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16fb26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7.png)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管理制度为规范医疗器械库房的贮存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库房设备与环境1.库房应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不得有潮湿、阳光直射等不良环境因素。
2.库房应有专门的设备用于贮存医疗器械,包括合适的货架、储物柜、保险柜等。
3.库房应配备合适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温湿度检测,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4.库房内应设置防火、防盗、防尘等安全设施,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
二、库存管理1.购进入库(1)采购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工作,采购员应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确保采购数量、规格、型号等与需求一致。
(2)采购的医疗器械应附有合格证明、说明书等相关材料,并在入库前进行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3)采购商品应先进先出,遵循先购先用的原则。
2.入库管理(2)入库的医疗器械应进行清点和验收,核对与采购订单、合同等相符,确保无误。
(3)入库时应注意保护医疗器械的包装,尽量避免损坏。
3.出库管理(1)医疗器械的出库必须经过科室的申请,并经过库房管理员的审核才能发放。
(2)出库时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库存物品的及时更新。
(3)医疗器械的出库应记录出库台账,包括出库时间、科室、数量等信息,并进行编号。
4.移库管理(1)当库房内的医疗器械进行调整时,应进行移库操作,并记录移库台账,包括移库时间、目的地等信息。
(2)移库时应注意保护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止损坏。
5.盘点管理(1)库房每月应进行一次库存盘点,核对库存与库存台账是否相符,如有差异应进行调整。
(2)年底应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核对库存与库存台账的准确性,并进行库存清理、整理。
三、质量管理1.库房应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库房内的医疗器械应按照保质期进行分类,过期的医疗器械应及时淘汰、销毁,并做好相关记录。
3.库存医疗器械的包装应完好无损,如发现包装破损应及时更换并处理。
四、安全管理1.库房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的运行情况,如防火、防盗、防尘等设施损坏应及时维修。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3872ff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a.png)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本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储存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高效使用。
本制度适合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储存环节,包括采购、接收、验收、入库、出库、储存、巡查等环节。
一、概述1.1 目的该制度旨在保证医疗器械储存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保障医护人员的用药安全,提供良好的医疗设备环境。
1.2 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储存医疗器械的单位或者部门,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各类医疗机构。
二、储存设施与环境2.1 储存设施(详细描述储存设施的要求,如建造结构、面积、温湿度控制、采光通风等)2.2 储存环境(详细描述储存环境的要求,如温度、湿度、灰尘、无菌要求等)三、储存管理流程3.1 采购管理(详细描述医疗器械采购的程序、要求和流程)3.2 接收与验收(详细描述医疗器械的接收与验收流程,包括验收标准、验收记录、验收人员要求等)3.3 入库管理(详细描述医疗器械的入库管理流程,包括入库登记、分类、标识、分区、保管等)3.4 出库管理(详细描述医疗器械的出库管理流程,包括申领审批、出库登记、取用责任等)3.5 储存管理(详细描述医疗器械的储存管理要求,包括库存盘点、货位管理、保质期管理、灭菌管理等)3.6 巡查管理(详细描述医疗器械的巡查管理要求,包括巡查频次、巡查内容、巡查记录、异常处理等)四、人员要求与培训4.1 仓库管理员(描述仓库管理员的基本职责、资质要求、评价标准等)4.2 培训与考核(描述医疗器械储存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考核制度等)五、安全管理5.1 安全措施(描述医疗器械储存管理中的安全措施要求,包括防火、防盗、防爆、防湿等)5.2 紧急事件处理(描述医疗器械储存管理中的紧急事件处理程序和要求)附件:1.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记录表》2. 《医疗器械出库申领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器械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法,为医疗器械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5f14e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a.png)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一、概述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内的医疗器械储存工作得以规范进行,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与医疗器械储存相关的工作。
二、储存环境和设施1. 储存环境要求(1)储存场所应干燥、通风,温度适宜(15°C-25°C),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范围内。
(2)储存场所不得有明火、高温和湿度较大的设备。
(3)储物柜、货架等应保持整洁、无尘、无异味。
(4)储存场所应远离有害气体、化学品和放射源。
(5)储存场所应有灭火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
2. 储存设施要求(1)储物柜、货架等设施应符合医疗器械储存的需要,布局合理,标识清晰。
