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量和通行能力
交通量与通行能力.
如果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道路等级
交通组成
一级公路
fHV=0.75
多车道影响 fn=0.95
Cr=1300X0.95X0.75=926(pcu/h)
车道数=Na/Cr=3200/926=3.5
3.3通行能力
六、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 道路提供给车辆行驶的条件及舒适度 不管公路还是城市道路 尤其是高等级道路需要提供合理的服务水平
二、交通量的观测
3.1交通量的预测与计算
三、标准小汽车与车辆换算
3.2行车速度
一、行车速度的类别与测定方法 1.地点车速 2.时间平均车速 3.空间平均车速 4.全程车速
设计车速
路段车速测定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取 85%位车速作为代表性车速 二、行车速度数据的整理 然后根据道路等级,服务水平,在 三、车速的分布
用什么指标来表示? 高等级道路以车流密度 或 V/C 一般道路以平均运行车速 或 V/C 交叉口以车辆延误
公路设施类型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段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及 其交织区
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参数 密度[pcu/(h.ln)]和V/C比 密度[pcu/(h.ln)]和交通 量(pcu’h)
80km/h、60km/h的二级公路 延误率(%)和平均速度 路段 (km/h)
3.1交通量的预测与计算二源自交通量的观测目的: 预期目标: 连续观测 间断观测 选择观测点: 一周 一天 小时 采用观测方法: 某路段 选取观测时段: 计数器 录像 制定观测记录表: 交叉口 统计观测数据: 感应器 人工记录 编制观测工作报告:
3.1交通量的预测与计算
交通量观测用表
3.1交通量的预测与计算
实际通行能力
Cr=Nf1f2f3f4f0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1)道路条件的修正系数:包括车道的宽度修正、侧向净空修正、纵坡度 修正系数、视距不足以及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纵坡度修正系数:
f HV
1
1 P(T E T-1)
P(R E R-1)
式中:PT、P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所占百分比。 ET、ER——货车、公共汽车、旅游汽车换算为小客车的当量值。
基本通行能力
3.设计(规划)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也称规划通行能力,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在 不同设计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最 大服务交通量,通常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2: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01 基本通行能力 02 实际通行能力 03 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道路和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 的最大交通量。
(1)道路条件
(2)交通条件
车道宽度大于3.75m, 路旁的侧向余宽大于 1.75m。纵坡平缓,并 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 平面线性和路面状况。
单一的标准汽车、运行 的速度一致、相互干扰 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本通行能力
2.实际通行能力 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可能交通量。
分析过程:
1)确定基本通行能力:C值。 2)确定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根据地形、道路和交通状况。 3)确定实际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C乘以修正系数。
实际通行能力
实际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2)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主要是由于车辆组成的影响,特别是混合 交通情况下,车辆类型众多、大小不一、占用道路面积不同、性能不 同、速度不同,相互干扰大,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行能力、交通量与服务水平等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以高速公路为例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即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间距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又称理论通行能力。
一般指在一定时间段(取15min或1h)和理想的道路、交通及管制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个断面所容许通过的最大持续交通流,为四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交通量。
表1 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B01-2003)》第45页(未自编页码,以PDF文本页码计,下同),《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2、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即用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标准而要求道路承担的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每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即二级服务水平下的最大服务交通量。
表2 高速公路设计通行能力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6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10页。
3、服务交通量服务交通量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道路某一断面或均匀路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表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A)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表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B)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4、服务水平(V/C)服务水平(V/C,即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行车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服务水平的实质是描述车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及其驾驶员和旅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一般分为四级,具体参数指标见表3。
5、年平均日交通量(适应交通量)高速公路按单向单车道的设计小时交通量考虑,为与我国一直沿用的适应交通量指标相衔接,仍沿用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指标,计算公式为:表4 高速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8、49页。
交通量及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交通量及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首先,交通量分析是衡量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道路或路段的车辆数量。
交通量分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包括交叉口计数、路段纵断面计数和视频监控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确定交通流量的峰值和平均水平,以及交通流的分布情况。
其次,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容纳和满足车辆流量的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的测量通常以车辆通过的单位时间为指标,单位可以是小时或每分钟。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如车道数目、行车速度、信号控制、道路几何形状等。
