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拓与开采绪论

合集下载

第4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已完)

第4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已完)

第四章井田开拓与开采第一节井田开拓一、井田开拓方式及井口位置(一) 影响井田开拓的主要因素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大体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0~3°,未发现断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老窑开采及采空区,对开采无影响。

影响井田开拓方式、井口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特点、凿井工程地质条件、铁路接轨点位置、水源和电源情况、井下开拓部署、工业场地压煤量、技术装备水平和地质勘探程度等。

1. 地形地貌本井田内地形总体上为东南高、西北低,海拔标高+1302.5~+1278.5m,地形变化不大,地势平缓。

井田具风积沙漠~半沙漠地貌特征,半流动和半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遍布全井田,耕地有限,因此,从地形地貌上看,对井口位置和开拓方式的选择影响不大。

2. 地质构造本区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小于2°。

区内断层不发育,无岩浆岩侵入体,故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近水平,无煤层露头,同一煤层井田内高差小于120m,从构造上看,对井口位置和开拓方式的选择影响亦不明显。

3. 煤层赋存特点井田主要可采煤层3-1煤、4-1煤全区发育,赋存深度一般600~700m左右,赋存稳定,厚度变化小,主采煤层之上仅有一中厚2-2中煤层,2-2中煤层大部可采,仅在井田西南部不可采。

4-1煤下部还有4-2中、5-1、5-2、6-2上、6-2中五个煤层,井田范围内均大部可采。

除3-1煤和4-1煤为厚~中厚煤层(平均厚度4.75m和3.75m)外,其余煤层均为薄煤层或中厚煤层(平均厚度1.80~2.60m)各煤层倾角平缓(0~3°),适合长壁机械化开采。

4. 凿井工程地质条件井田浅部全部被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沙及沉积砂土地层覆盖,厚度在27.13~135.50m,平均95.26m,南厚北薄,靠近井田储量中心范围内厚度在120m左右,厚度差不明显,新生界地层主要由风积沙、粉细砂、砂粘土、粘砂土组成,下部上更新统砂层富水性较强,上部风积沙层含水相对较弱。

矿井井田开拓与开采

矿井井田开拓与开采

开拓与开采第一节井田开拓一、井田境界矿井北面以28线往北500m为界;南以24线往南650 m为界;西以三煤-50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东以三煤-75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

井田南北走向长4.2 km,东西倾斜宽1.5~2.25km,井田面积为6.93 k㎡。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见表2-1-1。

二、储量本矿井井田范围共分布有10个钻孔,122b资源储量为375.03万吨,332资源储量为266万吨,333资源储量为1936万吨。

该矿井资源储量为2577万吨,工业储量2577万元,设计储量2320.02万吨,可采储量为1583万吨,具体分别见“表2-1-2”、“表2-1-3”、“表2-1-4”。

矿井工业储量表表2-1-2 单位:万吨矿井设计储量表表2-1-3 单位:万吨矿井可采储量表表2-1-4 单位:万吨注:利用大巷煤柱和采区边界煤柱作防水煤柱。

采区回采率取85%。

三、井型及服务年限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平均日产煤1000t,平均月产煤25000t。

扩建后矿井服务年限(T)ZкT=----------A·K试中:Zк-----可采储量(万t);A------设计生产能力(万t/a);K------储量备用系数,取1.4。

1583则,T=-------------=37.7(年)30×1.4矿井服务年限符合《煤炭工业煤矿设计规定》四、矿井工作制度年工作日为330d,每天三班作业,每班8h时工作制,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8h。

五、开拓方式由于本矿井位于煤田中深部,煤层埋深大,与地表的最近距离达600米左右,尽管斜井开拓具有施工技术简单、投资少、人员上下方便、容易管理等特点,在矿区较多采用斜井开拓,但由于煤层埋深太大,采用斜井开拓主提升绞车难以选择、提升能力有限,影响矿井能力。

根据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及矿井生产能力要求,采用竖井开拓更为合适。

矿井开拓方式确定采用竖井开拓方式。

开拓方案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地理环境,推荐以下几个方案:方案一:井口选择在五七农场,第一水平落在-525m,通过石门揭露三煤,沿三煤布置水平运输大巷;第一水平采用下山开采,运输大巷延伸至井田中部,然后通过暗斜井向-650m水平延深,开采-650~―750m水平的煤炭。

