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资源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介绍
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 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壤肥⼒、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环境监测与评价、⽣态环境整治与效益分析、农产品品质检测、计算机技术等⽅⾯的基本训练,具备农业资源⾼效和可持续利⽤、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进⾏信息化管理等⽅⾯的基本能⼒的⾼素质科学技术⼈才。
主要课程:农业⽓象学、农业⽣态学、航测与遥感技术、资源信息管理技术、⼟壤学、植物营养学(含施肥)、⼟壤地理学、⽔⼟保持学、农业环境学、⼟地资源学、⼟壤污染与治理。
毕业⽣适宜在各级农业、环保、国⼟资源部门、⾃然保护区、各类测试单位、肥料⽣产、销售企业、教学和科研机构从事有关技术、管理、教学和科研等⼯作。
⼟地资源管理(本科) 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地资源管理、⼟地开发整理和房地产开发管理⽅⾯的基础知识,具备测绘、制图、计算机应⽤、⼟地与房地产价格评估、地籍管理、地籍测量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能胜任在⼟地资源管理教学、科学研究、国⼟、城建、农业、房地产等相关领域从事⼟地调查、⼟地利⽤规划、城镇规划、⼟地与房地产开发、⼟地政策法规和⼟地管理⽅⾯复合型、⾼素质的科技⼈才。
主要课程:⼟地利⽤规划、地籍管理学、⼟地调查与评价、地籍测量、测量学、⼟地资源学、⼟地经济学、⼟地信息系统概论。
毕业⽣适宜在教学机构、国⼟资源管理、城市建设、技术服务、⾼等院校、⼟地开发、房地产管理、⼟地交易、⽔利⽔电等部门、公司就业,从事国⼟资源管理、开发、经营、交易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规划设计等⼯作。
环境⼯程(本科) 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与⼯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污染治理⼯程设计、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与分析、环境管理规划等⽅⾯的基本能⼒。
能从事城市与农村⽔、⼤⽓、⼟壤和其它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施⼯、管理⼯作,培养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作的⾼级⼯程技术和管理⼈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陈红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陈宝梁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化学与生物有效性、环境友好吸附材料设计及应用教授博导陈新才环境微生物、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与农产品安全副教授硕导陈雪明水与废水处理教授博导陈英旭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教授博导程丽华环境生物工程/膜分离副研究员硕导邓劲松副教授方萍1.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 2.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教授博导冯英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副教授硕导冯亚非高级工程师傅柳松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副教授硕导顾敏助理实验师官宝红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何若环境微生物学、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何积秀农业资源利用助理实验师何艳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污染环境控制与修复副教授硕导何云峰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何振立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教授博导胡宏生物学:厌氧生物工程、水生态处理工程高级工程师胡宝兰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土壤厌氧氨氧化及其土壤生物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天然水体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副教授硕导胡勤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规划与评价副教授硕导黄敬峰环境资源遥感, 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员博导黄益丽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吸附作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群体感应和生物膜形成副研究员硕导纪伟昌环境科学与工程: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实验师金崇伟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副教授硕导金一中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雷乐成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教授博导李伟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及环境生物技术教授博导李廷强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植物逆境营养生理副教授硕导梁建设研究员梁新强流域生源要素控制工程与水质安全副教授硕导廖敏土壤化学与环境副教授硕导林道辉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授博导林琦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林咸永植物营养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养分管理与生态环境安全、植物营养与食品质量安全、蔬菜营养生理与施肥教授博导刘际松环境科学副教授刘璟生态毒理与环境健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刘维屏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方面的研究。
资源环境学院院徽设计
资源环境学院院徽设计
作者:王茹班级:10地理一班联系方式:1875562497
8
该院徽以绿色、环保、
团结为主题,鲜明的体现
了资源与环境的特点。
外圈以红色为基底,
形式太阳,代表着学院蒸
蒸日上和学子们的朝气。
在外环与内圈中添加
了学院的名称与建立时间,体现了整个设计的对象。
