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均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11)

填报时间:2009-04-30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均市城市总体规划》、《成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成均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均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

壹、发展基础

(壹)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之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均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壹期总部基地紧邻成均市高新西区,是成均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于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区科技和经济相互结合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

区内拥有西南建筑设计院、中铁二院等众多的科研、工程勘测、规划等设计单位及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的土木工程产业群、铁路技术和装备产业群、IT技术和软件产业群,这些均为发展以专业技术为主的服务外包、打造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商务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

拥有沙湾国际会展中心、攀钢大厦、万科加州湾等商务服务业发展载体及人民北路、西安路、抚琴、黄忠、营门口五个重点商务服务业发展区域;铁二局片区700多亩旧城改造,为规划建设高档商业用房和写字楼,打造企业总部经济发展载体奠定了基础。

3、现代物流业基础较为雄厚

我区作为成均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拥有发展物流业的天然优势:川陕路、北新大道等主要交通干道及火车北站铁路运输枢纽;金府机电钢材物流配送中心、万贯机电物流中心、量力钢材物流中心、荷花池综合市场、府河桥市场及亿家天下装饰建材城等壹批颇具规模和影响的专业市场。2006年全区专业市场交易额达251亿元。

4、均市休闲旅游业正于崛起

我区拥有永陵、壹品天下、羊西线、天府华侨城欢乐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及天回银杏园等休闲旅游载体,旅游配套设施具有壹定基础,均市休闲旅游品牌正于形成。2006年全区实现旅游收入22.44亿元,约占当年GDP的7.2%。

5、专业节会业品牌比较突出

专业节会业于我区有很好的基础和品牌优势。借助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壹品天下美食旅游商业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等载体优势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中国西部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成均市休闲旅游节”、“中国西部国际照明电器博览会”、“中国钢铁贸易商大会”等大型节会的成功举办,形成了较好的“以产业促节会,以节会促产业”的产业和节会互动发展格局。

6、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

我区拥有沃尔玛、欧尚、易初莲花、国美、苏宁、永乐等大型商贸企业,大型综合超市已经成为零售行业主力业态;沙湾—九里堤片区已成为成均市二环路沿线的壹个重要商业副中心,各类连锁运营、便利店、折扣店等新型业态遍布社区。目前正于规划建设的成均国际商贸城,将引导区域生活用品批发市场的聚集,同时围绕商贸流通,发展节会中心、酒店等配套设施,旨于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品交易集散中心”。200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48亿元,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为打造现代商贸业聚集区,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7、餐饮业已形成品牌优势

餐饮业于我区具有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历史悠久的基础,其集中度、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认同度均居全市第壹。拥有“羊西线餐饮娱乐壹条街”、“壹品天下美食旅游商业街”、天回银杏园、天府华侨城欢乐谷、府河体育休闲公园等重点项目,为以餐饮娱乐为主的均市休闲旅游业提供了发展平台。

8、房地产业前景广阔

我区地处成均市区“上风上水”的西北,位于川西平原生态、水资源保护区内,区位优势明显。区内大型楼盘较多,已形成“锦西名宅”品牌。房地产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0%,对经济拉动贡献巨大。目前,旧城改造的持续进行、专业市场外移、天府华侨城欢乐谷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引进均给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均市休闲旅游业于我区的快速发展,全区的宜居住宅环境大大提升,必将促进房地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9、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

我区社区服务业先发优势明显。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发展活跃,便利店、卫生保健服务、养老服务、婴幼儿见护等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于吸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突出。

(二)存于的主要问题

“十五”以来,我区服务业的规模、速度和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社会经济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作用,可是仍然面临着以下壹些问题:

1、发展不够优化

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区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目前发展较好的壹些产业大部分属于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如批发零售、餐饮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据《2004金牛区第壹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汇编》显示,2004年,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和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率高达87.11%。电子商务对全区服务业的渗透尚未展开,目前支撑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柱行业为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巨大,从产业结构上见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但新兴的科技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欠发达,出现不均衡发展。

2、发展不足

和同属中心城区的五城区比较仍有差距,和《成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服务业优化发展区的总体要求仍有差距。2006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0.48亿元,低于青羊区(176.31亿元)、锦江区(192.63亿元),居第三位,仅比武侯区高出不到5亿元。按市上的规划,于新壹轮服务业发展竞争中,焦点将集中于现代服务业。从目前的态势来见,锦江、青羊、武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均较我区相对明显。

