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液体管理83546
危重病患者的液体管理
• 对于每一个ICU,每天都会经历类似的情节, 当给予了足够的液体复苏后,一些病人是 有反应的,表现为尿量的增加,血压升高; 而另外一些病人则反应不好,导致更多的 液体输入,以至于病人越来越水肿仍然低 血压和无尿,我们如何能保证充足的液体 而又能避免它潜在的危害,这一重要的临 床抉择目前被称为“a real challenge” 。
尿 比 重
小于正常 • 补液过多或利尿
大于正常 • 容量过多或血液浓缩
HR和BP
HR
• 心脏对容量负荷最为敏感,容量不足时,为了 维持心输出量,HR代偿性增加是最早的表现。 BP和MAP(ICP) • 低血容量早期可无明显下降; • 有助于指导调整脱水药和液体量。
CVP
• 是右心功能正常时判断血容量的很好的指标, 取决于三个因素:血容量、静脉张力、心脏 舒张功能。 • 体位和机械通气对CVP的影响 • 腹腔内压力对CVP的影响
Rivers EP,et al.CMAJ 2005;173(9):1054-65
Fluid-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cute Lung Injury — Liberal, Conservative, or Both? EGDT是在患者进入医院的最初6小时即开始执行, 一些研 究者称之为侵略性的液体复苏(液体冲击疗法),尽管在最 初的6小时EGDT组液体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前三天的液 体总量是相同的。且EGDT组的病死率,IL-18的水平,机械通 气的需求都是下降的。因此说液体管理的最初时间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退潮期)。
ELWI* (ml/kg)
(slow量 (! = 慎重)
V- = 减少容量 Cat = 儿茶酚胺/心血管药物 ** SVV 只能用于没有心律失常的完全机械通气病人
危重患者的输液管理
危重患者的输液管理1、做好感控管理(1)手卫生危重患者预防感染,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
最关键的一点是洗手后尽量待干或擦干。
(2)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外周静脉导管还好,对中心静脉之类的导管来说,最大的风险是穿刺时无菌没做好、维护时无菌没做好、穿刺部位选择不好、病人自身问题(本身皮肤就有强致病菌的定植)。
输液管、三通管消毒接口必须使用棉球或者棉片,棉签是最差的选择。
消毒剂的选择低效的酒精、洗必泰或洗必泰酒精皆可。
正确把握棉球或者棉片的的消毒方法:用力擦10-15秒,避免使用棉签,是因为棉签根本用不上力。
(3)无菌维护能戴无菌手套操作的戴手套,不推荐光手操作。
2、输液泵、微量泵的应用危重病人的输液技术管理是临床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静脉点滴又是患者药疗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在单位时间内给多少量的的液体、药物,对治疗疾病的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
为患者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更能掌握用药速度,而且,输液出现故障还会报警。
3、维护可靠的静脉通路完成用药医嘱,实现正确、安全给药。
危重患者用药医嘱较为复杂、繁复,要达到临床治疗需要,一定要开放一条可靠的静脉通路。
上述患者的血管通路,既是如此。
危重病人应同时保障和开放两条输液通路,一条补液,一条根据病情加用各种药物静脉滴注。
另外,根据循环稳定情况(血压、脉搏)、脱水情况及输入量的记录,应该每6~8h总结平衡一次,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决定调整补液速度。
4、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记录患者所用的所有用药、剂量、速度和用药后反应。
以备后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正确用药。
5、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患者静脉用药记录很重要,也是护士为医生调整患者用药提供的第一手原始临床资料。
6、严格床头交接患者用药较为复杂,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交接班双方护士,必须严格交接,实现无缝隙管理。
7、值班护士认真履职危重患者输液管理,要求值班护士在严格交接的同时,严格执行患者用药医嘱,确保患者静脉药疗的正确安全实施,这是危重患者恢复健康的基础工作,临床护士一定要重视,确保无误。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方法研究进展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方法研究进展液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多数ICU液体管理主要分为:限制非限制液体入量两大类,从而达到一个液体平衡体状态。
入量过多易导致患者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心脏负荷增加,造成应激性的心功能损害;入量不足则易导致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甚至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现对常用的液体管理方法进行综述。
标签:危重患者;液体管理;方法1 临床常采用的危重患者液体管理监测方法1.1 被动抬腿试验法被动抬腿试验(PLR)是利用体位通过重力作用将下肢和内脏的静脉血(约300 mL)暂时转移到胸腔,通过增加心脏前负荷,在试验后的一分钟之内患者心率变化来的进行容量反应性评估。
具有方便、简单、敏感性高、安全和操作时间短(时间5 min)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液体容量评估方法。
又因其操作可逆性,不受自主呼吸,呼吸机等因素干扰特点,其操作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补液试验方法,PLR适用于休克及心衰等患者[1]。
1.2 补液试验补液试验是一种将生理盐水250 mL,5~10分钟内快速静脉注入后观察BP 及CVP变化来评估容量水平的方法。
通过快速补液后患者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两者变化来判断容量水平。
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操作过程不可逆,且又另需结合CVP水平才能进行容量判断。
