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资料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 (习题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习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已知点A 的坐标为(0,2),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B 是线段OD 的中点,连接CD.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C→B 的路线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B→D→B 的路线向终点B 运动.设△OPQ 的面积为S,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6).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2 2. 如图,直线 y =x +4 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 ,B ,直线 y =-x +b过点 B ,且与 x 轴交于点 C .动点 P 从点 C 出发,沿 CA 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A 运动,动点 Q 从点 A 同 时出发,沿折线 AB -BC 以每秒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C 运动.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1) 设△CPQ 的面积为 S ,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2) 当 t = 时,PQ ∥AB ;(3) 当 0<t ≤4 时,若△APQ 是等腰三角形,求 t 的值.⎨ 【参考答案】⎧ 1 t 2(0 < t ≤2) 2 1. S = ⎪ 2 < t ≤ 4) . ⎨t ( ⎪ 1 2⎪ t - 7t + 24(4 < t < 6) ⎩ 2⎧ 1 t 2(0 < t ≤ 4) 2. (1) S = ⎪ 2 ⎪- 1 ⎩ 2(2) 16 ;3; t 2 + 4t (4 < t < 8) (3)t 的值为8 - 8 , 8 或 4. 32 ⎪。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一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将直线y=2x向上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是()A.y=2(x+1)B.y=2(x-1)C.y=2x+1D.y=2x-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BC=6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D→A方向匀速运动至点A停止,已知点P的运动速度为2cm/s,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P AB的面积为y(cm2),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y与x的关系的是()A.B.C.D.3.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DC//AB,∠DAB=90°点E沿着B→C→D的路径以2cm/s速度匀速运动,到达点D停止运动,EF始终与直线BC保持垂直,与AB或AD交于点F,设线段EF的长度为d(cm),运动时间为t(s),若d与t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图中a的值为()A.3.8B.3.9C.4.5D.4.8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9,6),AB⊥y轴,垂足为B,点P从原点O出发向x轴正方向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当点Q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若点P与点Q的速度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段PQ始终经过点(2,3)B.线段PQ始终经过点(3,2)C.线段PQ始终经过点(2,2)D.线段PQ不可能始终经过某一定点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在△ABC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与点A重合,点N到达点B时运动终止),过点M、N分别作AB边的垂线,与△ABC的其它边交于P、Q两点.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S,运动的时间为t.则大致反映S与t变化关系的图象是()A.B.C.D.6.如图,AD,BC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C→D→O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单位:度),点P运动的时间为x(单位:秒),那么表示y与x关系的图象是( )A.B.C.D.7.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P,将一次函数图象绕着点P转动,转动后得到的一次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比原来增加2,则转动后得到的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横坐标为()A.−3B.3C.3或−3D.6或−68.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动点P在正方形ABCD的边上沿着A→B→C→D的路径以1cm/s的速度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APD的面积s(cm2)随时间t(s)的变化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A.B.C.D.9.如图,一次函数y= 34x+6的图像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过点B的直线l平分△ABO的面积,则直线l相应的函数表达式为()A.y= 35x+6B.y= 5x+6C.y= 23x+6D.y= 32x+6310.如图,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已知AD=3,CD=4.点P沿折线C−A−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D点停止),过点P作PE⊥BC于点E,则△CPE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11.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作半径为2的圆,若直线y=-x+b与△O相交,则b的取值范围是()A.0≤b≤2√2B.−2√2<b<2√2C.−2√3≤b≤2√3D.−2√2≤b≤2√2 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D重合),作PE⊥BC于点E,作PF⊥CD于点F,设BE的长为x,四边形PECF的周长为y,能大致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的是()A.B.C.D.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点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α=75°,则b 的值为.14.在平面坐标系中,已知点A(2,3),B(5,8),直线y=kx-k(k≠0)与线段AB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1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3),B(3,5),点P为直线y=x﹣2上一个动点,当|PB ﹣PA|值最大时,点P的坐标为.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Q是一次函数y=−12x+4的图象上一动点,将Q绕点C(2,0)顺时针旋转90°到点P,连接PO,则PO+PC的最小值.17.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8,0),点P(0,m),将线段PA绕着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B,连接AB,OB,则BO+BA的最小值为.三、综合题19.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重要模型,理解函数的本质是重要的任务。
动点问题(习题及答案)
动点问题(习题)例题示范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C=90°,AD=3 cm,DC=15 cm,BC=24 cm.点P 从A 点出发,沿A→D→C 的方向以 1 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C 点出发,沿C→B 的方向以 2 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连接AP,AQ,PQ,设△APQ 的面积为S(cm2),点P运动的时间为t(s),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3)△APQ 能成为直角三角形吗?如果能,直接写出t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思路分析】① 研究基本图形,标注信息.315BQ C24② 分析运动状态,分段、定范围.△APQ 的面积 S(1/s) P : A 3 sD(2/s) Q : C C 12 s B总时间:0≤t ≤12,分为两段:0≤t ≤3,3<t ≤12.③ 分析几何特征,表达,设计方案求解.第 1 问,结合分段,画出对应的图形后,表达对应图形的底和高,根据公式建等式.(当 t =0 时,三角形不存在;所以 t ≠0)第 2 问,借助第 1 问的面积表达式来求解.第 3 问,由于直角所在角不确定,分类后,画出对应图形,表达,分析不变特征,设计方案求解.林老师编辑整理⎨ ⎪【过程示范】解:(1)当 0<t ≤3 时,S 1t 1515t 2 2当 3<t ≤12 时,B Q CS 115(3 2t ) 1 3(t 3)1 2t (18 t )2 2 2 t 2 9t 272 15t (0 t ≤ 3)综上: S 29t 2t27 2 (3 ≤ t ≤12)(2)当 0<t ≤3 时,S 15t,为一次函数,2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k = 15 >0,S 随 t 的增大而增大, 2 ∴当 t =3 时,S 最大,为 45 . 2当 3<t ≤12 时,林老师编辑整理S t 2 9 t 27 ,为二次函数, 2∵a =1>0,∴图象开口向上,又∵ b2 a 9 ,3<t ≤12, 4∴当 t =12 时,S 最大,为 117.综上:当 t =12 时,S 最大,最大值为 117 cm 2.(3)0<t ≤3①当∠APQ =90°时,A P此时,AP =EQ ,即 t =3-2t ,∴t =1.②当∠PAQ =90°时,A P 此时,CQ =AD ,即 2t =3,∴ t 3 . 23<t≤12①当∠APQ=90°时,B QC 易证∠APD=∠PQC,∴△APD∽△PQC,∴t=6 或t=9.②当∠PAQ=90°时,B Q EC 易证∠PAD=∠QAE,∴△PAD∽△QAE,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巩固练习1. 如图,在 Rt △ABC 中,∠B =90°,BC = 5 ,∠C =30°.点 D从点 C 出发,沿 CA 方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A 匀速运动,同时点 E 从点 A 出发,沿 AB 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 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 D ,E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t>0),过点 D 作 DF ⊥BC 于点 F ,连接 DE ,EF .(1)求证:AE =DF .(2)四边形 AEFD 能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 t 值; 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 t 为何值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ABF CABCA3林老师编辑整理B C 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林老师编辑整理Q PDD2.如图,在Rt△ABC 中,∠A=90°,AB=6,AC=8,D,E 分别为边AC,BC 的中点.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 DE EB 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点Q 也从点A 出发,沿射线AB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B 时,P,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t>0).(1)当点P 到达点B 时,求t 的值.(2)设△BPQ 的面积为S,当点Q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t 值,使PQ∥DB?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 E CAB E CADB EC 林老师编辑整理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B=90°,AD=6 cm,AB=8 cm,BC=14 cm.动点P,Q 都从点C 出发,点P 沿C→B 的方向做匀速运动,点Q 沿C→D→A 的方向做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CD 的长;(2)若点P 以 1 cm/s 的速度运动,点Q 以2 2 cm/s 的速度运动,连接BQ,PQ,设△B QP的面积为S(cm2),点P,Q运动的时间为t (s),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3)若点P 的速度仍是 1 cm/s,点Q 的速度为a cm/s,要使在运动过程中出现PQ∥DC,请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A DQB P CA DB CA DB C林老师编辑整理思考小结表达线段长是动点问题解题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表达线段长时思考方向如下:①利用s=vt,用动点走过的路程来表达;②利用动点所走路程和线段长组合,来表达新线段长;③和角度结合在一起,利用相似或三角函数来表达.林老师编辑整理【参考答案】林老师编辑整理。