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中的物理问题

合集下载

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束托卡马克是 目前最有可能实现受控热核 聚变 的方法 。磁约束聚变能的实现面临两大瓶颈问题 :高
参 数 稳 态 等 离 子 体 物 理 问 题 和 托 卡 马克 装 置 及 未 来 反 应 堆关 键 材 料 问 题 。 其 中关 键 材 料 问题 的解 决
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等离子体与壁 材料相互 作用 ( ls aWal neat n ,P ) 程和机 理 Pam . lItrci s WI过 o
t r d c e hg — a a t r ta y s t ls . a d t e oh ri h w t h o e t ek y mae as i o a a sw l a o p o u et ih p r mee e d — t ep a ma h s a n h te S o oc o s h e t r l n T k r k a e l s i n
区域内。因此 ,P 问题 直接决定了聚变 的装置运行安全性 、壁材料 部件研 发进程和未来壁 的使 用 WI
寿命 。 弄 清 P 的各 种 物 理过 程 和机 理 并 施 以 有 效 的 控 制 ,是 未 来 核 聚 变 能 实 现 的 重 要 环 节 之 一 。 WI
对 P 国内外研究 现状进 行了详细的总结评述 ,并 阐述 了 P 的未来发展趋势 和亟待解决 的问题 。 WI WI
n c s ay wa o s le t emae il r be e e s r y t ov h tr o lm. P I sas e a d d a n f h e s e rt e s c e so t r ai n l ap W lor g r e so e o e k y i u sf u c s f n en t a i t s o h I o

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磁约束研究精选全文完整版

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磁约束研究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磁约束研究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高温等离子体行为的学科,而磁约束则是一种常见的等离子体控制方法。

磁约束通过利用磁场来限制和稳定等离子体,使其保持高温和高密度状态。

本文将讨论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磁约束研究,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验和应用。

一、磁约束的基本原理磁约束是利用磁场对等离子体进行约束和控制的方法。

在等离子体物理中,等离子体是由大量带电粒子组成的气体,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这些粒子在高温和高密度下会产生剧烈的相互碰撞,限制了等离子体的稳定性。

磁约束通过创建一个磁场,使等离子体带电粒子在磁场的作用下运动,并在约束范围内保持稳定状态。

二、磁约束装置磁约束装置是实现磁约束的设备。

其中最常见的装置是托卡马克装置(tokamak),托卡马克是一种环形螺旋形的装置,由大型磁体和真空室组成。

托卡马克装置通过在磁体中产生强大的磁场,将等离子体限定在装置中心,形成一个稳定的等离子体环。

三、磁约束的稳定性磁约束的稳定性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等离子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是复杂而有序的,但由于磁力线的形状等原因,等离子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稳定性。

这就需要通过调整磁场参数和控制装置的设计,以提高磁约束的稳定性。

四、磁约束的应用磁约束在等离子体物理学的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核聚变研究。

核聚变是一种将轻元素聚变为重元素的过程,是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

通过磁约束技术,可以在地球上模拟太阳和恒星内部的等离子体条件,研究核聚变反应的基本性质和聚变能产生。

此外,磁约束也在等离子体产生和等离子体材料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等离子体在太阳表面和太空中广泛存在,磁约束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些等离子体的行为和性质。

五、磁约束的挑战和前景虽然磁约束在等离子体物理学中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磁约束装置的稳定性和能源消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如何实现更高的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以及更节能的磁约束装置设计,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热核聚变反应的研究现状

热核聚变反应的研究现状

热核聚变反应的研究现状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化石能源资源的日益稀缺,热核聚变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持续、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备受瞩目。

热核聚变能利用类似太阳核心的高温、高压、高密度条件来实现氢、氦等轻核的核聚变,产生大量的能量。

如果我们可以将热核聚变技术用于商业生产,那么全球的能源问题将不再是难题。

然而,虽然热核聚变能的优势十分显著,但是要实现商业化使用,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一、热核聚变反应的原理热核聚变反应是指在高温、高压、高密度的条件下,轻核如氢、氦等核粒子发生聚变反应,形成较重的核粒子和自由中子的过程。

在聚变过程中,原子核碎裂开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来实现。

太阳的能量来源就是热核聚变反应。

在太阳内部,高温(15亿℃以上)和高密度的环境下,两种氢异同质体——质子和氘核——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步骤,最终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

热核聚变能是一种可持续、环保、安全的能源来源,理论上可以在大约10亿年的时间里,以可持续的速度支持人类的需求。

二、热核聚变反应技术的发展历程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Ivy Mike)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了实现核武器试验,打造出了第一台“热核聚变反应“实验装置——Ivy Mike。

这个装置是一个“花生壳“型的真空金属球,直径达6 米。

它需要4800个真空管来保证低温下等离子体的存在。

Ivy Mike 在历经多次试验失败后,于1952年11月1日在太平洋上空进行实际试验,首次让聚变反应取得了成功。

2. 苏联弗尔门国家实验室(TITER)1958年,苏联在弗尔门国家实验室建造出了TITER-I聚变装置,是“热核聚变反应“技术迈出了新的一步。

TITER-I是一个具备中等规模的聚变设备,他通过采用磁场控制技术和高速离子外流方法,将聚变实验装置左右对称,解决了磁约束和边缘外流的问题。

3. 美国斯诺美国实验室(Tokamak)1960 年代,美国斯诺美国实验室成立了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计划(Soviet 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 Research)。

我国磁约束核聚变发展

我国磁约束核聚变发展

我国磁约束核聚变发展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能源资源的枯竭,人类对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日益迫切。

