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矿床工业类型及勘探要求
河北省银多金属矿勘查开发主要地质问题及开采条件分析
111地质勘探Geological prospecting河北省银多金属矿勘查开发主要地质问题及开采条件分析苏 野(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河北 邢台 054000)摘 要: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矿山地质问题已经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有效确保矿产资源的开采,提出河北省银多金属矿勘查开发主要地质问题及开采条件分析。
河北省银多金属矿勘查开发主要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岩石崩塌、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地裂缝;通过分析得知河北省银多金属矿的开采条件集中在对水文地质、矿床地质、边坡和矿体及顶底板稳定性三方面的分析上。
关键词:河北省;银多金属矿;地质问题;开采条件中图分类号:P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5-0111-2收稿日期:2020-08作者简介:苏野,男,生于1988年,本科,区域地质调查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地质调查及地质、水文地质等相关技术。
河北省西南部、东北部以及北部银多金属矿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荐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年递增,对河北银多金属矿区的勘查开发自1970年就已经渐渐开始,截止现在已经在地质、物探、化探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如地质构造、成矿规律、找矿方向等[1]。
但现今关于该地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传统研究而展开,因为空间尺度的限制,导致有关研究成果至今尚未取得完整、系统的研究,资料在综合应用上略显不足。
河北省内金、银、铜等多金属密集分布,岩浆活动十分活跃,成矿条件比较优良。
可此地在矿产开发工作上效率比较低,相应的在控矿上的努力就略显欠缺,另外在成矿规律和寻矿方面相应的也出现一系列争论。
在我国矿产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确保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应用上的要求,就必须在矿山开采以前着手一系列的勘查,以备后续开采。
1 河北省银多金属矿勘查开发主要地质问题1.1 岩石崩塌在河北省银多金属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为了高效确保有色资源的开采质量,技术人员必须对其开采深度进行提高,当多金属矿产开采结束以后,就会在地下空间内形成一个的开采区,一般状况下,开采区必须在周围设置相应的矿层,在矿层中,要求中间矿层呈现空心,地层岩石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承载基底上方的压力,顶层岩石主要是为了承载地球重力作用下自身带来的压力。
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新调整
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新调整喝“地质魂酒” 点击购买敬地质精神如何理解和把握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类型确定的相关规定?《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铜、铅、锌、银、镍、钼矿》(DZ 0214—2020)规定,勘查类型“根据矿体规模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矿⽯有⽤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5个主要地质因系及其类型系数”确定,“当某⼀地质因素对勘查程度影响特别⼤,按类型系数确定勘查类型对矿体进⾏控制,不能达到勘查⽬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勘查类型”。
并在附录中给出了影响勘查类型确定的各因素的类型系数、各勘查类型的类型系数和参考值,同时说明了过渡期查类型、特殊情况下勘查类型确定的原则。
理解这些规定,,应从以下⼏个⽅⾯把握:(1)影响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类型确定的因素由规模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矿⽯有⽤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构成,是以往铜、铅、锌、银、镍、钼矿勘查经验的总结,实践证明是⾏之有效的。
(2)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对期查类型确定的影响程度不是均衡的,具体已体现在类型系数值的分配上。
(3)具体矿床千差万别,规范不可穷尽各种可能,采⽤类型系数确定勘查类型,不过是⼀种定性半定量确定勘查类型⽅法,在实际运⽤过程中仍需地质专家以达到勘查⽬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矿床特征具体情况分析。
当某⼀地质因素对期查程度影响特别⼤,按类型系数确定勘查类型对矿体进⾏控制,不能达到勘查⽬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勘查类型。
这也是规范将勘查类型的具体划分放在附录中,且作为资料性附录的重要原因。
(4)要切实⽤好过渡勘查类型。
勘查类型划分表中⽤注释说明了应考虑确定过渡勘查类型的清形,具体还应由地质专家根据具体情况把握。
(5)⼀般情况下,⼩型、形态和内部结构很复杂、受成矿后构造或岩脉破坏很⼤的矿体宜确定为Ⅲ勘查类型。
如何理解铜、铅、锌、银、镍、钼矿确定勘查⼯程间距的相关规定?规范规定“矿床勘查时应根据勘查类型合理确定勘查⼯程间距”;“探明、推断资源量的刚红上程同距,⼀般分别在基本⼯程间距的基础上加密和放稀1倍,但不限于1倍,以满⾜相应勘查研究程度要求为准则。
各种矿床工业指标
铜、铅、锌、镍、银、钼矿及伴生组分工业指标
铜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
铜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
铅锌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镍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镍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钼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钼矿床半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钼矿床半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注: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说明:
a)矿石中伴生元素质量分数大于表中指标时,应研究回收利用途径;
b)表中“S”质量分数指标系指黄铁矿中硫在矿石中的质量分数;
c)伴生元素中的Cu、WO3、Pb、Zn、Sn、Mo、Fe、Bi、CaF2、Sb等主要是对铁、锰、铬矿及伴生组分工业指标
炼钢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矿床开采技术指标
优质锰矿石和优质富锰矿石品位及杂质含量指标
锰矿石中伴生组分评价参考含量表
冶炼铬铁用富矿(或精矿)质量要求
岩金矿及其伴生组分工业指标参考
岩金矿工业指标参考
岩金矿共生(铜、铅、锌)矿产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岩金矿伴生组分评价参考表
钨、锡、汞、锑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标准钨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钨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
锡矿床矿床一般参考工业指标参考表
锡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
汞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锑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表
稀有金属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铍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锂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伴生铯铷综合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
锆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铌钽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伴生铍锂钽铌综合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
稀土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砂矿(金属)一般工业指标
内检允许双差。
第六章 铅锌、银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4.2矽卡岩型铅锌(银)矿床
地质特征:
– ⑤矿体常呈不规则的囊状、柱状、脉状、透镜状 等,矿体叠加于矽卡岩之上,常超出矽卡岩的范 围,而产于围岩之中,热液多次活动的现象明显。 – ⑥围岩蚀变除矽卡岩化外,于硫化物形成期间还 广泛发育硅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作用; – ⑦矿石成分复杂,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 还有黄铁矿、黄铜矿,经常伴生矿物有辉银矿、 白钨矿、辉钼矿等;矿石品位较高,平均含铅 7~20%,含锌5~15%,还可综合利用Cu、Au、 Ag、In、Ga(镓)、Cd(镉)等多种金属元素, 因此这类矿床又称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矿床 规模一般为中小型。
2.2铅锌的矿石类型
①按伴生金属组分,可划分为:
– 铅锌矿石 – 铅锌铜矿石 – 铅锌钨锡矿石 – 铅锌银矿石
②按氧化率划分为:
– 硫化矿石(氧化率<10%),由方铅矿、闪锌矿 等硫化物组成; – 氧化矿石(氧化率>30%),由铅锌的硫酸盐及 硅酸盐等矿物组成; – 混合矿石(氧化率10-30%)
4.3块状硫化物型铅锌(银)矿床
该类型矿床是世界铅锌矿的重要来源,约占1/3左右,同时也银、 金和硫的重要来源。
类型 亚类 诺兰达型 容矿岩石 分异完全的玄武岩 火成碎屑岩, 杂砂岩 黑矿型 双峰(?)拉斑玄武 火山碎屑岩 别子型 基性岩, 拉斑玄武岩 (?) ,杂砂岩,页 岩(?) 沙利文型 页岩(泥岩) 、浊积 岩 大陆裂谷 中元古代 1.7~1.0 寒武纪-泥盆纪 晚元古代~1.0 密西西比期 以碎屑岩为容矿围 岩的类型 Zn-Pb (Ag) 银矿山型 灰岩、白云岩为主, 陆架, 同生断裂 砂岩、页岩 控制的盆地 以碳酸盐岩为容矿 围岩的类型 Zn-Pb (Ag) 会聚板块边缘 和弧后盆地 弧前海沟 岩,钙碱性熔岩套, 的 岛 弧 火 山 带 大地构造环境 消亡板块边缘 成矿时代(Ga) 太古代(>2.5) 前寒武纪-泥盆纪 早元古代(>1.8) 多金属型 奥陶纪 中生代 第三纪 晚元古代 1.2~0.8 古生代 铜-锌黄铁矿型 Cu-Zn (Au) Pb-Zn-Cu (Ag-Au) Hutchison 的分类 原始型
22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20201116212324)
第Ⅲ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 -小型, 矿体不稳定, 构造较
简单 -复杂或岩 (盐 )溶不发育 -发育 ( 或破坏矿体 )
具体类型特征: 09 盐湖和盐类矿床——浅藏卤水矿床
确
定因素:
第 1 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
岩(盐)溶不发育 ( 或界则 )
第Ⅱ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 -中型, 矿体较稳定, 构造简
差,构造中等的中 -小型矿床
具体类型特征: 07 钨、锡、汞、锑矿床 具体类型特征:
08 盐湖和盐类矿床——固体矿床
确定因素:
第Ⅰ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或
岩(盐)溶不发育 ( 或界线规则 )
第Ⅱ勘查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 -中型, 矿体较稳定, 构造简
单-中等或岩 (盐 ) 溶中等 -发育 (或界线较规则 )
定,构造、 脉岩影响大, 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脉状体、 小脉状体、小矿柱、小矿囊