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的动态问题》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的动态问题》练习题附带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如图,矩形ABCD中,P为CD中点,点Q为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过Q作QM⊥PA于M,QN⊥PB于N.设AQ的长度为x,QM与QN的长度和为y.则能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D.2.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作半径为2的圆,若直线y=-x+b与⊥O相交,则b的取值范围是()A.0≤b≤2√2B.−2√2<b<2√2C.−2√3≤b≤2√3D.−2√2≤b≤2√23.如图,一次函数y=2x+3与y轴相交于点A,与x轴相交于点B,在直线AB上取一点P(点P不与A,B重合),过点P作PQ⊥x轴,垂足为点Q,连结PO,若△PQO的面积恰好为916,则满足条件的P点有()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A.(0,0)B.(12,﹣12)C.(√22,﹣√22)D.(﹣12,12)5.如图,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已知AD=3,CD=4点P沿折线C−A−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D点停止),过点P作PE⊥BC于点E,则△CPE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6.如图,已知直线y= 512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A是以D(0,2)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AC、AB,则⊥ABC面积的最小值是()A.30B.29C.28D.27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从A点出发,沿着AB→BC→CD的方向匀速运动到D点停止.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下列图象可以大致表示⊥AED的面积S随E点运动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B.C.D.8.如图,过点A0(2,0)作直线l:y= √33x的垂线,垂足为点A1,过点A1作A1A2⊥x轴,垂足为点A2,过点A2作A2A3⊥l,垂足为点A3,…,这样依次下去,得到一组线段:A0A1,A1A2,A2A3,…,则线段A2016A2107的长为()A.(√32)2015B.(√32)2016C.(√32)2017D.(√32)20189.如图1,在矩形MNPQ中,动点R从点N出发,沿着N→P→Q→M方向运动至点M处停止,设点R运动的路程为x,⊥MNR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x=2时,y=5B.矩形MNPQ的面积是20C.当x=6时,y=10D.当y=15x=102时,10.在数轴上,点A表示-2,点B表示4.P,Q为数轴上两点,点Р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Q到达原点О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当点Q回到点B 时,点Р与点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Р运动的时间为x秒,点Р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y个单位长度,则下列图像中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11.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剪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CEFG,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E→F→G→B的路线绕多边形的边匀速运动到点B时停止(不含点A和点B),则⊥ABP的面积S随着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C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2),点A在第二象限.直线y=﹣12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M.将菱形ABCD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D落在⊥MON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则m的值可能是()A.1B.2C.4D.8二、填空题(共6题;共7分)13.如图,直线y=−12x+2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12x交于点C,Q是线段OA上的动点,连接CQ,若OQ=CQ,则点Q的坐标为.14.如图,点M的坐标为(3,2),点P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y轴向上移动,同时过点P的直线关于直线l也随之上下平移,且直线l与直线y=−x平行,如果点M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落在坐标轴上,如果点P的移动时间为t秒,那么t的值为.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0,2),点B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始终保持⊥ABC是等边三角形(点A,B,C按逆时针排列),当点B运动到原点O处时,则点C的坐标是.随着点B在x轴上移动,点C也随之移动,则点C移动所得图象的表达式是.16.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P(t,0)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分别与直线y=23x、直线y=−x交于A,B两点以AB为边向右侧作正方形ABCD.当点(3,0)在正方形ABCD内部时,t的取值范围是.17.如图,已知A点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α=75°则b的值为.18.如图,把△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10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8,0)当直线y=2x+b(b为常数)与△ABC有交点时,则b的取值范围是.三、综合题(共6题;共75分)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经过点A(0,1)、B(2,2)将直线l1向下平移m个单位得到直线l2,已知直线l2经过点(−1,−2),且与x轴交于点C.(1)求直线l1的表达式;(2)求m的值与点C的坐标;(3)点D为直线l2上一点,如果A、B、C、D四点能构成平行四边形,求点D 的坐标.20.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a,b),B(c,d)若点T(x,y)满足x=a+c3,y=b+d3那么称点T是点A,B的“相似点”.例如:A(−1,8),B(4,−2)当T(x,y)满足x=−1+43=1,y=8+(−2)3=2时,则点T(1,2)是点A,B的“相似点”.(1)已知点A(−1,5),B(7,7),C(2,4),请说明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相似点”.(2)如图,点D(3,0)在x轴上,点E(t,2t+3)是直线l上任意一点,点T(x,y)是点D,E的“相似点”.①试确定y与x的关系式.②若直线ET交x轴于点H,当△DTH为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经过原点,且与直线l2:y=−x+3交于点A(m,2),直线l2与x轴交于点B.(1)求直线l1的函数解析式;(2)点P(n,0)在x轴上,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与直线l1,l2交于点M,N.若MN=OB,求n的值.2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已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使⊥BAC=90°.(1)分别求点A、C的坐标;(2)在x轴上求一点P,使它到B、C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x+2与y轴交于点C,直线y=x+b(b≠0)与y 轴交于点A,与直线y=−3x+2交于点B,设点B的横坐标为−2.(1)求点B的坐标及b的值;(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3x+2>x+b的解集;(3)点P为x轴上一点,当|PA−PB|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24.已知点A(4,0)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P(x,y),且x+y=6,O为坐标原点,设△OPA的面积为S.(1)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3)当S=8时,求P点的坐标.参考答案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54,0)14.【答案】2或315.【答案】( √3 ,1);y = √3 x -2 16.【答案】98<t <317.【答案】5√3318.【答案】-16≤b≤419.【答案】(1)解:设直线l 1的表达式为y=kx+b∵直线l 1经过点A (0,1)、B (2,2)∴{b =12k +b =2 ,解得: {k =12b =1 ∴直线l 1的表达式为y= 12x+1(2)解:将直线l 1向下平移m 个单位得到直线l 2,则直线l 2为y= 12x+1-m∵直线l 2经过点(-1,-2)∴-2= 12 ×(−1)+1-m ,解得m= 52∴直线l 2为y= 12 x- 32令y=0,则求得x=3 ∴点C 的坐标为(3,0)(3)解:由题意可知AB⊥CD当A、B、C、D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ABDC时∵A(0,1)、B(2,2),C(3,0)∴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与C点重合∴点B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与D点重合,此时D的坐标为(5,1);∵AB⊥CD当A、B、C、D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ABCD时∵A(0,1)、B(2,2),C(3,0)∴点B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与C点重合∴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与D点重合,此时D的坐标为(1,-1);综上,如果A、B、C、D四点能构成平行四边形,点D的坐标为(5,1)或(1,-1).20.【答案】(1)解:∵−1+73=2∴点C(2,4)是点A,点C的”相似点”;(2)解:①∵点D为(3,0),点E(t,2t+3)是直线l上任意一点,点T(x,y)是点A,B的“相似点”∴{x=3+t3y=0+2t+33∴y=2x−1;②如图2,当∠THD=90°时∵ 点 E(t ,2t +3) ,点 T(t ,2t −1) ,点 D(3,0) ,且点 T(x ,y) 是点 D , E 的“相似点”.∴t =13(t +3)∴t =32∴ 点 E(32,6) 满足 △DTH 为直角三角形当 ∠TDH =90° 时∵点 D(3,0) ,点T 在 y =2x −1 上∴点 T(3,5)∵ 点 E(t ,2t +3) ,且点 T(x ,y) 是点 D , E 的“相似点”.∴3=13(3+t)∴t =6∴ 点 E(6,15) ;当 ∠HTD =90° 时由于 EH 与 x 轴不平行,故 ∠HTD 不可能为 90° . 故点 E(32,6) 或 E(6,15) ;21.【答案】(1)解:∵A(m,2)在直线l2:y=−x+3上∴2=−m+3解得m=1∴A(1,2)设l1:y=kx,将A(1,2)代入l1:y=kx,得:2=k∴直线l1的函数解析式为y=2x;(2)解:∵直线l2与x轴交于点B∴当y=0时∴点B的坐标为(3,0)∴OB=3∵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与直线l1,l2交于点M ∴当x=n时,M(n,2n)∴MN=|2n−(−n+3)|=|3n−3|∵MN=OB∴|3n−3|=3解得n=2或n=0.22.【答案】(1)解:作CD⊥x轴∵⊥OAB+⊥CAD=90°,⊥CAD+⊥ACD=90°∴⊥OAB=⊥ACD在⊥ABO和⊥CAD中∴⊥ABO⊥⊥CAD(AAS)∴AD=OB,CD=OA∵y=﹣x+2与x轴、y轴交于点A、B∴A(3,0),B(0,2)∴点C坐标为(5,3)(2)解:作C点关于x轴对称点E,连接BE则E点坐标为(5,﹣3),⊥ACD⊥⊥AED∴AE=AC∴直线BE解析式为y=﹣x+2设点P坐标为(x,0)则(x,0)位于直线BE上∴点P坐标为(3,0)于点A重合23.【答案】(1)解:∵点B的横坐标为−2,点B在直线y=−3x+2上y=−3×(−2)+2=8∴B(−2,8)又点B在直线y=x+b上∴8=−2+b解得b=10∴y=x+10;(2)解:根据函数图象可知,B的横坐标为−2,直线y=−3x+2在直线y=x+b的上方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x<−2故不等式−3x+2>x+b的解集为x<−2(3)解:∵PA−PB≤AB∴当P,A,B三点共线时,|PA−PB|取得最大值∴直线y=x+10与x轴的交点为P令y=0,解得x=−10∴P(−10,0).24.【答案】(1)解:过P作PD⊥x轴于点D则S=1 2·OA·PD∵x+y=6,点A(4,0)∴y=6−x∴PD=y=6−x∴S=12×4×(6−x)=12−2x;(2)0<x<6(3)解:当S=8时,即12−2x=8解得x=2把x=2代入x+y=6,解得y=4∴P点的坐标是(2,4).。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例1:如图,直线y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y =-x +b 过点B ,且与x 轴交于点C . (1)求直线BC 的表达式.(2)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沿折线AB -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Q 不与点A ,C 重合),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CPQ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研究背景图形,如图 (把函数信息转为几何信息)2.分析运动过程0 < t < 8CA 4s4s8s B (2/s ) Q :A(1/s ) P :C3.画图,设计方案计算当04t <≤时,21122S t t t =⋅⋅= 当48t <<时,211(8)422S t t t t =-=-+221(04)214(48)2t t S t t t ⎧<≤⎪⎪=⎨⎪-+<<⎪⎩8-t t82-2t E P Q xy A BCOt Q P E 2tt 445°42424445°y=-x+4y=x+4xyAB C Oxy A BC O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已知点A 的坐标为(0,2),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B 是OD 的中点,连接CD .