3、其他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基础设施承载力不够,土地资源相对匮乏。我区道路建设的相对滞后,水电气、公共交通、城区绿化等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相对不足,难以充分满足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人才培训体系不健全,高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①国家、省、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今年以来,国务院和四川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生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讨论现代服务业发展,即将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②城乡壹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机遇。2007年6月9日,成均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将大力推进全市城乡壹体化进程。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突破将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领域,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缓解、收入差距的缩小将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容量,提升消费能力和水平,我区的传统服务业发展将得以提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将得以提升。

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民生的更加关注,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烈要求,将为服务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④国外服务业转移构架由发达国家向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东部沿海向内地转移。

2、挑战

我区于新壹轮服务业发展竞争中,传统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能否得到巩固,现代服务业中极具潜力的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业、均市休闲旅游业、房地产业能否得到崛起和壮大,将决定我区于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位势。

二、发展思路

(壹)总体要求

紧紧抓住成均市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新机遇,按照“高端引领、错位融合;改造提升、开放促进;项目带动、聚集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均衡发展基础服务业,形成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才汇聚的比较优势,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源“洼地”,促进产业融合,提升产业能级。未来五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之上,到2011年末,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65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之上。努力争创成均市现代商贸业第壹区、均市旅游业第壹区和宜居住宅业第壹区,将我区打造成为成均市的科技商务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和专业节会中心。

(三)基本原则

1、高端引领原则

综合运用政策、项目、体系、人才等多种手段,引导企业走上依靠高新科技和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通过高端引领,充分发挥市场于产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和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型体系,促进高端服务业企业的聚集发展。

2、错位融合原则

既要充分融入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又要充分发挥我区于五城区中的比较优势,和其他城区实现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和亮点。

3、改造提升原则

以物态的规划配套、业态的丰富完善、功能的强化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大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力度,巩固传统服务业的特色优势,强化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功能。

4、开放促进原则

利用成均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机遇,领先掌握和积累市场知识,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积极促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提高,立足区域,辐射全市;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积累和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

5、项目带动原则

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包装策划和招商引资工作,进壹步完善项目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实施好壹批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为带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

6、聚集发展原则

通过产业基地和高端服务聚集区的建设,集成各方有效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企业规模效应,促进全区创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空间布局

依据《成均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成均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协调有序发展为原则,根据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采用“多节点、纵深式、条块结合”的布局形态,进壹步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我区未来五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格局,形成全区现代服务业“五大功能区”发展格局。

1、科技商务区

以成均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壹期总部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和现代制造业配套的研发设计、展示交易、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驻区的西南建筑设计院、中铁二院、西南交大、电子十所和二十九所等科研单位为载体,大力发展以专业技术为主的服务外包,培育专业性强、知识密集型的现代科技商务集群。

2、商贸商务区

以成均国际商贸城项目为核心,承接城北专业市场外延扩展,增强整个北部区域市场的辐射度和聚合度,打造新城北国际商贸区;以沙湾国际会展中心所于区域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沙湾国际会展中心的设施和品牌影响,以现代商务楼宇为载体,大力发展中介、信息咨询、科研、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现代商务服务业。

3、现代物流区

利用三环路、货运大道等主干道交通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市场规模大、工业园区建设速度快的有利条件,进壹步拓展物流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及供应链服务等现代物流服务业。

4、文化旅游区

依托羊西线餐饮娱乐产业带、沙西线休闲旅游房地产产业带和北新大道城市综合服务产业带,以天回山、凤凰山休闲生态区、成均华侨城欢乐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羊西线·成均美食大本营为主要载体,将均市旅游和均市文化、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结合起来,加快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5、宜居住宅区

于金泉、沙河源、凤凰山片区打造具有“锦西名宅”品牌效应的宜居住宅区。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成熟社区氛围,发展中高档房地产项目,实现和临近城区中高档住宅区的连片发展。逐步改造华西集团、中铁二局、成均铁路局、西南交大四大片区,加快三个涉农街道旧场镇改造,大力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

三、发展重点

(壹)重点领域

根据《成均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我区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和文化积累的比较优势,未来五年,我区要进壹步加快服务业业态调整,加强产业规划及引导,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支撑,促进传统服务业

提档升级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积极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形态,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创意设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均市休闲旅游业、专业节会业、现代商贸业及宜居住宅业八大服务行业。

1、促进产业融合,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平台

按照“承西接北、从散到聚、辐射发展”的思路,采用组团发展模式,培育壮大高端服务产业集群,大力打造沙湾现代商务、金府现代物流、金牛高科西区科技商务和新城北工业服务四个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组团,着力发展以下重点领域:

