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膜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共37张PPT)
1. 基于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是固定不动的。 ( ×)
(2)细胞膜是细胞的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而对细胞有
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 × ) (3)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膜上会留下一个空洞。( × ) 2. 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废物
①②③表明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 普遍性;④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 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表明细胞膜 的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② 抗体、激素等物质
分泌物
④ 控制的相对性
病毒、病菌
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用它 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讨论
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
别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联系: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既然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为什么能跨膜运输呢?
(1)因为水分子极 小, 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 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 (2)是因为膜上存在水通 道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 通道蛋白通过膜。
水分子 水通道蛋白
课堂总结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细胞分裂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白细胞吞噬细菌
【资料6】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方法: 荧光标记技术 标记物质:__蛋__白__质__
结论:_细__胞__膜__具__有__一__定__的__流__动__性__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外界 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出一定范围,会导致 细胞膜被破坏。
科学方法—— 提出假说
(1)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是固定不动的。 ( ×)
(2)细胞膜是细胞的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而对细胞有
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 × ) (3)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膜上会留下一个空洞。( × ) 2. 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废物
①②③表明细胞膜的控制作用具有 普遍性;④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 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表明细胞膜 的控制作用具有相对性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② 抗体、激素等物质
分泌物
④ 控制的相对性
病毒、病菌
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用它 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讨论
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
别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联系: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既然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为什么能跨膜运输呢?
(1)因为水分子极 小, 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 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 (2)是因为膜上存在水通 道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 通道蛋白通过膜。
水分子 水通道蛋白
课堂总结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细胞分裂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白细胞吞噬细菌
【资料6】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方法: 荧光标记技术 标记物质:__蛋__白__质__
结论:_细__胞__膜__具__有__一__定__的__流__动__性__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外界 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出一定范围,会导致 细胞膜被破坏。
科学方法—— 提出假说
细胞膜 PPT
等渗状态
高渗状态
低渗状态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功能:支持和保护
细胞膜 PPT
细胞膜 PPT
本节聚焦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怎样获得细胞膜? 3、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 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 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 逸出细胞。
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 伊红不能溢出细胞是因为,细胞有一层结构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叫细胞膜,它包裹着细胞内的所有物质,使 细胞内外的物质不能随便进出。因此,它就 作为了细胞的边界,把细胞内的物质和外界 分隔开了。前面我们学习知道,细胞就是一 个生命系统,在这里我们也说细胞膜是系统 的边界。
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证
细 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胞 膜
细 胞 决定 膜
的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的
功
结
能
构
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 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问题:1.为什么选用哺乳动物细胞 2.为什么成熟的红细胞
实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选择材料: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实验原理: 红细胞吸水胀破
①体会临时装片制作的注意事项 3、实验过程 ②体会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③如何将盖玻片下的生理盐水 换成蒸馏水? 4、观察现象: 注意比较加水前后视野中的变化
材料一: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 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能够被溶解脂类 物质的溶剂溶解。
材料二:人的消化液中含有许多能够水解蛋白 质的物质,称为蛋白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 会使细胞膜分解。
细胞膜(共162张PPT)
第二节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cell memberane):是包围在细胞外周的 一层薄膜,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 细胞膜是原始的非细胞生物演化为细胞生物的
一个转折点
单位膜(unit membrane): “二暗一明”的膜 式结构叫三层夹板式结构。
生物膜
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内膜(internal membrane):除了细胞膜以外 的细胞内所有膜性结构。
1
2
3
胞质面 5
1.单 次 穿 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层。
2.多 次 穿 膜: 数条a-螺旋几次折返穿越脂质双层。
跨膜 蛋白
3.非穿越性共价结合:不穿越脂质双层的全部,而与胞质侧单层 脂质的烃链结合。
4.与磷脂酰肌醇结合: 镶嵌蛋白通过自己的一个寡糖链与磷脂酰肌 醇(在非胞质面的单层)共价结合。
上提出了修正模型,认为 膜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 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 通过。
Unit membrane modle
4.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
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
明-暗三层结构,它由厚约
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
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 成。单位膜模型的不足 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 构描写成静止的不变的。
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特点:
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脂分子组成。 2.
