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问候语对比
浅析英汉问候语的跨文化语用对比
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是诸多语言学家所关注
的问题 。许多学者根据本 国的情况 ,对这些理论 的普遍 性进行 研究 ,跨 文化语 用学随之产生。 跨 文化语 用学研 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跨
文 化语 用语 言 学 ( rs— utrl rg a l g ii ) 究 , cosc l a pam —i usc 研 u n ts 跨 文 化 社 会 语 用 学 ( rs— ut a sco pam t s cos cl rl oi rg ai )研 u — c 究 及 语 际 语 语 用 学 (ne-agae rg t s 研 究 。跨 it ln g ama c ) r u p i
浅 析 英 汉 问候 语 的跨 文 化语 用对 比
祝 丽 丽
( 菏泽学院外 国语系 ,山东
菏泽
24 1 ) 70 5
摘
要 :作 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 象,问候语 可以说是人们 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 口语。礼貌是语 用学家几十年来
感兴趣的 焦点 ,而 日常 问候 是礼貌现 象至关重要的 一部 分。无论 中国人还是 西方人 ,都 是热情好客 ,彬彬有礼的。
对 比研究 ,并对英语 学习与教 学提 出一 些建议。
关 键 词 : 问候 语 ;礼 貌 ;跨 文化 语 用 学 中 图 分类 号 :G0 文 献 标 识 码 :A 4
一
、
引言
子”理论 ( rw Bo n&L v sn1 7 和礼貌理论 (系极其重要 的策 略。古 今 中外 ,问候语都是礼貌现象重要 的组成部分 。毋庸置
相 当得 体和友好 的 ,对 他们却好像涉及 到个人 隐私 。也
2018年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篇一:浅谈英汉问候语的形式及禁忌浅谈英汉问候语的形式及禁忌【摘要】问候语作为日常交际的一部分在各国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问候语包括:祝愿式的问候、关心式的问候、交谈式的问候、称赞式问候。
英汉问候语的习惯性表达有一些禁忌,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就会使交流产生困难,造成误解。
【关键词】英汉;问候语;形式;禁忌问候语作为日常交际的一部分在各国文化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人们每天不断重复这一交际行为不但有社会原因,还有一定的社会活动效果。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问候是对交际活动开始的标志和认定。
它具有建立和延续人际关系的作用。
所以,熟人见面,不论是在什么地点和场合,都要互相问候。
人们不约而同地遵守着问候的规范,是因为他们重视交流,希望保持和加强现有的或刚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说英语国家,语言问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候形式。
因为问候能体现出礼貌、身份和地位,而且问候者的关注点不同,就可在礼貌的问候中表现出相关的内容。
是否能够得体问候是关键。
胡文仲教授在《中英文化习俗比较》一书中把语言型问候形式分为:祝愿式的问候、关心式的问候、交谈式的问候、称谓式的问候、称赞式问候。
英汉语的问候通常都离不开以上几种问候。
1 英汉祝愿式问候语汉语中,早晚见面多说“您好”、“早安”、“早上好”、“您早”、“下午好”、“晚上好”、“晚安”。
这些问候语大都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或在城市人群中。
新年问候除“新年好”外,中国式传统的祝愿式问候语还有“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
看望病人时,可以说“祝早日康复”。
对新婚夫妇可说“新婚快乐”、“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等。
英语中的祝愿式问候可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有这样的问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异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异中英文问候语是两国文化差异的体现,也是人们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文问候语强调尊重、亲切、礼貌,通常包括称呼、问候和祝福三个部分;英文问候语则注重简洁、直接、自然,通常只包括简短的问候语。
一、称呼中文问候语中,一般要在称呼上下功夫。
我们通常根据场合和身份来选择适当的称呼,如“先生”、“小姐”、“阿姨”、“叔叔”等。
因为中文重视礼仪和尊重,称呼不当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或误会。
英文问候语则不太强调称呼,常用的称呼包括:先生(Mr.)、女士(Ms./Mrs.)、先生/女士(Sir/Madam)等。
使用称呼的时候,通常不必太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年龄,尽量用中性的语言表达。
二、问候中文问候语的问候部分包括“您好”、“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
这些问候语言简意赅,中文的礼貌和尊重渗透在其中。
英文问候语则更简短,比如:“Hi”、“Hello”、“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
有些问候语还带有特殊的含义,如“How are you?” (你好吗) 等。
这些问候语多用于熟人之间的交流。
三、祝福中文问候语的祝福部分则相对比较丰富,常见的有“祝您健康长寿”、“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生意兴隆,财运亨通”等。
祝福的语言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关注,表达出对对方的良好祝愿和祝福。
英文问候语的祝福部分则比较简短,通常只有简单的“Take care”、“Have a nice day”、“Enjoy your weekend”等。
这些祝福语言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能够让交流双方感受到对方的关切和关心。
总体来说,中英文问候语的差异在于中文注重礼仪和尊重,表达出对对方的关心和关注;英文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自然,简洁明了,表达的是现实的意义和实际的祝福。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和场合来选择适当的问候语,让交流变得更加和谐和顺畅。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包括先称呼对方的姓名或称谓,然后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感谢,并在结尾再次表示感谢或祝福。
汉语中的礼貌用语则更加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和恭维,通常使用各种尊称和谦称,使谈话双方感到和谐而舒适。
