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精华: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开拓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科学教育更加有趣、实用和有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实验和观察中,他们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课程方向中,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科学实验装置,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和实验技巧;通过开展实地考察和探讨,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课题,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
通过设立环保节能小组,让学生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可以在生活中采取的行动。
引入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了新的教学手段。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知识。
可以引入一些科学类的APP或游戏,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的实践研究,需要通过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引入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将使科学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实用。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施路径的思考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施路径的思考作者:许晓敏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01期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需要以学生为核心,依据校园环境、经济条件、师生关系等方面内容,开发具备教育价值的拓展性学习资源,使其符合教育发展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以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要引导学生加深探究程度,充分融合现代技术助力科学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精心设计,吸引注意在开展拓展性课程过程中,需要以“个性化成长”为教育目标,从实践、理论两种角度人手,创新课程教育形式。
借助拓展性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依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拓展性课程,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如,开展“用纸造一座桥”的拓展性活动,教师需要事先与其他教师沟通好,使学生在实践探索前掌握相关知识,并邀请美术教师参与,教学生一些绘画技巧。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事先查阅资料去了解相关知识,并准备道具。
在活动中,小组成员合作制作设计的纸桥,在遇到问题时交流解决方案。
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有好几个小组不知道如何人手,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几个方向,如设计想法、设计过程、新知识、学习问题、收获。
通过开展拓展性课程,引导学生使用已学的科学知识及经验进行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自主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兴趣。
二、创新形式,引导探究要想不断提升拓展性课程教育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利用真实有效的实验操作,为学生展示科学的奥秘。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大气压强,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开展拓展活动“覆杯实验”。
在活动中教师称:“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举重选手,你们相信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将纸杯里倒满水,在纸杯上放置一张白纸,然后将纸杯倒过来,引导学生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课程
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课程科学实践探索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践探索课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阶段,科学实践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主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等方式,主动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实践探索的重要性科学实践探索课程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实践探索,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形成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其次,科学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最后,实践探索课程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科学实践探索课程设计与实施1. 选取有趣的课题科学实践课程应该选取生动、有趣的课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课题可以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环境保护、科学发现等方面的话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实施实验在实践探索课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记录下实验数据和结果。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探索课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索。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负责不同的任务,通过合作来完成整个实践过程。
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4. 总结和分享实践成果实践探索课程完成后,学生应该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
他们可以通过写实践报告、展示实验结果等方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成果。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三、评价与反馈科学实践探索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评价。
小学生科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究能力培养
小学生科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在小学生的科学课程中,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生科学课程中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
科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究能力培养有多种途径。
首先,小学生可以通过进行实验来培养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制定假设,并通过实际实验来验证假设。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实践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收集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数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观察,或者在课后布置观察任务。
学生可以观察天空、植物、动物等,培养对生活和自然的兴趣,并从观察中学会分析和总结。
此外,小学生还可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项目,例如制作简单的发电机,探究光的传播等。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进行实际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尝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实践探究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践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实践技能。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其次,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践探究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设想实验、总结结果等。
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探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外,实践探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社交技能。
总结起来,小学生科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究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验、科学观察和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实践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方案
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方案一、背景介绍科学实践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科学实践,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观察、实验和探索,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促进小学生科学实践的发展,制定科学实践探索方案势在必行。
二、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从早期开始培养科学实践兴趣,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三、方案内容和方法1. 科学知识讲授在课堂上,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示范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与科学实践相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2. 实际观察活动学校将组织各种实际观察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实地考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3. 实验室实践学校将设立合适的实验室,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器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掌握实验步骤和观察方法。
