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颖甫先生医案-顾惜之整理版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桂枝汤加浮萍恶寒头头痛案案例独立全解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桂枝汤加浮萍恶寒头头痛案案例独立全解我治一湖北人叶君,住霞飞路霞飞坊。
大暑之夜,游大世界屋顶花园,披襟当风,兼进冷食,当时甚为愉快。
顷之,觉恶寒,头痛,急急回家,伏枕而睡。
适有友人来访,乃强起坐中庭,相与周旋。
夜阑客去,背益寒,头痛更甚,自作紫苏、生姜服之,得微汗,但不解。
次日乞诊,病者被扶至楼下,即急呼闭户,且吐绿水痰浊甚多,盖系冰饮酿成也,两手臂出汗,抚之潮。
随疏方用:桂枝汤加浮萍。
桂枝四钱白芍三钱甘草钱半生姜五片大枣七枚浮萍三钱,加浮萍者,因其身无汗,头汗不多故也。
次日未请复诊。
某夕,值于途,叶君拱手谢曰:前病承一诊而愈,先生之术,可谓神也。
姜佐景按一病一证之成,其病因每不一而足。
本案示“风”之外,更有“冷饮”是也。
外为风袭,内为饮遏,所谓表里两病。
是犹国家不幸,外有强邻之侵,内有异党之扰,两相牵制,证情杂矣。
本案见证较前多一“吐”字,可见病人之证随时变化,决不就吾医书之轨范。
而用药可加减,又岂非吾医者之权衡?观本方用生姜五片可知矣。
【独立全解】该患者是由于大暑之夜游玩,进食生冷,感受外邪所致的外感发热,症见:头痛,恶寒,呕吐绿水痰浊,两手臂及头部出汗,其身无汗,相当于现在的“胃肠型感冒”。
从患者的症状分析,除了以上症状外,还可能有发热,因为患者是饮食生冷后受风,低热的可能性比较大。
曹颖甫先生之所以用桂枝汤,是在排除了“患者腹痛、腹泻之太阴病”,排除了“口干苦之少阳病”以及排除了“口干渴、舌红苔黄腻之阳明病”之后,辨证为单纯的太阳病,读者应该明确此容易忽略的背景。
另外,曹颖甫常在桂枝汤里加浮萍,增强解表之力,算是曹颖甫的用药习惯吧。
我们从这个病例可以推测出,患者平素脾胃虚弱或喜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湿热积滞,进食生冷是个诱因,损伤脾胃,导致汗毛孔大开而又感受外邪所致。
该医案中并没有记载患者的舌脉以及二便情况,我们根据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可以作出以下两种推测:第一种情况是表证兼里阴:患者平素脾胃虚弱,进食生冷,导致腹痛、腹泻、呕吐,后又见头痛、恶寒、发热、汗出、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脉沉细无力或浮细无力,这时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可以用桂枝人参汤治疗;若患者无汗,可以加一味麻黄,麻黄的量不用很大,5~8g即可,重在开表。
曹颖甫先生医案
《王氏医学丛书·曹颖甫先生医案》江阴曹颖甫著古越王慎轩记古越王南山校中国医学研究社,中华民国十四年初版,二十一年再版苏州国医书社发行苏州文新印刷公司代印弁言慎轩昔在沪时,尝从一十八师。
专究医学。
而诸师中之经验最富者,首推丁师甘仁。
识胆最大者,首推曹师颖甫。
而慎轩得有令誉于海内者,亦多得益于二师也。
丁师医案,早已刊行。
医林传诵,有口皆碑。
殊不知曹师之医案,亦足与其并驾齐驱耶。
大抵丁师医方稳当周到,长于调理。
曹师医方,精锐猛烈,长于攻治。
吾侪研究医学,必当参合会通,庶无偏执之弊,而有实用之益也。
爰将昔年所录之曹师医案,选其精华,记其治验,略分门类,编辑成书,刊印行世,以公同好。
谅亦医林所乐观者欤。
第曹师医方,精锐猛烈,强弓硬弩,射必中的。
苟无曹师之学,而妄效曹师之方,则杀人更甚于庸医,可不慎哉。
盖必先于仲圣之经书,详细研读,深用苦功,然后读此医案,庶无穿凿之弊,而获无穷之益也。
受业王慎轩谨识□伤寒门(遵伤寒有五之说,凡六淫之病皆属之)◎太阳伤寒。
梅溪街金左形寒发热,头痛项背强,身疼无汗,脉浮紧。
虽在炎暑,而病机实属伤寒。
宜麻黄汤主之。
生麻黄三钱,川桂枝三钱,光杏仁四钱,炙甘草二钱(记)今之时医,多谓南方无伤寒、夏月无伤寒。
然此方系六月廿四日所开,连服两剂,病即豁然。
七月中旬天气骤寒,患此者甚众。
曹师均用是方,莫不即愈。
慎轩七月廿一亦患此证,承曹师书此方,一服即瘥。
可见仲师伤寒诸方,不仅为北方严冬而设也。
特志之。
与研究斯道者,一商確焉。
◎又,道前徐左贪凉饮冷,卫阳胃气,尽为所遏,发热身疼,腹痛脘胀,食入泛恶。
法当透解。
紫背浮萍三钱,前胡一钱,藿梗二钱,仙半夏二钱,淡干姜一钱,淡吴萸二钱,桔梗一钱,甜瓜蒂六分(记)服此剂之后,吐出浊水甚多,诸恙悉退。
◎太阳风湿,火神庙陈左发热恶寒,一身尽烦疼,脉浮紧,此为风湿。
麻黄加术汤主之。
生麻黄三钱,川桂枝二钱,光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生白术三钱◎又,虹桥李右新凉外袭,汗液失宣,因而成湿。
一代传奇曹颖甫(上)四六文摘
一代传奇曹颖甫(上)四六文摘第一节姜佐景投师最近的电影《建党伟业》展现了上个世纪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一群怀抱救国理想的年轻人的奋斗史诗。
在那个年代里还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在另外一个领域里做了一件大事,这个人的名字只有少数人知道,他叫姜佐景。
姜佐景生活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上海电报局的职员,用现在的话说是一名白领,还是国企的,有个不错的单位(就像现在的中移动),应该说生活是很幸福的。
但人有旦夕祸福,他遇到了不幸的事,父亲病了,被庸医一通乱治,去世了。
姜佐景是个很孝顺的人,这个事对姜佐景的打击很大,他由此励志学医,决定以医术济世救人。
写到这里我感觉有点太老套了,感情历史上的名医很多都是这么来的。
医圣张仲景学医是因为一大家子二百多人不到十年病死了三分之二,清朝名医黄元御学医是因为自己被庸医误治,把眼睛治残了,清代的另一个名医徐大椿学医是因为家人被庸医所误……如果要继续罗列的话,估计这个名单可以网罗历史上三分之一的名医。
言归正传,姜佐景开始学医了,这位同志虽然没有政治觉悟去参加建党伟业,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还是令人钦佩的,搁到今天他也是个志愿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后来姜佐景学成,开始行医了。
虽然他怀抱济世救人的志向,但却发现,治病这个活儿不是靠着良好的意愿就能干好的。
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叫施朝贵的来找他,这个朋友实际上是他的电报局的老同事,什么事呢,说是他弟弟病了,快来给看看吧。