(2)储物记录卡和标签应固定在储物柜、货架上,并做到定期清理更新。
(3)根据医疗器械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类储存,保持整齐有序,便于管理和使用。
(4)医疗机构应购置必要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灭火器等,以确保储存环境的安全性。
三、入库管理1. 入库前检查(1)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器械入库检查制度,确保入库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与采购合同一致。
(2)经过检查合格的医疗器械才能入库,并在检查记录中进行相应的标注。
2. 入库登记(1)对每次入库的医疗器械进行登记,并详细记录器械的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
(2)入库登记信息应准确无误地填写在入库登记簿中,并保证及时更新。
3. 入库存放(1)医疗器械应按照各自的特性分类存放,并按规定的存放位置进行摆放。
(2)对于易损、易碎、有腐蚀性的器械,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入库的器械应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后方可存放。
四、出库管理1. 出库审批(1)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器械出库审批制度,确保出库操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对于需要出库的医疗器械,必须提供合理的出库理由,并由有相应职权的人员进行审批。
2. 出库操作(1)出库前应核对出库物品的名称、型号、规格等信息,确保与出库申请单一致。
医疗器械仓库存储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仓库存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ebae24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f.png)
一、总则为规范医疗器械仓库存储管理,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和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的仓库存储管理。
三、仓库存储要求1. 仓库应配备与经营产品相适应的储存条件,包括库房、货架、温湿度控制设备等。
2. 仓库应按照医疗器械的贮存要求分库(区)、分类存放,包括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发货区等,并有明显区分。
3. 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应当分开存放。
4. 库房的条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库房内外环境整洁,无污染源;(2)库房内墙光洁,地面平整,房屋结构严密;(3)有防止室外装卸、搬运、接收、发运等作业受异常天气影响的措施;(4)库房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无关人员进入实行可控管理。
5. 按说明书或者包装标示的贮存要求贮存医疗器械。
6. 贮存医疗器械应当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防火等措施。
7. 应作好仓库安全防范工作,定期对安全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并填写安全卫生检查表。
四、出入库管理1. 入库管理:(1)入库前,应对医疗器械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2)验收合格后,由保管员办理入库手续,填写入库单,并将医疗器械按类别、规格、批号等分别存放;(3)入库时,应详细记录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2. 出库管理:(1)出库前,由采购部门或使用部门填写出库单,经审批后交由保管员办理出库手续;(2)出库时,应核对出库单与库存信息,确保出库数量准确无误;(3)出库后,应及时在库存系统中更新相关信息。
五、养护管理1. 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质量、包装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对储存时间长的医疗器械,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3. 对距离失效期半年(近效期)的医疗器械,应提前通知采购部门或使用部门,及时处理。
六、监督检查1. 定期对仓库存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57dc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4.png)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一、前言医疗器械是医疗机构诊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正确的储存管理对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储存管理,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二、储存地点1.医疗器械应储存在封闭、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中,且远离高温、潮湿的环境。
2.库房内应有充足的灯光,确保储存的医疗器械清晰可见。
同时,库房内应有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
3.库房内的货架需要定期清洁,避免积尘和杂物堆积。
三、进货验收1.进货前需要确认医疗器械的合格证书、产品标识和说明书等相关资料是否齐全。
2.进货时,要对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查。
质检人员应参考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
四、储存管理1.应按照器械的特性和规格进行分类储存,并在货架上贴上明显的标识。
2.对于易受热的医疗器械,应储存在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受热变质。
3.对于易受潮的医疗器械,应储存在防潮箱内,并定期更换干燥剂。
4.应定期对储存的医疗器械进行清点,将近期过期或瑕疵较大的器械及时处理。
5.库房内的医疗器械禁止随意移动,每次取出后应及时归位,并进行记录。
五、库存管理1.应制定医疗器械的库存清单,实行定期盘点制度。
2.库存数量超出需要时,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避免造成库存滞销。
3.库存中的高值医疗器械应实行定期清点和严格的出入库登记制度。
