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考的七大题材
2020年古代诗歌阅读——7大题材
望父亲归来;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
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
(叙事)作者想象所送之人何遁山人回家时的情景。 定情感:_①__设__想___友__人__归__家__后__悠__闲__自__在__的__生__活__,__寄__托__了__对__友__人__真__诚__的__祝__福__;__②__也__ __暗__含__着__诗__人__对__超__脱__世__俗__的__自__由__生__活__的__向__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
从题材角度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从题材角度把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 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 “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古典诗歌从题材角度可分为羁旅思乡诗、送 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 志诗七大类,以下就从这七大类诗歌入手,寻求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 态度题的突破。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 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明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 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一、 羁旅思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 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合-课件-(共57张PPT)
题材3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征战诗
题材建模
题材特征
思想情感
常用技法
内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 涵 诗。
标 志
①标题常含“塞”“征”“军”“塞 上”“塞下”“征人”“从军”“戍”等 与军旅有关的字词。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 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 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 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 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 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
(2)请简要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两句的妙处。(6分)
解析:“赏析”可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考虑,这四个角度可结合起来 谈;“妙处”应重点谈效果和作用。 答案:①作者运用用典、想象等表现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暮霭散去、空翠飞来 的期待之情,有力地深化了诗歌的主旨。②两句气势磅礴,奇伟瑰丽;上承“江山吟 断”,下启“渺渺予怀”,使结构更为完整缜密。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合突破
题材1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
题材建模
题材特征
思想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标 志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①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
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 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
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 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
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 的感慨。 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②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感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解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的赏析之上的。为此,考生平时应注重积累,多阅读一些古诗词名作,多研读一些关 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水平。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 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 限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 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这个考点,在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诗歌的鉴赏。
说到古代诗歌,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代诗歌有哪些题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类整理一下吧!1. 山水田园山水田园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这类诗歌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江河湖海、山川草木等。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长江滚滚来”就是对江河壮阔景色的生动描绘。
2. 爱情离别爱情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另一个常见的题材。
这类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和对离别的不舍。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黄河入海流”就是对离别之情的象征性表达。
3. 励志奋发励志奋发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正能量题材。
这类诗歌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对励志精神的赞美。
4. 怀古思今怀古思今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历史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回顾,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里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对古人奋斗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
5. 咏物抒怀咏物抒怀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生活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自然物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举头望明月”就是对月亮美丽景象的赞美,而“低头思故乡”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感人的爱情故事;既有激励人心的励志诗篇,又有回顾历史的怀古之作;既有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古代诗歌中常有题材一、古代诗歌中常有题材1、送别诗(剖析情形,理解感情)2、思乡怀人诗(意会意象,理解感情)3、怀古诗(联系背景,理解典故)4、山川田园诗(剖析特色,掌握术语)5、边塞诗(推测语气,品尝内容)三、思乡怀人诗1、认识常有思想感情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想念亲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哪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剖析人们思乡缘故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Word文档.3、人们在诗中怎样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难过,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大年夜;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怎样表达: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妙喻传情明确方法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立感情类型2、抓要点句,发掘字词,初悟感情3、抓住意象,建立图景,再悟感情4、依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月夜杜甫今晚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子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Word文档.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要点词:独看、忆、湿、寒、泪感情类型:想念亲朋表现的感情:表现了作者想念老婆之情和心里的难过和难过。
