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高职学生学习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在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程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课程的评估,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掌握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高职学生学习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一、教师授课方面的评估指标教师的授课质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教师授课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授课质量,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教师授课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情况;2. 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3. 教师是否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安排作业、考试等;4. 教师是否将实践应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教师授课方面的评估指标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授课质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课程设置方面的评估指标课程设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课程设置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全面了解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课程设置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2. 教材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进度;4. 课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否与其他课程冲突。
通过对课程设置方面的评估指标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情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学生评估方面的评估指标学生评估是课程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学生评估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验,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学生评估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以及改进建议;2. 学生对教材的反馈以及改进建议;3. 学生对课程设置和安排的反馈以及改进建议;4. 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的反馈以及改进建议。
高职院校课程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指标 , 所有 接受 评 估 的课 程 均使 用 同一 组 评 价 指
标, 这 项评估 标 准 已不 能全 面 反 映不 同 区域 高 职 院校 不 同专 业课 程 的专 业性 、 研 究性 、 自主性 和实 践 性 等差 异性 特点 . 因此 , 应 建立 具有 针对 性 的课
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 ; 2 .课 程 目标 、 内 容、 方 法 论 和 学 生 能 力 的 内 在 一 致
性
2 . 教 学 指 导 思 想 位 ( 1 2分 ) [ 新增] ( 1 5分 ) 2 . 2教 育 思 想 与
教学观念( 8分 )
专业 , 经历 几 次大 规模课 程 变动 调整 , 不 断推进 课
程评估 标 准.
.
企 业 优 秀 人 才 充 实
伍 ;
队
分’
教 学 队 伍
构 及
教 师 下 企 业 工 作 锻 态 化 机 制, 熟 悉 工
、
了 解 企 业 发 展 的
改造 现有 评 估 指 标 内 容. 新增 “ 教 学 指 导 思 想” 一 级指 标 , 在此 指标 之下 设 2个 二 级 指标 :一
高职院校课程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刘红梅 , 吴 永 军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安徽 马鞍山 2 4 3 0 4 1 )
摘 要 : 构 建 有 利 于特 色人 才培 养 的课 程 评 估 体 系 , 新增 “ 教 学指 导思想” 和“ 教 学改 革” 一级指标 , 采用多
元化评估 方式 , 使 宏观 专业结构 与专业布局 、 校 内专业结构 与布局 、 专 业 教 师 队 伍 建设 、 区域特 色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客观反映,也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与意义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它是用来度量被评价对象各项特征或特性的标准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情况。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二、构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 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覆盖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思想品德等多个维度。
2. 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该具有明确的操作性,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际观察加以量化和描述。
3. 阶段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可比性: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可比性,不同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之间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以便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
三、构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 知识水平:包括学生在各门学科中的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能力素质:包括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思想品德: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4.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四、构建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与途径1.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向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收集数据,了解他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看法。
2. 学习档案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信息,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
探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王艳 秋 ( 职业 汉中 技术学院)
摘要: 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 建立了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了 院校重在实践 , 教学过程 中应 尽可能做 到理 论联 系实际。 在
指 标体 系 的 设 立和 权 重 分 配 , 客 观 有 效 地 反 映 课 程 教 学 效 果 。 可 关键 词: 高职 院校 课程教学 指 标 体 系
同 的权 重 。
21 课 程 教 学体 系 .
