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百家争鸣
初一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2.谈谈你对下列孟子言论的感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分清主次,明 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 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D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倡俭
孟子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主张顺其自然、民心,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主张变法改革。
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 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文 五经:《春秋 》、 《诗经》、
化
《尚书》、《礼记》、
成
《周易》
就 言论记录
四书:《论语》、 《孟子》、
《中庸》、《大学》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第8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
春秋 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三变
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社 会
社会制度的变革
大
变 革
思想领域的争鸣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一、 老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1、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道法自然); ★★借鉴或启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相关成语“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借鉴或启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 待问题。 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
2.“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 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 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 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
学派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 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大 长 快乐 祸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哪一学派?
小 短 悲伤 福
道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 和大教育家。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 记述了孔子言论) 核心思想:“仁”; ★★借鉴或启示:以人为本 政治主张:主张“以德治国”; ★★借鉴或启示: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 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 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初一年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初一年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①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③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②主张以德治国;③主张实行德政,反对苛政。
(2)教育思想:①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文化成就: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贡献巨大。
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注意区分)
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处★★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共16张PPT)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一、老子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 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 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 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 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第8课 百家争鸣
9、有时候 读书是 一种巧 妙地避 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8/320 21/8/3 Tuesda y, Aug ust 03 , 2021
10、阅读 一切好 书如同 和过去 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32 021/8/ 32021/ 8/38/3 /2021 6:59:1 5 PM
第8课 百家争鸣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 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 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加以 法家 “处罚”——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 道家 要求自己——
政治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温故知新”
孔子
创办私学 教育成就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诗经》《尚书》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 (共47张PPT)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 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 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思想主张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 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
《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韩非子》书影
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形成法(法律)、 术(权术)、势(权势)相结合的法家思想 新体系。
《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 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
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
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
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
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
曰:择务而从事焉。”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 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 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墨子
墨翟(dí ) 约前479~前381 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故里
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
墨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人权活动家。曾提出“兼爱”、“非攻”等 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出生于山东滕州,也有少数学术界人士认为墨子出生于河南鲁山。
第8课 百家争鸣
4)教育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书经》 《礼》《易》和《春秋》”。
天地万物为一
③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
自由
逍遥游的庄子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 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悝 吴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李悝
(1)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 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课堂检测
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
贱A的.有是教(无A类 )
B.因材施教
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
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 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 斯同是荀子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 捷,李斯自以为不如。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 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商鞅、慎到、 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 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 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 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 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 君主地位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16张PPT)
②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相互转化。
老子
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④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二、孔子
孔子
人物简介: • 名丘,字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 • 儒家学派创始人(P38), •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
P37下) • 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主要活动:
A、学习礼乐 B、从政;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子
荀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思想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
地位 墨家的 创始人
儒家的 代表
思想主张
兼爱 非攻 主张“________”“________”; 贤能 节俭 提出要选_______的人治理国家;提倡_ ____;
仁政 民贵君轻 主张实行“________”;提出“__
_______”;
非正义 反对一切_____________的战争;
礼治 主张实行“________”;
顺应自然 民心 道家的 强调治国要_______________和__ __, 精神自由 代表 认为人生应追求___________,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依法 中央集权 法家的
集大成者
强调________治国,建立_______________专制统治
以德治国; 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
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
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 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 凶猛可怕!”
