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地区分品种能源消费量-2014

合集下载

杭州市2014年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杭州市经信委

杭州市2014年节能工作实施方案-杭州市经信委

杭州市2014年节能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全市能源“双控”工作,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根据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省能源“双控”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节能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坚持降低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责任考核、加快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机制,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努力建设美丽杭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单位GDP综合能耗较2013年下降6.4%左右,确保在2010年基础上累计下降19.5%以上;能源消费总量增幅较2013年控制在1.6%以内。

三、重点工作(一)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按照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的总体要求以及2011-2013年实际完成进度,层层- 1 -分解2014年度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目标,签订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责任。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与用能总量指标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用能总量动态平衡机制。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发展,对新上项目实行属地用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

加快落后产能淘汰。

结合国家、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意见,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范围,在造纸、印染、化工、化纤、铸造、电镀等高耗能行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开展低端落后企业整治行动,腾出用能20万吨标准煤。

加快新兴产业培育,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效降低单位能耗强度。

(三)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加快推进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能源平衡表解读

能源平衡表解读

全国(地区)能源平衡表的组成及其分析(说明:目前出版的能源平衡表列项要更丰富)一、全国(地区)能源平衡表及其表式全国(地区)能源平衡表,是用来反映全国或一个地区(省、市、县)的能源系统流程情况的平衡表,如下图所示:能源平衡表(实物量)说明:平衡关系(1)列平衡关系:第1栏等于2、3、4、5栏的代数和;第9栏等于10、11、12、13、14、15、16、18栏的代数和。

(2)行平衡关系:37=01+12-21-23;第01行等于02、03、04、05、06、07、08、09、10、11行的代数和;第12行等于13、14、15、16、17、18、20行的代数和;23=24+26+30+34;18≥19;21≥22;24≥25;26=27+29;27≥28;30=31+32+33;34=35+36。

续表说明:平衡关系(1)列平衡关系:第23栏等于01~17、18、20、22栏的代数和;第24栏等于01~17、19、21、22栏的代数和。

(2)行平衡关系:37=01+12-21-23;第01行等于02、03、04、05、06、07、08、09、10、11行的代数和;第12行等于13、14、15、16、17、18、20行的代数和;23=24+26+30+34;18≥19; 21≥22; 24≥25; 26=27+29; 27≥28; 30=31+32+33; 34=35+36。

全国或地区能源平衡表分为单项能源平衡表和综合能源平衡表两种。

在编制综合能源平衡表之前,必须先编制用实物量单位表示的单项能源平衡表,如煤炭平衡表、焦炭平衡表、电力平衡表等。

然后根据每种能源具有的热值,再换算成标准煤数量,编制全国、地区的综合能源平衡表。

全国(地区)平衡表的表式,是采用行列的矩阵形式。

“行”的各项表示能源的流向,包括能源资源的形式和使用的方向,“列”的各栏表示能源的品种,包括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如煤及各种煤制品、石油及各种石油制品,天然气、电力。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计量马大来;陈仲常;王玲【摘要】本文基于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测算了我国1998-2011年的省际CO2排放效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率达到生产前沿后在投入或产出方面所做出的改动最小.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相关性,最后运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省际碳排放效率表现出较大的省际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平均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内陆省份.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走势相对平稳,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则呈现出“U”型曲线的走势,并且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Moran'sI检验显示,省际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而空间LISA图则表明省际碳排放效率不仅具有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经济规模、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效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外开放、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及政府干预对碳排放效率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对于将来中国提高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着重调整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加强政府的碳减排工作力度.【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5(025)001【总页数】11页(P67-77)【关键词】碳排放效率;空间计量;至强有效前沿的最小距离法【作者】马大来;陈仲常;王玲【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4.3自英国2003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倡导以来,减少CO2排放量,提高碳排放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在数据领域,EPS数据平台已建成一系列专业数据库,其中包括:

在数据领域,EPS数据平台已建成一系列专业数据库,其中包括:

EPS十一大数据库专业介绍1.世界贸易数据库(World Trade Data)世界贸易数据库是国际海关组织汇总所有成员上报的各自的进出口六位码商品的贸易情况的综合信息数据库,是进行国际贸易分析的必不可少的数据来源。

世界贸易数据库中提供国际海关组织的多种商品分类标准数据查询,包括UN HS2002、UN HS1996、UN HS1992。

数据起始于1992年,覆盖250多个国家、4000多种商品的6位码税号(国际海关组织4位码税号)的年度数据。

数据库内容如下:--------------------------------------------------------------------------------------------------2.世界能源数据库(World Energy Data)世界能源数据库集成了来自世界能源组织、英国BP、世界海关组织有关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的能源、生产、消费、库存、价格、能源国际贸易数据。