任 何 一 个 教 学 活 动 ,都 应 形 成 完 备 的 知 识体 系 和 合理 的 知 识 结 3 结 论 构 , 了描 述 该 课 程 教 学体 系 的 完 备 性 , 取 4个 二 级 指 标 : 程 讲 为 选 课 对 高职 院校 的课 程 教 学 进 行评 价 , 以客 观 、 可 公正 地 反 映学 科 的 授 的内容是否具有完整性、 课程 的安排是 否具 有循序渐进 的系统性、 各方面综合情况 , 建立合理 、 全面 的指 标体 系是评价 的基础 , 以为 可 课程教学与培养 目标相适应性以及能否突 出高职特点的技能性。 学 科 建 设和 教 学 管理 提供 有 益 的借 鉴 。 22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_ 参 考 文献 : 【】 1冯宝 萍 , 志 华 , 宗 伟 , . 等 学 校 教 学 效 果 综 合 评 价 体 系研 究 [】 袁 苏 等高 J 要 想 搞 好 教 学 , 师是 关键 , 有 加 强 师 资 队 伍 的 建 设 , 能 保 教 只 才 2 0 , 6 4)3 —3 . 证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个学科来说 , 对 首先要考虑师资队伍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0 3 1 ( :1 3 【 许莉 . 2 】 高校体 育舞 蹈教 学效果 综合评 价研 究 . 山东体育 学院 学报 , 的当前结构能否满足 目前的教学 ,同时还要与今 后的发展趋势相适 2 0 ,4 1 :5 9 . 0 8 2 ( 2)9 — 6 应; 主讲教师应具有相应 的专业资格 , 同时应创 造进修条件 , 步提 逐 【 曹进. 3 】 基于模糊理论 的高职院校 实训教 学效果综合评价【 _ J 中国水运 , 】 高主讲教师的学历水平 ; 高校教 师的课堂教学 不仅是照本宣科 , 同时 2 0 , ( 1)5 — 5 0 8 8 1 :4 5 还 要 加 强 科 研 , 能 不 断提 高 自 己 的学 术 水 平 , 握 知 识 的 更 新 : 才 掌 为 【】 4刘贤江 . 运用模糊集理论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日科苑 ,0 6,1 : J. 今 2 0 ( 2) 了落实教学效果 , 需要加强 师德建设 , 搞好师生关系。 1 3 11 1— 4 23 课 程 教 学 内容 . 作者简 介: 在 实 际 课 程 讲 授 环 节 , 加 强 基 本 知 识 的讲 解 , 意 重 点 、 点 要 注 难 王艳 秋 (9 7 ) 女 。 1 6 一 。 陕西 省南郑县人 , 讲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基础数 学 的 把 握 , 理 安 排 教 学 密 度 以利 于 学 生 更 好 地 接 受 和 掌 握 知 识 , 合 高职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摘要:高职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亟需形成高职课程建设标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课程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并进行相应完善。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高职示范校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难点。
自2006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行高职示范校建设任务,我国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进一步强调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彬一体”的职教理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高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高职课程建设标准内涵(一)高职课程建设的现状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和示范校建设任务的推进,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在整体的课程模式和体系上仍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学科本位思想在课程建设中仍根深蒂固。
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
同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以能力本位来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这一核心环节,使课程建设缺少系统性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指向性,进而弱化了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2.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缺乏协调。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主管部门、教学实施单位、用人单位和广大教师协调运作,同时,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考核方案、习题等文案材料要给予支撑。
各部门之间应通力合作,协调运转,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诸环节联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3.重“形式”,轻“内容”,课程外观与实质“两张皮”。
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精品科建设,各高职院校也加大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在政策、资金和组织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然而通过实地抽样调查,部分课程的申报材料和文字表述非常符合职业教育理念,内容充实,手段先进,而实际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大量沿用的传统教授方法与形式,高职课程的实质并没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谈不上真正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开发和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开发和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的开发和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旨在指导高职院校
课程建设的质量提升。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成果与应用。
研究背景与意义: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课
程建设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需要开发和设计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科学、准确、可操作的指导。
研究内容与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目标和特点,分析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而确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
我们可
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在标准开发与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
实用性。
研究成果与应用:
研究完成后,我们可以形成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质量标准的一套完整体系,并编制相应
的实施指南和评价手册。
这些标准可以用于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评估、培训教师、改进课
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
通过应用这些标准,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指导和规范课程
