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二)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二) 6.某时装公司诉某百货公司拒付货款案「案情摘要」某时装公司产品积压,急于推销产品、周转资金,便号召每个职工都去销售时装,并宣布,凡本公司职工推销出去的时装一定按合同标的总额的百分比发给奖金。
该公司女职员张某有一位朋友李某在某百货公司当业务员,张某就去找李某帮忙。
某百货公司进货都得领导批准,最近某百货公司刚进了几批时装,所以领导不会同意进货。
但李某有盖过章的空白合同书,为讨好张某,李某就用它和张某签定了一份购买某时装公司10万元时装的服装买卖合同,交给了张某。
张某向领导交差后,某时装公司很高兴,按规定发给了张某一大笔奖金。
不久,某时装公司按这份合同给某百货公司发去了价值10万元的时装,并通过银行托收货款。
某百货公司的负责人得知此事后,认为其从未授权李某购买过这批货,所以他们不能对此负责,并通知银行拒付货款。
某时装公司则说,合同上盖了某百货公司的公章,怎么能说没有授权呢?某时装公司为了履行这一合同,开支了一大笔钱,因此他们坚持合同必须履行,双方协商不成,某时装公司起诉至人民法院。
「审理」法院经过审理判决某百货公司与某时装公司签订的时装买卖合同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如若某百货公司想解除合同,须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由于合同签订人李某有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李某应对某百货公司因此而受到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分析」本案所涉及的是表见代理的问题。
表见代理,本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的一种,指代理人没有代理权,但在外观上足以使一般的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代理。
表见代理的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与本人,法律使之具有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护动态交易的安全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本案中,李某具备有代理权的外观,李某是某百货公司的业务员,并具有某百货公司盖过章的空白合同书,足以使张某相信李某有代理权。
且张某并无恶意,也不知道李某并无代理权。
虽然某百货公司进货都需要领导批准,但是某百货公司不能以这个内部制度来对抗善意相对人。
中国经典的代理问题案例
中国经典的代理问题案例代理问题是企业日常运营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涉及到海外市场时更加复杂。
下面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理问题案例:公司A是一家从事化妆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有一个比较大的国内市场,同时也在海外市场有一些消费者。
公司A希望通过代理的方式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额。
于是,公司A选择了B公司进行对外授权代理,B公司负责代理公司A在海外市场的销售。
在一开始,公司A与B公司签订了合同,规定B公司必须按照公司A的标准和要求来销售化妆品,且每月向公司A报告销售情况,并按照协议约定的方式进行结算。
可是,最近公司A发现,在代理期间,B公司并未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销售,产品的质量和市场营销策略也与公司A的标准存在很大差异。
由于公司A没有直接出现在海外市场,导致公司A对销售情况实际并不清楚。
这时候,公司A应该如何应对这个情况呢?针对这个代理问题,以下是一些解决方式:1. 寻求和B公司进行协商在发现代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之后,首先应该与B公司进行协商。
双方可以通过会谈和交流,沟通各自的意见和需求,并找出影响销售的具体问题。
如果能够达成共识,可以协商调整合同条款,对商标、授权、价格、合同期等进行修改,以保证代理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考虑解除代理关系如果协商达不成一致,公司A可以考虑解除与B公司的代理关系。
在解除代理关系前,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分析,确定解除的方式和时机。
同时需要注意,解除代理关系可能会给公司A带来经济损失,如代理费、营销费、回收库存等费用的支付等。
3. 获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帮助如果公司A和B公司无法达成一致并且不希望结束代理关系,可以考虑寻求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帮助。
第三方机构可以帮助公司A评估代理过程中的风险和代理商的表现,为公司A提供专业建议和解决方案。
总之,在代理问题上,公司A应该充分了解合同条款,确保代理商严格遵守合同要求。
同时,在代理过程中,公司A需要加强对代理商的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代理中出现的问题,以保护公司的品牌声誉和业务利益。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及相关分析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1. 章春芳诉章建华代理纠纷案「案情摘要」原告:章春芳,女,38岁,在上海制药机械二厂工作被告:章建华,男,44岁,在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活畜禽经营部工作原告章春芳诉称:被告因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她闻悉广州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委托被告章建华代购。
为此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要求被告在四种型号中任选一台录像机。
数日后,被告交付给她录像机一台,她发现外观不好,商标贴纸折叠脱落,无产品说明书,经试放发现性能异常,请人打开机盖,发现内部零件锈迹斑斑,由此判定该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海水机”,无修理和使用价值。
经她与被告交涉无结果,为此起诉要求被告退回录像机价款人民币2270 元。
审理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
