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公司财务坏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引言概述: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

在这个案例中,长虹公司通过虚构收入、操纵成本和资产负债表等手段,对外界隐瞒了真实的财务状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包括造假手段、造假原因、造假后果以及如何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一、造假手段1.1 虚构收入: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额、虚构收款等手段,增加了公司的营收。

这种方式通常会通过与供应商勾结,虚构销售订单和收款凭证来实现。

1.2 操纵成本:为了掩盖虚构收入所带来的问题,长虹公司采取了操纵成本的手段。

他们可能会夸大采购成本、减少资产折旧等方式,以降低利润率,以此来掩盖虚构收入的问题。

1.3 资产负债表操纵:为了掩盖虚构收入和操纵成本所带来的问题,长虹公司还可能会操纵资产负债表。

他们可能会虚增资产,如虚构库存、虚构应收账款等,以此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造假原因2.1 过度追求业绩:长虹公司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虚增财务数据。

这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内部控制不严:长虹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得一些员工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进行财务造假。

这也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监管不力:长虹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例也暴露了监管部门的不力。

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导致造假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三、造假后果3.1 信任危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的曝光,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受到严重打击。

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数据产生怀疑,导致股价暴跌,公司形象受损。

3.2 法律风险:财务造假行为涉及到虚假陈述、欺诈等法律问题,长虹公司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包括民事赔偿、刑事责任等。

3.3 经济损失:财务造假行为不仅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损失,还会导致公司面临巨额的经济损失,包括股东的损失、员工的失业等。

四、预防措施4.1 加强内部控制:长虹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

长虹集团坏账案例分析

长虹集团坏账案例分析

长虹集团坏账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长虹集团2001至2004年间与美国公司APEX进行交易而引起坏账的分析,分别从“集团外部”和“集团内部”两个方面具体揭示其原因,并针对公众质疑声音强烈的总裁倪润峰MBO这一说法,提出笔者的看法。

所有观点纯属个人猜测,如有不足或失之偏颇之处,恳请指正!一、企业背景长虹是“十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净资产从3950万元迅猛扩张到133亿元,是“中国彩电大王”。

它的股价曾达到66元,是上海A股市场的龙头。

就是这样一家我国彩电行业公认的龙头企业、全球第三大彩电生产基地,并且其主导产品享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的企业,却在2004年,股票连续一段时间暴跌,损失13.3亿。

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的经销商——APEX公司的巨额欠债,为2004年家电业最大的债务事件。

至此,四川长虹悬疑两年的应收账款脓包告破,对APEX公司应收账款计提25.97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在这一年,四川长虹宣告出现上市十年来的首次亏损。

同时,36.81亿元人民币的巨额亏损也创下沪深两市历史之最。

二、APEX巨额应收账款缘何而起?(一)外部原因1. 多方原因促使长虹集团开拓海外市场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WTO,众多中国企业将此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契机,对原来看似遥不可及的国际市场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跃跃欲试的动力。

同时,作为国内家电行业龙头的长虹集团,在2001到2004年间,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及主要部委负责人的鼓励和赞赏,希望长虹集团能够努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此外,2000年,完全由长虹设计、制造、安装的PDP彩电(等离子壁挂彩电)生产线正式投产,结束了国内还没有PDP生产线的历史。

2001年,全球首家采用逐行扫描技术的中国第一台“精显”彩电在长虹隆重下线。

2002年,长虹液晶电视批量下线,预示着中国液晶电视的研发和生产制造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全球首创38英寸数字高清背投隆重上市,从而长虹成为世界背投影电视大王。

长虹案例分析

长虹案例分析

思考题长虹遭到APEX(美国经销商Apex Digital Inc)公司欠款4.675亿美元无法收回,这对于一向形象健康、颇具美誉的长虹造成几乎致命的打击。

2004年末,四川长虹(600839)决定为这笔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最多约26亿元人民币,并发布2004年的预亏公告,使得投资者纷纷动摇信心,选择用脚投票。

请查找这件案例的详细资料,分析长虹公司巨额应收账款产生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方案。

长虹公司坏账案例分析一、企业基本情况长虹创始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从军工立业、彩电兴业,到信息电子的多元拓展,产业拓展至黑电、白电、IT/通讯、服务、零部件、军工等多种门类,已成为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并正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家电内容与服务提供商挺进。