4.库存中出现过期的医疗器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六、报废处理1.对于过期、瑕疵等无法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立即报废,并进行相应记录。
2.报废的器械应进行专门储存,以防止再次使用。
3.对于高值医疗器械的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并按照程序记录销毁过程。
七、员工培训1.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疗器械储存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储存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2.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系统的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八、督查与考核1.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储存管理工作,并定期进行督查和检查。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cc40e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6.png)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器械是医疗机构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良好的储存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进行探讨,以提高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储存环境1. 温度和湿度控制:医疗器械储存区域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应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会对器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 光照控制:医疗器械储存区域避免阳光直射,采取适当的遮光措施,防止阳光照射导致器械变质。
3. 通风要求:保证储存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积聚湿气或异味对器械产生污染。
三、储存区域划分1. 按照器械的特殊要求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种类的器械混合存放。
2. 划定不同区域,并明确标识出每个区域的名称和储存物品的类别,使员工在取用器械时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物品。
3. 划定特殊储存区域,如高值耗材、易损耗材等,要在进出时进行严格的登记和盘点。
四、入库管理1. 对进货的医疗器械要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器械的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所收货品符合质量要求。
2. 对已验收的器械进行清点和登记,包括器械名称、数量、来货单位、生产日期、有效期、储存位置等信息,以便于日后的查找和追踪。
3. 各类医疗器械应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分类、整理和包装。
五、储存管理1. 采用“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库存器械的有效期限不被超过,并定期进行检查,已过期的器械及时淘汰或处理。
2. 对易损耗品要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补充。
3. 对高值器械进行专门管理,设立高值器械的专用储存区域,并加强安全措施,确保高值器械的安全。
六、库存盘点1.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实际库存与记录相符,发现差异要及时核查和调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对不常用的或存在质量问题的器械要进行清理和整理,并考虑处理方式。
七、保养和维修1. 对储存的器械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器械在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损害。
医疗器械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db32c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7.png)
医疗器械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一、储存管理1. 医疗器械分类储存1. 根据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储存。
2. 各类器械应分区域储存,标注清晰,易于辨识和取用。
2. 储存环境要求1. 储存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2. 储存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医疗器械的要求。
3. 防潮、防尘、防蛀等措施要做好。
4. 储存室内应有防火设施和灭火器具。
5. 药品和化学品应与医疗器械分开存放。
3. 储存要点1. 在储存器械时,要注意轻放、小心放置,以防器械受损。
2. 器械应整齐码放,不得乱堆乱放。
3. 医疗器械不得受潮、受热或受阳光直射。
二、养护管理1. 定期检查医疗器械1. 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检查内容包括外观、功能、标志等。
2. 定期消毒和清洁1. 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以确保其卫生安全。
2. 使用专用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消毒,按照医疗器械的要求进行操作。
3. 定期保养和维修1. 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2. 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养和维修计划。
4. 储存和养护记录1. 对医疗器械的储存和养护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储存日期、养护日期、养护人员等信息。
2. 记录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应急处理1. 应急预案1. 制定医疗器械储存和养护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2. 预案中包括紧急、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2. 应急设备和物资1. 准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抢救。