核聚变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备受各国关注。

我国一直致力于磁约束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磁约束核聚变是利用磁场将等离子体束缚在一个磁约束器中,使其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实现核聚变反应。

与传统的热核聚变不同,磁约束核聚变技术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被认为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东方之星”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也被称为“中国人造太阳”。

该装置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能够提供长时间、高密度的等离子体运行环境。

通过对等离子体的控制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磁约束核聚变过程中的物理问题。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的建设和运行。

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的合作方,我国在该项目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

ITER计划建设一个具有商业级别尺寸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旨在证明核聚变的可行性。

我国为该项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为我国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国的科研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提高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以实现更高效的核聚变反应。

政府也加大了对核聚变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研究核聚变领域的关键问题。

然而,磁约束核聚变技术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如何在高温、高能环境下有效地控制等离子体,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何降低磁约束核聚变反应所需的能量成本,提高能量输出效率,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总的来说,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通过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我们在等离子体物理和核聚变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磁约束聚变

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磁约束聚变

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的磁约束聚变磁约束聚变是等离子体物理学中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磁场的约束,将等离子体保持在高温高密度的状态,以实现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磁约束聚变的原理、设备和挑战,并展望其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一、磁约束聚变的原理磁约束聚变利用磁场对等离子体进行限制和控制,使等离子体保持在高温高密度的状态,以实现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是太阳和恒星等天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在人类能源发展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中,使用强大的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一个闭合的磁场线内。

通过施加磁场,束缚住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避免其与容器壁发生碰撞并损失能量。

同时,在适当的磁场拓扑条件下,等离子体中的高温粒子可以沿磁场线旋转,形成等离子体的稳态。

二、磁约束聚变实验设备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磁体系统、等离子体加热系统和诊断系统等组成部分。

1. 磁体系统:磁体系统是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的核心。

它由超导磁体和常规电磁磁体组成,用于产生强大的磁场。

超导磁体具有高导磁率和无电阻特性,可以在长时间内持续提供高强度的磁场。

常规电磁磁体由线圈和电源组成,用于调节磁场的形状和强度。

2. 等离子体加热系统:等离子体加热是维持等离子体高温状态的关键。

常用的加热方法包括射频加热、中性粒子注入和超声波加热等。

射频加热通过射频电场对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进行共振加热,提高其温度。

中性粒子注入通过向等离子体注入高能中性粒子,使其与等离子体粒子碰撞转移能量。

超声波加热利用超声波的压力和摩擦作用将能量传递给等离子体粒子。

3. 诊断系统:诊断系统用于对等离子体的物理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常见的诊断方法有干涉法、辐射诊断、流速测量、温度测量和等离子体成分分析等。

通过诊断系统,可以获取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流速等信息,从而对聚变过程进行监测和研究。

三、磁约束聚变面临的挑战尽管磁约束聚变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磁约束的应用及物理学原理

磁约束的应用及物理学原理

磁约束的应用及物理学原理简介磁约束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磁约束的应用以及其物理学原理。

磁约束的概念磁约束是通过磁场的作用将物质约束在特定区域内的现象。

通过利用磁场的力,可以控制粒子的运动轨迹,并达到限制粒子移动范围的目的。

磁约束常见于粒子加速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磁共振成像等领域。

粒子加速器中的磁约束粒子加速器是一种常见的研究物质性质的装置,其中磁约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粒子加速器中,通过利用强磁场将粒子束限制在加速器的轨道内,可以使粒子束稳定地运动,并实现高能量的加速。

磁约束在粒子加速器中的应用使得科学家能够研究粒子的性质,探索基本粒子的奥秘。

磁约束原理是基于洛仑兹力的作用。

洛仑兹力是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磁场对其施加的力。

根据洛仑兹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调整磁场的参数以实现粒子束的稳定运动。

等离子体物理中的磁约束等离子体是由电离气体中的电子和正离子组成的物质。

在等离子体物理中,磁约束被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的控制和研究。

通过利用磁场的力可以限制等离子体的扩散和漂移,从而保持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并控制等离子体的形状和运动。

等离子体在核聚变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核聚变是一种将轻元素聚合成重元素的核反应,是太阳能的主要能源产生方式。

在核聚变实验中,磁约束被用来将等离子体限制在磁约束装置中,使等离子体保持高温和高密度状态,以实现核聚变反应的条件。

磁共振成像中的磁约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诊断医学。

在MRI技术中,磁约束被用来操纵被检体内的原子核自旋,从而产生特定的磁共振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被检体的高分辨率影像。

在MRI技术中,磁约束是通过强大的磁场来实现的。

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是MRI 成像的重要参数,能够影响成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通过精确控制磁场的分布和强度,可以实现对被检体内部结构的精确成像。

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中的物理问题课件

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中的物理问题课件

仿星器装置的介绍
仿星器是一种类似于恒星内部结构的受控热核聚变装置,其名称来源于它的形状和 功能。
仿星器装置通常由多个磁场线圈组成,通过改变线圈电流来控制等离子体的形状和 约束。
仿星器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模拟恒星内部的物理环境,并且具有较高的等离子体 密度和温度,因此在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热核聚变反应的点火与燃烧过程
总结词
点火与燃烧过程是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中的关键环节 ,涉及到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极端物理条件。
详细描述
为了实现聚变反应的持续进行,需要解决点火与燃烧 过程的问题。点火涉及到聚变反应的启动,需要足够 的高温和高密度条件以克服热力学障碍。燃烧过程则 涉及到反应的维持和扩展,需要保持高温和高密度条 件,同时解决能量传输和输运问题。这一过程需要深 入研究燃烧等离子体的物理机制、能量传输和输运特 性以及高温等离子体的辐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02
磁场约束
通过强大的磁场,将高温等离子体限制在特定形状的磁场结构中,防止
其与容器壁直接接触。磁场强度和形状需精确控制,以确保等离子体的
稳定约束。
03
高温高压条件
为了引发和维持聚变反应,需要将等离子体加热到极高温度(数亿度)
,同时施加足够的高压。这需要采用先进的加热技术和能源输入方法。
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的应用前景
在球马克装置方面,研究者们成功地 实现了等离子体的均匀分布和稳定约 束,并探索了其在磁约束受控热核聚 变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04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等离子体控制技术的挑战
维持等离子体的稳定性
在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不稳定性,如ELM(边缘局域模)和ITG (内部输运垒)等,以确保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