被告章建华辩称:原告主动要求他代购录像机,他按原告的委托要求,经挑选试放完好才购下录像机,原告得录像机时放弃试放要求。
现银货两讫,自己得代理行为已完车。
至于原告所称该机内部质量问题,他无义务予以确保,故不同意原告的赔偿要求。
「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章建华是原告章春芳母亲家的邻居。
被告因工作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原告耳闻广州市场上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于 1991年10月3日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委托被告从松下J20、日立747、东芝95、TV660四种型号的录像机中,任选购一台新录像机,对质量、外观等并无其他要求。
10月9日,被告以广州市效区市场上的录像机价格较市区低,遂邀同事李茂章一起前往广东省增城县新塘镇购德松下J20录像机一台,经当场试放,未发现质量问题,遂付款人民币2270元。
商店出具发票,但无保修卡。
10月12日,被告在原告母亲家将录像机交付原告,并提出由原告当场开机试放。
原告表示无此必要。
双方当场按发票和车票结清了货款以及被告自广州市区至增城县新塘真的车旅费共计2285.60元。
被告找回原告 314.40元,原告当即以20元左右德礼品酬谢被告,并将录像机取回家。
代理的常见典型几个案例
代理的常见典型几个案例刘杨「案情摘要」云南某地水果商刘某委托运输个体户张某开车运输一批水果到北京,由于刘某与张某长期有生意来往,又加上刘某这几天生意比较忙,一直无法脱身,于是刘某拟定了一个价格范围,委托张某将新鲜水果按时运到指定地点卖给北京的客户,价格由张某根据当时水果的状况在刘某拟定的价格范围内自由决定。
刘某给予张某运输费3000元,并且约定抽取卖水果所得的4%个张某作报酬。
在张某开往北京运输水果的途中,在安徽境内中途停车吃饭,谁料饭店的酒菜存在卫生问题,导致张某食物中毒,昏迷不醒,张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等张某完全苏醒时以是第二天深夜。
张某考虑到水果保鲜期较短,如果不及时运输,会导致水果无法在刘某给定的价格范围内出售,而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开车进行长途运输,与刘某联系得知刘某已出国,10天后才能回国。
于是,张某找到了一个当地的运输公司委托其将水果运到北京指定地点卖个北京的客户并告知了其价格范围,张某交纳了运输费2000元并约定运输公司可以抽取卖水果所得的2%作为报酬。
虽然运输公司及时起运,但由于已经耽搁了两天,运到时水果已经很不新鲜,北京的客户要求降价出售,运输公司联系上张某,要求降价出售,张某考虑到水果情况,答应降价出售。
结果以刘某给定的最低价格的一半出售。
事后,运输公司扣除了卖水果所得款项的2%后将款项交给了张某,张某又从中扣除了卖水果所得款项的2%后将款项交给了刘某。
刘某计算了一下,其损失将近5000元。
故刘某提出,原来说按指定价格范围卖出,按比例提成。
现在卖价只有给定最低价格的一半,张某就不应再拿4%的报酬。
张某则认为延误是由于饭店的酒菜存在卫生问题造成的,自己并没有过错,自己当然应当拿4%的报酬。
最后,刘某起诉至人民法院。
「分析」本案主要涉及的就是代理中的复代理制度。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本案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张某与刘某之间就运输水果形成的运输合同关系;刘某与张某之间就出售水果形成的代理关系;张某在饭店吃饭,由于加害给付形成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以及侵权法律关系;张某在运输途中委托运输公司运输水果形成的运输合同关系;张某在中途委托运输公司出售水果形成的复代理法律关系。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1. 章春芳诉章建华代理纠纷案「案情摘要」原告:章春芳,女,38岁,在上海制药机械二厂工作被告:章建华,男,44岁,在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活畜禽经营部工作原告章春芳诉称:被告因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她闻悉广州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委托被告章建华代购。
为此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要求被告在四种型号中任选一台录像机。
数日后,被告交付给她录像机一台,她发现外观不好,商标贴纸折叠脱落,无产品说明书,经试放发现性能异常,请人打开机盖,发现内部零件锈迹斑斑,由此判定该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海水机”,无修理和使用价值。
经她与被告交涉无结果,为此起诉要求被告退回录像机价款人民币2270 元。
审理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
被告章建华辩称:原告主动要求他代购录像机,他按原告的委托要求,经挑选试放完好才购下录像机,原告得录像机时放弃试放要求。
现银货两讫,自己得代理行为已完车。
至于原告所称该机内部质量问题,他无义务予以确保,故不同意原告的赔偿要求。
「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章建华是原告章春芳母亲家的邻居。
被告因工作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原告耳闻广州市场上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于 1991年10月3日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委托被告从松下J20、日立747、东芝95、TV660四种型号的录像机中,任选购一台新录像机,对质量、外观等并无其他要求。
10月9日,被告以广州市效区市场上的录像机价格较市区低,遂邀同事李茂章一起前往广东省增城县新塘镇购德松下J20录像机一台,经当场试放,未发现质量问题,遂付款人民币2270元。
商店出具发票,但无保修卡。
10月12日,被告在原告母亲家将录像机交付原告,并提出由原告当场开机试放。
原告表示无此必要。
双方当场按发票和车票结清了货款以及被告自广州市区至增城县新塘真的车旅费共计2285.60元。
被告找回原告 314.40元,原告当即以20元左右德礼品酬谢被告,并将录像机取回家。
法定代理例子
法定代理例子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以下是一个法定代理的例子:
2019年,高中学生王某年满16周岁。
某日,在放学路上王某与同学张某发生口角,王某踢张某一脚致张某脾脏破裂,构成八级伤残,张某遂将王某告上法庭。
在这个案件中,责任先判由王某承担,在王某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再判由王某的父母承担补充责任。
