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坡道规范

合集下载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转】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来源:李凱寧nky的日志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转】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来源:李凱寧nky的日志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2017年整理]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2017年整理]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转】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来源:李凱寧nky的日志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最新无障碍坡道规范标准

最新无障碍坡道规范标准

最新无障碍坡道规范标准无障碍坡道是为确保残疾人士、老年人以及携带婴儿车或行李的人士能够方便地进入和使用建筑物而设计的设施。

以下是最新的无障碍坡道规范标准:1. 设计原则:- 无障碍坡道应遵循通用设计原则,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安全、方便地使用。

- 坡道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

2. 坡度要求:- 坡道的坡度应控制在1:12(即每前进12英尺,升高1英尺)以内,以保证轮椅用户能够安全地上下。

-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空间受限,坡度可以增加到1:8,但必须配备扶手。

3. 宽度要求:- 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为36英寸(约914毫米),以便于轮椅用户有足够的空间转弯。

4. 扶手要求:- 坡道两侧应安装连续的扶手,扶手的高度应在34英寸(约864毫米)至38英寸(约965毫米)之间。

- 扶手应坚固耐用,表面应光滑,易于抓握。

5. 表面材料:- 坡道表面应使用防滑材料,以防止滑倒事故。

6. 照明要求:- 坡道应有充足的照明,确保夜间使用时的安全性。

7. 过渡平台:- 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应设有足够大的平台,以便轮椅用户可以安全地停留和转向。

8. 障碍物清除:- 坡道上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如台阶、门槛或障碍物。

9. 标识和指示:- 坡道入口应有清晰的标识,指示无障碍坡道的位置。

10. 维护和检查:- 应定期检查坡道,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没有损坏或磨损。

11. 合规性:- 所有无障碍坡道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当地的建筑法规和无障碍标准。

12. 紧急情况考虑:- 在设计坡道时,应考虑紧急疏散的需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可以快速安全地撤离。

通过遵循上述规范,可以确保无障碍坡道为所有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的通行方式,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住宅残疾人坡道坡度要求

住宅残疾人坡道坡度要求

住宅残疾人坡道坡度要求残疾人坡道是指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如轮椅使用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儿童等,而在住宅区或公共场所中设置的坡道。

坡道的坡度是指坡道的倾斜程度,合理的坡度能够确保残疾人的安全和便利。

那么,住宅残疾人坡道的坡度要求是什么呢?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住宅残疾人坡道的坡度要求如下:1. 最大坡度不超过1:12住宅残疾人坡道的最大坡度不应超过1:12。

这意味着每上升12个单位的垂直高度,需要有1个单位的水平距离。

这样的坡度可以确保残疾人在上下坡道时能够更加轻松和安全地行动,减少滑倒和摔倒的风险。

2. 最小坡度不小于1:20住宅残疾人坡道的最小坡度不应小于1:20。

这意味着每上升20个单位的垂直高度,需要有1个单位的水平距离。

适当的坡度可以确保残疾人在上下坡道时能够更加轻松地推动轮椅或行走。

3. 坡道长度与高度的关系根据相关规定,住宅残疾人坡道的长度与高度应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坡道的长度应为高度的6倍。

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坡道的坡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残疾人在上下坡道时更加安全和舒适。

4. 坡道宽度住宅残疾人坡道的宽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相关规定,坡道的宽度应不小于 1.2米。

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残疾人在上下坡道时有足够的空间,同时也方便其他人员的通行。

5. 坡道的材质和防滑措施住宅残疾人坡道的材质应选用耐用、抗滑的材料。

常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砖石、橡胶等。

此外,还应在坡道的表面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以减少滑倒和摔倒的风险。

总结起来,住宅残疾人坡道的坡度要求主要包括最大坡度不超过1:12、最小坡度不小于1:20、长度与高度的比例关系、宽度不小于1.2米以及材质和防滑措施等。

遵循这些要求,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加安全和便利的出行环境。

同时,设计和建设坡道时应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确保坡道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残疾人创造更加无障碍的社会环境。