磁约束核聚变原理

磁约束核聚变原理

磁约束核聚变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磁约束核聚变这神奇的玩意儿。

你说这磁约束核聚变啊,就像是一场超级酷炫的魔术表演!想象一下,在一个特别的舞台上,那些微小的粒子们就像是调皮的小精灵,到处乱跑乱撞。

而我们呢,要想办法把它们给约束住,让它们乖乖地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行动。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就好像你要抓住一群调皮的小猫,它们可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你指定的地方。

但是呢,科学家们可聪明啦!他们想出了用磁场来约束这些粒子的办法。

磁场就像是一个无形的大笼子,把那些粒子都关在里面,让它们只能在特定的区域里活动。

你可能会问啦,为啥要搞这个磁约束核聚变呢?哎呀,这可太重要啦!核聚变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啊,那能量简直多得吓人!要是我们能把这个技术玩转了,那以后我们的能源问题不就轻松解决啦?再也不用担心没电啦,也不用怕油价涨啦!你看现在,我们用的电很多都是靠烧煤、烧油发出来的,这多不环保啊!而且那些能源总有一天会用完的。

但是核聚变就不一样啦,它的原料在大海里多得是,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磁约束核聚变的研究可不容易啊,就像是攀登一座超级高的山峰。

科学家们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遇到了好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可能会失败,但是他们可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就像勇敢的战士,一直在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这过程中也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呢!比如说有时候实验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就像一场小小的闹剧。

但是科学家们会从这些意外中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咱普通人虽然不能直接去搞这个磁约束核聚变,但是我们可以支持科学家们呀!给他们加油打气,让他们知道我们都在期待着他们的成功。

反正我觉得吧,磁约束核聚变就是未来的希望!它就像一道光,照亮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路。

我坚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们会攻克所有的难题,让磁约束核聚变真正为我们所用。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该有多棒啊!你难道不期待吗?。

核聚变的磁约束

核聚变的磁约束

核聚变的磁约束1. 简介核聚变是一种将轻元素(如氘和氚)融合成重元素(如氦)的过程,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反应。

与核裂变不同,核聚变反应是可持续的,且不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废料,因此被认为是理想的能源来源之一。

然而,要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并将其应用于能源生产,需要克服许多技术挑战。

磁约束是实现核聚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利用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特定的空间中,以防止其与容器壁接触并散失能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聚变的磁约束技术及其原理、应用和挑战。

2. 磁约束原理磁约束技术的核心是利用磁场对等离子体施加力,使其保持在特定的空间中。

磁约束可分为两种类型:轴向磁约束和径向磁约束。

2.1 轴向磁约束轴向磁约束是通过在等离子体周围创建一个轴向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

这个磁场使得等离子体沿着磁场线方向运动,防止其沿轴向扩散。

轴向磁约束通常使用螺管磁体或线圈来实现,这些磁体或线圈产生一个沿着等离子体轴向的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中心位置。

2.2 径向磁约束径向磁约束是通过在等离子体周围创建一个径向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

这个磁场使得等离子体沿着磁场线方向运动,防止其沿径向扩散。

径向磁约束通常使用环形磁体或线圈来实现,这些磁体或线圈产生一个沿着等离子体径向的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环形空间中。

3. 磁约束应用磁约束技术在核聚变研究和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磁约束应用的例子:3.1 磁约束聚变堆磁约束聚变堆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技术实现核聚变反应的装置。

它通常由一个环形磁体或线圈和一个等离子体室组成,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在室内运动。

通过在等离子体中提供足够高的温度和密度,可以实现核聚变反应。

3.2 磁约束聚变反应堆磁约束聚变反应堆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技术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的装置。

它通常由一个大型的环形磁体或线圈和一个等离子体室组成,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在室内运动。

通过控制磁场和等离子体的参数,可以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并将其转化为能量。

3.3 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核聚变反应的基本性质和物理过程。

五、托卡马克中的重要问题(磁约束、平衡、加热、第一壁之外)

五、托卡马克中的重要问题(磁约束、平衡、加热、第一壁之外)

五、托卡马克中的重要问题(磁约束、平衡、加热、第一壁之外)五、托卡马克中的其他重要问题(磁约束、平衡、加热、第一壁之外)1. 托卡马克物理发展的重要点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M.法拉第以及其后的J.J.汤姆孙、J.S.E.汤森德等人相继研究气体放电现象,这实际上是等离子体实验研究的起步时期。

1879年英国的W.克鲁克斯采用“物质第四态”这个名词来描述气体放电管中的电离气体。

美国的I.朗缪尔在1928年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词,等离子体物理学才正式问世。

1929年美国的L.汤克斯和朗缪尔指出了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的疏密波(即朗缪尔波)。