王某的父母同时又作为王某的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
表见代理案例分析
表见代理案例分析表见代理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指的是一方代表另一方进行交易或谈判。
在实际生活中,表见代理案例屡见不鲜,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个典型的表见代理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购房代理的案例。
小张委托了中介公司代表自己购买一套房产。
中介公司在小张的授权下,与房产所有者进行了交涉,并最终达成了购房协议。
在这个案例中,中介公司作为小张的代理人,代表小张进行了购房谈判和交易,最终达成了购房协议。
这是一个典型的表见代理案例,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有明确的委托关系,代理人在委托人的授权下进行交易谈判,最终代表委托人达成交易。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商务谈判的代理案例。
某公司的销售代表被委托代表公司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
销售代表在公司的授权下,与客户进行了产品介绍和价格谈判,并最终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这个案例中,销售代表作为公司的代理人,代表公司进行了商务谈判和签约,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表见代理案例,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有明确的委托关系,代理人在委托人的授权下进行商务谈判,最终代表委托人签订合作协议。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法律诉讼代理的案例。
某个个体经营者委托律师代表自己进行法律诉讼。
律师在个体经营者的授权下,代表个体经营者进行了法律诉讼,并最终赢得了诉讼案件。
在这个案例中,律师作为个体经营者的代理人,代表个体经营者进行了法律诉讼,最终赢得了胜诉。
这同样是一个典型的表见代理案例,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有明确的委托关系,代理人在委托人的授权下进行法律诉讼,最终代表委托人赢得了诉讼案件。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表见代理的行为中,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委托关系至关重要。
代理人在接受委托后,必须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进行代理行为,不能超越授权范围进行交易或谈判。
同时,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必须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忠实履行代理职责,不能利用代理行为谋取个人私利。
综上所述,表见代理在商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委托关系需要建立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代理人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代理行为,维护委托人的利益。
最高法关于表见代理的典型案例
最高法关于表见代理的典型案例
就说有个公司A,有个员工甲。
这个员工甲呢,平常在公司里负责一些采购方面的事务。
公司A呢,经常和供应商打交道,大家都知道甲是负责采购这一摊事儿的。
有一次啊,公司A其实已经打算不再和某个供应商合作了,但是还没来得及通知人家呢。
这个甲啊,就又向这个供应商订了一批货,而且签合同的时候,用的还是公司A的名义。
供应商一看,是甲来订的货,甲一直都是代表公司A做采购的呀,就很放心地把货给发了。
等公司A收到货了,就说:“我们都不想和你们合作了,这货我们不要,这合同不算数。
”
然后供应商就不干了呀,就把公司A告上法庭了。
这时候就涉及到表见代理的问题了。
最高法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就寻思啊,从供应商的角度看,甲一直以来的行为都让供应商有理由相信甲是能代表公司A做采购的。
虽然公司A内部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没有及时通知供应商这个变化呀。
所以最后呢,最高法就判定这是表见代理。
也就是说,虽然甲可能实际上已经没有这个权力了,但是因为之前的情况让供应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甲有代理权,那这个合同就得算有效,公司A就得为这批货买单。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表见代理案例啦,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在商业活动中,你要是给了别人一种可以代理的表象,那你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呢。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一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一)第五部分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 1. 章春芳诉章建华代理纠纷案「案情摘要」原告:章春芳,女,38岁,在上海制药机械二厂工作被告:章建华,男,44岁,在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活畜禽经营部工作原告章春芳诉称:被告因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她闻悉广州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委托被告章建华代购。
为此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要求被告在四种型号中任选一台录像机。
数日后,被告交付给她录像机一台,她发现外观不好,商标贴纸折叠脱落,无产品说明书,经试放发现性能异常,请人打开机盖,发现内部零件锈迹斑斑,由此判定该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海水机",无修理和使用价值。
经她与被告交涉无结果,为此起诉要求被告退回录像机价款人民币2270 元。
审理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
被告章建华辩称:原告主动要求他代购录像机,他按原告的委托要求,经挑选试放完好才购下录像机,原告得录像机时放弃试放要求。