主题有形似树叶的双手,地球,水滴和三个相互拥抱的小人组成。
双手托起绿色地球和水滴,总体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另外绿色地球代表着地球生态环境极其蕴含的丰富资源,上附有水滴,表示我们要节约资源。
其上有三个小人相互拥抱,代表着学院的各个专业、各个班级相互团结,共同进步。
此外,三个小人做奔跑状,代表着学院学子奋发前进。
整个内容与设计以绿色为基底,彰显了绿色与环保。
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简介
学 院有着优 良的教风 和 学风 , 教师潜心 教学科研 , 学生 学 习 风 气浓 厚 , 同时, 学院强化人才
西 部 教 育 研 究 培 养 模 式 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突 出学生专业 基础 、 实践技 能与综合 素质 的培养 , 所培养学 生 专 业 功底扎实 , 动手能力 强 , 综合素质较高, 受 到用人单位普遍 认可 , 近些年来毕业 生就业 率 和考研录取率一 直稳居 学校前列 。
i
1,
,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姓名本科学校蓝振家长安大学刘雪琦长安大学沈雪燕长安大学田振坡长安大学王心怡长安大学董绍轩长安大学付娟长安大学高美玲长安大学徐健长江大学涂晔昕东北林业大学王璐行甘肃农业大学袁沫汐哈尔滨师范大学王鹏飞华中农业大学任晓茹吉林大学周韵晨兰州大学邵蕊兰州大学杜开发兰州理工大学付子圣南京师范大学袁益琴南京师范大学宋宇桥石河子大学孙豪武汉大学谭紫嫣武汉大学唐娟娟武汉大学陶璐武汉大学王坚武汉大学石光辉武汉大学王珊珊武汉大学王伟光武汉大学王雪元武汉大学毛鹏武汉大学欧阳婉璐武汉大学乔延军武汉大学刘蕾武汉大学刘晴武汉大学刘舒馨武汉大学马国创武汉大学刘以武汉大学刘子轩武汉大学卢艺武汉大学鲁蕾武汉大学桂大伟武汉大学傅梅杰武汉大学傅征博武汉大学关凯旋武汉大学方文江武汉大学包宇武汉大学陈晨武汉大学程鹏武汉大学韩明靖武汉大学韩珊珊武汉大学何宇宁武汉大学胡姣武汉大学胡添毅武汉大学解意武汉大学李鸣武汉大学李宛仪武汉大学李雯玥武汉大学李仪武汉大学李媛武汉大学李媛媛武汉大学赵雯华武汉大学湛逸飞武汉大学张达武汉大学张灏武汉大学张梦珂武汉大学朱洪洁武汉大学朱曦武汉大学张雪晨武汉大学张扬武汉大学赵荣武汉大学赵玮丹武汉大学韦柳婷武汉大学邢玉玲武汉大学熊沁武汉大学许刚武汉大学颜植平武汉大学晏澍虹武汉大学杨好武汉大学杨慧贤武汉大学杨泽龙武汉大学詹领茜武汉理工大学何文凯武汉理工大学熊瑶西南大学吴文倩西南大学姚聚慧新疆大学李云平郑州大学刘傲郑州大学逯琳郑州大学王玉玺郑州大学张骞郑州大学严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冯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艺彬中南大学陶桐桐重庆邮电大学。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安全工程专业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学院介绍环境与资源学院目前有3个系,即: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安全技术与工程系、资源与城乡建设系;下设4个本科专业。
该学院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岩土工程、地质工程5个硕士点。
环境与安全类(包括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两个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本专业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主要培养从事城市、区域、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监测与评价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为使学生具有宽厚而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本专业实行大类专业培养,学生入学后前一年半为专业基础教育,后两年半按照专业方向深入学习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要求系统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计算机和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具有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管理及技术开发的能力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健康安全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入学后前一年半统一学习人文社科、数理化、英语、计算机和工程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
后两年半主要学习工厂、物业、交通、矿山与地下建筑、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净化与空气调节、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监察和管理、保险与风险评估、安全系统工程等专业知识和实践。
毕业生可在各级政府安全管理和监察机构、工业企业、消防、保险、交通、物业、建筑、设计院所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与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校介绍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我校现有18个以本科生培养为主的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紫金矿业学院等,设置6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课程。
专业名称代码xxxxx-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代码:085229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环境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环境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技术方法,在环境工程的相关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专业方向包括:(1)水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3)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
二、招生对象相关要求见各专业学位全国教指委的指导性培养方案。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年。
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第一年进行课程学习,第二年进行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
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学位论文的指导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制。