(二)降血脂药物:当小孩的LDL-C超过160mg/dl(正常<110 mg/dl)须要小心评估,防止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多附在膜的内表面,非共价地结合在镶嵌蛋白上。 NO对血管的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硝化甘油的作用,早在100年前就使用硝化甘油处理心绞痛的病人(这种绞痛是由血液不适当地流向心肌 引起的)。 斑上有中间纤维相连,中间纤维的性质因细胞类型而异,桥粒中间为钙粘素(desmoglein及desmocollin)。
细胞膜(cell memberane):是包围在细胞外周的 一层薄膜,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 细胞膜是原始的非细胞生物演化为细胞生物的
一个转折点
单位膜(unit membrane): “二暗一明”的膜 式结构叫三层夹板式结构。
生物膜
细胞膜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内膜(internal membrane):除了细胞膜以外 的细胞内所有膜性结构。
1
2
3
胞质面 5
1.单 次 穿 膜: 单条a-螺旋贯穿脂质双层。
2.多 次 穿 膜: 数条a-螺旋几次折返穿越脂质双层。
跨膜 蛋白
3.非穿越性共价结合:不穿越脂质双层的全部,而与胞质侧单层 脂质的烃链结合。
4.与磷脂酰肌醇结合: 镶嵌蛋白通过自己的一个寡糖链与磷脂酰肌 醇(在非胞质面的单层)共价结合。
上提出了修正模型,认为 膜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 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 通过。
Unit membrane modle
4.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
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
明-暗三层结构,它由厚约
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
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 成。单位膜模型的不足 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 构描写成静止的不变的。
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特点:
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脂分子组成。 2.
(二)降血脂药物:当小孩的LDL-C超过160mg/dl(正常<110 mg/dl)须要小心评估,防止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多附在膜的内表面,非共价地结合在镶嵌蛋白上。 NO对血管的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硝化甘油的作用,早在100年前就使用硝化甘油处理心绞痛的病人(这种绞痛是由血液不适当地流向心肌 引起的)。 斑上有中间纤维相连,中间纤维的性质因细胞类型而异,桥粒中间为钙粘素(desmoglein及desmocollin)。
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膜课件
呼吸窘迫综合征 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 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 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 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 (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 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
1.脂肪酸链的长度及不饱和程度 2.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 3.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 4.膜蛋白 5.温度,离子强度,PH
细胞膜的流动性异常与疾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是由于质膜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过低,限制了膜流动性,影响了O2/CO2的交换. 衰老,动脉硬化是由于质膜中卵磷脂/鞘磷脂比值过 低,限制了膜流动性.
四.细胞膜的功能
(一)保护 (二)物质运输
重点
小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运输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
(三) 信息的跨膜传递
难点
1.小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运输 根据是否需要ATP的参入,分为: 被动转运: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ATP), 顺浓度梯度的运输。 主动转运:消耗细胞的代谢能(ATP),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3.1935年J.F.Danielli和H.Davson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显著低于 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而提出片层结构模型 4.20世纪50年代末J.D.Robertson用电镜观察细胞膜发现都呈 “两暗一明”而提出单位膜模型
5.20世纪60年代,红外光谱等技术证明膜蛋白不是β折叠而是α螺旋 而提出液态镶嵌模型
将以下化合物按膜通透性递增次序排列: 核糖核酸、钙离子、葡萄糖、乙醇、氮分子、水 氮分子(小而非极性) >乙醇(小而略有极性)>水(小 而极性)>葡萄糖(大而极性)>钙离子(小而带电荷) >核糖核酸(很大而带电荷)
《医学细胞生物学》PPT课件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绿蓝 色色 为为 微细 管胞