赶到病人家里,令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病人躺在床上,不管姜佐景问他什么,他都不做声。
姜佐景问他朋友,你弟弟耳聋?还是哑?边上的人都说,不聋也不哑。
这是怎么回事?姜佐景真晕。
不过还不要紧,看病有四招,望闻问切,这招不行还有别的。
姜佐景给病人把了把脉,这个脉也很怪,一只手的脉洪大,一只手的脉沉细,两手的脉完全相反。
问家人,这个病咋得的啊?答曰,他本来在军队里工作,也是收发电报的,因为受过惊吓,变得神志恍惚。
有客人来的时候,就默不作声,客人走了后就唱歌,不停的乱唱。
曹颖甫先生医案-顾惜之整理版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猪苓 二钱 滑石 四钱 桔梗 一钱 阿胶 二钱 云苓 三钱 通草 五分 炙款冬 二钱 紫菀 二钱 服猪苓汤,嗽已,足肿退,刻诊脉象虚细而滑,湿未全去,仍宜前法加减。 猪苓 三钱 阿胶 二钱 滑石 五钱 扁豆 四钱 冬瓜仁 三钱 瓜蒌皮 二钱 象贝母 三钱 炒泽泻 三钱 桔梗 二钱 【顾惜之注:今有滑石粉致癌传言,故不复用此味。】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大麦冬 五钱 北沙参 三钱 滑石 五钱 甜桔梗 二钱 炙草 四钱 (记)此方书就之际,度无大效,不谓次日来复诊,云已不哭矣。可见医者意也,但明 其理而意会之,自有得心应手之妙。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在你我的心里,仔细看看,也会发现那么一点光亮。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 好好保存它吧,不要让它熄灭了。 因为,它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摘自罗大伦《古代的医生》
●秋燥 马路桥陈右 咳嗽时发热,阙中痛,脉涩。阳明燥气为病,清润之。 杏仁泥 三钱 瓜蒌仁 三钱 天花粉 三钱 生石膏 三钱 火麻仁 三钱 桔梗 三钱 枇杷膏 半两冲服 (记)此方服一剂之后,咳嗽已减,再令服二剂,后不再来,谅已愈矣。 【顾惜之注:阙中,即“阙”,鼻根部上两眉毛之间的部位。古人认为望诊这个部位可 作为诊察肺部疾病的参考。《灵枢·五色》:阙中者,肺也。】
●汗后不解 白漾街王左 汗已出,热未彻,宜桂枝汤和之。 川桂枝 三钱 白芍药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生姜 七片 红枣 十枚 (记)此案初方系用麻黄汤,因服后汗难出而热仍发,乃予此方。其后再来复诊,病已 全愈,仅予调理而已。初方已见于前。后方不关重要,皆不录。
曹颖甫医案
曹颖甫医案原予:自髫年即喜读张隐庵《伤寒论注》,先君子见而慰之,以为读书之暇,倘得略通医理,是亦济世之一术也。
年十六,会先君子病洞泄寒中,医者用芩连十余剂,病益不支,汗凝若膏,肤冷若石,魂恍恍而欲飞,体摇摇而若堕,一夕数惊,去死者盖无几矣。
最后赵云泉先生来,投以大剂附子理中加吴萸丁香之属,甫进一剂,汗敛体温,泄止神定,累进之病乃告痊。
云泉之言曰:今年太岁在辰,为湿土司天,又当长夏之令,累日阴雨,天人交困,证多寒湿,时医不读《伤寒·太阴篇》,何足与论活人方治哉!予自闻此语,然后知仲景方治果足脱人于险也。
厥后予治举子业,辍而弗理。
光绪中,赴试金陵,途中卧病,偕行者略知医方,日以藿香、佩兰进之,汗出而热不除,抵金陵,病益殆。
适先表伯陈葆厚先生来同寓,诊予脉曰:病当速愈,但累经发汗,津液已耗。
因向药肆中购荷叶露花大瓶,及哀家梨十余枚,曰:渴即饮之,饥即啖之!予从其言,半日而尽。
抵暮,携药及煎粥之器及米炭来,予睡方醒,闻药香,葆伯令待者进一瓯,自觉满身沾渍,中夜,衣被俱湿,葆伯为予易衣被,问其方,则曰:桂枝白虎汤也。
予至是,全体舒畅,呼粥尽二碗,安眠达旦,非复病夫之故态矣。
予至是,益信经方,然以家君子期望予摄取科名,未暇尽瘁研究。
自甲辰礼闱后,诏罢科举,家君子亦于是年弃养,然后流览《伤寒》《金匮》全文,予年已三十有八矣。
嗣是以来,慨然兴救世之志,然其端实起于家庭:用大剂附子理中,则自先母邢太安人病洞泄始;用皂夹丸,则自母氏病但坐不眠,时吐浊痰始;用十枣汤,则自母氏病痰饮始;用甘草粉蜜汤,则自家婢病蛔厥始;用大黄牡丹汤,则自若华母潘氏病肠痈始。
莫不随时取效,其应如响。
然则,仲景之书,岂金元四家所能窥见万一哉!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也。
予年过五十,始来上海,其间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顾性疏懒,耽吟咏,于活人方治,境过情迁,略不措意,故存稿绝少,即偶原序焉录存,复为从游者携去。
甲戌年,姜生佐景来,掇拾方案,佐以解说,名之曰《经方实验录》,数载中,裒然成集,行将刊布问世,丐序于予,予笑谓姜生曰:此书一出,其于予《伤寒金匮发微》有光矣!爰本平素趋重经方颠末,拉杂书之。
医案:经方大家曹颖甫得了白虎加桂枝汤证
医案:经方大家曹颖甫得了白虎加桂枝汤证作者:程永民医案练习:曹颖甫,25岁,乘船时汗出浃背,不方便换衣服,只能让衣服自己干。
在船上饮食不好,心中忧愁,病倒了,汗出,怕风,头痛,脉浮缓。
找医生开方只是藿香佩兰之类的药,喝了几天反而病重了。
刻诊:汗出,怕热,怕冷已经没有了,小便红有血,头痛,脉洪大,沉取缓。
1.释证汗出-表,怕热-表,怕冷已经没有了,小便红有血-表,头痛-表,脉洪大-阳,沉取缓-津液虚。
2.辨证汗出,怕热,不怕冷,里有热;小便红有血,津液虚动血排邪;汗出,脉洪大,沉取缓,津液虚;头痛,有表证,一直没有解;阴阳:阳表里:表,里虚实:虚寒热:热3.抓大局津液虚里有热同时有表证4.开方白虎加桂枝汤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桂枝医生的治疗方法:买了荷叶露三大瓶,十多个梨。
先喝荷叶露,喝完口不干了。
接着又口渴了,吃梨,一会吃了十多个。
用生石膏和桂枝熬药,这时熬好了,喝了一大碗,心中顿觉清朗,很疲倦就睡了。
睡醒后头不痛了,只是汗没有出。
再喝一次药,又睡,醒时全身汗出,先小汗,后大汗,衣服被褥都湿了,换了衣服,把被子反了过来盖。
这时身体舒服了,感觉饿了。
已经准备好了粥,医生嘱咐的。
一晚上喝了两大碗,病好了。
姜佐景说:夏天热人贪凉,表里交病。
体表津液虚,里有热,需要用白虎加桂枝汤。
根据经验,即便是桂枝轻用一钱,生石膏用三钱也有效。
如果只清热,表证会加重;用桂枝,里热会加重。
《金匮要略》条文: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方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两)右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
