著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3. 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名著内容的理解。
2.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名著简介、PPT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阅读《XXX》名著,做好笔记和心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学名著导读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和阅读经验。
二、名著简介1. 教师介绍所选名著的作者、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名著的基本情况。
三、阅读引导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注意重点章节和人物。
2. 学生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名著中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二、阅读分享1. 学生分组,每组推荐一位代表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和体会。
2. 其他学生倾听,给予评价和补充。
三、文学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艺术手法,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名著的艺术特色。
四、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名著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名著的喜爱。
名著导读 小学教案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名著导读 小学教案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https://img.taocdn.com/s3/m/964a05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2.png)
名著导读小学教案之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经典名著。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名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内容1.介绍经典名著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名著。
2.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名著,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
3.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包括泛读、精读、跳读等方法。
4.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经典名著的小故事,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经典名著的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习新课:首先介绍经典名著的特点和价值,然后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典名著,并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
接着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包括泛读、精读、跳读等方法。
最后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或者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
4.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
四、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3.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小学课内名著导读教案模板
![小学课内名著导读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f79674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掌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名著人物分析和故事复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
- 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名著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 名著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 学生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名著文本、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 名著人物关系图、故事情节梳理表等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 名著文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 对名著的初步了解和阅读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名著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和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名著,完成阅读任务。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名著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展示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复述故事情节。
2. 学生创作与名著相关的手抄报、绘画作品等。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谈谈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阅读任务,拓展阅读相关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名著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名著主题思想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三下名著导读课程设计
![三下名著导读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80a6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e.png)
三下名著导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年级推荐的经典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特点和主题思想。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名著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如比喻、排比等。
3. 学生能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名著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创作与名著相关的短文或故事。
3. 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培养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增强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学生能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导读经典名著,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表达、合作等能力,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将具体分解为每个学生能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如名著阅读笔记、小组讨论、创作展示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三国演义》为导读教材,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涵盖以下方面:1. 名著背景及作者简介:使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成书过程及罗贯中的文学成就。
2. 主要情节梳理:详细讲解和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战役、政治斗争及人物关系,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3. 人物形象分析:深入剖析刘备、曹操、孙权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4. 文学手法解读:解读小说中的修辞手法、文学特点,如对比、象征、夸张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三国演义》中的忠义、智勇、权谋等主题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名著背景及作者简介,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和分析小说前五章的主要情节,认识刘备、曹操等人物。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68f7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7.png)
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和核心主题。
2.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准备:1.名著导读教案模板。
2.选定的名著文本。
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介绍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和目的。
2.向学生提问,激发他们对名著的兴趣,例如:“你们最喜欢的一本名著是什么?为什么?”“你读过的名著有哪些?”“你想了解哪本名著的故事?”等等。
二、阅读名著导读文本(15分钟)1.教师将选定的名著导读文本分发给学生。
2.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并标记出文中重要的情节和关键词。
3.学生可以在文本旁边做一些简短的注释或提出问题。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5-6人。