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C →B 的方向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 →B →D →B 的方向匀速运动.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设△PEQ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6t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Q PxO y A CD B (E )xO y ACD BxO y ACD B2. 如图,直线y =-x +42与x 轴交于点A ,与直线y =x 交于点B . (1)求点B 的坐标.(2)判断△AOB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动点D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 向终点A 运动(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D 作DC ⊥x 轴,交线段OB 或线段AB 于点C ,过点C 作CE ⊥y 轴于点E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矩形ODCE 与△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EDAO C x ByyBx O AyBxO A3. 如图,直线33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直线3y x =交于点C .动点E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O 向终点O 运动,动点F 从原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OC -C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F 运动时间为t 秒.(1)设△EOF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 (2)当24t ≤≤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EF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O yA CBxO yA CBx O yA CB【参考答案】1.2210222241618 462tt S t t t t ⎧<⎪⎪=<⎨⎪⎪-+<<⎩≤≤()()()2.(1)(2222)B ,(2)△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略(3)22023161624tt S t t t ⎧<⎪=⎨-+-<<⎪⎩≤()()3.(1)2233024133232 24420 42+23t t t S t t t t ⎧-+⎪⎪⎪+⎪=-++<⎨⎪⎪<⎪⎪⎩≤≤≤≤()()()(2)存在,t 的值为2,31+或23(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一次函数动点综合题(含解析)
一次函数综合题(含解析)一.解答题(共12小题)1.求出将直线y=﹣x+绕点A(2,1)顺时针旋转45度得到的直线表达式.2.如图1,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过点B 作线段BC⊥AB且BC=AB,直线AC交x轴于点D.(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点C的坐标,并直接写出直线AC的函数关系式;(3)若点P是图1中直线AC上的一点,连接OP,得到图2.请在下面的A,B两题中任选一题解答,我选择.A.当点P的纵坐标为3时,求△AOP的面积;B.当点P在第二象限,且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时,求△AOP的面积;(4)若点Q是图1中坐标平面内不同于点B、点C的一点.请在下面的A,B两题中任选一题解答,我选择A.当以点B,D,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全等时,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B.当以点C,D,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全等时,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3.如图,直线OB是一次函数y=2x的图象,点A的坐标是(0,2),点C在直线OB上且△ACO为等腰三角形,求C点坐标.4.如图,直线y=4﹣x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A、B点,点M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A、B两点除外),过M分别作MC⊥OA于点C,MD⊥OB于点D.(1)当点M在AB上运动时,则四边形OCMD的周长=.(2)当四边形OCMD为正方形时,将正方形OCMD沿着x轴的正方向移动,设平移的距离为a(0<a≤4),在平移过程中,当平移距离a为多少时,正方形OCMD的面积被直线AB分成1:3两个部分?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交x轴于点A(﹣4,0),交y轴于点B (0,2),P为线段OA上一个动点,Q为第二象限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Q=PA,OQ=OB.(1)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2)若△OPQ为直角三角形,试求点P的坐标,并判断点Q是否在直线AB上.6.矩形ABCD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3),BC=2AB、直线l经过点B,交AD边于点P1,此时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是y=2x+1.(1)求BC、AP1的长;(2)沿y轴负方向平移直线l,分别交AD、BC边于点P、E.①当四边形BEPP1,是菱形时,求平移的距离;②设AP=m,当直线l把矩形ABCD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为3:5时,求m的值.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y=﹣x+b交y轴于点A(0,4),交x轴于点B.(1)求直线AB的表达式和点B的坐标;(2)直线l垂直平分OB交AB于点D,交x轴于点E,点P是直线l上一动点,且在点D的上方,设点P的纵坐标为n.①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ABP的面积;②当S=8时,求点P的坐标;△ABP③在②的条件下,以PB为斜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直角△PBC,求点C的坐标.8.如图,点A的坐标是(﹣2,0),点B的坐标是(6,0),点C在第一象限内且△OBC为等边三角形,直线BC交y轴于点D,过点A作直线AE⊥BD,垂足为E,交OC于点F.(1)求直线BD的函数表达式;(2)求线段OF的长;(3)连接BF,OE,试判断线段BF和O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9.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点B、点C坐标分别为(4,0)、(8,0)、(0,﹣4).(1)求过B、C两点的一次函数解析式;(2)若直线BC上有一动点P(x,y),以点O、A、P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和以点O、C、P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求P点坐标;(3)若y轴上有一动点Q,使以点Q、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Q点坐标.10.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4,0),B (0,﹣4),P为y轴上B点下方一点,PB=m(m>0),以AP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PM,其中PM=PA,点M落在第四象限.(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用m的代数式表示点M的坐标;(3)若直线MB与x轴交于点Q,判断点Q的坐标是否随m的变化而变化,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含答案
例题1:如图,直线1l 的解析表达式为 ,且1l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经过点A B ,,直线1l ,2l 交于点C .(1)求点D 的坐标;(2)求直线2l 的解析表达式;(3)求ADC △的面积;(4)在直线2l 上存在异于点C 的另一点P ,使得ADP △与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例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个平方单位?当堂巩固:如图,直线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E 、F ,点E 的坐标为(-8,0),点A 的坐标为(-6,0)。
(1)求k 的值;(2)若点P (x ,y )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A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探究: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 的面积为278,并说明理由。
524例题3、如图1,等边△ABC中,BC=6cm,现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终点B移动;点Q以1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其中一点到终点,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秒.(图2、图3备用)(1)填空:BQ= ,PB=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当x为何值时,PQ∥AC?(3)当x为何值时,△PBQ为直角三角形?一次函数压轴题1.如图1,已知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 。
(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连接AD,若AD=AC,求证:BE=DE.(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交x轴于M,P(,k)是线段BC上一点,在线段BM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ℓ:y=k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B的坐标是(﹣8,0),点A的坐标为(﹣6,0)(1)求k的值.(2)若P(x,y)是直线ℓ在第二象限内一个动点,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9,并说明理由.3.如图①,过点(1,5)和(4,2)两点的直线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1)如果一个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那么我们称这个点是格点.图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所含格点的个数有10个(请直接写出结果);(2)设点C(4,0),点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D,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6,2);(3)如图②,请在直线AB和y轴上分别找一点M、N使△CMN的周长最短,在图②中作出图形,并求出点N的坐标.4.已知如图,直线y=﹣x+4与x轴相交于点A,与直线y=x相交于点P.(1)求点P的坐标;(2)求S△OPA的值;(3)动点E从原点O出发,沿着O→P→A的路线向点A匀速运动(E不与点O、A重合),过点E分别作EF⊥x轴于F,EB⊥y轴于B.设运动t秒时,F的坐标为(a,0),矩形EBOF 与△OPA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与a之间的函数关系式.5.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使AB边落在x轴正半轴上,且A点的坐标是(1,0).(1)直线经过点C,且与x轴交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3)若直线l1经过点F()且与直线y=3x平行.将(2)中直线l沿着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交x轴于点M,交直线l1于点N,求△NMF的面积.1.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动点与一次函数专题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A M
OC
x
B
2、在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的边 BC 上,点 P 从 B 点运动到 C 点,设 PB=x,四边形 APCD 的面积为 y
,(1)写出 y 与自变量 x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3
(2)当 x 为何值时,四边形 APCD 的面积等于 。
2
D
C
P
A
B
3、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动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C、CD、DA 运动至点 A 停止,设点 P 运动的路程 为
2
2
3.解:(1).由图 2 可知,x 从 4 到 9 的过程中,三角形的面积不变,
1
所以,矩形的边 AB=9-4=5,边 BC=4,所以 s△ABC= ×5×4=10
2
1
15
(2).①点 P 在 BC 上时,0≤x≤4,点 P 到 AB 的距离为 PB 的长度 x, y= AB•PB= ×5x= x ,
所以,动点 P 运动的总路程为 AB+BC+CD=2+2+2 3 =4+2 3 ,
∵动点 P 的运动速度是 1cm/s, ∴点 P 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4+2 3 )÷1=4+2 3 (秒).
5.(1)作 PE⊥y 轴于 E, ∵P 的横坐标是 2,则 PE=2.
1
1
∴S△COP= OC•PE= ×2×2=2;
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 P 到达点 D 后才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 S(单位:cm2)与点 P 移动的时间 (单位:s)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 P 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多少秒(结果保留根号).
