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优秀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峰”“顶”“似”“苍”“仰”等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
能够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练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爬山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爬山的乐趣和艰辛。
学习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爬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用法,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爬山经历和感受,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4、情境教学法创设爬山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爬山的乐趣和艰辛。
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山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美丽的山景图片,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爬山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爬山》。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峰”“顶”“似”“苍”“仰”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精读课文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爬山?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爱山,爱大自然”“我也喜欢爬山”等语句,体会作者和父亲对山的热爱。
爬山课文教案
爬山课文教案教案标题:爬山课文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爬山》的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文的深度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 课文《爬山》的复印件。
2.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文主题,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爬过山,以及他们对爬山的印象和体验。
步骤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爬山》。
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主人公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爬山?他们在爬山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最后成功了吗?3. 学生小组讨论问题,互相交流归纳答案。
步骤三:词汇与短语(10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学生逐个读出,并尝试解释其意思。
3. 教师进行讲解和澄清,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步骤四:深度思考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觉得爬山有什么好处?你愿意尝试爬山吗?为什么?2. 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辩解。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掌握和深度思考方面的提高。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兴趣。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阅读理解练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爬山》的故事情节。
2. 鼓励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或者对爬山的看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爬山活动,体验真实的爬山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分享自己的爬山经历和感受。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辩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爬山》教学设计3篇
《爬山》教学设计6文本分析:《爬山虎的脚》是观察描写植物的名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
文章运用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内容。
文章从整体到部分,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上,并紧扣题目,让学生读后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本文,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学习如何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的方法。
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均、曲、萎”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虎、操、占”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4.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芦荟,让学生动笔写芦荟,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的可爱。
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猜谜导入,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一猜。
(PPT1出示谜语)2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能简单介绍介绍吗?3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写爬山虎的文章,准备上课吧。
一.掲题板题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PPT2出示课题)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2虎是今天要学写的生字,注意第三笔是橫勾,这橫勾相当于老虎锋利的牙齿,可千万不能丢,丢了老虎就不凶猛了。
让学生练写“虎”字。
3本文作者是叶圣陶,你们听说过他吗?(指名1.2),教师补充。
二、初读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本36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PPT3出示自读提示)2.检查词语检查读音(ppt4):嫩绿一顺儿空隙漾起叶柄弯曲萎了牢固(1指两名学生读词语,评价、正音,2去掉拼音读,3全班齐读)3书写指导:这些词语中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爬山教案5篇
爬山教案5篇爬山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
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如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具准备】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学生准备水彩笔及白纸一张。
3、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八张。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实物,你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初读检查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找一找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检查交流:1、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课件)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随机理解“叶柄”、“重叠”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5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的位置和叶子。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装备选择、路线规划、安全注意事项等。
2、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耐力、力量和协调性。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爬山的基本技巧,如正确的步伐、呼吸方法等。
(2)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
(2)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爬山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2、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正确的动作和方法。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爬山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
4、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爬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有关爬山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2、教学器材:背包、登山杖、地图、指南针、急救包等。
3、联系场地:选择适合学生爬山的场地,并提前勘察路线,确保安全。
五、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景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爬山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