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械厂,1988年6月进行股份制改组,始将原厂净资产折为国家股12039.40万股,经同年10月至1990年3月三次公开发行及1992年12月向个人股东配售,上市时总股份19818.25万股。

近年来,长虹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创新,夯实内部管理,积极培育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变频技术和可靠性技术等核心技术能力,构建消费类电子技术创新平台,并大力实施智能化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二、销售状况2004年度长虹公司出口收入2,871,149,121.30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24.88%。

上年度出口收入5,038,262,812.02元,占全部销售收入的35.65%。

2004年度长虹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的总额为890,400,067.82,占全部销售收入的6.60%。

三、应收账款情况2004年度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及账龄四川长虹(600839)2004年12月28日发布公告,公司拟对APEX公司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预计最大计提金额在3.1亿美元左右;对南方证券委托国债投资余额1.828亿元全额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对存货、短期投资等事项计提减值准备等,公司预计2004年度将会出现大的亏损。

第一章研讨案例(2):四川长虹经济增加值(EVA)案例分析

第一章研讨案例(2):四川长虹经济增加值(EVA)案例分析

【“财务分析”一章的研讨案例】引例截至2007年年底,四川长虹(股票代码:600839)资产总额已近180亿元,股东权益总额达到了93亿元。

从公司年报中的数字看,四川长虹除2004年因应收账款坏账处理导致巨额亏损外,上市以来所有年度都在盈利。

1997年四川长虹迎来了鼎盛时期,净利润达到了26亿元,但从1998年开始净利滑持续下滑,到2000年四川长虹的净利润已经低于3亿元,之后(除2004年)净利润一直维持在1亿~2亿元左右。

净利润的急速下降使得四川长虹2000~2007年的资产报酬率仅为l%左右。

资产报酬率之类的传统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均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

以这些指标度量企业业绩,管理层通常只会关心扣除了生产成本、费用以及债务利息等项目后,利润是否为正,而不重视企业使用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成本,即常常忽略其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收益是否能达到投资者的预期。

事实上,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入企业,等于是放弃了投资于其他项目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即机会成本。

只有当企业的盈利水平超过了股东的机会成本时,股东的财富才真正地增加。

因此,在衡量企业业绩时,有必要扣除全部资本的成本,剩余的才是企业为股东创造出的新价值。

经济增加值计算的正是经营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的差额,其增减与股东财富的变化是一致的。

自2000年以来,家电行业日渐成熟,市场竞争加剧,各企业的盈利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加上自身经营方面的原因,四川长虹的ROE已连续8年低于国债利率。

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四川长虹的经营业绩显然难以达到股东正常的投资回报预期。

尽管从会计计量上看,四川长虹每年都在盈利(会计利润为正),但其是否为股东创造出了新的价值呢? 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企业新价值的创造? 这对管理层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有何启示?四川长虹经济增加值(EV A)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长虹)成立于1988年6月7日,是由国营长虹机器厂独家发起并控股成立的股份制试点企业。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四川长虹始创于1958年,其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然而从数年前开始,长虹就陆续爆出财务丑闻。

2003年3月5日《深圳商报》披露了长虹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的消息:长虹2002年出口彩电近400万台,其中有300多万台是由美国APEX公司代理出口的,这家公司拖欠了长虹的货款,使长虹彩电数亿美元可能无法追回。

四川长虹立即给予否认,称“传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纯属捏造,当时有人质疑长虹外销急剧增长和应收账款急剧增长的背后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可能。

2003年3月25日,四川长虹公布2002年报显示,长虹实现收入125.9亿元,实现净利1.76亿元,但经营性现金流为-29.7亿元,这是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来(1998年),长虹经营性现金流首次出现负数。

长虹的这份年报披露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截止2002年底,长虹应收账款仍高达42.2亿元,其中APEX公司欠38.3亿元(4.6亿美元)。

事实上,审计意见及会计报表附注都没有完全揭示APEX风险,长虹巨亏预告后,股价几度跌停,投资者损失惨重。

长虹2008年年报披露存在漏洞,披露的成本、费用存在差异约155亿元,长虹2008年可能存在同时虚增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上百亿元。

律师提供的一份材料中指出,长虹2008年年报(合并)中披露的营业成本(2304652.63万元)、销售费用(298553.91万元)、管理费用(114800.62万元),计算得出三项合计为2718007.16万元,但通过年报披露的采购金额等信息分析计算,上述三项费用合计金额约为1166326.47万元,中间存在大约155亿元的差距。