艺术手法:情形交融,侧面描绘实战操练: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古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能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何?1、写梦中回乡是那么简单,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起,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
古代诗歌鉴赏之常见题材(全)
常见的诗歌题材: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 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 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 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铃,在这 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 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 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 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J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 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 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 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 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 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 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
(3)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 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
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
(4)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 妇的悲伤与幽怨。
情。
(3)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和欲
(5)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扬先抑)。
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这样,她对行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 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三、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教材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赤壁》(杜牧)、《咏怀古迹》(杜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2020诗歌鉴赏七大题材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七种类型。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看看吧!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常见意象】1、时间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月夜、清晨等表明时间的词语。
2、空间(地点)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等。
3.具体物象:景物意象:落日、明月、西风、浮云、流水、杨柳、蓬草、春草、烟波、渡口等。
动物意象:鸿雁、杜鹃、哀猿、寒蝉等。
人文意象:孤帆、舟船、孤城、残笛等。
【常见手法】1、比喻、拟人、烘托、想象、虚实结合2、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注:以景结情在大类上仍属借景抒情。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思想感情】1.依依不舍的留念。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表达豪迈、洒脱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课内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代诗歌题材的简要常识
古代诗歌题材的简要常识一、田园山水诗特点: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笔触细腻,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情感:多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代表诗人:南朝宋的谢灵运(田园诗之源)、晋代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二、送别怀人诗特点: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通过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抒写离情别恨,或激励劝勉,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别离之愁。
常见意象:长亭、南浦、杨柳、美酒,以及残阳、西风、画角、鹏鹊、春风、秋月等。
三、边塞征战诗特点: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
情感: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反映边疆生活的艰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常见意象: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和地点(如楼兰、阴山、翰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等)。
代表诗人:唐代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四、咏史怀古诗特点: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融进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喻今。
情感:借古讽今,感叹兴衰无常,抒发壮志未酬之志。
代表诗人及作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五、咏物言志诗特点: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常用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征、比拟等。
情感:托物言志,寄寓诗人情怀。
代表诗人及作品:王维的《相思》、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
六、爱情闺怨诗特点: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以及思念情人的感情。
情感:思念、凄苦、无奈、感慨。
常见意象:珠玉、尺素、高楼、河汉等。
七、羁旅行役诗特点: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情感:抒发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以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和幽怨愤慨。
古诗词常见题材归类
古诗词常见题材归类
1. 自然景物:古诗词常以山水、花草、日月等自然景物为题材,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并寄托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2. 季节变化:古诗词经常以春夏秋冬的变化为题材,表达诗人
对季节的感慨和观察,并将季节的变化与人生相类比。
3. 爱情思念:爱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之一,诗人通过描写
爱人之间的情感和思念,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感悟。
4. 忧国忧民: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忧国忧民的题材,诗人借助
诗词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国家政局和民众疾苦的关切和思考。
5. 思乡怀远:古人常常在远离家乡之时,怀念故土,表达对家
乡的思念和乡愁之情。
6. 人生哲理:古诗词常以人生哲理为题材,通过对生活和命运
的思考,来表达对人生的思索和理解。
7. 宴会娱乐:古人对宴会和娱乐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因此在古诗词中,常常有描写宴会和娱乐的题材。
8. 古代战争:在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古代战争的描写,诗人用诗词的语言,表达对战争的哀叹和对战士的赞美。
这些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归类,每一种题材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丰富想象力和深邃思考。
诗歌鉴赏常考七大题材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