3. 应急演习1. 定期组织应急演习,提高医疗器械储存和养护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 演习内容包括紧急情况的模拟、处理流程的训练等。
以上是医疗器械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4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f9fd5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5.png)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库房贮存管理:- 确保库房环境符合相关卫生、安全、防火等要求;- 制定库房布局图和器械分类标签,确保库房内物品摆放井然有序;- 设立保管区域和特殊存储区域,针对不同特性的器械进行分类存储;- 根据器械特性和有效期设置合理的存放位置,确保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定期检查库存物品的数量和状态,避免过期或损坏;- 对库房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器械贮存环境的卫生安全。
2. 出入库管理:- 制定出入库登记制度,记录器械的出入库时间、数量、用途等信息;- 负责人员需要对出入库人员进行身份核验,并确保物品和清单的一致性;- 对出入库的器械进行验收检查,确认其数量、规格、有效日期等与清单一致,并保存相关文件;-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器械,如易燃、易爆、有毒等,需要按照特殊安全要求进行处理;- 对于异常情况或差错,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好记录和报告。
3. 运输管理:- 制定器械运输管理制度,确保在器械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选择符合运输要求的运输工具和运输容器,确保器械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防护性;- 对运输过程中的器械进行包装和标记,确保其能够被正确识别和保护;- 对运输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运输操作规范,并做好相关记录;- 在运输过程中加强监控和跟踪,确保器械的安全送达目的地;- 对器械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以上是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具体制度应根据医疗器械贮存、管理及运输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疗器械库房的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提高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器械库房的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工作。
第三条职责分工1. 贮存管理人员负责医疗器械库房的贮存工作,包括对医疗器械进行清点、分类、包装等工作;2. 出入库管理人员负责医疗器械的出入库工作,包括对入库和出库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登记和确认;3. 运输管理人员负责医疗器械的运输工作,包括器械的运输计划、监督、配送等工作。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6656e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4.png)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储存和管理,有效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
二、储存管理部门及职责2.1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的储存和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2.1.1 监督医疗器械的安全储存、分类放置及入库出库等工作;2.1.2 制定医疗器械储存标准化管理流程;2.1.3 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存放情况,确保符合要求;2.1.4 维护医疗器械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清点和检验。
三、医疗器械的分类及储存要求3.1 医疗器械按照特性和用途分为不同类别,储存要求如下:3.1.1 一类医疗器械:应储存在通风、干燥、无腐蚀性气体和可靠的温度控制设备的储物柜中;3.1.2 二类医疗器械:应储存在干燥、净化、无腐蚀性气体的储物柜中;3.1.3 三类医疗器械:应储存在避光、通风、干燥的储物柜中;3.1.4 四类医疗器械:应储存在干燥、冷藏、避光的储物柜中;3.1.5 其他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根据其特性和要求进行相应的储存措施。
四、医疗器械的入库管理4.1 医疗器械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并填写相应的入库手续。
4.2 入库验收应按照医疗器械的类别进行逐一检查,确保其完好、齐全、无损坏。
4.3 入库时应制作详细的医疗器械清单,并在清单上登记相关信息,如器械名称、型号、数量等。
4.4 登记信息应及时录入信息系统,以方便跟踪管理。
五、医疗器械的出库管理5.1 出库前应填写出库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出库。
5.2 出库管理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确保出库数量与申请数量一致,并进行相应的登记。
六、医疗器械的定期清点和检查6.1 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清点和检查。
6.2 清点和检查应包括医疗器械的完整性、有效期、存放情况等项目。
6.3 清点和检查结果应及时登记和上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附件1:医疗器械储存管理流程图附件2:医疗器械分类标准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器械管理办法:2014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法规,明确了医疗器械的分类、注册与备案、生产许可等内容。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b1a6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3.png)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引言1. 储存环境要求1.1 温度和湿度•温度范围:在15℃至25℃之间。
