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故事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成语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字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事一: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
’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
’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
”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故事二:画蛇添足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
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
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有时也作“画蛇著足”。
故事三:羽扇纶巾周瑜和诸葛亮都曾经被诗人用“羽扇纶巾”来形容过:《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
宣王叹曰:‘真名士也’。
”故事四:锦囊妙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中有关于“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
东吴大将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
诸葛亮识破此计,决计派赵云伴随刘备入东吴成亲。
临行,诸葛亮悄悄对赵云说:“你保护主公到东吴,我给你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到东吴后依计而行。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1.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2.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3.四字成语故事篇三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4.四字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四字成语故事篇五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6.四字成语故事篇六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原版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原版1、龙驹凤雏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陆机的弟弟陆云六岁时就能作文,文气很好。
因此年少时就与哥哥齐名,虽然文章没有陆机那么优美,但是论点十分犀利。
一次吴尚书广陵闵鸿看见陆云感慨地说:“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解释】驹:小马;雏:细鸟。
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
常作恭维语。
2、离群索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
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
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打成一片。
【解释】索:孤单。
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3、松枝挂剑成语故事古代季札第一次出使北方,见到徐君结为好友。
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口头虽没言明。
季札心里明白这事,为了便于执行公务,就没有送给徐君。
季札公务完毕路过徐地,见徐君已经去世,就到他的坟墓旁把宝剑挂在树上而离开。
【释义】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4、藏污纳垢成语故事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率军攻打宋国。
宋国派乐婴齐去晋国求救。
晋景公看不惯楚国的恃强欺弱,准备出兵救宋。
大夫伯宗认为晋国是鞭长莫及,他说:“谚曰‘高下在心’。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释义】污、垢:肮脏的东西。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5、断杼择邻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解释】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6、年高有德成语故事薛蟠在酒席上调戏柳湘莲,遭到柳湘莲的一顿毒打后,觉得没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与年高有德的张德辉一起外出做生意,请示薛母,母亲没有主意,宝钗认为应该让他去试一试,如果旧病复发也没办法,如果彻底改变同性恋倒也是好事。
四字成语故事集锦_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5068儿童网

四字成语故事集锦_简短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 - 5068儿童网在中华文化这座花园里,四字成语无疑是最缤纷的一朵奇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四字成语故事集锦,供大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扑朔迷离古时候,有个女孩叫花木兰。
她是个非常勤劳、能干的农家闺女。
白天帮父母干洁,做家务,晚上做鞋、织布、缝衣裳,深受父母的疼爱。
一天,花木兰看见母亲在屋里唉声叹与,觉得很奇怪,就问母亲有什么心事。
木兰的母亲说:“昨天看见皇帝怔兵的文书上有你父亲的名字,可是父亲的年纪那么大,哪里还经得起战争的劳苦!你弟弟年龄还小,又不能代替。
我正为这事发愁呢!”沉默了一会,木兰突然转过身来对母亲说:“让我去吧,我从小跟父亲练武,练就了一身的好武功,可以替父亲去从军。
”母亲为难地说:“可你是个女孩,怎么能去从军呢?”木兰坚定地说:“没关系,我有办法,我可以女扮男装。
”不久,花木兰便告别了父母,随大军到了边疆。
战争中,木兰表现得十分勇敢,立了许多的大功。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战斗,战争终于结束,木兰胜利归来。
论功行赏,皇帝要赏给木兰很多的钱财,并封她为尚书郎。
但是木兰诚恳地说:“感谢皇上的恩典,但我不想做宫,只求皇上允许我回到故乡与父母团聚。
”皇上答应了木兰的请求。
木兰一到家里,立刻来到自已的房间,换上女孩穿的衣服,梳好辫子,戴上红花,露出自已原来女孩的模样走出来。
送木兰回来的同伴们一见,都十分惊奇地说:“哎呀!同行12年,怎么却不知你是个女孩。
”后来有人为此写了一首木兰诗,诗的最后几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当揪住兔子的耳朵把兔子提起来的时候,雄兔的脚乱动,雌兔的眼微闭着,但是当两只兔子同时在一块奔跑的时候,谁能分辨出哪一只是雄,哪一只是雌呢?扑朔迷离的故事告诉我们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四字成语故事2先声夺人“先声夺人”这则成语就是从《军志》里的话转化而来的,表示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
