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难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运用。

重要内容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第三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

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

•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合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纵向研究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问题。

假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可随时进行研究。

否则,研究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

•时间的间隔应当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

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

•所谓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

应慎重拟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

要使研究对象达成足够的数量。

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

•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各有优缺陷。

•鉴于两种研究类型各有千秋,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兼而用之,以取长补短。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儿童的正常发展是建立在生理、遗传、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儿童发展心理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儿童的生理和认知发展
生理和认知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婴儿出生时,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发育都尚未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孩子的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

例如,儿童可以逐步掌握语言、数学、空间形象等知识和技能,以及逐渐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等。

2.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
情感和社会发展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

儿童的情感经历是从自主性到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自我、情感依附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儿童的社会经验是逐渐从熟悉到陌生,学会自我保护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群。

儿童在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对于日后的个性、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3.儿童行为和发展障碍
除了正常的发展之外,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发展障碍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人际关系困难、社交回避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儿童在生理或心理上的发展问题有关。

儿童行为和发展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的生命和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跨学科的学科,对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教育儿童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四)(一)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心理上的成长和发展的学科,探究从出生到成年的儿童各个方面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就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

一、感知与认知发展1.感官发育:- 视觉发育- 听觉发育- 味觉和嗅觉发育- 触觉发育2.运动发展:- 大运动发展- 细运动发展- 手眼协调发展- 空间意识发展3.认知发展:- 认知结构发展- 认知过程发展- 认知能力的阶段- 执行功能发展二、情感与社会发展1.情绪发展:- 高兴和悲伤- 害怕和安全感- 焦虑和压力- 情绪调节能力2.人际关系发展:- 父母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生关系- 社会承认和认同- 自尊和自我概念3.社会认知发展:- 他人的意图和思维-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三、性别角色与身份认同1.性别意识与性别认同:- 社会化与性别角色- 性别认同的变化2.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 - 语言与性别差异- 行为表现与性别角色- 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 学校教育与性别3.性别身份认同的困惑: - 性别认同障碍- 异性恋与同性恋认同- 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关系四、道德发展与价值观念1.道德发展阶段:- 行为规范的学习- 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和道德动机2.道德教育和家庭教养: -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养与道德发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环境对道德发展的影响3.价值观念的形成:- 价值观念的内化过程- 社会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 个体差异与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情感的关系五、发展障碍与干预措施1.发展障碍的分类:- 智力发展障碍- 学习障碍- 沟通与语言障碍-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2.干预措施:-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教育干预的方法- 社会支持与康复训练- 个体差异与干预个性化-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与支持总结:通过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五个大点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在感知与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别角色与身份认同、道德发展与价值观念、发展障碍与干预等方面的复杂而又琐碎的发展过程。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成熟势力观maturation一、代表人物:格赛尔二、基本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但成熟更为重要。

成熟: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心理发展是由机体的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它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

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发展的动力是成熟: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

格塞尔认为,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学习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一、华生的观点(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①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刺激来自于客观而不是决定于遗传,因此,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

②华生承认机体在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但他认为,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证明机能上的遗传。

由遗传而来的构造,其未来的形式如何,要决定于所处的环境。

③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则越大。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①华生提出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

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③提出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

3、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华生指出:初生儿只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怕、怒、爱。

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华生特别强调家庭环境在情发展中的作用。

(1)怕初生儿的惧怕表现为:呼吸加快,双手紧握或乱动等。

引起这种先天惧怕的原因是:突然的噪声和失恃。

其余惧怕都是此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华生称之为习得性惧怕。

惧怕主要是一种条件反射性行为。

(2)怒最初的愤怒是身体运动受阻而引起的。

发怒的表现是整个身体僵硬,双手、双臂、双腿、乱舞、屏息、哭叫,脸色发青等。

(3)爱华生认为,产生爱的反应的刺激包括皮肤抚摸、挠痒、轻轻地摇晃,轻轻地拍打、通过刺激“性感带区域”,如嘴唇、乳头、性器官等特别容易唤起这种反应,这种爱的反应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如“亲密的”、“善良的”、“和蔼的”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是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含比较心理学(又称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What,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

