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材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2.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记是“记载”的意思,本文记的浏览胜地,固而是一篇游记。并告诉学生,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后写的。)

(二)出示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查学诊断

1、我会读新词。(自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三、导学施教

(一)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我们上一课欣赏了风光秀丽的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叶圣陶先生的足迹,去游览浙江的名胜--金华的双龙洞(板:金华的双龙洞)神奇美丽,作家叶圣陶游览过后忍不住写下了一篇游记。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交流介绍叶圣陶:

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代表作有童

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二)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练读此句)

小组交流。汇报。

(三)写字指导

1、学写生字“簇、臀”。

2、师范写“簇、臀”。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长篇小说《倪焕之》。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么课文第一自然段又介绍了什么呢?

(2)、交流: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3)、小结:这是游记的一种写法,一般在开头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同学们以后写游记也可以这样写。

3、生仿写,评价。

四、练测促学

1、填空

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我知道了作者___老先生,在时候,游览。课文是按______的顺序描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途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课文多次写到水,水的源头是从来、经过、、、最后从流出顺山而下。

五、反馈延伸

1、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1、课后作业:抄写词语。

2、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其余部分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览的顺序:

内洞外洞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标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那么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出示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

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查学诊断

1、听写词语

三、导学施教

1.游览洞口、外洞,教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洞口宽,洞内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

(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3)指导背诵。

2.游览内洞,教学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

(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他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

(3)、指导背诵。

3、默读第六、七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

(1)概括出内洞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选择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听写完词语交流词意: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耸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作者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和联想的方法“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具体写出了外洞大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