对空间等离子体的探索,也在20世纪初开始。

1902年英国的亥维赛(发现地球上电离离层的中层,E层,被称为亥维赛层)等为了解释无线电波可以远距离传播的现象,推测地球上空存在着能反射电磁波的电离层。

这个假说为英国的E.V.阿普顿用实验证实。

英国的D.R.哈特里(1931)和阿普顿(1932)提出了电离层的折射率公式,并得到磁化等离子体的色散方程。

――――以下与托卡马克密切相关(在高温等离子体书中有对应内容)―――― 从20世纪30年代起,磁流体力学及等离子体动力论逐步形成。

等离子体的速度分布函数服从福克,普朗克方程。

苏联的Л.Д.朗道在1936年给出方程中由于等离子体中的粒子碰撞而造成的碰撞项的碰撞积分形式。

1938年苏联的A.A.符拉索夫提出了符拉索夫方程,即弃去碰撞项的无碰撞方程。

朗道碰撞积分和符拉索夫方程的提出,标志着动力论的发端。

1942年瑞典的H.阿尔文指出,当理想导电流体处在磁场中,会产生沿磁力线传播的横波(即阿尔文波)。

印度的S.钱德拉塞卡在1942年提出用试探粒子模型来研究弛豫过程。

1946年朗道证明当朗缪尔波传播时,共振电子会吸收波的能量造成波衰减,这称为朗道阻尼。

朗道的这个理论,开创了等离子体中波和粒子相互作用和微观不稳定性这些新的研究领域。

从1935年延续至1952年,苏联的H.H.博戈留博夫、英国的M.玻恩等从刘维定理出发,得到了不封闭的方程组系列,名为BBGKY链。

等离子体物理思考题参考

等离子体物理思考题参考

思考题1.1 电离气体一定是等离子体吗?反过来呢?答:电离气体不一定是等离子体,反过来也不一定。

1.2 试就高温、低温、高密度、低密度等离子体各举一例。

答: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等离子体是高温等离子体,电弧等离子体是低温等离子体,太阳内部等离子体是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离层等离子体是低密度等离子体。

1.3 德拜屏蔽效应一定要有异性离子存在吗?答:不一定,完全由电子构成的非中性等离子体也具有德拜屏蔽效应。

1.4 用电子德拜长度表示等离子体的德拜长度的前提是什么?答:主要是所考虑问题的时间尺度应小于离子的响应时间,离子不能响应。

1.5 由于德拜屏蔽,带电粒子的库仑势被限制在德拜长度内,这是否意味着粒子与德拜球外粒子无相互作用?为什么?答:有,但是表现为集体相互作用,实际上屏蔽本身可以视为相互作用的传递过程,粒子对德拜球外的粒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周围屏蔽粒子的传递而作用。

1.6 对于完全由同一种离子构成的非中性等离子体,能够有德拜屏蔽的概念吗?答:同样有,但此时是指在平衡状态下,系统对电扰动的屏蔽作用。

1.7 常规等离子体具有不容忍内部存在电场的禀性,这是否意味着等离子体内部不可能存在很大的电场,为什么?答:不一定,在小于德拜长度的空间尺度中,可以存在局域很强的电场,在比等离子体特征响应时间小的时间尺度中,可以存在瞬时的强电场。

1.8 在电子集体振荡的模型中,若初始时不是所有电子与离子产生分离而是部分电子,则振荡频率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变化,如何解释?答:从方程上看,此时的振荡频率似乎会减小,即将电子密度换成分离电子密度,如果这样,集体振荡频率就不是等离子体的一种特征频率,因为与振荡扰动的幅度相关。

但事实上这样处理是不对的,部分电子与离子分离的情况应用此模型无法进行。

因为当部分电子分离时,未分离的电子同样会运动,使得电场会增大,结果使振荡频率仍然是等离子体频率。

1.9 粒子之间的碰撞是中性气体中粒子相互作用的唯一途径,在等离子体中也如此吗?粒子间能量动量交换还有什么途径?答:等离子体中粒子间能量、动量交换途径除碰撞外,还可以通过许多集体相互作用形式,如不稳定性、粒子-波-粒子作用等。

托卡马克实验的物理基础

托卡马克实验的物理基础

托卡马克实验的物理基础
托卡马克(tokamak)实验是一种磁约束聚变(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磁场将等离子体(Plasma)约束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在高温条件下达到聚变反应所需的参数。

托卡马克实验中,等离子体在托卡马克装置内被加热至数百万度以上,通过磁场约束在中心区域,从而达到核聚变所需的温度和密度。

等离
子体在聚变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可被用于制造电力。

托卡马克实验的物理基础包括:
1. 等离子体物理学:等离子体是被激发的气体,由带正电荷的离子和
自由电子组成。

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等离子体中离子和电子的性质、
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

2. 磁场约束:托卡马克实验中,通过产生环状的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
在一起。

由于等离子体带电,在磁场中存在洛伦兹力,使等离子体在
中央聚集。

3. 等离子体加热:等离子体需要被加热至非常高的温度才能发生聚变
反应。

托卡马克实验中,通常使用微波、射频等高能粒子进行加热。

4. 电磁波、粒子与辐射传输:托卡马克实验中,等离子体内的反应过
程涉及粒子的输运、电磁波和辐射的产生和传输等复杂过程,需要进
行详细的研究和模拟。

以上是托卡马克实验的物理基础,它是目前人类研究热核聚变的
主要手段之一。

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

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

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核聚变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一直备受科学家们的追求。

而在核聚变研究中,等离子体物理和磁约束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及磁约束核聚变技术的原理和挑战。

1. 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等离子体是一种由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高度电离的气体。