When,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外在行为特点)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内部心理活动)的心理特征。

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因此动作的发展与其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动作的发展遵循三个规律。

3.③由粗到细。

二、测量和解释个别差异不相同.三、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1?母语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为什么儿童语言发展会经历如此相似的历程?围绕这些焦点问题,有人提出存在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也有人强调模仿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巨大作用。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队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科学的依据。

四、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

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些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是不同的.五、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1,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以及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学前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第四章
情绪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特点:易变、外露、冲动、不稳定
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情绪调节能力、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
情绪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情绪与学习、情绪与问题行为
促进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策略:创设良好的情绪环境、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培养孩 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记忆发展
记忆发展的阶段:从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发展 记忆容量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记忆策略: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使用记忆策略,如复述、分类等 记忆与语言:语言能力对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有重要影响
思维发展
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感觉 和运动活动来 认识世界,主 要通过感觉和 动作来获得对 世界的认知。
前操作阶段: 儿童开始用符 号来表征事物, 通过模仿、想 象和具体形象 来认识世界。
操作阶段:儿 童开始进行逻 辑推理和抽象 思维,能够进 行简单的分类、 比较和排序等
活动。
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能够进行 抽象思维和推 理,能够解决 抽象问题,理 解概念和理论 之间的关系。
语言发展
语言发展阶段:前语言期、语言发生期和语言发展期 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语言发展特点:从模仿发音到主动表达,从简单到复杂,从不规范到规范 语言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促进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特点:从基本情绪到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交技能发展:从模仿到合作的发展过程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和性别认同的形成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观念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定义:自我意识是 指个体对自己的认 识和感知,包括自 我评价、自我概念 和自我体验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

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 定义: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学科。

2.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育、感知觉、语言、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潜意识中的本能驱动的,强调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等认为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和强化所塑造的,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发展的重要性。

3.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积累而逐渐形成的,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 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儿童身体和感知觉的发展1. 身体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增长,以及身体各系统的发育。

2. 感知觉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空间感知、时间感知等方面的发展。

四、儿童语言和认知的发展1. 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2. 认知发展: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五、儿童情绪和个性的发展1. 情绪发展:包括基本情绪、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发展。

2. 个性发展:包括自我意识、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六、儿童社会关系的发展1. 亲子关系:包括父母对儿童的关爱、教育和期望等方面的影响。

2. 同伴关系:包括儿童之间的互动、友谊和群体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3. 社会认知:包括儿童对社会规则、道德标准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笔记: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2.发展的概念:生物个体从孕育到死亡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也称为个体发展。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4.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儿童内在心理冲突对发展的影响,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6.艾里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衍对停滞、完善对绝望。

7.发展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发展过程、解释发展规律、预测发展结果、探究发展机制。

8.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倒返研究、群体内研究、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9.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剖研究和纵剖研究。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一、研究对象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0-18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行为等方面。

2. 具体研究内容:- 认知发展: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

- 情感发展:情绪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

- 意志发展: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

- 个性发展:性格、气质、自我意识等。

- 社会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道德行为等。

二、研究任务1. 揭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探讨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 分析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 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2. 分析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研究性别、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 探讨不同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 探索心理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基因、遗传性疾病等。

-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

- 个体与环境互动:适应、学习、教育等。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一、历史背景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霍尔的心理测量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影响。

二、发展过程1.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霍尔的《青少年:他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的关系》(1904)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 桑代克的动物学习实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2. 中期阶段(20世纪中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 神经科学、遗传学、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成果被整合到儿童发展心理学中。

- 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新兴理论丰富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第三节: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连续性与阶段性1. 连续性: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

6 发展心理学笔记

6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笔记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识记)2、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来尔(W. Preyer)。