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以及可再生能源等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及能源环保的数据都分别进行统计,并可以进行分类对比分析。

对于研究分析全球的能源生产与消费以及新能源都是不可或缺的数据。

历史数据从1965年起,数据年度更新。

数据库内容如下:--------------------------------------------------------------------------------------------------3.世界宏观经济数据库(World Macro Economy Data)世界宏观经济数据库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来分析世界经济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库,内容涵盖了全球各国的宏观经济,人均经济指标,国际收支,货币供应,财政收支结构,政府债务等用于评估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的100多个关键指标。

历史数据从1980年起,数据年度更新。

世界能源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世界能源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大连财经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题目世界能源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姓名郭莉峰专业年级、班级学号成绩世界能源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关键词:石油核能天然气可持续发展低碳摘要: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

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

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才能保证在“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

我国必须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学习其他发展中国家根据具体国情发展的经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和环境保护日益加强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

正文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使得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而能源的存储和可再生性的问题导致了供需矛盾不断显现。

以石油为核心的世界能源形势一直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所关注。

正确把握世界石油市场形势,对一国调整石油战略,确保石油安全,其战略意义绝非一般。

石油价格仍然面临上涨的压力,正是如此,为天然气产业带来了发展的新的机遇。

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的重要产地的争夺也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了上述热点问题的困扰。

中国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

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

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能源局公布2014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十大任务

能源局公布2014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十大任务
重 污 染 天 气 应 对 工 作 专 项 督 查 行 动 ,对 各 地 重 污 染 天 气 应对 措 施 执 行 情 况 进 行 督 导 检 查 ,督 促 当地 政 府 按 照 应 急预 案 落 实 相 关 措 施 。
能 源 局公 布 2 0 1 4能 源 工 作 指 导 意 见
国家 能源 局 1月 2 4日公 布 2 0 1 4年 能源 工 作指 导 意 见 。根 据意 见 ,国家 能 源局 提 出 四大 主要 目标 :提 高 能
落 实 大气 污 染防 治措 施 ,促 进 能源 结构 优化 ;大力发 展
中国设备工程 2 0 1 4 . 0 3

资 司 )下 发 关于 开展 资 源综 合 利用 认定 工 作专 项检 查 的 通知 ( 以下 简称 《 通 知 》 )。
领 域 、分 时段 、分 组 对重 点 资源 综合 利 用企 业 、资源 综 合 利 用 电厂认 定情 况 进行 抽查 检 查 。抽 查 重点 包括 生 活
垃 圾综 合利 用 电厂 及煤 矸石 、煤 泥综 合利 用 电厂 。
区空气监测实时信息 , 及 时发 布 预 报 预 警 , 落实限产 、
限排等污染防控措施。
这 位 负 责 人 表示 ,下 一 步 ,环 境 保 护 部 将 继 续 加 强 空 气 质 量 监 测 和 预 警 工作 ,及 时 发 布 空 气 监 测 点 位 实 时 监 测 信 息 ,指 导 各 地 做 好 监 测 预 警 和 应 对 工作 ,
环境保护部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2 0 1 4年 2月 2 3日 ,环 境 保 护 部 有 关 负 责 人 向媒 体 通 报 ,为 应对 重 污 染 天 气 ,环 境 保 护 部 启 动 重污 染 天 气 应 急 机 制 ,按 照 《京 津 冀 及 周 边 地 区 重 污 染 天 气 监 测 预 警 方 案 》 ,联 合 中 国 气 象 局 做 好 京 津 冀 及 周 边 地 区 空 气 重 污 染 天 气 监 测 预 警 预 报 工 作 ,并 组 织 1 2 个 督 查 组 ,赴 京 津冀 及 周边 地 区北 京 、天 津 、石 家 庄 、 邯 郸 、邢 台 、保 定 等 重 点城 市 ,就 重 污 染 天 气 应 对 工 同时 印 发 紧急 通 知 ,要 求 各有 关 省市 结 合 本 地 实 际 情 况 ,做 好 重 污 染 天 气 过程 的趋 势 分析 ,公 布 本 地