①科技服务业

依托成均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壹期总部基地,大力发展和现代制造业配套的研发设计、展示交易、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总部基地,打造集商务服务、产业聚集、品牌提升、科技孵化、资金融通、智能支撑、企业展销、网络信息功能为壹体的“成均西部科技商务中心”,逐步形成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构筑金牛高科西区科技商务组团。

依托成均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期,以成均国际商贸城、北新大道城市经济综合服务产业带为载体,规划建设新城北工业服务组团,为成均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期和北新工业区提供工业服务配套,促进二、三产业融合,打造“成均科技商务中心”。

②创意设计业

充分利用信息产业部十所、二十九所、西南交大、铁二院、西南设计院等单位的科研优势,整合资源,搭建载体,大力发展以测绘、工程勘察设计、规划管理、工程管理等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以成均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壹期总部基地为载体,加快四川创意产业发展中心建设,培育发展研发设计企业和服务市场,大力引导发展广告设计、软件设计、动漫游戏研发设计、传

媒等创意设计服务业,构建和完善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链条,着力培育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打造“成均创意设计中心”。

③商务服务业

加快沙湾商务区建设,以沙湾国际会展中心、攀钢大厦、万科加州湾等为载体,以人民北路、西安路、抚琴、黄忠和营门口等五个城区街道为重点区域,借助铁二局片区700余亩旧城改造,规划建设高档商业用房和写字楼,打造企业总部经济发展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进驻,大力发展金融、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资产评估、知识产权、公共关系、产权交易、经纪和人才猎头等高端服务业业态,培育壹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商务服务机构,提升我区商务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完善沙湾商务服务功能,打造沙湾现代商务组团。

④现代物流业

继续加快万贯机电物流中心、成均量力钢材物流中心、金府钢材物流中心三个市上确定的物流服务站和西联钢铁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及供应链服务等现代物流服务业。支持现代物流企业拓展网络服务体系,鼓励现代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点扶持大型物流企业以金牛为结点拓展物流服务领域和业务半径,扶持为本地制造业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以及增强全区产业体系根植性的物流项目或企业,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

⑤专业节会业

加强产业发展和节会互动,促进专业节会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各大节会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鼓励外商投资节会业,吸引国际大型节会公司、著名节会服务公司以及国外政府机构到我区举办各种类型的节会。

依托沙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打造综合展览、会议、酒店、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为壹体的多元化现代国际展馆,承接全国性、行业性、区域性的各型展会。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国

家公园,打造成均市专业节会公园。依托北新大道城市综合服务产业带,进壹步发展和完善区域专业节会等配套服务。依托“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中国成均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西部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照明电器博览会”、“中国钢铁贸易商大会”等专业节会,大力发展群众参和性、互动性强的专业节会,提升本土节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展会的品牌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将我区打造成“成均专业节会中心”。

⑥均市旅游业

坚持均市旅游定位,完善均市旅游发展规划,强化组织服务保障,积极做好关联的配套设施。大力引进国际知名酒店连锁集团和国际旅游代理商,提升区域旅游业总体水平。支持旅游业态的发展和壮大,重点推进休闲旅游项目于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旅游门户网站和旅游资讯集成商的推介和宣传。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星级酒店和高端综合旅游休闲设施的建设。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培育均市旅游特色产业;将均市旅游和均市文化、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结合起来,重点培育羊西线·成均美食大本营、天府华侨城欢乐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天回银杏园、府河体育休闲公园等娱乐休闲旅游区域,着力打造有金牛特色的均市旅游产业,整体形成“四条轴线,六个板块”(四条轴线:“金牛·金沙-永陵”古蜀文化轴线、“沙湾国际会展中心-成均欢乐谷-沙西线”时尚娱乐轴线、“荷花池-五块石-凤凰山”休闲购物轴线、“驷马桥-天回银杏园-金牛古道”古道风情轴线。六个板块:“黄忠-茶店子-壹品天下”餐饮休闲旅游板块、“荷花池-五块石-大西南茶叶市场”休闲购物旅游板块、“天回银杏园-植物园-凤凰山”生态休闲旅游板块、“抚琴-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商务会议旅游板块、“金牛·金沙-永陵”文化休闲旅游板块、“沙河源-金泉-成均欢乐谷”娱乐休闲旅游板块)的均市休闲旅游空间格局。