5、如图,A、B 分别是 x 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 P(2,p)在第一象限,直线 PA 交 y 轴于点 C(0,2)
最新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资料
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1、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2分别交两坐标轴于A、B
两点,M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设M的横坐标为x,三角形OMB的面积为S;
(1)写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2)若△OMB的面积为3,求点M的坐标;
(3)当△OMB是以O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求它的面积。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点P从B点运动到C点,设PB=x,四
边形APCD的面积为 y,
(1)写出y与自变量x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2)当x为何值时,四边形APCD
3、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运动至点A停
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ABC的面积。
(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4、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S(单位:cm2)与点P移动的时间(单位:s)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多少秒(结果保留根号)
5、如图,A、B分别是x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P(2,p)在第一象限,直线PA交y轴于点C(0,2),直线PB交y轴于点D,S△AOP=6.
(1)求△COP的面积
(2)求点A的坐标及P的值
(3)若S△AOP=S△BOP,求直线BD的函数解析式。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及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作业)例1:如图,直线y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y =-x +b 过点B ,且与x 轴交于点C . (1)求直线BC 的表达式.(2)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动点Q 从点A 同时出发,沿折线AB -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运动(点Q 不与点A ,C 重合),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CPQ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1.研究背景图形,如图 (把函数信息转为几何信息)2.分析运动过程0 < t < 8CA 4s4s8s B (2/s ) Q :A(1/s ) P :C3.画图,设计方案计算当04t <≤时,21122S t t t =⋅⋅= 当48t <<时,211(8)422S t t t t =-=-+221(04)214(48)2t t S t t t ⎧<≤⎪⎪=⎨⎪-+<<⎪⎩8-t t82-2t E P Q xy A BCOt Q P E 2tt 445°42424445°y=-x+4y=x+4xyAB C Oxy A BC O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已知点A 的坐标为(0,2),点D 在x 轴正半轴上,B 是OD 的中点,连接CD .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C →B 的方向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O →B →D →B 的方向匀速运动.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设△PEQ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6t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Q PxO y A CD B (E )xO y ACD BxO y ACD B2. 如图,直线y =-x +42与x 轴交于点A ,与直线y =x 交于点B . (1)求点B 的坐标.(2)判断△AOB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动点D 从原点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 向终点A 运动(不与点O ,A 重合),过点D 作DC ⊥x 轴,交线段OB 或线段AB 于点C ,过点C 作CE ⊥y 轴于点E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矩形ODCE 与△AO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EDAO C x ByyBx O AyBxO A3. 如图,直线33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直线3y x =交于点C .动点E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O 向终点O 运动,动点F 从原点O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OC -C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F 运动时间为t 秒.(1)设△EOF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 (2)当24t ≤≤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EF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O yA CBxO yA CBx O yA CB【参考答案】1.2210222241618 462tt S t t t t ⎧<⎪⎪=<⎨⎪⎪-+<<⎩≤≤()()()2.(1)(2222)B ,(2)△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略(3)22023161624tt S t t t ⎧<⎪=⎨-+-<<⎪⎩≤()()3.(1)2233024133232 24420 42+23t t t S t t t t ⎧-+⎪⎪⎪+⎪=-++<⎨⎪⎪<⎪⎪⎩≤≤≤≤()()()(2)存在,t 的值为2,31+或23(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一次函数与几何及动点综合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如图反映的过程是: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A 出发,依次沿对角线AC 、边CD 、边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的运动路程为x , ABP S y △.则矩形ABCD 的周长是(P )D A BC61295Oy xA .6B .12C .14D .1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象可知,当P 点在AC 上,△ABP 的面积y 逐渐增大,当点P 在CD 上,△ABP 的面积不变,由此可得AC=5,CD=4,则由勾股定理可知AD=3,所以矩形ABCD 的周长为:2×(3+4)=14.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的性质.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矩形中三角形ABP 的面积和函数图象,求出AC 和CD 的长.2.小芳步行上学,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中途遇红灯,稍作停留后加快速度跑步去上学,到校后,她请同学们画出她行进路程s (米)与行进时间t (分钟)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运用排除法解答本题,中间的停留路程不变,可排除BD 两项,最后的加速图象应为比最初的路程增加直线增速更快的图象,C 对3.如图,已知A 1、A 2、A 3、…、A n 、A n+1是x 轴上的点,且OA 1=A 1A 2=A 2A 3=…=A n A n+1=1,分别过点A 1、A 2、A 3、…、A n 、A n+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y=2x 于点B 1、B 2、B 3、…、B n 、B n+1,连接A 1B 2、B 1A 2、B 2A 3、…、A n B n+1、B n A n+1,依次相交于点P 1、P 2、P 3、…、P n .△A 1B 1P 1、△A 2B 2P 2、△A n B n P n 的面积依次记为S 1、S 2、S 3、…、S n ,则S n 为( )A.121nn++B.31nn-C.221nn-D.221nn+【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1、A2、A3、…、A n、A 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 n A n+1=1,∴A1(1,0),A2(2,0),A3(3,0),…A n(n,0),A n+1(n+1,0),∵分别过点A1、A2、A3、…、A n、A 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 n、B n+1,∴B1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2,则B1(1,2),同理可得:B2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4,则B2(2,4),B3(2,6),…B n(n,2n),B n+1(n+1,2n+2),根据题意知:P n是A n B n+1与 B n A n+1的交点,设:直线A n B n+1的解析式为:y=k1x+b1,直线B n A n+1的解析式为:y=k2x+b2,∵A n(n,0),A n+1(n+1,0),B n(n,2n),B n+1(n+1,2n+2),∴直线A n B n+1的解析式为:y=(2n+2)x﹣2n2﹣2n,直线B n A n+1的解析式为:y=﹣2n x+2n2+2n,∴P n(22221n nn++,24421n nn++)∴△A n B n P n的A n B n边上的高为:22221n nnn+-+=21nn+,△A n B n P n的面积S n为:21222121n nnn n⨯⋅=++.故选D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4.如图,已知直线l :x y 33,过点A (0,1)作y 轴的垂线 交直线l 于点B ,过点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1;过 点A 1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1,过点B 1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A 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 4的坐标为 A.(0,64) B.(0,128) C.(0,256) D.(0,51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直线l 的解析式为;3, ∴l 与x 轴的夹角为30°, ∵AB ∥x 轴, ∴∠ABO=30°, ∵OA=1, ∴OB=2, ∴3,∵A 1B ⊥l ,∴∠ABA 1=60°, ∴A 1O=4, ∴A 1(0,4),同理可得A 2(0,16), …∴A 4纵坐标为44=256, ∴A 4(0,256). 故选C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5.如图,在矩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动点P ,Q 分别从点C ,D 出发,沿线段CB ,DC 方向匀速运动,已知P ,Q 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B ,C .连接OP ,OQ .设运动时间为t ,四边形OPCQ 的面积为S ,那么下列图象能大致刻画S 与t 之间的关系的是【答案】A . 【解析】试题分析:作OE ⊥BC 于E 点,OF ⊥CD 于F 点,如图,设BC=a ,AB=b ,点P 的速度为x ,点F 的速度为y , 则CP=xt ,DQ=yt ,所以CQ=b-yt , ∵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OE 、OF 分别是△ACB 、△ACD 的中位线, ∴OE=12b ,OF=12a , ∵P ,Q 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 ∴a bx y=,即ay=bx , ∴S=S △OCQ +S △OCP =12•12a•(b-yt )+12•12b•xt=14ab-14ayt+14bxt=14ab (0<t <a x), ∴S 与t 的函数图象为常函数,且自变量的范围为0<t <ax).故选A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6.函数321+=x y 的图象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P )(y x ,为直线AB 上的一动点(0>x )过P 作PC ⊥y 轴于点C ,若使PBC ∆的面积大于AOB ∆的面积,则P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 )A 、30<<xB 、3>xC 、63<<xD 、6>x【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PC=x ,OC=132x + ∴BC=12x ∵PBC ∆的面积大于AOB ∆的面积∴x >6. 故选D.考点: 一次函数综合题.7.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运动至点D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 的面积是( )A .3B .4C .5D .6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动点P 从直角梯形ABCD 的直角顶点B 出发,沿BC ,CD 的顺序运动,则△ABP 面积y 在BC 段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CD 段,△ABP 的底边不变,高不变,因而面积y 不变化.由图2可以得到:BC=2,CD=3,△BCD 的面积是12×2×3=3. 故选A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8.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 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 →D →C →B →A 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 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 ,△APD 的面积是y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A .B .C .D .