矿井开拓与开采02煤与瓦斯共采部分

矿井开拓与开采02煤与瓦斯共采部分

2050》煤炭年需求高达 38 亿吨,在能源结构中比例仍占 50% 。显
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不可替代。
4
一、科学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能源工业体系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主体;85%的发 电能力为燃煤发电,年消耗煤炭占煤炭总产量的50%;
煤炭比石油、天然气更具有资源优势,长期担当能源基础保
天然气 核电、水电 3.50% 7.70%
天然气 3.10% 核电、水电 7.20%
石油 11.90%
石油 20.40%
煤炭 76.90%
煤炭 69.30%
能源生产结构图
能源消费结构图
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已经
确定,中国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 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2030~
由传统型小型矿井向现代化大型高产高效矿井转移; 从少技术、管理粗放时期的浅部多发到客观条件开采工艺都 发生很大变化的深部,因技术、管理进步不相适应仍然时有 发生; 2008 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仍高达 1.182 , 2009 年降至 0.892 ( 2008 年美国 0.028 ,俄罗斯 0.41 ,波兰 0.25 ,印度 0.32),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安全形势严峻。
矿井开拓与开采
第三部分
煤与瓦斯共采
提 纲
一、科学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理念创新引领煤矿瓦斯综合治理 三、技术创新是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 四、管理创新是推进瓦斯治本的保障
2
1
科学开采是煤炭工业 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科学开采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

采矿学绪论

采矿学绪论

三、我国煤炭开采的发展史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煤炭最早的 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00年)称为“石 涅”或“涅石”。 16世纪马可· 波罗《东方见闻录》记载 “黑石”,“与薪无异,火力更优,盖 若夜间燃火,次晨不息”。 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
四、煤矿的五大自燃灾害及 本课程的分布与学习



1、煤矿的五大自燃灾害:水、火、瓦斯、 顶板和煤尘。 2、本课程的分布和学习: 1)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2)井田开拓; 3)采区准备; 4)采煤方法。
参考书目
1、《煤矿开采学》,中国矿业大 学出版社,徐永圻主编。 2、《煤矿开采方法》,中国矿业 大学出版社,张登明主编。 3、《煤矿开采方法》,煤炭工业 出版社,曹允伟主编。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5、《煤矿安全规程》(2011)。 6、《采矿工程设计手册》。
绪论
一、能源结构
世界五大能源





2005年全国实际产煤21.9亿吨; 2006年全国实际产煤23.8亿吨; 2007年全国实际产煤25.5亿吨; 2008年全国实际产煤27.0亿吨; 2009年全国原煤产量29.65亿吨,其中: 山西省产量5.93亿吨,内蒙古产量6.01亿 吨; 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32亿吨,其中:山西 省产量7.4亿吨,内蒙古产量7.8亿吨; 2011年上半年我国原煤产量14亿t。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核电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水核风等 12% 天然气 24% 石油 37%
煤炭 27%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水核风等
煤 炭 是 重 要 能 源

3三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g

3三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g

第三章矿井开拓与开采3.1 矿井开拓系统3.1.1井筒矿井达产时共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3个井筒,除回风斜井井口在风井场地外,其余井口均位于矿井工业场地内。

另外,为解决矿井建设期间临时通风问题,在回风斜井附近开凿1个通风措施立井。

主斜井装备带式输送机,担负原煤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筒及安全出口;副斜井担负辅助运输任务,兼作进风井筒及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担负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

通风措施立井担负矿井建设期间临时回风任务。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井田的东部,为黄土梁峁沟谷地貌,地势西高东低,一般标高+1200m左右;风井场地位于矿井工业场地西约2km的平缓地带处,西高东低,自然标高一般1265.00m。

矿井所在区内地表径流主要有窟野河,经本矿井田边界以东由北向南流淌,为常年性河流。

流经本矿井工业场地东侧约5km处向南经神木县城至贺家川乡沙峁头注入黄河。

根据实测地形图窟野河该段河床标高+960.00m,而矿井工业场地一般标高为+1200.00m左右,高出河床240m,没有洪水威胁。

由于主、副斜井井口及工业场地位于东部5-2煤露头自燃边界之外,主、副斜井井筒落底前大部分亦处于东部5-2煤露头自燃边界之外,因此无需留设工广煤柱及主、副斜井井筒保护煤柱。