一般来说,道路通行能力越高,道路的拥堵程度就越低。
除了交通量和道路通行能力,还有其他影响道路拥堵的因素需要考虑。
其中之一是车辆类型和特征。
不同类型的车辆(如小型车、重型车、公交车等)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重型车辆的体积和速度较慢,容易引起拥堵。
此外,车辆密度、转向行为和交通事故等也会对道路通行能力产生影响。
为了应对道路拥堵问题,交通管理者和规划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之一是优化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合理设置信号配时和交通信号优化,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另一项举措是改善道路几何设计,例如增加车道数目、改善转弯半径和提高速度限制,以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此外,提供多种交通模式选择,如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自行车等,也可以减少私人车辆的数量,缓解交通压力。
总结起来,交通量及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是评估道路拥堵程度和规划交通策略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交通量、道路条件和车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有关道路通行能力和拥堵原因的结论,为道路改进和交通管理提供指导。
因此,这种分析对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及通行能力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及通行能力分析摘要:交通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对其展开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道路上发生的多种交通安全事故都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只有从交通组成和交通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才能够认识到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
城市道路在长期使用后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保证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就必须要对道路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因此城市道路中的施工现象无法有效的避免。
但是道路施工的过程会给周边的环境带来诸多的影响,如何尽可能降低道路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
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应尽可能减小施工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其次要尽可能降低道路施工给正常的行车驾驶人带来的风险。
现阶段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路段的车速会显著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明显下降,其他未施工路段则几乎不会受到影响。
当道路的施工区域占据了部分道路时,驾驶人在经过施工路段时不得不进行变道,这一行为会导致其他车道的车速变缓,进而出现一定的拥堵现象。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通行能力引言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逐渐变成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城市正在飞速发展,城市的交通也因人口不断涌入,使交通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增多导致交通变得拥挤,市政府意识到需要对城市交通进行改变,为此下文会先分析,之后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城市道路施工区概述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为有效保证施工人员以及各种类型设备的安全,对部分道路进行维修的区域称之为道路施工区。
这一区域在城市道路维护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对施工区组成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将道路施工区域划分为4个部分,依次分别是预警区、过渡区、活动区及终止区。
现阶段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区划分为2种类型:全封闭施工区域和半封闭施工区域。
全封闭施工区域是指一整条车道都被完全占用;而半封闭则是指只占用车道的一部分。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半封闭施工区域又可划分为占用一个方向全部车道进行施工和占用一个方向部分车道进行施工。
交通量及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根据交通参与者的不同类型,可 分为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 通量和行人交通量等。
交通量时空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特征
交通量随时间变化而呈现一定的规律 性,如早晚高峰、节假日高峰等。
空间分布特征
不同路段、不同区域的交通量分布存 在明显差异,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 等因素密切相关。
影响交通量因素分析
新型轨道交通
如磁悬浮列车、高速铁路等,提供快速、大运量的交通服务,改变城 市交通结构。
城市规划调整对交通需求变化预测
城市副中心建设
分散城市中心交通压力,引导交通流向,优化城市交通布 局。
居住区与商业区合理配置
减少通勤交通,提高居民出行效率,降低交通拥堵风险。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乘客,减少私家车出行。
推广交通信号优化技术
应用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减少交通延误。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
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守法意识,维 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01
02
03
增加道路网密度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布局, 提高道路网密度,增加道 路通行能力。
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繁荣地区交通量相 对较大。
土地利用性质
商业、居住等用地对交 通量产生较大影响。
道路交通设施
道路等级、宽度、交叉 口设计等直接影响道路
通行能力和交通量。
政策法规因素
交通管理政策、限行措 施等对交通量产生一定
影响。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数据采集方法
01
包括人工计数法、自动计数法、视频检测法等。
02
05_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05_道路通行能力分析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或道路所能容纳的车流量的大小。
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对于合理规划道路交通体系、调整道路交通流动以及提高交通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道路交通量、交通流速和交通密度三个方面对道路通行能力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认识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测算方法。
首先,道路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路段的车辆数量。
交通量是衡量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行能力常由交通研究部门进行道路交通量的测算,通常使用交通领域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交通状况调查和观测、交通量记录器和车辆计数器等。
通过对道路交通量的测算和观测,我们可以了解到道路通行能力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其次,交通流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路段的车辆行驶速度。