具体类型特征: 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床 确定因素: 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 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 影响小或中等 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1.7-2. 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 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 状影响明显 第Ⅲ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 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 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 严重 具体类型特征: 03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床 确定因素: Ⅰ勘查类型:矿体 (层)延展规模大型,形态规则,厚度稳定, 内部结构、地质构造简单 Ⅱ勘查类型:矿体 (层 )延展规模中一大型,形态较规则,厚 度较稳定,内部结构、地质特征简单至较简单
银矿石品位的求法
银矿石品位的求法80年代以来,相继找到一批以银为主的矿床,根据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对银矿床的工业指标、规定如下:边界品位A40~50g/t工业品位Ag100~120g/t矿床平均品位Ag140~150g/t可采厚度0.8~1m夹石剔涂厚度≥2~4m工业品位pay grade;industrial grade全称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品位(minimum mining grade)。
矿产工业指标的一项内容。
一般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为工业利用提供符合要求的矿石的最低平均品位,其产品的销售收入能够抵偿生产所发生的费用,此即经济平衡品位。
即指单个勘探工程中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工业品位的确定与矿床特征、开采条件、矿石类型及其选冶加工技术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而变化。
指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单位含量。
工业品位是指在当前科学技术及经济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只有矿段或矿体达到工业品位才能作为工业储量,被设计和开采。
边界品位Cut-off Grade边界品位是矿产工业要求的一项内容,计算矿产储量的主要指标。
指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时单位个矿样中有用组分的最低品位。
边界品位是根据矿床的规模,开采加工技术(可选性)条件,矿石品位、伴生元素含量等因素确定的。
它是圈定矿体的主要依据。
在国外,没有工业品位要求,边界品位是圈定矿体的唯一品位依据。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1.1 工业指标是评价矿床的工业价值、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和依据。
工业指标的数值随矿种不同、矿床地质特征不同而异,具体矿床的工业指标应具体制订。
矿产预查、普查阶段、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可参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标准》中的一般标准确定。
详查、勘探阶段所采用的工业指标则应在勘查工作基本结束时,通过多个方案试圈比较(可结合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进行)确定,推荐矿体形态完整、资源回收率高、有开采效益指标的方案,并报有关部门审批下达。
铜、铅、锌、银、镍、钼矿工业指标及勘探类型
1 铜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要求硫化矿石项目坑采露采氧化矿石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2~0.30.20.5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0.4~0.50.40.7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0.7~1.00.4~0.6最小可采厚度m1~22~4 1夹石剔除厚度m2~44~8 22 铜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组分Pb Zn Mo Co WO3Sn Ni S Bi Au Ag Cd、Se、Te、Ga、Ge、Re、In、TI 质量分数% 0.2 0.4 0.01 0.01 0.05 0.05 0.1 1 0.05>0.001质量分数g/t0.1 13 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硫化矿石混合矿氧化矿石项目Pb Zn Pb Zn Pb Zn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3~0.50.5~10.5~0.7 0.8~1.50.5~1 1.5~2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 0.7~11~21~1.5 2~3 1.5~23~6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5~~~86~~910~~12最小可采厚度m1~~~21~~21~~2夹石剔除厚度m2~~~42~~42~~44 铅锌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组分Cu WO3Sn Mo Bi S Sb CaF2Au Ag质量分数%0.060.060.080.020.0240.4 5质量分数g/t0.1 2组分As Cd In Ga Ge Se Te TI Hg U质量分数%0.20.010.001 0.001 0.001 0.0010.001 0.001 0.005 0.025 镍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硫化镍矿原生矿石氧化矿石氧化镍-硅酸镍矿项目坑采露采坑采露采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2~0.30.2~0.30.70.70.5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0.3~0.50.3~0.511 1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0.8~20.6~1 1.5 1.2最小可采厚度m1212 1夹石剔除厚度m大于等于2大于等于3 大于等于2大于等于31~~~26 镍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元素Pt Pb Os Ru Rh Ir Au Ag Co Se Te质量分数g/t 0.030.020.05~0.1 1.0质量分数%0.010.00060.00027 