风井场地及回风斜井井筒保护煤柱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留设。

风井场地按I级保护级别维护,场地周围围护带宽度取15m,下伏各煤层按表土层移动角φ=45°,基岩层移动角δ=β=γ=75°计算保护煤柱范围。

3.1.2盘区划分及开采顺序根据大巷的位置、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采煤方法、井下运输方式等因素,井下共划分5个盘区,即南一盘区、南二盘区、北一盘区、北二盘区和西一盘区。

盘区接替原则:从井筒附近由浅而深、由近而远依次开采,即先采南一盘区。

北一盘区、南二、北二、西一盘区依次为接续盘区。

盘区内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

煤层开采顺序为先采上部煤层,后采下部煤层。

煤矿矿井开拓与开采技术

煤矿矿井开拓与开采技术

煤矿矿井开拓与开采技术煤矿矿井的开拓与开采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煤矿行业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矿井开拓和高效的开采技术对于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煤矿矿井开拓与开采技术进行详细探讨。

1. 煤矿矿井开拓技术1.1 井筒设计井筒是矿井开拓的关键部分,其合理设计对于井下工作环境和矿井通风起着重要作用。

井筒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矿区地质结构、矿井规模和井下工作需求等因素,以确保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高效的矿井生产。

1.2 井下巷道布置井下巷道布置是矿井开拓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布置巷道能够实现矿井的顺利联络和物资运输,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率。

在布置巷道时需要考虑到矿层的倾角、矿井的规模以及井下设备的布置等因素,确保矿井的通畅和高效。

1.3 井下通风系统井下通风系统是矿井开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通风能够确保矿井井下环境的氧气供应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在井下通风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矿井的规模、矿井深度以及井下工作的需求,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以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

2. 煤矿矿井开采技术2.1 综采技术综采技术是现代煤矿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将采煤机和截割机引入到井下进行煤炭开采,实现自动化的采煤过程。

综采技术能够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率,并减少井下工人的劳动强度。

2.2 液压支架技术液压支架技术是煤矿开采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液压支架通过液压系统提供稳定的支撑力,使得井下煤炭的安全开采成为可能。

该技术能够确保煤层的稳定和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率。

2.3 煤层注水采矿技术煤层注水采矿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煤炭开采方法。

该技术通过在煤层中注入水来形成水力支撑,保持煤层的稳定性,并降低煤层的顶板事故发生率。

煤层注水采矿技术能够提高井下的安全性和开采效率。

综上所述,煤矿矿井开拓与开采技术在煤矿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合理的矿井开拓和高效的开采技术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资源利用至关重要。

煤矿开采学课件第三篇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件第三篇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

直接底厚10m 页岩 下为40m厚层 砂岩
•煤层成层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大断层,煤质中 硬,属优质瘦贫煤,煤尘无爆炸性危险,无自燃倾向 ;平均容重为1.32t/m3。
•本矿瓦斯含量大,涌水量较大,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380m3/h
2020/4/18
➢ 工业储量Zg •Zg=90001740(1.8+1.9+1.6+2.0)1.32
=15089.976万t ➢ 可采储量Zk=(Zg-P)C •P-永久煤柱损失,工广,境界煤柱; •C-采区采出率,中厚煤层,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 求C为80% •永久煤柱损失约占工业储量的5%。 •P=Zg 5% •=15089.976 * 5% •=7.544988万t •Zk=(Zg-P)C •=(15089.976-7.544988)80% •=11468.4万t
•(2)方案技术比较
• 对可行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和粗略的 经济比较,否定技术经济上比较容易鉴别是不 合理的方案;将剩余的2~3个方案取长补短, 完善;如果能明显地判定出最好方案,就确定 为采用的方案;
• 若不能明显判定各方案在技术经济上的优 劣,则对2 ~3个方案进行详细的经济比较
2020/4/18
矿井开采设计步骤
•(3)方案经济比较 • 考虑下列费用: •①基本建设费:井巷开凿费;建筑物及结构物 的修建费及一些特殊的设备费等; •②生产经营费:巷道维护费;运输提升费;排 水费;通风费等: •(4)方案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优选。 •(5)对方案作出详细的文字说明,并绘出设计 图纸
2020/4/18
•例:两方案的井底车场及地面设施相同,井型相同时 ,可看作是相同的项目不予比较;如两方案井型不同, 则分摊于吨煤生产能力的投资不同,不能认为是相同的 项目,须全面的计算和比较。