残疾人坡道规范

残疾人坡道规范

方便残疾人的设计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水平长度(m)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2017年整理]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2017年整理]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转】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来源:李凱寧nky的日志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残疾人无障碍坡道标准

残疾人无障碍坡道标准

残疾人无障碍坡道标准
1. 坡道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规定。

2. 坡道的坡面应平整、防滑,无突出物,无尖锐角,并设有防滑条或防滑垫。

3. 坡道的宽度应不小于轮椅的宽度加上一手长(轮椅靠背与扶手能方便地通过),轮椅靠背与扶手能方便地通过。

4. 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标志明显的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m~0.60m。

5. 坡道的侧面应设安全栏杆或安全扶手,安全栏杆或安全扶手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0.60m。

6. 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置扶手,扶手的高度宜为0.60m~0.75m,扶手的形状应为水平的,或与轮椅靠背等高。

7. 坡道的侧面应设置挡板,挡板的高度不应小于0.75m,挡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20m。

8. 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置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休息平台的宽度不应小于轮椅的宽度加上一手长(轮椅靠背与扶手能方便地通过)。

9. 坡道的侧面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的宽度应为0.20m~0.30m,深度应为0.15m~0.20m。

10. 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置夜间照明设施,夜间照明设施的
光照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规定。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1.坡度和高度:
-坡道的坡度应该不大于1:12,即斜率为8.33%。

-坡道的高度差要符合附近区域的建筑法规,并以符合残疾人需求的
方式设置。

2.宽度:
-坡道的设计宽度应足够容纳残疾人的移动工具,如轮椅或助行器。

-对于单行使用的坡道,其最小宽度应为1200毫米,对于双行使用的
坡道,其最小宽度应为1800毫米。

3.材料:
-坡道表面应平滑、平整,不易滑倒,以确保残疾人的安全。

-坡道应使用防滑材料,如石材、混凝土等,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4.手护栏:
-坡道两侧应设置手护栏,以提供额外支持和稳定性。

-手护栏应具有适当的高度和固定方式,以确保残疾人能够牢牢抓住。

5.标志标识:
-坡道入口应设置标志标识,以便残疾人能够轻松找到坡道的位置。

-标志标识应采用明显的对比色,并包括残疾人国际标志,以增加可
辨识度。

6.景观设计:
-坡道应考虑周围环境,并与周围景观融合,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和美观度。

-坡道上可以设置植被或其他装饰物,但不应妨碍残疾人通行或增加施行维护工作难度。

7.照明:
-坡道上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以确保残疾人在夜间或昏暗环境下仍然能够使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重视不断提升,坡道设计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残疾人坡道时,应仔细遵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颁布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残疾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残疾人坡道规范

残疾人坡道规范

残疾人坡道规范(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方便残疾人的设计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水平长度(m)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 X ,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X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X 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的墙面宽度。

残疾人坡道坡度要求

残疾人坡道坡度要求

残疾人坡道坡度要求
残疾人坡道坡度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1. 停车场中的残疾人坡道坡度应小于1:50,即坡道幅度应小于或等于5%。

2. 无障碍坡道的坡度也应小于5%。

当高差小于或等于700mm时,可以不设栏杆扶手。

如果设置栏杆扶手,需要保证安装完成后,扶手间的坡道净宽应大于或等于米。

3. 残疾人停车车位的地面应平整、坚固和不积水,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4. 停车车位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的轮椅通道,使乘轮椅者能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通道到达建筑物入口。

5. 当停车车位一侧的轮椅通道与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宽的轮椅坡道。

6. 停车车位的地面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无障碍标志,在停车车位的尽端宜设置无障碍标志牌。