核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用激光作扫描光源,由于激光束的波长较短, 光束很细,所以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有较高的分辨力,大约是普通光 学显微镜的3倍。
调焦深度不一样时,就可以获得样品不同深度层次的图像,这些 图像信息都储于计算机内,通过计算机分析和模拟,就能显示细胞样 品的立体结构。
1932年Ruska发明了以电子束为光源,用 电磁场作透镜的电子显微镜 。 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倍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RER的形态
显 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细胞化学技术
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染色:是利用染色剂可同细胞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而着色 的原理,对某种成分进行定性或定位研究的技术。
分子杂交技术
具有互补核苷酸序列的两条单链核苷酸分子片段,在适当条件下,通过氢键 结合,形成DNA-DNA,DNA-RNA或RNA-RNA杂交的双链分子。 这种技术可用来测定单链分子核苷酸序列间是否具有互补关系。
人类染色体 端粒DNA的 荧光原位杂交
最初是使用带放射性的DNA探针,通过放射自显影 来显示位置。后来又发明了免疫探针法,将探针核 苷酸的侧链加以改造,探针杂交后,其侧链可被带 有荧光标记的抗体所识别,从而显示出位置。
显微光谱分析技术
细胞中有一些成分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核酸、蛋白质、细胞色素、维生素 等都有自己特征性的吸收曲线。例如,核酸的吸收波长为260nm,而蛋白质 的则为280nm。根据细胞成分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可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 某些成分进行定位、定性,甚至定量测定
放射自显影术
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 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 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将标本 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显 示还原的黑色银颗粒,即可得知标本中标记物的准确位置和数量。
《医学细胞生物学》PPT课件
医学细胞生物学重要性
揭示疾病发生机制
通过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 以揭示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推动医学发展
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基 础医学的进步,也为临床医学提供了 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高了疾病的 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细胞生物学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作 用靶点和治疗方法,为药物研发提供 新的思路。
生长曲线
描述细胞生长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包括潜伏期、对数生长期 、平台期和衰亡期。
衰老过程中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
细胞结构变化
01
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数量减少且功能下降、细胞膜通
透性改变等。
细胞功能变化
02
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等。
衰老相关基因表达
03
如p53、p16等基因表达上调,促进细胞衰老。
03
比较
凋亡是主动过程,需要能量和基因调控;坏死是被动过程,无需能量和
基因调控。两者在形态学特征、发生机制和生物学意义等方面存在显著
差异。
07
医学应用与展望
医学领域应用举例
疾病诊断
通过细胞生物学技术,如细胞培养、细 胞染色和细胞成像等,对疾病进行早期
诊断和预后评估。
再生医学
通过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等技术,实 现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再生和修复,为
1 2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通过G蛋白将细胞外信号转导至细胞内,激活或 抑制效应器酶,产生细胞内第二信使,引发细胞 应答。
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受体本身具有酶活性,或结合后激活酶活性,通 过酶促反应将细胞外信号放大并传递至细胞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膜 脂
磷脂 1)脂类约占细胞膜总量50%,膜脂主要包括 胆固醇
糖脂
脂分子结构
1. 磷脂(Phospholipid):
磷酸甘油酯 (Glycerol phospholipids):
一个甘油骨架、两条脂肪 酸链和一个磷酸化醇分子。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C)
第五 章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与特性
细胞膜 :
是包围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生物膜,又称质膜 (plasma membrane) 。
1)作为屏障,使细胞具 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高度选择性的半透膜, 能进行主动运输。
3)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 器,使细胞能对环境变 化产生适当的反应。
