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论文: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学(讲稿提纲)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联系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5f12df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5.png)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联系一、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背景二、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联系1. 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一体化2. 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命运3. 冷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三、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启示1. 接纳外来文化与发展本土文化2. 走向开放与合作,共同发展3. 深化改革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结语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联系一、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背景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列强侵略、政治变革、文化启蒙、社会动乱等重大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联系,对于深入了解和综合分析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的联系1. 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中国走上了一条与世界更加紧密联系的道路。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各国建立起广泛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合作关系。
中国的对外开放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命运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当时扮演着中立的角色,但战争结束后,中国无偿地把参战国的赔款交给了列强,加剧了中国的经济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成为同日本帝国主义抗战的重要一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些战争让中国人民深深地认识到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性,也为中国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冷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冷战时期,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等国保持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
然而,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道路。
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
![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7327bdbb68a98270fefa42.png)
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篇一《探讨世界近代史的体系问题》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应构建一个与现有体系有所不同的新的世界近代史体系。
钱乘旦提出的“现代化体系”具有很多优长之处。
但是在构建世界近代史体系时,需要注意世界通史的整体性、内容与主题的联系性、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在其内涵的提法和表述上具有一致性,并且应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起始和结束的标志。
关键词:世界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现代化体系世界近代史的体系问题,是国内史学界,特别是世界近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编写世界近代史,或者说以什么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主题、主线或中心思想,并按这个中心思想将近代时期的世界历史系统地、有机地组合起来。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先后出版了多种《世界近代史》。
这些著作大多作为高校教材使用,内容大同小异,由于主导思想和史实编排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体系。
该书是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的组成部分。
这部著作虽说是按照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观点来编写世界近代史,但仍将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只是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并将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定在1500年,终点则定在1900年。
综合起来看,第一种与第二种起点相同,终点不同;第二种和第三种终点相同,起点则不同。
三种体系的共同点是将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只是第三种体系强调世界历史是在近代时期(即资本主义时期)由分散而发展成为整体的。
我们认为,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近代和现代。
第一个时期的历史是世界近代史,第二个时期的历史是世界现代史。
在我们看来,所谓近代,就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一个时期。
现代化过程的第一个时期(世界近代史)开始于工业革命。
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使人类开始进入工业社会(或工业经济时代)。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中国近代史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737ca4e011ca300a6c39029.png)
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今天要向各位所讲的是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讲述中国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过程。
有不少教科书称这段历史为中国近代史,有的作为中国革命史的一部分,有的作为中共党史的一部分。
只有了解这段历史,才会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和伟大。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
(一)中国盛世的辉煌从12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第一个10年止,精确地说从1644年到1911年的268年间为清朝统治时期。
这是中国悠久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
这268年经历了十个皇帝。
在这268年之间,从康熙(1662—1722)经雍正(1723—1735)到乾隆(1736—1795)这134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
乾隆末年(1795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在农业上,中国农作物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1799年,耕地10.5亿亩,产量2040亿斤,人口从1700年的1.5亿到1994年达到3.13亿,占世界9亿人口的1/3。
从手工业来看,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生产规模扩大,手工作坊,手工业逐渐增多。
广西的冶炼业,京西的采煤业,江南的纺织业,云南的铜矿业都相当发达。
市场经济繁荣,粮食、布匹、棉花、丝绸、茶、盐等主要商品,其流通值达3.5亿两白银,加上烟、酒、糖、油、煤、铁、瓷、木材等超过4.5亿两白银,外贸收入全国人均1.5两白银。
对外贸易急剧增长,出口商品尤以茶叶为第一位。
英国东印度公司,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400万两白银以上的茶叶。
英国商人运入中国的商品总额还不及中国出口茶叶这一项。
高中历史 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
![高中历史 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51a162be1e650e52ea9973.png)
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课件www.5yk 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4课时)一、世界近代史知识体系(一)科技革命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时代(16-18世纪):工业化的准备阶段(1)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
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
虽然早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
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2)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主流首先从农业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
英、法的农奴制在14、15世纪已经瓦解,货币地租盛行,农业商品化进程加快,都是其具体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起来。
英国出现圈地运动,租地资本家办起的牧场和农场,成为典型的农业资本主义经济。
法国的富农经济则是一种小农式的资本主义经济。
普鲁士的容克农庄也成为有着浓重色彩的资本主义农场。
6-18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
英国的呢绒业最为典型。
海外贸易长足进步,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陆续建立。
18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
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尚未完全分开。
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金融资本占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特点。
2.蒸汽时代(19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化的开始(1)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展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大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使人类开始脱离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万向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的工业社会。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a7abe4f168884868762d69f.png)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世界近代史英文名称:Modern History课程编码:023107B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0总学分:4适用专业:历史专业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世界近代史”是历史系历史学专业本科(师范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讲述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历史。