2-2012年205-1、205-2报表调整情况及操作要点

2-2012年205-1、205-2报表调整情况及操作要点
国家自10月份起,查询了当月的加工转换效率,所以 下半年起,特别是火力发电煤耗变动较大的企业请查询分 企业煤耗,不要出现极值。
三、2012年205-1/205-2报表审核流程
(八)查询表六的JCCX01、JCCX02、JCCX06、JCCX08 操作方法:月报任务→简表管理→生成简表→选择“ 查询表六”→勾选以上四张表→选择数据库→生成表格→ 在简表编缉中查看。
八、审核原煤、洗精煤和焦炭两年折标系数填报 口径不一致的企业。
七、几个需要说明的填报原则
一、原煤折标系数的填报原则? 原煤合计项的折标系数根据无烟煤、炼焦烟煤、 一般烟煤和褐煤填报算合计项的折标系数。需 采用累计加权平均计算,不能直接使用当月实测 值填报。
二、2012年名录和行业代码调整情况
(一)2012年定报将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二、2012年名录和行业代码调整情况
★高耗能行业工业产品代码变动情况
二、2012年名录和行业代码调整情况
(二)名录库
根据国统字〔2011〕96号文件,2011年和2012年季度审批的 省级上报材料时间提前到2月的7日前和5、8、11月的10日前,由 省级名录库主管机构将审批登记表、企业相关材料、增减变动一览 表上报国家名录库主管机构;在当月23日前,国家名录库主管机构 统一生成全国“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定报调查单位库, 供各专业当月及后两月的月度和季度调查使用。
七、几个需要说明的填报原则
二、做为原材料消费的各类能源均做为能源消费 量计入P205-1表工业消费。
七、几个需要说明的填报原则
三、根据P205-1表的填报原则,以下情况需要同口径调整同期数: (1)对于有原煤消费的企业,原煤折标系数原则上按照规定均

能源统计中常见的问题

能源统计中常见的问题

能源统计中常见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石油工业统计吗?你知道能源统计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吗?下面是yjbys我为大家带来的能源统计常见问题能源供应的知识,欢迎阅读。

1 问:各种春季能源技术折标准煤参考系数每年都发生变化吗?在哪儿可以查到?答:能源标准煤参考系数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可查到。

但在实际统计中,是按实测的热值计算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这一系数每月是有变化的,当得不到按实测的热值计算的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时,可采用参考系数。

2 问:“能源消费总量”、“一次能源消费型总量”和“综合能源消费量”有何区别?答: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地域(行政或地理区域)内,国民经济各奥罗县和行业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一般情况下,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量,称作综合能源消费量或能源消费量。

所以,能源消费总量是针对区域能源消费的总量而言的。

综合能源消费量针对相关行业、企业范围内所消费企业的各种电力的总量而言的。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以一次能源型态体现的全部能源消费量,它等同于能源消费生产量。

3 问:单位GDP能耗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答: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简称单位GDP能耗),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亚洲各国(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当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万元时,即为万元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公式中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

4 问:为什么“分地区煤炭总产量”中各省的总和大大超过全国的数据?答:我国能源消费同GDP一样实行分级核算,地区相交处存在重复因素等,而国家核算时能剔除重复等因素,所以会出现弊病地区合计数大于欧洲联盟数的现象。

5 问: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行业划分方法与国际通行准则(IEA)有什么差别?如何调整到国际可比的口径?答: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消费需求行业区划方法与国际通行准则(IEA)不一致。

主要原因是统计的行业划分原则不同。

2013年世界能源供需浅析——《BP世界能源统计2014》解读

2013年世界能源供需浅析——《BP世界能源统计2014》解读
能 源 生产 、消 费 、进 出 口等 情 况 ,能 源 品种 包 括 所 有 商 品能 源 :石 油 、天 然气 、煤 炭 、水 电 、核 电 以及其 他可 再 生能 源 。2 0 1 4 年6 月 ,B P 公 司 发布
危机 以来 的恢 复性 增 长 。而  ̄O E C D国家能 源 消费 增速 放 缓 ,一 次 能源 消 费达 N 7 1 . 9 7 亿 吨油 当量 , 同 比增 长 2 . 8 % ,延 续 2 0 1 0 年 以来 增 速 下 降 的 态 势 ,比上 年增速 下 降 1 . 7 个百 分点 。
全 球 经 济 增 长 疲 软 , 能 源 消 费 却 继 续 保 持 发 展 态 势 , 能 源 消 费 量 比上 年 增 长 2 . 0 %。
其 中 ,新 兴经 济体 仍然 为全球 能源 需求 的主 导力量 , 占2 0 1 3 年 全球 能源 需求增 长 的 8 0 %, 占2 0 0 3 年 以来全部 能源 需求增 长的近 1 0 0 %,但 其 能源 消 费延续增 速减缓 的态 势;而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 在经济逐步恢复 的推动下 ,能源消费增长 高于长期平 均水平 。O E C D国家和 ̄O E C D国家之间的能源增速差异缩窄至2 0 0 0 年 以来最低水平。
2 0 1 3 年世界能源供需浅析
《 B P 世界能源统计2 o 1 4 > > 解读
王 睿
( 中 国石 化 集 团公 司经济 技术 研究 院 ,北京 1 0 0 0 2 9 )

