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远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第1、2章离线作业和答案
浙大远程操作系统原理离线作业及答案
浙⼤远程操作系统原理离线作业及答案操作系统原理离线作业⼀、单选题1.进程P0和P1的共享变量定义及其初值为boolean flag[2];int turn=0;flag[0]=FALSE;flag[1]=FALSE;若进程P0和P1访问临界资源的类C代码实现如下:void P0() //P0进程{ while(TURE){flag[0]=TRUE; turn = 1;while (flag[1] && turn == 1) ;临界区;flag[0] = FALSE;}}void P1() //P1进程{ while(TURE){flag[1]=TRUE; turn = 0;while (flag[0] && turn == 0) ;临界区;flag[1] = FALSE;}}则并发执⾏进程P0和P1时产⽣的情况是:DA.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B.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C.能保证进程互斥进⼊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 D.能保证进程互斥进⼊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2.有两个进程P1和P2描述如下:shared data:int counter = 6;P1 :Computing;counter=counter+1;P2 :counter=counter-2;两个进程并发执⾏,运⾏完成后,counter的值不可能为 C 。
A. 4B. 5C. 6D. 73.某计算机采⽤⼆级页表的分页存储管理⽅式,按字节编址,页⼤⼩为210字节,页表项⼤⼩为2字节,逻辑地址结构为:页⽬录号页号页内偏移量逻辑地址空间⼤⼩为216页,则表⽰整个逻辑地址空间的页⽬录表中包含表项的个数⾄少是BA.64 B.128 C.256 D.5124.在动态分区系统中,有如下空闲块:空闲块块⼤⼩(KB)块的基址1 80 602 75 1503 55 2504 90 350此时,某进程P请求50KB内存,系统从第1个空闲块开始查找,结果把第4个空闲块分配给了P进程,请问是⽤哪⼀种分区分配算法实现这⼀⽅案? CA.⾸次适应B. 最佳适应C. 最差适应D. 下次适应5.在⼀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页表内容如下所⽰。
浙大远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第1、2章离线作业和答案
第1章概述作业一一.填空题:1.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_通信线路__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__自治计算机系统_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局域网_、城域网_和_广域网_。
其中,Internet属于_广域网__。
3.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_客户服务器方式_,在这里,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美国的IBM公司在1974年宣布了它研制的网络体系结构_ SNA __。
4.通信线路的_带宽__是指通信线路上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 (或通频带) ,单位是HZ。
但在计算机网络中,它又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5.数据通信中的信道传输速率单位用b/s表示,b/s的含义是__每秒比特__。
6.目前,“带宽”常用作描述信道传送数据能力的物理量,其单位是 b/s (bit/s),比之大的单位有:_ Kb/s ___、Mb/s、_ Gb/s __等。
7.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是按_网络的作用范围(或覆盖的范围)_划分的。
8.各节点都与中心节点连接,呈辐射状排列在中心节点周围,这种拓扑结构称为_星型拓扑结构_。
9.假设某用户通过电线部门的ADSL技术以2M(即2Mb/s)带宽接入Internet,在正常情况下其下载速度大约是_ 244KB(大写B表示字节)_。
10.在发送报文之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_分组_。
11.在计算机网络中,_各个子层_及其__各子层的协议_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12.开放系统互联,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的模型称为__ OSI __参考模型。
13.在OSI参考模型中,在对等层次上传送的数据单位,都称为该层的_协议数据单元(PDU)_。
浙大远程操作系统原理离线作业
浙⼤远程操作系统原理离线作业浙江⼤学远程教育学院《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15年春学习中⼼:—————————————————————————————⼀、单选题1.进程P0和P1的共享变量定义及其初值为boolean flag[2];int turn=0;flag[0]=FALSE;flag[1]=FALSE;若进程P0和P1访问临界资源的类C代码实现如下:void P0() //P0进程{ while(TURE){flag[0]=TRUE; turn = 1;while (flag[1] && turn == 1) ;临界区;flag[0] = FALSE;}}void P1() //P1进程{ while(TURE){flag[1]=TRUE; turn = 0;while (flag[0] && turn == 0) ;临界区;flag[1] = FALSE;}}则并发执⾏进程P0和P1时产⽣的情况是:A.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B.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C.能保证进程互斥进⼊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D.能保证进程互斥进⼊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答:D.能保证进程互斥进⼊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2.有两个进程P1和P2描述如下:shared data:int counter = 6;P1 :Computing;counter=counter+1;P2 :Printing;counter=counter-2;两个进程并发执⾏,运⾏完成后,counter的值不可能为。
A. 4B. 5C. 6D. 7答:C. 63.某计算机采⽤⼆级页表的分页存储管理⽅式,按字节编址,页⼤⼩为210字节,页表项⼤⼩为2字节,逻辑地址结构为:页⽬录号页号页内偏移量逻辑地址空间⼤⼩为216页,则表⽰整个逻辑地址空间的页⽬录表中包含表项的个数⾄少是A.64 B.128 C.256 D.512答:210÷2=29是⼀张页表中可以存放页表项的项数,216是逻辑地址空间的总页数,也就是说包含216个页表项,那么27就是需要有多少张页表,也就是页⽬录表中包含表项的个数。