钼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硫化矿石项目露采坑采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030.03~0.05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0.060.06~0.08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0.08~0.10.1~0.12最小可采厚度m2~41~2夹石剔除厚度m4~82~48 钼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组分WO3Cu Pb Zn Fe S Bi Re质量分数%0.060.10.20.41010.03质量分数g/t109 银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项目指标边界品位(质量分数)g/t40~~50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g/t80~~100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g/t>150最小可采厚度m0.8~1夹石剔除厚度m2~410 银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元素Au Pb Zn Cu S Cd Mn 质量分数%0.20.40.120.005 4质量分数g/t0.1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1.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应在充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勘查阶段,按照参考工业指标,或严格按照审批下达的工业指标进行。
矿床勘探要求与工作程序
矿床勘探要求与工作程序1. 简介矿床勘探是指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价的过程。
矿床勘探的目的是找出具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矿床勘探的一般要求和常见的工作程序。
2. 矿床勘探要求矿床勘探的要求可分为技术要求和经济要求两个方面。
2.1 技术要求•地质要求:地质要求是矿床勘探的基础,包括矿床的形成机制、构造背景、地质特征等。
只有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有深入了解,才能选择适当的勘探方法和技术。
•勘探方法要求:不同的矿床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如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遥感勘探等。
要根据具体的矿床特征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
•数据获取要求:矿床勘探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包括地理信息、地质图像、地球物理数据等。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矿床勘探的可靠性和精度起着重要作用。
•技术水平要求:矿床勘探需要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仪器、地球化学分析等。
矿床勘探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2 经济要求•成本要求:矿床勘探是一个高成本的活动,要求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勘探项目的预算、投资回报率等要素需要进行全面考虑。
•时间要求:矿床勘探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来完成,要求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取得预期的勘探结果。
时间的把控和项目进度的管理对于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风险要求:矿床勘探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勘探失败、投资亏损等。
要求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勘探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预测。
3. 矿床勘探工作程序一般情况下,矿床勘探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3.1 前期调研与规划前期调研与规划阶段是矿床勘探的起始阶段,包括以下工作:•地质调查:对勘探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进行系统调查,了解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潜力。
•地球物理勘探计划:根据地质特征和勘探目标,制定地球物理勘探方案,包括勘探区划、勘探方法、勘探设备选择等。
•数据获取计划:制定合理的数据获取计划,包括地质图像数据、地球物理数据、地球化学数据等。
主要矿种(元素)的矿床工业指标及相关用途
各主要矿种的用途及矿床工业指标有色金属:铜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项目硫化矿石氧化矿石坑采露采边界品位(ωB)% 0.2~0.3 0.2 0.5 最低工业品位(ωB)% 0.4~0.5 0.4 0.7 矿床平均品位(ωB)% 0.7~1.0 0.4~0.6 最低可采厚度m 1~2 2~4 1 夹石剔除厚度m 2~4 4~8 2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项目硫化矿石混合矿氧化矿石Pb Zn Pb Zn Pb Zn边界品位(ωB)% 1.3~0.5 0.5~1 0.5~0.7 0.8~1.5 0.5~1 1.5~2 最低工业品位(ωB)% 0.7~1 1~2 1~1.5 2~3 1.5~2 3~6 矿床平均品位(ωB)% 5~8 6~9 10~12 最低可采厚度m 1~2 1~2 1~2 夹石剔除厚度m 2~4 2~4 2~4铝土矿床一般工业指标项目硫化镍矿氧化镍-硅酸镍矿原生矿石氧化矿石坑采露采坑采露采边界品位(ωB)% 0.2~0.3 0.2~0.3 0.7 0.7 0.5 最低工业品位(ωB)% 0.3~0.5 0.3~0.5 1 1 1 矿床平均品位(ωB)% 0.5~2 0.6~1 1.5 1.2最低可采厚度m 1 2 1 2 1夹石剔除厚度m ≥2≥3≥2≥31~2钨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锡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钼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项目硫化矿石露采坑采边界品位(ωB)% 0.03 0.03~0.05 最低工业品位(ωB)% 0.06 0.06~0.08 矿床平均品位(ωB)% 0.08~0.1 0.1~0.12 最低可采厚度m 2~4 1~2 夹石剔除厚度m 4~8 2~4锑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黑金属:需进行选矿的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化工及轻工部门对锰矿石的质量要求化学工业上主要用锰矿石制取二氧化锰、硫酸锰、高锰酸钾,其次用于制取碳酸锰、硝酸锰和氯化锰等。