要 :2 0 1 4 年6 月 ,B P 公 司发布 了 《 B P 世界 能源 统计2 0 1 4 》。据B P 公司 统计 ,2 0 1 3 年尽 管

6 4

中国能源类统计数据

中国能源类统计数据

中国能源类统计数据
表1 中国能源与经济主要指标
表2 中国分品种能源产量
表3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及结构
表4 中国2015年分部门、分品种终端能源消费量
表5 中国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周转量和交通工具拥有量
表6 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
表7 “十二五”规划中主要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表8 2014年各地区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汇总表
表9 2015年度中国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表
表10 “十三五”规划的主要节能减排目标
表11 “十三五”各地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表12 “十三五”主要行业和部门节能指标
表13 “十三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表14 “十三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表15 “十三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表16 “十三五”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表17 “十三五”重点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全文完-。

我国能源构成

我国能源构成

我国能源构成:我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储量相当丰富,中国一次能源的探明储量和居世界的位次如下:煤炭探明储量1500Gt 位居世界第三石油探明储量7.0Gt位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探明储量33300Gm八3位居世界第十六位水电探明储量0.68GkWh位居世界第一。

现已探明,我国煤炭占能源资源总储量的98%以上,而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例很小,不到2%,这是我国能源储量构成的最大特点。

我国能源储量构成以煤为主,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我国能源自给政策的基础。

我国能源的地区分布:我国能源分布广泛,但能源种类及储量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很大,表1列出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构成。

由表1可见,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水力、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人均能源丰度较高,东北地区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构成能源资源占全国的比重%能源资源的构成%地区能源合计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参源丰度tce/人华北43.964 1.814.498.2 1.30.52680东北 3.8 3.1 1.848.354.614.231.2293华东 6.0 6.5 4.418.272.922.5 4.6141中南 5.6 3.79.5 2.544.551.8 3.7142西南28.610.770.0 2.525.274.70.11218西北12.112.012.514.066.731.3 2.01216中国能源供需状况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突破20亿吨标准煤。

原煤产量达到22亿吨, 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石油产量达到1181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5003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2位。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使能源供应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

/十五0 时期能源消费总量中,我国国内资源的供给率平均为9316%,平均差率为614%,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为614%、718%和713%。

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

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

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引言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碳排放增加引发的气候变暖问题正成为国内外的焦点。

安徽省地处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中游,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和人口大省,又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集聚态势初步显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因此,本报告以安徽省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排放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识别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及贡献量,把握其演变规律,对加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控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安徽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集聚与能源消费情况(一)安徽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近年来,安徽省GDP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安徽省GDP达22005.6亿元,是1995年的12.2倍,年均增长率为13.3%;2003年后增速不断加快,年均增长率为15.5%。

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扩大,第三产业比重呈现阶段性变化。

1995~2003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扩大,2004~2011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缩小,2012后第三产业比重再次呈逐步扩大趋势。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安徽省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1995~2003年,安徽处于初始工业化时期。

第二个时期为2003~2013年,安徽省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第二产业比例不断加大,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39.1%增加到2013年的54.7%;第三产业比重由41.8%下降到33.0%。

第三个时期为2013年后,在保持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处于工业化优化阶段。

特别是2010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值从2010年的2498.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921.5亿元。

能源平衡表解析

能源平衡表解析

全国(地区)能源平衡表的组成及其分析一、全国(地区)能源平衡表及其表式全国(地区)能源平衡表,是用来反映全国或一个地区(省、市、县)的能源系统流程情况的平衡表,如下图所示:能源平衡表(实物量)续表说明:平衡关系(1)列平衡关系:第1栏等于2、3、4、5栏的代数和;第9栏等于10、11、12、13、14、15、16、18栏的代数和。

(2)行平衡关系:37=01+12-21-23;第01行等于02、03、04、05、06、07、08、09、10、11行的代数和;第12行等于13、14、15、16、17、18、20行的代数和;23=24+26+30+34;18≥19;21≥22;24≥25;26=27+29;27≥28;30=31+32+33;34=35+36。

续表说明:平衡关系(1)列平衡关系:第23栏等于01~17、18、20、22栏的代数和;第24栏等于01~17、19、21、22栏的代数和。

(2)行平衡关系:37=01+12-21-23;第01行等于02、03、04、05、06、07、08、09、10、11行的代数和;第12行等于13、14、15、16、17、18、20行的代数和;23=24+26+30+34; 18≥19; 21≥22; 24≥25; 26=27+29; 27≥28; 30=31+32+33; 34=35+36。