2022浙大远程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2
2022浙大远程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2第2章Window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单选题)一.操作系统概述、Window7的启动与关闭1、Window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B____。
A.实现软、硬件转换B.管理计算机系统所有的软、硬件C.把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D.进行数据处理[解析]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系统所有的软件和硬件资源。
2、关于Window7操作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C___。
A.是用户与软件的接口B.不是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C.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D.属于应用软件[解析]略3、Window7操作系统的特点不包括___D___。
A.图形界面B.多任务C.即插即用(英文为Plug-and-Play,缩写为PnP)D.卫星通信[解析]略4、Window7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是___D___。
A.交互式的问答界面B.显示器界面C.交互式的字符界面D.交互式的图形界面[解析]DOS操作系统是一个命令行界面操作系统,而Window7操作系统是一个交互式的图形用户界面系统,图形用户界面简称为GUI。
5、装有Window7系统的计算机正常启动后,我们在屏幕上首先看到的是__A____A.Window7的桌面B.关闭Window的对话框C.有关帮助的信息D.出错信息[解析]略6、下列关于Window7的“关闭选项”说法中错误的是__BB___。
A.选择“锁定”选项,若要再次使用计算机一般来说必须输入密码B.计算机进入“睡眠”状态时将关闭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C.若需要退出当前用户而转入另一个用户环境,可通过“注销”选项来实现D.通过“切换用户”选项也能快速地退出当前用户,并回到“用户登录界面”[解析]参考p.44。
关闭计算机时若选择“睡眠”功能,则在开机后将恢复原有程序的运行状态。
7、在Window7中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B____。
A.可以建立多个用户账户B.只能一个用户账户访问系统C.当前用户帐户可以切换D.可以注销当前用户帐户[解析]略二.Window7运行环境、Window7桌面组成8、关于Window运行环境说法正确的是___C___。
[VIP专享]浙大远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离给作业参考答案
1、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A__。 A.1946年 B.1952年 C.1959年 D.1962年 [解析]参考p.1
2、 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C_。(请看解析) A.集成电路 B.晶体管 C.大规模集成电路 D.电子管 [解析]请记忆:第一代主要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三代分别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参考p.1和 p.2)。计算机经历了四个时代,其划分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构成元件”。
1
int level(BinTreeNodlesevt}r*Beutsl,icnBt(rtrTuiontrcaoTetgtert,_eyapNnpetg)oy;oeN_pddinoeeodtd;fde*esreafc*ttrphsB*au{l)ti;cilrn/duh/tT;ciB/lr/tdo1eiTt;u1ea//NcnrNgoto_loiu(fdn(dtnbe*oetpivdlt{(roe(e}TbidpEititrcfrl(ero!-pbmu>tintrTvritgaey-l(>hlpbulteeie,rtrf=xdt)e,=apr{xkextta,)rt;ru{;k,kr)sd+n;tra+;u1t;ac}0txyBpieTNxv},ooidi{ndet&m*lkac)hi}nil(de)}l;s/e/ js+tr}+uj;cBf+BtoB.+Bid.r.L(;+adikTe+taanN=;t[agojB]e[tdkh=l.se+L+eA1e*+]nr.i;dfc=g(d.-[d;{aiB]1a/it;f/a.;t(dkaA[}ia[]>.kBtdB<}=a];aii.T[BLjt+;aNke.+d[Loni;-]aed-g>t)netahg,B[jt*]+h.)wBd+]{avhi;T=otilareiAedi[n(Be.i{dtm;.<Laive=etAoarngi.0[dLgie],e;jt2Ch=n(o{Sg-0ut9q1h,n/kAL])/t)/iL/[;2s1/e1AtA…aABBmf"…,.S(h+Bq"mniLT6m+irsnet8]e&mhBTen),n+dtn&a2Ot*acx(7o10u)n+t)0x{11*ixf=0( nT+o1)d*{ex2i_1f c(+(o!uT2/xn/-*10>tx+l2+cxh=1il;+dnx)o&2/d/h&e=tt_(pn!c:To0o//-duw>1enrw*_c2t/wchx-oi0.1ldu;xon)/)1c*t;cinx6o42.1ucleonfmtt+d/+5ap;t-a5//r7iLg9Cihs4ot8lNuet5nmof9ttdreLp4iegme.=h*ap3tMfAmBol(a[aTrTlit]ex(-;(><i2)nAlccetl[ha0i]}ise=l=ds1,0}A…Tc;[yoine2pu<-nT6ein=-yH>12tp)(]Te;v;enn[Co1-A-ti1o3m1d[u]nA)pHin-[/;in(tv-kL21]ene;]1reyais=A+)nef=[+(t-nm(k1Ta])eAT-p){y>nyA;r-p%c2eh…1iAld3e[2,1]3c,2e1oi20Vn0(u3e=bt×n4i{)n3t1a5)B0);,5b20A}{7,B(2ce[2a150,(l0)ds0cn(a20e,a)]×ie[13j1)1cnr2,a17Af2e0A4,i58g2jtB]b1u(B03}(a5r4,21[En)]06a1B;=07A51([}{0]b937S<A/3)56/HaL([06C0c,sT1b3)]uo[A.>81A0c5u,493]cBn<B0.]