2.学生根据导读文本中的情节和关键词,开展讨论。
可以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a.该名著的故事情节如何?b.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c.该名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d.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3.教师在小组讨论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四、整理归纳(10分钟)1.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2.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整理学生的回答,形成一个名著导读概览。
五、发表见解(15分钟)1.学生个别发表自己对名著的印象和观点,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
2.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就发言者的观点展开讨论。
3.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一起深入探讨名著的意义和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继续阅读选定的名著,并写下自己对名著的初步理解和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名著导读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核心主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表见解的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和思考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和点拨,确保讨论的主题和内容与名著的导读有关,避免偏离主题。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c2db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c.png)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名著导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献的重要环节。
通过导读名著,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文学经典的内涵、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感悟和人生智慧。
本文将针对名著导读教学进行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导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掌握名著导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
4.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5.通过名著导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1.名著导读的定义与意义。
2.名著导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名著导读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名著导读的概念和意义,提出名著导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名著导读的兴趣和关注。
2. 名著导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0分钟)分析名著导读的基本方法,如预读、速读、精读、扩展阅读等。
介绍学生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应注意的步骤,如先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和人物塑造等。
3. 名著导读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30分钟)分析名著导读对学生思维发展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名著导读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4. 名著导读的实践活动(5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名著进行导读。
小组成员齐心协力,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析名著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展示他们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和导读成果的评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反思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其阅读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此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3b3d4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0.png)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中国文学名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美学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长篇小说内容复杂,语言枯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效的导读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第二章: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文学名著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掌握中国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4. 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内容与方法3.1 中国文学名著的创作背景与文学价值通过介绍中国文学名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动机。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方法:以故事、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让学生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热情。
3.2 中国文学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介绍中国文学名著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
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阅读导读、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3.3 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
例如,提问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逐段阅读、思维导图、写作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自主解读能力。
3.4 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提升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任务,如书评、观后感等,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锻炼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写作指导、互评互改、写作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对学生阅读、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评价,了解学生对中国文学名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5386f6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4.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等。
2.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二、教学对象初中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1. 名著的基本情况2. 名著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 名著的艺术特色五、教学难点1. 名著的阅读理解2. 名著的艺术鉴赏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名著相关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阅读名著,做好笔记,分享阅读心得。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要学习的名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了解。
(二)名著基本情况介绍1. 教师介绍名著的作者、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了解名著的基本情况。
(三)名著人物和情节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性格特点、命运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中典型情节的理解。
(四)名著艺术特色鉴赏1. 教师介绍名著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鉴赏名著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阅读心得。
(二)名著阅读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拓展,如查找相关资料、观看影视作品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拓展成果。