全国或地区能源平衡表分为单项能源平衡表和综合能源平衡表两种。

在编制综合能源平衡表之前,必须先编制用实物量单位表示的单项能源平衡表,如煤炭平衡表、焦炭平衡表、电力平衡表等。

然后根据每种能源具有的热值,再换算成标准煤数量,编制全国、地区的综合能源平衡表。

全国(地区)平衡表的表式,是采用行列的矩阵形式。

“行”的各项表示能源的流向,包括能源资源的形式和使用的方向,“列”的各栏表示能源的品种,包括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如煤及各种煤制品、石油及各种石油制品,天然气、电力。

这种矩阵形式的平衡表,可以把各种能源的单项平衡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可以较为完整地反映各种能源的生产、进出口、储存、加工转换、消费等各项环节的综合平衡。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

能源供应和安全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新世纪以来,我国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供应能力稳步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建成世界最大的能源供应体系,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能源供求关系深刻变化。

我国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很大,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能源国际合作不断深化,能源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必须加强全局谋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和行动纲领,推动能源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确保能源安全供应,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着力提高能源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着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绿色发展,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切实提高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战略方针与目标。

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重点实施四大战略:1.节约优先战略。

把节约优先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中国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影响因素

中国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影响因素

我国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影响因素摘要:现今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物质根底,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

能源相当于城市的血液,它驱动着城市的运转。

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能源的依赖越强,因为能源在维系以下重要功能:照明、交通、餐饮、供暖、降温、自动化管理系统。

理论上认为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开展水平、收入水平、产业开展等因素。

为此,收集了中国能源消费标准煤总量、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等2000--2021年的统计数据。

此题旨在通过建立这些经济变量的线性模型来说明影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的原因。

关键词:能源消费需求总量实证分析一、文献综述(一)能源消费总量定义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

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通过制订或查阅全国或全地区的能源平衡表,其计算公式为:全国〔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期初库存量+一次能源生产量+能源进口量〔调入量〕-能源出口量〔调出量〕-能源期末库存量。

〔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

能源消费总量分为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损失量三局部。

〕⑴终端能源消费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转换二次能源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

⑵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与产出各种能源产品之和的差额,是观察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损失量变化的指标。

⑶能源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能源在输送、分配、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量,不包括各种气体能源放空、放散量。