这段历史,世界现代文明在欧洲萌芽、发展、确立并向世界初步扩展与世界现代文明格局基本形成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从相互隔绝走向互相融合的历史。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在掌握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处理好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单个国家和世界整体、单个事件与世界全局的关系,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从事历史教学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史学界对有关问题的科研究的动态,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历史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世界近代史课程导论( 2 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在学习世界近代史之前,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问题与研究动态的了解,使学生对世界近代史在总体上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史的意义(2)世界历史的分期(3)世界近代史的研究状况2、教学难点如何从纵横两个方向加强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世界近代史定义(掌握)二、关于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了解)三、世界近代史的分期问题(理解)四、近年来世界近代史研究动态(了解)【本章思考题】1、世界史这个学科是如何产生的?2、世界史可以分成几个历史时期?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10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实现了东西半球的碰撞。
同时,在西欧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现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这一切使西欧迎来了资本主义的曙光,现代文明开始萌芽。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b21bb8631b765ce0408142a.png)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世界近代史》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近代世界的发展脉络,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其学习世界史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15世纪到19世纪末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四)教学时数72课时。
(五)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地向学生推荐学术名著。
二、本文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中国和日本教学要点:新航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教学时数:20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地理大发现的过程;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第三节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西班牙的专制制度;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考核要点:新航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教学要点:“光荣革命”;启蒙运动;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革命前的英国;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封建农奴制的俄国;波兰、瑞典和丹麦;西欧的启蒙运动。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世界近现代史》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世界近现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830e8a57f5335a8102d22057.png)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世界近现代史》
在授课前做好每一课的教学计划,将能帮助老师们更加高效的传授知识,下面是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进入的高中频道,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
(一)知识构建功能
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1、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2、重要的国际关系
(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
3、民族解放斗争。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4bc8d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9.png)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社会发展学院《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72 学分:4 适用专业:历史学、世界历史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近代时期的发展线索、重大线索,有高级的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以及能进行初步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为良好人文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世界近代史》为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它是在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并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由于《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史》又是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是工业文明的历史,所以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根据历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要求,尤其是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世纪近代史提供指南,特制定本大纲。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
它是从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
本大纲主要讲述的就是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400多年的历史,它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从农业走向工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
这一段历史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即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这也是一条主要线索;二是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三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运动。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范文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7a101508e9951e79b8927fd.png)
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文艺复兴(发现人)1、时间:14—16世纪2、核心:人文主义3、发源地:从意大利发起,到整个欧洲。
4、实质: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5、代表人物:(1)、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评价他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品《神曲》(2)、达芬奇---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3)、莎士比亚—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6、作用: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的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世界)1、时间:15—17世纪2、代表: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
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结果到达了美洲(古巴、海地)地区,误认为是到达了印度,将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3、影响:积极方面:从欧洲到亚洲、非洲、美洲的交通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消极方面: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内容: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第12课:美国的诞生1、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2、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5月决定组建军队,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3、美国诞生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独立日)。
高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说课稿模板.doc
![高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说课稿模板.doc](https://img.taocdn.com/s3/m/b3ca864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2.png)
高中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说课稿模板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开展的功用(一)知识构建功能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1、资本主义的开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展——资本主义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2、重要的国际关系(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3、民族解放斗争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开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并掌握历史根底知识,认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掌握世界历史的开展脉络。
(二)能力培养功能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知识构建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资料的能力,并在此根底上形成相比照拟成熟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育功能历史课的内容包罗万象。
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开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开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
从世界史的开展中还学习到许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成功和失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业打下坚实的根底。
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学(讲座提纲)
![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学(讲座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5a11eee172ded630b1cb669.png)
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学(讲稿提纲)
一、史观的引领
(一)全球史(整体史)史观
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认为从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整体史观还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活动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二)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关注的是历史的纵向发展。
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众化等。
二、整合分析
(一)中西经济近代化的比较与联系
在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经济是基础,思想是前提,政治是保障,社会生活是表现。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启示?)