在高温和高能量作用下,原子的电子被迅速激发到高能级,形成高度电离的等离子体。

这种等离子体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特性,比如导电性和磁性。

导电性是等离子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由于其中的自由电子可以传导电流。

这使得等离子体可以被外加电磁场所操控。

而磁性是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运动所产生的磁场。

这种磁场可以对等离子体的大小和形状产生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外加磁场进行控制。

2. 等离子体的应用领域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核聚变领域,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领域的应用。

在半导体工业中,等离子体被用于制造高纯度材料和表面清洁。

在环境保护中,等离子体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空气净化。

在医学领域,等离子体用于癌症治疗和细胞植入。

3. 等离子体物理在磁约束核聚变中的应用磁约束核聚变是一种将轻核聚变成重核来释放能量的过程。

等离子体物理在磁约束核聚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磁约束装置中,通过在等离子体产生和维持一个强大的磁场,使得热等离子体能够保持稳定性并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和密度条件,以使核聚变反应发生。

等离子体在磁约束核聚变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产生强大的磁场,可以使等离子体稳定地保持在装置中,这样可以防止等离子体与设备之间的碰撞和损坏。

其次,磁场也可以调整等离子体的形状和大小,以使得反应更加高效和稳定。

4. 磁约束核聚变技术的挑战尽管磁约束核聚变在理论上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能源形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能量的损耗。

在磁约束装置中,由于等离子体的运动速度很高,存在能量传输的损耗。

这意味着装置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等离子体的稳定。

可控核聚变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进展

可控核聚变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进展

可控核聚变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进展张浩然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15级应用物理学 B31514024摘要:可控核聚变能源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

国际磁约束聚变界近期研究的焦点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本文介绍了ITER 计划的科学目标和工程技术目标中的前沿问题,提出了我国磁约束聚变近期、中期和远期技术目标,制定了中国磁约束聚变发展路线图。

关键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ITER一、前言可控核聚变能源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

在磁约束聚变领域,托卡马克研究目前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正式参加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的建设和研究,同时正在自主设计研发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

在惯性约束领域,Z 箍缩作为能源更具潜力,有可能发展成具有竞争力的聚变–裂变混合能源。

本文重点介绍了磁约束聚变的前沿问题等。

二、磁约束聚变前沿问题(一)磁约束聚变的研究意义和现状磁约束聚变是利用特殊形态的磁场把氘、氚等轻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的处于热核反应状态的超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有限的体积内,使等离子体受控制地发生大量的原子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

磁约束聚变通过低密度长时间燃烧的方式实现氘、氚等离子体的自持燃烧,并将这种燃烧维持下去。

世界上的磁约束聚变装置主要有托卡马克、仿星器、磁镜三种类型,其中托卡马克最容易接近聚变条件而且发展最快。

目前,磁约束聚变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正式参加了ITER 项目的建设和研究;同时作为ITER 装置与聚变示范堆(DEMO)之间的桥梁,我国正在自主设计、研发CFETR 项目[1]。

这些措施将使我国的磁约束聚变研究水平位于国际前列。

(二)磁约束聚变的前沿问题磁约束聚变的研究开发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在科学和技术上充满了挑战,以至于在经历了40多年的较具规模的国际聚变研究之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基本获得可以建造磁约束聚变实验堆的必要知识和技术。

磁约束聚变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物理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核聚变惯性约束与磁约束

核聚变惯性约束与磁约束

核聚变惯性约束与磁约束核聚变是一种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它可以将两个质子合并成一个氘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在太阳中发生,也被用来作为一种潜在的能源来源。

然而,核聚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才能发生。

为了控制核聚变反应,两种主要的技术——惯性约束和磁约束——被用于将热核聚变筒中的等离子体隔离开来。

这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并且常常被结合使用。

惯性约束是通过利用物体的惯性来阻止它的运动。

在核聚变中,惯性约束通常是通过放置一个重物,如铅块,在等离子体的中心来实现的。

由于等离子体具有很高的温度和压力,它会产生巨大的力,尝试将重物推开。

但是,由于重物具有很大的惯性,它很难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阻止等离子体的运动。

磁约束是通过利用磁场来阻止等离子体的运动。

在核聚变中,磁约束通常是通过在等离子体周围放置磁铁来实现的。

由于等离子体具有电荷,当它在磁场中时,它会受到磁力的影响。

如果磁场的方向和等离子体的电荷相反,则等离子体会受到排斥力,从而阻止其运动。

两种约束方法各有优缺点。

惯性约束相对简单,易于操作,但是效率较低。

磁约束更加复杂,但是效率较高。

因此,在核聚变研究中,通常会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惯性约束的一个缺点是,它的效率较低,因为它只能阻止等离子体的运动,而不能使其停止反应。

因此,惯性约束通常是在磁约束的基础上使用的,以确保等离子体的安全。

磁约束相对复杂,需要使用强大的磁铁和复杂的电路来实现。

然而,磁约束的效率更高,因为它能够完全抑制等离子体的反应,使其停止反应。

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方法常常被结合使用。

例如,在核聚变反应堆中,通常会使用磁约束来控制等离子体的反应,同时使用惯性约束来确保等离子体的安全。

总之,惯性约束和磁约束是两种重要的核聚变控制技术,它们各有优缺点,并且常常被结合使用。

惯性约束相对简单,易于操作,但是效率较低;磁约束更加复杂,但是效率较高。

在核聚变反应堆中,通常会使用磁约束来控制等离子体的反应,同时使用惯性约束来确保等离子体的安全。

托卡马克磁约束

托卡马克磁约束

托卡马克磁约束
托卡马克磁约束是一种使用磁场来控制等离子体运动的物理原理。

它是核聚变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强磁场将等离子体固定在中心位置,实现等离子体长时间热稳定运行。