〔二〕我国能源消费的特点我国能源消费呈三大特点:一是目前沿海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二是能源地区性分布决定了东南沿海需要从其他地区调入和进口一次能源;三是沿海的燃料结构及利用效率造成了煤烟型污染。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多变量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多变量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收稿日期:2023-05-25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M S 05036)㊂作者简介:王圣杰(2000 ),男,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㊁碳达峰㊁碳中和㊂张智羽(1979 ),男,副教授,博士,就职于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研究方向:碳达峰㊁碳中和㊂基于S T I R P A T 扩展模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多变量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王圣杰1,张智羽2(1.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2.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 要:通过I P C C 碳排放系数法估算了2000 2019年山西省能源碳排放量,选用S T I R P A T 扩展模型,利用相关性检验㊁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岭回归逐步分析了山西省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规模㊁城镇化率㊁人均G D P ㊁产业结构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㊁碳排放强度㊁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每项分别增长1%,能源碳排放量分别对应变化1.143%㊁0.487%㊁0.107%㊁0.069%㊁-0.468%㊁-0.068%㊁-0.107%㊁-0.408%㊂山西省为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碳排放量,应当促进低碳经济㊁增强居民绿色消费意愿,加快能源技术创新㊁推动清洁生产,加快经济转型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立碳交易市场㊁利用市场机制助力节能减排㊂关键词:山西省;能源碳排放;S T I R P A T 模型;岭回归 中图分类号:F 062.1(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4)02 0114 05 在2020年9月22日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二氧化碳排放碳中和 ㊂山西省在 十四五 规划中,也将实现 碳达峰 纳入2021 2025年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山西省按照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策略节能减排,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远高于国家人均水平,所以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实现 双碳 目标的道路上山西省仍然面临着很大挑战㊂碳排放问题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国内外有大量学者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进行了研究㊂J i b o r n M [1]等使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比较技术进步后一些国家的碳排放量,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脱钩关系;K a ya Y [2]在他的相关研究中,将碳排放量与人口㊁能源㊁产业等影响因素关联起来,构建碳排放量的表达式为人口规模㊁人均G D P ㊁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的乘积,建立起目前碳排放计算的主流思想方法 K a ya 恒等式,为后期学者进一步研究分解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㊂胡初枝等[3]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 K C )并利用平均分配余量的分解方法,从规模效应㊁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3个方面对我国1990 2005年的碳排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可以用字母 N 来体现㊂黎孔清等[4]应用S T I R P A T 模型分析影响南京市2000 2015年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㊂A n g B W[5]通过对迪氏指数分解法进行改良,在解决了残差剩余项问题的同时,还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 M -D I )化解了分解过程中出现0值与负值的问题,L M -D I 模型得以被学者广泛应用㊂A k b o s t a n c i E 等[6]在对土耳其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部门分解时使用2024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 a n u a r y 20242540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2T o t a l N o .540了对数平均D i v i s i a分解法(L M D I),分析表明碳排放的主要动力部门是建筑业和制造业㊂马峥等[7]基于S D A模型和投入产出表,从4个影响因素即能源结构效应㊁碳强度效应㊁投入产出技术效应和总效应来分解和分析中国碳排放量的变化,结论显示这4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于中国碳排放变化且不同行业对不同效应的作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㊂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的方法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理论上的创新,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基础,也为后续针对局部区域和特定行业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多种方法选择和参考,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全国或者经济发达地区为研究范围,对山西省这样的资源型区域研究相对较少㊂因此,从理论上,思考如何提高节能减污降碳力度,是山西省在当前转型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在节能减污降碳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对推动山西省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从实践方面来说,分析并掌握山西省能源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大小,有助于山西省实现碳减排的政策目标并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能为山西省制定切实可行的减排目标及减排措施提供帮助和参考㊂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能源碳排放量测算模型笔者所使用的分地区㊁分品种能源消费量的数据来自2000 201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山西统计年鉴“,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在计算过程中选用煤炭㊁焦炭㊁汽油㊁煤油㊁柴油㊁燃料油和天然气等七类化石燃料能源,国内学者[8-9]通常根据‘I P C 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和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2007)所发布的相关数据推算得出碳排放系数和标准煤换算系数,主要思路和方法是将分类的能源消费量与对应碳排放系数㊁标准煤换算系数相乘再进行加总,计算出能源碳排放量,各品种能源碳排放系数和标准煤换算系数如表1所示,具体计算公式为:C=ðE iˑθiˑβi(1)式(1)中C为能源碳排放量,i为能源类型,E i 为能源消费量,θi为碳排放系数,βi为标准煤换算系数㊂表1分品种能源碳排放系数和标准煤换算系数能源种类碳排放系数标准煤换算系数煤炭0.75590.7143k g标准煤/k g焦炭0.85500.9714k g标准煤/k g汽油0.55381.4714k g标准煤/k g煤油0.57141.4571k g标准煤/k g柴油0.59211.4714k g标准煤/k g燃料油0.61851.4286k g标准煤/k g天然气0.44831.3300k g标准煤/k g 1.2S T I R P A T扩展模型Y o r k[10]等提出了S T I R P A T模型㊂S T I R P A T 模型在I P A T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能更详细准确地分析碳排放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且能在分解分析时根据研究领域和地区的具体情况更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影响因素㊂目前,该模型成了国内外在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时广泛使用的方法,其基本公式为:I=a