现代矿床开采理论绪论

现代矿床开采理论绪论

54学时。
理 讲课43学时, 第四章 采矿方法分类
3
论 与
习题课5学时, 第五章 空场采矿法
10
实 实验课6学时。

第六章 崩落采矿法
7


第七章 充填采矿法
5

第八章 采矿方法选择
2
2019/8/8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5
床 开
要介绍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原理及矿床开拓方法、采矿
采 方法和主要采矿生产工艺,是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
理 必需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矿床开
论 与
采的一般原则,具备根据矿床的赋存条件正确选择矿床
实 开拓方法和采矿方法的能力,能够确定露天矿的开采境
践 界,编制矿山采矿生产的采掘进度计划,初步掌握采矿
矿 床 开 采 理 论 与 实 践 ( 一 )
2019/8/8
第一章 矿床开采总论 第二章 矿床地下开采基本概念 第三章 地下开采矿床开拓 第四章 采矿方法分类 第五章 空场采矿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六章 崩落采矿法
第七章 充填采矿法
第八章 采矿方法选择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1
◆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本课程是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论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矿山地质、矿山机械、井巷
与 实
工程、矿井通风、岩石力学、凿岩爆破,上述课
践 程中有关内容。



2019/8/8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4
第一章 矿床开采总论
5

煤矿开采学课件第三篇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煤矿开采学课件第三篇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21
.
阶梯平硐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22
.
第四节 井筒(硐)形式分析及选择
一、平硐开拓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优点:井下出煤不需提升转载,运输环节少,系统简单,占有设备少, 费用低;地面设施较简单,无需井架和绞车房;不需设较大的井 底车场及其硐室,工程量少;平硐施工容易速度快,建井快;无 需排水设备且有利于预防水灾等。
适用:在地形条件合适、煤层赋存位置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 只要上山部分储量能满足同类井型的水平服务年限要求时,应首
10
.
(4)反斜井和折返斜井
受地貌和地面布置限制井筒无法与煤层倾斜方向一致 时,可使用斜井井筒倾斜方向与煤层倾斜方向相反布置,这 种方式称反斜井。
当煤层倾角较大,采用底板穿岩斜井受到地形条件限制 时,可采用“折返式”斜井。
11
.
2、井筒装备及坡度
各种斜井提升方式的适应条件
斜井倾角
<17° <25 ° 25 °-35 ° <15 °
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斜井开拓 第二节 立井开拓 第三节 平硐开拓 第四节 井筒(硐)形式分析及选择 第五节 综合开拓 第六节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1
.
第一节 斜井开拓
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 矿井是斜井开拓。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 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有许多种方式。这里只介绍 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即片盘斜井开拓)和斜井多 水平采区式开拓。
一般情况下,斜井井筒应布置在煤层下部稳定的底板岩石 中,距离煤层法线不小于15-20米,方向与煤层倾向基本一 致。

矿井开拓与开采01开拓部分

矿井开拓与开采01开拓部分

+
17
+
+
+
8 9
(二)示例2——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
I
1、条件:
+
+
+
+
+
+
+
+
+
煤层: m1 为厚煤层、 12,埋藏深,表土厚。
+ +
I
I -- I
井田:两个阶段,若干 带区,一个开采水平。
+
+
+
+
+
+
+
2 、立井单水平上下山 式开拓方式
35 0
+ +
+
+
4、生产系统: 运煤系统: 通风系统: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排水系统; 运料: 排矸:
- 280 m1 m2
2、开拓方式 两个阶段:- 100m, - 280m ,
- 280 m1 m2
I
+ 80 - 100
两个开采水平:
+ + + +
+
+
+
+
+
+
- 100m , - 280m ,
+
+
采区:每阶段布置 6个采区;
+
+
+
+
+
+
I
+
+
+
+
+
+
+
+