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保证指标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保证指标体系研究作者:李艳红吕金燕来源:《卷宗》2020年第20期摘要:本文从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保证指标体系,为高职院校的课程质量保证提出了一些想法。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质量保证指标,课程实施质量保证指标,课程评价质量保证指标,课程资源质量保证指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保证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及其重要的环节。
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保证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课程设置质量保证指标体系课程设置质量保证指标体系包含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性课程课时比例、是否专家评审通过、重点课程门数和特色课程门数五个方面,权重分别为30%、20%、20%、15%和15%,如表1所示。
課程设置是课程建设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PDCA戴明环中的计划(Plan)环节。
课程设置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的整体布局计划。
专业课程的建设质量要有保证,首先就要保证课程设置的质量。
课程设置要强调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课程要注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实践性课时比例不低于50%;学校还要聘请不低于80%的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考核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与先进性;重点课程和特色课程也是提高课程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一个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课程应不少于3门,特色课程应不少于2门。
2 课程实施质量保证指标体系课程实施质量保证指标体系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资料和课程信息四个方面,权重各为25%,如表2所示。
课程实施是课程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PDCA戴明环中的执行(Do)环节。
如果一个课程的计划做的非常完善与合理,但是在实施环节没有把握和处理好,那么课程的质量最终的结果也将会偏离预期的高质量目标。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高职学生学习效果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近年来,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规范、质量、发展方向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多次强调和部署。
其中,高职教育是最受关注的方向之一。
高职教育是指高等教育阶段中以专门学校为主要办学形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某一领域具体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
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效果和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一、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高职生学习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是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建立的。
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高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目标,合理制定评价指标。
1. 学习动力指标学习动力指标是评价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
体现了学生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状况。
2. 学习过程指标学习过程指标是评价高职学生学习绩效的重要指标。
包括分析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策略的熟练应用、学习难度与学生的适应性、资源利用的效率等。
3. 成果指标成果指标是评价高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体现了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实际收获。
包括知识储备的增长、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及对职业有用的实际技能成果等。
二、高职学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高职学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为了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高职学生在学术研究、实践操作、职业能力、个人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而建立的。
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高职学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培养目标,合理制定评价指标。
1. 学术研究指标学术研究指标是评价高职学生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课堂演讲等方面的能力和表现的指标。
2. 实践操作指标实践操作指标是评价高职学生在实际操作、实习实训、工作场景中的实际能力和表现的指标。
3. 职业能力指标职业能力指标是评价高职学生在具体职业领域内的能力和表现的指标。
4. 个人能力指标个人能力指标是评价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思维能力、领导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和表现的指标。
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课 程评 价 体 系 是 高 职课 程 体 系建 设 的重 要 方 面。 随着 高 职教 学 改 革 的 深 入 , 程 评 价 体 系构 建 课 越 来越 受 到重视 。课 程 监控 与评 价 体 系 , 一个 能 是 够 向有 关人 员连 续 反馈课 程 运 行状 况信 息 、 识别 获
决策 者提 供决 策依 据 。 因此 , 探讨 高职 课 程评 价指
标体 系 的构建 过程 。 际上 也 是重 视过 程 评价 要 素 实
的一种 体现 。
发 、 程 决 策 以及 课 程 设 计 、 程 实 施所 涉 及 的 因 课 课
素进 行 评价 , 它是 一 个 动 态 性 评 价过 程 , 因为 随着 社 会需 求 的变 化 与课程 改 革 的进行 . 评价 也会 随着 课 程 的调 整而 变化1 3 ] 。
与课 程 评 价 标 准制 定 的 每 个 教 师都 对 课 程 质 量 控 制 的过 程 和 结 果 产 生 重 大影 响 , 程评 价 指 标体 系和 权 重 的 产 生不 课 是 简 单 平均 化 的 结 果 , 而是 集 体 通 过 对 基 于课 程 评 价 的 流 程 要 素 分 析 讨 论 , 立起 相 对 适合 院 校 实际 的课 程 评 价 标 建 准 体 系 。 此 基 础 上 对指 标 权 重 分 配进 行讨 论 , 在 建立 起 指标 体 系权 重 分 配表 , 实现 课 程 体 系的有 效 评 价 。
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马宁
【期刊名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12)2
【摘要】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借用学习任务自我评价法(SEVALAG)和管理学循环理论.学校参与课程评价标准制定的每个教师都对课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产生不是简单平均化的结果,而是集体通过对基于课程评价的流程要素分析讨论,建立起相对适合院校实际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指标权重分配进行讨论,建立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表,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评价.