(三)名著主题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名著的主题,如人性、社会现实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探讨名著的主题。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的重要性和阅读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名著的感悟。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的基本情况、人物和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名著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名著主题的探讨和感悟。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初中必读名著阅读导读教案
![初中必读名著阅读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4000c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e.png)
初中必读名著阅读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感受其命运的悲剧性。
3. 深入剖析作品所反映的旧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4.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 人物形象分析3. 故事情节梳理4. 作品主题探讨5. 阅读方法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形象分析:(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等特点,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在现实中却屡遭挫折,最终走向堕落。
(2)虎妞:祥子的妻子,性格豪放,有点儿男性化,对祥子有着复杂的感情,最终因难产而死。
(3)刘四:祥子的雇主,是个残忍、自私的人,对祥子等进行剥削和压迫。
3. 故事情节梳理:祥子来到北京,立志成为一名拉车夫,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买了一辆自己的车。
然而,在战乱中,他的车被没收,梦想破灭。
后来,他娶了虎妞,生活稍有好转,但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再次陷入困境。
最后,祥子卖掉了车,沉迷于赌博和嫖娼,彻底堕落。
4. 作品主题探讨:《骆驼祥子》揭示了旧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作品通过祥子的悲剧,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5. 阅读方法指导:(1)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关注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描写、对话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学生能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生能运用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并欣赏文学作品。
五、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预习作品,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名著阅读指导》教案教学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二、导入新课从名言导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理想的书籍智慧的钥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明白书对人类的重要和阅读对人类的帮助二、阅读调查哪些同学看过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你看过哪些书?三、了解阅读的目标小学毕业的时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初中三年,“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四、阅读方法指导你是如何阅读的?教师以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初级阅读读出基本的字句检视阅读略读分析阅读精读综合阅读比较阅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例: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我阅读的章节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我的批注是:精读测试卡示例阅读的章节:第十四章“海盗们”野外乐逍遥我的摘抄: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很快他想了起来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机我的批注:表现了三个少年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景物描写静谧、温馨这种阅读方法要了解分类、排架,会各种查询检索,使用各种目录,会资料剪辑,会了解运用各种参考工具书,会阅读、摘要、笔记、报告综合阅读测试卡示例: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阅读的禁书书单,这张书单上包括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还有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限制的原因多半是书的内容与暴力及含脏话等有关,常常也会和种族冒犯的字句有关马克·吐温对孩子真的就那么危险吗?你喜欢汤姆吗?谈谈你的看法搜索并阅读关于本书是否禁书的观点的文章,再阅读有关汤姆人物评论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迅速浏览了解大意用心阅读记取细节纵览全文撷取纲领深究內容推取含意除了掌握这些阅读方法之外,过一个阶段,我们还应制作一个自我评价表,以便进行总结反思交流自我评价表示例:学生姓名填表日期我认真回顾了从月日至月日期间阅读欣赏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及记录卡,发现我共阅读了篇名著,合计字左右,我的收获还真不少1、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2、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3、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它们是:2010——2011第一学期武艳平一: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二:教学设想:在“导读”中,教师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名著导读内容为依托,在教师地的指导下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品味主要人物特点,体会本课主题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识记一些与《西游记》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的积极人生观;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教学重点: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2、语言知识积累;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难点:树立“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的积极人生观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原著,查找资料并做读书笔记,摘录与“西游”有关的俗语2、征集与“西游”有关的热点问题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序幕听《敢问路在何方》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敢问路在何方,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2、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及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历史背景: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3、整体感知: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二、赏析章回内容,探讨人物性格特点1、你最喜欢《西游记》的哪个章回?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章回的主要内容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2、出示唐僧师徒的剧照,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结合具体的事例回答孙悟空: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聪明机智他很有人情味总结: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猪八戒:他能吃苦勇敢、单纯好色、贪吃、懒惰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唐僧:正派、有同情心好坏不分,软弱总结:唐僧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沙僧:老实本份,任劳任怨3、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我们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成语和歇后语同《西游记》中的人物及故事有关,你能说几个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儿猪八戒摔耙子——倒打一耙唐僧取经——一心一意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唐僧的书——一本正经孙猴子碰着如来佛——跳不出手心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沙和尚挑行李——义不容辞唐僧的二徒弟——无能三、体会《西游记》的景物描写从以下这三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石崖高万丈,山大接青霄根连地厚,峰插天高两边杂树数千颗,前后藤缠百余里花映草梢风有影,水流云窦月无根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挂光峰石桥下,流滚滚清泉;台座上,长明明白粉远观一似三岛天堂,近看有如蓬莱胜境香松紫竹绕山溪,鸦鹊猿猴穿峻岭洞门外,有一来一往的走兽成行;树林里,有或出或入的飞禽作队青青香草秀,艳艳野花开众鸟高栖万簌沉,诗人下榻罢哦吟银河光显天弥亮,野径荒凉草更深砧杵叮咚敲别院,关山杳窎动乡心寒蛩声朗知人意,呖呖床头破梦魂倚山通路,傍岸临溪处处柴扉掩,家家竹院关沙头宿鹭梦魂清,柳外啼鹃喉舌冷短笛无声,寒砧不韵红蓼枝摇月,黄芦叶斗风陌头村犬吠疏篱,渡口老渔眠钓艇灯火稀,人烟静,半空皎月如悬镜忽闻一阵白灊香,却是西风隔岸送四、了解作者在写作中的修辞手法:1.