P b1A b2T b3e(2)式(2)中a为模型系数,I为对环境压力,P为人口因素,A为社会财富因素,T为技术水平因素,e 是方程中的误差项㊂取对数后式中的b1㊁b2㊁b3表示其他的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P㊁A或T分别变化1%时引起的环境变化的百分比㊂笔者参考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10-12],将S T I R P A T模型扩展为四类影响因素,分别是人口因素㊁财富因素㊁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其中人口因素选用人口规模P和城镇化率U作为变量;财富因素选用人均居民生产总值A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作为变量;技术因素则引入碳排放强度T I 和能源强度E I作为变量,而模型扩展后纳入的结构因素则选用产业结构I S和能源结构E S,在公式(2)的基础上,笔者将S T I R P A T扩展模型取对数,具体公式为:L n I=L n a+b1L n P+b2L n U+c1L n A+c2L n C+d1L n T I+d2L n E I+f1L n I S+f2L n E S+l n e(3)式(3)中a为模型的系数,e为模型的误差项, b1㊁b2㊁c1㊁c2㊁d1㊁d2㊁f1㊁f2是指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P㊁U㊁A㊁C㊁T I㊁E I㊁I S㊁E S分别变动1%时引起的能源碳排放量I变动的百分比㊂各变量数据是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测算,具体解释如表2所示㊂王圣杰,等㊃基于S T I R P A T扩展模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多变量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西省为例2024年第2期表2变量描述影响因素变量符号变量解释单位能源碳排放量I I P C C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万吨标准煤人口因素人口规模P地区年末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U城镇居民占地区总人口比重%财富因素人均G D P A地区G D P总量/地区总人口元C P I C以1978年为基期-技术因素碳排放强度T I单位G D P碳排放量吨/万元能源强度E I单位G D P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万元结构因素产业结构I S第二产业占G D P比重%能源结构E S原煤和洗精煤消费量/能源消费总量%2实证分析2.1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据‘山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2000 2019年,山西省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但2015年后增速放缓,变化趋势基本趋同;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中获取原始数据,利用公式(1)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山西省能源碳消费排放量由2000年的8930.83万t增长到2019年的30 878.59万t,仅在2008㊁2009㊁2016年出现了增长率为负值的情况,但碳排放量总体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均能源碳排放量由2000年的2.75t增长到2019年的8.28t,见图1㊂无论是能源碳排放量还是人均能源碳排放量都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山西省的碳减排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㊂2.2S T I R P A T扩展模型回归拟合分析结果2.2.1相关性检验结果㊂首先将选用的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然后利用S P S S29.0进行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㊂由表3可见,L n I㊁L n P㊁L n U㊁L n A㊁L n T I㊁L n E I㊁L n E S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说明备选变量之间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㊂因此,还需要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来验证备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干扰㊂图12000—2019年山西省能源碳排放量和人均能源碳排放量表3变量相关性检验L n I L n P L n U L n A L n C L n T I L n E I L n I S L n E S L n I1.000L n P0.9401.000L n U0.9760.9831.000L n A0.9670.9630.9801.000L n C0.050-0.0020.0210.1311.000L n T I-0.896-0.946-0.943-0.979-0.1691.000L n E I-0.942-0.974-0.980-0.986-0.1270.9781.000L n I S-0.184-0.301-0.273-0.0990.5050.0570.2121.000L n E S-0.691-0.544-0.605-0.577-0.0430.4570.5750.2001.0002.2.2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结果㊂为验证备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干扰,笔者对模型进行验证时首先选用O L S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㊂方差膨胀因子的检验即V I F值通常用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由表4可以看出,L n P㊁L n U㊁L n A㊁L n-T I㊁L n E I㊁L n I S的V I F值都远大于最大容忍度10,可以认为备选变量之间受到了明显的多重共线性干扰,且由于存在多重共线性,备选变量的显著性也会受到影响㊂综上,使用O L S拟合出的未标准总第540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化系数和标准化系数都无法保证其在解释备选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程度时的可靠性,所以仅使用O L S普通最小二乘估计进行拟合和分析结论是不够严谨和准确的㊂表4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未标准化系数标准误差标准化系数t检验显著性容差V I F 常量-8.9791.513-5.9350.000L n P0.9790.1840.1395.3070.0000.02049.004 L n U0.0300.1150.0150.2640.7970.004226.548 L n A1.0060.0382.03826.4940.0000.002423.317 L n C-0.0410.111-0.002-0.3730.7160.3352.988 L n T I1.0170.0481.24021.1480.0000.004246.086 L n E I0.0040.0660.0050.0590.9540.002438.632 L n I S-0.0190.043-0.007-0.4390.6690.05318.980 L n E S0.0020.0190.0010.0790.9390.1835.4742.2.3岭回归分析㊂为了克服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并提高模型拟合结果的准确有效性,笔者使用针对数据分析存在多重共线性干扰的有偏估计 岭回归[13](R i d g e R e g r e s s i o n)进行模型的拟合和分析㊂岭回归估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显著地改进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的均方误差,以此增强模型拟合结果的稳定性和获得更可靠有效的回归系数,不过岭回归也有着显著的缺点,即这种方法会以损失部分信息和降低精度为代价㊂在S P S S29.0输入R i d g e R e g r e s s i o n语法进行岭回归估计,以L n P㊁L n U㊁L n A㊁L n C㊁L n T I㊁L n E I㊁L n I S和L n E S为自变量,L n I为因变量,得到不同的岭迹图和不同惩罚的对应系数㊂惩罚即K值,通常其数值越小,代表着样本数据的信息损失越少,且拟合出的模型精准度会越高㊂观察岭迹图其标准化系数和的变化情况,当各个备选变量的回归系数趋于稳定时,K=0.25,且此时的R2为0.956,F值为29.871,S i g值为0.000002,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可以选择K=0.25时进行回归,此时的岭系数如表5所示㊂表5 K=0.25时各变量的非标准化系数变量L n P L n U L n A L n C L n T I L n E I L n I S L n E S 系数1.1430.4870.107-0.468-0.068-0.1070.069-0.408将K=0.25得到的非标准化系数代入公式(3)可以得到S T I R P A T扩展模型,公式为:L n I=0.982+1.143L n P+0.487L n U+0.107L n A-0.468L n C-0.068L n T I-0.107L n E I+0.069L n I S-0.408L n E