温服,汗出愈。
按:曹颖甫开始生病时,汗出,怕风,发热,是津液虚的表证,用桂枝汤就可以。
但是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表证没有完全解,又进入了阳明,里热津虚,同时有表证,用白虎加桂枝汤。
Q:桂枝汤+生石膏可以吗?A:去生姜,因为里有热,是温病,生姜是辛热的,实行规避原则,去生姜。
名老中医经验集:曹颖莆先生用炙甘草汤医案选
名老中医经验集:曹颖莆先生用炙甘草汤医案选炙甘草汤证其一律师姚建现住小西门外大兴街,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此仲师所谓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之证是也,因书经方与之,服十余剂而瘥。
炙甘草(四钱)生姜(三钱)桂枝(三钱)潞党参(二钱)生地(一两)真阿胶(二钱烊冲)麦冬(四钱)麻仁(四钱)大枣(四枚)【按】大论原文煎法,用清酒七升,水八升,合煎,吾师生之用本汤,每不用酒,亦效。
惟阿胶当另烊冲入,或后纳烊消尽,以免胶质为他药粘去。
余用阿胶至少六钱,分二次冲,因其质重故也。
曹颖甫曰:阳气结涩不舒,故谓之结,阴气缺乏不续,故谓之代,代之为言,贷也,恒产告罄,而称贷以为生,其能久乎?固知《伤寒?太阳篇》所谓难治者,乃专指代脉言,非并指结脉言也。
炙甘草汤证其二唐(左)初诊(十月二十日)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仲景先师之法,不可更变者也。
炙甘草(四钱)川桂枝(三钱)潞党参(三钱)阿胶珠(二钱)大麻仁(一两)大麦冬(八钱)大生地(一两)生姜(五片)红枣(十枚)【按】唐君居春申,素有心脏病,每年买舟到香港,就诊于名医陈伯坛先生,先生用经方,药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属动以两计。
大锅煎熬,药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辄良已。
今冬心悸脉结代又发,师与炙甘草汤,服至三五剂,心悸愈,而脉结代渐稀,尚未能悉如健体。
盖宿疾尚赖久剂也。
君又素便秘,服药则易行,停药则难行,甚须半小时之久,故师方用麻仁一两之外,更加大黄三钱。
二诊(十月二十三日)二进炙甘草汤,胃纳较增,惟口中燥而气短,左脉结代渐减,右脉尚未尽和,仍宜前法加减。
加制军者,因大便少也。
炙甘草(五钱)川桂技(四钱)潞党参(五钱)阿胶珠(二钱)大熟地(一两)大麻仁(一两)麦冬(四钱)紫苏叶(五钱)天花粉(一两)生姜(三片)红枣(七枚)制军(三钱)炙甘草汤证其三昔与章次公诊广益医院庖丁某,病下利,脉结代,次公疏炙甘草汤去麻仁方与之。
清代曹颖甫巧治脑后生疮
清代曹颖甫巧治脑后生疮脑后生疮,在中医也叫脑疽。
这个中医病名出自《集验背疽方》。
脑疽又叫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对口痈、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
它是指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
民间俗称为疮,广东也有的地方叫“硬头节”。
多数医家认为,这个病是因为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
因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脑后疮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
因为这种观点,导致很多医家大多清热疏风,解毒活血的药方来治疗。
但事实上,应当对经方来说,有是证用是方,辩证论治方为上策。
曹颖甫就碰到了一个脑疽病人,是当时上海闸北的一个老妇人,他儿子在邮局上班。
当时这个老妇的脑疽已经周围蔓延,疮的直径差不多有一尺。
约相当于现在3.5厘米。
这个人当时疮口上盖着膏药,显然是一些民间土法或祖传秘方之类的膏药。
折腾了没效果才找曹颖甫看。
曹颖甫揭开膏药,时热气蒸蒸上冒,头项不能转侧。
曹颖甫当时与余鸿孙先生一同对他会诊,估计当时他俩也使用了传统治脑疽病的方法。
如清热解毒之类的方剂,但三日也不见大效。
到第四天的时候再诊时,天色已晚,见病人伏卧被中,不肯出来。
问什么情况,照顾她的人讲,每日这个时候她就恶寒发热汗出。
曹颖甫机灵一闪,这个就是伤寒论所讲的“啬啬恶寒,翕翕发热”桂枝汤证。
随即用桂枝五分,芍药一钱,加姜、草、枣轻剂投之。
次日,病大减。
遂逐日增加药量,至桂枝三钱,芍药五钱,余三味亦如之,不曾加他药。
数日后,效果惊人了,竟告全愈。
曹颖甫能想起使用桂枝汤的原因除了辩证辩准桂枝汤证外,还与他的经历有关,据说他小时候在江阴东乡的时候,认识一个叫蒋鲲田的中医。
这人也得了脑疽,家居不出三日。
后来曹颖甫父亲在市上碰到他,问他病好了没有,这中医说好了。
一问用什么治的,竟然是用桂枝汤治好的。
上述医案让人拍案惊奇,投一个桂枝汤,用桂枝不过五分,芍药不过一钱,姜、草、枣又皆和平之品,效果竟然这么好,当时曹颖甫“功出望外之惊奇。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白虎加桂枝汤症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白虎加桂枝汤症师曰余二十五岁时,能读医书,而尚不善于治病。
随表兄陈尚白买舟赴南京应秋试。
陈夫妇同宿中舱,余宿前舱。
天方溽暑,骄阳如炽,舟泊无锡,陈夫妇相偕登陆,赴浴惠泉,嘱余守舱中。
余汗出侠背,又不便易衣,令其自干。
饮食起居又不适,因是心恒悒悒然。
舟泊五日,方启碇。
又五日,乃抵镇江。
下榻后,部署初定,即卧病矣。
延医疏方,不外鲜藿香、鲜佩兰之属,服之数日,病反加剧,汗出,热不清,而恶寒无已。
当夜乘轮赴京,时觉天昏地黑,不知人事。
比抵石城,诸友扶住堂子巷寓所。
每小便,辄血出,作殷红色,且觉头痛。
时为八月初五日,距进场之期仅三天矣。
是时,姻丈陈葆厚先生己先余到南京。
丈精于医,诊脉一过,即亲出市药,及荷叶露三大瓶,生梨十余枚以归。
并嘱先饮露,饮已,口即不干。
顷之又渴,复啖生梨,梨皮不遑削,仅弃其心,顷刻尽十枚。
迨药煎成,即进一大碗,心中顿觉清朗,倦极而睡。
醒后,头己不痛,惟汗未出。
更进二煎,浓倍于前。
服后又睡。
醒时不觉周身汗出,先小汗,后大汗,竟至内衣夹袄被褥上下皆湿,急起更易,反被以盖。
于是方觉诸恙悉除,腹中知饥,索热粥。
侍者曰:粥己备,盖陈丈所预嘱者也。
初啜一小碗,觉香甜逾恒。
稍停,又续进,竟其夜,竟尽二大碗。
初七日,即能进场。
试期达九日夜,毫无倦容。
余乃惊陈丈医术之神。
叩其药,则桂枝石膏二味同捣也。