【解析】当点P 由点A 向点D 运动时,y 的值为0; 当点p 在DC 上运动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当点p 在CB 上运动时,y 不变;当点P 在BA 上运动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项练习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项练习x+4的图像l1分别与x,y轴交于A,B两点,1.如图,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1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l2与l1交于点C(m,3),过动点M(n,0)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l1和l2分别交于P、Q两点.(1)求m的值及l2的函数表达式;(2)当PQ≤4时,求n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P,使SΔOPC=2SΔOBC?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y=kx+b(k≠0)与两坐标分别交于点B,C,点A的坐标为(-2,0),点D的坐标为(1,0),点P(x,y)是直线BC上一个动点.(1)试确定直线BC的函数关系式;(2)若点P在第一象限内,试写出△ADP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的面积为3?请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并说明理由.x+b的图象经过点A(2,3),AB⊥x轴,垂足为B,连接OA.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2(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出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C的坐标;(2)设点P为直线y=-1x+b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一动点,求△OBP的面积S与x2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范围;(3)设点M为坐标轴上一点,且S△MAC=24,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y=x交于点C.(1)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12,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OAC的面积;(2)如图1,若OA=4,△OAC的面积为6,求直线AB的解析式;(3)如图2,在(2)的条件下,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结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直线y=kx+b(k≠0)交于点A(1,a),且它们各自与x轴分别交于点B,点C(4,0).(1)求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2)在线段AC上有一点D,使得△ABO和△ABD的面积相等,求点D的坐标.(3)在x轴上有一个动点P,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0.5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正半轴运动,请问经过几秒,△AP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第2页,共8页6.如图,已知一条直线与x、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OA=OB,设P(x,y)是线段AB上的一动点,定点Q的坐标为(4,0),△OAB的面积为18.(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设△OPQ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3)要使OP+PQ的值最小,求动点P的坐标.7.如图,直线y=﹣1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y轴上有一点C(0,4),动2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移动.(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COM的面积S与M的移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t为何值时△COM≌△AOB,请直接写出此时t值和M点的坐标.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1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两点,与正比例函数y=k2x交于点D(2,2)(1)求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P(m,m)为直线y=k2x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D重合),点Q在一次函数OA时,求m的值.y=k1x+6的图象上,PQ//y轴,当PQ =239.如图,直线y=kx+6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E,F,已知点E的坐标为(-8,0),点A的坐标为(-6,0).(1)求k的值;(2)若点P(x,y)是该直线上的一个动点,探究: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 的面积为27,求点P的坐标.第4页,共8页10.如图,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3,0)、点B(0,2),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AC=90°,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1)请直接写出直线l的表达式;(2)求出△ABC的面积;(3)当△ABC与△ABP面积相等时,求实数a的值.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B(6,0)的直线AB与直线OA相交于点A(4,2),动点M沿路线O→A→C运动。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综合测试(人教版) (含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综合测试(人教版)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5分)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D是AB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O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D出发沿折线DO-OB以相同的速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到达点O时,P,Q同时停止运动.设△DPQ的面积为S,则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 )A.B.C.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2.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B,与y=x交于点A,点P是线段OA上一动点,从点O 开始沿OA方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P不与点O,A重合),作PQ∥x轴交直线y=-x+4于点Q,以PQ为边,向下作正方形PQMN.在点P从点O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设运动时间为t秒,记正方形PQMN与△OA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A.B.C.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C⊥y轴于点C,点A在x轴正半轴上,且∠OAB=45°.动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CB—BA运动;动点Q 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当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设△OPQ的面积为S,则S与t的关系式为( )A.B.C.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4.(上接第3题)(2)当点P在线段BA上时,存在某个时刻使得△APQ为等腰三角形,则此时t的值为( )A. B.C. 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第11页共11页。
(完整word)一次函数的动点问题简单练习题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练习题1、如果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点,点M 在x 轴上,并且使以点A 、B 、M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的点M 有( )。
A .3个B .4个C .5个D .7个2、直线与y=x —1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
A .4个B .5个C .6个D .7个3、直线643+-=x y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y x =+与334y x =-+交于点A ,分别交x 轴于点B 和点C ,点D 是直线AC 上的一个动点. (1)求点A B C ,,的坐标.(2)当CBD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D 的坐标.A y xD COBxy OBA5、如图:直线3+=k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43=OA OB ,点C (x ,y )是直线y =kx +3上与A 、B 不重合的动点。
(1)求直线3+=kx y 的解析式;(2)当点C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C 的面积是6; (3)过点C 的另一直线CD 与y 轴相交于D 点,是否存 在点C 使△BCD 与△AOB 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0,4),(2,4),(6,0)。
点M 是折线ABC 上一个动点,MN⊥x 轴于N ,设ON 的长为x ,MN 左侧部分多边形的面积为S. ⑴写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⑵当x =3时,求S 的值。
专题17.21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华东师大版)
专题17.21 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一次函数1y x =-+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C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C 分别作CD 、CE 垂直于x 轴、y 轴于点D 、E ,当点C 从点A 开始向点B 运动时,则矩形CDOE 的周长( )A .不变B .逐渐变大C .逐渐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x +6与坐标轴交于点A ,B ,点C 为OA 上一动点,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过点D 作DE ∥x 轴,交y 轴于点E ,在直线DE 上找一点F ,使得∠DCF =90°,连接OF ,当OF +CF 的值最小时,求点F 的坐标为( )A .(1,53)B .(32,32)C .(2,2)D .(3,1)二、填空题3.如图,已知点A 是一次函数y =x —4在第四象限的图像的一个动点,且矩形ABOC 的面积为3,则A 点坐标为_____,4.如图,一次函数y,,43x,8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B 两点.P 是x 轴上一个动点,若沿BP 将△OBP 翻折,点O 恰好落在直线AB 上的点C 处,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三、解答题5.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004A B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为此一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且△POA 的面积为2,求点P 的坐标. 6.已知:一次函数图象如图,(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为该一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且点A 为该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若S △OAP =2,求点P 的坐标.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0),B(0,4).(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P 为此一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且△POA 的面积为2,求点P 的坐标.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16y k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两点,与正比例函数2y k x =交于点(2,2)D .(1)求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若点P 为直线2y k x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D 重合),点Q 在一次函数16y k x =+的图象上,//PQ y 轴,当23PQ OA =时,求点P 的坐标. 9.如图,已知一次函数132y x =+的图像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点B ,点C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1)求直线BC 的函数解析式;(2)若点P 是x 轴上的动点,且14BOP ABC S S =△△,求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 10.如图,一次函数4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点P 是线段AB 上一个动点(不包括A 、B 两点),C 是线段OB 上一点,45OPC ∠=︒,若OPC 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11.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0,4)和点B (3,0),以线段AB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 ,使∠BAC =90°.(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出点C 的坐标;(3)点P 是y 轴上一动点,当PB +PC 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12.