4. 小组探索活动学生将分组进行科学实践探索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习性等。
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实验计划,收集资料,进行实验和记录观察结果。
5. 实践成果展示学校将组织科学展览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科学实践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展板、模型、实物等形式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科学发现。
四、方案实施计划1. 制定科学实践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并与教师进行培训。
2. 配置实验器材和相关教学资源,提供学生进行科学实践的基础设施。
3. 组织集体观察和实验活动,定期进行小组探索和成果展示。
4. 定期开展评估和反馈,对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进行评定和指导。
五、方案效果评估1. 定期开展测评,通过学生实践报告、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行评估。
2. 观察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兴趣,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
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方案的有效执行。
六、方案的意义和价值科学实践探索方案的实施,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
小学一年级科学扩展教案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项目
小学一年级科学扩展教案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项目一、引言科学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
通过科学教学,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为了进一步丰富小学一年级的科学教育内容,本教案将提供一系列的扩展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项目。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一些基本科学原理和常见现象。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Step 1: 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阳光、风、雨等。
通过观察、聆听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Step 2: 科学实验——魔法渗透目标:通过实验了解渗透现象和离心力。
材料:小透明杯、纸巾、水。
步骤:1. 将小透明杯装满水。
2. 把一个纸巾的一端放在杯子的表面使之与杯底接触,另一端悬空。
3. 观察纸巾上涌起的水。
4. 解释渗透现象,并引导学生讨论离心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Step 3: 科学实验——探索水的三态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
材料:冰块、热水、玻璃容器、温度计。
步骤:1. 准备一个玻璃容器,向其中倒入一些冷水。
2. 向容器中加入一块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3. 使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
4. 将容器放在加热设备上,并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5. 使用温度计测量加热后的水的温度。
6. 解释冰的变化过程和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Step 4: 科学实验——空气的存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存在。
材料:一根直尺、一个空瓶子、一根长吸管。
步骤:1. 将瓶子倒立放在平面上。
2. 使用直尺将吸管斜截切一段。
3. 将吸管的一端插入瓶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4. 靠近瓶口处的吸管部分用力吹气,观察瓶内的现象。
5. 解释气体的存在和空气的压力原理。
Step 5: 科学实验——浮力的奥秘目标: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浮力。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践与思考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保证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有效性,通过灵活安排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用性。
就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践与思考进行简单的阐述。
标签: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实践;思考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还处于逐步发展的过程,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技术性难题。
一、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弊端1.教学安排不够合理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这门课程时,被各项活动所吸引,充满了好奇心,时常能在拓展性课程中看到孩子们因为一些分歧而进行激烈的辩论或者专心致志做实验的场景。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不同,导致部分学生会对部分课程很感兴趣,而部分学生就不感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由于课程时间紧张,但课程内容较多,导致没办法进行深入教学,因此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却又不能深入了解,老师为了赶课程教学时间不得不进入下一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学习科学的持续性大大降低。
2.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受限由于课程教学时间有限,使得科学教学探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小学科学的老师为了赶课程教学的进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能压缩学生科学探究的时间,以此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这就使得学生和老师在科学课程中都不能尽情尽兴,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还影响着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和参与实践活動的积极性。
3.忽视对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老师需要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某一动物的特性联想到另一动物。
老师应该对此学生的想法进行表扬,并将另一动物的特性进行讲解描述,使其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可以做到这一点,很多老师都是直接忽视学生这种举一反三的行为。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的实践探索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的实践探索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堂上,实践探索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实践探索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践探索的案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一、实践探索的重要性实践探索在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通过实践探索,学生们可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单纯的听讲和记忆,实践探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实践探索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观察和感受现象,并通过实践的过程逐渐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例如,在学习天气变化的课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和颜色,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这样的实践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气象变化的规律。
最后,实践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总结等过程,而实践探索正是锻炼这些科学思维的良好机会。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们能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
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们逐渐培养起科学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的案例分享下面是一些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堂的实践探索案例,供读者参考。
1. 植物生长实验通过植物生长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如光照、水分、温度等,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这个实践探索,学生们可以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并且温度也对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2. 地壳运动模拟在地理学科中,学生们学习到地球的地壳会发生运动,形成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
通过地壳运动模拟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模拟地壳运动的实验装置,并观察模拟过程中的现象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探索,学生们可以理解地震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理,并加深对地球构造的了解。