•相对湿度范围:在40%至60%之间。
1.2 通风条件医疗器械的储存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潮湿和异味。
1.3 光照要求储存区域应避免阳光直射或强烈的人工光照,以防止医疗器械受到光线的损害。
2. 储存管理要求2.1 包装标签•医疗器械名称和型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入库日期和批号;•存储位置。
2.2 分区管理储存区域应根据医疗器械的分类划分为不同的分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器械交叉污染和交叉感染。
2.3 货架管理储存区域应配备合适的货架和货架标签,确保医疗器械有序、整齐地排列,并方便查找和取用。
2.4 温湿度监测储存区域应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
如发现温湿度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5 安全管理储存区域应设有安全门禁和视频监控设备,确保储存的医疗器械不受盗窃和损坏。
3. 储存操作要求3.1 入库操作•入库人员应核对医疗器械的包装标签,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入库人员应按照储存区域的分区要求,将医疗器械放置到相应的位置,并做好标记。
3.2 出库操作•出库人员应核对医疗器械的包装标签和库存记录,确保医疗器械的信息和库存数量一致。
•出库人员应按照医疗机构的工作流程,领取医疗器械,并及时更新库存记录。
3.3 盘点操作•医疗机构应每年组织对医疗器械的盘点工作,确保库存数量和库存记录一致。
•盘点人员应认真核对储存区域的医疗器械和库存记录,如发现差异,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报告。
结论。
医疗器械贮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贮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3430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8.png)
医疗器械贮存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医疗器械的贮存行为,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预防医疗器械质量问题的发生,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医疗器械的贮存、养护、出入库、运输等管理工作。
三、贮存条件1. 库房内外环境整洁,无污染源。
2. 库房内墙光洁,地面平整,房屋结构严密。
3. 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虫、防鼠、防火、防盗等设施和措施。
4. 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医疗器械贮存要求,并做好温湿度监测和记录。
四、医疗器械的贮存与养护1. 医疗器械应按其温度、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区域。
2. 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 库房内应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品区为绿色,不合格品区为红色,退货区为黄色。
4. 医疗器械的包装应完好无损,数量准确,账货相符。
5. 库房管理员应定期对医疗器械的包装质量和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库房管理员应做好医疗器械的养护工作,定期对贮存环境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贮存条件符合要求。
五、医疗器械的出入库管理1. 医疗器械的入库应经过验收,验收员应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规格、数量等进行核对,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完好。
2. 医疗器械的出库应经过库房管理员核对订单,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包装、标识、装箱,确保医疗器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
3. 库房管理员应做好出入库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供应商、出入库时间等。
六、医疗器械的运输管理1. 医疗器械的运输应采用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确保医疗器械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2. 运输过程中应做好温湿度控制,避免医疗器械受潮、受热、受冷等影响。
3. 运输过程中应做好防震、防尘、防污染等措施,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4. 库房管理员应做好运输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运输时间、运输温度等。
医疗器材采购、贮存管理制度(3篇)
![医疗器材采购、贮存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d0171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3.png)
医疗器材采购、贮存管理制度一、目的制度齐全,贮存合理、充足,搞好供应服务工作,保证医院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工作的正常运作。
二、适用范围医疗器材仓库采购、贮存过程控制。
三、职责1.设备科主任负责领导医疗器材采购、贮存、供应和管理工作。
2.采购员负责医疗器材采购工作。
3.仓库管理员负责医疗器材验收、入库、保管、出库、登记工作。
4.物资财产会计医疗器材入账、开出库单、出账和金额统计工作。
四、工作程序1.科主任工作内容(1)按《医院管理工作管理规范》的库区设施要求策划及配置库房所需设施,提高库房工作质量及管理水平。
(2)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医疗器材供应消耗数据,制订采购计划;(3)搜集医疗器材信息,向临床推荐质优价廉的产品;(4)报主管领导审批采购计划,督促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医疗器材采购(1)根据临床使用、消耗情况及库存量,适时执行采购计划;(2)随时掌握市场价格和供货信息,实行招标采购。
采购专业性强的医疗器械应与有关人员外出考察选购。
(3)对不合格器械、数量短缺或破损品种,应及时与经营单位联系退货或协商处理解决。
(4)熟悉了解临床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做好向临床科室推荐新医疗器械的工作,把市场供应与临床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3.医疗器材入库(1)验收。