S(4)笔者将变量的数据代入公式(4)来对山西省能源碳排放量进行拟合,误差绝对值平均为5.713%,总体拟合情况较好,具有一定的实证意义,实际值与拟合值的对比可见图2㊂图2山西省能源碳排放实际值与拟合值对比3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3.1主要结论笔者首先对2000 2019年山西省能源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I P C C碳排放系数法大致估算了2000 2019年山西省能源碳排放量,选用S T I R-P A T扩展模型,利用相关性检验㊁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岭回归逐步分析了山西省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在山西省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中,人口规模㊁城镇化率㊁人均G D P和产业结构这4个变量对能源碳排放量起正向促进作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㊁碳排放强度㊁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这4个变量对能源碳排放量起反向抑制作用㊂在起正向促进作用的4个变量中,作用程度大小依次是人口规模>城镇化率>人均G D P>产业结构,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这4个变量每增长1%,能源碳排放量分别增长1.143%㊁0.487%㊁0.107%和0.069%;在起反向抑制作用的4个变量中,作用程度大小依次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碳排放强度,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这4个变量每王圣杰,等㊃基于S T I R P A T扩展模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多变量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西省为例2024年第2期增长1%,能源碳排放量分别减少0.468%㊁0.408%㊁0.107%㊁0.068%㊂3.2对策建议根据对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多变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㊂3.2.1促进低碳经济,增强居民绿色消费意愿㊂人口因素仍然是山西省能源碳排放中起作用程度最大的影响因素,因此山西省在人口经济稳步增长和保障民生福祉的同时,还要着力增强居民的绿色消费意愿,通过种种措施来提升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的占比,从而在需求侧端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㊂3.2.2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动清洁生产㊂能源技术的创新进步和能源效率的不断提高是实现 双碳 目标驱动力中关键的一环㊂因此,必须加快推动能源技术的创新,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时推广并加以应用成熟的节能减污降碳技术;立足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动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清洁生产的建设速度,提升清洁电力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占比,从供给侧端来减少能源消费量㊂3.2.3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㊂山西省自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策略提出以来,对风能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成效明显,碳排放量有所下降㊂在 十四五 期间应当继续在该策略的指导下加快经济转型,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低耗能㊁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利用第三产业的发展帮助经济增长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㊁逐步摆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困境㊂3.2.4建立碳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助力节能减排㊂张彩江等[14]研究表明:碳交易试点政策明显抑制了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增长,且碳交易市场能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来促进区域进行碳减排㊂因此,山西省可以借鉴中国碳交易市场试点城市的经验,尽快尝试建立碳交易市场,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减小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㊂[参考文献][1]J i b o r n M,K u l i o n i s V,K a n d e r A.C o n s u m p t i o nV e r s u s T e c h n o l o g y:D r i v e r s o f G l o b a l C a r b o n E-m i s s i o n s2000 2014[J].E n e r g i e s,2020,13(2).[2] K a y a Y.I m p a c t o f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e m i s s i o nc o n t r o l o n G N P g r o w t h: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p r o p o s e d s c e n a r i o s[R].P a p e r P r e s e n t e d a tt h e I P C C E n e r g y a n d I n d u s t r y S u b g r o u p,R e s p o n s e S t r a t e g i e s W o r k i n g G r o u p,P a r i s,F r a n c e,1990.[3]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等.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08(3):38-42.[4]黎孔清,马豆豆,李义猛.基于S T I R P A T模型的南京市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8):238-245.[5] A n g B W.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f o r p o l i c y-m a k i n g i n e n e r g y:w h i c h i s t h e p r e f e r r e dm e t h o d?[J].E n e r g y P o l i c y,2004,32(9):1131-1139.[6]A k b o s t a n c i E,T u n c G i,Türüt-A S I K S.D r i v e r s o f f u e l b a s e d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e m i s-s i o n s:T h e c a s e o f T u r k e y[J].R e n e w a b l ea n d S u s t a i n ab l e E n e r g y R e v i e w s,2018,81:2599-2608.[7]马峥,崔豫泓.基于S D A模型的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0,40(7):32-36.[8]赵江燕,朱宇恩,马建超,等.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清单和影响因素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2,53(6):989-996.[9]关敏捷,袁艳红,冉木希,等.基于S T I R P A T模型的山西省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峰值预测[J].中国煤炭,2021,47(9):48-55.[10] Y o r k R,R o s a E A,D i e t z T.S T I R P A T,I P A T a n d I m P A C T:a n a l y t i c t o o l s f o r u n-p a c k i n g t h e d r i v i n g f o r c e s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m p a c t s[J].E c o l o g i c a l E c o n o m i c s,2003(3):46.[11]王长建,张虹鸥,叶玉瑶,等.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多变量驱动因素:基于扩展的S T I R P A T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3):210-214.[12]廖祖君,张剑宇,陈诗薇.碳排放影响因素及达峰路径研究:基于四川省的分析[J].软科学,2022(8):1-11.[13]高素英,李延军,金浩.岭回归在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5(10):142-144.[14]张彩江,李章雯,周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否实现区域减排[J].软科学,2021,35(10):93-99.总第540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