宋国的司马华费逐,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

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千千万万的成语,以下是整理的四字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一)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二)铁杵磨针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三)亡羊补牢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爱屋及乌乌:乌鸦。
《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_著名成语典故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_著名成语典故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版,供大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数典忘祖(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
安葬完毕,除去丧服。
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
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
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
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
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
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
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
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旌旗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
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
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
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
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举出旧典却忘记了祖宗。
”四字成语故事2首鼠两端灌夫,汉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
父亲灌孟,本姓张,在“颍阴侯”灌婴家作门客,后来就改姓灌。
汉景帝时,讨伐吴、楚七国叛乱,灌夫父子同时从军,共同属窦婴麾下。
在这次战事中,灌孟阵亡,灌夫也因深入敌阵,奋不顾身,受了重伤。
灌夫的勇名,当时传遍天下,大将军窦婴很赏识他。
四字成语历史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历史故事大全1. 胸有成竹: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范蠡的美男子,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才,通晓天文、地理、策略等各种知识。
一次,范蠡与楚王讨论军事问题,他先画出一幅草图,然后胸有成竹地向楚王讲解,让楚王非常佩服。
2. 龙飞凤舞:据说三国时期,孙权的侍卫中有一位名为岳靖的武将,他擅长使用长矛,其矛法舞动起来像龙飞凤舞般绚丽多姿,后来这个成语就以岳靖的武功命名。
3.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楚国太子勾践被越王勾践所俘虏。
越王勾践为了让太子勾践忘记楚国的荣耀,命令他每天睡在草席上、吃黄豆,夜间则躺在石头上。
太子勾践忍辱负重,苦练武艺,最终在越国打败了越王勾践,重振楚国荣光。
卧薪尝胆也就成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象。
4. 守株待兔:据说战国时期,有一个农夫非常贪心,一天发现一只兔子撞在了他的树枝上死了。
他误以为是自己的树枝“神助”,于是每天守在树下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
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贪心的自我陷阱。
5. 金玉满堂:古代富商刘太真,有个习惯是在洗澡的时候用自己的财宝铺成地板,享受“金玉满堂”的感觉。
有一天,他忘了一枚金戒指在地上,结果被用水仙草汁洗澡的儿子发现后,躲着卖掉它,从此开始走上“不治之路”。
这个成语意味着富贵之人必须要谨慎守护自己的财富。
6. 百年树人:传说宋朝画家吴道子年过八旬,得知爱徒张旺已成名,为纪念自己的恩师,张旺不顾年老体弱爬上高山,找到一颗古树,削下树皮,画了一幅神仙图像在上面,并挂到了树上。
如今这棵古树生长茂盛,百年后的树上,仍能看到神仙图像,也因此有了“百年树人”的说法。
7. 见贤思齐:西周时期,周公旦当国,礼贤下士,后来接连招纳了许多有才智的人,有人认为这些人违背了天下的同心协力,“以议者满庭”,周公就让这些人一起推托了。
后来他们想明白了周公的用意,主动争论,最终形成共识,感叹周公“别成一家而治天下”。
8. 不遗余力:记载西汉时期大将军韩信治军很厉害,有一次出征,他在领兵进攻敌军瞬间,迅速运用兵法、军事策略,竭尽全力打败了敌军,战功显赫。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十篇】

【导语】成语⼀般⽤四个字,这与汉语本⾝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词为主有关系。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字成语故事⼤全【⼗篇】。
欢迎阅读参考!1.四字成语故事 凿壁借光 把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
现在⽤这个成语来形容读书⼗分刻苦的⼈。
汉朝时,有⼀⼈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很穷,⽩天必须⼲活,晚上他才能读书。
但⼜买不起蜡烛,天⼀⿊,就⽆法看书了。
他的邻居家⼀到晚上屋⼦都点起蜡烛把屋⼦照得通亮。
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你们家的⼀⼨之地呢?” 邻居瞧不起⽐他们家穷的⼈,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常⽓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洞,烛光透过来了。
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附近有个⼤户⼈家,有很多藏书。
⼀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户⼈家门前。
他对主⼈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活不⽤报酬。
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2.四字成语故事 道听途说 从前,有⼀个叫⽑空的⼈,有⼀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艾⼦于是两个⼈便闲聊了起来。