=taC5H[L8(0,A1De(4g]k/,Aa5>2EBef0,[)Fy,<]*4C[G)G]b[=2B1,,DHk)g+[]e>,I1AEJy,/[<(,81%C1c]-[8,a5bD1)]C>3C]B,D1<[D1]2Bd62,GFc3E>=411A,V5<//1I51EdH475,Gf1231>01+0*J5,91<420G4+0e*30G241,7W1d+*787>13P031,4*9<1L74=41f=0+,515a24953>**/546,17<5+15=0g37413,2*0c5572>/4+517,5<6451*g524,0d+3>956,*5<0315f9+2,3e5W12>14P,12*<3L157g+=56,52f13053>105*693}64*1,{73+80217+9596510*77046873+1*71249264+*9503182+79012*176208590=*2092+8123169831731237*793}W2+531P352L5*0313173+s3T3125158*,21T2052=5,2…915W063…303P5,LTS Tini k1i(2i={a1b,2c,d…e…fg}S0)1,1k10in1i011k11k10n+1kk1Pn21>r+0ikm…00…11+1k0s1=0n11+n21K…ru…snkas1l ns,s=nk,nk a11a121a02K1)aru2s2kaa=2l203*:9(a1i+03/1jA2-03aB(3a131+Aa12=3B+42[…0+]3A…+a3aij1+n3inn149-+iH10-41au+jnfi84+fnm4+16a5B8n+58F1544):52=5706305306.986,2T76:0150,D811:00148110683171,F10ST6:06D413S024H515,1H12:007412101402H*1291u60+22f{f7m4*63a2+n58307*71836+21102*72306+722774*0674128+493}*()4+86*312=513219 5:13/5671(130+7822+6261+p03a1+341352+401143,41)p0=83,21a.8425,913,,p66331:121,0A1a24B13G,,CP4pJ9AD3KG21EHD12AFDaJ3GBH,EPaDHKBApGIBM3J2HEKIF1AJMCKCAEFCMFIIM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新)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新)资料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就是由单个具备独立自主处置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独立自主处置功能的终端共同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就是由具备独立自主处置功能的多个计算机共同组成单一制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就是由多个计算机共同组成难同时实现网络之间互相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详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存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通话邮件通话消息等信息互换三方面的功能。
5;简写名词解释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详述演示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则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需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线性数字信号则表示,也可以经切换设备切换后用已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则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的作用.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codec把已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编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后传输过来,把接到的数字信号解码转换成原来的模拟信号。
计算机网络1到5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二章作业1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2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何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bit)/(100kb/s) =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00km)/(2×108m/s)=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他们各实现什么功能?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它们都是信息传输的源节点,有时也通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收发邮件收发消息等信息交换三方面的功能。
5.缩写名词解释。
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离散数字信号表示,也可经转换设备转换后用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作用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2023年浙大远程英语离线作业答案
Unit OneTranslationDirections: transla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1.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凡事总是由难而易。
2.Each time history repeats itself, the price goes up.每一次历史重演, 代价都会增长。
3.Even young people with little money do not want to buy cheap furniture that theymay soon dislike.就连手里没多少钱年轻人也不想买廉价家俱, 由于对这些廉价家俱很快就会厌倦。
4.Great writers are those who not only have great thoughts but also express these thoughts in powerful or moving words伟大旳作家不仅拥有伟大旳思想, 还能用有力、感人旳语言体现这些思想。
5.In no other region in the world can you find such rare animals as giant pandas.像大熊猫这样旳珍稀动物在世界其他地区你是找不到旳。
6.Luckily, the planes appear to be quite safe.幸运旳是飞机似乎是非常安全旳。
7.Most of the plants like water and sunshine.大多数植物喜欢水和阳光。
8.Semiconductor chips are small in size and light in weight.半导体芯片体积小并且重量轻。
9.The evolution theory explains the differences in sleep among animals. 进化论解释动物之间旳睡眠差异。