问其价,曰:适逢新开药铺,共费钱六文而已。
遂相与大笑。
丈,江阴人,邑庠生,精医之外,又能诗词。
【佐景按】头痛而恶寒,此太阳病未罢也,法当令其汗出而解。
然小便已见血出,安复有余液可以作汗?故先饮荷叶露及生梨者,增其液以为作汗之张本也。
于是与石膏以清其内蕴之热,与桂枝以祛其外束之寒。
寒因汗解,热因凉除。
醒来索粥,是即白虎汤之粳米,向之饮露,亦犹加参汤之人参。
看其啖梨啜露之顷,像煞儿戏。
孰知六文二味之中,已含圣法。
呜呼,化仲圣方活而用之,非陈老孰有此巧也!曹颖甫曰救命之恩,所不敢忘。
【《金匮发微》曹颖甫】跋
【《金匮发微》曹颖甫】跋跋戊辰之冬,家君注金匮发微成,托人抄写不意为其友人借阅,稿多散俟,乃于辛未之春,整理残稿,续加注释,由家君用湘人抄录一通,于是复成完书,稿藏于家,今年正月乃门诸子,以家君行年六十有九,藉祝暇称斛,谋刊刻行世,佥曰可,乃由裴君德炎与钱君颂霞商定,托医学书局代售,预约,次第校印订成书,其校字之役乃归黄君汉栋与湘人分任之,湘人虽学识浅,于医学未能深造,而观家君数十年,殚精极神之作,今且风行海内传之永久,深喜私原之克成也,敬述数语,以志缘起,丙子闰三月上浣男湘人谨跋。
重刊(伤寒)(金匮)发微跋余鬈龄多病及冠,荏弱如故,因有志学医,冀,一以健身,一以救人,吾父知而善之,遂负笈潺上,学歧黄术于丁师福保仲姑之门,丁师谓中医之道深遂难明,不若西医之易于入门,即授以生理,病理,解剖,药物诸书,分门指示前后三年,丁师见余时时涉猎中医,乃曰汝既吾国医,独学无师,势焉能入室,吾挚手江阴曹颖甫先生,文章道德著于当代,余力治医,卓然成家,今中医之驰名海上者多出其门,余为汝介绍,余大喜,执贽请见曹师为人和谐可亲,当时即授以所著伤寒发微一书,并为讲述麻黄汤之义理,滔滔不倦,余顷耳神会,不觉饥渴之皆忘也,丙子岁,师年六十有九,乃门诸子祝暇称斛佥谓,师云伤寒发微久已刊行,而金匮发微一书稿成已久,尚未付梓,及宜寿之梨枣,以成全壁众议既协嘱余主其事,书成委肆经书,不胫而走,未及期年,伤寒金匮二书,竟馨无存书,八一三之变,曹师遇难,伤寒金匮二书,纸版原存医学书局,亦以书肆易主,竟不知去向,书尽版毁,求书者以无书为苦,今年春,千顷堂书局谋为重印,以余为金匮发微之发行人,驰书计议,余惟曹师是书,久为医界所推祟,但前此发行为数不多,知者憾之,今再版刊行,不特名著能广为传播,对于今日研究祖国医学遗产,亦大有帮助,协为筹划,排印既成附记数语于未,公元一九五五年八月下浣曰,门人无锡钱颂霞谨识。
曹颖甫医著大成
01
疮痈肠痈浸 淫病脉证治 第十八
02
趺蹶手指臂 肿转筋狐疝 蛔虫病脉证 治第十九
03
妇人妊娠病 脉证治第二 十
04
妇人产后病 脉证治第二 十一
06
重刊《伤寒 发微》《金 匮发微》跋
05
妇人杂病脉 证治第二十 二
经方实验录序
内容提要
医圣张仲景赞
1
曹颖甫先生小 传
2
编按者自序
3
凡例
4
经方实验录目 录
曹颖甫医著大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曹颖甫
曹颖甫
著作
经方
汤证
医案
先生
曹颖甫
中医
曹氏 颖师
笔记
大成
佐景
血
病
内容提要
一颖师
目录
内容摘要
曹颖甫(1866—1938),名家达,字颖甫,晚号拙巢老人,江阴人。临证数十年,疗效卓著。主张以研究经 方作为学习中医的基础,被尊为近代经方大家。本书汇聚了曹氏主要著作《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 录》和《曹颖甫医案》,以彰显曹氏的学术风范。
作者介绍
这是《曹颖甫医著大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中医为骨
一前后自校,理校 为先,结合临证,
订正经文
三方药新意,立足 临证,以验为凭,
以效为准
四临证用方, 峻否相别,轻
重选用
五六经辨证, 病机为先,方 证相联
读书笔记
这是《曹颖甫医著大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经方大家曹颖甫治疗痹症医案分享
经方大家曹颖甫治疗痹症医案分享守正学堂曹颖甫(1866年~1938年,名家达,字颖甫,一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老人,江苏省江阴人。
曹氏师承于伤寒学派黄氏,对《伤寒论》研究造诣颇深,主张以经方作为学习中医的基础,被誉为近代的经方大家。
曹氏十分重视中医的传承,其学生人数过百,其中秦伯未、章次公、姜佐景等均学承其术。
所著医书有《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等。
在痹证的治疗中,曹氏熟用经方原方,将古方的神奇功效发挥的淋滴尽致,打破了古方不能治今病的固见,实为当今我们学习经方运用的典范。
葛根汤证《经方实验录》载曹氏以葛根汤治项背痹案有二。
其一,封姓缝匠,感风寒症见恶寒,无汗,寻背脊之筋骨疼痛不能转侧,脉浮紧。
曹氏认为恶寒无汗乃外邪侵袭皮毛,脉浮紧为麻黄汤证,而项背强痛则为邪气侵及背输经络,治宜葛根汤;其二,袁姓少年,于八月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形无寒热,项背痛,不能自转侧,其脉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不见浮象,按之则紧,追问其由,得知曾耽于酒色。
曹氏分析,其虽为太阳伤寒,然左脉不类,究其缘由乃阴分不足,不能外应太阳,予用葛根汤治之,恐其阴液不足,遂令其药中加粳米以养阴。
曹氏认为,葛根汤乃治伤寒温病之方,乃有津液内伤之故,患其证则口中渴,以“渴”辨之,由如手握南针也。
炙甘草汤证《经方实验录》曹氏治唐某胸痹案,患者于秋曰应诊,脉结代,心动悸,治以炙甘草汤原方五剂,患者心悸不再,脉结代渐稀,右脉尚未完全如常,又口中燥且气短,平素便秘,不药则难行,曹氏处以原方加大黄三钱。
又曹氏于章次公共诊某庖丁案,患者病下利,脉结代,次公以炙甘草汤去麻仁治之,一剂利止脉和。
曹氏认为,古方正确加减可治今病:“仲景原示人加减治法,而加减之药味,要不必出经方之外”。
于炙甘草汤证,认为心悸易惊恐,脉不耐按,头眩,经事异常,夜间盗汗等诸症皆由血液不足,阴虚不能敛阳。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服之心血渐足,诸症皆愈。
历节曹氏治历节案,耿某,全身肢节疼痛,脚痛,腿冷,午后潮热,脉沉滑,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
《经方实验录》看曹颖甫的经方运用
《经方实验录》看曹颖甫的经方运用曹颖甫先生是近代著名的“经方家”,其临床经验由弟子姜佐景整理成《经方实验录》。
如佐景在书中桂枝汤案云:“仲圣之'脉证治法’似置病因、病原、病理等于不问,非不问也,第不详言耳。
惟以其脉证治法之完备,吾人但循其道(“方证对应”)以治病,即已绰有余裕。