1.“中国特色”:经历器物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是精神层面的变革2.曲折性: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传统、封建利益的阻挠,在艰难中曲折行进
3.复杂性: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doc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doc](https://img.taocdn.com/s3/m/4253bbcf28ea81c758f578f4.png)
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专题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专题立意本专题内容包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知识。
基本上是按照近代欧美的资本主义代议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这一思路进行整合。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本专题在新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较为关注的内容。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合理的思想观念,如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等。
知识精讲知识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权利法案》:①时间:1689年颁布②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君主立宪制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实行集体统治,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确立①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②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③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④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1、君主立宪制确立作用:(1)对英国: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2)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君主立宪制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对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议会改革的运动。
经过1832年和19世纪后期两次议会改革,英国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
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学共23页文档
![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学共23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ed363f1482fb4daa48d4b59.png)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 学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fdc0824ba1aa8114431d937.png)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世界近代史一.关于世界近代史的时段分期问题二.学习世界近代史课程的基本要求思考题:1.如何理解“世界近代史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的中国与日本第一节资本的原始积累一.原始积累的本质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三.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后果1.地理大发现的动因2.地理大发现的经过3.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后果四.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第二节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的概况二、人文主义精神三、意大利文艺复兴四、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五、文艺复兴的历史地位第三节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背景二.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三.德国农民战争四.加尔文教与瑞士宗教改革五.英国的宗教改革六.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第四节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一.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成熟三.尼德兰革命及其历史方位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一.明代中国专制制度的强化1.宦官专权与内阁纷争2.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缓慢发展4.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5.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6.文化与科技二.16世纪封建统治下的日本1.“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2.农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3.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4.封建统治的强化5.侵朝战争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革命前的英国社会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革命前的社会等级构成3.清教运动4.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与革命形势的成熟二.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1.长期国会开始阶段的活动2.议员的政治分化3.第一次内战三.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1.第一次内战结束后的英国国内形势2.长老派与独立派的斗争3.独立派与平等派的斗争4.独立派与平等派的重新联合四.第二次内战与共和国的建立1.第二次内战2.普莱德清洗3.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4.平等派起义5.掘地派运动6.政府爱尔兰和苏格兰7.英荷战争8.克伦威尔护国公制的建立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1.1660年君主制复辟2.辉格派与托利派3.1688年“光荣革命”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六.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初期发展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内阁制的形成3.王权的衰落与议会权力的增长4.辉格派的政治优势七.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1.概况2.约翰·弥尔顿与詹姆斯·哈林顿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一.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1.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2.波旁王朝早期的法国3.投石党运动4.路易十四时代5.路易十五与法国专制制度化的危机二.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1.神圣罗马帝国2.三十年战争3.“农奴制第二版”4.奥地利君主国及其“开明专制”5.普鲁士王国的兴起及其“开明专制”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1.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2.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转变3.彼得一世改革4.叶卡特琳娜二世及其“开明专制”四.波兰、瑞典与丹麦1.波兰的贵族专权和国家解体2.瑞典、丹麦的经济、政治概况3.北方战争第三节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的时代基础二.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三.启蒙运动的发源:英国四.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1.伏尔泰与孟德斯鸠2.狄德罗及“百科全书派”3.让·雅克·卢梭4.弗朗索瓦·魁奈5.让·梅叶、摩莱里、马布利五.启蒙运动的历史方位第四节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一.明末清初的中国1.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2.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学术文化二.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2.幕藩体制下的日本社会三.莫卧儿帝国1.莫卧儿帝国的建立2.阿克巴与印度的统一3.沙加汗“黄金时代”4.奥朗则布与莫卧儿帝国的盛衰5.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1.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2.奥斯曼帝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3.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第五节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一.荷、英、法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1.葡萄牙、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2.荷兰的殖民扩张3.荷、英、法海上争霸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1.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面的初步形成2.西方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3.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三.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1.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2.全球均势的变化3.全球文化的交流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76—1849)第一节美国革命一.英属北美殖民地1.北美13个殖民地2.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状况3.殖民地的政治民主因素4.美利坚民族的形成5.启蒙思想的传播二.美国的建立1.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的尖锐化2.武装斗争的开始3.潘恩的《常识》与舆论的变化4.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三.艰苦的独立战争1.艰苦的战争2.法国的参战3.独立战争的胜利四.杰佛逊与民主改革1.激进派与保守派的斗争2.各州的民主改革五.从“邦联”到“联邦”1.谢斯起义2.从“邦联”到“联邦”3.1787年《联邦宪法》4.美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方位第二节法国大革命一.旧制度的危机与革命形势的成熟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2.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二.三级会议与大革命的爆发1.三级会议的召开2.国民议会与三级会议的终结3.攻占巴士底狱三.“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的改造1.“八九年原则”的确立2.1791年宪法3.立宪派的统治及共和运动四.吉伦特派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反封建的政绩2.共和国的成立和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斗争3.限价问题和疯人派运动五.雅各宾恐怖1.雅各宾政府对国家的民主改造2.恐怖统治3.镇压反对派4.热月政变六.热月党与督政府统治1.终结雅各宾恐怖2.“热月反动”3.巩固统治的斗争4.督政府的统治七.拿破仑帝国的兴亡1.“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2.执政府3.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及其矛盾4.帝国的倾覆八.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方位九.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点第三节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一.维也纳会议及神圣同盟对革命运动的镇压1.维也纳会议与“维也纳体制”2.神圣同盟及其反革命活动3.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4.神圣同盟的瓦解二.1848年革命1.革命的任务2.法国革命3.德国革命4.奥地利革命5.意大利革命三.拉丁美洲革命运动1.革命前的拉丁美洲2.殖民统治的危机3.海地革命4.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战争①墨西哥和中美的独立战争②南美北部的独立战争③南美南部的独立战争5.葡属巴西的独立运动6.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局限性思考题:1.为什么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革命比较,有何特点?2.评价1787年宪法。