2、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人”。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2
5、兵家:
兵家学派代表人:孙膑
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 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
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 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 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
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
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 教。
孔子是我国第 一个主张“因材施 教”的教育家,他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 异和程度的高低, 主张在统一的培养 目标之下,注意因 材施教。
因材施教
③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 学术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言论被整理成《论语》
2)、儒家学派代表人: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历史地位:儒家代表人(“亚圣”)
4、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人: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姓名: 韩非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 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历史地位: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法家的集大成 者)
法家思想在哪个国家经过谁践行 的最为彻底?效果如何?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 重要的原因是( )
A.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 采用。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仁”;“爱人”;“为政以德”;办私学;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 让他自己觉悟(道家)
•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 惩罚措施(法家)
课堂小结
“从孔子那里 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 一股正气;从墨子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 血;在韩非那里我 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仁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B孟把子依法治①墨国家与以b知德彼治知已国,紧百战密不结殆 合1、起以德来治国
C老子
②法家
c”仁政”、“民贵”、 “君轻”
2、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D墨子 E韩非子 F孙子
③道家 ④儒家 ⑤兵家
d“兼爱”、“非攻” e“法治”、中央集权 f事备而后动 g以德教化人民
3、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4、依法治国
5、教育公平
法治观
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统治 主张改革,与时俱进
韩 非 子
为专制 主义政 治体制 的建立 和秦始 皇统一 全国奠 定理论 基础
二、群星闪耀,万古流芳——百家争鸣
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兵家学派创始人;
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 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其军 事格言。
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 的社会制度逐步形成。
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派,各 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 展,促进社会 的大变革
史读百家
墨家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
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儒若其家国,谁攻?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文士阶层的出现
社会动荡和变革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一、乱而思治,思想迸发——春秋诸子
个人简介: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做过周朝的史
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共27张PPT)
百家争鸣
在孔子的引领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 一大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 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辩论,试图创 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一 个自觉的理性时代,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长河开 始奔流不息,流淌至今……
儒
家争鸣 道家
老子
春秋后期,楚国人 著作:《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 ①应 顺其自然 主张 ②事物都有 对立面,
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③政治上“无为而治”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后期鲁国人。
孔子思想—核心思想
爱“仁心者、爱同人情”心 “己所和不谐欲相,处勿施于人”
孔子思想—政治主张
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gǒng)之” 。
实行“礼治”
荀子
百家争鸣
墨家:墨子 (战国) 思想主张 1.“兼爱”“非攻” 2.选贤任能,提倡节 俭
墨子
百家争鸣
道家:庄子 (战国) 思想主张
1、治国顺应自然 和民心 2、追求精神自由 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
百家争鸣
法家:韩非 (战国) 思想主张
1.以法治国 2.中央集权
韩非
古为今用
百家争鸣
孟子“仁政”
构建节约型社会
墨子的提倡节俭 墨子“兼爱非攻” 庄子“顺应自然”
韩非“法治”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依法治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民为本
官学
私学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不平等
平等
九年制义务教育
孔子思想—教育主张
经典诵读
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课标要求:1.了解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儒墨法家的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孟荀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名词解释:百家争鸣“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这里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各派争艳的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儒、法、道、墨、兵等各种思想流派。
各派著书立说,各抒己见,相互辩论,学术繁荣,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
课文解读:一、百家争鸣的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的出现。
2、具体体现: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战争;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官府为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办3、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二、代表人物1、老子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
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1)老子名片(2)老子思想2、庄子孔子请教老子孔子拜访老子后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
“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百家争鸣》
老子名片
老子
姓李名耳,楚国人,
春秋晚期道家学派
创始人,主张“一
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道德经》对立的双能够相互
老子 书影
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阅读教材第48—49页,完成下面表格
代表 时期 学派
主张
墨子 战国 墨家 兼爱,非攻
孟子 战国 儒家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
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为政以德;因材施教;
晚期 》
温故而知新。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队里 晚期 经》 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兵家 孙武 春秋 《孙子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晚期 兵法》
政治主张: “仁政” “爱人” “为政以德”
第一,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第二,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
教育成就 生思考的教学方法;
第三,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第四,向弟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曲
阜 三
孔
孔
庙
孔
孔林Leabharlann 府孔子: 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孙武名片
孙膑名片
兵圣 孙武
兵家 孙膑
春秋晚期
杰出的军
事家,兵
家创始人
孙武
著有《孙 子兵法》
继承发展了 孙武的军事思 想, 反对空谈 孙武 仁义,提出
孙膑 “战胜而强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进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见“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见:“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见:实行“仁政”。
荀子主见: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见: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见: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心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 8 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擅长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见“”。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见,疼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见“”;②在教学中,孔子留意和文化学问教育,③觉察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有格外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的进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学派人物著作思想主见儒儒家家孟子《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斗荀子《荀子》“礼治”道家庄子《逍遥游》治国要顺应和墨家墨子《墨子》主见“”“”,提倡节省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统治。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知道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及其历史贡献;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重难点:百家争鸣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基础解读一、老子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著作《道德经》2、老子的思想主张:1)《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2)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3)《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老子的经典名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孔子与儒家学说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导入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 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 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书影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书影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 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 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 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 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 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 而不快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 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一、老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有哪些思想主张?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著作中?
(1)创始人:老子
(2)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3)著作:《老子》(《道德经》)
2、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作为大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有哪些?作为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成就有哪些?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学生整理成什么著作?
(1)创始人:孔子
(2)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⑷著作:《论语》
3、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哪些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百家争鸣有何历史意义?
⑴原因:战国时期,铁质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诸子百家”。
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由于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有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⑵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3)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
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示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四十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
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3)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材料一中的人物与材料二中的人物有何不同?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
2、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图说历史】墨子孟子庄子韩非
(1)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它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理解学习】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学以致用】
(3)在你们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
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
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应顺应自然,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行为。
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适当的手段对该同学进行惩罚,如罚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错误。
墨家的“兼爱”思想: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
(任意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