2、提升产业能级,完善基础服务业功能体系

按照“构建俩轴、区域聚集、中心疏散”的发展思路,以沙西线商业轴和北新干线商业轴为主要轴线,集中力量打造沙湾-九里堤、华侨城、火车北站-荷花池及成均国际商贸城四个区域商业中心,构建结构合理、业态优化、发展多元、功能配套的基础服务业格局,着力发展以下领域:

①现代商贸业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成均国际商贸城项目建设,积极引导五块石、荷花池等生活用品批发市场的外迁入驻,使之和配套的商品加工制造基地形成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集合体,充分发挥整体联动效应,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品交易集散中心”,以产业带动北新大道城市综合服务产业带的发展,以项目推进北部新城的建设。

——引导培育新型业态。积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培育现代超市、便利店、折扣店等新型业态,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全区零售业业态的创新和多元化,逐步提高连锁运营于流通业的比重。以沙湾、火车北站—荷花池、华侨城及成均国际商贸城四个区域商业中心建设为重点,逐步培育为现代商务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的商业副中心,形成以中高档百货和超市为主的城市西北片区重要商贸结点。以现有成均国际会展中心、攀钢金贸大厦、易初莲花、沃尔玛、欧尚、国美、苏宁电器、成均国际汽车园等为载体,大力发展专业和综合大型现代超市、会所、百货店、专卖店等业态,营造良好购物环境,不断提升我区零售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特色产业街区。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品牌,培育和壮大新型业态,深度打造四条“影响力强、辐射面广、特色鲜明、定位准确”的新型商贸特色街区。

“壹品天下”美食旅游商业街区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壹步挖掘和展示成均美食文化内涵,着力提升餐饮品牌和档次,加快餐饮多元化发展,做长、做强美食产业链,做到形态、文态、业态融合统壹,打造成为汇集天下美食、兼以娱乐休闲的均市餐饮娱乐胜地。

“金牛—金沙”特色街区以同和路、黄忠路为打造主体,依托商周时期蜀文化中心——金沙遗址,根据其西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北连“壹品天下”美食旅游商业街的地理位置,兼顾区域内新建居民住宅小区较多的现状,发展以蜀锦、蜀绣、古玩、字画等关联旅游产品展示销售为主、配套发展居民服务业的特色街区,将整个金沙片区打造成具有鲜明民族及地域特色、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的特色产业街区。

“锦水花间”特色街区依托永陵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挖唐五代蜀文化内涵,发展民族音乐、特色餐饮休闲文化,推动永陵及周边关联产业发展,打造具有蜀风唐韵的音乐文化街区,使其成为我区古蜀休闲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五块石茶文化特色街区以大西南茶叶市场改造和提升为核心,由周边三条街道围合构成茶文化街区。对街区内公共景观进行统壹打造,通过茶叶茶具的展示销售、茶道讲座和茶艺表演等方式,丰富茶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壹个品茶、赏茶、论茶的良好环境。

②宜居住宅业

要充分发挥我区地处成均西北部,上风上水,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和住宅品牌优势突出的有利条件,抓住城市扩张和城市进程加速推进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我区的房地产业。

——集约开发旧城区房产项目。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完善拆迁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开发商开发高品质、配套完善的小高层或高层房地产项目。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依托“三线三城”的示范辐射效应,全力抓好迎宾路、花照、茶店子等区域的商务住宅建设。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努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重点加快城区拆迁和建设进度以及营门口广场、花牌坊片区拆迁和建设进度,抓住五块石—荷花池专业市场外迁的契机,开发上档次有品牌的楼盘。加快顶峰集团等重点房地产项目开发,推动全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

——做优“锦西名宅”品牌。以羊西线-中海国际城、沙西线-华侨城、北新大道-凤凰新城三大高档生态住宅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金牛区宜居住宅品牌。积极利用2000亩沙河公园的生态环境,加快包装、宣传沙河源头宜居环境,高品质打造沙河源生态居住区。不断创新旅游房地产、商业房地产发展思路,推动全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进壹步塑造我区“锦西名宅”品牌新形象。

(二)重点项目

目前,我区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共30个,分别归属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业、均市旅游业、现代商贸业、宜居住宅业五大类别,涵盖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支撑,必将于推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具体项目介绍见附表《金牛区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壹览表》)

四、保障措施

(壹)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办,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关联部门及街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二)培育总部经济,搭建发展平台

合理规划布局,于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出足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来我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等。发挥总部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引领功能,进壹步完善优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配套环境,提高总部机构业务和本地产业的融合度,增强总部经济的植根性。

(三)推进服务外包,提升开放水平

将服务外包业作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我区规划设计、勘查等创意产业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发展本土服务外包业务,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三个领域的服务外包。