验收项目: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效期、质量包装、价格等。
(2)验收时做到物、凭证、规格、数量、质量五对口;签名并开具验收单一式三份:一份仓库登记入卡、一份交采购员会同发票报销、一份交物资财产会计入账。
(3)器材验收后及时放入固定库位。
4.医疗器材保管(1)按医疗器械保管要求分类整齐存放,同时建立随货卡;定期盘点,务必账、卡、物相符。
(2)有有效期的器材,将有效期公布于醒目处;经常巡回检查器材质量,过期失效、淘汰、霉烂、变质的器材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记,及时办理报废手续。
(3)易燃、易爆物品分开贮存,注意防火、防爆、防盗;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关好电源及门窗;保持库房清洁、整齐,不存放私人物品。
医疗器械储存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f9fbc7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8.png)
医疗器械储存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储存和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保证医院各科室的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有效。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内部管理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科室、药房、库房等部门的医疗器械储存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疗器械储存管理第三条封存和集中管理1.全部医疗器械均应在统一的储存区域进行封存和集中管理。
2.储存区域应具备通风良好、湿度适合、温度稳定、干燥清洁的条件。
3.医疗器械应依照类型、规格、用途等进行分类储存,并采用明码标识。
4.储存区域内不得储存超出有效期的医疗器械,过期医疗器械应及时销毁。
第四条储存环境监测1.储存区域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检测项目包含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2.监测结果应记录并保管,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五条入库管理1.医疗器械的入库应由特地人员进行验收,并填写入库登记。
2.入库登记应包含医疗器械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第六条出库管理1.科室需要医疗器械时,应填写出库申请单,并经过科室主任或责任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出库。
2.出库申请单应包含医疗器械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3.医疗器械出库前,应由特地人员进行核对,并填写出库记录。
第七条盘点管理1.每年对医疗器械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确保库存的准确性。
2.盘点应由特地人员进行,记录盘点信息,包含医疗器械名称、规格、数量等。
3.盘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盘盈、盘亏的原因应进行调审核实。
第八条报废处理1.对于失效、损坏或过期的医疗器械,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2.报废处理应经过特地人员审核,并填写报废记录。
报废记录应包含医疗器械名称、数量、报废原因等信息。
第三章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第九条器械选择和采购1.各科室在进行医疗器械采购前,应依据临床需要订立采购计划,并经过科室主任或责任人审核同意后方可采购。
2.采购的医疗器械应具备国家认证或注册证,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f948f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2.png)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管理制度一、概述二、库房管理职责1.库房管理员负责医疗器械库房的日常管理,保证库房的正常运转。
2.库房管理员要负责器械的注册备案和目录管理,并定期进行更新。
3.库房管理员负责库房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库房管理员根据医院采购计划,制定器械的采购计划,并确保废弃和过期物品的及时处理。
5.库房管理员要负责器械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
6.库房管理员要负责器械的清点和盘点工作,并编制相应的清单和报表。
三、器械的贮存要求1.库房要保持干燥、通风、防潮和防尘。
2.库房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无异味和有害物质污染。
3.器械应按照种类、规格和用途分类贮放,并要标有名称、数量、有效期和贮放地点。
4.库房内的器械应保持整齐划一,避免堆放过高和乱放乱摆。
5.库房内的器械应避免与水、火、酸、碱等物质接触。
6.库房内的器械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避免损坏和变质。
四、器械的管理和使用要求1.库房管理员要对械具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确保其安全和可用性。
2.器械的使用应按照临床需求和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不得私自调拨和滥用。
3.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和损坏的,应立即停用并上报相关部门。
4.器械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前的安全和卫生。
5.库房管理员要及时记录器械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人员,以备查验。
五、废弃物品和过期物品的处理1.废弃物品和过期物品应及时清理和处理,避免过期物品滞留和对库房产生影响。
2.废弃物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如:废旧器械、废旧包装、废旧配件等。
3.废弃物品应送交医院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和私自处理。
4.过期物品应及时报废或退还给供应商,不得继续使用。
六、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执行对象包括库房管理员和使用人员,必须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贮存管理。