他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识记)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理解)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识记)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6、观察法(应用)7、访谈法和临床法(应用)8、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与连续论(理解)9、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10、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发展阶段(识记)11、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应用)1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理解)13、年龄和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理解)14、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理解)15、遗传机制(识记)16、遗传机制缺陷(识记)17、第一个发育高峰期(识记)18、第二个发育高峰期(识记)19、儿童身体发展的非匀速性(理解)20、身体发展遵循“首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识记)21、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可变性(理解)22、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理解)23、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心理的发生(识记)24、婴儿早期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表现在活动中。

早期动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心理发展的水平。

早期动作的发展过于迟缓,可以预示以后智力发展上的障碍。

(识记)25、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识记)26、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识记)27、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

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

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是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对它的解释。

(识记)28、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理解)29、习惯化范式(识记)30、优先注视范式(理解)31、婴儿视觉的刺激偏爱(应用)32、婴儿知觉的发展(理解)33、视崖(识记)34、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随笔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随笔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4)二、儿童发展理论 (5)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6)2.1.1 感觉运动期 (7)2.1.2 前运算期 (9)2.1.3 具体运算期 (10)2.1.4 形式运算期 (11)2.2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2)2.2.1 婴儿期 (13)2.2.2 早期童年 (15)2.2.3 学龄前期 (16)2.2.4 青春期 (17)三、教育心理学基础 (18)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0)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1)3.3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22)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5)4.1 教学策略与方法 (26)4.2 学生评估与反馈 (28)4.3 教育环境设计与优化 (29)4.4 教师专业发展 (31)五、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32)5.1 情绪障碍儿童 (33)5.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35)5.3 学习障碍儿童 (36)5.4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 (38)六、结论 (39)6.1 研究成果总结 (41)6.2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42)6.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43)一、内容概述书中详细介绍了儿童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遗传与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作者通过对这些基础理论的阐述,为读者理解儿童成长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书中深入探讨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内容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书中强调了社会性发展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作者详细阐述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情感发展、道德发展、人际关系等,并探讨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书中还涉及了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作者提出了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和建议,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关键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出生后身体发展迅速:出生时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成,但身体发育迅速,出生后几个月内增长迅速,体重迅速增加。

2.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显示了儿童身高和体重在不同年龄段的增长情况。

在婴儿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较快,而在青春期迅速增长。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2.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忆能力逐渐提高,语言能力也逐步发展。

三、儿童的情感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对自我的意识,并能够识别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3.情绪调节的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通过表达情感来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社会化需求:儿童需要与他人互动,与其他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并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2.情感理解和共情:儿童逐渐发展出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对其作出反应。

3.社会角色的认同:青春期是儿童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第1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研究对象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学前儿童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①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均衡②不同方面心里发展的不均衡③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一】心理发展规律的概念: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发展趋势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或7岁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研究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家长更好的养育儿童;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幼教及其有关工作者更好的完成任务;3.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为幼教学习者和研究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科学地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以探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期内,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量比较,以了解儿童的各种心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情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笔记怎么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笔记怎么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笔记怎么写第一部分: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1.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定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是指学前阶段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主题。

在该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显著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阶段。

1.2 主题三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了解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

1.3 我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兴趣和研究动机作为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我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关注。

了解主题三的内容和如何撰写相关笔记,可以帮我更好地关注儿童的发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第二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深度和广度评估2.1 主题三的深度评估主题三涉及到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需要具体探讨儿童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及其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2.2 主题三的广度评估除了深入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外,还需要考虑这些发展特点在不同环境和背景下的差异,以及家长和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指导和教育儿童。

第三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笔记撰写指南3.1 笔记撰写的思路和方法撰写笔记时,可以先从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梳理儿童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或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

3.2 笔记撰写的内容要点在撰写笔记时,可以充分描述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方面的特点,引用相关研究和理论,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另外,还应该把握笔记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剖析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建议。

第四部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的总结和个人观点4.1 主题三的总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三涉及到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方面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家长和教师多方面关注和引导。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论部分)读书笔记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钱显根我们经常说要尊重学生,那究竟具体要尊重什么呢?在教学当中,我们起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知识基础(包括相关的生活经验)、认知的特点等几个维度。

《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以上维度的基础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大学心理学用教材,由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第一篇《总论》,第二篇《认知和语言的发展》,第三篇《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共十二章。