化工级二氧化锰矿粉要求MnO2含量大于50%(见下表),制硫酸锰时,Fe≤3%、Al2O3≤3%、CaO≤0.5%、MgO≤0.1%;制高锰酸钾时,Fe≤5%、SiO2≤5%、Al2O3≤4%。
银矿地质普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49-95银矿地质普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6—03—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银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内容。
1.2适用范围本规范是银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银矿地质普查工作质量监控和报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 009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3 工作目的任务129对普查区内已发现的银矿点和与银矿有关的物探、化探异常等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对具远景的矿床(体),应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进行详查提供依据。
4 工作程序按GB/T 13687规定,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等程序进行。
5 工作程度要求5.1在收集和利用已有1:20万、1:5万区调资料的基础上,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质特征,依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对与银矿成矿有关的地层、岩石、构造的调研应有所侧重。
5.2大致查明区内矿体的分布特征、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大致划分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根据氧化程度,银矿石的自然类型分为原生矿石、混合矿石、氧化矿石三种;银多金属硫化矿石可采用一种与银关系最密切的金属矿物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银(金)矿的硫化矿石采用银的氧化率作为划分标准。
5.3研究和对比矿石的可选(冶)性能,作出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的初步评价。
5.4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大致了解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5.5对主要矿体进行系统的地表工程揭露。
根据矿体规模,在1~3条主剖面上初步了解(矿体)深部特征,大致确定矿床勘探类型、勘探网度,探求D+E 级储量(参见附录A)。
白银矿石的分类及测定
白银矿石的分类及测定白银主要存在于银矿石、银精矿、粗银和纯银产品中。
(1)银矿石银在自然界的含量是很低的,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1×10-5%,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仍属微量元素,仅比金平均高约为20~30倍。
银矿资源为独立银矿和伴生银矿。
银的矿物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银的工业矿物主要有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锑银矿、脆银矿等。
虽然银的工业矿物不少,但它们却很少富集成单独的银矿床,通常是以分散状态分布在多金属矿、铜矿及金矿中。
银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
分析化学中所有的测定方法都已应用于银的测定,包括重量法、滴定法、光度法、荧光法、化学动力法等,其中以原子吸收光谱法优点最为突出。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灵敏、准确、快速、简便、干扰少,因此,在矿石中银的测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银精矿银精矿为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确定银的品位及相关元素的含量对银精矿供需双方的交易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测定元素除银外,还有金、铜、砷、铋、铅、锌、硫、铝和镁。
目前,银和金含量的测定,主要采用最经典的火试金重量法,一般都进行二次试金回收;铜含量的测定,高含量的采用碘量法,低含量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铅和锌的测定,高含量的采用EDTA滴定法,低含量的则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砷含量的测定,采用溴酸钾滴定法,低含量的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硫含量的测定,采用硫酸钡重量法和燃烧中和法;铋含量的测定,主要是原子荧光光谱法;铝的测定,有光度法和EDTA滴定法;镁的测定,一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和方法已应用到银精矿的分析测定中,如ICP-AES、ICP-MS和XRF等方法。
这些检验方法同样也适用于粗银和纯银的检验。
(3)粗银粗银主要指银含量为30%~99.9%的矿银、冶炼初级银产品以及回收银。
由于粗银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导致了该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银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在现代工业、金融、珠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银矿床的发现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银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银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分析。
一、银矿床地质特征银矿床是指含大量银矿物的矿体,属于黄金族元素矿床。