2.监督部门要定期检查和督促库房管理的执行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3.库房管理制度要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与实际工作相符合。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7f69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2.png)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一. 总则为了规范医疗器械库房的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 库房贮存管理1. 库房贮存环境应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无灰尘,无潮湿。
库房内应设置适当的温湿度监测设备。
2. 库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器械的无菌状态。
3. 库房内每种医疗器械应有明确的存放位置,应有相应的编号和标志,方便查找和管理。
4. 存放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分类存放,并与相应的清单进行核对,确保数量准确无误。
5. 库房负责人应制定医疗器械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每一批次都有有效的入库记录和出库记录。
三. 出入库管理1. 出入库操作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且必须经过授权。
入库前应仔细检查医疗器械的数量和质量,确保符合要求。
2. 出库前应编制出库清单并经过审核,确保数量和要求正确无误。
3. 入库和出库记录应包括相关信息,如医疗器械名称、规格、批号、数量、供应商、经手人等,并应及时更新库存记录。
4. 入库和出库记录应保留一定的时间,并定期进行审核和归档,以备查证。
5. 出库后,医疗器械应经过负责人的检查,确保无损坏和异常情况。
四. 运输管理1. 医疗器械的运输应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负责,且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运输过程中,医疗器械必须妥善包装,防止摔落和碰撞。
特殊的医疗器械应在运输前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护。
3. 运输过程中,医疗器械必须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防止因环境变化导致损坏或降低性能。
4. 运输前后,必须进行仔细的清点和检查,确保医疗器械的数量和质量无误,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更新。
五. 库存管理1. 库存管理应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规定和流程,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库存管理应包括定期盘点和核对,对于过期的医疗器械应进行及时处理。
3. 库存管理应与采购计划相结合,确保供需平衡,并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5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767f8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a.png)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篇一:医疗器械仓库管理规程仓库管理规程一、目的:为了加强仓库管理工作,防止产品在使用或交付前受到损坏或变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原材料、包装材料及成品的贮存管理。
三、管理制度:1、仓库重地,严禁非仓库工作人员随意出入;有事须进库房时,必须有库房人员陪同。
2、仓库应以“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堆码合理、整齐,无倒置现象。
物品码放应距墙面20厘米以上,必要时,采取上苫下垫措施。
3、仓库内温度应控制在5-38℃,湿度在____%之间。
做好仓库温湿度管理工作,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填写《温湿度记录表》。
温湿度异常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采取措施。
4、仓库应保持光线充足,保持通风透气,避免阳光直射,不积水,不积尘,不结蜘蛛网,阴雨天气及时关窗。
5、仓库内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区为绿色、退货区为黄色、不合格区为红色。
6、仓库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报质管人员确认和处理,将有问题的产品放入不合格区存放,待查明原因后,作退货或销毁处理,处理结果应有记录。
7、仓库应定期进行清洁打扫,保持库房环境清洁,配置消防、安全防鼠、防虫、防尘设施,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工作。
8、对各类养护仪器及设备设施应定期检查。
9、酒精等化学品必须进行隔离存放,搬运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时,严禁烟火,做好防护措施。
9.1化学品管理职责:采购部负责公司化学品采购。
原材料库负责对库存化学品进行管理。
9.2化学品管理规定细则:原材料库对库存化学品进行隔离存放,库区内严禁烟火。
库存化学品台帐,标识卡片等必须标注生产日期,以生产日期为准,按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出库。
化学品存放地点应避免高温线照射,温度过高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10、物品入库/出库管理:10.1所有原材料、包装材料及成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由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填写物料卡片,原材料和配件要填写该批料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填写仓库物料标示卡。
医疗器械储存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bd25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3.png)
医疗器械储存制度医疗器械的储存是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医疗器械在储存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有效管理库存,提高医疗服务的可靠性,特制定以下医疗器械储存制度。