2、知识讲解(1)介绍爬山的定义、类型(如徒步登山、攀岩登山等)和好处。
(2)讲解爬山所需的装备,如合适的服装、鞋子、背包、水壶、食物等,并强调装备的重要性。
(3)传授爬山的基本技巧,包括步伐(小步快走、保持节奏)、呼吸方法(深呼吸、均匀呼吸)、身体姿势(保持平衡、重心稳定)等。
(4)讲解路线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如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路线、查看地图和地形等。
(5)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单独行动、注意天气变化、遵守景区规定等。
同时,介绍常见的危险情况及应对方法,如迷路、受伤、突发疾病等。
3、分组与任务布置(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简单的地图和任务清单,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规划一条爬山路线,并准备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和讨论。
《爬山》优秀教案
《爬山》优秀教案《爬山》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山》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爬山》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
2、自主积累词语。
3、通过读课文,感受克服困难,登上山顶的快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说说爬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
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精选】爬山教案
【精选】爬山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爬山》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理解爬山问题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爬山问题的解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爬山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爬山问题。
2. 让学生掌握爬山问题的解法,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爬山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爬山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爬山问题的解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爬山问题的解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个爬山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爬山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如山的高度、爬山的路径等。
2. 自主探究: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爬山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出来,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4. 猜想与验证: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爬山问题的解法,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数学推理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5.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几个爬山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出下列爬山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题:小明从山脚爬到山顶,山的高度为100米,他先爬了30米,然后休息了一会儿,又爬了40米,到达山顶。
请问小明一共爬了多少米?答案:小明一共爬了70米。
2. 小红从山脚爬到山顶,山的高度为80米,她先爬了20米,然后又爬了30米,又返回山脚。
请问小红一共爬了多少米?答案:小红一共爬了8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爬山问题,让学生掌握了爬山问题的解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
语文《爬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爬山》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掌握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爬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爬山》、PPT、投影仪、教学卡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穿越高山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教师通过导入问题:“你们有没有爬过山?你们还记得你们第一次爬山时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回忆与爬山相关的经历,并可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Step 2 预习课文(15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本课要学习的课文是《爬山》,请学生根据课文标题猜测本课的内容。
2.教师将课文《爬山》的标题和段落展示在PPT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整篇课文的内容复述一遍。
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用图片展示课文中涉及到的地貌和环境,并对相关词汇进行解释。
Step 3 正式阅读课文(25分钟)1.教师将课文分段展示在PPT上,让学生跟读,同时鼓励他们做好阅读标注。
2.学生跟读后,教师可以适时问几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要求学生配有录音机,进行朗读训练。
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Step 4 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将课文的关键句子分成若干部分,每组分别负责朗读和解释其中的一部分。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思路,然后合并各小组的解释。
学生将解释后的课文传递给下一组,一直到最后一组。
3.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逻辑关系,将各组加强版传递的课文合并成一篇完整的作品。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内容,重点突出与爬山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爬山》教案优质7篇
《爬山》教案优质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爬山》教案优质7篇准备教案的过程我们就已经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了大致地了解了,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对待教案的制定,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爬山》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 爬山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爬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爬山》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爬山》,使学生了解登山运动的基本知识,了解山的形成和构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坚韧、顽强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和了解登山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难点:通过文章的表达和组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登山运动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登山活动的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你们了解登山运动吗?你们爬过什么山吗?- 你们觉得登山运动有什么好处?有哪些困难和挑战?2. 学习与探究(30分钟):教师提供一篇文章《爬山》,通过共读、解读、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登山运动的基本知识,了解山的形成和构造。
学生可以提问和互动,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整理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短语。
3. 分组讨论与分享(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登山运动的好处、困难、技巧等,并进行小组交流和分享。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小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一些登山者的真实故事。
教师可以邀请有登山经验的人来讲述他们的经历,以激发学生对登山活动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了解。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对登山运动的了解,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登山经历或者描述自己对登山运动的想象。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登山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观察和思考能力,发展了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爬山》教学设计
《爬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爬山一、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的概念和意义。
