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共42页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d38dd5dcc22bcd127ff0ca1.png)
谢谢!
本课件中部分所用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仅做教学使用
系统科学理论是新兴的科学方法论,它包括信息论、控制论和系 统论。
系统科学理论主张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进行整体研究,探 讨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的互相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 反馈实现有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发展,以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 理论同样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04
教学与课程理论
对教育技术产生影响的主要教学理论有: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三)情感教学理论
课程与教学观是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反映,它揭示了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本质、 特征以及发展规律等的总体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 始终围绕着人、社会和知识这些核心要素展开。
政治学家拉斯维尔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03
系统科 学理论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
一般系统论创 始人贝塔朗菲
20世纪60年代以后,系统科学的思想渗入到现代教 育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各个分支 融合在一起,从而出现了教育技术学。
把系统科学运用到程序教学中,程序设计就越来越 重视从教学的整体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包括目标的确定、 方法的设计、媒体的选择以及通过有效的评价来实现教学 的反馈控制。它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的 核心思想,即教学开发的系统设计方法。
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 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的创始人斯金纳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 斯金纳,从操作性学习中提出了程序 教学理论,并总结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如小步子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等,从而促使了教学设 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d625200dd88d0d232d46a18.png)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借鉴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哲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传播学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生物学、管理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技术和应用的基础。
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还不足百年,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发展和完善。
这里只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直接相关的理论,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了解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
➢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学会用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传播理论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2.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心理学中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感觉、想象、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因此我们在应用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习过程。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认为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8ecce695acfa1c7aa00ccbc.png)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基础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关注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揭示了学习的现象。
代表人物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斯金纳: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
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观点联结学习理论:(1)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2)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建立的。
(3)学习定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说:(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3)学习的成功要靠及时的强化。
刺激-反应说:学习是在刺激情景(S)与有机体的反应(R)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启示桑代克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映联结。
(2)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3)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程序教学原则(1)小步子原则(2)自定步调原则(3)积极反应原则(4)及时反馈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控制学习环境 重视客观行为及时强化刺激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期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是知识在大脑中的重新组织,即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互相作用,建立联结。
代表人物苛勒: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f5c38cc5fbfc77da269b1bb.png)
重视合作学习和 教师要有对自 发挥学生主 身职业和学 动性;重视 生的热爱, 要有责任心。 学习动机、 情意教育; 支持双主式 教学设计。
建 构 主 义
皮 亚 杰
利用现代信息技 学习者要有很 术为学生创 强的认知技 设情境,设 能及自我控 计合适的任 制能力;学 务或问题, 习环境能充 引导学生自 分展示问题 主探究学习、 的复杂性, 合作学习; 提供足够的 支持探究式 材料、细致 学习活动设 数据分析与 计。 操纵的工具 等。
“比如说牛吧,”青蛙说: “这真是 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 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 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 的腿,还有…..”。鱼惊叫道:“哇, 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 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 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 吃着青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来自教学实践,它关 注如何“改进”和“指导”教学实 践。侧重于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 研究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研究教学系统所含因素的功能。
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主要是研究教育信息 传递活动的规律,关注教育传播的 基本要素等方面。 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教育目的、 教育环境以及传播者、信息、媒体、 接受者和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 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 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 有哪些规律;学习的结果使学习者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 内部的心理结构;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 学习等问题。
学习理论
根据目前使用相对广泛的分类方式, 一般将学习理论概括为四大流派,即: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5c9893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a.png)
一教育传播理论对教学有哪些指导作用?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许多研究者利用传播理论的概念及有关模型中的要素来解释教学过程,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式,为教育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美国政治学家H. 拉斯韦尔提出了表述一般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元素“5W”的直线性的传播模式,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成“7W”模式(表2-1)。
其中每个“W”都类同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相应要素,这些要素自然也成为研究教学过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所关心和分析、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7w所指的分别是:(二)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早期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是单向的灌输过程。
它认为受者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只能够接受传者的意图。
这种传播思想忽视了受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提出的模式强调了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积极的传播主体。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通过教师和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
确定教学信息:教学传播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
传递什么信息,要依据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培养目标。
一般说来,课程的文字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由专家精心编写的,通常都体现了要传递的教学信息。