学校导师由具有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资格、并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应在入学一年内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校外导师由相关合作单位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担任。
双导师中应以学校导师为主,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学位论文的指导。
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和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五、课程设置(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1、课程设置(参见附表“教学进度表”)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每18个课时计1学分,至少修完29个课程学分(见下表),另有专业实践6学分(详见教学进度表)。
2023年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排名和专业前景介绍
2023年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排名和专业前景介绍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介绍
国土资源管理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医药营销专业,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商务日语专业,药学专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园林技术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护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物业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文秘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专业。
【2023年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排名和专业前景介绍】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优势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专业。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招生专业
所在城市:江苏,扬州
学校性质:农林类大学
建校时间:1956年
学费区间: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江苏省扬州农业学校,并先后整体合并了扬州经济干部学校、扬州卫生学校。
52年来,已培养了..。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承担的比较重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环保专项基金项 目、教育部留学人员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省重大专项前期研究项 目、世界银行红壤贷款科研项目、省农业跨越计划项目、省环保局重点项目、省水利厅、省国土厅、省烟草局、 省农业厅、省地调院等单位的科研项目,同时参加加拿大国际合作暑(CIDA)的项目。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级环境工程2班团支部被授予“福建省五四红旗团(总)支 部”称号。
谢谢观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院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91%具有博士学位,46%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授28人,博士生 导师20人。获部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团队1个。有20多人(次)在国内外学术组织和学 术期刊任职,30多人(次)获的省级及以上人才称号;其中,国家杰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 国家优青2名,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霍英东教师奖3名。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4月,学院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设立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近5年学院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和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2门(次),校级一流课程 14门,新编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等教材4部。
研究成就
研究成就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论文分别在《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Pedosphere》,《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 报》,《中国农业科学》,《水土保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学术刊物上发表。2007年该 院已通过成果鉴定的项目3项,经专家鉴定分别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该院教师作为主编或副主编或参编 专著、教材十多部,有三位教师作为副主编参加农林院校十五或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土壤学》和《植物营 养学》课程分别于2005和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介绍
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是由原资源与环境学院和规划与发展学院合并组建的。
资源与环境学院现下设资源科学系、环境科学系、⼟地规划系、城镇规划系、⽣态科学系、应⽤微⽣物系等六个教学系。
学院有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态学、和应⽤⽣物科学等六个本科专业。
有⼟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态学、⽓象学、微⽣物学、⼟地资源管理、农业遥感与⼟地利⽤、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区域经济学等10个学科。
学院师资⼒量雄厚,现有教职⼯90⼈。
其中教授16⼈,占教师总数的17.7%;副教授20⼈,占教师总数的22.2%;21⼈,占教师总数的23.3%;助教9⼈,占教师总数的10.5%。