故常有病已愈,而吾人尚莫名其所以愈者,或竟有尚不知其病之何名者”。
仔细分析书中各案,可见曹氏遣方用药皆恪守仲景法度,崇尚“方证对应”,故能效如桴鼓。
本文试图将研读《经方实验录》后对曹氏学术思想的粗浅认识略述如下:一、法遵仲景,崇尚经方经方派是区别于时方派的经方派处方用药,谨守仲景之法(规律、经验),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方。
讲求“方证对应”,组方结构严谨,绝不妄自加减,加减一味,定有必须加减的理由。
现代一些伤寒家,号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动则数方合用,或者原方基础上加七、八味药,或者一开药就全是时方,甚至是中药学中同一条目下各种药物的堆砌。
虽读伤寒,对仲景之法只是阳奉阴违。
这同样背离了仲景的用药规律,也不能称为经方派。
曹颖甫先生遣方用药深谙仲景法度,力求“方证对应”,堪称“经方家”之典范。
如佐景云“吾师之用药也,麻、桂、膏、黄、柴、芩、姜、附,悉随其证而定之,绝不似世之名家,偏凉、偏热,以执一为能事者”。
试看《经方实验录》各案中,除发背脑疽案用阳和汤外,其余各案全部是使用仲景方,其中66案是原方,不作加减。
曹氏在炙甘草汤案中云:“按古方之治病,在《伤寒》、《金匮》中,仲师原示人加减之法。
而加减之药味,要不必出经方之外”。
由此足见其恪守仲景法度的处方风格。
曹氏更喜用简捷之剂疗顽疾、重病,如麻黄附子甘草汤治五龄童子,但欲寐,脉微弱无力;皂夹丸治多例痰饮宿疾,胶痰难出;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痈;泽泻汤治支饮,咳吐沫,眩冒,呕吐;芍药甘草汤治足肿痛,色紫,时筋挛皆是以2-4味的小方见大效。
二、伤寒温病,不拘病名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的温病家“借口《伤寒论》中无温病方明文”,并认为温病没有传经,以三焦、卫气营血传変,所以温病是有别于伤寒的。
倪海厦的师祖曹颖甫先生的书很有价值,大家如果有时间,又喜欢经方的
倪海厦的师祖曹颖甫先生的书很有价值,大家如果有时间,又喜欢经方的倪海厦的师祖曹颖甫先生的书很有价值,大家如果有时间,又喜欢经方的话,一定要读读。
曹颖甫说“桂枝汤直是一首补方”。
他没有说桂枝汤是汗剂,他说桂枝汤是补方。
“纵然完全无病之人,亦可服此矣。
”即使没有病,也可以服。
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药物名单里面,桂枝汤的5种组成药味,有4种在里面。
桂枝是食品,生姜是食品,甘草是食品,大枣是食品,只有一味芍药不在那个名单里面。
有些人把桂枝汤称为酸辣汤,因为它有甜味,甘草、大枣是甜味的,桂枝也是甘的。
它有酸味,酸味来自白芍。
还有来自生姜和桂枝的辣味。
所以桂枝汤就是一个酸辣汤,安全,可以用于保健的目的,纵然完全无病之人,亦可服此矣。
“唯严格言之,平素胃肠实热,血压亢进之人”,就不要用了。
“平素胃肠实热,血压亢进”,这是实证的表现。
实证的患者,体质壮实,“毋须一试”,不要用桂枝汤。
“若夫素体虚寒之老人及妇女服此,诚有意想不到之效力。
故仲圣以本汤为温补主方。
”这句话的意思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不用我再解释。
“仲圣以本汤为温补主方。
”这是经方大家曹颖甫做的一个结论。
让我们来看一看曹颖甫的一则医案,看一看他是如何用桂枝汤的。
“王右,无表证,脉缓,月事后期而少,时时微恶寒,背部为甚,纳谷减。
”很清楚,这是一个兼有正气虚弱的病例。
曹颖甫判断说“胃肠虚弱故也。
宜桂枝汤和之。
”胃肠虚弱,用桂枝汤和之。
很清楚地看得出来,这个“和”字,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补”字。
曹老先生就是把桂枝汤作为一个补方在应用。
曹颖甫先生医案
曹颖甫先生医案门人王慎轩记伤寒门泻痢门诸痛门咳嗽门虚损门妇科门杂证门弁言慎轩昔在■时,尝从一十八师。
专究医学。
而诸师中之经验最富者,首推丁师甘仁。
识胆最大者,首推曹师颖甫。
而慎轩得有令誉于海内者,亦多得益于二师也。
丁师医案,早已刊行。
医林传诵,有口皆碑。
殊不知曹师之医案,亦足与其并驾齐驱耶。
大抵丁师医方稳当周到,长于调理。
曹师医方,精锐猛烈,长于攻治。
吾侪研究医学,必当参合会通,庶无偏执之弊,而有实用之益也。
爰将昔年所录之曹师医案,选其精华,记其治验,略分门类,编辑成书,刊印行世,以公同好。
谅亦医林所乐观者欤。
第曹师医方,精锐猛烈,强弓硬弩,射必中的。
苟无曹师之学,而妄效曹师之方,则杀人更甚于庸医,可不慎哉。
盖必先于仲圣之经书,详细研读,深用苦功,然后读此医案,庶无穿凿之弊,而获无穷之益也。
受业王慎轩谨识□伤寒门(遵伤寒有五之说,凡六淫之病皆属之)◎太阳伤寒。
梅溪街金左形寒发热,头痛项背强,身疼无汗,脉浮紧。
虽在炎暑,而病机实属伤寒。
宜麻黄汤主之。
生麻黄三钱,川桂枝三钱,光杏仁四钱,炙甘草二钱(记)今之时医,多谓南方无伤寒、夏月无伤寒。
然此方系六月廿四日所开,连服两剂,病即豁然。
七月中旬天气骤寒,患此者甚众。
曹师均用是方,莫不即愈。
慎轩七月廿一亦患此证,承曹师书此方,一服即瘥。
可见仲师伤寒诸方,不仅为北方严冬而设也。
特志之。
与研究斯道者,一商確焉。
◎又,道前徐左贪凉饮冷,卫阳胃气,尽为所遏,发热身疼,腹痛脘胀,食入泛恶。
法当透解。
紫背浮萍三钱,前胡一钱,藿梗二钱,仙半夏二钱,淡干姜一钱,淡吴萸二钱,桔梗一钱,甜瓜蒂六分(记)服此剂之后,吐出浊水甚多,诸恙悉退。
◎太阳风湿,火神庙陈左发热恶寒,一身尽烦疼,脉浮紧,此为风湿。
麻黄加术汤主之。
生麻黄三钱,川桂枝二钱,光杏仁三钱,炙甘草一钱,生白术三钱◎又,虹桥李右新凉外袭,汗液失宣,因而成湿。
湿留肺经,因而多痰。
脉浮滑,表有热,当宣太阳。
前胡二钱,麻黄一钱半,桔梗二钱,杏仁泥三钱,生白术二钱,生苡米五钱,炙草一钱◎汗后不解,白漾街王左汗已出,热未徹。
曹颖甫先生
曹颖甫先生大器晚成德技双馨曹颖甫一生言行奉孙思邈“人命至重,贵逾干金”的训谕。
他曾治一个14岁病孩的大陷胸汤证,识证既准,即用甘遂、大黄、芒硝等峻利之药。
返寓后,他对白天所治病案一一进行反刍式地思考推敲,当想到病孩时,初尚觉得方药无误,但一想到病孩的年龄时,惊得睡意全消:孩子年幼,体质娇弱,是否能胜此药味的峻猛性烈呢?他深悔自己太过猛浪。
深感不安的他不待天亮就赶到病家,当得知病孩“药后大便通畅,燥屎与痰涎先后俱下,今已安稳舒适”,这才放心。
丁仲英在《伤寒发微》序中写到曹氏对门人弟子说:“医虽小道,生死之所出入,苟不悉心研究,焉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今之所谓宗仲景者名而已矣,实则因陋就简,胆识不足以知病,毅力不足以处方,真能宗仲景之说,用仲景之方者,曾几人哉?”颖甫先生正是在这种境界中展现了其高风亮节、德馨技高的品格。