因此,在这一传播阶段,教师要认真钻研文字教材,对每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仔细分析,将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确定每个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
选择传播媒体: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实际上就是信息编码的活动。
某种信息该用何类符号和信号的媒体去呈现和传递,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用一套原理作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32be2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1.png)
三、视听教育理论(重点)
(一)戴尔的“经验之塔”---视听教育理论的核心
三大类十个层次
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是 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教育研究 所课程研究室主任,是从事视听 教育的心理学家,也是视听教育 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 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 方法》 中提出“经验之塔”理论。
05
戴尔“经验之塔” 强调的是 ( )
07
C. 抽象的经验 D. 给学习者的刺激
02
A. 言语符号 B. 视觉符号
04 答案是:A
06
A. 做的经验 B. 观察的经验
08 答案是:D
综合实践
观摩一堂优秀教师上的 多媒体课,根据本章学 过的视听教育理论和教 育传播理论,就以下问 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根据经验之塔理论,案例中采
音感。 ○ 哈斯效应:当内容相同的两个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
延迟时间达到35~50ms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
3、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声音绕过头部在 两耳间产生的声 压级差。
听觉神经中枢就 是根据相位差和 声压级差等因素 进行综合判断, 来确定声音方位。
耳廓效应
不同频率的声波会由于耳廓形状特点而产生不同的反 射。反射声进入耳道与直达声之间就产生了时间差 (相位差)。
A
用了哪些手段使学生获得不同
层次的学习经验?有何启示?
根据视听心理规律,分析所用
B
课件中画面和声音的处理,对
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吴正宪简介:
吴正宪,女,特级教师。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 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 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 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她 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 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 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2dc7916c281e53a5802ff9c.png)
1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它把教师原本难以表述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
它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实在,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多样化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它所提供的交互式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就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1.2 相关的理论基础1.2.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多媒体教学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依赖于传授者的灌输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重新建构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取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的关联性的结合,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
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有选择的接收和加工的学习者。
另外,知识的意义也不是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
学生应该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恰巧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2】1.2.2 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际的场所,教学是他们之间的意义谈判,它是一个相互影响及双向交流的过程,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外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的行成奠定了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a07ec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3.png)
案例三: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创新点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涵盖了 多个方面,如智能辅助教学、智能评估 、智能推荐学习资源等。
VS
实践效果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 加精准的学习推荐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践效果
该平台已吸引了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参 与,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 高了教育公平性和教学质量。
案例二:智慧教室的建设与应用
创新点
智慧教室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教学环境的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
实践效果
智慧教室可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的教学辅助,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 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 础
汇报人: 2023-12-07
contents
目录
•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 学习理论 • 教学理论 •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理论 •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01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 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数据挖掘和分析将更深入,为教育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现代教育技术面临的挑战
技术更新迅速
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如 何跟上技术的发展并保持更新是当前 面临的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教育数据的增多,如何保障数据 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 题。
教育资源不均衡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资源 的共享,但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 的问题。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525c607de80d4d8d15a4f7f.png)
1.关于教学目标 加涅要求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要按照五种 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五种学习的结果 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和态度,这五种学习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 能三大领域。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都各有差异,各 有侧重,但不论怎样都在这五结果和三领域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加涅明确提出,应把认知策略作为 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对教学目标理论的重大 发展。过去我们强调‚教是为了不教‛,即尽快使 学生能够自学。加涅把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各门 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便使‚教是为了不教‛的理 想落实到具体学科教学目标之中了。
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理论意义和对教育技术的指导作用概 括以下几点: (1)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 上层,则越趋于抽象。划分阶层,只是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 与抽象的程度。 (2)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 方法应是首先给予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 (3) 教育不能停留在获得具体经验的阶段,而必须向抽象化 阶段发展,把具体经验普遍化,上升到概念。概念可以进一 步指导实践。 (4) 在教育、教学中,应尽量采用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来提 供具体、直观的经验,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它比用语言、视觉符号 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经验,又能打破时空 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6) 也不能把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 视达到普遍化的充分理解,这是危险的。
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Robert M.Gabne)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 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发生有内部的条件和 外部的条件,内部条件指的是学习者本身在学习前 所具有的最初的能力、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外部条 件指的是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构成对学习者不同的 条件。教学应该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及其产生 的条件来进行,使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提供都经 过计划安排。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54b1076f46527d3240ce0ae.png)