获得博⼠学位的教师22⼈,在职攻读博⼠学位的教师12⼈,具有硕⼠学位以上的教师45⼈,占教师总数的77.6%。
博⼠⽣导师12⼈,硕⼠⽣导师42⼈。
学院现有2个⾃主设置⼆级学科博⼠点、5个硕⼠点和1个专业硕⼠点。
共有国家统招博⼠研究⽣29⼈,硕⼠研究⽣200⼈,推⼴硕⼠86⼈。
在校全⽇制本科⽣1628⼈,函授⽣283⼈,各类学⽣总数达2226⼈;学院下设6个教学系和2个教学实验中⼼,有教学和实验⽤房3000多平⽅⽶,有5个综合实验设计室和8个专业实验室,有先进和常规仪器设备814台(件),总资产价值577.8万元;学院⾮常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实践和动⼿能⼒的培养,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有校外固定实习基地23个。
学院现有⿊龙江省贫困地区发展研究中⼼、⿊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业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龙江省教育厅新型肥料研发中⼼和东北农业⼤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多个研究机构,另外还有学校“211⼯程”建设的“植物营养与⽣长调控⼯程中⼼”和“农业⽣态与环境⼯程中⼼”。
为学院加强对外交流和⼴泛开展项⽬合作及社会服务⼯作,创造了⾮常好的条件。
学院现涵盖农学、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同时也是学校发展较快和规模较⼤的学院之⼀,现逐步形成具有明显办学特⾊和优势的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利用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
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利用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土地遥感与信息, 土地利用与保护, 土地规划与管理
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土壤化学过程与养分高效利用、土壤资源与信息技术、土壤生态与环境保护
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植物营养机理与调控、果树根系与营养、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
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国土资源信息化工程、3S技术的集成与应用、遥感应用与制图工程
研究方向: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与生态毒理、污染治理与修复、环境监测与管理
研究方向:土壤质量演变与退化治理、植物营养机理与调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肥资源管理与高效利用、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
研究方向:土地遥感与信息、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整治与保护
资源与环境学院草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草坪绿地管理、草地生态与环境、草作物遗传育种、牧草栽培与利用
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专业)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污染修复工程、非点源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管理
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应用、农业遥感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国土资源信息化、农业大数据
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农村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材料
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会议资料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筹委会二○一二年九月目录一、会议须知 (2)二、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日程安排 (3)三、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议程(草案) (5)四、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筹委会工作报告 (6)五、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资格审查组名单 (8)六、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9)七、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资格审查组关于代表资格审查的报告(草案) (13)八、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及秘书长名单(草案) (15)九、环境与资源学院第十二届团学联年度工作报告 (16)十、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25)十一、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注意事项 (28)十二、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监票人、计票人名单(草案) (29)十三、环境与资源学院第十三届团学联主席团候选人简介 (30)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文件(1)会议须知1、全体代表应自觉遵守大会的各项规定,认真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义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
2、按时参加大会的各项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出席,须经各个代表队队长同意并报大会秘书处批准。
3、会议代表参加会议须佩戴代表证,携带会议文件、资料,以代表团为单位按指定位置入座。
大会列席人员、工作人员须佩戴列席证或工作证进场。
4、会议文件、资料、证件等请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传抄、复印。