⽑空对艾⼦说:“有⼀户⼈家养的鸭⼦,⼀只鸭⼦⼀次就下了⼀百多个蛋。
” “这不可能!”艾⼦不相信地说道。
于是⽑空⼜说道:“我说错了,不是⼀只鸭⼦,实际上是两只鸭⼦⼀次下了⼀百多个蛋。
” “那也不可能!”艾⼦还是不信。
⽑空⼜说道:“⼤概是三只鸭⼦⼀次下了那么多蛋,我记不太清了。
” 艾⼦还是不信,结果⽑空便⼀次次的增加鸭⼦的数量,艾⼦实在听不下去了,便对他说道:“你就不能把鸭蛋的数⽬减少些说吗?” 可⽑孔却坚持地说:“那不⾏,宁可多说也绝不少说。
” 接着,⽑空⼜对艾⼦说道:“上个⽉,从天上掉下来⼀块⾁,这块⾁有⼗丈宽⼗丈长。
” 艾⼦依旧不相信地说道:“哪⾥可能有这样的事情?” ⽑空于是⼜说道:“是我记错了,那⼤概是⼆⼗丈长宽吧!” 艾⼦实在是受不了⽑空的吹嘘,便说道:“这世上哪⾥会有那么⼤的⾁,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了哪⾥?你见到了吗?还有,刚才说的那个鸭⼦是那户⼈家养的?” 这时,⽑空尴尬地说道:“我也没有亲眼见到过,都是从街上听来的。
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 趋炎附势 宋真宗时,聊城⼈李垂考中进⼠,先后担任著作郎、馆阁校理等官职。
李垂很有才学,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作风⾮常反感,因此得不到重⽤。
当时的宰相丁谓,就是⽤阿谀奉承的卑劣⼿法获取真宗欢⼼的。
他玩弄权术,独揽朝政。
许多想升官的⼈都不住地吹捧他。
有⼈对李垂不⾛丁谓的门道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从未去拜谒过丁谓。
李垂说:“丁谓⾝为宰相,不但不公正处理事务,⽽且仗势欺⼈,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
这样的⼈我为什么要去拜谒他?” 这话后来传到了丁谓那⾥,丁谓⾮常恼⽕,借故把李垂贬到外地去当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了台,李垂却被召回京都。
⼀些关⼼他的朋友对他说:“朝廷⾥有些⼤⾂知道你才学过⼈,想推举你当如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等官员)。
不过,当今宰相还不认识你,你何不去拜见⼀下他呢?” 李垂冷静地回答说:“如果我30年前就去拜谒当时的宰相丁谓,可能早就当上翰林学⼠了。
我年纪⼤了,见到有的⼤⾂处事不公正,就常常当⾯指责他。
我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的眼⾊⾏事,借以来换取他们的荐引和提携呢?” 他的这番话⼜传到了宰相⽿⾥。
结果他再次被挤出京都,到外地当州官。
后来,“趋炎附势”这⼀成语⽤来形容⾛权门,或奉承和依附有权势的⼈。
【篇⼆】四个字的经典成语故事 千虑⼀得 晏婴是齐国的⼤夫。
他⽗亲死后,由他继任齐国的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王朝的相国。
晏婴为⼈正直,当官清廉,⽣活⾮常俭朴,上⾄君主、下⾄百姓,对他都很尊敬。
⼀天,晏婴正要吃午饭,刘景公派了⼀个⼈来见他。
晏婴因为对⽅是君王派来的⽽特殊款待,当场把⾃⼰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共进午餐。
当然,他这顿饭没有吃饱。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地说:“相国家⾥竟然如此贫困,我⼀直不知道。
这是我的过错!” 说罢,景公命⼈给晏婴送去千⾦,以供他接待宾客之⽤。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电子版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电子版1、臧仓小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
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
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百般阻拦,诬蔑孟子是普通的小市民,使鲁平公失去受教育的好机会。
【解释】臧仓:战国时鲁国人。
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2、肠肥脑满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高湛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企图夺取帝位,后主高纬便调兵捉拿,将军替高俨开脱说:“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
”后主当场释放了高俨,不久就派人暗杀了他。
【释义】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
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3、鱼游釜中成语故事东汉顺帝时期,张婴聚众杀了残暴的广陵太守,转战于扬州、徐州一带,朝廷对他无可奈何。
大将军梁冀任命张纲为广陵太守,张纲改用抚慰的手段,张婴主动带领义军投降说:不堪忍受前太守的压榨才起义的,这样做如鱼游釜中不能长久。
【释义】釜:锅。
鱼在锅里游。
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4、野人献曝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
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分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
【释义】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
(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5、亡秦三户成语故事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各路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
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楚南公说过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都会报仇雪恨消灭秦国的。
”于是项梁立楚怀王的孙子米心为楚怀王,得到楚人的拥护而迅速壮大实力。
【释义】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6、唾壶敲缺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忧国忧民,面对当前的局势总是十分感慨。
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下面就是有关四字成语寓言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四字成语寓言故事:诚心所致熊渠子是楚国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
15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
开始时,老师既不给他弓,又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
于是他十分认真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50斤重的大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
起初手还发抖,一年后,便举重若轻,50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师便给他换成100斤的石锁继续苦练臂力。