计算机网络基础离线作业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作业答案作业一_参考答案第1章概述一.填空题:1.通信线路自治计算机系统2.客户服务器方式3.参考p.25 SNA4.带宽5.每秒比特6.Kb/s、Mb/s、Gb/s7.网络的作用范围(或网络的覆盖范围)8.星型拓扑结构9.244KB/s10.发送时延传播时延11.分组(备忘:在TCP/IP模型中,数据分组是在运输层和网络层中共同完成的。
先是把数据分为等长的数据段(约为1024bit),然后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首部,首部是由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
)12.各个子层各子层的协议13.OSI14.协议数据单元(PDU),例如在非OSI标准的TCP/IP的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TCP数据报,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IP数据报15.报文16. 5 传输表示17.网络层应用层18.网络层三.问答和计算题:1.课件中讲过类似的题目…参考答案如下:(发送结点的发送速率大小决定了发送时延大小,当然还和待发送的数据块长度有关)(1)发送时延: 107bit/(100*1000)=100秒传播时延:1000*1000米/(2⨯108)=0.005秒结论是:如果发送速率小,总时延主要取决于发送时延。
(2)发送时延: 103bit/(1000*1000*1000)=0.000001秒传播时延:1000*1000米/(2⨯108)=0.005秒结论是:如果发送速率大,总时延主要取决于传播时延。
(备忘:USBUSB2.0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大约为480 Mbit/s,所以发送数据设备的发送速率达1Gb/s还是有可能的。
2.参考答案:第一种情况数据传输效率=有效数据长度/总数据长度=100/(100+20+20+18)≈63%第二种情况数据传输效率=1000/(1000+20+20+18)≈95%可见,被传输的数据块较小时对应的数据传输效率比较低,否则反之。
3.参考答案:(1)网络协议是指网络中通信双方为了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习题1、2
第一章习题5.A factor in the delay of a store-and-forward packet-switching system is how long it takes to store and forward a packet through a switch. If switching time is 10 µsec, is this likely to be a major factor in the response of a client-server system where the client is in New York and the server is in California? Assume the propagation speed in copper and fiber to be 2/3 the speed of light in vacuum.(问:交换时间是否是延迟的主要因素)Solution:5. No. The speed of propagation is 200,000 km/sec or 200 meters/sec. In 10 sec the signal travels 2 km. Thus, each switch adds the equivalent of 2 kmof extra cable. If the client and server are separated by 5000 km, traversing even 50 switches adds only 100 km to the total path, which is only 2%. Thus, switching delay is not a major factor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13. What is the principal difference between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13.在无连接通讯和面向连接通讯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Solution:13.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 has three phases. In the establishmentphase a request is made to set up a connection. Only after this phase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can the data transfer phase be started and data transported.Then comes the release phase.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does not have these phases. It just sends the data.解答:面向连接通信有三个阶段,在使用网络服务之前必须建立一个连接,只有在成功建立连接后,才可以通信。
浙大远程控制理论离线作业答案共62页word资料
浙大远程教育控制理论离线作业第一章1-1 与开环系统相比,闭环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1-2 分析一个控制系统从以下三方面分析: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1-3图1-1 (a),(b)所示均为调速系统。
(1) 分别画出图1-3(a)、图(b)所示系统的方框图。
给出图1-1(a) 所示系统正确的反馈连线方式。
(2) 指出在恒值输入条件下,图1-1(a),(b) 所示系统中哪个是有差系统,哪个是无差系统,说明其道理。
图1-1 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图解图1-1(a)正确的反馈连接方式如图1-1 (a)中虚线所示。
(1)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2) 图1-1 (a) 所示的系统是有差系统,图1-1 (b) 所示的系统是无差系统。
图1-1 (a)中,当给定恒值电压信号,系统运行达到稳态时,电动机转速的恒定是以发电机提供恒定电压为条件,对应发电机激磁绕组中电流一定是恒定值。
这意味着放大器前端电压是非零的常值。
因此,常值偏差电压存在是系统稳定工作的前提,故系统有差。
图1-1 (b)中,给定恒定电压,电动机达到稳定转速时,对应发电机激磁绕组中的励磁电流恒定,这意味着执行电动机处于停转状态,放大器前端电压必然为0,故系统无差。
1-4图1-3 (a),(b)所示的系统均为电压调节系统。
假设空载时两系统发电机端电压均为110V,试问带上负载后,图1-3(a),(b)中哪个能保持110V不变,哪个电压会低于110V?为什么?图1-3 电压调节系统工作原理图解带上负载后,开始由于负载的影响,图1-3(a)与(b)系统的端电压都要下降,但图(a)中所示系统能恢复到110V,而图(b) 所示系统却不能。
理由如下:图(a)系统,当u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K放大后,驱动电机D转动,I增大,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会升高,从而使偏经减速器带动电刷,使发电机F的激磁电流j差电压减小,直至偏差电压为零时,电机才停止转动。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1-5章(清华大学出版社复习专用)注:全部手打,有错别字请谅解。