经过多年的临床积累和不间断的探究,曹颖甫对张仲景学说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
1927年,他着手撰写《伤寒发微》一书,将研究《伤寒论》30余年的心得体会和长期积累的病案加以整理。
他白天教书、诊病,晚间则坐于灯前。
“每当不可解说之处,往往沉冥终日,死灰不畅,槁木无春;灵机乍发,乃觉天光进露,春红结繁,夏绿垂阴,又如幽兰始芳,野水凝碧,神怡心旷,难以言喻。
匝月之中,屡踬屡兴,不可数计。
”(《伤寒发微·自序》)前后历经3年有余,他先后于戊辰年(1928年)和庚午年(1930年)写成《金匮发微》和《伤寒发微》二书。
1931年,《伤寒发微》首先付梓出版,很快就“盛誉医林”(许半龙语)。
至1936年,《金匮发微》也刊印行市。
此时,曹颖甫已是68岁的老人了。
《伤寒发微》和《金匮发微》不同于以往注家的寻章摘句,钻牛角尖;也不牵强附会,自作聪明。
他以亲身临证的经验体会作为依据,没有经验的宁缺勿滥,绝对不妄加评注,故能于诸家外独树一帜,不为前贤学说所囿,因此得到许多治仲景学说医家的称赞、追捧。
他在《伤寒发微·凡例》中说:“著述之家辄有二病,一为沿袭旧说,一谬为逞新奇。
曹颖甫:闭经误治案
曹颖甫:闭经误治案余尝治一周姓少女,住小南门,年约十八九岁,经事3月未行,面色萎黄,少腹微胀,证似干血痨初起。
因嘱其吞服大黄蛰虫丸,每服9g,日3次,尽月可愈。
自是之后,遂不复来,意其瘥矣。
越三月,忽一中年妇女挟一女子来请医。
顾视此女,面颊以下几瘦不成人,背驼腹胀,两手自按,呻吟不绝。
余怪而问之,病已至此,何不早治?妇泣而告曰:此吾女也,三月前曾就诊于先生,先生令服丸药,令胀加,四肢日瘦,背骨突出,经仍不行,故再求诊!余闻而骇然,深悔前药之误。
然病已奄奄,尤不能不一尽心力,察其情状,皮骨仅存,少腹胀硬,重按痛亦甚。
此瘀积内结,不攻其瘀,病焉能除?又虑其元气已伤,恐不任攻,思先补之,然补能恋邪,尤为不可。
于是决以抵当汤予之。
虻虫3g,水蛭3g,大黄15g,桃仁50粒。
次日母女复偕来,知女下黑瘀甚多,胀减痛平,唯脉虚甚,不宜再下,乃以生地、黄芪、当归、潞党参、川芎、白芍、陈皮、茺蔚子,活血行气,导其瘀积。
一剂之后,遂不复来,6年后,值于途,已生子,年四五岁矣。
按语闭经三月,面色萎黄,少腹微胀,确易被误认为干血痨证。
当此之时,必详察其证,并以舌、脉为辨。
果属干血痨者,因久病正虚而内有瘀血,瘀血久留体内,即为干血,干血内结,新血不生,则面、目、肌肤等俱不能荣,临床以形体羸瘦,面目黯黑,肌肤甲错,腹满不食,舌淡、有瘀点瘀斑,脉涩为特征。
本案叙证过简,且未录舌脉,知其初诊未及详察,以致误治。
大黄蛰虫丸“缓中补虚”之剂,长期用之,不利瘀血速去,反令患者血结日重,病势与日俱增,少腹胀硬,皮肉仅存,濒于死亡。
幸此时医者能见误补救,镇定用药,予抵当汤破血逐瘀,单刀直入,一剂瘀下胀减痛平,再剂补正化瘀收功。
附:误汗口伤烂赤治愈医案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始见厥,其为热厥明矣。
热厥为里热太过,血管中之水分缺乏,血行不利,使阴阳不相顺接,当其未厥之先,则必发热,是厥之寒热,当于未厥之先,细细留意,所以先热者后必厥,可见厥由于热,若仅以辛温之药发其汗,以热济热,再夺血管中之水分,轻则口伤烂赤,重则亡阴而死。
曹颖甫治而不验医案三则浅析
曹颖甫治而不验医案三则浅析
黄东生;张公奇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34)2
【摘要】本文选择了我国著名的经方派医家曹颖甫先生治而不验三则医案。
通过分析后告诫人们:在临床实践中,阳明病兼有胃气衰逆,或津液枯竭,或热入血分,不可冒然用大承气汤,应审慎酌之,随证而治。
【总页数】2页(P19-20)
【关键词】曹颖甫;阳明病;医案
【作者】黄东生;张公奇
【作者单位】清涧县中医医院内科;宝鸡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8
【相关文献】
1.关于曹颖甫葛根汤证医案的思考 [J], 侯养彪;孟翔;张再良
2.曹颖甫生平简介及年表——曹颖甫传记资料调研收获之一 [J], 张丽君;李君;丁侃
3.曹颖甫运用大承气汤治验分析 [J], 关忠影; 王军
4.曹颖甫治痈经验析要 [J], 龚继明
5.从曹颖甫一则麻黄汤医案看辛凉解表法 [J], 马家驹;谷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医案:沉迷酒色奄奄一息,葛根汤加粳米一剂救命
伤寒医案:沉迷酒色奄奄一息,葛根汤加粳米一剂救命今日读经方实验录,看到一则医案,非常有意思、说的是曹颖甫先生在北京西门中医专校授课期间,光华眼镜公司有一位袁姓少年,一年八月患病,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应该是整日昏睡,间或有神昏说胡话的意思,如果真是不知人,后面诊治的过程中怎么知道他项背疼?)。
其兄看病十分危急,准备送回老家之前,请曹颖甫诊治,可能也是尽下心,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意思吧。
于是曹先生往诊,天快到晚上了,病者安静的睡在楼上的病榻上,诊治如下:“形无寒热,项背痛,不能自转侧。
”身体不寒不热,脖子和后背疼,不能自己翻身。
“诊其脉,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不见浮象,按之则紧”左边三部脉沉而紧,不见浮项。
综合判断,此病人脉弦紧(浮紧),身体无寒热,项背强疼,不能自转侧,卧床四五日,神昏不知人。
于是曹先生“心虽知为太阳伤寒,而左脉不类”,也就是内心判断为伤寒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无汗,脉浮紧),不能自转侧、神昏不知人则可判断为身体失去津液滋养所致。
但是左脉沉而不浮,由不太像是葛根汤证。
此时,其兄赴楼下取火,于是曹先生问:你弟弟是不是经常沈溺于酒色啊?其兄说:倒也不是,只是今年春季在汕头呆了一个月的,听说有些荒唐,住在一个妓女家里,挥金且甚巨。
曹先生一想,这就对了,按其左脉不浮,是阴分(失精而导致营血不足)不足,不能外应太阳。
其舌苔必抽心,一看果然应验。
于是开了一副葛根汤葛根(二钱)桂技(一钱)麻黄(八分)白芍(二钱)炙草(一钱)红枣(五枚)生姜(三片)并轻声给其兄说:如果服药后微汗出,病就好了。
如不出汗,那就不是我能看的病了。
临走的时候,又恐其阴液不足,不能达汗于表,又在葛根汤中加粳米一酒杯,于是返回寓所。
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其兄来请复诊。
结果六脉俱和。
病人说:得病这五六日一直不曾熟睡,昨晚服药后得微汗,不觉睡去。
等到醒来时,身体舒展,不知病何时好了。
并让再开个方子调理。