5、服从大会工作人员安排,注意文明礼貌,遵守会场纪律,保持会场清洁安静,会议期间须将手机关闭或置于振动档。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文件(2)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日程安排(2012年9月9日)一、18:00预备会议1、审议通过大会议程(草案)2、宣读大会筹委会工作报告3、宣读大会资格审查组名单4、审议通过代表资格审查组关于代表资格审查的报告(草案)5、审议通过大会主席团、秘书长名单(草案)二、18:30 第一次全体会议1、介绍到会领导、嘉宾2、宣布大会开幕,奏唱《国歌》3、学院党委领导致词4、校学生会、兄弟学院致贺词5、审议通过第十二届团学联年度工作报告三、19:30 第二次全体会议1、审议通过大会选举办法(草案)2、审议通过监、计票人名单(草案)3、候选人做竞选演讲4、选举第十三届团学联主席团成员5、宣布大会选举结果6、致闭幕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文件(3)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议程(草案)1听取学院领导重要讲话2听取、审议并通过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十二届团学联工作报告3选举产生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十三届团学联主席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文件(4)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筹委会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受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第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筹委会委托,在本次大会上向各位代表做筹委会工作报告,请各位予以审议。
2020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简介
2020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简介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专家为14年考生提供湖南师范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1人,特聘讲座教授1人,教授17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
学院现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土地资源管理、水文水资源、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教学论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设有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洞庭湖流域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实验室、湖南省教育厅示范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本科生近700人,硕士生和博士生300余人。
自建院(系)以来,先后有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大学生、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等荣誉称号。
学院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正致力于向教学—研究型学院的方向发展。
地理学、土地科学等学科已经成为湖南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在环境演变、水资源与灾害研究、土地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城市与区域经济、城乡规划等领域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并在亚热带环境演变与灾害防治、湘江流域及洞庭湖治理、江南丘陵综合开发、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2006年以来,学院教师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在《中国科学》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和SCI、EI、ISTP收录论文100多篇,出版专着(教材)30余部;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7项,国家“五个一”工程奖1项,高校人文社科奖2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项目6项,国家863项目子题1项,973项目子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以及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南省等省(部)级课题40余项,横向项目150多项,近五年到账科研经费突破6000万元。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2017版)为鼓励先进,激励广大研究生勤奋进取、刻苦钻研、全面发展;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19号)、《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助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合工大政发〔2013〕143号)、《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规程(试行)》(合工大政发〔2014〕10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现决定开展各年级硕士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评审工作,具体实施细则如下:一、申请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用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品学兼优;4、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二、取消申请资格: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2、违反校纪校规,受警告及以上处分;3、考试作弊;4、本人导师书面建议取消其学业奖学金申请资格;5、学校依据相关规定认定的其他情形。
三、二年级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1、评选条件(1)硕士研究生基本奖学金只适用于学术型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单考生、定向生和委培生不参加评选;(2)欠费研究生不具备奖学金评选资格;(3)符合《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评定暂行办法》相关要求;2、基本奖学金等级设置及奖励标准:根据2014年11月5日校长办公会会议决定,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一等学业奖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三等学业奖学金三个等级,各等级比例及标准见下表。
3、评定办法:考研学生奖学金的评定根据研究生的综合评分排序,并按专业(地质学、地质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和环境科学)切块分配。