以下是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1. 问候英语中的问候通常使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简单的短语,而汉语中则更多使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等尊敬的语言。
英语: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汉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
2. 称呼英语中的称呼通常使用对方的名字或姓氏,或者使用诸如"Mr."、"Mrs."、"Ms."等尊称;中文称呼则更加注重使用各种敬称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
英语:Mr./Mrs./Miss/Ms. + 姓氏;First name / Last name.汉语:尊敬的+ 姓名;敬爱的/ 亲爱的+ 姓名。
3. 请求英语中请求的方式通常比较直接,例如"I would like to..."、"Can you..."等句型,而中文中通常更多地使用加上谦词的委婉表达方式,如“如果没有别的安排,麻烦您能否……”;“不知有没有这个可能,请您帮个忙……”英语:I would like to... / Can you.... / Could you... / May I...汉语:麻烦您... / 烦请您... / 请您帮个忙... / 如果方便,麻烦您….4. 感谢英语中通常使用"Thank you"、"Thanks"、"Appreciate it"等简洁的语言表达感谢之情,而中文则通常通过使用多个谢词和谦语表达谢意。
浅析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的论文
浅析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问候语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中英问候语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并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出相关策略。
问候语是日常会话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问候别人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礼貌问题。
那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相交际时所赋予这些准则的重要性是否会有差异?因为跨文化交际在很大程度上与交际者对这些准则和策略的恰当选择有关brown和levinson(19871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用语言所体现出来的礼貌是有原则的,也是有差异的。
这些原则要求交谈者符合总的礼貌行为;同时,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对礼貌的衡量和评估标准也不尽相同,而这些不同的衡量标准也会影响交际者在谈话策略上的选择。
为了解释英汉两种不同文化对于礼貌原则选择的差异,以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本论文以leech(1983)的礼貌原则和顾日国(1992)的礼貌准则为基础,对英汉问候语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中英相同的问候语结构、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中英文化中的问候活动通常是先开始接触,然后互致某些问候客套,表示欢迎或乐意会面,再作寒暄。
因此,问候语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招呼、问候、欢迎辞语、表示高兴、寒暄。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随着问候情景的不同,问候活动中许多成分会随时发生变化,某些成分被省略。
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go0dmorning(早安)!”、“goodevening(晚安)!”、“howdoyoudo(你好)!”、“howareyou(身体好吗)?”“what’sgoingonwithyourecendy(最近如何)?”、“how’severythinggoing(一切都顺利吗)?”、“longtimenosee.howareyou(好久不见了,你好吗?)”、“iseverythingallifghtiwththechildren(孩子们都好吗)?”、“haveyoubeenonholiday(最近休假去了吗)?”二、中英问候语的礼貌原则对比结合顾日国的礼貌准则与leech关于礼貌的论述对英汉问候语语料进行比较,对问候语的研究结果证明了顾日国的观点——贬己尊人是中国特有的礼貌准则,并且是中国现代礼貌观念的核心。
中西问候语跨文化语用探析
中西问候语跨文化语用探析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问候语作为日常交际的开端,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中西问候语的异同、原因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中西问候语差异的建议。
问候语是一种常见的交际语言,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也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差异,中西方问候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中西方问候语在语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问候语通常遵循时间、地点和人物顺序,如“早上好!”,“晚安!”,而英文问候语则更加灵活,有时会省略主语和谓语,如“How are you?”。
中西方问候语在词汇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文常用“吃饭了吗?”、“最近怎么样?”等词语来表达关心和问候,而英文则常用“How are you?”、“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
中西方问候语中还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中文的“观音保佑”、“菩萨保佑”等。
中西方问候语的不同还受到了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问候语中往往包含了对对方的关心和询问,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问候语中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寒暄和客套。
历史原因:中西方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导致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人际关系和亲情伦理,而西方则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
政治原因:中西方政治制度和社会体系也存在差异。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注重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而西方则强调民主、自由和平等。