矿井开拓与掘进课件

矿井开拓与掘进课件

第四节 平硐开拓
❖ 平硐按与煤层走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平硐分为走向平硐、垂 直走向平硐和斜交平硐;按平硐所在标高不同,平硐分为单 平硐和阶梯平硐。
一、走向平硐 平硐沿煤层走向开掘,把煤层分为上、下山两个阶段,
具有单翼井田开采的特点。 二、垂直或斜交走向平硐
根据地形条件,平硐可由煤层顶板进入或由煤层底板进 入煤层。平硐将井田沿走向分成两部分,具有双翼井田开拓 特点。 三、阶梯平硐
第七节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 分区域开拓:将大型井田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通 风系统的开采区域。
一、炮掘施工工艺
❖ (一)破岩方式 ❖ (二)主要工艺流程
(一)破岩方式
采用钻爆法施工。采用风钻配直径22mm中空六角钢钎及 直径32mm柱齿钻头。全部采用湿式打眼,按照定人、定 钻、定眼、定位、定责的原则打眼。打眼前,首先根据中 腰线及设计要求,画出巷道轮廓线,然后按光爆原理及炮 眼布置要求布置炮眼,炮眼掏槽方式采用楔形掏槽或复式 掏槽。
沟谷。
二、斜井开拓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 优点:(与立井相比)施工简单,工期短,井筒装 备简单,投资少,掘进速度快。
❖ 缺点:井筒斜度大,提升能力低,维护费用高,倾 斜度大时,环节多,煤柱损失大。
❖ 适用条件:埋藏不深,表层不厚,缓斜和倾斜煤层。
三、立井开拓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 优点:不受其他地质条件影响,适应能力强,提升 速度快,能力大,可扩大断面,装备两套提升设备
一、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
❖ 片盘斜井开拓是最简单的开拓方式。井田沿煤层倾向按标高 划分为数个分段,每段相当于采区的一个区段,习惯上称为片 盘,适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 1.井巷掘进顺序自地面向下沿煤层开一对斜井,直至第一片 盘下20-30m,在第一片盘上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第一片盘回风 巷,在第一片盘下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片盘运输巷,然后,经平或 斜石门掘进上煤层的超前平巷及开切眼,即可开始第一片盘 的回采。

第2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

第2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

第二章矿井开拓与开采第一节煤层埋藏及开采条件一、地层本区是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一部分。

地层区域属鄂尔多斯盆地的北东部,中生代后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陕北区域东部抬升,地层遭受强烈剥蚀。

除在乌兰木伦河、悖牛川两岸出露有部分直罗组和延安组地层外,其余地段均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

井田地层钻孔揭露由老至新有:1. 三迭系上统永坪组(T3Y)永坪组是本区含煤地层延安组沉积基底,井田内无出露。

岩性为灰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

分选性中等~较差,次棱角状,孔隙式~接触式钙泥质胶结,中~型交错层里发育。

厚度不详,为一套内陆河流相沉积。

2.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本组地层为含煤地层的下伏地层,井田内无出露,上部为黑色炭质泥岩夹薄煤或煤线,下部为灰色~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

该层全井田分布,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

厚度6.20m~31.80m,平均l7.24m。

3.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延安组为本井田含煤地层,连续沉积于富县组之上,为一套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

岩性以灰白色~浅灰色巨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浅灰色粉砂岩为主,其次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少量炭质泥岩。

厚度49.80~212.98m,平均厚度为152.59m。

从下而上划分为五段(含五个沉积旋回),受后期冲刷剥蚀,其第四段在井田北部仅零星残留。

4. 第三系上新统红土(N2)井田内大部覆盖,主要分布于梁峁、台塬之上。

该组地层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下亚段为棕红色、紫杂色砂砾石,半固结状,厚度O~19.78m,平均6.07m;上亚段为棕红色亚粘土、亚沙土,含钙质结核,厚度O~18.39m,平均9.90m。

该组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5. 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井田内大部分覆盖,主要分布于沟谷上游及分水岭。

岩性以灰黄色、浅黄色亚粘土及亚沙土为主,含钙质结核。

厚度O~5 1.29m,平均21.87m。

与下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6.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素组(Q3s)本组地层在井田内仅零星分布,岩性为褐灰色、灰色亚沙土。