此外,建筑设计中残疾人坡道的坡度也有一定要求:
1. 直行坡道:坡宽不小于1200,坡度不大于1:12。

2. 折返式双坡道:坡宽1200,坡度1:12,坡道起止点及休息平台深度1500。

3. L型坡道、曲线坡道、U型坡道和折返式三种坡道:坡宽1200,坡度小于1:12,坡起止点与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

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残疾人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坡道,促进社会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残疾人坡道规范

残疾人坡道规范

第3.3.1条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厅、过厅及走道等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90m。

第3.3.2条每段坡道的坡度、允许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每段坡道坡度、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表3.3.2
坡道坡度(高/长)
*1/8
* 1/10
1/12 每段坡道允许高度(m)
0.35
0.60
0.75
每段坡道允许水平长度
(m)
2.80
6.00
9.00
注:加*者只适用于受场地限制的改建、扩建的建筑物。

第3.3.3条每段坡道的高度和水平长度超过表3.3.2规定时,应在坡道中间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20m。

第3.3.4条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第3.3.5条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第3.3.6条坡道两侧应在0.90m高度处设扶手,两段坡道之间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第3.3.7条坡道起点及终点处的扶手,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

第3.3.8条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
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人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

残疾人坡道规范

残疾人坡道规范

方便残疾人的设计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残疾人坡道规范

残疾人坡道规范

方便残疾人的设计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水平长度(m)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转】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来源:李凱寧nky的日志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摘要: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以确保坡道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其中包括坡道的设计要求、施工规范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意识的提高,对于残疾人的关注和尊重也日益增加。

在公共场所中,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和无障碍的环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而坡道作为残疾人出行的重要通道之一,其设计、施工和使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以确保残疾人的安全和舒适。

一、设计要求1. 坡道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类残疾人的需求,包括轮椅使用者、盲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士等。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以提供最佳的无障碍通道。

2. 坡道的坡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不超过1:12的范围内,以确保残疾人能够安全地上下坡道。

3. 坡道的宽度应足够宽,以容纳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并确保出入口与通道之间的无阻碍。

4. 坡道的通道应保持平整,没有凹凸不平或者杂物,以避免残疾人摔倒或滑倒的危险。

5. 坡道的扶手应设置在适当的高度,能够提供支撑和稳定的作用,轮椅使用者可随时抓住,同时也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支持。

二、施工规范1. 坡道的材料应具有防滑功能,以确保残疾人在使用坡道时不会滑倒。

常用的防滑材料有橡胶、石材、砖瓦等。

2. 坡道的施工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包括建筑、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保持通畅,并设置警示标志,以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

3. 坡道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尤其是坡度和扶手的高度要符合规范。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确保施工质量。

4. 坡道的下沉及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以防止积水和滑倒的危险。

排水出口应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保持畅通。

三、使用注意事项1. 坡道的使用应认真遵守相关规定,不得私自改动或搬动扶手等设施。

2. 在使用坡道时,残疾人应保持稳定、缓慢地行走或推行轮椅,防止突然加速或刹车造成意外伤害。

3. 当坡道上存在积水、冰雪或其他杂物时,应及时清理和处理,以保证坡道的安全可用。

住宅残疾人坡道坡度要求

住宅残疾人坡道坡度要求

残疾人坡道坡度规范是多少
残疾人坡道坡度规范如下:
1、直线式坡道,坡面宽不小于1200,坡度不大于1:12;
2、折返双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为1:12,坡道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
3、L坡道,弧形坡道,U形坡道,折返三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小于1:12,坡度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
4、台阶及坡道组合体,适用于建筑路口,城市广场等地面高差较大地段。

节省用地,方便通行,观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三条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规定,逐步推进已建成设施的改造,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对无障碍设施应当及时维修和保护。