以下答案来自上海大学计算机中心。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一个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LAN。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通信通道。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1.将一个信道按频率划分为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上传输一路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称为频分多路复用。
2.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信号在模拟信道中的传输。
3.接收端发现有差错时,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码字收到为止,这种差错控制方法称为自动请求重发。
4.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全双工。
5.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
与位串101110对应的多项式为:x^5+x^3+x^2+16.在码元传输速率为1200波特的调制解调器中,采用4相位技术,可获得的数据传输速率为3200b/s。
7.下列编码中,属于自同步码的是曼彻斯特码。
8.每个输入信号源的数据速率假设为9.6kb/s,现有一条容量达153.6kb/s的线路,如果采用同步时分复用,则可容纳16路信号。
9.数据报和虚电路属于分组交换。
10.下列差错控制编码中,CRC是通过多项式除法来检测错误。
11.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1Gbps等于1000Mbps。
12.调制解调器中使用的调制方式有幅移、频移、和相移键控3种。
13.用一对传输线传送多路信息的方法称为复用,常用的多路复用方式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
14.数据传输速率反映了数据通信系统的传输能力,而误码率则反映了数据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15.一个数据通信系统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
16.PCM的工作过程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3个阶段。
17.时分多路复用按照子通道动态利用情况又可再分为异步时分多路复用和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填空题1、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2、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3、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型;蜂窝型;混合型。
4、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5、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6、语法;语义;时序。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8、主机-网络层;互联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二、单项选择题1、D2、D3、B4、D5、D6、D7、B8、B9、C 10、B三、简答题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利用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以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功能的系统。
其最基本的功能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2、答: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区别:计算机网络根据地理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Internet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大广域网,属于广域网的范畴;Internet是计算机网络的子集。
联系: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在发展之初,其发展历程是重叠的,Internet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3、答:局域网(LAN)是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如一个房间、一幢楼、一个校园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成网络。
局域网特征:覆盖范围小,范围一般在方圆几米~几千米以内;数据传输率高,其传输率为10~100Mb/s或更高;传输时延小,可靠性较高;误码率低,其误码率为10-9~10-12或更低;支持多种传输介质。
城域网(MAN)是在一个或是相近的几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
城域网特征:地理覆盖范围一般在几十~几百千米以内;其传输介质主要采用光缆;传输时延较小;传输速率高,一般在100Mb/s。
广域网(WAN)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与参考答案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描述其特点与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的系统。
其特点有:广域性、异构性、可扩展性、高性能和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包括资源共享、信息传输、提高工作效率等。
2.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覆盖范围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
例子包括互联网、校园网、以太网和蓝牙网络。
3. 什么是拓扑结构?列举并描述三种常见的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连接方式的布局形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和环形拓扑。
- 星型拓扑:中央节点连接所有其他节点,节点间的通信都通过中央节点进行。
- 总线型拓扑:所有节点通过共享的传输线连接在一起,任意节点可以发送数据到总线上,其他节点接收并处理数据。
- 环形拓扑:节点以环形方式连接,数据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传输。