【总页数】3页(P4-6)
【作者】马宁
【作者单位】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7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4
【相关文献】
1.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张金波;李彩花;李亚芹;葛宜元
2."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J], 白艳晶;云长海;徐清刚;张晓杰;刘春苗;刘富
3.“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J], 白艳晶;云长海;徐
清刚;张晓杰;刘春苗;刘富
4.面向翻转课堂教师培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J],
5.社区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张永;王一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系统全面的基础建设,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我院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特制订本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和评审学院各项课程建设的质量达标工作。
一、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原则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制订而成。
2.院级课程建设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以教材、教学文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为内容进行,力求达到“七个一”的标准要求。
即:一个符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标的课程体系;一个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教学大纲;一套适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一套灵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学适用的考核形式;一套科学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一系列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体现应用为目的的硬件设施条件、实训项目。
3.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
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评价方面评价项目Ⅱ一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Ⅰ一1教学队伍Ⅱ一2教学队伍结构与整体素质Ⅱ一3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Ⅱ一1课程内容* Ⅰ一2教学内容Ⅱ一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Ⅱ一3实践教学 ??Ⅱ一1教材及相关资料* Ⅰ一3教学条件Ⅱ一2实践教学条件Ⅱ一3网络教学环境Ⅰ一4教学方法与手段Ⅱ一1教学方法* Ⅱ一2教学手段Ⅱ一1同行评价* Ⅰ一5教学效果Ⅱ一2学生评教* Ⅱ一3录像资料评审*Ⅰ一6课程特色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评审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1)教学队伍:课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应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并具备一定比例的高水平的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2)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系统完整,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把握准确,教学大纲既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又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
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探究
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探究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改进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义、构建过程以及应用等方面,对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进行探究。
一、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定义首先,我们来定义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学校教学质量改进的要求,依据学校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具体情况,建立的一套以课程为中心的,以学生学习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
它从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分别建立了能够反映教学质量的各项指标。
二、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一)制定课程目标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从制定课程目标开始。
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应考虑学生能力水平、学习兴趣、外部就业市场的要求等,明确本学期课程的目标,并将其写入《本学期课程评价报告》中。
(二)制定课程评价指标在制定课程目标之后,就要开始制定课程评价指标了。
首先,要将学期课程目标分解为可量化的具体考核指标;其次,要将各考核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得分区间;最后,要将考核指标写入《本学期课程评价表》中,形成可量化的考核体系。
(三)执行考核在考核指标制定好之后,就可以开始执行考核了。
在执行考核时,要特别注意考核方式、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人员、考核要求及考核方法等问题。
只有在将这些问题都考虑周全之后,才能保证考核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在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了。
应用时,可以将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学生学习表现考核、教师课堂表现考核及教学质量考核中。
此外,还可以应用于学生奖励、教师评估、师资培训、教学内容修改、教材出版、教学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摘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宏观经济环境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现状,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运作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质量标准(江苏淮安223003)一、高职课程改革的背景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
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科技要素的大量投入,生产设备的全面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与以往截然不同。
如果说过去我们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业,那么,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大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充当产业结构升级后的主力军。
因此,高职院校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承担着千斤重担,那就是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育人模式,为经济发展培养出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政府不断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和加快高职教育发展,完善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部门也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指出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大批的实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教学的完善和提高不断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其中完善和提高教学的主要途径就是课程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不断调整。