1.3 重症床旁超声法超声的方法,利用人体对声波反射来进行观察判断,现也应用临床中。
但超声测量腔静脉因其随呼吸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适用于辅助通气模式的机械通气患者,而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容量状态和液体反应性较好,但由于其在评估SV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能力,且在ICU患者身上难以获取和重复,因此的实用性较差[2]。
1.4 中心静脉压监测法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和腔静脉在右心房处的血压。
CVP取决因素两个:心脏射血功能和静脉回心速度和回心血量。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在医疗实践中,液体管理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需要仔细控制液体的输注量和类型,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组织灌注,并保证生命体征的正常。
I. 液体管理的原则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液体管理计划,包括评估体液丢失量、估计预期输注量和调整管路应用率。
2. 目标导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液体管理目标,如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以确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处于理想状态。
3. 安全性:慎重选择适宜的液体类型,避免使用过多的盐水或输注过快,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4. 监测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II. 液体类型的选择在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常用的液体类型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1. 晶体液:晶体液通常是指含有无机盐类和葡萄糖的液体,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
晶体液主要通过胃肠道和外周静脉输注给予患者,可用于补充体液丢失和保持血容量。
2. 胶体液:胶体液是由胶体颗粒悬浮在溶液中形成的液体。
主要有天冬氨酸、明胶、白蛋白等。
胶体液可提供胶体渗透压,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
III. 液体管理的方法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输液:根据液体管理计划,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量和类型。
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多。
2. 减少液体丢失:积极处理因感染、出血、呕吐等引起的液体丢失,及时纠正水电解负平衡。
3. 监测尿量: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和液体平衡情况。
输液量和尿量之间需要保持动态平衡。
IV. 液体管理的时机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液体管理的时机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 急性期:在急性期,如创伤、手术后等,液体管理旨在维持循环血容量,提高氧传递,促进组织灌注。
2. 恢复期:在患者恢复期,液体管理旨在纠正水电解负平衡并避免过度液体负荷。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
什么是液体管理?
对静脉输入液体的总量(量)、种 类(质)、速度的管理
正常成人每日体液的平衡表
摄入水
排出水
△饮水
△ 显性:尿1.5L/d
△食物
粪0.1L/d
△“内生水”(300ml/d) △ 非显性:皮肤 0.5L/d
气道 0.3L/d
基本 2.0~2.5L/d
2.4L/d
体温升高1.0℃→皮肤蒸发0.3L/d
第三腔隙积液
是指除血管内液、组织液之外的潜在的体腔; 炎症反应导致体液屏障破坏,组织液漏出形成
浆膜腔积液; 第三腔隙液体不参加体液代谢和交换,等同于
体液丢失; 大量浆膜腔积液影响循环、呼吸功能;
危重病人的特点
器官功能障碍 代偿能力下降 液体失衡 内环境紊乱
需要量化、精细的液体管理!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性质异常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血液稀释或浓缩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毛细血管渗漏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完整性 破坏;
血管内大分子物质漏出到组织;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管内液体随同漏出; 血浆容量减少 组织水肿形成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容量异常
失血——送氧能力下降 失液——摄入不足、丢失过量 失血浆——烧伤 水中毒——医源性、肾功能障碍 导致血液流动性变差,内环境紊乱,组织灌注不足,
脏器功能障碍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分布异常:
细胞内水肿或脱水 组织水肿或脱水 低血容量或容量负荷过重 第3间隙
发生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伤 低灌注的时间不超过“治疗时间窗”
方案制定
何种情况下采用延迟或限制性液体复苏策 略?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5%氯化钠只输入相当于失血量的10%-25%,即能使循环复苏。
细胞内液
只需输入失血量的10%-25%
01
组织间隙液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血管内液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葡萄糖液
快速达到细胞内外平衡,1000ml输入后 700ml进入细胞内 250ml进入细胞间隙 50ml停留在血管中 葡萄糖溶液没有扩容作用! 补充水分 补充能量 作为浓媒 葡萄糖液不能用于扩容!