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方式,并分别对比它们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方式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 电路交换: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并保持连接的通信方式。
具有独占性和固定带宽的特点。
- 报文交换:将整个报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不需要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
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 分组交换:将数据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通过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分组传输。
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第二章习题与参考答案1. 什么是物理层?描述其功能和主要特点。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一层,负责提供比特流的传输。
其功能包括数据的编码、解码、传输方式的选择等。
主要特点是传输的内容为比特流,没有进行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
2. 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特点。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实现节点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1、基本概念(1)信号带宽、信道带宽,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答:信号带宽是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信道(通频)带宽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信道(通频)带宽>信号带宽。
(2)码元传输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概念及其关系?答:码元传输速率(调制速率、波特率)是数据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表示每秒传输多少电信号单元,单位是波特;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是每秒传输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b/s或bps;两者的关系:比特率=波特率×log2N,N为电脉冲信号所有可能的状态。
(3)信道容量与数据带宽答:信道容量是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带宽W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由介质的质量、性能决定。
(4)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答:数字信号传输:数据通信1)数/模转换-->模拟通信系统-->模/数转换2)直接通过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模拟信号传输1)模拟通信:直接通过模拟通信系统2)数字通信:模/数转换-->数字通信系统-->数/模转换2、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哪些?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空分多路复用SDM、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和波分多路复用WDM;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时分多路复用:1)时隙固定分配给某一端口2)线路中存在空闲的时隙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按排队方式分配信道):1)帧的长度固定2)时隙只分配给需要发送的输入端3、掌握T1和E1信道的带宽计算方法。
答:每一个取样值用8位二进制编码作为一个话路,则24路电话复用后T1标准的传输比特率为多少? 8000×(8×24+1)=1544000b/sE1 标准是32路复用(欧洲标准)传输比特率为多少?8000×(8×32)= 2048000bps 4、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服务、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服务的优缺点?5、指出下列说法错误在何处:(1)“某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是300Baud”;(2)“每秒50Baud的传输速率是很低的”;(3)“600Baud和600bps是一个意思”;(4)“每秒传送100个码元,也就是每秒传送100个比特”。
《计算机网络基础》高教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高教版习题答案第1章习题一、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通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
2.第(3)代计算机网络是国际标准化网络。
3.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在一根光纤上传输数据速率已经可以达到1600Gbp。
4.网络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通信功能;一是(资源共享)的功能。
二、判断题1.局域网传输信息采用广播方式。
Y2.局域网属于分组交换网。
N3.互联网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网络类型Y三、单选题1.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称为(C)。
a.TCP/IP网b.局域网c.ARPAnetd.某.25网2.用路由器连接的地域广大的网络称为(B)。
a.广域网b.互联网c.局域网d.城域网3.(B)属于通信子网设备。
a.服务器b.通信处理机c.终端d.主机4.称一个网络为局域网是按(D)分类的。
a.协议b.拓扑c.介质d.范围5.广域网的拓扑结构一般为(A)。
a.网状b.星型c.环型d.总线6.(B)一般是分组交换网。
a.Novell网b.广域网c.企业网d.局域网四、思考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网络有哪些分类方法?以太网属于哪类网络?4.分别说明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都包括哪些部分?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关系是什么?第2章习题一、填空题1.(协议)是通信双方规定并必须遵守的规约。