综合评分的计算方式为:P总=P1+ P2+ P3(1)P1:学生入学时总成绩,满分为30分;说明:免研的同学如不存在补考不通过情况者,按照入学时总成绩30分计算;各专业的入学初试成绩排序第一名者,按30分计,其余的按各自成绩与专业第一成绩的比重计算;(2)P2:第一学年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仅考虑学校公共学位课),占55%;说明:a、P2=【(A1* n1+A2* n2+A3* n3+…)/(n1+n2+n3+…)】*55%A i为课程成绩,n i为该课程学分,i为课程1、课程2、课程3等;b、A i计算方法:考试一次通过者,按实际成绩计算;若考试未通过而补考通过者,则成绩按第一次考试成绩计算。
江西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
近 年来 , 学 院通 过大 力 引进 高层 次 人才 , 在 教 学 、 科研 等方 面 取 得 了较 大 的成 绩 。 计 划 用5年 时 间建 设 成 为在 江 西 有 优 势 、 在 全 国 有 一 定 影 响 , 具 有 博 士 、 硕 士 、 本科培 养层 次 的新兴 学院 。
资源与环境管理
『芍1
院长 : 孔凡 斌教授
党总支书记 : 夏 国华 副教授
江 西 财经 大 学 资源 与 环 境 管理 学 院 成 立 于 2 0 0 2年3 月1 2 日 , 是 一 年 轻 而 又 快 速前进 的现 代化专业 学院, 是 江 西省生态学会 副理 事长单位 。 学院现 独立 拥有 一 栋 建 筑 面 积儿 0 0 0余 平 方 米融 办公 、 专业 教 学 、 实验 功 能 为 一 体 的现 代 化 综 合 大楼 。
学 院 下 设 资 源 管理 系 、 风 景 园 林 系 、 工 业 设 计 系 等3个教 学 系 、 1个省 级 实验 教 学 示 范 中心 和 资源 科 学 与 生 态 规 划 工 程 中心 等5个 研 究 中心 ( 研 究 所 ) 。 建 有 能够满足 本科 生 、 研 究 生 教 学和科研 需 要 的高水 平 实验 室 。 拥有农业 经 济管理 学 、 园林 植 物 与观 赏园 艺 学2个硕 士 点 和 农 林 经 济 管理 、 资源 环 境 与城 乡规 划 管 理 、 园林 、 城 市规 划 和 工 业 设 计5个本 科专业 。 目前 各 类在 校 学 生6 0 0余人 。
环境与资源学院实验室违规行为记分管理原则
环境与资源学院实验室违规行为记分管理原则房间号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未发生事故但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不安全行为或已发生事故但损失轻微的行为采取记分管理,记分单位为实验室,记分周期为12个月,满分为12分,从1月1日起计算。
依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处以12分、6分、3分、2分、1分的分值记分,见下表。
但不限于以上32条,在学校各项安全检查通报中的安全隐患也计入本记分系统。
环境与资源学院实验室违规行为处罚条例
注:1.因未尽职责或管理不当等工作失误而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除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追究相应责任外,同时视情节严重,给予取消参加各类评奖评优、升职升级资格,聘岗津贴B降级或停发,赔偿相应经济损失等处罚;如直接安全责任人为学生,给予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处罚。
2.安全管理违章的处罚措施,视情节轻重可单独处罚,也可合并处罚,具体由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按照有关规定制定。
3.被处罚人对违规行为记分、处罚或责任追究有疑议的,可向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申请复议,经讨论决定予以维持、变更或撤销相应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土壤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10 人
环境化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7 人
环境检测与毒理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7 人
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教 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8 人
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1)环境化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朱利中 核心成员:陈宝梁、林道辉 成员:沈学优、黄益丽、刘璟、季力、高超超、孙建腾、谢晓梅 (2)环境监测与毒理教研组 责任教授:刘维屏 核心成员:杨方星 成员:张建英、童裳伦、庄树林、郑平、胡宝兰、王凤平、梁璐怡 (3)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教研组 责任教授:杨坤 核心成员:翟国庆、王莉红 成员:周文军、文岳中、尧一骏、陈瞩光、张志剑、曹刚、王卫军、翁棣
李勇、唐先进、廖敏、罗煜 (2)植物营养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林咸永 核心成员:倪吾钟、方萍 成 员:石伟勇、章永松、梁永超、吴良欢、金崇伟、卢玲丽、李廷
强、冯 英、田生科 (3)资源利用与保护教研组
责任教授:吕 军 核心成员:杨肖娥 成 员:吴劳生、张丽萍、吴建军、罗安程、曾令藻、陈丁江、彭红云、
赵和平 专业核心课程 (1)《土壤学》,卢升高,学分:5.0,开课时间:春夏 (2)《植物营养学》,林咸永,学分:5.0,开课时间:春夏
研究发
学
展中心
科
环境工 程教学 研究与 发展中
心
环境科 学教学 研究与 发展中
心
农业资 源与环 境教学 研究与 发展中
心
资源环 境科学 教学研 究与发 展中心
(一) 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 责任教授:1 人
资源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1)生态环境与国土资源遥感信息技术教研组 责任教授:王珂 核心成员:邓劲松、沈掌泉、梁建设 成 员:许红卫、吕 军、张丽萍、刘杏梅、施加春、虞舟鲁
(2)数字农业与生物信息技术教研组 责任教授:黄敬峰 核心成员:史 舟、宋晓东 成 员:周炼清、张晶、吴良欢、廖敏、汪海珍、张奇春
(二)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环境工程基础 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5 人
大气污染控制 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0 人 成员:6 人
水污染控制教 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5 人
(五)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资源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资源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生态环境与国土资源遥 感信息技术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3 人 成员:4 人
数字农业与生物信息 技术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4 人
二、 学院(系)基层教学组织架构
