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主要包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首先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现实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自觉树立生态学观点,遵循生态学规律,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努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学生巩固生态系统结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它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是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标准内容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三)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Ⅱ)(四)教学目标为落实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本节教材内容设计及高中二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心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2.在利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1.能从整体水平对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
2.应用能量流动的规律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释,并能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重视生态学观点的培养。
2.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观点,养成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重难点及其突破1.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1)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编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学生。
本册教材以生物科学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体现生物学科与生活、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
2. 教材结构与内容安排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共分为11个单元,具体结构与内容安排如下:2.1 单元一:科学探究本单元主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观察、实验、调查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基本观念。
2.2 单元二:生物与细胞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与功能,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3 单元三: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以及生物的命名。
2.4 单元四:生物圈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5 单元五:植物的器官与功能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2.6 单元六:动物的器官与功能本单元主要介绍动物的器官及其功能,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过程。
2.7 单元七:人体生理活动本单元主要介绍人体的生理活动,包括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
2.8 单元八:遗传与进化本单元主要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生物的适应性。
2.9 单元九:生物技术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2.10 单元十:生活中的生物科学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药品、农业、环保等。
2.11 单元十一:生物伦理与法律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伦理和生物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伦理观念和法律意识。
3.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册教材的,学生应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使之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
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八年级生物教材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教材的编写依据课程目标和标准,在结构、内容和知识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从教材类型、关键词、教材分析和结论等方面对八年级生物教材进行详细分析。
一、教材类型八年级生物教材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初中生物课程的核心教材之一。
该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加深学生对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高中生物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键词八年级生物教材的关键词主要包括生物学概念、人体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遗传与变异等。
这些关键词是教材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各个章节,是学生学习生物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三、教材分析1、结构分析八年级生物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有四个单元。
上册主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和组织等基础知识;下册则进一步介绍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进阶知识。
整个教材的结构清晰,内容安排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物学科的内在逻辑。
2、内容分析八年级生物教材的内容丰富,包含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点和实验技能。
其中,上册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分类学等基础知识;下册则主要介绍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进阶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一些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3、知识点分析在八年级生物教材中,知识点主要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人体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遗传与变异等。
其中,生物学基本概念是整个教材的基础,涉及到生物的分类、结构、功能、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人体结构和功能则主要介绍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遗传与变异则是进阶知识,涉及到生态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
四、结论通过对八年级生物教材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物学科的内在逻辑,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教育价值。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计划与教案全学期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与其保护》两个单元内容。
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行为的种类、意义,理解动物行为大多通过运动来完成。
3、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4、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与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5、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与意义。
6、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8、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
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与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共包含多个单元和多个章节。
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生物的基本知识、生物的分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的结构和生活性等方面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活泼的插图、简明易懂的语言,旨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使学生能够正确分类植物和动物,并认识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 能够正确分类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并了解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1.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理;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次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直接讲解,向学生传达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示范法:通过举例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分类植物和动物;3.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4. 讨论和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合作研究。
五、教学过程本次教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 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生物有一个整体概念;2. 分类植物:通过展示图例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不同种类的植物;3. 分类动物:通过图例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进而归纳总结;4.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生物的分类规律和原理;6. 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总结本次研究的要点和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实验的积极性、对生物的理解程度等;2.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3. 针对课堂讨论和总结,通过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八年级生物上册的内容包括三个一级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技术。
第一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涉及动物的多种运动形式、运动结构、先天性行为和研究行为,以及社会行为。
这些内容分别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第一章和第二章。
第二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介绍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此外,本册教材还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并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这些内容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
第三个主题“生物技术”包括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食品腐败原因以及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这些内容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第五章。
整个教材的编排力求将庞杂的内容分散到不同的单元,避免内容的罗列辅陈,回到学科严密系统编排的传统弊端中。
同时,教材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教学主线,强调生物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
最后,教材从代表生物入手,归纳出生物类群的共性,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教材对动物部分进行了改进,不再按照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是采用与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同的处理思路,先探讨生物圈中的动物及其特征,再探讨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探究动物的主要类群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教材安排了“水中生活的动物”、“陆上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三节。
其中,“水中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陆上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蚯蚓和家兔适应陆上生活的特点,“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探究鸟和昆虫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以体现课程标准对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
关于其他动物的类群,教材则在相应的节中简单介绍。