两位律师指出,这一是可能长虹2008年隐瞒约155亿元的利润,但可能性较小,另一种可能则是四川长虹2008年可能存在同时虚增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上百亿元。

2010年2月25日,媒体刊出《被指虚增销售收入50亿四川长虹10年财务迷踪》一文,所谓的长虹“财务门”事件由此开始闹得沸沸扬扬。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引言概述: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该案例揭示了财务造假对企业和投资者带来的巨大风险,也提醒我们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和审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包括:财务数据篡改、虚假销售收入、资产减值风险、内部控制缺失和监管不力。

一、财务数据篡改1.1 利润控制:长虹公司通过虚增收入、减少费用等手段,人为地提高了公司的利润水平,以达到虚假繁荣的目的。

1.2 资产估值失真:长虹公司可能对资产进行虚高估计,使得公司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数据失真,给投资者带来误导。

1.3 负债隐瞒:长虹公司可能隐瞒了一部份负债,以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给投资者造成为了不必要的风险。

二、虚假销售收入2.1 虚构销售定单:长虹公司可能通过虚构销售定单来增加销售收入,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2.2 销售回款问题:长虹公司可能存在销售回款的问题,即虚构销售收入后,未能及时收回款项,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

2.3 销售返利违规:长虹公司可能通过与供应商合谋,违规提供销售返利,以增加销售收入,从而误导投资者。

三、资产减值风险3.1 固定资产减值:长虹公司可能存在固定资产减值的问题,即虚高资产价值,使得公司的净资产被高估。

3.2 存货减值:长虹公司可能存在存货减值的问题,即虚高存货价值,使得公司的负债与净资产之间的比例失衡。

3.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长虹公司可能存在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问题,即虚高股权价值,使得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被夸大。

四、内部控制缺失4.1 财务管理不规范:长虹公司可能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包括财务人员失职、内部审计不到位等,导致财务造假的发生。

4.2 监管机构监管不力:长虹公司可能受到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的影响,监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信息审核不严格,导致财务造假得以长期存在。

4.3 内部控制流程薄弱:长虹公司可能存在内部控制流程薄弱的问题,包括财务流程设计不合理、内部审批制度不完善等,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建议
一、树立坏账风险意识,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信用管理部门确定赊销授信额度和进行资信 调查,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管理,内部审计发挥其监督作用。 三、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财务、信用和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跟 踪管理服务。
谢谢观看
报表还显示对重庆百货大楼1998年的应收票据为6.658亿元,而在当年 重庆百货的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仅为9494万元。两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 据完全不相符。
3、 暗度陈仓
长虹的一家子公司长虹新艺的所有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以及固定 资产共计1600万,长虹向新艺投资1个亿,新艺实际收到8000万元,新艺拿 着这8000万去购买固定资产,或者变成存货、货币资产,总共只有1600万, 6400万元资本金去向不明。长虹向新艺投资1个亿,损失8400万。长虹新艺 有8000万的应收款,但长虹2003年报中。在关联方应收应付中指明:长虹对 新艺无应付帐。
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的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为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未依据执 业准则、规则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也未能根据审计的要求采用必要 的调查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属于过失,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05 启示及建议
四川长虹“财务门”启示: 一方面应收账款增加是企业今后发展中的主流趋势,但另一 方面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问题也应势在必行。 公司财务治理需要更完善的监督和保障,造假带来的是一时 的暴力,但却会损害大众的利益,舞弊者自身也难逃法网。
的时候增加,这属于正常情况。 1997年之后存货没有下降还有上升 趋势,但是存货跌价准备并没有随
存货 方面
A
着存货量的上升而增加。
B
短期 投资
从 2000 年 开 始 , 长 虹 办 理 了 一 个 高 达 10 亿 元 的 代 客 理财,代课理财应该计提存 货跌价准备,但是长虹并没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长虹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电子产品创造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重庆市。

该公司主要经营液晶电视、家电、智能设备等产品,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近期有关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指控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二、案例分析1. 造假手段据调查,长虹公司财务造假主要采用以下手段:(1) 虚增收入:长虹公司通过与供应商合谋,虚构销售合同和定单,将不存在的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从而虚增收入。