田精华: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一、拓展性课程背景分析《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学校要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 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做什么?怎么做?这是摆在我们科学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发现:科学教材缺少“个性化” ,学生生活“城市化”,科学老师“年轻化”。
他们的共同点是:离网络更近了,离大自然更远了,遇到问题找百度,很少去大自然去生活中观察实践研究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需要做什么呢?从2009 年开始,我校即以“让每一位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每一位孩子拥有幸福童年” 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启动校本课程“学生社团” 项目,安排周三下午的时间集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要求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老师的特长组建社团,科学拓展性课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启动的。
在以往的社团活动中开设的“七巧板、电子百拼、探究类、科学DIY”等项目的材料是整套购买,教师参与设计的成分少,与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度低,学生开始积极性很高,上了几节课就觉得没意思了。
为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提升等方面做进一步实践研究。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赢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认可。
为此,2012年12月我校承办了以“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的有效策略”为主题的温州市小学科学第二届课改领航现场会。
在这次现场会中,科学教研组长田老师作《校园科普拓展的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金老师、陈老师老师分别作了《可能是什么》和《毛细现象的研究》的课例展示。
这是对我校科学教育工作的一次检阅和肯定,充分展示了我校多年来在以开展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为主题的学生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以xxx小学的拓展科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校科学课程的设施、尝试以及实践研究,探讨了拓展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借助实验、讨论、创造等方法,拓展整个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科学的跨学科和跨领域融合,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expanded scientific curriculum of xxx Primary Schoo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expanding the scientific curriculum through the facilities, trials,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the school’s scientific curriculum. With the help of methods such as experiments, discussions, and creation,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entire curriculum are expanded, and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is used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reative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fully play their subjectivity and crea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cience.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field science, meet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students,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timulate students' 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of science,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development.Keywords: primary school, expanded science, curriculum, practical research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科学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课
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课科学实践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生的科学实践教育中,探索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课的目标、教学方法和实施方案进行论述。
一、目标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其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问题意识。
通过实践探索课程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提问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探索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协作探索,培养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情景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景,将科学实践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2. 示范实验法。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3. 项目式学习法。
将科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设计一些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 课堂讨论法。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实施方案为了有效地组织小学生科学实践探索课,可以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实施:1.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小学生科学课程标准和实践教育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 筛选实践活动。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筛选一些适合的实践活动,涵盖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
3.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4. 设计实践任务。
根据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具体的探索任务,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并分组进行。
小学生科学实践课程探索实验的神奇之旅
小学生科学实践课程探索实验的神奇之旅科学实践课程是小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探索,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在小学生科学实践课程中,实验探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下面,让我们一起踏上一场神奇的实验之旅。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老师会向我们讲解这个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让我们明确实验的目标。
然后,老师会向我们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并带领我们一起检查这些材料是否完整。
接下来,老师还会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我们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
二、实验探索的过程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要戴上实验手套和实验眼镜,确保我们的安全。
实验中,我们将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一步一步地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我们会使用光线、镜子和纸片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在学习水的沸腾过程时,我们会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通过亲身实践,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巧。
三、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我们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然后,我们将对这些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通过总结与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并得出结论。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验中的乐趣与收获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们还能够体会到实验中的乐趣与收获。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观察到科学现象的奇妙之处,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巧。
五、科学实践课程的意义与价值科学实践课程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在于让我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还在于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验探索,我们能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科学课程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拓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在实践中,探索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和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以及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新方向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在科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拓展和创新。