交通流速是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参数之一、交通流速的测算一般使用观测法、公式法和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其中公式法是最常用的测算方法之一、公式法的测算公式为:交通流速=道路通行能力/道路交通量。
交通流速的测算不仅可以反映出道路通行能力的高低,还可以帮助交通规划部门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流动,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
最后,交通密度是指在其中一路段上单位长度内通过的车辆数量。
交通密度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交通密度的测算一般使用观测法和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模拟法是最常用的测算方法之一、模拟法是指通过对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模拟计算,得出道路上的车辆密度。
交通密度的测算可以帮助交通规划部门了解车辆的集中程度,为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是交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通过对道路交通量、交通流速和交通密度的测算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测算方法,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道路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公路通行能力及车道数计算
公路通行能力及车道数计算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每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然后再根据车道数计算出整个道路的通行能力。
车道通行能力的计算通常使用以下公式:Q=(N*S*V*γ)/(L+G)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车道的车辆数量;N表示车道数;S表示车道宽度;V表示车辆平均速度;γ表示每小时车辆数调整系数;L表示车辆平均长度;G表示车辆平均行距。
对于不同的车辆类型和道路类型,其中的参数会有所不同。
道路的通行能力可以通过每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乘以车道数得到:Q_total = Q*L其中,Q_total表示单位时间内整个道路的通过车辆数量;L表示车道数。
举个例子,假设条有3条车道的道路,车道宽度为3.5米,车辆平均速度为60公里/小时,每小时车辆数调整系数为0.9,车辆平均长度为5米,车辆平均行距为10米,单位时间内每条车道通过的车辆数量为:Q=(N*S*V*γ)/(L+G)=(3*3.5*60*0.9)/(5+10)=23.33则整个道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为:Q_total = Q*L = 23.33*3 = 70因此,这条道路的通行能力为每小时通过70辆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式是理想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实际上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交通流量的波动、道路状况的变化、车辆信号控制等。
另外,道路的通行能力还可以通过交通流理论中的道路容量计算,其中包括道路的几何特征(如车道宽度、车道线形状等)、交通流量、交通流速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这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计算方法。
总之,公路通行能力及车道数的计算是交通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以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与效率。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道路的需求。
交通量及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道路级别
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计算行车速度
60,50
50,40
40,30
50,40
40,30
30,20
40,30
0.46
交叉口对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K3)见表4-6。
表4-6 交叉口对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K1)如表4-4:
道路可能通行能力系数取值:
交叉口对单车道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见表4-5。汽车产业开发区交叉口平均距离为600米左右,故交叉口单车道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系数取0.56(K2)。
现状物流通道主要由5条主干道、6条次干道以及5条支路构成。 其中,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是: 安庆路—兴顺路—蔚山路—南环城路—人民大街—长营高速 西湖大路—超达大路—南四环路—长营高速 绕城高速—长营高速
1、现状物流通道通行能力分析
1、现状物流通道通行能力分析
15
飞跃路
支路
30
双向四车道
664.02
2656.08
16
奔驰路
支路
30
双向二车道
781.2
1562.4
17
振兴路
支路
30
双向二车道
781.2
1562.4
18
长青路
支路
30
双向二车道
781.2
1562.4
交通工程学 第5章 道路通行能力
17
5.1 概 述
第一节小结
1、道路通行能力
➢1)定义 ➢2)类型和作用
2、道路服务水平
➢1)定义 ➢2)服务水平的分级
18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一、引言
1、高速公路的定义及其组成: ➢ ⑴ 高速公路的定义
21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三、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1、最大服务交通量
2、单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22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四、影响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修正方法
1、车道宽度和侧向宽度的修正系数fW
23
5.2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
四、影响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及修正方法
➢ 高速公路是指有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全部立体 交叉,完全控制出入的公路。
➢ 高速公路是彻底的连续性交通流设施。即在正常情况下,高速公路上的 车辆可以不停顿地连续行驶。
➢ ⑵ 高速公路的组成
➢ ①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Basic Freeway Sections); ➢ ② 交织区(Weaving Areas); ➢ ③ 匝道(Ramp),其中包括匝道–主线连接处及匝道–横交公路连接处。
➢ 管制条件:指道路管制设施装备的类型、管理体制的层次,交通信号的位
置、种类、配时等管制条件,其它还有停车让路标志、车道使用限制,转弯 禁限等措施。
➢ 其他条件:有气候、温度、地形、风力、心理等因素。 ➢ 直接影响通行能力数值的主要因素有:车行道宽度及侧向净空,车
行道数量、交通组成、驾驶员特性、道路纵坡、横向干扰与视距等。
公路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研究分析
用 设计
O sre ・ 察家 59 bev r观
21 年 第 1— 2 ( 第 30 32 ) 00 11期 总 6 ~ 6 期 上
进行分析 。
力 的影 响 系 数 通 常 在 09 . 5~1 0之 间 . 0
能力 ,会有助于科学地解决 以下这些问 题 :() 1 根据交通需求预测 以及设计交 通
1通行 能力与 交通量
1 公 路 通行 能 力 . 1
通 行 能 力是 道 路 在 一 定 条 件下 单 位 时间 内所 能通 过 的 车 辆 的 极 限 数 ,是 道 路 所 具 有 的一 种 “ 力 ” 它是 度 量 道 路 能 。 在 单 位 时 间 内可 能 通 过 车辆 ( 行 人 ) 或 的 能 力 , 交 通 量 的含 义不 尽 相 公 路 通 与 行 能 力反 映 了公 路设 施所 能疏 导 交 通 流 的能 力 , 为公 路 规 划 、 计 和运 营 管 理 作 设
一
般
据 列 用第 2 时 位
的重要参数 ,根据通行能力的使用性质
和使 用 要 求 , 常 定 义 为 以下 j 种 形式 : 通
11 基 本 通行 能 力 .1 .