(2) 虚增利润:长虹公司通过虚构费用、降低成本等手段,将实际利润进行调整,使其看起来更加良好。

(3) 虚增资产:长虹公司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构资产增值等手段,将公司资产的价值进行虚增,提高财务指标。

2. 造假动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掩盖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以追求更高的股价和市值。

通过虚增收入、利润和资产,长虹公司能够给投资者和市场传递一个假象,使其认为公司业绩良好,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3. 造假影响长虹公司财务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公司信誉受损:财务造假使长虹公司的信誉受到严重伤害,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降低,可能导致投资者撤资或者不愿再次投资。

(2) 股价下跌:一旦财务造假被揭露,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下降,股价往往会浮现大幅下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3) 法律风险增加:财务造假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公司及相关人员将面临法律追责和罚款等风险。

三、案例启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1. 重视内部控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核实。

2. 提高透明度:公司应及时公开财务信息,保持与投资者的沟通和透明度,避免信息不对称和误导投资者。

3.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财务造假行为。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介绍长虹公司是中国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拥有多个子公司和业务部门。

然而,近期有关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指控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1. 造假手段长虹公司财务造假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段:(1) 收入虚增:通过虚构销售收入、虚报合同金额等方式,使公司的营业收入看起来更高。

(2) 费用减少:通过虚构费用支出、滥用资本开支等手段,减少公司的费用支出,从而增加利润。

(3) 资产估值虚高: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增应收账款等方式,使公司的资产看起来更有价值。

(4) 资金往来隐瞒:通过虚构关联交易、隐瞒资金往来等手段,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2. 造假动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压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长虹公司为了保持市场地位和股价稳定,采取了财务造假手段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

(2) 绩效考核: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公司的财务表现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高的奖金和福利待遇,他们可能会利用财务造假手段来提高公司的财务指标。

(3) 资金需求:长虹公司可能面临资金需求的压力,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好的融资条件,他们可能会通过财务造假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3. 造假影响长虹公司财务造假对公司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产生了严重影响:(1) 公司声誉受损:财务造假行为使得长虹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影响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2) 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降低,股价下跌,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

(3) 经济损失:长虹公司财务造假可能导致公司经济损失,包括罚款、赔偿和其他法律责任等。

(4) 监管机构处罚:财务造假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可能对长虹公司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三、案例启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1. 诚信经营:企业应坚持诚信经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投资者和市场的信任。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引言概述:长虹公司是中国知名的家电创造企业,但近年来却因为财务造假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暗地里的原因和教训,以期引起更多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和警惕。

一、公司财务数据异常:1.1 财务数据异常波动:长虹公司财务数据浮现异常波动,如盈利额忽高忽低,资产负债表数据不合理等。

1.2 利润数据不实:长虹公司的净利润数据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存在利润虚增的情况。

1.3 资产评估不实:公司资产评估存在夸大其价值的情况,导致财务数据失真。

二、内部控制不严:2.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长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监督和审计不到位。

2.2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公司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容易受到外部诱惑。

2.3 财务审计制度不完善:公司财务审计制度不完善,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三、公司管理结构问题:3.1 董事会监督不力:长虹公司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得以蔓延。

3.2 高管层失责:公司高管层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缺乏重视,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得以持续。

3.3 股东权益受损:公司财务造假导致股东权益受到伤害,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稳定。

四、财务造假的影响:4.1 投资者信任受损: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暴光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大幅下降,股价受到重创。

4.2 公司形象受损:长虹公司因财务造假案例而声誉受损,影响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形象。

4.3 法律责任追究: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构成违法行为,将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五、应对措施和教训:5.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长虹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5.2 强化公司管理结构:公司应加强董事会监督和高管层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的公司管理结构,提高公司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5.3 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公司应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操守教育,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诚信意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门”案例(会计教学案例课程)

四川长虹“财务造假门”案例(会计教学案例课程)