井田开拓与开采

井田开拓与开采
下行式开采的主要优点有:
(1)初期开拓所需时间短,基建工程量和投资小。因为不需要把井筒一次掘进到个矿体的深度;如果用下盘 竖井开拓,上部阶段的石门比下部阶段的石门短。
(2)初期开采的是矿体浅部,一般为高级储量,可以避免因勘探不足而造成开拓工程的浪费;此外,在生产的 同时可以进行矿床深部勘探。
(3)可以适应任何采矿方法。上行式开采在许多采矿方法中是不能采用或难以采用的;一般只能在开采下富上 贫;或者上部是氧化矿或难选矿石,下部是原生矿或易选矿石;或者矿体上小下大,用下行式开采难以达到建设规 模等条件下的缓倾斜矿体中采用。
井田开拓与开采
矿山开采学术语
目录
01 井田开拓方式
03 开采方法
02 开拓方式选择 04 井田中的开采顺序
在矿区内,规划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叫做井田。划分井田时要依据实际开采能力并合理规划开采 范围。在一个井田开采范围内,主要巷道的总体布置及相关参数的确定叫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的内容包括井硐形式、水平数目以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等。无论是哪一种井筒 (硐)形式,井 田都可能采用单水平或多水平;分区式、分段或分带式等巷道布置。按井硐的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可分为斜井开 拓、立井开拓和平硐开拓三种方式。
开拓方式选择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集中,简单 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 3)减少煤柱损失,提高回采率,减少维护量。 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 5)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 6)考虑煤质、煤种。
地下开采是指从地下矿床的矿块里采出矿石的过程,通过矿床开拓、矿块的采准、切割和回采4个步骤实现。 地下采矿方法分类繁多,常用的以地压管理方法为依据,分为三大类自然支护采矿法、人工支护采矿法以及崩落 采矿法。地下采矿系统主要包括了生产管理、凿岩、爆破、出矿、溜矿系统、井下破碎、箕斗提升以及提升井架 子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2
二、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和赋存特点 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 2.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有两大特点,一是成煤地 质年代长。从早古生代至第四纪,均有煤炭沉积, 具有工业价值煤层形成始于早石炭世,成煤期自 老到新有早古生代、早石炭世、早二叠世、石炭 二叠纪、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 世、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等十一个地质年代。
3
三、我国煤炭开采的悠久历史 我国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发现、利 用、开采煤炭资源最早的国家,距今有6800± 150年的历史。公元前2700年黄帝时代,中国出现 了早期采矿业;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煤炭 成为重要商品,当时称之为石涅或涅石。魏晋时 期称煤为石墨,唐宋时期称为石炭,明朝称为煤 炭。在公元前一世纪,煤就被用于冶铁和炼铜。 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 一书
绪 论
一、煤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广泛用于工业动力、 火力发电、民用燃料。新中国成立 60年来,煤炭 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一直占 70% 以 上。2007 年国内煤炭消费为 23.5 亿吨,占国内 能源消费量的 71% 。根据我国能源赋存缺油、少 气、富煤的特点和国民经济发展趋势
4
四、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煤炭工业 的发展,煤炭工业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下,着手对旧中国遗留 下来的落后采煤方法进行全面改造,为我国煤炭 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建国初期,我国绝大多数煤矿设备设施简陋, 采煤方法多采用无支护的穿硐式和高落式。在 1949—1952年的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推行以壁式体 系为主的采煤方法。
5
五、矿井开拓与开采课程的主要内容 煤矿开拓与开采是学习和掌握煤矿开采技术 的综合性技术课程。其基本内容是根据煤矿生产、 技术、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群)的知 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地阐述不 同煤层赋存条件下的井田开拓、采煤方法的分类 及选择、采区生产系统布置、采煤工艺与选择、 采区生产技术管理、采区开采技术设计等专业知 识和操作技能。
1
Hale Waihona Puke 2.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干馏、气化、液 化等加工方法,从煤中可以制取焦炭、可燃气体、 液体燃料、有机合成原料、药品、化肥、涂料、 炸药等化工产品;从煤中还可以提炼稀有化学元 素 锗、镓、铀等。 3.煤是重要的出口创汇物资 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国际煤炭市场需 求增大,我国煤炭出口潜力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