高职院校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不断强化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同时,还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以此监测改革的实效。
从以上对高职院校所处的宏观环境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从高职教育的内部发展规律来看,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飞速发展,具体表现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急剧上升。
为此造成了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厌学现象普遍,学习习惯也有待改善。
面对这种情况,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必须进行适时改革。
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使 之 更 好 地 适 应 社 会 用 人 需 求 。 ( ) 利 3有
于加 强 实 践 教 学 。要 培 养 高等 技 术 应 用 型
性 或 可 操作 性 。 职课 程 评 价 指标 的可 操 高 作 性 主 要 体 现 在 指 标 体 系 的 简 易 性 和 可 测 性 两 方 面 。 易性 要 求 在 构 建课 程 评 价 简 体 系时 ,不 仅 要 考 虑 评 价项 目的完 整 性 , 同 时要 注 意 尽 量 简 化 、 明确 , 满 足课 程 在 评 价 体 系 的 整 体 完 备 性 的 基础 上 , 须 控 必
评 价 有 着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1 ( )有 利 于 优
口
职 业 教 育 的理 论 书
籍 中 ,也 很 少 有 论
多 元 化 原 则 还 体 现 在 评 价 指 标 制 定 主体 的多 元 化 方 面 。 等 职业 教 育 与社 会 高 经 济 发 展 紧 密相 关 , 有 较强 的定 向性 特 具
应 反 映 施 教 者 的评 价 要 求 , 应体 现 受 教 还 者 以及 社会 ( 人单 位 ) 用 的评 价 需 要 。 可 操作 性 原 则 。 程 评 价最 终 要 落 实 课 到具体 的评价实 践活动 中, 因此 , 职 课 高
程 评 价 指 标 的设 计 中要 充 分 考 虑 其 可 行
利 于高 职 课 程 的 开 发 和 改 进 。 通 过 评 价 ,
点 , 接 面 向生 产 第 一 线 , 企 业 服 务 , 直 为 因
此 , 职 课 程 必 须 同时 兼 顾 企业 、 生 、 高 学 学 校 各 个 相关 主体 的发 展 需 要 。 由此 出 发 ,
在 设 计 高 职课 程 评 价 体 系 的过 程 中 , 但 不
高职课程建设评价体系
素质性内容
评价素质性内容是否全面 、深入,是否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实施评价
教学方法
评价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发 展需求,是否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
教学手段
评价教学手段是否先进、多样,是否能够提高教 学效果和效率。
教学管理
评价教学管理是否规范、严谨,是否能够保证教 学质量和秩序。
教学资源与条件
评价教学资源是否丰富,教学 条件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如教 材、实验设备等。
课程目标与定位
评价课程目标是否明确,是否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定位 。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评价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 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 养的培养。
教学效果与质量
评价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学生 满意度是否高,教学质量是否 得到保障。
自我评价法
课程建设者对自身工作进行反 思和总结,找出问题和不足,
持续改进。
技术手段在评价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
01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课程建设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化教学平台
02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方便进行评
价和反馈。
智能化评估工具
0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等进行分析和预
实施评价
按照评价方案,对高职课程建设进行评价,收集 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反馈与调整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 调整和改进,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03
高职课程建设评价内容
课程设置评价
01
02
03
课程目标
评价课程目标是否符合专 业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 是否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 性。
高职继续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构建分析
1.1 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功能继续教育方式的出现,让专业知识教学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学生可以从中掌握正确的发展观念,不仅能带动学生提高文化水平,还能保证学生提升政治觉悟,特别是在道德素质层面、文化素养层面,整体增进效果明显。
在高职院校中,继续教育课评价和其他专业课的评价工作类似,都展现着反馈、导向等功能。
但是,在高职院校中的继续教育课程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性,所以,在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课程中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严格顺应党以及国家在新时期的继续教育课程队伍建设要求,还要依照新时代的教育评价改革方针,明确目标导向,注重引导、规范、激励等评价功能,全面发挥评价的指挥作用,利用高职继续教育课程践行育人工作。
在高职院校中,继续教育课程教师担负着推广马克思主义的责任,在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构建继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要选取鲜明、政治性强的评价标准。
1.2 继续教育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求(1)发展性在评价体系中,从其发展性要求看出,应该融入开放性特征,不能将评价体系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此体系要遵循科学的培养目标,从而做出调整,跟随内容体系的改变来做出新变化,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
对于发展性要求的续教育中产生的缺陷,在新一轮的继续教育中,带来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同时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带来实践依据,落实查缺补漏的工作。
通过评价的结果,教师以及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在接下来的继续教育中产生动力。
(3)综合性关于综合性,是指评价体系要达到全面性特征,其中涉及多元的目标,评价体系相对全面。
继续教育的实行,不仅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还从实质层面结合了专业知识等能力的培育,这样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同时培养道德素养。
(4)可操作性评价体系不能重理论轻实操,正确的评价体系要保证评价体系和教学实践工作联系在一起,满足当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课程的实行要求,不能局限在理论、想象层面,而应提升实践意义。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2019-10-17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2017年度教学改革项目“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ZB27)。
作者简介:陈源波,广东深圳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研究。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陈源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172)[摘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通过分析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明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基于时代性、公平性、实效性等原则,构建课前、课中及课后三维评价体系,最后提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运行机制及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0)02-0025-03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0.02.012[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分析(一)评价指标跟不上时代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跟不上时代。