四、此次“财务造假门”事件的受害者有哪 些
• 最大受害者——四川长虹企业,2010年2月26日新闻: 老牌家电企业四川长虹(60839)近日突陷“财务丑 闻”。昨日,有媒体报道,“长虹10年间虚增销售50亿 元。” 四川长虹(600839)昨日下午接连发布声明和 公告,斥其为虚假消息,却仍无法扭转股价逆势下跌的 厄运。四川长虹1999年、2009年进行的总额达47.5亿 元的再融资均缺乏法律依据,上市公司不仅将面临监管 机构处罚,也将面对投资者的赔偿要求。 投资者,事实上,由于发行人出现负面新闻而令其发行 的债券在二级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 发生 股东,股票下跌 为其提供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公信度降低 相关为其提供虚假商业汇票的企业——诚信度降低 证监会等相股份有限公司(600839,SH;下称“四川长 虹”)员工,1998~1999年时任公司销售处湖南管委会主任,他的一封实 名举报信炸开了中国资本市场一桩12年前的内幕。范德均向全国人大、 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公安部等部门举报:1998年前后,四川长 虹利用各种手段虚增销售收入高达50亿元。这一举报引起轩然大波,一 夜之间,四川长虹被媒体推向风口浪尖处。但是四川长虹新闻发言人刘 海中给《中国经营报》发来声明:四川长虹历年财务报告中销售收入的 确定均符合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财务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举 报人,四川长虹被解职员工范德均属于“恶意中伤”。范德均与四川长 虹之间的恩怨为这场事关孰是孰非,甚至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蒙上了 些许质疑。或许我们没法得知范德均是否是为了报复四川长虹,但无可 厚非,四川长虹在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方面等财务管理方面的确 存在着疑点,这些疑点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 提高董事会治理公司水平,这也是维护证券市场诚信基础、 保障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举措。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及概述长虹公司是中国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然而,在最近的财务报告中,长虹公司被指控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案件背景、造假手段、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二、案件背景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件始于20XX年,当时有媒体爆料称公司存在虚增销售额、隐瞒负债等财务违规行为。

这一消息引起了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关注,随后,相关部门展开了调查。

三、造假手段1. 虚增销售额:长虹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做假发票等手段,将实际销售额进行人为增加,以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

2. 隐瞒负债:为了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长虹公司通过将一部分负债进行隐瞒,以使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更好的财务状况。

3. 虚增利润:长虹公司通过将一部分费用进行虚增,以减少公司的成本支出,从而虚增公司的利润。

四、案件影响1. 经济损失: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件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失真,投资者受到了经济损失,股价大幅下跌。

2. 市场信心受挫:长虹公司作为知名企业,其财务造假案例对整个市场信心造成了严重冲击,投资者对其他企业的财务报告也产生了质疑。

3. 法律风险:长虹公司可能面临来自投资者的集体诉讼,以及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法律风险。

五、应对措施1. 深入调查:长虹公司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工作,全面梳理财务数据,查清造假手段和责任人。

2. 修正财务报表:长虹公司应立即修正财务报表,将财务数据调整为真实准确的状态,以恢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3. 加强内部控制:长虹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防止类似财务造假案件再次发生。

4. 公开透明:长虹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公布财务信息,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

5. 合作整改:长虹公司应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整改财务造假问题,接受监管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可信。

长虹公司财务坏账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坏账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坏账案例分析一、四川长虹基本情况长虹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逐步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

2007年,长虹品牌价值达到583.25亿元。

四川长虹,作为中国彩电业的老大,有过年净利润25.9亿元的辉煌,也创下了巨亏37亿元的股市纪录。

长虹的衰败始自1998年产品大量积压,与APEX家电进口公司的合作和巨额应收账款的产生。

截至2004年12月,长虹应收APEX账款4.675亿美元,而根据长虹对APEX 公司资产的估算,可能收回的资金只有1.5亿美元左右。

自1996年以来,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加,应收账款从1995年的1900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近50亿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0.3%上升到2003年的23.3%。

2004年,四川长虹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为27.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8.6%。

二、四川长虹和APEX的业务往来2001年,四川长虹开始与APEX发生业务往来,当年只有赊帐没有回款,年末形成应收账款418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7亿元;2002年,是双方业务高峰,四川长虹销售给APEX公司6.1亿美元,但回款仅1.9亿美元,形成了4.62亿美元的应收账款,折合人民币38.29亿元。

这年,四川长虹跟APEX公司的交易占全年彩电销售的54%,占当年海外销售的91.41%;2003年,销售略降回款增加,当年,四川长虹又销售给APEX4.24亿美元的货物,回款3.49亿美元,但应收账款余额已增至5.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4.51亿元。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长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多年来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然而,最近有关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指控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背景长虹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电视、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多年来,长虹公司一直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在近期,有关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指控开始浮出水面。