银矿床的分布和形态种类非常丰富,但根据其成矿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1.岩浆热液型银矿岩浆热液型银矿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和侵入岩中。
岩浆热液型银矿床是在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过程中,由岩浆裂隙和热液溶液形成的。
这种类型的银矿床中,银主要以硫化物、氧化物的形式出现。
2.流水沉积型银矿流水沉积型银矿是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
这种类型的银矿主要分布在河床、洪积扇沉积体和河口沉积物中,有时也会形成沉积伴生银矿。
流水沉积型银矿以氧化银、氯化银的形式存在。
3.地质构造型银矿地质构造型银矿是指受地质构造变动影响,矿化物在断层、褶皱等构造裂隙处积聚形成的矿床。
这种类型的银矿床主要以硫化物、氧化物和卤化物的形式存在。
世界上许多大型银矿床都是地质构造型银矿。
4.特殊岩石型银矿特殊岩石型银矿是指在石榴岩、辉长岩、角闪岩等特殊岩石中,由岩浆过程中的热液作用形成的银矿床。
这种类型的银矿床中,银主要以硫化物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二、银矿床找矿标志除了对银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外,还需要对银矿床的找矿标志有一定的了解。
以下将介绍一些比较重要的找矿标志。
1.岩石变质由于银矿床的形成通常与岩浆或热液运动有关,所以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岩石变质现象。
比如:矽化带、蛇纹岩、角闪岩等,这些变质标志往往是银矿床的存在有力的佐证。
2.矿体的形态和矿化类型根据银矿床地质特征的不同,其矿体形态和矿化类型也各别有所不同。
例如,火山喷发银矿床中,矿体呈锥形或半球形,硫化物和氧化物矿物常共生。
而在流水沉积型银矿床中,矿体在河道或沉积层中分布,多以氧化银为主。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1997年,地矿部发布了DZ/T0174-1997《铜矿地 质普查规范》。
本次修订是在5上述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将铜、 铅、锌、银、镍、钼六个矿种的普、祥、勘规范 合并为一个规范。几经修改,于2001年3月形成了 报批稿。国土资源部2002年12月17日发布了《铜、 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并于 2003年3月1日实施。
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是:矿体规模 、形态、 构造影响程度 、厚度稳定程度 、有用组分分布 均匀程度 。
19
8、勘查工程间距
工程间距是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 际距离,其间距应根据反映矿床地质条件复杂 程度的勘查类型来确定。首先要看矿体整体规 模,并结合其主要因素确定工程间距,视实际 情况,该间距可以缩小一半或扩大一倍。当矿 体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不一致时,工程间距要 适应其变化;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 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
普查阶段除对物、化探异常进行评价外,主要使用数量有限 的工程对找到的矿体进行初步评价,相当于地表稀疏工程控 制和1-3条剖面的深部工程控制。
因此,预查阶段主要是在远景区内寻找异常和矿(化)
体,如果发现了矿体只作大致了解,为进一步勘查提供靶区、
靶位;普查阶段大部分工作是对已知的及新发现的矿体作初
步查明,并进行概略性技术经济研究。
浅谈银矿地质特征及勘查要点
浅谈银矿地质特征及勘查要点1 引言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进步,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而对银矿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在奖章制造、宇航、货币、电子以及饰品等相关的行业应用得十分广泛。
而采矿事业不断发展也推动着银矿的开采数量不断地增加,但是银矿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也就导致了银的价格不断地提高,就此活跃了银矿采掘行业,这样就使得银矿的地质在理论知识的探究以及发现等一些方面不断取得了成就。
2 银矿地质特征按照银矿矿化的特征、矿物质的来源以及成矿的作用等等,可以把银矿的类型以及地质的特征总结为以下几点。
砂银矿:第一,机械的沉积作用,主要是砂银矿,而矿床的类型是冲积型银矿,其矿床的规模是小型到中型,而矿体的形态是不规则形状或者层状,主要由自然金和独居石等组成的,例如马头和水台矿床。
第二,表生作用,主要是风化壳型以及淋积型的银矿,而矿床类型是残破积型银矿和岩溶堆积型银矿,矿体的形状是似层状和脉状,主要由黄铁矿、方解石、自然金以及萤石等所组成的,矿床规模为小型。
原生银矿:结合原生银矿的成矿作用,可以分为,第一,地下热水溶滤的作用,主要是热水溶滤的银矿床,而矿床的类型是石英方解石脉型银矿床及其微细粒浸染型银矿床,而矿床的规模基本为中型或者是小型,如桂西北矿床。
第二,火山的作用,主要是次火山和火山的热液银矿,而矿床的类型主要是中酸性火山的蚀变岩破碎带银矿,其矿床的规模是中型或者是小型,而矿体的形状是脉状,例如龙头山和张公岭矿床。
第三,岩浆的作用,主要是岩浆热液银矿,而矿床的类型可以分为断裂破碎带是蚀变型岩的银矿以及含金硫化物的银矿,其矿床的规模大部分是中型,而矿体的形态大部分是脉状,主要由辉银矿、自然金、方铅矿、闪锌矿以及黄铁矿等组成,比如钦甲、龙水和金山等矿床。
3 成矿规律3.1 矿床控矿因素矿区内发育的燕山期岩体,与银矿的成因具有密切的关系。
区内背景值高,主要成矿元素Ag、Cu、Pb、Zn、S高出维氏值1~8倍,铁族元素则高出1~5倍,这些都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opper, lead, zinc, silver,nickel and molybdenum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 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14—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3.2 普查3.3 详查3.4 勘探3.5 勘查工作顺序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调查6.3 物探、化探工作6.4 探矿工程6.5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测试6.6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7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8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7 