现银货两讫,自己得代理行为已完车。
至于原告所称该机内部质量问题,他无义务予以确保,故不同意原告的赔偿要求。
「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章建华是原告章春芳母亲家的邻居。
被告因工作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原告耳闻广州市场上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于 1991年10月3日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委托被告从松下J20、日立747、东芝95、TV660四种型号的录像机中,任选购一台新录像机,对质量、外观等并无其他要求。
10月9日,被告以广州市效区市场上的录像机价格较市区低,遂邀同事李茂章一起前往广东省增城县新塘镇购德松下J20录像机一台,经当场试放,未发现质量问题,遂付款人民币2270元。
商店出具发票,但无保修卡。
10月12日,被告在原告母亲家将录像机交付原告,并提出由原告当场开机试放。
原告表示无此必要。
双方当场按发票和车票结清了货款以及被告自广州市区至增城县新塘真的车旅费共计2285.60元。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1. 章春芳诉章建华代理纠纷案「案情摘要」原告:章春芳,女,38岁,在上海制药机械二厂工作被告:章建华,男,44岁,在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活畜禽经营部工作原告章春芳诉称:被告因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她闻悉广州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委托被告章建华代购。
为此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要求被告在四种型号中任选一台录像机。
数日后,被告交付给她录像机一台,她发现外观不好,商标贴纸折叠脱落,无产品说明书,经试放发现性能异常,请人打开机盖,发现内部零件锈迹斑斑,由此判定该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海水机”,无修理和使用价值。
经她与被告交涉无结果,为此起诉要求被告退回录像机价款人民币2270 元。
审理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
被告章建华辩称:原告主动要求他代购录像机,他按原告的委托要求,经挑选试放完好才购下录像机,原告得录像机时放弃试放要求。
现银货两讫,自己得代理行为已完车。
至于原告所称该机内部质量问题,他无义务予以确保,故不同意原告的赔偿要求。
「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章建华是原告章春芳母亲家的邻居。
被告因工作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原告耳闻广州市场上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于 1991年10月3日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委托被告从松下J20、日立747、东芝95、TV660四种型号的录像机中,任选购一台新录像机,对质量、外观等并无其他要求。
10月9日,被告以广州市效区市场上的录像机价格较市区低,遂邀同事李茂章一起前往广东省增城县新塘镇购德松下J20录像机一台,经当场试放,未发现质量问题,遂付款人民币2270元。
商店出具发票,但无保修卡。
10月12日,被告在原告母亲家将录像机交付原告,并提出由原告当场开机试放。
原告表示无此必要。
双方当场按发票和车票结清了货款以及被告自广州市区至增城县新塘真的车旅费共计2285.60元。
被告找回原告 314.40元,原告当即以20元左右德礼品酬谢被告,并将录像机取回家。
表见代理的案例
表见代理的案例表见代理是指一方通过代理人向另一方发出的明示的授权,使得代理人在第三人面前代表委托人行使一定的法律行为能力。
表见代理是代理关系中的一种形式,广泛应用于商业活动中。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详细介绍表见代理的具体情况。
案例一,小明委托小红代买手机。
小明委托小红代买一部手机,小红前去手机店并告知店员是代表小明来购买手机的。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是委托人,小红是代理人,手机店员是第三人。
小红在代买手机时是以小明的名义进行的,而手机店员在接受小红的购买行为时认为小红是代表小明的,因此这是一个表见代理的典型案例。
案例二,公司聘请律师代表进行法律诉讼。
某公司因合同纠纷诉讼,公司委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代表公司进行法律诉讼。
在法庭上,律师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诉讼,法院认定律师是公司的代理人,代表公司进行法律诉讼。
在这个案例中,公司是委托人,律师是代理人,法院是第三人,律师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诉讼,这也是一个表见代理的案例。
案例三,代理销售产品。
某品牌公司委托代理商进行产品销售,代理商在销售产品时以品牌公司的名义进行销售。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认为代理商是品牌公司的代理人,因此与代理商签订的购买合同实际上是与品牌公司签订的。
这也是一个表见代理的案例。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表见代理是一种常见的代理形式,其特点是代理人在第三人面前以委托人的名义行使法律行为能力。
在表见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明示的授权关系,第三人在与代理人进行交易时认为代理人是以委托人的名义行事的。
因此,表见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对于代理人的行为承担责任,第三人对于代理人的行为具有信赖保护的作用。
总之,表见代理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代理形式,其特点是代理人在第三人面前以委托人的名义行使法律行为能力。
在实际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了解表见代理的相关规定对于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表见代理的概念和具体应用。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
在法律和商业领域,代理是一种常见的实践,其中一个人或组织(代理人)代表另一个人或组织(委托人)行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代理案例:
一、房地产代理
张先生想卖掉他的房子,但他没有时间或专业知识去做这件事。
因此,他委托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来代理销售。
这家公司作为代理人,负责找到潜在买家,协商价格,处理法律文件等。
最后,该公司成功地以一个好价钱卖掉了张先生的房子。
张先生按照协议支付了佣金。
二、诉讼代理
李女士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受伤,她决定起诉肇事司机。
然而,她对法律程序一无所知。
因此,她聘请了一名律师作为她的诉讼代理人。
律师代表李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收集证据,参加听证会,并在法庭上为她辩护。
最终,李女士赢得了官司并获得了赔偿。
三、品牌代理
一家国际知名运动品牌想进入中国市场,但它对中国市场不熟悉。
因此,它选择了一家中国公司作为其品牌代理人。
这家中国公司负责在中国推广和销售该品牌的商品,处理与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关系,以及执行市场营销策略。
通过这家代理公司的努力,该品牌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四、国际贸易代理
一家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希望将其产品出口到美国,但它对美国市场不了解。
因此,它委托一家美国贸易代理公司来代表它在美国销售产品。
这家美国公司作为代理人,负责与美国买家协商价格,处理订单和支付,以及确保产品符合美国的进口法规。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制造商成功地打开了美国市场。
经典表见代理案例
经典表见代理案例【典型案例】某食品公司销售人员张某日常负责零售店供货和催款,并持有该公司的授权书。
授权书载明,张某为该公司的业务员,有权代表公司与相对方洽谈业务及催收相关款项。
因为夏季炎热,食品存储要求变高,从5月开始,公司要求零售店需先付款订货,车间再按量生产,货款可直接汇款至公司账户,也可交付销售员。
5月至7月,张某一直负责收取其负责对接商店的货款。
之后,张某因工作失误被公司解雇。
张某为获取钱财,在离职后向甲零售店称以现金支付发货快,收取了对方7万余元订货款。
半个月后,甲零售店未收到订购的货品,联系张某时发现其手机已停机,后经多方打听才得知张某被解雇的事实。
随后,甲零售店提起诉讼,要求食品公司正常供货,理由为张某代表公司收款,公司应该对此负责。
【法官说法】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法官陈丽娜“表见代理是无权代理的一种特殊情况,特殊之处在于行为人虽然事实上无代理权,但由于其的某些行为造成了足以让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此时,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信赖利益与交易的安全,法律强制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陈丽娜说,依据法律规定,一般如果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但是,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这一条规定的就是表见代理,体现出法律对于善意相对人的优先保护,目的在于平衡交易双方利益,从而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依据法律规定,成立表见代理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
陈丽娜分析,首先,构成表见代理的前提是行为人无代理权,即行为人并没有获得被代理人的授权就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相对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其次,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这一点是表见代理区别于其他无权代理的重要特征。
表见代理中的代理行为须在外观表现上有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客观事实,认为行为人作出的行为可以代表被代理人意思。
代理-寄售-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案例11995年5月3日,江苏甲公司和上海乙公司签订代理进口协议。
双方约定,甲委托乙代理进口电缆200吨,合同总价款为300万美元,乙收取进口代理费1%,甲应在代理协议签订后7天将货款的30%交付给乙,货物抵港后由甲自行报关,自行提货。
协议第5条规定,货到后发生规格、标准、质量、数量等异议,则由用户在30天内将有关数据、商检证书等详细书面资料交甲,由甲代理对外交涉或索赔。
代理协议签订后,甲按约履行了自身义务,乙据此与美国丙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
之后,乙将该货物买卖合同交给甲,甲并未表示异议。
7月20日,货到目的港,乙将货物买卖合同项下的全套单据(包括海运提单、商业发票、质量证书、装箱单、海运保险单)进行审查后,未发现单证不一致,按代理协议规定交给甲。
甲在接到单证后,以乙的名义委托一外轮代理公司报关。
海关经查验后发现,进口货物为废铁,非合同货物,不予放行。
对此,甲、乙经协商后同意由乙向海关提交将电缆改为废钢铁的书面材料,乙加盖了公章。
同日,乙以外商失踪,为减少甲损失为由,同意将代理费等相关费用全额退给甲。
海关在接到有关证明文件后,由于乙无法提供有关废钢铁的装箱单和发票,仍不予放行。
之后,乙要求甲按照代理协议的规定提供索赔委托书和商检证明文件等书面材料,以便其代理对外索赔,甲则以自己不是货物所有权人,且由于乙退回代理费等费用而致代理协议终止为由,拒绝提供资料。
由于乙缺乏相关材料,无法进行索赔。
10月5日,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乙已同意终止代理合同为由,请求确认终止代理协议的履行,乙应还货款90万美元,承担由此给甲带来的全部损失。
法院经审理后认定,在代理协议合法生效后,由于外商提供的货物与合同不符,甲无法提货,乙因疏于审查而被外商欺诈,导致进口合同不履行,其过错在乙。
乙关于提交单证即为完全履行代理义务的理由不能成立。
乙在未收到货物的情况下,无权委托甲进行索赔且乙主动退回了代理费等费用,双方实际解除了原订立的委托代理合同,只能由乙自行向外商索赔。
专利代理典型案例
专利代理典型案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专利代理案例:
1. 新药专利申请案例:
一家制药公司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疗效。
他们决定申请专利来保护这个发现。
他们聘请专利代理人,提供了该化合物的详细描述、制备方法、疗效数据等,以及其他必要的文件。