据报道,长虹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中存在多处不实信息,包括虚增收入、夸大利润等。

这些指控引起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并对长虹公司的声誉和股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造假手段分析1. 虚增收入: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和收入,将实际未实现的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

这种手段可以夸大公司的业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2. 夸大利润:长虹公司可能通过调整成本和费用的计提方式,将实际支出减少,从而夸大利润。

这种手段可以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股价。

3. 虚构资产:长虹公司可能虚构资产,包括虚增存货、固定资产等。

这样可以提高公司的净资产规模,改善财务指标。

四、造假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长虹公司可能出于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股价,采取了财务造假手段。

公司高层可能受到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影响,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择手段。

2. 市场竞争压力:中国家电市场竞争激烈,长虹公司可能感到市场份额的压力,为了保持竞争力,采取了财务造假手段来掩盖真实的业绩。

3. 监管不力:长虹公司可能利用监管机构的监管漏洞,以及审计机构的疏忽,从而得以实施财务造假。

监管部门对于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督力度不够,也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

五、造假影响分析1. 投资者信任受损: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的曝光,将使投资者对公司的诚信度产生怀疑,投资者信任受到严重损害。

投资者可能会撤离公司,导致股价暴跌。

2. 市场竞争力下降: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的影响将使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概述:长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

然而,最近,该公司被曝光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

这一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案件背景、造假手法、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案件背景:长虹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产品涵盖电视、冰箱、空调等多个领域。

长虹公司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一度被视为中国经济的象征之一。

然而,在2019年,一份匿名举报信揭示了长虹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造假手法:长虹公司财务造假主要通过虚增收入和减少成本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长虹公司通过与供应商进行虚假合作,虚增收入。

例如,公司与供应商签订虚假合同,虚构销售额度,以增加公司的收入。

其次,长虹公司通过低估库存和资产价值,以及高估应收账款等方式减少成本。

这些手法使得公司的利润和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影响:长虹公司财务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降低,可能导致投资者的撤资和股价的下跌。

其次,公司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的风险,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此外,员工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和工作效率下降。

应对措施:面对财务造假的指责,长虹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恢复市场信心和修复公司形象。

首先,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内部调查组,对财务造假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并公开透明地向股东和投资者通报调查结果。

其次,公司加强了内部财务管控,增加了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力度,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此外,公司与监管机构和审计公司合作,加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督和审计,以确保公司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结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揭示了财务造假对企业的严重影响,包括声誉损害、法律风险和投资者信任问题。

然而,通过公司的积极应对和改进,长虹公司有望恢复市场信心,修复公司形象,并继续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长虹公司是中国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重庆市。

该公司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可观的业绩增长,但近期却爆发了财务造假的丑闻。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1. 财务造假手段长虹公司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以掩盖其真实的财务状况。

其中包括:- 销售收入虚增: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和销售合同,夸大了其销售收入。

实际上,一部分销售订单是虚假的,或者是与关联方进行的内部交易。

- 利润操纵:为了提高利润水平,长虹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如虚构收入、减少费用支出等。

这些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较好的财务状况,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 资产估值夸大:长虹公司将其资产价值进行夸大,以提高公司的净资产和总资产规模。

这样一来,公司看起来更加强大,吸引了更多的投资。

2. 造假原因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利益驱动:长虹公司希望通过虚假的财务报表来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以支持其业务扩张和增长计划。

- 监管不力:长虹公司在财务造假过程中受益于监管部门的缺乏有效监管和审计机构的不严谨。

这使得公司有机可乘,得以持续进行财务造假活动。

- 内部控制薄弱:长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使得财务造假行为得以进行。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了公司内部人员的不端行为。

3. 造假影响长虹公司财务造假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公司声誉受损:财务造假案例曝光后,长虹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

- 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造假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失。

他们在公司股票和债券上的投资可能遭受损失,甚至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 法律风险增加:长虹公司可能会面临来自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法律诉讼和罚款。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和个人声誉的损害。

三、案例教训与启示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教训和启示:1. 强化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核实工作,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长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创造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重庆市。

该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向来保持着良好的财务表现,然而最近,有关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指控开始浮出水面。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1. 财务造假手段据调查,长虹公司采用了多种手段来进行财务造假,包括:- 销售收入虚增: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从而虚增了公司的销售收入。