细胞外被 (cell coat):
亲水头部朝向膜 的两表面,疏水尾 部彼此相对并朝向 膜的中央,在水溶 液中会自动形成双 分子层结构,避免 疏水的尾部与水接 触,疏水基团间的 相互作用是形成脂 类分子双层(lipid bilayer)的主要力量。
。脂质体 人工制备的连续脂双层的球形脂质小 囊;
– 作为生物膜的研究模型; – 作为生物大分子(如DNA分子)和药物的载体
– 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几乎都是糖蛋白。糖蛋白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膜上,内膜中糖蛋白极少。
– 主要是两种连接方式:O-连接、N-连接
糖蛋白(Glycoproteins): 结合糖链的膜蛋白,一个糖蛋白分子可有许多低
聚糖侧链。
糖脂(Glycolipids): 结合糖残基或糖链的脂类,每个膜糖脂分子只带一个糖
膜糖类
膜糖的位置:细胞质膜上所有膜糖都位于质膜的外表面,
内膜系统中的膜糖则位于内表面。
膜糖的种类:动物细胞质膜上主要有7种
– 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岩藻糖、N-乙酰-D-半乳糖胺、 N-乙酰葡萄糖胺、唾液酸
膜糖的存在方式:
– 通过共价键同膜脂或膜蛋白相连,即以糖脂或糖蛋白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膜上。
膜的非胞质面脂质单层中的磷脂酰肌醇共价结合。
2) 膜外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又称膜周边蛋白,附着在膜的内外表面,与膜蛋白、 膜脂非共价地结合,一般约占膜蛋白的20%~30%。结 合松散,多数溶解于水,分离提取比较容易。
(三)膜糖类
糖类约占膜总重量的2%~10%。由各种己糖聚合 成低聚糖糖链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复杂的糖基的结合 方式,是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
运输蛋白 膜蛋白酶 连接蛋白 受体蛋白
细胞膜受体(Membrane receptor):
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配体(Ligand) ”的特殊装置,
也称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或膜受体。
(1)含量少,多为糖脂、 糖蛋白复合物。 (2)受体配体结合具有专 一性、高亲和性、可饱和 性等。
分类:
膜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 膜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一、膜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
也称整合蛋白,多为跨膜蛋白,有的共价结合于脂 分子,占膜蛋白70%~80%,多是兼性分子。
镶嵌蛋白:
疏水部分插入细胞 膜内,直接与脂双层的疏 水区域相互作用,亲水部 分露于膜的外面或内面。
跨膜蛋白:
疏水部分穿越脂 双层的疏水区,而亲水 的极性部分位于膜的内 外两侧。
膜内在蛋白与脂类结合方式:
1)单次穿膜:以单条-螺旋穿越膜脂质双层 2)多次穿膜:以数条-螺旋几次往返穿越脂质双层
3)非穿越性共价结合:与胞质侧单层脂质烃链共价结合 4)肽链与磷脂酰肌醇结合:糖蛋白C端通过一个寡糖链与
因此脂质体不仅是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 的极好材料,同时在基因转移药物治疗方面有着诱人 的应用前景。
脂质体的几种形式
( (a)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团; (b)球形脂质体;
(c)平面脂质体膜; 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
构建生物膜的蛋白质, 它约占细胞总蛋白量的 25%。行使膜的各种功能。
括三部分:
极性的头部:羟基 非极性的类固醇环结构 一个非极性的碳氢尾部。
占膜脂的50%
**存在于真核动物细胞**
胆固醇功能:极性头部紧靠磷脂分子的极性头 部对磷脂的脂肪酸尾部的运动具有干扰作用, 所以胆固醇对调节膜的流动性、加强膜的稳定 性有重要作用。影响膜稳定性。
3. 糖脂(Glycolipid):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Phosphatidylcholine,PE)
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serine,PS)
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inositol,PI)
鞘磷脂(Sphingomyelin,SM): 神经酰氨骨架、一个磷脂酰胆碱。
2. 胆固醇(Cholesterol): 四个联合在一起的刚性甾环结构,胆固醇分子包
含有一个(如半乳糖脑苷脂)或多个糖基的脂类 (神经节苷脂) 。
2)膜脂都是兼性分子,含有亲水性(hydrophilic) 头部和疏水性(hydrophobic)尾部两部分。
例如: ■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是磷酸基团,称为头部; ■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是两条长短不一的烃链, 称 为尾部,一般含有14~24个偶数碳原子; ■其中一烃链常含有一个或数个双键,双键的存在 造成这条不饱和链有一定角度的扭转。
是细胞膜外表面 覆盖的一层多糖物质, 由构成细胞膜的糖蛋 白、糖脂等的糖链向 外伸展交织而成,又 称糖萼(glycocalyx), 属于质膜的一部分。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细胞膜的主要化 学成分是脂类、蛋白 质及糖类,各类型膜 的组成成分比例各不 相同。
膜脂
膜蛋白
膜糖 其它
基或低聚糖侧链。
膜糖的功能
– 提高膜的稳定性,增强膜蛋白对细胞外基质 中蛋白酶的抗性,帮助膜蛋白进行正确的折 叠维持正确的三维构型;
– 参与细胞的信号识别、细胞的粘着; – 糖蛋白中的糖基还帮助新合成蛋白质进行正
确的运输和定位;
– ABO血型决定子 (determinant),即ABO 血型抗原,它是一种糖 脂, 其寡糖部分具有决 定抗原特异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