对于科学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状,选取更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数学、语文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实验、探究等方式来进行科学课堂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资源和环境上进行新的尝试。
借助数字化教育技术,我们可以构建交互式、多媒体化的科学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
同时,在课堂环境中,我们可以创建更加轻松、自由和探究型的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
最后,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重反思和改进。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新方向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需要持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我们可以逐渐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
综上所述,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新方向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任务。
我们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继续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拓展和创新,同时持续进行反思和改进,为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逐渐丧失。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新方向,开展实践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背景与意义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开展实践性的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学生需要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新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1. 实践性教学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往往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新方向,首先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生活化、趣味化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创新性课程除了实践性教学,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新方向还应该注重创新性课程的设计。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不同主题的科学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 跨学科融合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新方向可以借鉴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培养他们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实践研究为了探索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的新方向,我们在某小学进行了实践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一些成效。
我们开展了一些生活化、趣味化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如植物成长实验、物体的测量与比较、水的循环实验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了科学的乐趣,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成果与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与收获。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拓展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进行拓展,旨在为教师在科学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强化实践探究。
传统的小学科学课程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对于科学的实践探究和动手操作往往缺乏足够的机会。
在新方向的实践研究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实验、观察和调查活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科学实践,发展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2. 融入跨学科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应当尽可能地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形成跨学科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结合地理学科,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植物对气候和土壤要求不同的原因。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科学思维和探究过程。
新方向的实践研究要重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过程,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注重生态环境教育。
在新方向的实践研究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环境,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5. 推行分层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存在差异,在新方向的实践研究中,可以推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新方向的实践研究成果,设计和实施科学课程。
教育部门也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因此,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程中,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却很少有关注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实践操作能力是指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非常重要。
事实上,在当今的科技创新领域中,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1.将实践操作能力纳入教学目标学校的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将实践操作能力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相应的实践操作计划。
2.优化实验室设施和实验器材实验室的设施和器材是学生学习实践操作的重要条件。
学校应该不断优化实验室设施和实验器材,保证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将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纳入到教学中,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实践操作与多学科的结合实践操作与多学科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这样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小学教育中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始于基础。
学生需要从小学开始学习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如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制作实验记录等。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实践操作的安全知识,学会在实践操作中保护自己和他人。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应该是综合性的。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实验报告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面向未来的教育大潮中,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小学科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不断拓展和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以及通过实践研究方法评估拓展后的效果和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学生最早接触到的科学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小学科学课程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结合,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高,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本研究将探讨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
通过引入跨学科知识、实践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探索,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分析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探讨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寻找适合小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内容;3. 探索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践研究方法,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4. 对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估,验证新方向的可行性和效果;5. 展望未来,为小学科学课程拓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基础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拓展小学科学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更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小学科学课程也需要拓展新的方向,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并提出一些实践研究的建议。