本文将就托卡马克磁约束的原理、优点、缺点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托卡马克磁约束利用的是等离子体受磁场力的性质,利用磁场将等离子体固定在中心位置,防止等离子体撞击装置壁面。

在托卡马克磁约束中,设计了一种磁场强度在中心达到最大值,这种磁场被称为等离子体采用的极向磁场。

磁场是由馆架外轴向线圈和内侧的环形线圈组成的,在该场中,等离子体在较强的线圈电流作用下被压缩成强约束的狭缝,形成环形等离子体,这种扭曲的构造使得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从而维持等离子体的稳定性。

1.磁约束使得等离子体长时间的稳定运行,使得核聚变反应可以持续进行。

2.稳定的等离子体环境为核聚变反应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物理条件。

3.扭曲的构造使得符合能量守恒定律,从而维持等离子体的稳定性。

1.托卡马克磁约束需要大量的电磁感应材料,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2.托卡马克环形磁场的建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其能源消耗量较大。

3.等离子体的密度不稳定,容易被破坏,维护难度较大。

托卡马克磁约束在核聚变实验和电力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核聚变研究中,托卡马克磁约束是实现核聚变反应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电力工业中,托卡马克磁约束可以应用于制造核反应堆,利用核聚变产生的高能粒子热转化为电能,提供清洁的能源来源。

总之,托卡马克磁约束利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运动,具有优良的长时间稳定性和宽阔的应用前景,正逐渐成为实现核聚变能源的有力工具之一。

cicc导体在iter工程应用中若干关键力学问题研究

cicc导体在iter工程应用中若干关键力学问题研究

CICC导体在ITER工程应用中若干关键力学问题研究摘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之一。

该计划旨在验证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反应堆的科学性与技术可行性,通过由CICC(Cable in Conduit Conductor)导体绕制而成的托克马克装置产生强磁场,将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磁笼内诱发可控热核聚变。

2014年ITER组织磁体部门负责人Devred教授指出当前ITER用CICC导体主要面临三大挑战:1,CICC导体制备过程中普遍存在电缆穿管退扭问题,伴随着电缆节距增加引起交流损耗的增大,这将严重影响CICC导体电流输运特性及稳定性。

2,CICC导体短样在热-电磁循环载荷作用下分流温度随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表现出退化行为,这就意味着按照目前这种设计方式,ITER仅能运行数千次,远低于原计划的3万次,这加剧了人们对ITER工程的担忧。

3,高性能超导股线研发与接头制备。

我们知道,托克马克装置中心场与环向场螺线管CICC超导电缆是由Nb3Sn超导股线经多级绞扭而成。

而已有的研究表明Nb3Sn超导性能对力学变形极为敏感。

因此,研究超导电缆的等效力学参数及其在多场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是实现托克马克磁体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设计的基础。

本文针对超导电缆等效力学参数、穿管过程中的电缆退扭行为、热-电磁静载荷作用下的超导股线屈曲行为以及热-电磁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分流温度退化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实验与理论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细杆理论对一级子缆轴向拉伸时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级子缆轴向拉伸刚度模型。

受限于绞线制备工艺,股线间通常存在间隙以及残余扭转变形。

针对这两种情形下的一级缆拉伸刚度分别建立了弹簧模型及修正的细杆理论模型,两种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良好。

自行设计并完成绞线热膨胀系数高精度测试系统,对碳纤维绞线与凯夫拉绞线轴向热膨胀系数进行实验测试,得到绞线节距对轴向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

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中的物理问题

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中的物理问题

1,电子温度分布的剖面不变性:
• 模型:电子温度梯度(ETG)驱动的湍流支配电 子能量的反常输运; 温度分布陡(温度梯度大)→湍流发展→输运 系数增加→温度分布变平→温度梯度低于一定 的阈值→湍流就消失→输运系数就降到新经典 理论预言的值→温度分布变陡。 • 自洽平衡的结果,就使得电子温度梯度保持在 阈值附近而呈现某种不变性。虽然线性理论求 得的ETG模的不稳定阈值与实验结果很接近, 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得到的ETG模引起的输 运系数都远小于实验观测值。因此,理论仍然 不能定量解释并预见电子温度分布的剖面不变 性这种自组织现象。
Cryostat
Toroidal Field Coil Nb3Sn, 18, wedged 24 m high x 28 m dia. Port Plug (IC Heating) 6 heating 3 test blankets 2 limiters/RH rem. diagnostics
Fusion Power: 500 MW Plasma Volume: 840 m3 Nominal Plasma Current: 15 MA Typical Temperature: 20 keV Typical Density: 1020 m-3
2,输运壁垒(Transport Barrier):
• 等离子体能量约束的低(L-)模:
E E /( dE / dt ) P
0 .5
• 等离子体能量约束的高(H)模: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非欧姆加热 功率超过一定的阈值时,等离子 体会发生向高(H)约束模式的 突变。H模的一个特点就是等离 子体的密度和温度在等离子体 边缘部分会很快变陡而形成台基状的边缘输运壁垒
三、磁约束等离子体中的自组织现象

热核聚变实验的难点及重点研究

热核聚变实验的难点及重点研究

热核聚变实验的难点及重点研究热核聚变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近些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热核聚变是指将两种轻元素(通常是氢和氦)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融合成更重的元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然而,在将热核聚变应用于实际能源产生之前,研究人员必须克服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实现并控制热核聚变的过程。

理论上,热核聚变所需要的条件相当苛刻,因此研究热核聚变的过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目前热核聚变实验中的难点及研究重点。