本单元关于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简化,以避免重复。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二章,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一是在第一章已经介绍了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及其适应意义,二是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三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章可以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基础。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带领学生探索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了解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之前所学生物知识,又为后续学习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内容打下基础。
2.对生物进化历程的认识不够清晰,难以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足,容易忽视生物圈中的生态平衡;
4.部分学生对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理解困难。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展示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之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通过这些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问题引导: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昆虫?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基于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

学生认知特点
教学重点、难道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主要通过探究动物的主要类群“水中、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强化动物与环境紧密联系的认识;
3、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生物的各个类群也有了许多感性认识,第六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既已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等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生物种类及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也有了不少感性认识,第六单元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重要意义及人类应当采取的对策有了更深的认识。
1、学会基本的生物分类方法并应用;
2、加深对一些生物专业术语、概念的理解;
3、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胁及其原因,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
2、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的本质有更深如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认识;
4、让学生从生物圈的角度认识细菌和真菌。
对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动物比较熟悉,但是对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认识不深,在探究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有一定难度,需要多加引导;
3、站在高度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走进生活理解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2014—2015学年学期一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2014.8.31本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如何才能把这册学好,在这里我将通过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试述我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的分析一、下面我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关于第五单元的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共包括五章内容,它们依次是《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病毒》。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来认识动物的运动机理,认识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认识动物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存的意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这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理解人与生物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动物的行为活动常常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编排在一起即反映了这两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本章涉及了《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三节内容。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是以哺乳动物和人体为例,通过图解分析让学生认识动物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接受动物产生运动的一般机理。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与第三节《社会行为》的内容编排改变了以往教材对动物各种行为的罗列叙述,而是提供分析和实验素材,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具体有以下主要特点。
1.加大了探究活动的自主性。
教材对实验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动物的绕道取食”和“蚂蚁的通讯”内容的呈现形式是,提供实验背景和方法提示,让学生分析、判断、完善和实施实验方案,这样从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等都给学生和教师留有了更大的自主性。
如有关“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教材设计了两个动物行为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汇报交流,总结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计划人教(五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计划人教一、指导思想二、基本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二)教材分析1、关于第五单元的内容我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分析(1)、关于动物部分教材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再探讨它们的运动、行为以及在生物路边中的作用,其知识结构简图如下:这样的安排改变了长期以来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强化了动物与环境紧密联系的认识,其中“水中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陆地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蚯蚓和家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探究鸟和昆虫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这样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
而关于其他动物的类群则在相应的节中简单介绍。
这样的安排突出了重难点。
(2)、关于细菌、真菌部分其内容包括“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两大部分。
本单元的第四章标题为“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为第一节,还安排了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尽管与具体内容标准并非一一对应,却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
在说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时,必然要说到发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术,因此,将课程标准中这两项内容合在一起。
2、关于第六单元的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精品课件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重在引导学生对动物的 作用进行辩证分析和讨 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 用
P 44
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与衣食住行关系的常识性知识不再介绍,
P15 通过实验,你一定对蚯蚓有了更多的了解。蚯蚓生 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上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 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 物为食。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 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在海边泥沙中穴居的沙蚕和在 水中生活的水蛭也是常见的环节动物(图V-9、图V-l0)。
父亲一定是不在家的。他这时也许正站在5楼或者8楼的脚手架上奋力扔上了又一块砖,擦一擦汗的工夫,就被人拼命地吆喝。十几年了,人也上了50,不知道他,还受不受得了。
但父亲是心甘情愿又志得意满的,至少他每次与我说话都在努力表达这样的意思。而我,越发地不安。
我今年22岁了,父亲52。我4岁时母亲改嫁他乡,父亲和我磕磕绊绊地活着。多少年了,数也数不清楚,那些漫长的日子怎么可以用一个数字说过来呢?
• 将“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转基 因技术”融合在“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 关系”中。
• 以介绍为主,配合“观察与思考”、 “演示”、“制作”等活动
• 以图代文。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创设问题情境 薄纸片——轻 纸飞机——改变形状, 减小空气阻力 飞机模型——飞行动力
2、假设 开放式,同时注意引导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湖南省李晓艳本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如何才能把这册学好,在这里我将通过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试述我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的分析一、下面我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关于第六单元的教材分析第六单元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
关于生物的分类,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是尝试,这意味着不需要完全掌握。
因此,教材未全面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以马为例介绍了从种到界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
这也符合了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重在让学生懂分类的思想方法,而不是掌握生物分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标要求达到层次是学生能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这是个热点问题,所以教材从生物各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便让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对策有更深入的认识。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如下:二、学情的分析中学生一般介于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个体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在认知思维及心理上都有一定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认为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已经初步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
具体可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能运用假设进行思维。
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按照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并能脱离具体事物的支持,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抽象逻辑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思维具有预计性。
在进行复杂活动之前,头脑中会事先呈现诸如打算、计划方案和策略等预计性因素,并在其指导下采取一定的活动方式和手段。
3 .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增强。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人教版(优秀6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人教版(优秀6篇)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一、说教材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
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
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精选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精选6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精选6篇本期仍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竭尽所能开设实验课开展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过程与方法:1期初“三个一”:订一个奋斗目标找一个互助伙伴提一条教学建议。
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2每堂“三个一”:提一个学科问题记一个知识结构出一份测试试题。
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让渡给学生。