这些因素反映在问候语中,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文化原因: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传承不同,导致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国文化深受佛教、道教等影响,而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为主。
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际语言。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本文旨在比较英汉问候语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两种文化及其语言的理解。
在跨文化交流中,问候语是建立友好关系的关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问候语使用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英汉问候语的差异对于提高交际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本文以英汉问候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包括英语和汉语的教科书、口语教材、电影、电视剧以及实际交际场景中的英汉问候语使用情况,来探究其差异。
差异分析1.语音方面:英语中的问候语发音一般较为简单,通常是升调,而汉语中的问候语发音相对复杂,调型多变,有时甚至会出现降调。
2.词汇方面:英语中常使用“Hello”、“Hi”、“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词来表达问候,而汉语中则倾向于使用“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词。
3.用法方面:英语中通常在首次见面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间使用正式的问候语,而在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之间则使用非正式的问候语,如“Hey”、“Hi”。
而在汉语中,无论面对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一般的问候语都是“你好”,只有在特殊场合如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才会使用较为正式的问候语。
原因探讨英汉问候语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历史、文化、语言地位等方面进行考虑。
在历史方面,英语和汉语的发展历程截然不同,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了问候语上。
此外,英汉两种文化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英语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因此英语中的问候语使用较为简洁直接;而汉语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所以汉语中的问候语使用较为温和礼貌。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地位也有所不同。
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而汉语则主要在中国及海外华人社区中使用。
这也导致了英汉问候语的差异。
启示与建议通过比较英汉问候语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首先,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在交际过程中,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融入对方的文化环境。
其次,教育机构在开展外语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用法。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
浅析英汉问候语差异英汉问候语差异浅析问候语是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起步,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社交习惯。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其问候语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语言基础、问候语差异、礼貌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英汉问候语的异同。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英语是以拉丁语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而汉语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系统的不同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此外,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则多用动词。
这种语法结构的差异也影响了问候语的表达方式。
在问候语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各有特色。
英语中的问候语通常简短明了,常见的有“Hello”、“Hi”、“Good morning”等。
而在汉语中,问候语则更加多样化,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有不同的问候方式。
例如,“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你好”、“你们好”等等。
此外,英语中的问候语往往直接切题,而汉语中的问候语则更注重寒暄和礼节,例如询问对方是否吃过了饭、最近工作如何等。
从礼貌程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在称呼上的差异也值得我们。
英语中往往使用“Mr.”、“Mrs.”、“Miss.”等称呼,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老师”、“师傅”、“小姐”等称谓。
在敬意和谦逊的表达上,英语中的敬称和谦称相对较少,而汉语中的敬称和谦称则更为丰富。
例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在汉语中往往被表达为“劳驾”、“承蒙”、“不敢当”等更具有谦逊意味的词语。
总的来说,英汉问候语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以及交际风格的不同。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学习和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技巧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面对不同文化时,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和接纳不同的问候方式和礼貌程度,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从中英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