正常组织 乳酸林格溶组
大量晶体液导致组织水肿
晶体液,容量补充的“无奈”选择
晶体液,液体复苏时的组织水化液体!
为了恢复正常的血容量,需要输注4-5倍于失血量的晶体液
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输注的晶体液会有80%迅速转移到血管外,进入组织间隙
血流动力学效应不稳定
添加标题
伍
电解质含量及分布
决定液体分布的因素(一)
晶体渗透压——小分子物质构成
正常体液渗透压为290-310m0sm/l; 细胞内外主要晶体(K、Na、Cl、Mg、HCO3-、P)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 水分子、Glu、尿素可以自由通过; 细胞内外渗透压须由水分子的移动维持平衡; 决定细胞内外液体分布的关键因素是晶体的渗透压。
CVP与BP的关系 常用的评估容量的方法
补液试验
如何做 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 血压升高,CVP不变 血容量不足 怎么判断结果 血压不变,CVP升高 心功能不全
复苏有效的指标
心率:100-120 bpm
尿量:
儿童 = 1.0ml/kg/hr 成人 = 0.5ml/kg/hr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谢谢!
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决定液体分布的因素
胶体渗透压——大分子物质(>10000道尔 顿)
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血管内皮间隙; 胶体物质不能通过血管内皮间隙; 血管内胶体物质(血浆蛋白)浓度高于血管外
液(1.5mOsm/L vs 0.3mOsm/L) 胶体渗透压阻止血管内液向组织转移
决定液体分布的因素
静水压
液体对周围组织的压力; 心脏搏动挤压血液流动,故血管内静水压高于
组织静水压(25mm’Hg vs 5mmHg); 静水压促进血管内液体向组织转移
血管内外液体的分布取决于胶体渗透压和静 水压的共同作用
Starling公式:
Jv∞〔(Pc - Pi)-σ(πc -πi)〕
决定液体分布的因素
晶体渗透压——小分子物质构成
正常体液渗透压为290-310mOsm/L; 细胞内外主要晶体(K、Na、Cl、Mg、HCO3
、P)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 水分子、Glu、尿素可以自由通过; 细胞内外渗透压须由水分子的移动维持平衡; 决定细胞内外液体分布的关键因素是晶体渗透
全血 新鲜冻干血浆 人血白蛋白
明胶 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
晶体液
扩充功能性细胞外液 补充电解质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价廉 时效短
等张晶体液
平衡液(林格氏液):
1880年Sydney Ringer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因而得名, 上世纪30年代,Alexis Hartmann在Ringger氏液中加 入乳酸,使其电解质成分与血浆更为接近
700
总量
2300
正常活动 体温升高
1200 1400 100 600 3300
长时大运 动量活动
500 5000 100 1000 6600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医学课件
案例三:心脏手术患者的液体管理
总结词
心脏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和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需要精细的液体管理以维持循环稳定 。
详细描述
心脏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和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组织灌注不足 的情况。液体管理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至关 重要,需要精细调整补液量和速度,以维持 正常的循环稳定。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 的血压、心排量、心脏功能等指标,及时调
管活性药物的调整。
脉搏轮廓分析的准确性受多种因 素影响,如波形干扰、血管顺应 性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
校准和排除干扰因素。
氧转运和利用的监测
氧转运和利用的监测是通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氧 供和氧耗状态。
通过监测氧转运和利用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循环血量和心肺功能状态,指导医生 合理调整输液量和呼吸机参数。
04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实践与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严重烧伤患者的液体管理
总结词
严重烧伤患者由于体液大量重烧伤患者体液大量流失,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生命体征不稳定。液体管理对于这类患者 的治疗至关重要,需要快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组织灌注。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 尿量、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种类,以避免出现补液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目前,危重患者液体管理已经进入精 准化管理阶段,通过精准评估和控制 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以最大程度地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科学化管理阶段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危重患者 液体管理逐渐进入科学化管理阶段, 监测手段不断完善,治疗方案更加科 学和个体化。
02 危重患者液体流失与补充
正常体液平衡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PPT
案例三: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液体管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脏手术后患者液体管理需根据手术方式和病情调整,以 维持循环稳定和预防并发症。
心脏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等因素,容易出 现循环不稳定和并发症。液体管理应根据手术方式和病情 调整输液量和速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维持适当的血容量和组织灌注。同 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如心包填塞、低心排综合征等。