(完整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引言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基本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教材。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其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材内容分析本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从生物学基本概念出发,分为多个单元,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与分类、植物形态及结构、动物的营养与消化、植物繁殖与生长、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等。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教材设计在概念阐述上注重通俗易懂,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教材还融入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应用分析本教材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方式,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首先,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探究式研究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教材结合实际和观察,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和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感受生物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再次,教材还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录像、演示实验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兴趣。
最后,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和实践题,以及检测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建议与改进意见尽管该教材在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可以进一步完善。
首先,可以进一步增加生物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更多实验、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可以加强课堂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促进彼此的研究。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从种到界_生物_初中_王文娟

《从种到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从种到界》是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依据一定的标准,各种生物可分成不同的类群。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形态学知识要求很高。
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属于专业技能,已经超出了义务教育生物课程的培养目标,所以《课标》对相关内容标准定位为“尝试根据生物体一定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尝试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对生物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分类的等级和基本单位,也为后两章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弄清分类等级之间的大小关系;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怎样给生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及参与意识;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学生爱护生灵、爱护地球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2.难点: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材分析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材编排特点:
第五节两栖类和爬行类主要以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青蛙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青蛙的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介绍为主,并通过对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重点带出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
同时,通过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其它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
并通过和青蛙、蜥蜴的比较,得出两栖类和爬行类特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外部形态特征。
2.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能力目标
1.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归纳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家里养过蝌蚪和青蛙,对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比较熟悉,但对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青蛙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青蛙的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并不熟悉。
通过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青蛙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青蛙的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的内容涉及课程标准的三个一级主题:
第一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包括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四项具体内容。
本册教材将此内容列为第五单元第一章和第二章。
第二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病毒、细菌、真菌和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已在七年级上册介绍;而有关无脊椎动物类群、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八项具体内容,其中的6项分别安排在本册书的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
第三个主题“生物技术”,包括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三项具体内容,安排在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
整个教材的编排力求“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的统一”,比较清晰地体现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归结起来本教材有三个特点:一是将十分庞杂较为集中的内容分散到不同的单元,避免内容的罗列辅陈,回到学科严密系统编排的传统弊端中;二是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教学主线,突出生物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这一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三是教材从代表生物入手,归纳出生物类群的共性,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一、具体内容
关于动物部分,教材改变了长期以来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而是与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处理思路一脉相承,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再探讨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图1)。
为了便于学生探究动物的主要类群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强化动物与环境紧密联系的认识,同时避免按门纲罗列介绍的做法,教材安排了“水中生活的动物”、“陆上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
三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陆上生活的动物”重点探究蚯蚓和家兔适应陆上生活的特点;“空中飞行的动物”重点探究鸟和昆虫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这样似能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关于动物的类群重点阐述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要求。
关于其他动物的类群,教材则在相应的节中简单介绍。
考虑到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已在第四单元讲述,本单元关于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简化,以避免重复。
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并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二章,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一是在第一章已经介绍了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及其适应意义,这为介绍运动的结构基础和行为都奠定了基础;二是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三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章可以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基础。
关于细菌和真菌,教材内容既包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又包括课程标准中“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内容。
说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必然要说到发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术,因此,将课程标准中这两项内容合在一起,应当说是顺理成章的。
此外,本单元第四章标题定为“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为第一节,还安排了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这些内容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
通过前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生物的各个类群也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等主要类群的特征,这就为学习生物的分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生物种类及生境的多样性已经有不少感性认识,但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重要意义及人类应当采取的对策,尚需进一步抽象、概括和深入探讨,因此,教材在第六单元的后两章安排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内容。
关于生物的分类,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是:“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既是尝试,就意味着不需要完全掌握。
因此,教材中并未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生物分类的方法,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并以马为例介绍了从种到界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
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这样处理也较为适切。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将来并不从事生物学专业工作,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掌握生物分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而是分类的思想方法。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程标准中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是:“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应当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等原因,教材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期使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对策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关于探究活动: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所在。
在总结前两册经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并注意安排合理的梯度。
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八年级上册共有探究活动41个;这个数量与七年级相比大大下降,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做更深入地研究。
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模拟制作”、“制作”、“技能训练”、“角色扮演”、“课外实践”等。
本册有“探究”6个。
鉴于在前两册书已学习过探究的基本方法,本册的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性,不少探究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
例如,关于鱼鳍的作用的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和通讯的探究等。
本册教材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这两
个环节不再以模拟讨论情景的方式作为重点,而是仅提供背景材料。
在对探究活动的引导上,本册重在探究方案的设计。
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给出了较详细的提示,或者通过模拟讨论情景等方式进行引导。
如关于鱼鳍的作用的探究、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