从中英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第一篇范文从中英问候语看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问候语是最基本的沟通方式,它不仅仅表达了人们之间的关心与礼貌,同时也体现了各自文化特点和价值观。
从中英两种语言的问候语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一、中英问候语的差异1. 直接与间接在中文中,问候语往往比较间接。
比如,我们通常会用“你好”或者“吃了吗?”来开始一段对话。
这些问候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我们的关心,而是通过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来暗示。
而在英语中,问候语则相对直接。
比如,“Hello”或者“Good morning”等,这些问候语直接表达了对对方的关心和礼貌。
2. 正式与随意中文的问候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等级观念,比如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会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而在英语中,问候语则更加随意,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可以使用相同的问候语。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1. 历史背景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儒家文化强调的是礼仪和等级观念,这种文化特点也体现在了问候语上。
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他们的问候语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的关心和尊重。
2. 社会结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强调的是家族和集体,这种社会结构使得人们在交流中更加注重关系和地位。
而西方社会结构则更加注重个人,他们的问候语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的关注。
3. 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和谐与保守,这种价值观使得人们在交流中更加注重礼貌和尊重。
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直接和自由,这种价值观使得他们的问候语更加直接和随意。
从中英问候语的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源于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不同。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第二篇范文3W1H和BROKE模型视角下的中英问候语差异及原因3W1H模型,即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谁)、How(如何)的缩写。
而BROKE模型,是背景(Background)、原因(Reason)、对象(Object)、结果(Outcome)、知识点(Knowledge)的缩写。
【2018-2019】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英汉问候语差异比较篇一: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201X-05-15 18:19 来源: 作者:网友评论 0 条浏览次数 294摘要本文拟通过分析问候语的社会功能和使用,探讨汉英两种语言问候语的文化差异,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价值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外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有必要对语言交往进行跨文化研究,这类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关键词:汉语英语问候语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作为交际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候语普遍存在。
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用语的一部分。
通过问候语的使用,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
国外学者关于礼貌的研究,已经有了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1978)的面子理论以及作为这些理论基础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等影响较大的理论,国内学者顾曰国(1990)也提出了中国社会的礼貌准则。
布朗与莱文森(1978)指出,问候语存在于各语言中。
高夫曼(1971)认为问候语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比如说汉语常用的问候语有:“吃了吗?”“去哪儿?”“忙什么哪?”“上班去?”、“下班了?”“上街去?”“回来了?”等等,问话具体,种类繁多,形式灵活,不拘一格,主要是根据见面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问候语则简单得多,也抽象得多,而且往往是模式化的套语,如“Hello”、“Hi”、“How are you?”、“Good morning”等。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文后语,大都脱离了他们产生初期那种对人表示关心、讲究具体实用的特点。
人们见面时说出这些应景式的问候语,其实并不要求对方明确回答,即使对方答非所问也不会计较,只要发出的信息被对方知道了,就算实现了打招呼问候表示友好和礼貌的目的。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06秋专升本学员张先存学号z06205604001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语用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特点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则各不相同.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一。
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例1:问候语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别人见面打招呼,分手告别,也因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西方人则注重逻辑,他们讲究科学,追求准确、系统的分析和实证,西方形式逻辑中有三大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在语言上表现为重视语言的形式,人称要一致、单复数有讲究、时态有要求,主语和谓语要配合,介词讲究搭配等等,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例如:中文说“你吃了吗?”可以表示字面意义,也可以表示问候,这里的“吃”字后面的“饭”可以省略,不论早饭、中饭、晚饭都可以这样说,也不管什么时候吃的。