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控 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 过慢引起的并发症。
调整输液种类
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适 当的输液种类,如葡萄糖 溶液、生理盐水等。
监测液体出入量
对病人的液体摄入量和排 出量进行监测和记录,以 评估病人的液体平衡状态。
04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工具 与技术
输液泵
输液泵的优点包括
可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流量,避免因手工操作引起的误差; 能够持续监测输液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减轻医护人 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词
严重烧伤患者液体管理需及时、适量,以恢 复血容量和组织灌注。
详细描述
严重烧伤患者由于体表皮肤受损,大量体液 从伤口渗出,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和组织灌 注不足。液体管理应及时补充渗出的体液, 以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和组织灌注。同时,应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根 据病情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出现过度输
详细描述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无法正常排除多余的液体和电解质,导致液体潴留和电解质紊乱。医生需要密切 监测病人的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通过调整输液量和种类,以及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来维持病人液 体平衡和正常肾功能。
肺水肿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Volume 362:779-789 March 4, 2010 Number 9
液体平衡
目的:在达到复苏目标且能稳定的情况下,补充量应 根据机体的代谢需要,总体上保持平衡 方法:
普通情况下 35 mL/kg/day 非显性失水 = 700 mL/day 体温每增加1°增加2-4 ml/kg/day,每天补液量=非显性失水+尿量 维持量/日 1-10 kg = 100 mL/kg/day {4mL/kg/hr} 11-20 kg = 50 mL/kg/day {2mL/kg/hr} > 21 kg = 20 mL/kg/day {1mL/kg/hr}
液体复苏
• 限制性液体复苏
–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 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 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 压维持一较低水平的范围内(收缩压< 90mmHg),直至彻底止血
液体复苏
•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原则
– “限制性”和“延迟”都是相对的
– 组织灌注应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不 发生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伤 – 低灌注的时间不超过“治疗时间窗”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岳茂奎
什么是液体管理?
对静脉输入液体的总量、种类、 速度的管理
液体管理的目的
–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 改善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供,维持器官功能 –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供应机体需要的能量 – 给药通路
时机——延迟还是及时?
• 创伤性休克院前阶段大量补液是否有益, 缺乏证据支持 • 贯通伤延迟液体复苏的预后较好 • 钝器伤患者治疗(GDT Therapy)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葡萄糖液
快速达到细胞内外平衡,1000ml输入后
700ml进入细胞内 250ml进入细胞间隙 50ml停留在血管中
葡萄糖溶液没有扩容作用! 补充水分 补充能量 作为溶媒
高张晶体液
3-10%,常用7.5%生理盐水
优点: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的效率高,维持时间较长,约2小时 降低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 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
在有活动性出血存在的情况下:(1)提升血压会使保 护性血管痉挛解除,扩张血管,加重出血(2)大量补 液可因稀释凝血因子而使出血加重(3)体液复苏使脉 压增加,也可机械破坏已形成的血凝块,使出血加重, 从而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
方案制定
限制性液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 创伤失血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一较低水平的范围内 (收缩压<90mmHg),直至彻底止血
晶体液
扩充功能性细胞外液 补充电解质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价廉 时效短
等张晶体液
平衡液(林格氏液):
1880年Sydney Ringer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因而得名,上世纪 30年代,Alexis Hartmann在Ringger氏液中加入乳酸,使其 电解质成分与血浆更为接近 电解质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及缓冲碱均与细胞外液相近 不引起免疫反应 能增加血容量,补充组织间隙的液体
正常成人每日体液的平衡表
摄入水
排出水
△饮水
△ 显性:尿1.5L/d
△食物
粪0.1L/d
△“内生水”(300ml/d) △ 非显性:皮肤 0.5L/d
气道 0.3L/d
基本 2.0~2.5L/d
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
Fluid-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cute Lung Injury — Liberal, Conservative, or Both?