1) 把教学内容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
系统科学理论
2) 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响应。
3) 对学生的反应要作出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4) 学生在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 调和学习进度。
6/12
5) 学生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使错误率最低。
淮阴师范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系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之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9/12
淮阴师范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系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之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视听教育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认知发现说:
由布鲁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取出。
传播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学习并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而在于通过发现来形成 认知结构。
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不断发 展智能的过程。
视听教育理论——“经验之塔”理 论。
1/10
淮阴师范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系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之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视听教育理论
经验的分类
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
戴尔将人们的经验分为三类:做 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 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 分为十种。
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2/10
淮阴师范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系
8/10
淮阴师范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系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之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视听教育理论 “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
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
替代经验: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 代经验。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弥 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系统科学理论 形成科学的抽象:学校教育中, 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 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825fe2127284b73f242506d.png)
3.3.1产生 普莱西 发明 (S.L.Pressey) 斯金纳 发展 (B.F.Skinner)
3.3程序教学理论
3.3.2原理
将教材分割成为若干可分离的小部分,将它们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并使前面部分 是后面部分的基础,从而进行难度逐步加深的 顺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每个部分的学 习,程序教学机器都会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 答并给予反馈和强化,如果解答正确,就鼓舞 学生并进入下一程序学习,如果解答不正确, 就采取补充程序要求学生学习同一内容,直到 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为止。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其四大要素。
3.4建构主义理论
3.4.2评价
行为主义:面向计算机、以教为中心 建构主义:面向网络、以学为中心
3.4建构主义理论
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2. 经验之塔理论▲ 3. 程序教学理论▲ 4. 建构主义理论
本章小结
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2. 经验之塔理论 3. 程序教学理论 4. 建构主义理论
内容提要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 系统科学
• 针对视听教学的经验之塔理论 • 针对人机交互的程序教学理论 • 针对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理论
3.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3.2.1产生 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媒体提 供代替的经验,具有“半抽象化”、 “半具体化”特征。
更好的抽象。
3.2经验之塔理论
3.2.3改进 布鲁纳(J.S.Bruner)认为:
• 教学应从动作性经验(塔的第1-6层)开始; • 然后采用形象化表征(塔的第7、8、9层); • 最后采用符号化表征(塔的第10、11 层 )。
3.2经验之塔理论
3.2.4评价 分析媒体特性 选择教学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127930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b.png)
主张: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 理解和赋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以自己 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
强调学习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维果茨基 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
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混合学习理论
信息环境下的学习理论探索
移动学习理论
TPACK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赞科夫
发展教学理论
布鲁纳
发现教学法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
布鲁姆
掌握学习教学法
视听与传播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 教育传播理论
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者视觉,听觉,感官特点 和功能来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效果
代表人物:戴尔 提出经验之塔
把学习得到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共十个层次
“经验之塔”越向上升,越趋于抽象
基本观点
教育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 教育应该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 础
学习理论
主张:研究人类的外显反应;支持视听教学中用 媒体不断呈现 信息进行教学;认为学习是刺激与 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 提出试误说 美国斯金纳: 强调“强化” 程序教学 等等
启示:1.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动。2.教学过程 系统化设计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内部认知的变化;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 代表人物:皮亚杰、加涅等
各种教学媒体能够为获得抽象创造条件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三种模式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贝罗传播模式
说明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要素
应用
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确定播过程的基本规律
做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3e1adf116fc700aba68fcca.png)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借鉴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哲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传播学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生物学、管理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技术和应用的根底。
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还缺乏百年,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的根底上探索、研究、开展和完善。
这里只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直接相关的理论,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根底。
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根底➢了解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
➢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学会用学习理论、“经历之塔〞理论、传播理论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2.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心理学中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感觉、想象、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是由于经历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拟持久的变化。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展有效的学习,并提醒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展研究,产生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因此我们在应用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习过程。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认为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根本方面,并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继承和开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响—强化〞的学习模式,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42页PPT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4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3443e06edb6f1aff001ffd.png)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