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精华: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
一、拓展性课程背景分析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学校要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做什么?怎么做?这是摆在我们科学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发现:科学教材缺少“个性化”,学生生活“城市化”,科学老师“年轻化”。他们的共同点是:离网络更近了,离大自然更远了,遇到问题找百度,很少去大自然去生活中观察实践研究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需要做什么呢?从2009年开始,我校即以“让每一位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每一位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启动校本课程“学生社团”项目,安排周三下午的时间集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要求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老师的特长组建社团,科学拓展性课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启动的。在以往的社团活动中开设的“七巧板、电子百拼、探究类、科学DIY”等项目的材料是整套购买,教师参与设计的成分少,与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度低,学生开始积极性很高,上了几节课就觉得没意思了。为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提升等方面做进一步实践研究。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赢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认可。为此,2012年12月我校承办了以“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的有效策略”为主题的温州市小学科学第二届课改领航现场会。在这次现场会中,科学教研组长田老师作《校园科普拓展的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金老师、陈老师老师分别作了《可能是什么》和《毛细现象的研究》的课例展示。这是对我校科学教育工作的一次检阅和肯定,充分展示了我校多年来在以开展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为主题的学生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
二、拓展性课程核心理念
科学拓展性课程是科学老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以活动课的形式,结合科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实施的课外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具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科学拓展性课程项目实践体现如下核心理念。
(一)、凸显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第五条中提出,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开展科学技术小组活动和参观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动植物园、农业生产基地、工厂等。应当重视充分利用校外信息资源, 对于学生难以亲身经历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科学探究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教育技术手段提供必要的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媒体中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引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意识。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体现科学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
2012年12月,温州市小学科学第二届科学课改领航现场会以“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有效策略”为研究主题。温州市教研员施昌魏老师作题为《温州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的专题报告。施老师介绍了温州市“小科学家”培养计划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要求全体小学科学教师积极践行温州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成果,探索课内外科学教育有效结合的方法与策略,真正落实“人人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科学教育理念。报告中,施老师还邀请蒲鞋市小学的周芷妍同学向与会老师介绍了她的网络科学日志《窗外的鸟窝》,基于网络平台的科学探究学习与分享,让全体与会者见证了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的广阔天空。施老师说,网络科学观察日志是温州小学科学的创新尝试,
期待见证孩子们的更多精彩。
2016年3月25日,笔者参加浙江省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科学拓展性课程研发与实施”研讨会,并在会上作《社团——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的专题。笔者通过“疯狂的杯子”、“吸管加湿器”、“离心抽水机”、“希罗喷泉”、“希轮蒸汽机”、“天文观测系列活动”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呈现其对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线上线下,博得老师的阵阵掌声。最后,浙江省教研室幼小特教部主任、省小学科学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喻伯军对整个活动做了精彩地点评。他多次提到,要像田老师华这样去探索,要从生活中寻找科学拓展素材,要亲自下水拓展,形成适合学生研究的科学拓展性课程。会后,喻老师再次叮嘱:田**,回去把你这些鲜活精彩的案例再做整理提炼,我安排你到其他场合讲讲。喻老师的点评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课内外结合的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是促进科学教学向更广领域发展的基石,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改革的热点、亮点。
三、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
(一)课程目标
1.满足学生参与课内外科学探究的需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学习,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培训教师提高指导课内外科学探究的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指导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教学,积累丰富科学教育课内外素材,在教学中能更加紧密联系生活、自然,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课程实践途径、方法
1.文献研究,调查访问,制订方案。通过参加培训会,图书馆、互联网查找文献资料等方式,充分了解科学拓展性课程相关研究的成果,明确我校科学拓展性课程具体目标与内容,制订施方案。运用问卷、谈话、评价表等手段了解学生、家长、老师对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开展的意见和想法,完善施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策略方案。
2.案例研究,改进方案,形成课程。结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的实践,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客观、深入地考察和分析。将科学拓展性课程和日常的科学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问题,以研究促进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开展。组织科学教师对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得出实践经验,整理编辑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课程。(三)课程实践内容、措施
科学拓展性课程参与的对象是3-6年级学生,首先由科学专职教师根据其任教的年级和自身专业特长提出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案,并予以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师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为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科学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内开展探究性学习。合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利用好每单元后面资料库的内容,做一些课外拓展教学。设计一些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相符的课外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课外拓展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渗透科学方法和思维,整理开发出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践课程。
(1)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拓展性课程。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需要延伸到课外的探究任务,在课内很难保证完成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