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可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为此,可以通过组织科学实验课程,并加强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去,自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分享和交流实验结果和心得。
可以引入创客教育,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创意作品。
通过创客教育的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可以注重跨学科融合。
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可以加强与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的融合。
在学习物质的变化时,可以结合数学中的分数和比例的概念,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在学习生态环境保护时,可以结合语文课程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开展相关的科技文化活动。
这样既能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可以注重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是与社会紧密关联的学科,应该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在学习科学的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在学习能源的利用和环保意识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思考科技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习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
通过与社会问题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为了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需要进行相应的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任务。
实践研究还可以通过教育科技的应用,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和工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还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
拓展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新方向的实践研究一、背景介绍科学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往往太过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科学学习缺乏兴趣,无法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
如何拓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新方向,让科学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了教育学界和教育实践者们关注的焦点。
二、新方向的实践研究内容1. 强化实践性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富有实践性的活动,比如制作简单的实验装置,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2. 强调跨学科融合小学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跨学科融合。
在教授生态学的时候,可以涉及到地理、生物、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3. 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小学科学课程还应该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探究、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能力。
教师在设计科学课程的时候,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4. 强调教育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科技在科学学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科学实验软件、模拟实验器材等工具,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视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实践研究成果通过对新方向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加愿意参与课堂中的亲身实践活动。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在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实践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小学科学实践拓展教案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实践拓展教案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小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拓展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本教案将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科学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实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制定科学实践的步骤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
2. 实验器材和材料:根据科学实践活动的主题准备所需。
3. 实践环境和安全保障:确保实践环境安全,提前检查实验器材和材料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科学实践的定义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并提出“如何进行更复杂的科学实践活动”这一问题。
2. 实验设计和步骤(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实践活动的步骤和设计。
例如,如果科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植物的生长”,学生可以根据步骤和设计要求:种植不同的植物种子并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每个小组针对一个不同的种子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实践活动(3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和步骤,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4. 结果分析和讨论(2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数据整理,分析实践活动的结果。
他们可以讨论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并思考为何不同植物生长的速度和方式不同。
5. 总结和展示(15分钟)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结果,总结归纳相关结论。
随后,他们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图表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和结论。
6. 反思和评估(10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整个科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准备更多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电路、观察动物行为、探究物质的性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一、拓展性课程背景分析《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学校要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做什么?怎么做?这是摆在我们科学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发现:科学教材缺少“个性化”,学生生活“城市化”,科学老师“年轻化”。
他们的共同点是:离网络更近了,离大自然更远了,遇到问题找百度,很少去大自然去生活中观察实践研究问题。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需要做什么呢?从2009年开始,我校即以“让每一位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每一位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启动校本课程“学生社团”项目,安排周三下午的时间集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要求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老师的特长组建社团,科学拓展性课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启动的。
在以往的社团活动中开设的“七巧板、电子百拼、探究类、科学DIY”等项目的材料是整套购买,教师参与设计的成分少,与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度低,学生开始积极性很高,上了几节课就觉得没意思了。
为此,我们需要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提升等方面做进一步实践研究。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赢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认可。
为此,2012年12月我校承办了以“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的有效策略”为主题的温州市小学科学第二届课改领航现场会。
在这次现场会中,科学教研组长田老师作《校园科普拓展的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金老师、陈老师老师分别作了《可能是什么》和《毛细现象的研究》的课例展示。
这是对我校科学教育工作的一次检阅和肯定,充分展示了我校多年来在以开展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为主题的学生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
二、拓展性课程核心理念科学拓展性课程是科学老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以活动课的形式,结合科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实施的课外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具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
科学拓展性课程项目实践体现如下核心理念。