(四)打造产业集群,推进聚集发展

按照差异化发展战略,通过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政策引导,以项目为载体,着力打造餐饮业、专业市场、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集群等壹批功能分区明确、特色鲜明、集聚力强的服务业集群。

(五)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品牌建设

加强对我区优势产业品牌的整体营销,利用各种专业节会的影响力提高于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对服务业企业品牌的培育和引导,对获得国家、省、市的服务业名牌,按照省市区制定的关联品牌奖励政策进行奖励。

(六)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招商引资

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全区新壹轮招商引资重点。建立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立足我区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每年推出壹批项目进行整体包装、策划、宣传及推介。于引进外资来我区兴办服务业的同时,努力探索做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工作途径和方法。

(七)鼓励规模运营,培育龙头企业

从土地供给、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着手引进培育壹批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关联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加快产业聚集,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壮大。(八)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发展

用足用好国家、省、市于市场准入、财政税费、土地供应、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整合“第三产业发展资金”、“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

设立“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对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同时通过市场机制,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解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融资问题。

(九)优化人才环境,加强人才引进

参照成均市关联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面向全国引进高尖人才,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物流、商贸、总部经济等领域的高层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和发达地区、大专院校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采取挂职锻炼、组织培训、学习考察等方式,培养服务业发展紧缺人才。

名词解释

壹、服务业:服务业是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指那些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于我国,服务业被称为第三产业,其范围包括除壹、二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

二、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壹部分,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采用当今世界的先进技术及和之相适应的运营管理方式来运作的服务业,是通过对传统服务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及对新兴服务业的拓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是知识、技术和智力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了传统服务业通过应用先进技术、理念、方式改造成为具有现代要素的服务行业以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服务理念、形式的行业。现代服务业壹般具有高技术性、知识性、高增加值性和集群性、从业人员高素质性、新兴性五大基本特性。

根据国际经合组织分类,现代服务业按照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3类。

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指提供和生产运营活动及其过程关联的支持和支撑的服务活动,为生产运营主体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等。

四、生活服务业:指为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提供服务的行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作为社会个体的广大市民。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五、公共服务业:公共服务业指为了弥补市场失灵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由政府出面引导或亲自参和提供公共物品的服务行业。

六、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有高的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其涉及的主要行业有:金融、民航、传媒、旅游、物流、商务、科技、咨询、会展、教育、医疗、法律等。七、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是指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关联行业的新兴综合性产业。

八、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于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于壹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壹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且不于供应链中占有壹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通过提供壹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

九、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是指于商务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具体细类分为: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关联服务、研究和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会议展览等其他服务。

十、外包:外包是指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企业将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后台支持功能剥离,专注于直接创造价值的核心功能的壹种模式。

十壹、服务外包:服务外包是客户将工作包给专业性公司完成的服务模式。如果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见,服务外包更准确的解释是策略性地使用外部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客户对外环境应变能力的壹种管理模式。

成都市人民政府文件

成都市人民政府文件 成府发…2008?70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加快建设西部商贸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精神,现就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提出以下意见:一、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旅游产业、服务外包、科技商务、文化创意、物流配送、市场园区和特色街区等集聚区。优先安排集聚区内市政工程、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二、加快编制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聚区内符合城市建—1—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化项目建立规划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三、集聚区内金融、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含会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信息服务、市场园区、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建特别重大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以上,下同)用地,且建成后不分割出售产权的按以下原则供地:旧城改造项目参照土地拆迁整理成本挂牌出让;其它区域项目参照工业用地政策实施。 四、服务业新建项目选址必须遵循《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市发改委根据市政府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 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