一、温度和压力在热核聚变的过程中,原子核需要具备足够的运动能量来克服核间的斥力力量,使之相互接近。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

一些目前使用的实验方法包括惯性约束聚变(ICF)和磁约束聚变(MCF)。

在MCF实验中,重点在于如何在稳定的磁场中控制高温等离子体的运动轨迹,以便让原子核相互靠近并发生聚变。

而在ICF实验中,需要将一定的能量集中到靶点上,以使靶点几乎瞬间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和压力。

二、等离子体中的湍流等离子体中的湍流是指由流体运动引起的无序流动,这个过程中存在高低速流动区域的交错和扰动。

湍流将会使得聚变过程中的等离子体不稳定,导致聚变反应的失控。

在热核聚变实验中,研究人员必须找到一种控制湍流的方法,以维持聚变反应的稳定性。

三、增强等离子体热稳定性由于等离子体具有高度不稳定性,聚变反应只会持续短短的时间。

为了实现持续稳定的聚变反应,研究人员需要想办法增强等离子体的热稳定性。

一种方法是通过将大量的惯性尺寸最小但速度最快的粒子(例如α粒子)引导到等离子体中,来引发更多的聚变反应。

这个过程需要来自聚变的放热能量来令粒子运动,并通过特殊的加速器来将粒子引导入等离子体。

四、缩小聚变反应的体积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足以驱动涡轮发电机将其转化为电能。

但是,聚变反应体积庞大的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一些聚变实验需要非常巨大的设备才能够容纳聚变反应。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开发出一些针对小型聚变反应设备的技术和方法,以便实现聚变反应的实用性。

有关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在技术上所遇到的难点的几点补充

有关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在技术上所遇到的难点的几点补充

有关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在技术上所遇到的难点的几点补充
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是现今聚变技术的两个主要技术,它们的技术要求都很高,其中所遇到的难点大体上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惯性约束聚变要求操作系统的挤压物质。

操作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挤压出一个高能的焦耳结,以使用一种特殊的收缩力将反应堆中的物质凝聚在一起,这一过程要求技术上都很高。

此外,要想保证反应堆内物质持续反应,技术人员在操作外壳时,要考虑到外壳的结构,密封技术也是有很多难度的。

第二,磁约束聚变要求高强度的磁场,以把反应剂中的粒子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为了获得强大的磁场,必须构建一个磁壳,这是很复杂的工程。

磁场设计的结构跟复杂,技术调节的要求也很高,如果出现失调,反应就会失去控制,导致反应堆熔毁。

以上就是有关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在技术上所遇到的难点的几点补充。

这些难点就是惯性约束聚变要求操作系统的挤压物质,并需要技术精巧的外壳结构及紧密的密封技术;磁约束聚变则要求高强度的磁场,必须构建一个磁壳以及精巧的磁场设计结构,调节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失调就会导致反应堆熔毁。