(要求有学院(系)级组织架构和各基层教学组织架构;基层教学组织架构 中应注明责任教授岗位和核心成员岗位,涉及跨学院、跨院系的基层教学组织应 注明各成员所在院系;并附各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名单)
环境与资源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架构
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学委员会
环境与
本
资源专
科
业实验
教
环境与资源学院 基制
一、 学院(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思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 4 号),理顺与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提升学院教育教学的整体实力,学院将积极 推进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建设思路如下: 一、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为学院教学委员会。学院设立 5 个院级教 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其中 4 个以专业为平台建设: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资源环境 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和管理类型的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各教 研中心根据专业、或实验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若干课程群和教学、实践教研 组。 二、环资学院设立的院级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成员为全院所有教学科研岗教师。 三、院级教学与研究发展中心工作职责与任务 (一)落实日常教学工作,履行管理职责 1. 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各中心的发展需要,制定课程、实验教学的工作计划、采 取有效措施保证落实。 2. 组织专业建设、制订本科培养方案、建设符合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规范课 程教学大纲,加强教材建设及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建设,保持教学稳定。 3. 负责落实教学任务,做好课程群组任课教师的梯队建设,做好课程群组内各 门课程的衔接。 (二)加强过程管理,实施教学考核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学纪律,树立良好的教风。 2.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学考核。 3. 经常进行调研,及时了解教师上课情况,组织教师观摩教学。 4. 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教学考核。 (三)开展教师教学研讨,营造教研氛围 1.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帮助教师成长与发展。 2.不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 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技术改革与探索,积极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 3.制定本单位教师培育计划,安排教师进行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的高访或进修,帮 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专业核心课程 (1)《环境资源遥感原理与应用》,黄敬峰,学分:7.0,开课时间:春夏 (2)《地图学与资源环境专题制图》,史舟,学分:3.0,开课时间:秋冬
三、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运行管理及考核办法
学院各教研中心实行责任教授负责制。责任教授负责全面工作,主持制订基 层教学组织年度目标计划,并与核心成员组成委员会,讨论决定基层教学组织内 的重大事项。
楼莉萍、梁璐怡
(2)大气污染控制教研组:吴忠标(组长)、官宝红、金一中、刘越、王海强、
翁小乐、翁棣
(3)水污染控制教研组:徐向阳(组长)、史惠祥、陈雪明、杨岳平、程丽华、 朱亮、胡宏 (4)固废处理与污染修复教研组:施积炎(组长)、吴伟祥、杨京平、林琦、 沈超峰、梁新强、何若 (5)环境规划与设计教研组:徐新华(组长)、赵伟荣、何云峰、张清宇、胡
勤海、王飞儿、吴东雷
专业核心课程
(1)《环境微生物学》(含实验),郑平,学分:5.0,开课时间:秋冬。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甲)》(含实验),吴忠标,学分:5.0,开课时间: 春夏。
(三)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架构
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环境科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固废处理与污 染修复教研组
责任教授:0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5 人
环境规划与设 计教研组
责任教授:0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6 人
环境工程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责任教授:郑平、徐向阳、吴忠标 核心成员:史惠祥、施积炎、吴伟祥、徐新华、田光明
(1)环境工程基础教研组:郑平(组长)、田光明、陈红、吴祖成、胡宝兰、
植物营养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2 人 成员:8 人
资源利用与保护教研组
责任教授:1 人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7 人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1)土壤学教研组 责任教授:卢升高 核心成员:徐建明、章明奎 成 员:Phillips、邸洪杰、汪海珍、张奇春、刘杏梅、何艳、施加春、
环境工程与资源利 用技术教研组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9 人
分析测试与环境监 测课程教研组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9 人
环境模拟与预警教 研组
核心成员:1 人 成员:6 人
环境与资源专业实验研究发展中心拟设立的各教研组及成员名单:
中心责任教授:张建英 (1)环境工程与资源利用技术教研组
核心成员:胡宏 成员:翁棣、卢玲丽、汪海珍、吴东雷、沈学优、廖敏、胡宝兰、张志剑、 文岳中 (2)分析测试与环境监测教研组 核心成员:谢晓梅 成员:王凤平、梁璐怡、章喜昌、童裳伦、吴良欢、翟国庆、杨方星、朱优 峰 (3)环境模拟与预警教研组 核心成员:倪吾钟 成员:周志勤、许红卫、方萍、吴良欢、庄树林、尧一骏、纪伟昌
责任教授、核心成员实行任期制,任期为 4 年,可连任;如责任教授、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