5年后,当熊渠子能举起300斤重的大石锁时,老师交给他一把大硬弓,还是没给他箭,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颤动。
熊渠子按照老师的教导又练了3年空弦,老师终于拿出箭来。
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大的臂力外,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眼力,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抬弓搭箭,对准目标,百发百中,不论是空中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就连敏捷的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便都是箭飞靶落,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
更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领,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射手。
25岁那年,熊渠子告别师父回家乡,一路上晓行夜宿。
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
突然,他看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他立刻下意识地抽出箭来,拉开硬弓,奋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中。
熊渠子赶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
好一会过去了,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呢?待他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来射中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大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中了。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完整1、青毡旧物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献之为人宽宏大量。
一天夜晚,他因工作到深夜就睡在书房,恰好那天晚上有几个小偷潜入书房,大肆把书房内值钱的东西都装了起来,当他偷一块旧毡子时,王献之说:“你们把值钱的东西拿走,青毡子留下。
”【释义】青毡子是家传的故物。
比喻珍贵之物。
2、将门有将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小儿子田婴任齐国相国十多年,捞取不少家产,小儿子田文向田婴进言:“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田婴觉得儿子有眼光,让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
田文后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释义】旧指将帅门第也出将帅。
3、伏龙凤雏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向司马徽请教指点时局,司马徽向他推荐说,这里有伏龙、凤雏都是识时务的俊杰。
刘备急切问他们的名字,司马徽告诉他伏龙就是南阳的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
刘备于是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后来又得到庞统的辅助。
【释义】伏龙:(卧龙)诸葛孔明。
凤雏:庞士元。
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
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4、功败垂成成语故事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5、龙生九种成语故事传说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
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老二虫睚眦嗜好攻杀,老三嘲风喜欢探险,老四蒲牢喜爱鸣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爱负重,老七狴犴喜好诉讼,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虫吻好吞。
【解释】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同“龙生九子”。
6、不通世务成语故事从前有个财主有万贯家财,他的儿子不学无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财主不教育他。
艾子提醒他让他受教育,财主不满艾子说他的儿子不通世务。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大全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大全1、放虎归山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
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
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
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成语解释】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把老虎放回山去。
2、秋风过耳成语故事【释义】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故事】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二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
其中季札品德浑厚,吴王很喜欢他。
公元561年,吴王病重,把季札叫来,要把王位传他。
季札不受,说:“按理是长子即位,父王请不要对我有什么偏爱!”吴王就将王位传了长子诸樊,要他好好照顾季札。
诸樊当了吴王后,和两个弟弟商量:王位以后兄弟依次相袭,最后让季札为王。
三个兄弟相继当了吴王。
季札都忠诚地辅佐他们,因此贤名远扬。
后来余昧临终要将王位传给季札,季札坚决推脱,说:“我早就说过不要王位。
做人只求为人正派,品德高尚。
至于荣华富贵,不过象耳边吹过的秋风,我是不关心的。
”他离开了京城,直到僚被立为吴王,才回来,继续辅佐僚治理国家。
3、龙蟠虎踞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
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龙环绕建业,石头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解释】象龙盘着,象虎蹲着。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特指南京。
4、青蚨飞来成语故事传说古代一些不法商人利用青蚨母子永不分离的特点,抓大量的青蚨,把它们母子分开,分别取它们的血涂在钱上,然后将涂有母蚨的血钱放在家里,把涂有子蚨血的钱拿出去买东西。
一到晚上那涂有子蚨血的钱会自动飞回来的。
【解释】青蚨:传说中的虫,比喻金钱。