一方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停留在几年前的指标,不能一成不变。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学评价指标不重视,不定期进行更新改变,又或者只是进行简单的变动,大的方面和之前没有区别。
另一方面,有些教学评价指标换汤不换药,仅仅换个名称,内容没有任何改变,这使得部分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太过熟悉,容易找到偷工减料的漏洞,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体系不够完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
首先,有些高职院校只注重理论教学的评价,而忽略或者弱化实践教学评价,这使得评价体系不够完整,未能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评价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其次,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主体只有学生、教师及督导,忽略了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又或者引进了第三方评价机构,而其占整体评价的分数太少,根本起不了评价作用。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摘要:高职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亟需形成高职课程建设标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课程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并进行相应完善。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高职示范校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难点。
自2006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行高职示范校建设任务,我国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进一步强调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彬一体”的职教理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高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高职课程建设标准内涵(一)高职课程建设的现状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和示范校建设任务的推进,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在整体的课程模式和体系上仍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学科本位思想在课程建设中仍根深蒂固。
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
同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以能力本位来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这一核心环节,使课程建设缺少系统性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指向性,进而弱化了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2.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缺乏协调。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主管部门、教学实施单位、用人单位和广大教师协调运作,同时,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考核方案、习题等文案材料要给予支撑。
各部门之间应通力合作,协调运转,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诸环节联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3.重“形式”,轻“内容”,课程外观与实质“两张皮”。
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精品科建设,各高职院校也加大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在政策、资金和组织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然而通过实地抽样调查,部分课程的申报材料和文字表述非常符合职业教育理念,内容充实,手段先进,而实际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大量沿用的传统教授方法与形式,高职课程的实质并没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谈不上真正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高职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亟需形成高职课程建设标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课程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并进行相应完善。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高职示范校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难点。
自2006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行高职示范校建设任务,我国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进一步强调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彬一体”的职教理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高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高职课程建设标准内涵
(一)高职课程建设的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和示范校建设任务的推进,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在整体的课程模式和体系上仍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学科本位思想在课程建设中仍根深蒂固。
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
同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以能力本位来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这一核心环节,使课程建设缺少系统性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指
向性,进而弱化了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
2.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缺乏协调。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主管部门、教学实施单位、用人单位和广大教师协调运作,同时,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考核方案、习题等文案材料要给予支撑。
各部门之间应通力合作,协调运转,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诸环节联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3.重“形式”,轻“内容”,课程外观与实质“两张皮”。
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精品科建设,各高职院校也加大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在政策、资金和组织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然而通过实地抽样调查,部分课程的申报材料和文字表述非常符合职业教育理念,内容充实,手段先进,而实际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大量沿用的传统教授方法与形式,高职课程的实质并没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谈不上真正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