曹先生笑着说:不必了,只需静养二三日就好啦。
用此方,我解决了上百个孩子的郁热咳嗽
用此方,我解决了上百个孩子的郁热咳嗽用此方,我解决了上百个孩子的郁热咳嗽小儿郁热咳嗽,怎么治?作者/范英志一个2岁半的男孩,阵阵呛咳,喉间痰鸣,夜间为甚。
细问,病由感冒而起,历经半年未愈,迭服中西药物。
先是西药抗生素、镇咳剂,后是中药小儿清肺、蛇胆川贝、止咳枇杷等。
不效,又服中药汤剂益气健脾等。
反致近日咳嗽增重,纳食减少,面色暗滞,指纹色红,脉象滑数。
这是赵绍琴赵老记录的一个病案,你会怎么处理?o郁热在肺,怎么辨别我们都知道,小儿指纹分风、气、命三关,这是病由浅到重的顺序,一旦指纹进到指甲,叫透关射甲,命渐垂危。
本案中患儿指纹色红,属外感表证,而脉象滑数则代表内有郁热。
郁热在哪里呢?当然是火克金,有热的时候,最先受不了的就是肺。
加上肺和大肠为表里,开窍于鼻,又主皮毛,所以一条线下来,郁热首先伤害到的是皮毛的话,就是皮肤病的问题;伤到鼻子就是鼻炎了,各种各样的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伤到肺,引起咳嗽、喘;伤到大肠,引起便秘、腹泻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这其实都是郁热的问题,这样的病临床非常多。
o郁热咳嗽,为啥越清越重?既然是热,不应该把它给清掉吗?你要是这样想,你就没有资格称之为一个中医。
因为那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减一等于零的思维,中医看病不能这么看,我们要从气的角度去看。
对此,赵老是这么分析的。
此肺家郁热,因服寒凉被遏,致肺失宣降,上逆为咳。
肺家有郁热,“郁”相当于热在里边,上面盖了一层被子。
如果你再用抗生素、镇咳剂、小儿清肺颗粒这些寒凉药,就相当于再往上一层一层的加被子,热怎么能出得去呢?所以这种热不能清。
即使你用药想把这个热清掉,但你做出来的结果,却是把被子盖上去了。
这种热要透,要宣。
具体用药后面会说。
那我们该如何理解肺失宣降,上逆为咳呢?正常状态下,肺气和胃气往下降,但是如果体内有郁热时,热会向上走。
因为自然界里,火上炎、水下流,这就产生了相逆的概念。
肺气和胃气无法下降,反而随热邪向上,就会肺失宣降,上逆为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颖甫先生医案
公元 1937 年。 江阴。 在这里,有一位民国时期闻名全国的经方大师,他的名字叫做曹颖甫,他对《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运用得是炉火纯青,他一生救人无数,深孚众望,他写的那本叫做《经方实 验录》的书是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非常好的参考书,里面有他诊病的记录,有他 和弟子对诊病思路的分析,笔调生动,清晰明了,实在是难得,各位喜欢经方的朋友可以买 来一观。 在书的前面,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位老人的照片,他面庞消瘦,须眉皆白,穿着件老式 的棉袄,目光和善而慈祥。 他的书法也非常的好,我们可以看到他写的字,苍劲有力,风骨傲然。 那个时候,日本兵开始了侵华战争,在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占领了上海。 曹颖甫老人从上海就回到了家乡江阴。 不久,江阴也被日军占领了。 占领以后,日本人琢磨着,要找个十分有名望的人来做个汉奸,做维持会的会长。 于是就有人说:曹颖甫那是大大的有名望。 这样,日本兵就来让曹颖甫做维持会的会长。 曹颖甫一口拒绝:我曹颖甫绝不做汉奸! 日本人恼怒了:难道,他死的不怕?! 曹颖甫回答:不怕!怕死我就不是中国人! 1937 年 12 月 7 日,恼羞成怒的大队日本兵闯进了曹颖甫家的院子,他们在门口架上了 机枪,喊着:曹颖甫,你给我出来。 门,开了,须眉皆白的曹颖甫拄着拐杖,出现在了门口,面无惧色。 日本人:曹颖甫,最后问你,做不做维持会长,不做我们就开枪了! 曹颖甫张开嘴:我死也不做汉奸! 日本兵急了:做不做,不做我们开枪了! 曹颖甫:我日你娘的小日本,我死也不做! 日本人:开枪! 机枪开始扫射了,疯狂地吐出火舌,曹颖甫老爷子的身上立刻全都是枪眼,汩汩流着鲜 血。 但他至死犹拄杖肆口大骂日本兵! 一代经方大师,就这样,碧血冲天!以身殉国! 让我们慢慢地翻开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这本书吧,在书里面,记录的那么的栩栩如 生,曹颖甫如何和弟子们开玩笑,如何的与弟子们讨论临床的得失,如何的夸奖弟子的聪明。 字里行间,仿佛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人的音容笑貌,多么普通的一位老人啊!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 但是在他的心里,我们会发现一种熟悉的东西。 这种东西在傅青主的身上我们也发现过,我们称之为:气节。 其实,他们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人。 像他们这样的人,也许,现在,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和平年代,也许,就是你我。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寒泻 泄泻脉迟细,当温之。 淡干姜 二钱 熟附片 二钱 生白术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记)凡用以上三方治愈者,前后凡二百十余人,兹不赘述。章成之兄以为司空见惯, 非虚言也。
●实热痢 小南门叶左 腹痛拒按,下痢赤白,脉滑数,当下之。 生川军 二钱 炙草 一钱 芒硝 二钱 冲
●咽痛 小南门杨左 脉沉实,苔微黄,咽痛便难,此为阳明燥盛,当下之。 生川军 二钱 火麻仁 三钱 苦桔梗 一钱 炙甘草 二钱 炙僵蚕 二钱 (记)此方一剂知,二剂已,然咽痛属此者甚少,读者勿以此为常例。
《王氏医学丛书——曹颖甫先生医案》
门人 王慎轩记
■伤寒门
●太阳伤寒 梅溪街金左 形寒发热,头痛项背强,身疼无汗,脉浮紧。虽在炎暑,而病机实属伤寒。宜麻黄汤主 之。 生麻黄 三钱 川桂枝 三钱 光杏仁 四钱 炙甘草 二钱 (记)今之时医,多谓南方无伤寒,夏月无伤寒,然此方系六月廿四日所开,连服两剂, 病即豁然。七月中旬天气骤寒,患此者甚众。曹师均用是方,莫不即愈。慎轩七月廿一亦患 此症,承曹师书此方,一服即瘥。可见仲师伤寒诸方,不仅为北方严冬而设也,特志之,与 研究斯道者,一商榷焉。 【顾惜之注:该医案隐去患者姓名,“左”代表男子;“右”代表妇人。】