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5、改步改玉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定公五年六月,季平子到东野视察回来,还没有到家就死在路上。
家臣阳虎将玙璠与季平子一起入殓,仲梁怀不同意,他认为该改步改玉了,因为昭公已去,现在是定公执位,所以要改变制度了。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利令智昏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出兵攻打韩国。
秦军进攻上党(现山西省东南部)的时侯。
上党的守将冯亭负隅顽抗但仍然守不住,便想把上党献给赵国以谋求保护。
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觉得无缘无故得到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因此他劝赵孝成王深思熟虑。
而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他极力主张接受上党。
赵孝成王派平原君接收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于是,秦王派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赵国。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全军覆没、被秦军消灭,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赵长平之战。
后来,秦国的军队几乎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
司马迁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开诚布公地指出:“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这段话的大意是:俗话说:“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
”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使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万兵马、甚至连国都邯郸都危如累卵几乎丢掉。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2开门见山晓亮《十大元帅之谜.徐向前元帅之谜》奇特的性格之谜:1967年1月24日晚饭后,徐向前实在憋不住了,决定要“闯宫”——坐车直趋林彪住地毛家湾。
当时,林彪、陈伯达正在交谈。
徐向前不宣而至,林彪很不高兴。
徐向前开门见山,向林彪讲了目前军队的混乱状况,说:军队要稳定,这样乱下去不行,要搞几条规定,如不能成立战斗组织、不能随意揪斗领导干部、不准夺权等等。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_精选四字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_精选四字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精简诠释。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四字成语故事大全,供大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四字成语故事2为虎作伥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
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
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
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
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
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
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
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
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
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
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
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六篇】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六篇】四字成语故事篇一:【覆水难收】「覆水难收」这个成语来自汉代的一个故事。
汉景帝的时候,有一个穷书生叫朱买臣,娶了个妻子崔氏,平时除了读书就是砍柴。
后来,崔氏实不了过不了贫穷的生活,要和朱买臣离婚,朱买臣没有办法,只好离婚了。
到了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即位,没过几年,朱买臣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
崔氏得知这个消息,蓬头垢面跑到朱买臣面前,请求他允许自己回到朱家。
朱买臣让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若能将泼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他就答应她回来。
当然,这件事是做不到的。
四字成语故事篇二:【惊弓之鸟】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极力上冲,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体重失去平衡,坠落下来。
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四字成语故事篇三:【黔驴技穷】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
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驴叫的声音很特别,很恐怖。
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20个大全1、光恶不善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大将闻仲太师的十绝阵被姜子牙破了六阵,就只好向罗浮洞飞去请赵公明助阵。
赵公明带上神鞭、缚龙索、定海珠前去,将姜子牙打伤,同时也打伤了玉鼎真人等五位大仙,坏事干绝。
姜子牙在昆仑山陆压的帮助人打败。
光恶不善的意思是: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2、置水之情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汉阳太守庞参听说本地隐士任棠有才能,想请他出山辅佐。
庞参到任棠的门前等候并说明来意,任棠不说话,拿出一筐薤菜及一盆水放到门前,自己抱着孙子埋伏在旁边。
庞参的手下以为他在傲慢待客,庞参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3、负隅顽抗成语故事“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
比喻依仗其中一种条件顽固抵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
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