伤残等级的评定标准有哪些
1、一级伤残。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二级伤残。

社交困难,不能独立工作,需要随时有人照看;
3、三级伤残。

社交困难,生活不能完全独立,需要有人照看;
4、四级伤残。

社交受限,活动、工作范围受限制;
5、五级伤残。

交往、工作、生活能力等部分受限;
6、六级伤残。

活动能力降低,生活中有些受限制;
7、七级伤残。

暂时活动不受限制,但长期活动必定受到一定限制,工作时间大量减少;
8、八级伤残。

工作连续性不强,社交受限制、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

残疾人坡道设计规范(一)直线式坡道,坡面宽不小于1200,坡度不大于1:12(详03J926第17页);折返双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为1:12,坡道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详03J926第18页);L坡道,弧形坡道,U形坡道,折返三坡道,坡面宽1200,坡度小于1:12,坡度起点与终点及休息平台深度为1500(详03J926第19页);台阶及坡道组合体,适用于建筑路口,城市广场等地面高差较大地段。

节省用地,方便通行,观赏效果较好。

坡面要平整而不光滑,宽度要大于1200,坡度要小于1:12,其他由设计人定(详03J926第20页);轮椅通行的坡度在不同坡度时对高度与水平长度的限定:详03J926第20页表格,备注为:1. 1:12坡道为建筑物的坡道最低标准。

2. 1:6坡道轮椅使用者的双手推动二次后,前面的小轮就可达到水平部分。

3. 为了安全通行,大于1:12的坡道应有协助者推动轮椅上下行。

(二)第3.3.1条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厅、过厅及走道等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坡道,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90m。

第3.3.2条每段坡道的坡度、允许最大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第3.3.3条每段坡道的高度和水平长度超过表3.3.2规定时,应在坡道中间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20m。

第3.3.4条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第3.3.5条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第3.3.6条坡道两侧应在0.90m高度处设扶手,两段坡道之间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第3.3.7条坡道起点及终点处的扶手,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

第3.3.8条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

残疾道标准

残疾道标准

残疾人通道宽度标准:
1、残疾人无障碍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2、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
3、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应小于1.50m。

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便残疾人的设计规范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 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 的护门板。

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

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8)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

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9)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

10)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

应设高0.85m的扶手。

11)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
A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80m。

B走道的两侧必须设高0.85m的扶手。

C走道的地面必须平整,并选用防滑和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

D在走道两侧墙面的下部,应设高0.35m的护墙板。

E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设计成圆弧墙面或45度切角墙面。

F在走道一侧的地面,应设宽0.40m至0.60m的盲道,盲道内边线距墙面0.30m。

G走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走道的照度应达到200LX。

3、扶手
1)在坡道、楼梯及超过两极台阶的两侧及电梯的周边三面应设扶手,扶手宜保持连贯。

2)设一层扶手的高度为0.85m至0.90m,设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的高度为0.65m。

3)坡道、楼梯、台阶的扶手在起点及终点处,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

4)扶手的形状、规格及颜色要易于识别和抓握,扶手截面的尺寸应为35mm至50mm,扶手内侧距墙面的净空为40mm。

5)扶手应选用优质木料或其他较好的材料,扶手必须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二、洗手间
1、公用洗手间入口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洗手间内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

2、男洗手间供残疾人使用的小便器下口的高度不应大于0.50m,在小便器的上方和两侧,应安装高1.20m和宽0.60m的安全抓杆。

3、公用洗手间的残疾人厕位
1)男女洗手间的隔间应设残疾人使用的厕位,厕位面积不应小于2.00m X 1.00m或1.60m X 1.40m。

2)残疾人厕位的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开启后通行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在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

3)开门执手应采用横执把手,门锁应安装门内外均可使用的门插销。

4)厕为内射高0.475m的坐式便器,在坐便器两侧应设高0.70m的水平抓杆和高1.45m的垂直抓杆。

5)抓杆的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牢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6)厕位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没有高低差。

在厕位内应设高1.20m的挂衣钩。

4、残疾人专用洗手间
1)在公用洗手间旁或在适当位置宜设残疾人专用的洗手间。

设专用洗手间后可取代在公用洗手间的残疾人厕位。

2)专用洗手间采用平开门时,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开启后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开门执手应采用横执把手,门锁应安装门内外均可使用的门插销,在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