计划和 建设进度,统筹安排项目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服务业新建 重大项目用地,实施项目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动态管理。 五、集聚区外符合规划新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且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 商务楼宇,建成后不分割出售产权的,项目建设用地可按本意见第 三条规定执行。 六、建成后不分割出售产权的新建特别重大项目(不含住宅建 设部分),或从市外新引进的企业法人机构自建自用办公用房的重 大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60%收取。 七、2008年1月后新开工服务业特别重大项目,建成后不分 割出售产权的,在项目开工后第一个建设年度内完成投资额超过 项目总投资额的30%;或在前两个建设年度内累计完成投资额超 过项目总投资额的65%;或在第三个建设年度内完成了项目剩余 —2—投资,按项目在本意见有效期内实际完成投资额(扣除土地费)的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1、规划依据 《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武昌区“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武昌区“十一五”旧城改造专项规划》 《武昌区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武昌特色区域商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关于武昌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议》 2、现代服务业现状评价 表1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SWOT分析 (1)优势 ①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武昌区拥有丰厚的区位、金融、科教、智力、行政、通讯等发展现代服务业所必不可少的资源。先天的资源优势为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武昌区应努力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提升其区域竞争力。 ②产业发展块头较大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全口径税收的角度来看,现代服务业在武昌区“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高达60.1%,在三大产业中块头最大。其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弥补武昌区过度型工业退出所留下的GDP和税收缺口,同时对武昌区现代都市工业和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③龙头企业地位突出 本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表明,武昌区现代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7.5%)、设计业(77.8%)、金融业(42.9%)、现代物流业(34.3%)、批发和零售业(33.8%)等都是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行业内龙头企业地位突出。龙头企业的壮大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加快了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有助于提升武昌区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具体表现为行业全口径税收及企业户数增加较快:从全口径税收来看,武昌区现代服务业2004年、2006完成总税收分别为79550.03万元、175602.6万元,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8.6%,比武昌区GDP增速(13.97%)多出近35个百分点;从企业户数来看,武昌区从2004年到2006年现代服务业企业户数年平均年增长比率达11.1%。 (2)劣势 ①空间再布局有难度 武昌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武昌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有必要从武昌区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出发,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及产业布局优化的要求,对武昌区现代服务业进行空间再布局。但要真正实现武昌区现代服务业再布局却面临一些困难,具体体现在:第一,现有的城市布局已基本固化,要想改变,将会面临土地征用、拆迁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而且拆迁费用不菲;第二,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第三,可能会影响原址处企业的商业利益,增加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冲突的可能性;最后,再布局必然会增加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施工量,且在施工期间,其正常使用会受到影响。有鉴于此,在

2019年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诸多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虎岭产业集聚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规划调整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千方百计抓招商,集中精力抓项目,较好的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11月份,营业收入完成390亿元,同比增长29.14%,占年度任务440亿元的88.6%;税收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9%,占年度任务8.6亿元的81.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富士康约完成81亿元(其中,富士康40亿元),同比增长285.6%,占年度任务65亿元的124.6%;亿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占任务的130.8%,同比增长257.9%;企业从业人数达到4.5万人,占年度任务2.4万人的187.5%,同比增长181.25%。 初步预计,至年底企业营业收入可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占年度任务440亿元的%,低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可完成亿元,占年度任务8.6亿元的%,低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占年度任务65亿元的%,

低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企业从业人数将达到万人,占年度任务2.4万人的%,同比增长%,高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 (一)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 今年以来,集聚区共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总投资112.61亿元,完成投资72.23亿元,年度投资超亿元项目达10个。其中,丰源石油轻烃综合利用、龙星化工四氯化钛、金马焦化苯加氢、济钢高洁净钢锻件、弘鑫电子等31个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37.41亿元;对在建项目,虎岭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建厂房、订设备,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早见效;特别是富士康项目以及济钢高强度机械用钢、中原特钢产业园、金马焦化苯加氢、洛阳石化惠康物业CTA氧化物等一批骨干企业的新上项目均按时间要求达到了投资进度、形象进度、投产目标“三落实”。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 2019年,虎岭集聚区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44.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9亿元。至十一月底,完成投资约28亿元。其中110kv变电站及电网配套、济源大道西环—西二环段,沿黄河路、济源大道自来水管网工程等5个项目竣工。目前正在实施的有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汇报近年来我县围绕“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发展战略,坚持文旅结合、商旅互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3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2。55亿元,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县总税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但是,目前全县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机制上、在规划引领上、在政策引导上,还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

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促进基金,进一步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服务战略实施和名牌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 一是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规划布局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 二是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安排足够空间的商业用地。 三是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按国家规范标准规划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四是对经县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物流集中区开发建设,给

成都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

《成都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 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成都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经市商务委、市财政局研究,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项目申报总体要求 (一)支持对象 申报《成都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的主体应为我市所辖的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注册地和税收解缴关系在我市的独立法人企业及行业协会、院校和相关研究咨询机构等。被“成都信用”公众网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予支持。 (二)申报材料 申报项目需提交下列基础材料: 1、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包括企业简介、项目的主要内容、实施运行情况、申请支持条款及资金金额等内容。 2、项目资金申请表。 3、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自评)表。预拨项目提交绩效目标申报表,项目完成后申请补助的项目提交绩效目标自评表。 4、企业承诺书。包含申报资料、申报项目的真实性,诚信经营、合法纳税,申报项目未享受国家、省级、市级财政其他类似扶持资金等承诺。