如图,一次函数y =﹣34x +3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C 是x 轴上一动点,连接BC ,将△ABC 沿BC 所在的直线折叠,当点A 落在y 轴上时,点C 的坐标为__.1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b x y +-=21的图象经过点A (2,3),AB⊥x 轴,垂足为B ,连接OA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出一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C 的坐标;(2)设点P 为直线b x y +-=21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上的一动点,求△OBP 的面积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范围;(3)设点M 为坐标轴上一点,且24=∆MAC S ,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 14.如图,一次函数1y x b =+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函数1y x b =+,与243y x =-的图像交于第二象限的点C ,且点C 横坐标为3-. (1)求b 的值;(2)当120y y <<时,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3)在直线243y x =-上有一动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1y x b =+于点Q ,当145PQ OC =时,求点P 的坐标.15.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30)A ,,(01)B ,两点,在y 轴上有一点(03)C ,,动点P 从A 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1)求直线AB 的表达式;(2)求COP ∆的面积S 与移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t 为何值时,COP ∆,AOB ∆,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16.如图,一次函数y =﹣43x +4的图象分别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E 、F ,一次函数y =kx ﹣4的图象与直线EF 交于点A (m ,2),且交于x 轴于点P ,(1)求m 的值及点E 、F 的坐标;(2)求△APE的面积;(3)若B点是x轴上的动点,问在直线EF上,是否存在点Q(Q与A不重合),使△BEQ 与△APE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设出点C 的坐标为(m ,-m+1),根据矩形的周长公式即可得出C 矩形CDOE =2,此题得解.【详解】设点C 的坐标为(m ,m 1)(0m 1)-+<<,则CE m =,CD m 1=-+,()CDOE C 2CE CD 2∴=+=矩形,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矩形的性质,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设出点C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B【解析】由题意易得点A 、B 的坐标,CF ∥AB ,进而可得OA=OB=6,过点D 作DM ⊥OA 于点M ,延长CF 交y 轴于N ,设点C (m ,0),则OC =m ,则点D 坐标可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进而可得当EN =OE 时,则OF =FN ,此时OF +CF =CN 的值最小,最后求解即可.【详解】过点D 作DM ⊥OA 于点M ,延长CF 交y 轴于N ,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 =﹣x +6与坐标轴交于点A ,B ,∴A (6,0),B (0,6),∴OA=OB=6,∴∠BAO=45°,∵CD⊥AB,∴∠DCA=45°,∴CD=AD,∵DM⊥AC于M,∴DM=12AC=CM=AM,设C(m,0),则OC=m,∴AC=6﹣m,∴DM=CM=3﹣12 m,∴D(3+12m,3﹣12m),延长CF交y轴于N,∵CD⊥AB,∠DCF=90°,∴CF∥AB,当EN=OE时,则OF=FN,此时OF+CF=CN,值最小,∵CN∥AB,OC=m,∴ON=m,∴此时m=2(3﹣12 m),解得m=3,∵E是ON的中点,DE∥x轴,∴EF=12OC=32,∴F(32,3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到最短路径,然后再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二、填空题3.【答案】,1,-3)或(3,-1,【解析】设点A 的横坐标为x ,则纵坐标为x -4,则AB=4-x,OB=x,由矩形ABOC 的面积等于3,可得x(4-x)=3,解得:x=1或x=3,,点A 的坐标为(3,-1)或(1,-3).4.【答案】(83,0),(-24,0)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出OA ,OB 和AB 的长度,然后根据折叠图形的性质分两种情况来进行,即点P 在线段OA 上和点P 在x 轴的负半轴上,然后根据Rt,APC 的勾股定理求出点P 的坐标.详解:根据题意可得:OA=6,OB=8,则AB=10,,、当点P 在线段OA 上时,设点P 的坐标为(x ,0),则AP=6-x ,BC=OB -8, CP=OP=x ,AC=10-8=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26x x +=-,解得:x=83, ,点P 的坐标为(83,0); ,、当点P 在x 轴的负半轴上时,设OP 的长为x ,则AP=6+x ,BC=8,CP=OP=x ,AC=10+8=18,,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186x x +=+,解得:x=24, ,点P 的坐标为(-24,0);,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83,0),(-2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折叠图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的应用,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得出直角三角形.三、解答题5.【答案】(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 4.y x =-+(2)()()1,2,3,2.P P ∴-或【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 (k≠0),将A ,B 两点代入可求出k ,b ,进而可求出函数表达式;对于(2),设点P 的坐标为(a ,-2a+4),结合A 点的坐标可得OA 的长,继而根据,POA 的面积为2可得到|a|的值,据此可得到点P 的坐标.试题解析:(1)设解析式为y=kx+b (k≠0),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2,0, ()B 0,4,,02{4k b b =+=,解得2{4k b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4.=-+(2),ΔPOA p 1S OA y 42=⋅=, p y 2,∴= p y 2.∴=± 当p y 2=时, ()p x 1,P 1,2.=∴当p y 2=-时, ()p x 3,P 3,2.=∴-∴ ()()P 1,2,P 3,2.-或6.【答案】(1)y =﹣x+1;(2)P 点坐标为(﹣3,4)或(5,﹣4).【解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先计算出函数值为0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得到A 点坐标,设P (t ,-t+1),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2×1×|-t+1|=2,然后解绝对值方程求出t 即可得到P 点坐标. 【详解】(1)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b ,把(﹣2,3)、(2,﹣1)分别代入得2321k b k b -+=⎧⎨+=-⎩,解得11k b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当y=0时,﹣x+1=0,解得x=1,则A(1,0),设P(t,﹣t+1),因为S,OAP=2,所以12×1×|﹣t+1|=2,解得t=﹣3或t=5,所以P点坐标为(﹣3,4)或(5,﹣4).【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先设出函数的一般形式,如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先设y=kx+b;将自变量x的值及与它对应的函数值y的值代入所设的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进而写出函数解析式.7.【答案】(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4;(2)P(1,2)或P(3,-2).【解析】(1)根据题意可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k≠0),将A,B两点代入可求出k,b,进而可求出函数表达式;(2)设点P的坐标为(a,-2a+4),结合A点的坐标可得OA的长,继而根据,POA的面积为2可得到|a|的值,据此可得到点P的坐标.解:(1)设解析式为y=kx+b(k≠0),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0),B(0,4),,204k bb+=⎧⎨=⎩,解得24kb=-⎧⎨=⎩,,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4(2),14,2POAP SOA y =⋅= ,2,P y = ,2,P y =±当2,P y =时,1,P x = 即P (1,2), 当2,P y =-时,3,P x = 即P (3,-2), ,P (1,2)或P (3,-2).8.【答案】(1)一次函数解析式为26y x =-+,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点P 的坐标为:88,33⎛⎫ ⎪⎝⎭或44,33⎛⎫ ⎪⎝⎭【解析】(1)点D (2,2)代入16y k x =+和2y k x =中,求出解析式即可;(2)通过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 的坐标,设P 点坐标为(m ,m ),则Q 点坐标为(m ,-2m+6),再根据23PQ OA =,解出m 的值,即可求出点P 的坐标. 【详解】(1)把点D (2,2)代入16y k x =+中得:1226k =+, 解得:12k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26y x =-+,把点D (2,2)代入2y k x =中得:222k =, 解得:21k =,,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 (2)把y=0代入26y x =-+得:3x =, ,A 点坐标为(3,0),OA=3,设P 点坐标为(m ,m ),则Q 点坐标为(m ,-2m+6),()2636PQ m m m =--+=-,,23PQ OA =,,23633m -=⨯, 解得:83m =或43m =,,点P 的坐标为:88,33⎛⎫ ⎪⎝⎭或44,33⎛⎫⎪⎝⎭.【点睛】本题是对一次函数的综合考查,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一次函数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答案】(1)132y x =-+;(2)(3,0)-或(3,0) 【解析】(1)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 、B 的坐标,由点C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可得出点C 的坐标,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 的函数解析式; (2)设点P 的坐标为(,0)m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当0x =时,132y x =+, ∴点B 的坐标为(0,3);当1302y x =+=时,6x =-, ∴点A 的坐标为(6,0)-.点C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C 的坐标为(6,0),设直线B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360b k b =⎧⎨+=⎩,∴123k b ⎧=-⎪⎨⎪=⎩, ∴直线BC 的函数解析式为132y x =-+;(2)设点P 的坐标为(,0)m , 14BOP ABC S S ∆∆=, ∴111||3123242m ⨯⨯=⨯⨯⨯,3m ∴=±,∴点P 的坐标为(3,0)-,(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点A 、B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2,2)或(- 【解析】 【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当CP CO =时,如图1,易得,AOB 与,BPO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当PC PO =时,如图2,过P 作PD OC ⊥于点D ,则B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AAS 可证PCB OPA ≌△△,进而可得4BP AO ==,进一步即可求出点P 坐标;当OP=OC 时,易得P 、A 两点重合,此种情况不合题意,综上可得答案. 【详解】解:分三种情况讨论:当CP CO =时,如图1,45COP OPC ∠=∠=︒,,90OCP ∠=︒,即PC y ⊥轴.又,一次函数4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4y x =-+中,令0x =,则4y =;令0y =,则4x =, ,4AO BO ==,,,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5ABO ∠=︒, ,COP CBP ∠=∠, ,OP BP =, ,C 是BO 的中点, ,122CO CP BO ===, ,()2,2P ;当PC PO =时,如图2,过P 作PD OC ⊥于点D ,则BD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PBC OPC OAP ∠=∠=∠=︒,,135PCB BPC OPA BPC ∠+∠=︒=∠+∠, ,PCB OPA ∠=∠. 又,PC OP =,,()PCB OPA AAS △△≌, ,4BP AO ==,,在Rt BDP △中,BD PD ===,,4OD OB BD =-=-,,(P -.当OP=OC 时,45OCP OPC ∠=∠=︒,则,POC=90°,此时P 、A 两点重合,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若OPC 是等腰三角形,点P 的坐标为(2,2)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分类、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1)y =﹣43x+4;(2)(4,7);(3)P (0,3) 【解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即可;(2)作CD,y 轴于点D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ABO,,CAD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A=CD ,故可得出C 点坐标;(3)求得B 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连接B′C 与y 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P 点,由B′、C 坐标可求得直线B′C 的解析式,则可求得P 点坐标. 