-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长虹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存在不足的情况,将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减少,以减少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 虚假披露:长虹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了一些重要信息,如未披露相关的关联交易和资金流向,以掩盖其财务问题。

2. 造假原因分析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压力:长虹公司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为了维持公司的形象和股价,可能会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虚增财务指标,以满足市场的期望。

- 管理层失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失职行为,未能有效监督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 利益驱动:个别公司员工可能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通过财务造假获取不当利益,如奖金激励等。

3. 影响分析长虹公司财务造假对公司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包括:- 公司声誉受损:财务造假行为使得长虹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伤害,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为了负面影响。

- 投资者损失:投资者可能因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误判而遭受经济损失,特殊是那些在公司财务造假期间购买公司股票的投资者。

- 法律风险:财务造假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旦被发现,公司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等风险。

三、防范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的财务造假案例再次发生,长虹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包括加强财务审核、审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背景介绍:长虹公司是中国知名的家电创造企业,成立于1958年,总部位于重庆市。

长虹公司在家电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

然而,近期有关长虹公司财务造假的指控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案例分析: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销售收入的夸大: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提前确认销售收入的方式,夸大了公司的销售额。

公司在报告期末前提前确认了尚未发生的销售收入,以提高财务业绩。

这种行为违反了财务准则,误导了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的认识。

2. 利润的控制:长虹公司通过虚增费用和隐瞒损失的方式,控制了公司的利润。

公司将本应计入当前期的费用延后计入下一期,或者将实际发生的损失转移至其他账户,以减少当期的损失。

这种做法使得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加稳定,但实际上掩盖了真正的经营状况。

3. 资产价值的夸大:长虹公司通过夸大资产价值的方式,提高了公司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

公司将已经过期或者损坏的资产估值过高,或者将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计入资产中,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

这种行为误导了投资者对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的判断。

影响分析: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对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 公司信誉受损: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暴光后,公司的信誉受到了严重伤害。

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诚信度产生了怀疑,对公司的股票价格和市场价值造成为了负面影响。

2. 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造假行为误导了投资者对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判断,导致他们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

一旦财务造假暴光,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损失,股票价格可能会大幅下跌。

3. 法律风险增加:长虹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涉及虚假陈述和欺诈,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可能面临巨额的罚款和法律诉讼风险,甚至高管可能面临刑事指控。

应对措施:长虹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财务造假案例的影响:1. 彻底调查和整改:公司应成立独立的调查小组,对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全面调查,查明责任人和具体操作细节。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长虹公司是中国率先的家电创造商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声誉。

然而,最近,长虹公司涉嫌财务造假,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质疑。

本文将对长虹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其造假手法和影响。

2. 造假手法据调查,长虹公司使用了多种手段来进行财务造假,以掩盖其真正的财务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造假手法:2.1 销售收入的虚增长虹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和销售收入来夸大其业绩。

他们可能与供应商合谋,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收入,使公司的销售额看起来更高。

这种手法可以通过在财务报表中虚增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来实现。

2.2 资产减值的掩盖长虹公司可能会故意掩盖资产减值的情况,以保持其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他们可能会延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或者在财务报表中低估资产减值准备。

2.3 虚增利润为了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高,长虹公司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虚增利润。

例如,他们可能会通过虚构费用或者推迟确认费用来减少成本,以增加利润。

3. 影响长虹公司的财务造假对公司和股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3.1 信任危机财务造假严重伤害了长虹公司的声誉和信任度。

投资者和股东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怀疑,从而导致投资者的撤资和股价的下跌。

3.2 法律风险长虹公司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和调查,因为财务造假属于违法行为。

公司可能需要支付巨额罚款,并承担法律责任。

3.3 经济损失财务造假可能导致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与公开披露的财务状况不符,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公司可能会面临资金紧张、信用受损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破产。

4. 防范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的财务造假案例再次发生,长虹公司和其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报告、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2 提高透明度长虹公司应加强对财务报表的披露,提高透明度,向投资者和股东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虹公司财务坏账案例分析
一、四川长虹基本情况
长虹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逐步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

2007年,长虹品牌价值达到583.25亿元。

四川长虹,作为中国彩电业的老大,有过年净利润25.9亿元的辉煌,也创下了巨亏37亿元的股市纪录。

长虹的衰败始自1998年产品大量积压,与APEX家电进口公司的合作和巨额应收账款的产生。

截至2004年12月,长虹应收APEX账款4.675亿美元,而根据长虹对APEX 公司资产的估算,可能收回的资金只有1.5亿美元左右。

自1996年以来,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加,应收账款从1995年的1900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近50亿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0.3%上升到2003年的23.3%。