EGDT是在患者进入医院的最初6小时即开始执 行, 一些研究者称之为侵略性的液体复苏(液体冲 击疗法),尽管在最初的6小时EGDT组液体量明显 高于对照组,但是前三天的液体总量是相同的。且 EGDT组的病死率,IL-18的水平,机械通气的需求 都是下降的。因此说液体管理的最初时间有非 皮肤充盈下降 口渴 口干 腋窝干燥 高血钠 高蛋白血症 高血红蛋白 高血球压积
低容量表现 心动过速 低血压(严重者) 高乳酸(严重者) 肢端温度降低
肾脏灌注减少
浓缩尿
(低尿钠, 高尿渗) BUN升高 (与肌酐升高不 成比例) 持续性代谢性
酸中毒
体位性低血压 动脉血压或每 搏输出量的呼 吸波动 下肢被动抬高 容量负荷试验 结果阳性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We randomly assigned patients who arrived at an urban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severe sepsis or septic shock to receive either six hours of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or standard therapy (as a control) before admission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细胞外液量减少?兴奋下丘脑渴丨枢?口渴?饮水渗透压升高?兴奋渗透压感受器?adh?尿量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非常敏感渗透压只要改变1就产生反应危重病患者的容量缺乏绝对性低血容量外源性丢失?失血?胃肠道?泌尿系?皮肤表面内源性丢失?血液外渗?体液渗出戒漏出相对性低血容量血管床容量增加危重病患者的容量缺乏収热500mld?c38?c以上胃肠道丢失腹泻戒肠梗阻常被低估呼吸机气管切开湿化丌良很容易被忽略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全身性感染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皮肤花斑四肢冰况尿量减少意识障碍乳酸酸丨毒代谢性酸丨毒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依据临床表现判断容量状态低容量表现心动过速低血压严重者高乳酸严重者肢端温度降低脱水表现皮肤充盈下降口渴口干腋窝干燥高血钠高蛋白血症高血红蛋白高血球压积体位性低血压动脉血压或每搏输出量的呼吸波动下肢被动抬高容量负荷试验结果阳性肾脏灌注减少浓缩尿低尿钠高尿渗bun升高与肌酐升高不成比例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容量状态评价液体治疗危重病人的水平衡调节能力完全戒部分並失每天水分的摄入量应考虑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第三腔隙积液
是指除血管内液、组织液之外的潜在的体腔; 炎症反应导致体液屏障破坏,组织液漏出形成
浆膜腔积液; 第三腔隙液体不参加体液代谢和交换,等同于
体液丢失; 大量浆膜腔积液影响循环、呼吸功能;
8
危重病人的特点
器官功能障碍 代偿能力下降 液体失衡 内环境紊乱
24
方案制定
限制性液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 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 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 压维持一较低水平的范围内(收缩压< 90mmHg),直至彻底止血
25
方案制定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原则
“限制性”和“延迟”都是相对的 组织灌注应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不
16
容量状态与容量反应性
容量状态是指患者的前负荷状态,可以通过反 映前负荷压力和容量的指标进行评估
容量反应性,是前负荷与心功能状态的综合反 映,扩容治疗后CO或SV较前明显增加( ≧10%—15%),提示容量反应性良好
17
重症患者的特点
高龄 基础疾病多 器官储备功能差 病情危重,多脏器功能障碍
5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性质异常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血液稀释或浓缩
6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毛细血管渗漏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完整性 破坏;
血管内大分子物质漏出到组织;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管内液体随同漏出; 血浆容量减少 组织水肿形成
需要量化、精细的液体管理!