【详解】(1)设AB 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b , 把(0,4)(3,0)代入可得:430b k b =⎧⎨+=⎩,解得:434k 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43x+4; (2)如图,作CD,y 轴于点D .,,BAC =90°, ,,OAB+,CAD =90°, 又,,CAD+,ACD =90°, ,,ACD =,BAO . 在,ABO 与,CAD 中,,90BAO ACD BOA ADC AB AC ∠=∠⎧⎪∠=∠=︒⎨⎪=⎩, ,,ABO,,CAD (AAS ),,OB =AD =3,OA =CD =4,OD =OA+AD =7. ,C 的坐标是(4,7).(3)如图,作点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B′,连接CB′交y 轴于P ,此时PB+PC 的值最小.,B (3,0),C (4,7) ,B′(﹣3,0),设直线CB′的解析式为y =mx+n , 把(﹣3,0)(4,7)代入y =mx+n 中,可得:47 30m nm n+=⎧⎨-+=⎩,解得:13 mn=⎧⎨=⎩,,直线CB′的解析式为y=x+3,令x=0,得到y=3,,P(0,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根据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答案】(﹣6,0)或(32,0).【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求出点A、B的坐标,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然后根据点A落在y轴的位置分类讨论:当点A落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设点C的坐标为(m,0),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A′O和A′C,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出m;当点A落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原理同上.【详解】,一次函数y=﹣34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A(4,0),B(0,3),,OA=4,OB=3,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5,如图1,当点A落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设点C 的坐标为(m ,0),,将,ABC 沿BC 所在的直线折叠,当点A 落在y 轴上时, ,A′O =3+5=8,A′C =AC =4﹣m , ,A′C2=OC2+A′O2, ,(4﹣m )2=m2+82, ,m =﹣6;如图2,当点A 落在y 轴的负半轴上时,设点C 的坐标为(m ,0),,将,ABC 沿BC 所在的直线折叠,当点A 落在y 轴上时, ,A′O =5﹣3=2,A′C =AC =4﹣m , ,A′C2=OC2+A′O2, ,(4﹣m )2=m2+22, ,m =32; 综上所述,当点A 落在y 轴上时,点C 的坐标为(﹣6,0)或(32,0), 故答案为:(﹣6,0)或(32,0).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图形综合题,掌握求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3.【答案】(1)421+-=x y C (8,0); (2)421+-=x y (80<<x ); (3)M (-8,0)M (24,0)M (0,12)M (0,-4) 【解析】(1)把点A (2,3)代入一次函数b x y +-=21可求出b=4,然后令y=0,即可求出点C 的坐标;(2)设点P 的坐标为(x ,y ),则边OB 上的高为y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计算,OBP 的面积S ,然后把421+-=x y 代入化简即可得出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点P 为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上的一动点,可求出自变量x 的范围;(3)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M 在x 轴上时,利用24=∆MAC S 求出线段MC=16,然后可求点M 的坐标;当点M 在y 轴上时,利用24=∆MAC S 求出点M 到直线b x y +-=21与y 轴的交点的距离为8,然后可求点M 的坐标.试题解析:(1)把点A (2,3)代入一次函数b x y +-=21得b=4,所以421+-=x y ,令y=0,所以x=8,所以点C 的坐标为(8,0);(2)因为点A (2,3),AB,x 轴,所以点B 的坐标为(2,0),所以OB=2,设点P 的坐标为(x ,y ),所以,OBP 的面积S=112422y y x ⨯==-+(80<<x ); (3)当点M 在x 轴上时,因为24=∆MAC S ,所以1132422MC AB MC ⋅=⨯=,所以MC=16,因为C (8,0),所以点M 的坐标为M (-8,0)或M (24,0); 当点M 在y 轴上时,设直线421+-=x y 与y 轴的交点为N,令x=0,则y=4,所以点N 的坐标为(0,4),所以118232422MACMNC MNA S S S MN MN MN ∆∆∆=-=⨯-⨯==,所以MN=8,因为点N 的坐标为(0,4),所以点M 的坐标为M (0,12)或M (0,-4); 综上所求的点M 的坐标为M (-8,0)、M (24,0)、M (0,12)、M (0,-4). 考点:1.一次函数的性质2.坐标系中图形的面积3.点的坐标.14.【答案】(1)7b =(2)73x -<<-(3)点P 坐标为(3,4)-或(9,12)- 【解析】【分析】(1)将点C 横坐标代入243y x =-求得点C 的纵坐标为4,再把(-3,4)代入1y x b =+求出b 即可;(2)求出点A 坐标,结合点C 坐标即可判断出当120y y <<时, x 的取值范围; (3)设P (a,-43a ),可求出Q (473a --,43a -),即可得PQ=773a +,再求出OC=5,根据145PQ OC =求出a 的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把3x =-代入243y x =-,得4y =.,C (-3,4)把点(3,4)C -代入1y x b =+,得7b =.(2),b=7,y=x+7,当y=0时,x=-7,x=-3时,y=4,,当120y y <<时,73x -<<-.(3)点P 为直线43y x =-上一动点,∴设点P 坐标为4(,)3a a -.//PQ x ∵轴,∴把43y a =-代入7y x =+,得473x a =--.∴点Q 坐标为447,33a a ⎛⎫--- ⎪⎝⎭,477733PQ a a a ∴=++=+ 又点C 坐标为()3,4-,5OC ∴==14145PQ OC ∴== 77143a ∴+= 解之,得3a =或9a =-.∴点P 坐标为(3,4)-或(9,12)-.【点睛】理解点在直线上则它的坐标满足直线的解析式.学会用坐标表示线段的长. 15.【答案】(1)113y x =-+;(2)当302t <≤时,3(32)2S t =- ;当32t >时3(23)2S t =- (3) 当1t =时,P 的坐标为(1,0);当2t =时,P 的坐标为(1,0)-【解析】(1)将A,B 点代入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2)先计算出P 点到达原点的时间,然后以此为分界线,分情况讨论即可;(3)根据全等的性质可得出OP OB =,然后分P 在原点的左右两侧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出P 点坐标.【详解】(1)设直线AB 的表达式为(0)y kx b k =+≠将(30)A ,,(01)B ,两点代入得 301k b b +=⎧⎨=⎩解得 131k b ⎧=-⎪⎨⎪=⎩ ,AB 的表达式为113y x =-+ (2)3322÷=当302t <≤时13(32)22S OP OC t =⋅=- 当32t >时 13(23)22S OP OC t =⋅=- (3)若COP ∆,AOB ∆时OP OB =(0,1)B1OB =∴1OP ∴=当321t -= 时,1t = ,此时P 的坐标为(1,0);当231t -= 时,2t = ,此时P 的坐标为(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掌握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6.【答案】(1)m =32,E (3,0);F (0,4);(2)S,APE =2;(3)Q1(95,85),Q2(215,﹣85),Q3(92,﹣2). 【解析】(1)根据函数值,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根据自变量的值,可得相应的函数值; (2)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AP 的解析式,根据函数值为零,可得P 点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3)分类讨论:,当点A 与点B 为对应顶点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Q 点的纵坐标,根据函数值,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当点A 与点Q 为对应顶点时,可得Q 点的纵坐标,根据函数值,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详解】解:(1)一次函数y =﹣43x+4的图象经过点A (m ,2), 得﹣43m+4=2, 解得m =32, ,一次函数y =﹣43x+4的图象分别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E ,F .,当y =0时,﹣43x+4=0,解得x =3即E (3,0); 当x =0时,y =4,即F (0,4);(2)把点A (32,2)一次函数y =kx ﹣4,得2=32k ﹣4,解得k =4, y =4x ﹣4,当y =0时,x =1,即P (1,0).PE =3﹣1=2,S,APE =12×2×2=2; (3)存在Q 点,B 点是x 轴上的动点,点Q 是直线y =﹣43x+4上的点,设Q (m ,n ).由两点间的距离,得AE 52 ,AP =2,PE =2. ,当点A 与点B 为对应顶点时,,,APE,,BQE ,,S,BQE =S,APE =2, ,12BE×|n|=2. ,BE =AE =52, ,|n|=85,n =±85. 当n =85时,﹣43x+4=85,解得m =95,即Q1(95,85); 当n =﹣85时,﹣43x+4=﹣85,解得m =215 ,即Q2(215,﹣85); ,当点A 与点Q 为对应顶点时,,,APE,,QBE ,则n =﹣2,把n =﹣2代入y =﹣43x+4得m =92, ,Q3(92,﹣2), 综上所述:Q1(95,85),Q2(215,﹣85),Q3(92,﹣2).故答案为:(1)m=32,E(3,0);F(0,4);(2)S,APE=2;(3)Q1(95,85),Q2(215,﹣85),Q3(92,﹣2).【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1)利用了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2)利用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3)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Q点的纵坐标是解题关键.。
一次函数与几何及动点综合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如图反映的过程是: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依次沿对角线AC、边CD、边DA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S是D C y6△ABPy.则矩形ABCD的周长A(P)B O5912xA.6B.12C.14D.1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象可知,当P点在AC上,△ABP的面积y逐渐增大,当点P在CD上,△ABP的面积不变,由此可得AC=5,CD=4,则由勾股定理可知AD=3,所以矩形ABCD的周长为:2×(3+4)=14.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矩形的性质.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矩形中三角形ABP的面积和函数图象,求出AC和CD的长.2.小芳步行上学,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中途遇红灯,稍作停留后加快速度跑步去上学,到校后,她请同学们画出她行进路程s(米)与行进时间t(分钟)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你认为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运用排除法解答本题,中间的停留路程不变,可排除BD两项,最后的加速图象应为比最初的路程增加直线增速更快的图象,C对3.如图,已知A1、A2、A3、…、An、A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nAn+1=1,分别过点A1、A2、A3、…、An、A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n、Bn+1,连接A1B2、B1A2、B2A3、…、AnBn+1、BnAn+1,依次相交于点P1、P2、P3、…、P△n.A1B1P1、△A2B2P△2、A n B n P n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3、…、S n,则S n为()∴P n (, )∴△A B P 的 A B 边上的高为:,△A nB n P n 的面积 S n 为: ⨯ 2n ⋅ .n + 1nn 2n 2A .B .C .D .2n + 13n - 1 2n - 12n + 1【答案】D . 【解析】试题分析:∵A 1、A 2、A 3、…、A n 、A n+1 是 x 轴上的点,且 OA 1=A 1A 2=A 2A 3=…=A n A n+1=1, ∴A 1(1,0), A 2(2,0), A 3(3,0), …A n (n ,0),A n+1(n+1,0),∵分别过点 A 1、A 2、A 3、…、A n 、A n+1,作 x 轴的垂线交直线 y=2x 于点 B 1、B 2、B 3、…、 B n 、B n+1,∴B 1 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2, 则 B 1(1,2),同理可得:B 2 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4, 则 B 2(2,4), B 3(2,6), …B n (n ,2n ),B n+1(n+1,2n+2),根据题意知:P n 是 A n B n+1 与 B n A n+1 的交点, 设:直线 A n B n+1 的解析式为:y=k 1x+b 1, 直线 B n A n+1 的解析式为:y=k 2x+b 2, ∵A n (n ,0),A n+1(n+1,0),B n (n ,2n ),B n+1(n+1,2n+2), ∴直线 A n B n+1 的解析式为:y=(2n+2)x ﹣2n 2﹣2n , 直线 B n A n+1 的解析式为:y=﹣2n x+2n 2+2n ,2n 2 + 2n 4n 2 + 4n2n + 1 2n + 12n 2 + 2n n- n = 2n + 1 2n + 11 n n 2= 2 2n + 1 2n + 1故选D.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4.如图,已知直线l:y3x,过点A(0,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3过点B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1;过点A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1,过点B1作直线l的垂线交y轴于点A2;…;按此作法继续下去,则点A4的坐标为A.