而英语中可能要说三句不同的话“Have you had your lunch/super/dinner?” 而且他们并不能用来表示问候,除了字面意义,这三句话可能用来暗示一种邀请,但说话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吃的是哪一餐饭,用什么时态,这些问题不清楚,这句话就没法说。
所以,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客套话是:“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而与英美人打招呼,不要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或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呢。
而当他们正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
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
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即使你见他正在用餐,一般也不能说“Are you having meal?”(你在吃饭?)或者“You are going to the dinning room?”(你去吃饭吗?)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无用的话,明知故问,你不是看见我正在吃饭吗?又如你正巧遇见一个美国人在修理他的汽车,你走过去说声“Hello. ”或者“Hi.”就行了。
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汉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作为交际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候语普遍存在。
它们也是常规用语, 构成了礼貌用语的一部分。
通过问候语的使用, 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亲疏关系被突出出来并加以确定。
国外学者关于礼貌的研究, 已经有了Leech 的礼貌原则、Brown和Levinson(1978)的面子理论以及作为这些理论基础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等影响较大的理论,国内学者顾曰国(1990) 也提出了中国社会的礼貌准则。
布朗与莱文森(1978) 指出,问候语存在于各语言中。
高夫曼(1971) 认为问候语具有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
比如说汉语常用的问候语有: “吃了吗?”“去哪儿?”“忙什么哪?”“上班去?”、“下班了?”“上街去?”“回来了?” 等等,问话具体,种类繁多,形式灵活,不拘一格,主要是根据见面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与汉语相比, 英语的问候语则简单得多, 也抽象得多,而且往往是模式化的套语,如“ Hello ”、“ Hi”、“ How are you? ”、“ Good morning”等。
事实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代汉语中的文后语, 大都脱离了他们产生初期那种对人表示关心、讲究具体实用的特点。
人们见面时说出这些应景式的问候语, 其实并不要求对方明确回答, 即使对方答非所问也不会计较, 只要发出的信息被对方知道了,就算实现了打招呼问候表示友好和礼貌的目的。
但来自英语国家的朋友,常常会产生误会。
比如把“吃了吗”误解为对方要请他吃饭, 把“到哪儿去”误解为对方在打听、干涉他的行动自由等等。
还有的外国朋友认为, 既然你已经看到人家“回来了”、“上班去”、“正忙着”,却还要问,这不是多余的吗?很显然, 他们是把虚化的问候语跟字面完全一样、实义的询问语等同起来了。
其实汉语中的“吃了吗”、“到哪儿去”这类招呼语, 和英语中的招呼语“ How are you?”其语用功能并没什么两样。
这说明汉英问候语在其功能及使用方面是相同的, 但其文化内涵及其所可能涵盖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浅谈英汉问候语的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浅谈英汉问候语的差异与跨文化交际问候语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行为,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礼貌的语言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从而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
本文探讨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英汉问候语之间的差异。
目前,随着中国加入WTO,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将会越来越频繁。
因此,通过了解不同的问候语使用方法与习惯,将帮助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更加顺利和成功。
标签:英汉;问候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问候语的文化背景差异礼貌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几十年以来,通过大量的文献积累,人们对礼貌用语研究的兴趣似乎没有减退的迹象。
问候语作为礼貌用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全球范围被广泛使用。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问候发生在所有的语言环境中。
它们为适当地开启对话、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
例如,像“Hello.Nice to meet you!”这样的问候语经常出现在英语中。
而中国人则常用“吃饭了吗?你要去哪里?你在忙什么?”之类的问候语。
但是这些向候语并不适用于许多英语为母语的人,他们可能会认为,这关你什么事(it’ s none ofyour business)。
显然,无论是在英语文化中还是在汉语文化中,人们都非常重视说话的礼貌。
然而一些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可能会发现中国人的问候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是无礼的。
例如:中国人可以对很久不见的朋友打招呼说:“你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变”。
(You still remain thesame and do not look older than before.)这肯定会得罪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因为这句话暗示他,她是一个缺乏改变或是非常古老的人。
上述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交流规则。
在沟通中,规则作为一个预期行为模式的系统,组织个人之间的互动。