2.OSI模型采用了(7)层体系结构。
3.第n层对第(N+1)层提供服务。
4.将帧拆包获得的是(分组)。
5.RS-232引脚2的方向是(DTE-DCE)。
6.采用HDLC协议的链路层在节点间可靠地传输(帧)。
7.链路层完成差错控制、链路管理和(流量控制)控制。
8.传输层属于(资源)子网。
9.传输层在信源机和(信宿机应用进程)之间进行TPDU传输。
10.HDLC帧定界字符是(F)。
二、判断题1.服务不是在对等层间进行的。
Y2.ACK表明接收数据正确。
Y3.传输层对于分组交换机是透明的。
Y4.所有的网络层都是面向连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概述作业一一.填空题:1.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定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利用_通信线路__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__自治计算机系统_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2.从传输范围的角度来划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局域网_、城域网_和_广域网_。
其中,Internet属于_广域网__。
3.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_客户服务器方式_,在这里,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美国的IBM公司在1974年宣布了它研制的网络体系结构_ SNA __。
4.通信线路的_带宽__是指通信线路上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或通频带) ,单位是HZ。
但在计算机网络中,它又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5.数据通信中的信道传输速率单位用b/s表示,b/s的含义是__每秒比特__。
6.目前,“带宽”常用作描述信道传送数据能力的物理量,其单位是b/s (bit/s),比之大的单位有:_ Kb/s ___、Mb/s、_ Gb/s __等。
7.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是按_网络的作用范围(或覆盖的范围)_划分的。
8.各节点都与中心节点连接,呈辐射状排列在中心节点周围,这种拓扑结构称为_星型拓扑结构_。
9.假设某用户通过电线部门的ADSL技术以2M(即2Mb/s)带宽接入Internet,在正常情况下其下载速度大约是_ 244KB(大写B表示字节)_。
10.在发送报文之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_分组_。
11.在计算机网络中,_各个子层_及其__各子层的协议_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12.开放系统互联,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的模型称为__ OSI __参考模型。
13.在OSI参考模型中,在对等层次上传送的数据单位,都称为该层的_协议数据单元(PDU)_。
这个名词现已被许多非OSI标准采用。
(可参考p.30第2段)14.在因特网中,我们把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块称为__报文_。
15.在OSI参考模型中,会话层在第_五层,它处于_传输_层提供的服务之上,向_表示_层提供服务。
16.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处于_网络_层提供的服务之上,向_应用层提供服务。
下面是第二章的内容:17.数据可以分为___模拟____数据和___数字___数据。
18.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_基带传输__。
19.在模拟通信信道上通过调制解调器传输模拟信号的方法称为_频带传输__。
20.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里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称为_半双工通信__。
21.目前的局域网中常使用星型结构连接,采用的通信介质是__双绞线__。
22.多路复用技术可以分为频分复用、波分复用、时分复用3种基本方式。
23.24.曼彻斯特_编码中每一个比特都有一个跳变,不会出现直流分量,该编码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局域网的标准编码。
网卡充当了实现这一编码的角色。
25.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实现__数字_信号和___模拟____信号之间的转换。
26.ADSL技术解决了个人用户连接Internet的宽带接入问题,DSL是数字用户线的意思,而A含义为非对称,是指数据的上行和下行带宽是不对称的,上行带宽___小于__(小于、等于或大于)下行带宽。
27.DSL称为____数字用户线____,ADSL称为不对称数字用户线,它可实现基于电话线的宽带上网,这里的不对称是指__上行和下行带宽是不对称的,且下行带宽大于上行带宽_。
28.下图为曼彻斯特编码,表示的二进制数据为:_01011_。
二.单选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核心部分)和资源子网(边缘部分)两部分组成。
下面列出的各项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组成部分的是__D____。
A. 链路B. 路由器C. 结点交换机D.主机2.关于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描述准确的是__ D ___。
A.共享线路B.共享硬件C.共享数据和软件D.共享硬件、数据、软件3.下列不属于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___ B _____。
A. 总线型B. 关系型C. 星型D.环型4.Internet最早起源于____ B _____。
A. 以太网B. ARPAnetC. NSFnetD.环状网5.按照理论的OSI参考模型分层,其第2层,第4层分别为___ B _____。
A.数据链路层,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C.网络层, 会话层D.数据链路层,会话层6.根据TCP/IP实用协议标准,从下到上第2层,第3层分别为__ D _______。
A.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即网际层)B.网际层, 应用层C.网络层, 会话层D.网际层, 传输层7.在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是___ B ______。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8.下列哪个协议不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BA.TELNET B. PPP C. FTP D.SMTP9.TCP/IP协议有___ C _____层体系结构A. 2B. 3C. 4D. 710.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分组交换网是___ B ______。