(一)、凸显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第五条中提出,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开展科学技术小组活动和参观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动植物园、农业生产基地、工厂等。
应当重视充分利用校外信息资源, 对于学生难以亲身经历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科学探究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教育技术手段提供必要的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媒体中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引起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意识。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体现科学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2012年12月,温州市小学科学第二届科学课改领航现场会以“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有效策略”为研究主题。
温州市教研员施昌魏老师作题为《温州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的专题报告。
施老师介绍了温州市“小科学家”培养计划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要求全体小学科学教师积极践行温州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实践成果,探索课内外科学教育有效结合的方法与策略,真正落实“人人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科学教育理念。
报告中,施老师还邀请蒲鞋市小学的周芷妍同学向与会老师介绍了她的网络科学日志《窗外的鸟窝》,基于网络平台的科学探究学习与分享,让全体与会者见证了科学教育课内外结合的广阔天空。
施老师说,网络科学观察日志是温州小学科学的创新尝试,期待见证孩子们的更多精彩。
2016年3月25日,笔者参加浙江省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科学拓展性课程研发与实施”研讨会,并在会上作《社团——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的专题。
笔者通过“疯狂的杯子”、“吸管加湿器”、“离心抽水机”、“希罗喷泉”、“希轮蒸汽机”、“天文观测系列活动”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呈现其对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
线上线下,博得老师的阵阵掌声。
最后,浙江省教研室幼小特教部主任、省小学科学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喻伯军对整个活动做了精彩地点评。
他多次提到,要像田老师华这样去探索,要从生活中寻找科学拓展素材,要亲自下水拓展,形成适合学生研究的科学拓展性课程。
会后,喻老师再次叮嘱:田**,回去把你这些鲜活精彩的案例再做整理提炼,我安排你到其他场合讲讲。
喻老师的点评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课内外结合的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是促进科学教学向更广领域发展的基石,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改革的热点、亮点。
三、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一)课程目标1.满足学生参与课内外科学探究的需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学习,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培训教师提高指导课内外科学探究的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指导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教学,积累丰富科学教育课内外素材,在教学中能更加紧密联系生活、自然,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课程实践途径、方法1.文献研究,调查访问,制订方案。
通过参加培训会,图书馆、互联网查找文献资料等方式,充分了解科学拓展性课程相关研究的成果,明确我校科学拓展性课程具体目标与内容,制订施方案。
运用问卷、谈话、评价表等手段了解学生、家长、老师对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开展的意见和想法,完善施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策略方案。
2.案例研究,改进方案,形成课程。
结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的实践,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客观、深入地考察和分析。
将科学拓展性课程和日常的科学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问题,以研究促进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开展。
组织科学教师对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得出实践经验,整理编辑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课程。
(三)课程实践内容、措施科学拓展性课程参与的对象是3-6年级学生,首先由科学专职教师根据其任教的年级和自身专业特长提出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案,并予以公布。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师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为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科学教师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内开展探究性学习。
合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利用好每单元后面资料库的内容,做一些课外拓展教学。
设计一些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相符的课外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课外拓展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渗透科学方法和思维,整理开发出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践课程。
(1)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拓展性课程。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需要延伸到课外的探究任务,在课内很难保证完成的,需要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这就为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比如三年级的种植凤仙花活动、养殖蚕宝宝活动,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种植、养殖的植物和动物,让孩子们亲历这些持续性的探究活动。
再如五年级的做一个生态瓶、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土地的侵蚀、设计制作小车、造一艘小船、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做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六年级教材中的做杆秤、建拱桥、搭高塔、做一个小电动机、看星空等。
这些都可以作为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课程的内容。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梳理了科学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分清哪些是课内必须完成的实验,哪些是需要课外延伸的实验,找到课内课外的结合点,开发设计出课内外有效结合的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课程。
目前已经开发出3个年级的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课程,内容如下:各年级课程目录:详见“附件1”(2)形成了基于“做中学”的教师培训模式。
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科学教师专业技能素养的提升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培训,初步形成了基于“做中学”的教师培训模式。
我们利用教研组活动、课外考察、日常教学生活等方式,帮助指导科学教师进行课内外有效结合研究,总结经验形成了一些经典的案例。
详见附件2:典型案例1:希罗喷泉;典型案例2:风的形成演示仪;典型案例3:疯狂的杯子学生参与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学习成果在每年一届的校园科技节“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和小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创新项目”、“暑期科学网络日志”、“小学生实验操作竞赛”等评比活动中得以展示和提升。
科学教师积极展开课外探究实践活动,到大自然开展考察活动,广泛阅读科学相关书籍资料,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科学视野、积累教学素材。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及时交流研究总结问题和成果,并做不断地改进和推广。
我们的课题《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内容的开发与研究》获得区一等奖。
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经验还辐射到鹿城区以及温州其他县市区田老师老师兄弟学校。
本人曾先后在鹿城区小学科学90学时培训会上作《生活经验对教学的影响》;鹿城区科技辅导员培训会上作《校园科普活动拓展和实践》;永嘉县暑期科学教师培训会上作《我的草根教学之路》;温州市课改领航现场会上作《校园科普拓展》;温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作《对综合实践课的实践与思考》;参加浙江省喻伯军名师网络工作室“科学拓展性课程研发与实施”研讨会,并在会上作《社团——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介绍我校在开展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和基于“做中学”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成果。
四、拓展性课程的成效与展望在开展科学拓展性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建立长效课程机制,保证研究持续。
我们在开展科学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对小学科学教育课内外有效结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温州市课改领航活动的展示,我们有了更大的动力。
在各级领导的持续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建立了长效课程机制,确定明确的目标,落实了人员分工,制定研究细则,保证了项目实践持续进行。
(二).依托教师团队力量,促进整体发展。
每位科学老师的专业素养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合的内容开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