3)洗手间的面积不应小于2.00 X 1.30m或1.80m X 1.80m。

4)洗手间内设高0.45m的坐式便器,在坐便器两侧设高0.70m的水平抓杆,在靠墙壁的一侧设高1.45m的垂直抓杆。

5)洗手间内应设高0.60m的放物架和高1.20m的挂衣钩。

沿洗手盆的三面宜设抓杆,洗手盆高0.80m,抓杆高0.85m,相互间距为50mm。

6)抓杆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7)洗手间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没有高低差,应采用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

8)专用洗手间必须设置应急呼叫按钮。

三、饭店客房
1、在市、区、县及旅游点范围的各类旅馆、饭店,应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客房,客房应设在客房层的底部和进出方便及安全疏散的地段。

2、大中型旅馆、饭店应按每50间标准客房设一套残疾人使用的客房。

小型旅馆、饭店应设不少于两套可供残疾人使用的客房。

3、供残疾人使用的客房出入口及门,应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一部分第4条和第5条的有关规定。

4、在客房的通道及床位之间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旋空间。

5、卫生间的门开启后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轮椅进入后应能回旋。

盆浴或淋浴、坐便器及抓杆的设计,应符合:
1)淋浴间内应设高0.45m的洗浴坐椅,深度不应小于0.45m。

在淋浴间周边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和高1.45m的垂直抓杆。

2)盆浴内应设洗浴坐台。

洗浴坐台的深度不应小于0.45m。

在浴盆内侧应设高0.60m和0.90m二层水平抓杆,长度为0.80m至1.00m。

在洗浴坐台内侧宜设高0.60m的水平抓杆。

3)抓杆的直径为32mm至40mm,内侧距墙面40mm,抓杆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6、客房的床面高度和大便器及浴盆的高度应统一为0.45m。

7、客房的应急呼叫按钮及电灯、电视、空调等开关的位置,应安装在方便乘轮椅者伸手可及的地方。

8、客房的壁柜、桌子等家具的高度及深度,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

当残疾人的客房在空闲时,可为老年人及健全人提供服务。

四、停车车位
1、在建筑物出入口最近的地段和在停车场(楼)出入最方便的地段,应设残疾人的小汽车和三轮机动车专用的停车车位(一辆小汽车的停车位置可停放两辆三轮机动车)。

2、在专用停车车位的一侧,应留有宽度不小于1.20m的轮椅通道,轮椅通道应与人行通道衔接。

3、停车车位的轮椅通道与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度差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4、在停车车位的地面上,应涂有停车线、轮椅通道线和轮椅标志,在停车车位的尽端宜设轮椅标志牌。

五、无障碍标志
1、无障碍轮椅标志是国际康复协会制定的全世界一致公认的国际通用标志。

它指引残疾人行进的方向和告知可进入的建筑物及可使用的服务设施。

2、反符合本实施细则标准的建筑物和服务设施及室外通论,应在显著的位置安装轮椅标志牌。

3、轮椅标志牌为残疾人提供以下信息
1)为乘轮椅者指引建筑物的位置和建筑物的入口。

2)为乘轮椅者指引可行进的室外通路和建筑物的室内走向。

3)告知残疾人可使用的坡道、服务台、电梯、电话、轮椅席、厕所、浴室、客房及停车车位等服务设施。

4、轮椅标志牌的规格尺寸应根据使用不同的地点和位置,分别为0.10m至0.45m的正方形。

轮椅图案和边缘为黑色时衬底则为白色,轮椅图案为白色时衬底则为黑色。

5、在轮椅标志牌上加文字说明或加指示方向时,其颜色与衬底应形成明显对比。

指引的方向为左行时,轮椅面则应朝向左侧。

6、轮椅标志牌的位置和高度要适中,制作要精细,安装要坚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