2.学习正确的爬山姿势和技巧。
3.体验爬山的乐趣,培养勇敢、坚持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正确的爬山姿势和技巧。
2.爬山的安全知识。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坚持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视频资源:爬山的介绍和技巧视频。
2.图片资源:爬山的装备和姿势示范图片。
3.爬山用具:登山杖、帽子、护膝等。
4.实地考察:选择一座适合初学者的小山丘进行实地考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山川风光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爬山的兴趣。
2.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的了解和认识。
二、理论学习(20分钟)1.观看爬山的介绍和技巧视频,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识。
2.讲解正确的爬山姿势和注意事项,如如何利用登山杖、穿着适合的服装、如何调整呼吸等。
3.通过图片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爬山姿势。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爬山模拟练习。
先进行热身运动,然后学生按照正确的姿势进行爬山模拟。
2.通过实践操作,检查学生掌握的爬山姿势和技巧,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四、爬山实地考察(30分钟)1.选择一座适合初学者的小山丘进行实地考察。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爬山活动,注意安全和团队协作。
五、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爬山体验和收获。
2.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正确的爬山姿势和技巧,以及爬山的意义和重要性。
六、拓展延伸:1.将学生进行爬山分组,组织他们去不同的山区进行实地爬山活动。
2.组织爬山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到爬山的概念和意义,还能够学习到正确的爬山姿势和技巧。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学生们能够体验到爬山的乐趣,培养勇气、坚持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还进行了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爬山。
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品味到生活的乐趣。
《爬山》教学设计2篇
《爬山》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还记得《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吗?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爬山虎,我想用一个字来形容它(美)接下来老师将带领你们去感受文中的另一种美——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
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抓重点事例,找重点词句,领会人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两件事。
1、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明确:一是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却存在很多毛病;二是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初中生的作品;三是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3、课文哪句写出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的印象?明确:“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片断展示一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朗读。
4、小结读到这里,我们心中对叶老先生也会产生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激。
5、叶圣陶老先生不仅为我修改了习作,还为我写了评语,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
并说说从评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我的肯定,帮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二)学习第二部分:肖复兴是幸运的,他的作文得到叶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还有幸的得到叶老的邀请,走进了他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动了。
1、轻声读课文6—10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爬山》教案(通用14篇)
《爬山》教案(通用14篇)《爬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初步体会叶老对文的认真负责,对人的平和真诚,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感激之情。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初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出示多媒体画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2、引导学生欣赏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片断)3、根据课题,猜测内容,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读课文的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2、检查词语的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一)(一篇、推荐、眼帘、删掉、动词、规范、燥热、握手、融洽、黄昏、客厅、余晖、楷模、模模糊糊、)指名学生朗读并重点理解“推荐”。
3、理清层次。
课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这样两件事。
(三)学习第一部分,体会作文修改之道,感受叶圣陶先生的人品。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
思考:从叶老先生的批改中,作者肖复兴的感受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认真、平和、温暖2、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让“我”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呢?理解“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感受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讨论:从哪两个词中特别让我们感受到叶老批改的认真?我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4、再找一找,叶老把我的作文具体做了哪些改动,让“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叶老帮我的作文做具体改动的句子。
(2)叶老帮肖复兴的作文修改了题目,还修改了词句。
你能不能从中也学到一些关于文章写作的知识呢?(板书:1、用词要准确,2、简洁,不啰嗦,3、长句改短)(3)出示经过叶老修改的肖复兴的作文,以证实叶老对作文修改的精细,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慑。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教案【】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爬山》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爬山》选自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
课文描述了一个夏天的中午,小作者和爸爸去爬山的故事。
在爬山过程中,小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爬山的乐趣。
课文通过描绘山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爬山的艰辛和喜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爬山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爬山的乐趣。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一座美丽的山,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山的特点。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爬山的经历?爬山时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然后,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并对朗读过程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将生字词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理解(1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去爬山?在爬山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5. 课文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如山的变化、大自然的美丽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爬山的乐趣。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小练习,如填空、连线等,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课文《爬山》山的变化大自然的美丽爬山的乐趣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爬山教案范文六篇