●汗后不解 白漾街王左 汗已出,热未彻,宜桂枝汤和之。 川桂枝 三钱 白芍药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生姜 七片 红枣 十枚 (记)此案初方系用麻黄汤,因服后汗难出而热仍发,乃予此方。其后再来复诊,病已 全愈,仅予调理而已。初方已见于前。后方不关重要,皆不录。
●风疹 白漾街王小 发热有涕,发风疹,此为风邪,当疏泄太阳。 荆芥 二钱 防风 二钱 牛蒡子 三钱 炙僵蚕 三钱 苦桔梗 一钱 苏叶 二钱 薄荷 一钱半 浮萍 三钱 西湖柳 二钱 蝉衣 一钱半 (记)此曾复诊三次,唯用原方稍加减,渐占勿药之喜矣。
●厥逆重症 小南门陈左 脉脱,手足厥冷,四逆汤主之。 生附块 四钱 淡干姜 三钱 炙甘草 三钱 (记)此方一服,即脉复肢温,后与调理而愈。据学兄章成之云,此症在前两月,已经 曹师诊治。其病卧则壮热,起坐行动则身冷。趺阳不出,但人迎微动。亦服此方而愈。
●痧后善哭 永兴桥陈小 发痧子后,善哭。经言肺在志为悲,在声为哭。症属肺虚,以其金实则无声,金虚则成 声,当实金。
●阳明胃寒 梅家弄王右 饮入即吐,欲治他症,其道无由,法当先止其嗝。 淡吴萸 三钱 潞党参 三钱 生姜 五片 红枣 五枚 (记)服后吐即止,曾来复诊,但后用何方,所治何病,已忘之矣。因其后不再来,原 方不返故也。 【顾惜之注:党参以产于山西长治(秦代称上党郡,隋代称潞州,故有上党参、潞党参 之称)一带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狐蜮 蔓立桥高小 病后湿热未楚,虫蚀上下,声嘎心烦,便溏,溲脓,肛门赤腐,唇龈亦腐,此名狐蜮。 甘草泻心汤主之。 黄连 一钱 半夏 二钱 干姜 一钱 条芩 一钱半 潞党参 二钱 使君子 三钱 鸡内金 二钱 炙甘草 三钱 大枣 十二枚 (记)考金匮百合狐蜮二病,皆属病后余热未清之候。今世医者,以狐蜮病之蚀于上者 为牙疳,蚀于下者为下疳,蚀于肛者为脏头风;在上者用杀虫之法,在下者用清湿热之法, 治多无效,良由圣法失传,殊堪叹息。如此方一服之后,诸恙均瘳,诚哉经方之宏功,迥非 常法可比也。 曹颖甫曰,此症为慎轩代诊,后来复诊,曾于案中表明慎轩之功,不敢掠美也。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阳明热症 仓桥叶左 阙中痛,日哺发热,大渴引饮,白虎汤主之。 生石膏 三钱 知母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生薏米 四钱 陈米 一撮 (记)据曹师云,昔年治清河坊杨左,阙中痛,不大便七日,大渴引饮,壮热多汗,脉 大而实。用大承气汤下之,一剂而阙中痛止。唯齿浮而痛,乃再与白虎汤清之而愈。是与此 案相同故附志之。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在你我的心里,仔细看看,也会发现那么一点光亮。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 好好保存它吧,不要让它熄灭了。 因为,它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摘自罗大伦《古代的医生》
●阳明实症 倒川街张左 潮热自汗,脉滑数,属足阳明,下之愈。 生川军 三钱 后入 炒川补 一钱 炒枳实 三钱 芒硝 二钱 冲
●少阳明寒 唐家街姜左 口苦咽干,目眩,肋痛,乍寒乍热,少阳为病,当知之。 柴胡 二钱 条芩 二钱 仙半夏 二钱 生潞党 二钱 佩兰梗 二钱 炙甘草 一钱
●少阴伤寒 小南门俞左 咽喉不舒,默默欲卧,脉沉细,属手少阴,桔梗汤主之。 桔梗 二钱 炙草 二钱 (记)以上二方纯用经方效果如响。
●秋燥 马路桥陈右 咳嗽时发热,阙中痛,脉涩。阳明燥气为病,清润之。 杏仁泥 三钱 瓜蒌仁 三钱 天花粉 三钱 生石膏 三钱 火麻仁 三钱 桔梗 三钱 枇杷膏 半两冲服 (记)此方服一剂之后,咳嗽已减,再令服二剂,后不再来,谅已愈矣。 【顾惜之注:阙中,即“阙”,鼻根部上两眉毛之间的部位。古人认为望诊这个部位可 作为诊察肺部疾病的参考。《灵枢·五色》:阙中者,肺也。】
●又 道前徐左 贪凉饮冷,卫阳胃气,尽为所遏。发热身疼,腹痛脘胀,食入犯恶,方当透解。 紫背浮萍 三钱 前胡 一钱 藿梗 二钱 仙半夏 二钱 淡干姜 一钱 淡吴萸 二钱 桔梗 一钱 甜瓜蒂 六分 (记)服此剂之后,吐出浊水甚多,诸恙悉退。
●太阳风湿 火神庙陈左 发热恶寒,一身尽烦疼,脉浮紧,此为风湿。麻黄加术汤主之。 生麻黄 二钱 川桂枝 二钱 光杏仁 三钱
●少阳痢 鱼行桥王右 下腹痛,乍寒乍热,口苦咽干,脉弦数,阳明少阳为病,两解之。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柴胡 一钱 条芩 一钱半 生军 一钱半 枳实 二钱 半夏 一钱半 炙草 一钱 (记)此方服后,痢先止,寒热未罢,后用小柴胡汤加桂枝收功。
●寒痢 小西门曹左 滞下腹痛,脉迟滑,当温之。 淡干姜 二钱 熟附片 二钱 炒枳实 二钱 花槟榔 二钱 生茅术 二钱 炙甘草 一钱 进前药,痢已止,胃气未醒,,当调之。 淡干姜 一钱半 生白术 三钱 云茯苓 三钱 炒扁豆 五钱
●虚痢 小西门姚左 滞下半月,色赤,腹不痛,肢酸少纳。此属脾阴不足,法当行其津液。 怀山药 三钱 生玉竹 三钱 炒薏米 三钱 炒谷芽 三钱 白头翁 钱半 云茯苓 三钱 干荷叶 一角 (记)痢疾多属温热积滞,常法唯用清化湿滞而已。如此数方之能出奇制胜者,甚不多 见,然此皆一剂或二剂告痊之验方,治病唯求其疮,奚顾乎他?谁云此非常法不能常用耶。
●湿热 火车站赵左 发热咳嗽,溲赤足肿,脉濡数,当从肺治,猪苓汤主之。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读医书网制作整理 海量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猪苓 二钱 滑石 四钱 桔梗 一钱 阿胶 二钱 云苓 三钱 通草 五分 炙款冬 二钱 紫菀 二钱 服猪苓汤,嗽已,足肿退,刻诊脉象虚细而滑,湿未全去,仍宜前法加减。 猪苓 三钱 阿胶 二钱 滑石 五钱 扁豆 四钱 冬瓜仁 三钱 瓜蒌皮 二钱 象贝母 三钱 炒泽泻 三钱 桔梗 二钱 【顾惜之注:今有滑石粉致癌传言,故不复用此味。】
■泻痢门
●发热泄泻 白漾街金左 泄泻表未解,当先解表。 生麻黄 二钱 紫浮萍 三钱 白杏仁 三钱 生白术 四钱 生薏米 四钱 川桂枝 三钱 炙甘草 二钱
●洞泄 大南门郭左 洞泄当分利。 川桂枝 一钱 猪茯苓 (此处原有个“各”字。删去。)三钱 生白术 三钱 炒泽泻 二钱
更多医学书籍下载请登陆:
■诸痛门 肿麻附
●阳明头痛 水神阁彭左 大便五日,头痛,脉滑,下之愈。 生川军 一钱 火麻仁 三钱 炒莱菔子 三钱 炒枳实 二钱 芒硝 钱半 冲 (记)服后下燥屎数枚,头痛即止。彼头痛治头者,见此得毋瞠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