川二、不同文化的哲学渊源英国人最重要的主导取向是个人主义,而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义和礼信,它们塑造了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而人际关系模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双方的互动和交流。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别与发展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差别与发展问候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英两种语言体系下的问候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独特的特点,本文将从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发展及原因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中文问候语较为复杂,通常会使用一些敬语和谦辞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谦虚。
如“你好”“再见”等。
而英语中的问候语则相对简单直接,常使用“Hello”“Hi”“Goodbye”等。
中英问候语在话题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中文问候语中常询问对方的家庭、工作、身体状况等,而英语问候语则更注重天气、新闻等公共话题。
中文问候语更加注重时间观念,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问候语。
如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等。
而英语问候语则相对较为笼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中英问候语的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注重等级观念和群体意识,而英语国家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平等。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英问候语的差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因此,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简单、实用的英语问候语。
中文问候语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情感和态度,而英语问候语则更加注重口语化和简洁明了。
这种语言自身特点的不同也导致了中英问候语的差异。
中英问候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独特的特点。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和语言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英问候语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未来,我们应更加中英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两种语言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问候语作为交际的起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比分析中文和英文的问候语,并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问候方式。
汉英问候语比较刍议
淮北煤师院学报一九九九年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期汉英问候语比较刍议Ξ王葆华内容提要 本文对汉语问候语的形式类别、反馈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问候语的功能和语用规则,并与英语的问候语作了初步比较。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问候语 形式 反馈 人际功能 语用规则一、引言问候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交际行为,各个言语社团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言语共同体由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习惯方式(包括非言语形式,如体态语)。
在同一言语共同体内部,问候作为社会交际中最为普遍的表达行为,其成员对它的使用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社会习惯,往往习焉不察。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在表达问候意向时经常会产生一些交际失误。
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际时产生的失误方面(特别是中国人在学习外语时产生的失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何自然1988,王得杏1990)。
本文试对汉语问候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与英语表达问候的语言形式作些初步的比较。
二、问候语的形式分类问候语是人们在交际中表达问候意向时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
“各种语言的问候语有一共同点,即都使用为数甚少、相当简练的一些语言形式。
”(王得杏,1990)根据汉语问候语的语气形式,我们将汉语的问候语分为感叹式问候语和疑问式问候语两类。
211感叹式问候语感叹式问候语在表达问候意向时语气较为直接,感情比较热烈。
在这一类中可细分为三小类。
21111泛时类问候这类问候记为G A(Greeting):G A1你好! /您好!G A2你们好! /大家好! /同志们好! /同学们好!这类问候语是汉语最常见的表达形式,一般在任何时间都可使用,具有泛时性,相识的人或初次见面的人都可使用,其中G A1表达问候的对象多为个体,“您好!”是“你好!”的敬体表达形式。
G A2表达问候的对象为范围较广的群体。
与汉语G A类问候语相对的英语问候语有Hi、Hello。
[1]21112与语用时间相关的问候这类问候我们记为G B:G B1早上好! /中午好! /下午好! /晚上好! G B2早! /你早!在G B1类问候语中,表达问候时与发话人所处的时间参照点有关,处于不同的时间得用不同的时间词语。
浅析中英问候语文化差异
浅析中英问候语文化差异问候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起点。
中英问候语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本文将从问候语的构成、使用场合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对中英问候语文化差异进行浅析。
问候语的构成中文问候语通常包括称谓和问候语素两部分。
称谓根据不同场合和关系有多种形式,如“老师”、“校长”、“亲爱的”等。
而问候语素则通常由“吃了没”、“好”、“在忙吗”等词构成。
在中文问候语中,称谓和问候语素的组合使用非常重要,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和场合进行相应的调整。
英文问候语则通常由简单的寒暄和问候短语组成,如“Hello”、“Hi”、“How are you?”。