2004年,四川长虹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为
27.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8.6%。

二、四川长虹和APEX的业务往来
2001年,四川长虹开始与APEX发生业务往来,当年只有赊帐没有回款,年末形成应收账款418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7亿元;2002年,是双方业务高峰,四川长虹销售给APEX公司6.1亿美元,但回款仅1.9亿美元,形成了4.62亿美元的应收账款,折合人民币38.29亿元。

这年,四川长虹跟APEX公司的交易占全年彩电销售的54%,占当年海外销售的91.41%;2003年,销售略降回款增加,当年,四川长虹又销售给APEX4.24亿美元的货物,回款3.49亿美元,但应收账款余额已增至5.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4.51亿元。

与APEX公司的交易占全年彩电销售的33%,占当年海外销售的70%;至2004年,四川长虹基本上结束与APEX的生意,仅向其销售3559万美元,同时加大回款力度,回款1.09亿美元。

这四年间,四川长虹共销售给APEX公司11.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2.26亿元),回款6.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3.80亿元)。

如果依照四川长虹所说,还能回收1.5亿美元的账款,那么公司合计损失26亿元人民币,这桩生意的坏账率高达28.21%。

表二:四川长虹2001-2004年海外销售情况(单位:人民币元,美元换算比例1:8.289)
期间主营业
务收入
彩电销
售收入
海外销
售额
APEX销
售金额
APEX回
款金额
APEX应收
账款余额
APEX销售额占
海外销售额比

APEX销售额占彩
电销售额比例
2001年 95.15 71.04 3.47 3.47
2002年125.85 94.64 55.41 50.65 15.75 38.29 91.41%53.52%
2003年141.33 115.64 50.38 35.18 29.00 44.51 69.83%33.02%
2004年115.38 85.91 28.71 2.95 9.04 38.37 10.28% 3.43%
三、四川长虹坏账案的根本原因
1.长虹没有根据准则合理的计提坏账准备
1998年彩管大战的时候,长虹的应收账款增加是正常的,但是1998以后应收账款总体上是不跌反升。

从上图可以看出,长虹的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高,且2000年至2003年呈上升趋势、。

应收账款的增幅大于收入的增幅。

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但应收账款余额却增长了58%,6个月之后,应收账款又增加了31%。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
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还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坏账损失的核算应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可以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金额百分比法等计提坏账准备,也可以按客户分别确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因此,长虹总体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不足、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太低,可能夸大盈利能力。

2.长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违反了准则
长虹的存货在1997年彩管大战的时候增加是不足为奇的,1997年之后存货没有下降还有上升趋势。

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看出,长虹的存货居高不下,主要是1998年的存货余额比1997年增加了117%,此后存货余额就一直徘徊在60至70亿元左右。

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五条规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长虹的存货积压较为严重,跌价准备计提不够充分。

3.长虹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从2000年开始,长虹运行了一个高达10亿的代客理财,会计制度规定“短期债权投资期末计价是指短期投资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上以何种金额反映,以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期末如市价低于成本,按其差额提取跌价准备”,因而代客理财应该计提跌价准备,但是长虹没有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4.长虹内部控制制度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长虹2002•年5•月审议并通过《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既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为什么还会发生如此高额的坏账?那只能说明长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及时和不完善、有内部控制制度不依、依内部控制制度不严造成的酿恶果自尝苦果。

四、总结
应收账款不宜额度太高,如果额度高,应该注意调查其为何迟迟收不上来。

不是仅仅看账面,也要去查对方公司,看是不是有舞弊的嫌疑。

所以,应收账款很多时候和内控、舞弊是有很大关系的。

四川长虹事件告诉我们:公司财务治理需要更完善的监督和保障,造假带来的是一时的暴利,但却会损害大众的利益,舞弊者自身也终难逃法网。

公司首先需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完善现行的财务核算制度、会计准则及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防止财务造假与舞弊,从而保证财产资料的合法、真实、完整;其次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应建立起公司内部有效的制衡、约束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正规管理;最后应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企业内部需建立起合理、科学、有序的财务约束机制,同时,外部各主管财政机关、各审计机关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