专利代理人根据这些信息撰写了专利申请文件,并提交给了专利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查后,他们获得了一项专利,保护了他们的发现。
2. 技术转让专利案例:
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技术,但他们并没有能力或资源来利用这项技术。
他们决定将这项技术转让给其他公司,并希望通过申请专利来增加技术的价值。
他们聘请专利代理人撰写了专利申请文件,并在寻找潜在买家时将专利申请文件与技术进行推广。
最终,他们找到了一家感兴趣的公司,并与其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将专利和相关的技术成功转让。
3. 专利诉讼案例:
一家公司发现另一家公司正在侵犯他们的专利。
他们聘请专利代理人调查这种侵权行为,并提供了必要的证据和文件。
专利代理人代表他们提起了专利诉讼,并在法庭上辩护以证明该专利的有效性和对方的侵权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辩论和调查,法庭最终判决对方公司违反了他们的专利,并命令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支付经济赔偿。
这些案例只是代表了专利代理典型案例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领域和情况下的专利代理案例。
每个案例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解决方法,需要专利代理人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应对。
私人律师法律案件(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原告甲,男,35岁,某公司职员;被告乙,男,40岁,某公司董事长。
双方因公司股权转让纠纷,诉至法院。
原告甲与被告乙于2015年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甲占股30%,乙占股70%。
2018年,甲因个人原因希望退出公司,与乙协商股权转让事宜。
经过多次协商,双方于2018年12月达成口头协议,约定甲将其所持有的30%股权转让给乙,乙支付股权转让款100万元。
协议签订后,甲将股权转让手续办理完毕,但乙未按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
甲多次催要无果,遂将乙诉至法院,要求乙支付股权转让款100万元及相应利息。
二、案件争议焦点1.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问题。
2. 乙未按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审理过程1. 庭审阶段在庭审阶段,甲提交了以下证据:(1)股权转让协议书复印件,证明双方存在股权转让的口头协议;(2)股权转让手续办理完毕的证明,证明甲已履行股权转让义务;(3)多次催要股权转让款的证据,证明乙未按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
乙对甲提交的证据真实性无异议,但辩称:股权转让协议系口头协议,未签订书面合同,因此协议无效;同时,乙认为甲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要求法院驳回甲的诉讼请求。
2. 质证阶段甲对乙的辩解提出以下质证意见:(1)股权转让协议虽为口头协议,但双方已履行了股权转让手续,证明协议已实际履行,具有法律效力;(2)甲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不存在欺诈行为,乙的辩解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3. 裁判阶段法院经审理认为:(1)股权转让协议虽为口头协议,但甲乙双方已履行了股权转让手续,证明协议已实际履行,具有法律效力;(2)甲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不存在欺诈行为,乙的辩解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乙支付甲股权转让款100万元及相应利息。
四、法律思考1. 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虽为口头协议,但已实际履行,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南京地区家事代理权典型案例
南京地区家事代理权典型案例
1. 张某与李某离婚后,由于双方就子女监护权、财产分割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通过法院判决委托家事代理人进行代理。
家事代理人根据法院判决,协助双方就子女监护权、财产分割等问题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
2. 王某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在无法亲自照料的情况下委托家事代理人进行代理。
家事代理人负责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医疗事务,同时也负责协助处理父母的财产事务。
3. 杨某在工作期间需要照顾患有疾病的子女,无法亲自照料,于是委托家事代理人进行代理。
家事代理人负责照顾子女的日常生活、医疗事务,确保子女的生活照料得到妥善安排。
4. 陈某与马某因财产纠纷无法协商解决,委托家事代理人进行代理。
家事代理人负责协助双方进行财产调查、协商分割等工作,最终帮助双方达成了财产分割协议。
5. 李某因疾病住院期间委托家事代理人代理他的财产事务。
家事代理人负责代为处理李某的财产问题,例如管理资金、支付账单、处理投资事务等。
这些案例都是南京地区家事代理权的典型案例,通过家事代理人的代理工作,能够实现双方或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解决矛盾纠纷,确保相关事务的顺利进行。
招标代理机构违法典型案例
招标代理机构违法典型案例一、围标串标案例。
话说有这么一个城市的小型市政工程招标,招标代理机构叫“XX招标代理公司”。
这个公司呢,被几个不良建筑商给“盯上”了。
这几个建筑商私下里商量好了,想通过围标串标来拿下这个工程。
他们就去找招标代理机构里的一个工作人员小李,这个小李啊,经不住诱惑,就答应帮忙了。
小李利用自己在招标代理机构工作的便利,把其他潜在投标人的信息透露给了这几个建筑商。
然后呢,这几个建筑商就根据这些信息,安排自己的几家“关系户”公司来参与投标。
在制作标书的时候,他们就像是商量好了似的,故意把报价弄得很接近,而且在一些关键的技术条款和商务条款上,也都设置得像是同一个模板刻出来的。
招标代理机构呢,在审核标书的时候,就对这些明显的猫腻视而不见。
到了开标那天啊,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闹剧。
其他正常投标的公司都觉得很奇怪,怎么这些标书看起来都这么相似呢?这几个串标的建筑商中的一家“顺利”中标了。