(0,64)B.(0,128)C.(0,256)D.(0,5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直线l的解析式为;y=33x,∴l与x轴的夹角为30°,∵AB∥x轴,∴∠ABO=30°,∵OA=1,∴OB=2,∴AB=3,∵A1B⊥l,∴∠ABA1=60°,∴A1O=4,∴A1(0,4),同理可得A2(0,16),…∴A4纵坐标为44=256,∴A4(0,256).故选C.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5.如图,在矩形A BCD中,O是对角线AC的中点,动点P,Q分别从点C,D出发,沿线段CB,DC方向匀速运动,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B,C.连接OP,OQ.设运动时间为t,四边形OPCQ的面积为S,那么下列图象能大致刻画S与t之间的关系的是∴OE=1∴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作OE⊥BC于E点,OF⊥CD于F点,如图,设BC=a,AB=b,点P的速度为x,点F的速度为y,则CP=xt,DQ=yt,所以CQ=b-yt,∵O是对角线AC的中点,∴OE、OF分别是△ACB、△ACD的中位线,1b,OF=a,22∵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b=,即ay=bx,x y∴S=S△OCQ△+SOCP=11111111a•a•(b-yt)+•b•xt=ab-ayt+bxt=ab(0<t<),22224444xa∴S与t的函数图象为常函数,且自变量的范围为0<t<).x故选A.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6.函数y=12x+3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点A、B,点P(x,y)为直线AB上的一动点(x>0)过P作PC⊥y轴于点C,若使∆PBC的面积大于∆AOB的面积,则P 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是()A、0<x<3B、x>3C、3<x<6D、x>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PC=x,OC=12x+3∴BC=12x∵∆PBC的面积大于∆AOB的面积∴x>6.故选D.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7.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运动至点D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 的面积是()A.3B.4C.5D.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动点P从直角梯形ABCD的直角顶点B出发,沿BC,CD的顺序运动,则△ABP 面积y在BC段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CD段,△ABP的底边不变,高不变,因而面积y 不变化.由图2可以得到:BC=2,CD=3,△BCD的面积是12×2×3=3.故选A.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D→C→B→A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 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4 ⎩1 - x ≤ 2ay -1,1,2 分别代入 ⎨,求出解集,有解者即为所求. 1 - x ≤ 2a三角形的面积为 1⎩1 - x ≤ 2a ⎩1 - x ≤ -2 ⎩ x ≥ 3 当 a=1 时,不等式组 ⎨ 可化为 ⎨ ,解得 ⎨ ,解得 x=-1.1 - x ≤ 2a1 - x ≤2 x ≥ -1⎧【答案】B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动点与一次函数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1、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y=-21x +2分别交两坐标轴于A 、B 两点,M 是线段AB 上一个动点,设M 的横坐标为x ,三角形O MB 的面积为S;(1)写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ﻫ(2)若△O MB的面积为3,求点M 的坐标;3(ﻫ)当△OMB 是以O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求它的面积。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点P从B 点运动到C 点,设PB =x,四边形APCD 的面积为 y ,(1)写出y 与自变量x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2)当x 为何值时,四边形A PCD 的面积等于23。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出发,沿BC 、C D、DA 运动至点A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 (1)求△ABC的面积。
(2)求Y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4、如图①,在梯形ABCD 中,AD ∥BC ,∠A=60°,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 m/s 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 到达点D 后才停止.已知△PA D的面积S(单位:cm2)与点P移动的时间 (单位:s)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多少秒(结果保留根号).5、如图,A 、B分别是x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P(2,p)在第一象限,直线P A交y 轴于点C(0,2)直线PB 交y 轴于点D,S △AOP =6. (1)求△COP 的面积(2)求点A 的坐标及P 的值(3)若S△AOP=S△B OP ,求直线BD 的函数解析式【参考答案】1.(1)S=-x +4(0<x <4) (2)M(1,23)(3)S=22.(1)y=2-x 22 (2)当x=22时,四边形APC D的面积等于23 3.解:(1).由图2可知,x从4到9的过程中,三角形的面积不变,ﻫ所以,矩形的边AB=9-4=5,边BC=4,所以s△ABC=21×5×4=10ﻫ(2).①点P在BC上时,0≤x≤4,点P 到AB 的距离为PB 的长度x, y=21AB •PB =21×5x =x 25,ﻫ ②点P 在CD 上时,4≤x ≤9,点P 到AB 的距离为B C的长度2, y=21AB •BC=21×5×4=10,ﻫ ③点P 在A D上时,9≤x ≤13时,点P 到AB 的距离为PA 的长度13-x, y =21AB .PA=21×5×(13-x)=)13(25xxB yAMC O A DCP B AD C P BxOy4 9图(1)图(2)B4、由图②可知,t 在2到4秒时,△PAD 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在AB 上运动的时间是2秒,在BC 上运动的时间是4-2=2秒动点P 的运动速度是1cm/s, ∴AB=2c mB 作BE ⊥AD 于点E ,过点C 作CF ⊥AD 于点F , 则四边形BC FE 是矩形, ∴BE=CF ,BC=EF=2cm∠A=60°,∴BE=ABsin60°=2×23=3,AE=ABcos 60°=2×21=1,21×AD×BE=33,即21×AD×3=33, 解得AD=6cm , ∴DF=AD-ARt △CDF 中,CD=22DF CF +=223)3(+=23,动点P 运动的总路程为AB+B C+CD=2+2+23=4+23动点P 的运动速度是1cm /s , ∴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4+23)÷1=4+23(秒).5.(1)作PE ⊥y 轴于E , ∵P的横坐标是2,则PE=2.∴S △COP =21O C•P E=21×2×2)∴S △AO C=S △AOP -S △COP =6-2=4, ∴S △AOC =21OA•OC=4,即21×OA×2=4, O A=4, ∴A 的坐标是(-4,0). AP 的解析式是y=kx+b,则⎩⎨⎧==+-204b b k解得:⎪⎩⎪⎨⎧==221b k.y =21x+2. 当x=2时,y =3,即p 3)∵S△A OP =S △BOP , ∴OB=OA =4,则B 的坐标是(4,0),设直线B D的解析式是y =mx+n ,则⎩⎨⎧=+=+3204n m n m 解得⎪⎩⎪⎨⎧=-=623n m .则BD 的解析式是:y =-23x+6.6.--7.8.。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测试(二)(北师版)(含答案)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测试(二)(北师版)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2分)1.已知:如图,在等边△ABC中,AB=10,D为边BC上一点,且BD=8.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连接AD,AP,BP.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秒.若△ABP和△ADC全等,则t的值为( )A.1秒B.1秒或6秒C.1秒或9秒D.1秒或6秒或9秒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2.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DC=8,AD=BC=10.延长BC到点E,使CE=4,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秒.若△ABP和△DEC全等,则t的值为( )A.2B.4C.2或12D.4或24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3.已知: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BC-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再次回到点A时停止运动.连接BP,CP,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若△BCP的面积是△ABC面积的,则t的值为( )A.1或8B.2或7C.2或16D.4或14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4.如图,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点Q以2cm/s的速度向点D移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外一个点同时停止,则P,Q两点从出发经过( )秒时,点P,Q间的距离是10cm.A.4或12B.1.6或4.8C.2或6D.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5.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P从点B以2cm/s的速度出发,沿BC-CD-DA运动到点A 停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ABP的面积为y(),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 ).A.4B.8C.10D.16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6.已知:如图1,点G是BC的中点,点H在AF上,动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沿图1的边线运动,运动路径为:G→C→D→E→F→H,相应的△ABP的面积y()关于运动时间t (s)的图象如图2所示.若AB=6cm,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有( )①图1中的BC长是4cm;②图2中的M点表示第4秒时y的值为;③图1中的CD长是4cm;④图2中的N点表示第12秒时y的值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7.如图,在△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3cm/秒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相同速度由点C向点A运动.一个点到达终点后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BPD与△CQP全等时,点P运动的时间为( )A. B.1 C. D.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8.如图,在△ABC中,∠ACB=90°,∠ABC=60°,BC=4cm,F是BC的中点,若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B→A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连接EF,当△BEF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 )A.4或7或9或12B.C.4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CD 的面积等于
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1、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I : y= X-2分别交两坐标轴于A 、B 两点,
M 是线段AB 上一个动点,设M 的横坐标为X ,三角形OMB 的面积为 S;
(1) 写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2) 若厶OMB 的面积为3,求点M 的坐标;
(3) 当厶OMB 是以O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求它的面积。
2、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点P 从B 点运动到C 点,设PB=x 四
边形APCD 的面积为y ,
(1)写出y 与自变量x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它的图象。
精品文档
四边形
3、如图,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 CD DA运动至点A停止,
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 ABP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厶ABC的面积。
(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D C
A B
4、如图①在梯形ABC中,AD// BC / 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L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APAD 的面积S (单位:cm2与点P移动的时间(单位:s)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多少秒(结果保留根号)
5、如图,A B分别是x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P(2,p)在第一象限,直线PA交y轴于点C(0,2),直线PB交y轴于点D, S A A0P=6.
(1)求厶COP勺面积
(2)求点A的坐标及P的值
(3)若SAAOP=SBOP求直线BD的函数解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