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
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
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有一年,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
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
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
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
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
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4、尸位素餐成语故事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
“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含义和故事背景。
这些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也可以用来表达感情,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常用的四字成语及其故事。
一、守株待兔。
相传古时有个农夫,他种了一片田地,一天在田里休息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根上,当场死去。
这让他非常高兴,于是他决定每天都守在这颗树旁边,等待更多的兔子撞死。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没有任何兔子再撞死在那颗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坐等幸运降临,而应该主动去争取和努力。
二、画蛇添足。
相传古代有个画师,他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蛇,但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脚下又加上了脚。
结果这条蛇看起来非常奇怪,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过犹不及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杯弓蛇影。
古代有个人在夜晚喝酒,看到弓和蛇的倒影后,以为有人要害他,吓得不敢再出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会因为杞人忧天而感到恐惧,要学会理智分析,不要被虚幻的影子吓倒。
四、井底之蛙。
有只蛙一直生活在井底,它以为井就是整个世界,直到有一天它跳出井口,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视野,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五、纸上谈兵。
古代有个人只会在纸上谈兵,说了很多军事理论,却从未实践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六、因噎废食。
有个人吃饭的时候被食物卡住了喉咙,他非常害怕再被卡住,于是决定不再吃东西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因噎废食,要勇敢面对并寻求解决办法。
七、鸡犬不宁。
相传古代有个国王做了一场噩梦,梦中鸡犬不宁,于是他派人四处寻找解梦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点小事就能影响整个局势,要注意细节,及时排除隐患。
八、一箭双雕。
古代有个射手,他一箭射中了两只飞鸟,取得了双重的收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一举多得,不要浪费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关于四字成语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船借着风势,破浪前进动。
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
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
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
盗贼见势不妙,丢下抢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
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
一番伟大的事业。
”
果然,几年以后,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
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
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得个落花流水。
就这样,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候。
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向。
【长驱直入】
“长驱直入”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表示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深入敌方心脏。
这个成语来源于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公元219年,曹操为夺取战略要地荆州,与刘备在这一带酣战。
刘备的大将关羽用重兵围住了襄阳,曹操的堂弟曹仁固守襄阳毗邻的樊城,处境相当困难。
这年七月,曹操派虎威将军于禁率军增援曹仁。
不久,樊城这一带连降大雨,汉水泛滥。
关羽乘机引水去淹曹军,结果于禁全军覆没,被迫投降。
由于洪水冲进樊城,曹仁处境危急。
一些部将劝他放弃樊城,乘船退走。
但有人极力反对,说是水势不可能一直这样大,过些时日会
退去,还是紧守为好。
曹仁觉得有理,决定紧守樊城。
不久,曹操又派大将徐晃率军去樊城解围。
徐晃老谋善算,暂不将部队直接开到樊城,而在稍远之处驻扎下来,然后派人用暗箭把信射入樊城,与曹仁取得联系。
正好曹操还在组织其他兵马增援,得知徐晃的行动非常赞同,要他等待各路兵马到齐,一并开向樊城。
当时,刘备一部分军队驻在离樊城不太远的偃城。
徐晃带领一些军队来到偃城郊外,故意挖掘陷坑,似乎要截断偃城军队的退路。
驻军中计,匆匆撤离偃城。
于是徐晃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这座城池。
这时,曹操组织的十二路兵马已经赶到。
于是徐晃和这些兵马会合起来,打算和曹仁内外夹击关羽。
关羽在围头和四冢(zhong)两处地方驻有军队。
徐晃表面上装出要进攻围头的样子,实际上亲率大军进攻四冢。
等关羽发现徐晃主攻的方向时,为时已晚。
匆匆赶到四冢的五千兵马很快被徐晃击败。
接着徐晃率领部下,一直冲进了关羽对曹仁的包围圈中。
关羽的将士不敌败走,襄阳,樊城终于解围。
徐晃的捷报传到曹操那里,曹操立即写了慰劳令,派人送到前方。
令中写道:“我用兵三十多年,所知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你那样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快跑,一直往前,冲入敌人的包围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