要想把这些难点克服,需要有技术上的突破,以及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来保证一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L-2A is a divertor tokamak constructed at SWIP new site based on original ASDEX main components(magnet coils and vacuum vessel) and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from HL-1/1M.
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中的 物理问题
董家齐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
概要
一、引言 二、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和输运 三、磁约束等离子体中的自组织现象 四、磁场重联和等离子体流 五、ITER 简介 六、结束语
一、引言
• 受控核聚变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 :2003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Vitaly L. Ginzburg在他的 获奖演说中列出了二十一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十 个重要领域(“physical minimu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XXI Century)。出人意料的是, 他没有把让他走上领奖台的研究领域-超导和超 流,而是把受控核聚变(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列于其首[1]。在对此作解释时,他提到 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 L. Kapiza的 获奖演说的题目是:等离子体和受控热核反应。
五、ITE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 Reactor) 简介
Central Solenoid Nb3Sn, 6 modules Blanket Module 440 modules Poloidal Field Coil Nb-Ti, 6 Vacuum Vessel 9 sectors
• EAST
六、结束语
• 受控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紧密相关。而后者是物理 学的一个新分支,理论体系和实验手段都在快速发展。 • 在美国,等离子体物理已经被约50所大学列入物理系 本科学生的课程,不少比较好的大学,都有这方面的 研究生专业。在日本,欧洲,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大学 也不少。 • 在我国,这个分支还不为多数物理学工作者所熟悉。 • 受控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现代物 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紧密相关。 • 希望有关专家关注这些问题。 • 希望使对物理学有兴趣的年轻人知道,受控核聚变研 究不但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重大研究领域,在开发核 聚变能源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探索未知世界,认识物 理学基本规律的机遇和挑战,很值得有志青年为之奋 斗,为之献身,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 环状位形中捕获粒子的香蕉轨道
• 经典扩散、新经典扩散和反常输运: D 2 , D (r ) 2 • 实验发现,离子和电子横越磁力线的热扩散系 数分别约为新经典理论预言值的十倍到一百倍 • 漂移运动和微观不稳定性:ITG,ETG,TEM…. • 集体效应主导的输运
• 有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1,离子能量的反常输运:湍流的发展过程、饱和 机制、饱和幅值及其与等离子体参数的关系等, 仍然不能从理论上准确计算离子的热传导系数; 2,电子能量反常输运:引起反常输运的微观不稳 定性的驱动机制;湍流的发展过程、饱和机制、 饱和幅值及其与等离子体参数的关系等; • 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各国的研究人员从理论、 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实验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 一个课题。
Divertor 54 cassettes
Torus Cryopump 8 units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TER project
• China announced to join the ITER project negotiation with commitments at the end of 2002. • The six parties (CN, EU,KO, JP, RU, US) agreed to select Cadarachi as the ITER site in Oct. 2005. • The negot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was finished in March 2006, . • The Ministers of 6+IN signed the ITE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in May 2006.
1,电子温度分布的剖面不变性:
• 模型:电子温度梯度(ETG)驱动的湍流支配电 子能量的反常输运; 温度分布陡(温度梯度大)→湍流发展→输运 系数增加→温度分布变平→温度梯度低于一定 的阈值→湍流就消失→输运系数就降到新经典 理论预言的值→温度分布变陡。 • 自洽平衡的结果,就使得电子温度梯度保持在 阈值附近而呈现某种不变性。虽然线性理论求 得的ETG模的不稳定阈值与实验结果很接近, 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得到的ETG模引起的输 运系数都远小于实验观测值。因此,理论仍然 不能定量解释并预见电子温度分布的剖面不变 性这种自组织现象。
• 内部输运垒的产生也不是由外部控制的, 连其产生的位置也是不可预见的
• 实验似乎表明,对磁约束等离子体系统, 存在多个准平衡态,在一定的条件下, 系统可以在各个态之间过渡。找到各种 可能的准平衡态并探索系统在其间转换 的条件或几率,是今后一段时间该领域 的一个重要课题。
3,湍流自组织过程产生的带状流和束流 (zonal flows or/and streamers)也是当前 聚变科学界注意的一个焦点
• 受控核聚变:是让轻原子核(主要是氢及其同 位素氘和氚)聚合所产生的核能以可控的方式 释放出来并有可观的能量增益的核反应 D+D→T(1.01 Mev)+P(3.03 Mev) D+D→He3(0.82 Mev)+n(2.45 Mev) D+T→He4(3.52 Mev)+n(14.06 Mev) • 氢弹爆炸是核聚变反应,但它是瞬间的、不可 控的。 • 太阳上的核聚变反应是持续的、不可控的。 • 受控核聚变能源:资源丰富(足够用上几百亿 年)、洁净(无污染)、安全(核事故概率几 乎为零)且经济(消费者可以承受)
四、磁场重联和等离子体流
• 磁场重联是在太阳和宇宙空间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它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本互相平行的磁力线会 相交并重联。 • 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中存在极其 丰富的磁场重联现象。其中比 较典型的是由撕裂模的非线性 发展引起磁场重联而产生的 磁岛结构。
• 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是研究磁场重联的好环境 • 问题:撕裂模引起的磁岛结构使等离子体内部 区域的磁力线与外部区域的磁力线(磁场)重 联。这就使重联区域的温度分布变平(沿磁力 线温度近似为常数)而等离子体约束应变坏。 但是,实验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容易形 成磁岛的区域往往容易形成内部输运壁垒而使 等离子体约束变好,而且,输运垒往往与磁岛 相伴出现。这种现象在实验中经常观测到,但 至今没有完整的理论解释。
• 受控热核聚变是与将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 文明密切相关的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重大研究领域。 •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中有极具科学探索性和对人类智慧 的挑战性的基础科学问题。 •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基本思想: 氢(氘和氚) → 等离子体(电子和原子核混合而成的 完全电离气体)→高温等离子体→核聚变 • 磁约束聚变(托卡马克)和惯性约束聚(激光打靶和Z箍 缩) •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中,无论磁约束还是惯性约束或Z 箍缩中,都存在很多有普遍科学意义的问题。我们将 简要介绍磁约束聚变研究中的几个物理问题。
2,输运壁垒(Transport Barrier):
• 等离子体能量约束的低(L-)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E /(dE / dt) P 0.5
• 等离子体能量约束的高(H)模: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非欧姆加热 功率超过一定的阈值时,等离子 体会发生向高(H)约束模式的 突变。H模的一个特点就是等离 子体的密度和温度在等离子体 边缘部分会很快变陡而形成台基状的边缘输运壁垒
• 由L模向H模转变的这种突变很像非线性 力学中的分叉现象,它是由等离子体自发 产生的,是一种自组织现象。但是,其 具体的转变条件,机制、控制参量及其 对等离子体参数的依赖关系等,目前仍 然缺乏定量的理论描述。 • 等离子体的离子(电子)温度分布会在 空间的某个位置附近变得很陡而形成内 部输运壁垒
谢谢!
二、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和输运
• 受控核聚变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将高温、高密等离子 体约束在有限的范围内达到足够长的时间→在单位时 间内发生足够多的核聚变反应 •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沿磁力线自由运动+在垂直 于磁场方向的回旋运动 c 2Tm / qB • 环形磁约束系统:托卡马克(a)和仿星器(b)
三、磁约束等离子体中的自组织现象
• 磁约束等离子体是一个非平衡态多体系统 • 磁约束等离子体是一个自由度十分巨大、具有丰富的 集体运动模式的复杂系统 • 磁约束等离子体中存在丰富的非线性的力学和电磁效 应 • 磁约束等离子体中观察到众多自组织物理现象,这些现 象都可看作是非线性力学系统中的自组织现象在磁约 束等离子体中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重要的普遍意义, 同时又很典型,内容很丰富 • 有丰富的实验数据,但通过对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去探索 其背后的深层次的物理机理的工作,亟待发展
Cryostat
Toroidal Field Coil Nb3Sn, 18, wedged 24 m high x 28 m dia. Port Plug (IC Heating) 6 heating 3 test blankets 2 limiters/RH rem. diagnostics
Fusion Power: 500 MW Plasma Volume: 840 m3 Nominal Plasma Current: 15 MA Typical Temperature: 20 keV Typical Density: 1020 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