可行性评价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1 分类依据8.2 分类及类型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主要矿物附录C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附录D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附录E (资料性附录)矿床勘查类型实例一览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及参考指标G.1 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G.2 一般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精矿质量标准H.1 铜精矿质量标准H.2 铅精矿质量标准H.3 锌精矿质量标准H.4 银精矿质量标准H.5 镍精矿质量标准H.6 钼精矿质量标准前言为了配合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实施,对原《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1年版、《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镍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钼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91年版等规范中不符合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统一进行归并修订,使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解析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copper, lead, zinc, silver,nickel and molybdenum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 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14—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3.2 普查3.3 详查3.4 勘探3.5 勘查工作顺序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调查6.3 物探、化探工作6.4 探矿工程6.5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测试6.6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7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8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7 可行性评价7.1 概略研究7.2 预可行性研究7.3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1 分类依据8.2 分类及类型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主要矿物附录C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附录D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类型条件及工程间距参考附录E (资料性附录)矿床勘查类型实例一览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及参考指标G.1 矿床工业指标制订的一般原则G.2 一般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钼精矿质量标准H.1 铜精矿质量标准H.2 铅精矿质量标准H.3 锌精矿质量标准H.4 银精矿质量标准H.5 镍精矿质量标准H.6 钼精矿质量标准前言为了配合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实施,对原《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1年版、《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镍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钼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3年版、《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91年版等规范中不符合GB /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国家标准的部分内容,统一进行归并修订,使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志当早,存高远
银矿床工业类型及勘探要求
一、银矿床工业类型
世界上有70~80%的白银是铅、锌、铜、钼和金等矿床的副产品,以单独开采白银为主的矿床只是极少数。
因此银矿床工业类型很难划分。
大体上将其分为伴生银矿床和单独银矿床两个工业类型。
(一)伴生银矿床
目前已知的与铅锌铜矿伴生的银矿床,主要为热液充填交代型的铅锌矿、层控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砂页岩铜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
其中以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为主,银与铅的关系密切,其矿石含银品位较高、矿床储量规模较大。
据初步统计,我国银伴生在铅锌矿床中的占57.4%、在铜矿床中占
34.9%、在石英脉状矿床中的占1.7%,其它占6%。
另据156 个含银的矿床统计,品位较高者占矿床个数的10%、品位中等者占30%,品位较低者占60%。
虽然高品位银矿床为数较少,但其储量所占比例较大,而有的矿床可以银为主进行开采。
(二)单独银矿床
世界上已知以银为主的矿床,多是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矿床。
此外,一些中深热液型的铅-锌-铜-银矿床和钴-铀-银矿床,曾作为以银为主的矿床开采过。
近年来,由于加强了对银矿的找矿勘探工作,我国已不断发现以银为主的矿床和单独银矿床,如海相沉积变质的含银菱铁矿床、沉积变质金银矿床、银矾矿床、多金属和热液充填交代矿床等,其储量较大、品位较高,有的已着手开发利用。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银矿地质勘探规范,且多数银矿与其它金属矿床伴生,因此一般以勘探其它金属矿床为主,同时加强矿石质量及回收银的研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