在英文中,人们往往通过简单的寒暄用语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友好,并不强调称谓的使用。
使用场合中文问候语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工作场合,人们通常会使用正式的问候语,如“早上好”、“晚安”。
在家庭和私人场合,人们则更倾向于使用非正式的问候语,如“吃了没”、“去哪里”。
在中国文化中,问候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节日、季节和时间段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道贺“新年好”。
英文问候语的使用场合相对简单。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普遍使用简单的寒暄和问候用语。
而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或晚宴等,人们则使用更加正式的问候语,如“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
虽然英文中也存在一些特殊场合下的问候语,但总体来说不如中文繁琐。
表达方式中文问候语的表达方式比较多样化。
在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时,人们通常会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询问对方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在中国文化中,面带微笑、语气平和、声音适中也是表达友好和尊重的重要因素。
英文问候语的表达方式则相对简单明了。
在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时,人们通常会直接询问对方的近况或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在英文中,语气和声音的变化往往不如中文那样受到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科技大学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浅谈英汉问候语对比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Comparative Study on Greetings Between Englishand Chinese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___月 ___日摘要问候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维持关系而说出的一种具有寒暄功能的语言,它一般不承载信息,就是为了打招呼,也就是说,它只具有感情功能而不具有信息功能。
问候语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是交谈得以实现的基础。
不管哪种语言团体,问候语都是人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不同的语言团体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问候语的表达习惯及使用方法也不同。
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差异,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了解英汉问候语在内容,意义,结构和称谓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问候语,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加灵活自如。
关键词:问候语交际差异内容结构称谓AbstractGreeting is a kind of phatic language which is used to sus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t is emotive rather than informative since it is just for greeting each other. Greeting is the first step for communication and is what the communication is based on. No matter which language community is, greeting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language. However, the means of presentation and usage of various languages differ sharply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If we do not know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m, we will inevitably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between each other. Hence,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rast, we will be familiar wi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greetings through content, meaning, structure and appellation, which is of great help for us to use them freely and flexibly.Key words: greeting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 content structure title目录一.问候语的定义 (1)二.问候语的功能 (1)三.英汉问候语的相同点 (2)1.关于双向 (2)2.关于主题 (2)四.英汉问候语的不同点 (3)1.内容差别 (3)2.意义差别 (3)3.结构差别 (4)4.称谓差别 (4)五.结论 (5)六.参考文献 (6)一.问候语的定义在人们见面的时候,为了社会关系的需要,会说出一种话语来拉近彼此的关系,这就是问候语,它又叫见面语、招呼语,它短小简单,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际口语。
这种话语不是为了交流思想或传播信息,而是用来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保持接触,彼此亲近融洽的社会关系。
因而它所输出的主题信息只有一种,那就是感情信息。
问候语不是一种单向的语言行为,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问候或者自己对别人的问候得不到回应,就会感到失去颜面,就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交际行为或者无法维持彼此的关系。
问候语作为连接双方应答的纽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语用功能上达成了人们的这种互相尊重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引导将这种需要的达成持续下去,将某种关系维持下去。
二.问候语的功能问候语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言语行为之一,它在言语行为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问候,说话人一方面暗示了对对方的态度,同时也开始了相互间的下一步交流。