5、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证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复印件及相关证明材料。 6、区(市)县商务、财政主管部门联合转报文件。 (三)项目申报时间及方式 1、项目申报时间 《成都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修订稿)》项目申报时间为每年的4月1日-4月20日。 2、项目执行时间 2018年:2017年7月1日-2018年3月31日; 2019年:2018年4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2020年: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 3、申报单位统一通过成都市商务委员会廉政风险防控和专项资金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网址:.cn/egrantweb/index)申报项目。 二、项目申报具体要求 (一)支持商圈建设 1、支持零售企业入驻商业中心商圈 (1)支持标准 对新入驻我市城市级以上商业中心的国内外零售企业,开业并且经营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择优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 (2)申报条件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完整版)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四)规划的期限 中期规划201X—201X年,远期展望201X年—201X年。 (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务服务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以现代流通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商务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商务服务业的先导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互动发展的原则; 3、项目支撑,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原则; 4、适度超前,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的原则; 5、规划先行,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背景及现状 (一)规划背景 加快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进入了前工业化时代,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产业。目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低于50,我州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多个百分点,发展空间较大。今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昭示着我国商务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持二产平稳、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把商务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产业、贸易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间商务服务业现状 第三产业增加值201X年预计达50.6亿元,平均增长 9.7,低于gdp平均增长率(1 1. 4) 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1X年的3 1.78下降为2 7.8,下降 3.98个百分点,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发贸易餐饮零售业201X年预计实现增加值1 4.99亿元,平均增长 10.96,占gdp的比重为 8.2;比201X年的 8.6下降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X年预计实现4 8.97亿元,平均增长1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体会、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要紧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为促进佛山市科技服务业的进展,特制定本规划,分析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基础和进展环境,明确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的指导思想、进展思路和目标,重点领域和要紧任务,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佛山科技服务业的进展基础 (一)进展现状 1.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依靠佛山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资金链,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佛山科技服务业迅速进展,共有6个国家火炬打算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研究院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差不多上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市创新中心、行业创新中心、专业镇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等齐头并进的一体化进展格局。 2.集聚创新成效明显 佛山市专业镇和“一区六园”的快速进展成为推动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催生了以专业镇为载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华夏建陶研究开发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等,这些平台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力量,重点解决各行业进展过程中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咨询题,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平台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促进使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持续往新的、更高层次的模式转变,成效明显。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最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 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商贸活区”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x”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x年的26%增加到28%;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房和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60%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三)根据我区总体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对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与配套服务业,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

业四大区域板块,即以传统专业市场、饮食、大型超市为主的老城商业板块;以金融服务、交通服务、房地产开发、宾馆会所为主的北部新城板块;以现代家具展示、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为主的园区与城区结合部新型功能板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板块。 三、主要任务 (四)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零散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产业。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宅,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我区房地产业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引进金融业法人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七)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库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升我区商务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八)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广泛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 15页)

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2007-2011) 填报时间: 2009-04-30 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 %以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期总部基地紧邻成都市高新西区,是成都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918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0.10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开放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 为此,特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前海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培育参 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的内在要求。利用香港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前海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有利于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经。前海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 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不仅有利于促进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模式。 ——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是提升我国区域合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前海位于粤港澳地区的核心节点,通过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区域性现代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沐川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沐川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服务业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县服务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理念,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商贸服务业为骨干,其他服务业为支撑,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服务业的先导作用,全面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力和生活品质,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县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基本思路 立足沐川实际,强化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业和现代流通服务业,打造具有沐川特色的商贸、酒店、餐饮业和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现代物流、商贸服务。调整、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优势行业竞争力,通过拓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消费性服务业,以三产的发展促进现代工业转型,促进传统服务业的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新兴服务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最终建立以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和沐川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1、全县服务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达到23%;产业质量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0%以上;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年均增长15%以上; 2、建成市级以上星级“农家乐”12家以上,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3、2015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50亿元以上,交通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 4、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 5、完成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综合楼和县120急救中心建设;按照规划,力争引进1—2个民营医院; 6、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0%以上,完成城区综合敬老院建设; 7、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8万人; 8、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率100%,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50%以上,实现村村建农家书屋; 9、专利申请量达到3件以上,实现科技贸易额亿元以上,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计划编号:YT-FS-6585-47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XX年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