引用:全文第一句“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2.拟人:描写孙悟空刚出世“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3.夸张:描写水帘洞的一首诗“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4.比喻:通篇都有5、倒叙、正叙、穿插等等五、名著的启示:1、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2、教师总结: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六、教师讲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写作手法:《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艺术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七、对《西游记》的评价: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鲁迅八、教给学生欣赏名著的方法:小结:名著欣赏的方法: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4积累语文知识九、作业:1、课后准备《西游记》的故事会2、阅读《猴王出世》在《西游记》片尾曲声中结束板书提要:名著《三国演义》导读怎样阅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积累语文知识名著阅读教案鱼和熊掌亦可兼得与同学们谈名著阅读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是读书单元,正像台湾作家林海音在《窃读记》所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喜欢!因为“开卷有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喜欢都喜欢读什么书?《坏蛋是怎样炼成的》《阿衰新传》《哈利波特》在课堂之外,当下的中学生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的是网络小说,拿起的是游戏手柄看看下面两人的对话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名著!阅读名著对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语感,启迪思维,培养高尚的品德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任何媒介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最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并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全国各地语文中考纷纷将名著考查作为重要命题形式之一但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要拿出大量的时间研读所有原著恐怕已不现实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我们既要积沉文化又要应对考试,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怎么办?我们今天就和同学谈谈名著的阅读问题二、学习目标1.掌握名著阅读的正确方法;2.提高名著阅读的实效性;3.把名著阅读与应试结合起来三、名著阅读方法1.熟悉名著的作者、朝代、体裁等文学常识如: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朝代,清代,体裁长篇小说⑵《童年》作者,高尔基,国别,前苏联,体裁长篇小说⑶《格列佛游记》作者,约拿旦?斯威夫特,国别,英国,体裁长篇小说2.熟悉名著中的卷首语以及重要诗词文名著中有的开篇有卷首语,里面有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文,这些内容往往成为中考命题的载体,从诗词文入手考察人物或作品首先我们要熟记这些内容如:《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红楼梦》的开卷诗《红楼梦》中林黛玉判词:“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⑶“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①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品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②以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曹操诗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植的《七步诗》;诸葛亮的《出师表》;陈寿的《隆中对》;《世说新语》中的《魏武将见匈奴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3.熟悉名著中的主要回目、主题思想、情节或梗概⑴《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等《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三国演义》第一章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西游记》主要是这五-七回:孙悟空大闹天宫《三国演义》“长坂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据载东汉建安十三年曹军追击刘备,刘备手下大将张飞据桥断后,面对曹军大吼:“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桥应声而断,吓得曹操部将夏侯霸肝胆碎裂,坠马而亡⑵生死疲劳》主题思想: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西门闹或者转世替身,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⑶老人与海》内容梗概:这部小说写的是老渔夫桑地亚哥在海上的捕鱼经历他独自一人出海打鱼,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85天的时候发现了一条重量超过1500磅的大麻哈鱼,最终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可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赞赏《老人与海》虽然故事简短却寓意深刻作者用大马哈鱼象征人生的理想和人类作为生命本身所不可避免的所具有的欲望,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而狮子则为勇武健壮,仇视邪恶,能创造奇迹的象征,桑地亚哥则是人类中的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子”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象征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却无论如何都无法试图去改变命运4.熟悉名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绰号、典型语言等⑴《三四演义》中的刘备的诚信;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等《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叛逆思想;王熙凤阴险毒辣、贪婪虚伪等《西游记》中孙悟空叛逆和反抗;猪八戒憨厚淳朴,贪吃好睡,《水浒传》中宋江绰号“及时雨”,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林冲绰号“豹子头”等⑵宋江在“菊花会”上,作了《满江红》一词,有乐和来唱,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文中写到:“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5..通过其他媒体熟悉名著如四大名著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分别是《红楼梦》两个主人公林黛玉、贾宝玉⑵“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根据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中的主题歌,该小说中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的事件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⑶“长坂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出自哪部小说?《三国演义》双方主人公是谁?张飞、夏侯霸⑷⑷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两厢情愿的意思该歇后语是从《》的故事中演绎出来的⑹下列诗歌中咏赞的是四大名著中哪位名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⑺下面对联出自哪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哪个人物?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⑻谜语:沧海变桑田四、课堂检测:1、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可精读、可细读,也可如陶渊明那样“甚解”,观其大略2、我爱读书我读吴承恩的《西游记》,领略齐天大圣降妖除魔的神通广大;我读笛福《鲁滨孙漂流记》,品尝那个漂流者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我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进保尔·柯察金的心灵世界……3、美猴王、三借芭蕉扇4、猜人物: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5、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人物或作品示例:潇湘馆丫环紫娟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三国演义》人物:日本仙台医学教授修改讲义鲁迅作品海滩荒岛“星期五”是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历险小说《鲁滨逊漂游记》的主人公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操的诗《短歌行》中的名句,这首诗的作者是《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7.应填的人物是刘姥姥,她是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中国作家莫言他获奖的作品是《生死疲劳》,这部作品的主要创作手法是魔幻现实主义,题材是农民与土地五、布置作业查资料做小报:标题:“书籍伴我成长”;把选文提到的中外名著作为版面的内容之一;设一个园地:“紫竹园”;你也有多年的读书经历,请列举一本书或书中的一段话,在“紫竹园”里说说此书此话对你的影响,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悟六、师生共勉: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热爱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