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情况如图:
该玉米种群各个环节能量利用情况
(1)
(2)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 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 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 序的方向发展。 硅藻能利用获取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 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维持其生命 活动。
4.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如果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 有2/5来自鼠,有1/5来自蛇,那么鹰要增重20克体重, 最多要消耗植物多少克?
【调查】 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 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 主要成员。
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人们必须 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 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 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 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生产者: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 (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 昆虫、鸟类等; (4)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1.你所调查的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什么?还有哪 些种类的生物是生产者?农民是用什么方法抑制其他生产者 的数量的? 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 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对农业生产有益的?哪 些是有害的?对这些初级消费者,农民分别采取了哪些措 施? 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 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 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 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 物的危害。
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 kg, 计算公式是(12+18)/12×2675, 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8 kJ 计算公式是EG=MG×1.6×104;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7 kJ 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4;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2×108 kJ 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 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 计算公式为η=1.3972×108/8.5×109。
与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优势群落往往只有 一种或数种作物;伴生生物为杂草、昆虫、土壤微生物、 鼠、鸟及少量其他小动物;大部分经济产品随收获而移 出系统,留给残渣食物链的较少。 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系统工程的方法,遵 循自然规律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全面发展,应 用现在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 展。如: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等。
3.次级消费者有哪些?它们与农作物是什么关系?
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 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 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4.养殖动物的饲料来源是怎样的? 动物养殖需要的营养大致包括纤维素、淀粉、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等,通常可使用农作物秸秆/藤蔓、牧草、 粮食(如玉米)、饼粕、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具体的要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合理搭配各种营养。
Baidu Nhomakorabea
5.农民对作物秸杆是如何处理的?
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 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 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 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 能的比。 合理密植。 7.怎样才能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 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