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2010年12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批复文号豫发改工业〔2010〕2087号。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1年2月取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意见(豫环审〔2011〕47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概况 规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郁香路、南至站北路、西至郑州市西环绕城高速东1000米、北至新龙路,规划面积。 规划期限:规划的时间段为2010-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开发建设阶段。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产业。 发展定位: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河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体制创新改革的综合试验区,郑州市科技创新城。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群效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超

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集聚区的特色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规划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 二、发展规划及原规划环评执行情况 截至2018年,集聚区规划用地布局与原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入区企业符合园区规划要求,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所提到的环保要求大部分已得到落实,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对比原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环境管理机构及管理体系实施仍需加强。 三、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通过收集郑州市及高新区例行监测结果及开展评价区域补充监测,区域环境空气主要超标因子为PM10、。在大力开展大气攻坚的基础上,区域环境质量呈向好趋势,本次规划实施未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地表水环境:集聚区主要纳污水体贾鲁河出境断面常规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园区内地表水须水河水质现状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本次评价收集了集聚区内石佛水井厂常规监测数据,同时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补充监测,由监测结果来看,主要指标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声环境:本次评价监测点位声环境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售后服务)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售后服务)成都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成均市金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07-2011) 填报时间:2009-04-30责任单位:金牛区商务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多数国家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体,成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重要部分。为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作用,依据《成均市城市总体规划》、《成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成均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及《成均市金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区服务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以指导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稳健推进。 壹、发展基础 (壹)发展现状 我区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0-2006年服务业平均增速达到14%之上,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94.0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21%。现代物流、餐饮娱乐、房地产、会展等服务业品牌优势明显,科技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1、科技服务业优势较为明显 我区具有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载体优势、市场主体(企业)优势、科技产业优势、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成均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壹期总部基地紧邻成均市高新西区,是成均市高科技产业发展聚集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域已汇集汇源、金亚等电子信息发展主导企业及康弘、新中汇、和正、大西南等大型现代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多年发展,这些企业于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区科技和经济相互结合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

XX镇(街道)服务业工作发展计划(精)

XX镇关于二〇一二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进经济方式转变,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水平,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富民强街目标,特制定镇服务业发展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坚持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按照统筹和互动的要求,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城市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为导向,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拓展新兴服务业、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努力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要以工业化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发展提速;以城市化为依托,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以市场化为导向,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促进我镇服务业快速、高效、协调发展。 2、发展目标: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 完成服务业税收任务; 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3家;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 完成晨博商务酒店及总部大楼项目主体工程; 优米科技文创及服务外包项目线下网点建设。 二、明确职责,健全工作机制。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己成为经济增长的生产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

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镇功能和综合实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科教、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科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原先的工办到经济发 展科的转变,认真做好三产服务业工作,要从构建有效的三产服务业工作机制,抓好三产服务业基础工作。要健全服务业基本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完善信息统计等完整的基本台帐资料。建立健全相关三产服务业议事、考核、信息收集报送等工作制度,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三产服务业工作底数清,情况明。 三、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楼宇经济。 强化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将重点启动晨博酒店大楼、建业物流总部大楼等大楼建设,通过大楼的建设把XX 的城市形象搭建起来。 2、全力承接文创西进。 为更好把握大杭城文化西进的机遇,迈好XX作为建德东大门承接产业西进的步伐。今年镇将整合XX现有办公大楼及味精厂闲置厂房的场地资源,规划设计建德首家工业设计和文创产业园区,为XX 未来十年的发展搭建好平台。 3、整合提升商贸流通业。 以结构调整和业态提升为重点,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强化镇商贸服务功能。提升XX社区农贸市场功能,以“农村放心店”工程为重点,推进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完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 4、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 二OO九年七月

目录 1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1) 1.1 规划位置及规划范围 (1) 1.2 规划期限 (1) 1.3 规划发展目标 (1) 1.4 产业导向 (1) 1.5 功能区布局 (2) 1.6 用地规划 (2) 1.7 产业布局规划 (4) 1.8 道路系统规划 (4) 1.9 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 1.10 环境保护规划 (5) 1.11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 1.12 分期实施情况及近期建设规划 (7) 2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现状 (9) 2.1 入园项目基本情况 (9) 2.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9) 2.3 环保搬迁情况 (9) 2.4 产业集聚区现状及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4) 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15) 4 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 (16) 5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20) 6 规划实施的承载力分析 (21) 7 规划选址及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22) 7.1 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22) 7.2 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22) 8 集聚区环境准入条件 (23) 9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24) 10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5) 10.1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 (25)

10.2 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调整 (26) 10.3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6) 10.4 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28) 11 总体评价结论 (30) 附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位置及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用地规划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汇总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