可是啊,纸包不住火。
没多久,就有其他没中标的公司举报了。
监管部门一查,发现了招标代理机构在这个过程中的种种违法违规行为。
这个招标代理机构呢,就因为这个事儿,被处以重罚,那个小李也被开除了,还面临法律的制裁。
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为了一点小利益,把自己的名声和前途都给搭进去了。
二、违规收取高额费用案例。
还有一个招标代理机构,名字很响亮,叫“YY招标代理中心”。
这个中心啊,代理了一个大型企业的设备采购招标项目。
这个招标代理机构呢,看到这个项目很大,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在招标公告里,设置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收费项目。
比如说,除了正常的标书购买费用之外,还要求投标人缴纳什么“投标保证金管理费”“资料审核费”等等。
这些费用加起来啊,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有一家外地的企业,大老远跑来参加这个投标。
看到这些额外的费用,就觉得很不合理,但是又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就咬咬牙交了。
这家企业就向招标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抱怨说:“你们这收费就像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一)第五部分代理的常见典型案例 1. 章春芳诉章建华代理纠纷案「案情摘要」原告:章春芳,女,38岁,在上海制药机械二厂工作被告:章建华,男,44岁,在上海市食品进出口公司活畜禽经营部工作原告章春芳诉称:被告因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她闻悉广州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委托被告章建华代购。
为此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要求被告在四种型号中任选一台录像机。
数日后,被告交付给她录像机一台,她发现外观不好,商标贴纸折叠脱落,无产品说明书,经试放发现性能异常,请人打开机盖,发现内部零件锈迹斑斑,由此判定该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海水机”,无修理和使用价值。
经她与被告交涉无结果,为此起诉要求被告退回录像机价款人民币2270 元。
审理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
被告章建华辩称:原告主动要求他代购录像机,他按原告的委托要求,经挑选试放完好才购下录像机,原告得录像机时放弃试放要求。
现银货两讫,自己得代理行为已完车。
至于原告所称该机内部质量问题,他无义务予以确保,故不同意原告的赔偿要求。
「审理」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章建华是原告章春芳母亲家的邻居。
被告因工作经常往返于广州上海。
原告耳闻广州市场上录像机价格低于上海,遂于 1991年10月3日交付被告人民币2600元,委托被告从松下J20、日立747、东芝95、TV660四种型号的录像机中,任选购一台新录像机,对质量、外观等并无其他要求。
10月9日,被告以广州市效区市场上的录像机价格较市区低,遂邀同事李茂章一起前往广东省增城县新塘镇购德松下J20录像机一台,经当场试放,未发现质量问题,遂付款人民币2270元。
商店出具发票,但无保修卡。
10月12日,被告在原告母亲家将录像机交付原告,并提出由原告当场开机试放。
原告表示无此必要。
双方当场按发票和车票结清了货款以及被告自广州市区至增城县新塘真的车旅费共计2285.60元。
被告找回原告 314.40元,原告当即以20元左右德礼品酬谢被告,并将录像机取回家。
现原告称,取回录像机当天即发现商标纸脱落,经试放发现有马达声响,图象有规则的抖动等,她认为是自己不懂录像机性能而未调试好;第二天,又发现录像机外壳光洁度不好,也不在意,并请来同事帮助调试,情况依旧;第三天,她将录像机送往修理部,修理部的人告知该机已启封过。
她要求将机盖打开,发现机内磁鼓等零件以锈,修理部的人遂告知该机已无使用价值。
10月15日,原告找被告交涉,要求被告去出售商店调换。
被告主张原告方同行,愿负相关的车旅费,未被原告接受。
被告称,他根据原告要求去出售商店要求调换,遭拒绝。
故只得将录像机重新交给原告。
以后,原告向被告提出修理该录像机需修理费人民币1000多元。
被告方考虑到邻居关系,同意补偿200元,原告未能接受。
黄浦区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原、被告是委托代理关系。
被告在原告的授权范围内,为原告代购录像机,在此过程中未发现被告不履行职责或与他人串通,故意损害原告利益的行为,且被告已将该机交付原告,原告也已付清了价款,至此,被告的代理事务已完成,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告终止。
原告提出录像机外观质量问题,因其发现后未及时向被告提出异议,对此可视为接受。
至于原告提出录像机内部零件质量问题,因原告未能举证证明被告有与他人恶意串通故意损害原告利益的行为,故应由原告向出售商店交涉。
再则,由于原告未能举证证明被告交付给她的录像机是旧机器,废机器,故其要求被告赔偿修理费1500元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据此,判决如下:[!--empirenews.page--] 原告章春芳要求被告章建华赔偿录像机修理费人民币1500元不予支持。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由章春芳负担。
「分析」本案是一起因代理而产生的纠纷案,主要涉及了关于代理的一些基本知识。
《民法通则》六十三条第2款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由此可见,代理包括三方当事人:一是被代理人,也就是本人;二是代理人,即运用自己的能力帮助被代理人的人;三是代理人实施民事行为的相对人。
代理包括三种: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本案就属于典型的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有如下特点:(1)代理人以作出意思表示为职能;(2)代理人得以被代理人得名义进行活动;(3)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本案中,被告接受原告的委托在广州为原告购买录像机一台,因而具有了代理权。
被告又是在原告授权的范围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即为原告购买了松下J20录像机一台,也符合原告的要求,没有滥用代理权和超越代理权,因此被告的行为是有权代理,那么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就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即原告。