其中,第二篇中的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和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论》对数学教学起着比较直接的作用。

因为这两章内容为我们提供了相对精确的不同年龄的儿童认知的水平和规律,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能尊重他们认知起点和水平,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课堂效率。

认知,亦称“认识”(旧译),涉及知识的获得、加工、组织和应用的复杂心理活动,从广义上说,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论、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像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等。

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知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1)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2)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

心理学对认知的探讨主要受两种理论的影响:一是皮亚杰理论,二是信息加工论。

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对知觉、记忆、幻想等很少加以注意。

信息加工论则从现代信息加工观点来探讨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知觉、记忆、推理、评价和规则等。

信息加工论研究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个体各种加工的不同集合。

它不必遵循同样的规则,也不必在基本结构的控制之下。

因此,这种理论对个体思维和能力的差异更加敏感,而皮亚杰理论则更重视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发展的普遍性。

第四章皮亚杰理论第一节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一、皮亚杰认为,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续起来的纽带,那就是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发展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心理学的界定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及发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类型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定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简言之,它是研究毕生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广义的是指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广义上: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狭义上: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一)种系心理发展种系发展的进化进程(1)刺激感应性阶段(2)感觉阶段(3)知觉阶段(4)思维萌芽阶段2 人类心理的进化进程(1)人类心理的发展A 人类祖先演变为人类的三个前提条件B 社会(2)人类心理的特点A是有意识的心理;B是社会性心理;C是有语言功能的心理(二)个体心理的发展1 其过程:(是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2 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发展关系理论20世纪初霍尔的复演说:(儿童乃成人之父)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二)年龄特征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一)诞生: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儿童心理》是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的发展;儿童理智的发展(二)演变:西方心理学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2)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其形成时期(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其演变和增新时期第2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矛盾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右深层次与表层次之分)4 教育性原则;(要符合教育的原则,是否有利于被试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被试的心理发展、有利于教育这一问题)5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心研究的主要类型纵向研究(普莱尔最早运用系统追踪观察法纵向研究)1 定义:在较长时间内对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一、本书信息:作者:刘金花书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9月第3版二、本书简介: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从逻辑上讲,发展心理学应全面地研究人生的各个阶段,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研究婴儿、儿童与青年.发展心理学最初的研究兴趣仅限于学校儿童,后来才往前推移到学前儿童,再扩展到新生儿与胎儿。

而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三、摘抄:具体内容摘录1:在探讨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以来存在着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发展中作用的争论。

这种争论有时又称为“先天与后天之争”,“成熟与学习”之争,或“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争。

这场争论从中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最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P7)我的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判断一个儿童行为产生的原因常常比较武断,好像只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受家里人遗传影响,如虎父无犬子,还有一种就是受身边人影响,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前者强调了人的心理发展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就是遗传决定论。

由高尔顿为代表人物的遗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而后者强调了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只要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和健康的婴儿,就能培养成他想培养的任何职业。

随着教育的进步,大家也都发现了不论是单纯的环境决定论还是遗传决定论,其实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例子,结果孩子不堪重负被压力击垮,失去美好的童年甚至是走上极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三个基本问题概论
1、何谓“发展”发展指的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

2、为何发展成熟和学习
3、何谓儿童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青年期这个特定过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这
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的一门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
三、三个争论
1、发展是连续性还是阶段性
2、儿童是主动还是被动
3、遗传还是环境
(一)遗传与环境
1、遗传决定论
⑴创始人——高尔顿遗传定律“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的决
定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与躯体组织所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遗传的天才〉
⑵复演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⑶本能说——麦独孤、弗洛伊德和桑代克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
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中养育他
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将任何一个训练成为
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者强盗。

——华生
纽曼的同卵双生子实验
3、共同决定论
斯特恩的“合并原则”
吴伟士的“相乘说”
格塞尔的“成熟学习论”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4、总结与反思
1、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心理发展(安娜斯塔西)
(1)反应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结构,都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和刺激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有
一个范围限度。

①遗传给个体提供了潜在的发展范围。

②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