4.课程建设与企业需求缺乏衔接。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应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专业定位、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近距离对接。
但由于在课程建设中缺乏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分析,对于本课程所适应岗位群的能力结构和工种比较模糊,弱化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仍独立划分,尚未进行真正的教学做一体的改革,使得学生难于形成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素质。
(二)高职课程建设标准的内涵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是依据专业和课程定位,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对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深人调研,并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将岗位技能形成课程知识与技能点,实现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并为后继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奠定基础。
其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课程标准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课程应充分参考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序列。
因此,高职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应充分参考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职业标准。
2.课程标准的针对性。
高职课程面向区域经济的需求设置,具有个性化特点。
因此在设计课程标准时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工作岗位进行区别对待,如果用千篇一律的统一标准评价所有课程,则显得不够合理。
同时,课程标准应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应不断更新。
3.课程标准的全面性。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全面、系统的特点,建设主体要包含课程教学的全部参与对象,包括接受该课程教学的学生、企事业用人单位、相同或相近专任教师及课程专家等,内容也应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考核等。
二、高职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还不成熟,因此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评价功能失调、评价重心偏失、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调、评价标准机械、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特别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包括:
(一)课程评价内容、结构不合理
受到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影响,现阶段高职课程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不全面,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重知识,轻技能;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重文案,轻实效的现象在高职课程评价中较为普遍,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工作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吻合。
(二)重静态检查,轻动态评价
目前,高职课程评价中更注重行政部门的静态评价,主管部门及专家人校检查后,学生期中评教后即宣告课程评价的结束,缺乏对课程进行长期的动态跟踪评价,尚未形成定期与不定期、抽样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动态评价的长效机制。
(三)课程评价的主体不完整
高职课程的评价主体多是由院校平请的专家所组成,同时考虑学生的意见,评价主体存在着单一性,缺乏用人单位、同行、毕业生的多方参与,评价结果有可能会产生偏颇。
(四)课程评价封闭进行
学生不参与学校有关部门往往聘请与课程相关教师、专家对课程进行理论论证,少有学生参与。
事实上,学生才是课程最直接的标的,享有一定的发言权,特别是已经毕业并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他们的看法应当是最有说服力的。
"
(五)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尚未真正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现沿用的评价指标多是在传统本科课程评审指标的基础上做了强调实践
教学的部分变化而演变过来的,与高职教育的类型与特色不相吻合,其存在着指标过时,权重不合理现象。
除上述问题外,现有高职课程评价还存在着方法简单、流于形式和缺乏评价后的完善与再评价等缺陷。
三、高职课程评价指标建设原则
(一)职业性原则
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应严格区分本科课程的评价,重点突出职业性。
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案等方面都应强调职业性,应科学、客观地反映职业教育规律,经得起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检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使课程评价具有实效性和职业性。
(二)多元化原则
课程评价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为了全面分析、客观评价一门高职课程,则应坚持多元化原则。
首先保证评价标准多元化,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又要兼顾个性化需求,既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和国家行业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挂钩;其次是i}价主体的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为企业服务,高职课程评价主体必须同时兼顾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多个主体发展需要;再次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评价中应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调查相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截面数据与动态数据相结合,以获得更加全面系统的数据资料。
(三)开放性原则
在课程评价中不应该局限于某一门课程本身,应根据专业特点,拓宽课程职业知识与技能的辐射幅度与深度,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外延,强调知识的迁移,在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下,强调高职课程学习的通透融合、相互整合,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更形,完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可实施性
课程评价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评价实践工作中,因此,评价指标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可实施性。
重点考虑在成本、方法、可测量和简易性方面是否可行,否则必须进行调整或舍弃。
四、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自20世纪60年代起,课程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现了多种评价模式,如CIPPi平价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自然探究模式、鉴赏评价模式、应答模式、CSE评价模式等。
其中,CIPP模式是一种整合型的评价模式。
它由四种评价方式组成,并用这四种评价方式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命名,即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人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lion)和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lion)。
CIPP模式认为,评价是为做出某种决策而描述、获得和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其中,背景评价是课程开发过程的基础,它决定是否需要开发一门课程,如课程的定位、课程所对应的岗位群、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输人评价决定用什么资源和策略实现课程的目的和目标,如师资、软硬件教学环境等;过程评价指向课程实施的环节,集中于判定课程对在校学生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