一、储存环境要求1、温度和湿度控制根据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设定适宜的储存温度和湿度范围。
一般来说,常温库的温度应控制在 0-30℃,阴凉库的温度应不超过 20℃,冷藏库的温度应在2-8℃之间。
相对湿度通常应保持在35%-75%之间。
2、清洁与卫生储存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扫,防止灰尘、污垢和微生物的污染。
3、通风与照明储存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证空气流通。
照明设施应充足,便于日常管理和检查。
二、分类存放1、按照医疗器械的类别和性质进行分类存放,如诊断类、治疗类、手术器械类等。
2、对于有特殊储存要求的医疗器械,如需要避光、防潮、防震等,应单独存放,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3、无菌医疗器械与非无菌医疗器械应分开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
三、货位管理1、对储存的医疗器械进行货位编码,明确每种器械的存放位置,便于快速查找和管理。
2、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医疗器械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入库管理1、医疗器械入库时,必须进行严格的验收,核对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等信息,确保无误。
2、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质量,如有破损、变形、污染等情况,应拒绝入库。
3、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应及时入库,并做好入库记录,包括入库时间、来源、验收人员等。
五、在库管理1、定期对库存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一般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重点检查有效期较短、易变质、易损坏的医疗器械。
2、对库存医疗器械的数量进行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3、发现医疗器械质量有问题,如过期、变质、损坏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六、出库管理1、医疗器械出库时,应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按照出库凭证准确发放。
2、出库前再次核对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信息,确保无误。
医院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c54485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e.png)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医疗器械的储存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医疗器械的储存、养护、出入库管理。
三、职责1. 医疗器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监督执行。
2. 仓库保管员负责医疗器械的储存、养护、出入库等工作。
3. 使用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的申请、领用、归还等工作。
四、储存要求1. 仓库应具备适宜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防尘、防潮、防虫、防鼠、防火等。
2. 医疗器械应按照其特性、用途、有效期等要求分类存放。
3. 仓库内不得存放与医疗器械无关的物品。
4. 仓库应设置明显标识,标明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信息。
五、出入库管理1. 入库管理(1)采购部门将医疗器械送至仓库,仓库保管员进行验收,确认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2)验收内容包括:包装完好、数量准确、质量合格、有效期符合要求等。
(3)入库后,仓库保管员应将医疗器械登记在库存台账上。
2. 出库管理(1)使用部门需使用医疗器械时,填写出库申请单,经审批后由仓库保管员办理出库手续。
(2)出库时,仓库保管员应核对出库申请单与实际出库的医疗器械,确保数量、规格、有效期等信息准确无误。
(3)出库后,仓库保管员应及时更新库存台账。
六、养护管理1. 仓库保管员应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储存环境,确保符合储存要求。
2. 对易变质、易损坏的医疗器械,应加强养护,定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对临近过期、损坏的医疗器械,应进行淘汰处理,并做好记录。
七、安全防范1. 仓库应设置安全防范设施,如防盗门、监控设备等,确保医疗器械安全。
2. 仓库保管员应严格执行门禁制度,非仓库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3. 仓库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
八、监督检查1. 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仓库的储存、出入库、养护等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本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一、医疗器械仓库应相对独立,仓库周围应卫生整洁,无污染,仓库内应干净整洁,门窗严密,地面平整。
配备防潮、通风、避光、防尘、防虫、防鼠、调节温湿度以及消防安全等设备设施,做好分区工作。
仓库内不得存放非医疗器械产品及无关杂物,无菌医疗器械与一般医疗器械应分区摆放。
二、医疗器械仓库应按照规定划分为四个区并按色标管理:合格区——绿色,不合格区、退货区——红色,待验区——黄色。
三、仓库内设货位卡,做到卡、货相符。
四、医疗机构仓库保管养护员应熟悉医疗机构用医疗器械的质量性能和储存要求,做到医疗器械产品按品种、批次摆放,医疗器械要专库(或专区)存放,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分开存放,无菌医疗器械要专库(或专区)摆放,有温度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要存放于专用冷库中。
五、保管养护员发现有过期失效或包装破损的医疗器械时,应及时清点,做好记录并存放于不合格区,列表上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员,不得私自随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