关于爬山教案范文六篇关于爬山教案范文六篇爬山教案篇1 【教学目的】1、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二、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叶子〕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放录像,老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
〕那些句子表达了爬山虎叶子的美?〔指导朗读〕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机密呢?〔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活力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亲密,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抓重点词,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过渡:它又是怎样向上爬的呢?四、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爬山》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 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学习父子第一次的对话,学生 对于征服山他们容易理解,征服自己就难了,对于此, 我从课文中逐步引导,让他们想象爬山过程中会遇到什 么困难,通过战胜这些困难逐步引导出战胜自己是什么 意思。第二次对话是“我们”爬上山顶时,父亲说:“…… 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这番话强调了爬山的结果不重要,重 要的是在爬山的过程中努力。进而让学生举一个自己尽 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是告诉我要怎 样做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读 读父亲说的话,说说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它的 话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在学生理解了大自然的美景该如 何欣赏后,出示一组美景,让学生试着用眼、耳、心、 脑并用的方法欣赏,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自己想象 着用眼睛能看到什么、用耳朵能听到什么,用心能想到 什么,这样的扩展方式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 篇课文包含几个成语,如“似懂非懂”、“若隐若现”、 “慢条斯理”、“自以为是”、“一五一十”等,在理 解课文内容时,我注重将词语放在原文中理解,培养学
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
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
之以恒的精神
学生学习能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如:默读
力分析 时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
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
解读的,也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1、知识与技能:认识“逞、崎、岖、煌”4 个生
字,会写“斯、凝、煮、禅、哲、燃、煌、智、慧”9
实用的爬山教案3篇
实用的爬山教案3篇实用的爬山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爬山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爬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
)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设计意图: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认识“逞、崎、岖、煌”四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九个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煮熟、燃起、灯火辉煌、崎岖、智慧、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一五一十。
2、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说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爬过山没有?说说你们爬山的感受。
2、板书课题:爬山
3、学生齐读课题。
4、课文围绕爬山写了一件什么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想想爬山这篇文章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板书:
3、检查验生字词:
①指名认读生字词,正音。
②指导识记“煮”字及写法。
③理解“一五一十”并口头说一句话。
④集体认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理解父亲说的话
1、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爬山的过程?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话?
(2)指名说句子。
(3)出示父亲第一次说的话,并齐读句子。
(4)默读1----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怎么理解父亲说的话。
(5)“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引导: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联系上下文从哪些词语,句子看出爬山很辛苦?1)再爬山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2)遇到这些困难,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3)所以说“征服自己“是说在困难面前应该怎么做?)
(6)理解“非懂似懂”。
(7)再指名读父亲说的话。
(8)用你们精彩的朗读告诉大家你读懂了父亲说的话,齐
读句子。
过度:在下山的途中,我又跑又跳,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于是这位爱山爱水的父亲教育我要怎么做?
2、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1)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下山途中的?(8—9自然段)
(2)下山途中父亲又告诉我什么?指名说
(3)出示父亲说的话。
齐读
(4)说说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中哪些些事也需要用到眼看、耳听、心体会、脑思考,用上“既…又…还…最后”句式说说?
(5)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交流体会。
(6)再指名读第9自然段。
(7)用心齐读9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
1、通过学习讨论父亲的两次谈话,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小结。
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努力征服自己,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板书设计
征服
21爬山
看
听
体会
思考
《爬山》这篇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去爬山,他告诉“我”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而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尽了力,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应该如何欣赏沿途的风景的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难点是读懂父亲说的智慧指的是什么。
我设计了开门见山的导入,将学生更快的切入课文的重点中去。
我们桂林就有许多著名的山,于是我抓住这样一个有利条件,采用了谈话导入,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平时都没少爬山,那么在爬山的时候你都遇到过那些困难?遇到这些困难时,你又产生了什么不良情绪?通过爬山你又有什么感悟和收获?问题一出就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紧接着我又提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关于爬山的,那么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爬山时又遇到了什么困难?通过这次爬山他又有哪些收获?下面就请同学认真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进入重点教学后,紧扣主题,围绕父亲的三次说的话展开阅读。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接着让学生说说这
些话是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让学生读读父亲说的话,提出疑问,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父亲的话的含义。
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是在“我”又跑又跳急着下山时说的。
这段话最重要也最难理解,我先让学生朗读后,提示学生结合父亲是怎样做的来理解他说的话。
让学生说说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他的话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当学生理解之后,再让学生带着感情来读。
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亲身的体验来谈谈体会。
这样,学生学得扎实,即理解了课文,又从中悟到了道理。
这篇课文还包含几个成语,如“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自以为是”、“一五一十”等,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注重将词语放在原文中理解,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
随着学生的朗读和发问,他们的思维、想象、朗读、表达等能力均已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
虽然我在课文的教学中很注重阅读,但却忽略了课外阅读。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似的文章来读。
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