9
液体管理的目的
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改善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供,维持器官功能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 供应脑组织需要的能量
10
病例
患者,女,70岁,因“反复咳痰喘20年,加重1周”入院 既往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III级、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HR 120次/分、BP 90/50mmHg 血常规:WBC 14*10^9/L 血气分析:PO2 48mmHg PCO2 110mmHg、Lac 4.0mmol/L 诊断:AECOPD、感染性休克
冠心病、心功能III级 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病
11
病例
治疗3天后
血压需要去甲肾上腺素10ug/min维持 Lac 2-3mmol/L左右
全身水肿 肾功能恶化,利尿剂的反应差
12
重要内容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危重病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
13
重症患者容易发生液体过负荷
➢ 早期往往需要液体复苏 ➢ AKI发生率高 ➢ 心功能不全 ➢ 呼吸功能衰竭 ➢ ……
3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容量异常
失血——送氧能力下降 失液——摄入不足、丢失过量 失血浆——烧伤 水中毒——医源性、肾功能障碍 导致血液流动性变差,内环境紊乱,组织灌注不足,
脏器功能障碍
4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分布异常:
细胞内水肿或脱水 组织水肿或脱水 低血容量或容量负荷过重 第3间隙
急性心脏事件
18
病例
治疗3天后
血压需要多巴胺5ug/kg.min维持 Lac 维持在2-3mmol/L左右
CRRT液体管理
肾功能恶化,利尿剂的反应差 全身水肿
19
如何进行液体管理
系统评估 方案制定 全程监测 随时调整
20
系统评估
评估内容
容量——是否存在容量不足或负荷过重; 循环——泵功能状态,血管张力、微循环状态; 呼吸——氧和状态、肺功能; 血液——血液氧输送能力; 组织灌注——有无灌注不足; 器官功能——有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原发病、基础病、及病情评估
21
评估和监测指标
传统指标 HR,BP,体温,呼吸,尿量,末梢循环状 态,意识和中心静脉压(CVP);但即缺乏 敏感性,也缺乏特异性
现代指标 脉氧,氧输送,组织氧和(NIRS),血乳酸, 呼末CO2
需要综合分析,不能根据单一指标的变化,得 出结论
22Βιβλιοθήκη 失血性休克评估指标
失血量(ml)
Crit Care Med 2008; 36:S172–S17814
Septic shock + ALI实施晚期限制性液 体策略降低病死率
P<0.001
• 早期充分液 体复苏
• 晚期限制性 液体复苏
病死率下降
Chest 2009; 136: 102–
109.
15
重要内容
危重病人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危重病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
危重病人的液体管理
1
什么是液体管理?
对静脉输入液体的总量(量)、种 类(质)、速度的管理
2
正常成人每日体液的平衡表
摄入水
排出水
△饮水
△ 显性:尿1.5L/d
△食物
粪0.1L/d
△“内生水”(300ml/d) △ 非显性:皮肤 0.5L/d
气道 0.3L/d
基本 2.0~2.5L/d
2.4L/d
体温升高1.0℃→皮肤蒸发0.3L/d
27
方案制定
目标导向治疗(GDT Therapy)
目的:优化输液量确保组织灌注 方法:
监测相关的容量指标 确立个体化的目标值 通过液体治疗快速达到目标 持续的治疗以维持目标 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脉搏(次/分)
90~100
<500
100~120
500~1000
>120
>1000
收缩压(mmHg)
>80
<500
60~80
500~1000
<60
>1000
红细胞比积
>0.3
<1000
<0.3
>1000
中心静脉压(mmH2O)
<50
>1000
23
方案制定
原则:
依据评估的结果 确定治疗目标 有针对性的确定液体量、种类、速度、次序 监测 个体化方案
发生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伤 低灌注的时间不超过“治疗时间窗”
26
方案制定
何种情况下采用延迟或限制性液体复苏策 略?
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 非颅脑的创伤 合并颅脑损伤的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宜早期
输液以维持血压,必要时合用血管活性药物, 将收缩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保证脑灌注压, 而不宜延迟复苏 老年和原有高血压的患者需谨慎 关键是迅速止血和消除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