2. 李凌与李小明法定代理关系纠纷案「案情摘要」李凌与林红于1994年结婚,1996年生育一子李小明,1998年李凌与林红协议离婚,李小明由李凌抚养。
2000年李小明在与邻居小孩玩耍过程中将一男孩张明新打伤,张明新共花去治疗费3000余元。
张的父母多次找李凌商议解决,但李凌称:“这孩子我管不了,有什么事你们找他妈妈去吧,我不为他惹的事操那个心。
”张明新的父母遂起诉至县人民法院,要求予以赔偿,县人民法院在开庭前通知李凌到庭,但李凌拒不到庭。
县人民法院认为此案中的一些问题必须李凌到庭才能查清,遂延期审理,又向李凌送达两次传票,要求其到庭,李凌仍予以拒绝。
县人民法院遂对其拘传。
开庭以后,李凌到县人大常委会控告法院限制其人身自由,理由是张明新受伤并非他所致,他没有法律责任,法院的拘传是错误的,要求予以道歉并赔偿他的精神损失。
「分析」本案涉及到代理中关于法定代理的问题。
所谓法定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成为代理人的代理。
法律设置法定代理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置的。
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本案中,李凌与林红离婚,李小明与李凌共同生活,李凌自然就成为李小明的法定代理人。
代理李小明参加诉讼即是他的权利,同时也是他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本案中李凌声称不上他打伤的人他管不了李小明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也是推卸不了责任的。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夫妻离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据此,李凌不但要代理李小明参加诉讼,而且还要就李小明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正是鉴于李凌和李小明之间的法定代理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给国家、集体、他人造成损害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其必须到庭,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也可以适用拘传。
”因此,本案中人民法院的拘传是合法的。
[!--empirenews.page--] 3.刘力、刘巍代理刘虹诉讼纠纷案「案情摘要」张军与刘虹于1980年结婚。
婚后因一直未能生育子女造成刘虹与其公婆之间的关系紧张。
由于长期心情郁闷,精神抑郁,刘虹于1988年患精神分裂症,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
1990年张军向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刘虹离婚。
因刘虹母亲早逝,市人民法院遂通知刘虹的父亲刘力代理刘虹参加诉讼。
而刘力声称,他现在已另有妻室子女,不能作为刘虹的代理人,但他可以让刘虹的哥哥刘巍作为刘虹的代理人,刘力告知刘巍后,刘巍表示拒绝,二人遂申请刘虹住所地居民委员会解决。
「分析」本案所涉及的是指定代理的问题。
《民法通则》第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由此可见,我国法律规定有权指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代理人的一是人民法院,二是精神病人所在单位,三是精神病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六条规定:“对于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三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由有关组织予以指定。
未经指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也规定:“有关组织依照民法通则规定指定监护人,以书面或者口头通知了被指定人的,应当认定指定成立。
被指定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呃逆向人民法院起诉。
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
”本案中刘力、刘巍都上刘虹的监护范围内的近亲属,二人对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刘虹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有权予以指定,被指定为监护人的人如果对指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间即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王立生代理行为无效案「案情摘要」王立生是某单位后勤处的负责人。
1995年9月,其亲戚家的一头牛得了一种传染病,且使其它15头牛全部被传染,王立生利便用职权之便以该单位食堂的名义买下其亲戚家中16头病牛,随后又找人将该16头病牛全部杀掉,并把牛皮送其亲戚,牛肉运回本单位食堂,其亲戚送给他1000元作为酬谢。
由于牛肉感染病毒,本单位职工食用后发生9人中毒,食堂只好将剩余的牛肉倒掉,造成经济损失20000余元。
有人将此事向单位反映后,单位责令王立生追回牛肉款。
王立生表示,牛肉是其亲戚的,他是代理单位购买牛肉,发生损失应当由单位负责,与其个人没有关系。
其所在单位遂起诉至区人民法院,要求王立生及其亲戚归还牛肉款。
「分析」[!--empirenews.page--] P> 本案所涉及的是代理行为无效的问题。
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3款规定:“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由此可见,构成无效代理必须符合三个要件:一是代理人和第三人有主观上损害被代理人的故意,即恶意通谋;二是代理人和第三人客观上都实施了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共同行为,并且实际上也给被代理人造成了损害;三是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与被代理人利益受到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以上要件缺一不可。
本案中,王立生作为单位后勤处的负责人,明知买下这16头病牛会给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但仍然与其亲戚通谋,具备了主观上损害本单位利益的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