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
依依不舍之情。
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
眼中物有伤感之意来烘
①标题中往往有 “送”“别”“赠”“酬”。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和伤感。 托人的伤离之深。 ②离别后的思念和牵挂。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
③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 ④想象(虚拟或虚实结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 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
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四、送别怀人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
内 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 内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
涵 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容 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 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
③侧面落笔。诗人在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表现怀远、思归之情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时,不是直接抒发思
定的孤苦。
念之情,而是从对方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 着笔,想象对方思念
情 感
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自己之深,借以烘托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 诗人的苦恨离情。
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②衬托(正衬、反
涵 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 容 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 衬)。(寒月孤灯、
别相思之苦。
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 冷衾泪枕、月落星稀、
思诗。
凄风苦雨、漏声雁影
①诗题中多含“怨、怀、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 等凄苦之景往往衬托
思、别、忆、妇叹、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见古代诗歌七种类型
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分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先人经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友送别诗波及的范围极内挚友分别,送别之际,内广,有君臣政界赠别,(1) 寓情于景,以景衬涵人们经常设酒饯别,容有街市朋友相别,有亲情,状况交融。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人情人送别。
(2) 衬托:不直接写人表达恋恋不舍之情。
的离情别绪,而是通①依依惜其他不舍与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①标题中经常有伤感;②分别后的想念意来衬托人的伤离之“送”“别”“赠”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深。
“酬”。
②常有意象:慰与激励;④借送别友(3) 以乐景衬哀情 ( 也“柳”“酒”“月”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 。
人表示自己的心态;⑤标“水”四粗心象。
情(4) 想象 ( 也叫虚假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想。
要志 ( “长亭”“短感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虚实联合 ) 。
送别诗常亭”“阳感经常不是单调的,而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关”“舟”“灞桥”是多种感情交杂在一朋友的沉浸和关切。
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起的会合体,它丰富复诗中出现 )杂却不纷杂无章。
二、羁旅思乡诗——异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内诗人因长久旅居在外,内借抒怀主人公旅途中的(1) 借景抒怀 ( 或叫涵滞留异乡,或流浪异地容所见所闻、所感所叹,“寓情于景” ) ,情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主景交融。
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题有落魄失落,流浪哀(2) 以乐景衬哀情的无尽想念和人生感伤,想念亲人等。
( 乐景写哀 ) 。
叹、流浪愁苦。
(3) 侧面落笔。
诗人①天涯流浪羁旅愁。
叙在表现怀远、思归之①诗题中多含有“客写旅居异乡的困难,抒情时,不是直接抒发舍”“登高”“望发流浪无定的孤独。
想念之情,而是从对月”“忆”“寄”“行方着笔,想象对方思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思”等词语以及元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念自己之深,借以烘宵、中秋、重阳、大年夜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标情人的想念。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整理古代诗歌可谓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简直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七大题材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先说说“山水”,哎呀,这真是个老话题!诗人们总是爱在山川秀丽中寻幽探胜,时不时写上一两句,感觉山就像是个老朋友,水则是流动的诗意。
想象一下,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千山万水,那种豪情壮志,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李白那句“我欲乘风归去”,真是想飞翔的心情,谁不想在美丽的山水间撒欢呢?再说“咏物”,这可是个有趣的题材。
诗人们把身边的事物看得透透彻彻,甚至连一片落叶、一朵花都能写得生动。
想想杜甫的“白日依山尽”,那种壮阔感,真是让人想立马去山顶看看日落。
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哎,这明月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在夜空中挂着,仿佛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身边的小物件,真能勾起无数情感,感觉生活中每个角落都有诗意呢!再聊聊“抒怀”,这可是一种感情的宣泄,诗人们常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李白喝酒的时候,肆意高歌,简直就是个诗歌的“老司机”。
而王维呢,他的诗更像是小清新的感觉,融入自然,心境悠然。
抒怀诗就是要让我们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种情境之中。
心情好时,写下的都是阳光,心情不好时,哎,那就是小雨滴落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诗歌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
还有“咏史”,这可是个很有深度的题材。
古代诗人喜欢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来抒发感慨,真是让人觉得这不是单单写诗,而是在和历史对话。
想象一下,李白提到的“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对豪情的渴望,也是对历史的思考。
写到英雄,写到悲剧,那些故事都在诗中活灵活现,仿佛时光倒流,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让人感叹不已,仿佛我们也成为了那其中的一员。
接下来是“田园”,哎呀,这个题材简直是大自然的味道,带着乡村的淳朴与宁静。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简直让人想要放下都市的喧嚣,去找个小院子过清闲日子。
田园诗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清新的空气、缤纷的花草,诗人们在这儿描绘出的生活,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古代诗歌阅读——7大题材共25页文档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古代诗歌阅读——7大题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常考的七大题材(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③。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②愠:疾苦、怨愤。
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首:即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
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在襄阳很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纪念。
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