A.InternetB.ARPAnetC.EthernetD.NSFNET11.通信子网(指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为网络源结点与目标结点之间提供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指的是___ C ______。
A.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B.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C.网络中间结点即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D.选择通信介质12.下列哪一个关于交换的描述是不正确的?B(提示:这里可能有多个是对的)A.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B.电路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C.报文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较少D.在分组交换的网络中,各个分组可根据序号重新拼装成报文13.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规定最大长度的分组。
与报文交换方式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__ D _______。
A.报文头B.报文尾C.路由D.分组编号下面是第二章的内容:14.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方式为____ C _____。
A. 单工通信B. 半双工通信C. 全双工通信D.数据报15.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复用技术称为____ D _____。
A.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 空分多路复用C.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D. 频分多路复用16.曼彻斯特编码采用的是___ C ____ 。
A. 外同步B. 外加同步时钟C. 自同步D. 都可以17.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称为___ D ______。
A. 绝对调相B. 相对调相C.调幅D.调频18.在数据通信中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主要原因是___ B ______。
A. 实现对通信过程中传输错误的恢复B. 实现对通信过程中收发双方的数据同步C. 提供对数据传输的有效传输速率D. 提高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19.下面的曼彻斯特编码表示的比特串为___ B ______ 。
A. 011001B. 100110C. 111110D. 01111020.在数字通信中,使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技术是___ B ______。
A. 交换技术B. 同步技术C. 编码技术D. 传输技术21.当数字信号在模拟传输系统中传送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需要__A_______。
A. 调制器和解调器B. 解调器和调制器C. 编码器和解码器D. 解码器和编码器三.问答和计算题:1.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 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答:(1):发送延迟=10∧7/(100×1000)=100s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2): 发送延迟=10∧3/(10∧9)=10∧6s=1us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2.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
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
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第一种情况数据传输效率=有效数据长度/总数据长度=100/(100+20+20+18)≈63%第二种情况数据传输效率=1000/(1000+20+20+18)≈95%可见,被传输的数据量较小时对应的数据传输效率就比较低。
3.什么是网络协议和构成的要素?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分别简述OSI、TCP/IP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协议是指网络中通信双方为了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有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2)所谓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3)OSI是一个七层体系结构,从第一层到第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是一个四层结构模型,从第一层到第四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或称IP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前者是一个参考模型,只有理论意义;后者是一个网络中广泛使用的实用协议。
4.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TCP/IP运输层中,有两个主要协议TCP和UDP,其中TCP是面向连接服务的,而UDP是无连接服务。
它们主要区别在以下两点:(1)数据传输过程不同。
面向连接通信分为3个阶段: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而无连接通信直接进行数据通信,不需要建立、维护和释放连接,因此网络资源开销比较小。
(2)数据的保序性不同。
面向连接通信具有数据的保序性,也就是能保证接收数据的顺序与发送数据的顺序一致,因此传输的可靠性好,但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无连接通信不能保证数据的顺序性,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因此传输的可靠性不是很好,但协议简单,通信效率较高。
下面是第二章的内容:5.曼彻斯特编码编码有何优缺点?试写出一串比特数为0110100数据的NRZ码(非归零码)、曼彻斯特、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三种波形。
答:曼彻斯特编码优点:(1)每个比特的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两次电平跳变的时间间隔可以是T/2或T,利用电平跳变可以产生收发双方的同步信号,因此曼彻斯特编码信号称为“自含时钟编码”信号,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