世界近代史提纲
![世界近代史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f743effaef8941ea76e057d.png)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一、文艺复兴1、背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
2、开始:14世纪的意大利。
3、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4、核心:人文主义5、实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但丁:意大利人,长诗《神曲》达芬奇:意大利人,油画《蒙娜丽莎》,油画《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国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6、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a.渴望财富(《马可波罗行纪》)b.宗教信仰c.地理位置(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土地受限,急需海外殖民地)d.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指南针等)2、经过:a.迪亚士 1486 葡萄牙绕过非洲最南端,到达印度洋b.哥伦布 1492 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c.达迦马 1497 葡萄牙到达印度,开辟出到东方的新航路d.麦哲伦 1519 麦哲伦环球航行3、意义: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资产阶级经济得到发展;新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歧视;英国国王在英封建专制统治。
2、过程:1640年,查理一世议会筹钱遭反对,克伦威尔起义反对终胜利。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英国大宪章)1688年,推翻查理二世,另立国王。
(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3、意义:对英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
对世界: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步入近代,是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
四、美国的诞生1、背景(战争):美利坚民族的形式(欧洲移民以及本土印第安人,非洲黑人);英属北美殖民的的发展:经济压制。
2、战争原因:英国对美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世界近代史大纲
![世界近代史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a221908844769eae009edf3.png)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编编制人:人文历史教研室)日期:2011年8月28日一、教学目的与任务世界近代史是历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至20世纪初期间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其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了解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的作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认识封建制度溃崩,专制制度形成,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及走向垄断的历史轨迹;从纵横两方面阐述世界从分散逐步形成统一整体的过程。
2.世界近代史也是一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封建主义与殖民主义,无产阶级成长壮大,反对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反对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斗争的历史.总结这些斗争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当代国际事务,从而使学生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信心。
3.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为指导,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规律,正确处理"史"与"论"的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观点与史料的统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把握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规律和趋向,科学分析未来世界的走向分析和研究历史。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导言(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导言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开设世界近代史的目的和要求,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分期,理解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线索,明确学习世界近代史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一、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二、从分散走向统一的世界近代史三、世界近代史的线索和分期四、学习世界近代史的意义和要求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讲述,使学生具体了解新的生产力必须突破旧的生产力这一客观规律;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及长老派、独立派和平等派在革命中的作用,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讲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401fe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9.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专题教学课。
近现代史是中学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涵盖了中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发展,更好地认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本次课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近代中国的变局,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中国的社会现代化,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首先,我们来谈谈近代中国的变局。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陷入了一个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交易和侵略中。
一系列的战争和条约导致了清朝的衰弱和皇帝的无能,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识。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政治变革,它终结了中国封建社会和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接下来,我们将讲述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
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彻底解放,中国人民还需要继续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斗争。
五四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国家危机感,同时也激发了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
中共的成立和土地革命,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击,都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斗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然后,我们来谈谈中国的社会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跃进”政策在经济和社会上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然而,这些政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向现代化的道路迈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最后,我们来谈谈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尊严。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和平发展和国际合作,发展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世界的重要参与者和影响者。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并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整合复习教学(讲稿提纲)
一、史观的引领
(一)全球史(整体史)史观
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认为从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整体史观还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活动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二)近代化(现代化)史观
关注的是历史的纵向发展。
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众化等。
二、整合分析
(一)中西经济近代化的比较与联系
(四)中西社会生活近代化的比较与联系
(五)中西近代化比较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启示?)
1.“中国特色”:经历器物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是精神层面的变革2.曲折性: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传统、封建利益的阻挠,在艰难中曲折行进
3.复杂性: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相互交叉、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