问候语并非是只存在于熟人之间的交际行为,陌生人之间也会使用问候语。
问候语的功能表现为人际的,即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增进和巩固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问候语是一种双向的语言行为,问候语是人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第一步,是进行下一步交际可能的引导,在社会交际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Chen(1997)总结了问候语在社会交际中的两个最主要功能:一个是它的交际功能,即通过问候:1)人们确认了他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2)建立了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二是问候语有“打开话题”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人们并没有感觉到问候语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问候或是自己对别人的问候得不到应答,他会感到“丢了脸”。
Ventola(1979)说,问候语是“互应的行为”,也就是说“它们需要得到应答。
如果没有了这种应答,就难以让他们间的对话再顺利进行下去(p.271)。
问候语是一种一问一答的交际行为。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着期待得到别人承认,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
而从语言表现上来说,每个人又都表现出通过语言行为尊重他人而又同时获得别人的尊敬性语言行为的双向沟通模式。
Firth(1972)把问候语描述为“对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一种承认,其最重要的是能建立或破坏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或是承认他人为社会的一个整体,或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个体因素”(p.1)由此可见,问候语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作用非同一般。
著名语言学家Goffman(1971)曾指出,问候语打开了人与人交往的大门,再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的问候语是为下一步交际行为导航,因为问候语的首要功能是让谈话者双方判断他们之间的谈话是否还要再继续,或者是对他们之间的谈话的方向做出判断。
问候语的特征问候语是人类交往的普遍特性,问候是一种人们相互见面时的自发性反应行为。
事实上,问候是一种公式化和仪式化了的语言策略(Emery,2000).Emery(2000)曾指出,问候语的内容是随当时情景不同而不同的。
在一种文化背景之下被认为是合适的问候,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兴许是不合适的。
所以问候语的内容是应随文化不同而不同的。
问候语的另一个特征是,使用什么样的问候语取决于说话人的言语。
这就是说对话中说话人与听话人是同时融入的,说话人说什么决定着问候的流向,而问候的意义在于以互致问候的形式来建立或维持他们之间的某种关系。
三.英汉问候语相同点虽然由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英汉问候语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作为问候语,英语和汉语还是存在着共同点的。
简单来说有两点,一是英汉问候语都是双向的,即相互的,问候这种活动必须在两个及以上人中才能发生,否则就是违反了礼貌原则。
二是英汉问候语都包括主题性问候语,即有实际意义的问候语,以及非主题性问候语,即单纯为了打招呼,没有实际意义的问候语。
1.关于双向当A对B打招呼时,B之后一定要做出回应。
不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对别人的问候不给于回应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有些问候语是有固定回答的。
比如英语中的“How do you do?”和汉语中的“你好”,其对应的回应与也是“How do you do?”和“你好”。
再如英语中的“How are you”是一种对别人身体的问候,一般也有几种固定的回答,比如“fine, thanks. And you?”,“Quite well, what about you?”等等。
相比之下,汉语的问候语的回答就相对自由了,比如“最近好吗?”,“你吃了吗?”,“最近忙什么呢?”等,一般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不同的回答。
但是不管回答是什么,英汉问候语都有这种双向的特点,这是出于礼貌的一种基本要求。
2.关于主题从功能的角度说,英汉问候语都可以分为主题性问候语和非主题性问候语。
比如英语中的“It is nice to you”和汉语中的“你好吗”是主题性问候语。
而英语中的“Hi”和汉语里的“嗨”则是非主题性问候语。
非主题性问候语并不是自由交谈。
主题问候语通常带有不同的主题,比如天气,工作和生活状况,学习情况等。
另外,主题性问候语一般带有交谈者的感情色彩,而非主题性问候语一般是中性的。
一般来说,问候语的模式都是固定的,它们并不反映说话者的真实情感,也不能表明问候的真诚性。
真实的情感要在问候者下一步的交谈中才能显现出来。
四.英汉问候语不同点问候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交际行为,各个言语社团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言语共同体由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习惯方式。
综合看来,英语和汉语问候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内容差别英汉问候语最重要也是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内容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人们平时接触到的事物的不同引起的。
中国人见面最常用的一句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关心对方吃饭没有,只是一句打招呼的话。
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食物作为人类的第一需求,还喜欢把它作为聊天的中心。
而在英国,人们喜欢把天气作为聊天的主题,如“Lovely day, isn’t it?”(天气不错,是吧?),“It’s extremely windy today,isn’t it?”(风真大。
不是吗?),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多变的天气。
由于英语和汉语一些习惯性的问候在内容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时就应考虑这种文化差别,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尴尬。
比如在英语中问“你吃了吗”不是一种简单的问候语,而是男士像女士发出的邀请。
中文问候语的内容可以根据说话双方的关系、场合、心理状态等进行变化。
汉文化中习惯使用诸如“你在忙什么?”或“你去哪?”等传统的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