能力)按实际设计条件进行相应 的修正 ,
后 的 小 时交 通 量 。
1 . 2交通 量
2
其 含义是 在“ 理想条件” “ 或 基准条
K 一设计小时交通量 系数 ,根据交 通量调查及分析, K取值 0 8 ; . 5 0 D 一方向不均匀系数 , 根据 O D调查 分析 , D取值 O5 ; .1
C 一高速 公 路 路 段 的实 际 通 行 能 力 r [e/ .); vh0 I ] an C 一 与 实 际 行 车 速 度 相 对 应 的 高 d
道路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
possible capacity
公路的某组成部分在实际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 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最大辆数(pcu) → 是现实条件道路上的最大交通量(实际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
design capacity
公路的某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 横断面上,在指定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最大辆数(pcu) → 是道路规划、设计的依据(实用通行能力)
第二节 服务水平概述
选定服务水平的几条原则: 道路交叉口差一级 条件差的比条件好的降一级 主线比匝道高一级 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应不低于二级
第二节 服务水平概述
总结:
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从不同的角度反映 了道路的性质与功能,通行能力主要反映道路服务 数量的多少或能力的大小,服务水平主要反映了道 路服务质量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严格地说,没有无通行能力的服务水平,也没 有无服务质量的通行能力,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第一节 通行能力概论
为什么要研究通行能力?
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 -交通拥堵问题 -交通事故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能源消耗问题
第一节 通行能力概论
通行能力 > 交通需求 通行能力 < 交通需求 无交通拥挤 交通拥挤发生
都市中早晚交通拥挤 交通需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超过了通行能力? 10%?、20%?30%………倍以上?
基本通行能力中的理想条件
理想条件:对条件进一步提高也不能提高基本通行能力的条件。
道路条件 车道幅宽十分大(3.5m以上) 到路旁障碍物的距离足够大(侧向净空在1.75m以上) 线性条件良好 交通条件 交通流仅由小客车构成,无车型混合、机非混合 没有任何速度限制 控制条件 是指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划 环境条件 指无横向干扰等
交通量和通行能力
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重要性
01
交通安全
合理的交通量和通行能力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 高道路安全水平。
02
城市交通
良好的交通量和通行能力有助于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 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
03
经济社会发展
交通量和通行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地区间 人员和物资流动的重要保障。
02 交通量的概念和测量
交通量和通行能力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即当交通量适应道路通行能力时, 道路能够保持顺畅;反之,当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拥堵现象。
合理规划和管理
为了实现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平衡,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 行能力,同时加强交通管理,控制交通流量。
05 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关系
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决定了道路网的结构和 布局,对交通量分布有重要影响。
02
01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对道路交通管理、交通方式和出行 结构等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交通量。
04
03
03 通行能力的概念和计算
通行能力的定义
通行能力:指在一定道路和交通条件 下,道路设施所能容纳的最大车辆数。
实际通行能力受到道路条件、交通条 件、管制条件、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
交通条件
交通流状态、车速、车辆组成、交通管制 等也会影响通行能力。
B
C
环境条件
天气状况、能见度、噪音等环境因素也会影 响通行能力。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状况也会影响交通量和通行能力, 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不同土地利 用方式会导致不同的交通量和出行需求,从
D
而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行能力、交通量与服务水平等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以高速公路为例1、基本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即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间距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又称理论通行能力。
一般指在一定时间段(取15min或1h)和理想的道路、交通及管制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个断面所容许通过的最大持续交通流,为四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交通量。
表1 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B01-2003)》第45页(未自编页码,以PDF文本页码计,下同),《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2、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即用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标准而要求道路承担的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每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即二级服务水平下的最大服务交通量。
表2 高速公路设计通行能力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6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10页。
3、服务交通量服务交通量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道路某一断面或均匀路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表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A)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表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B)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4、服务水平(V/C)服务水平(V/C,即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行车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服务水平的实质是描述车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及其驾驶员和旅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一般分为四级,具体参数指标见表3。
5、年平均日交通量(适应交通量)高速公路按单向单车道的设计小时交通量考虑,为与我国一直沿用的适应交通量指标相衔接,仍沿用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指标,计算公式为:表4 高速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8、49页。
道路工程第三章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
车速分组
10.0-14.9 15.0-19.9 20.0-24.9 25.0-29.9 30.5-39.9 35.0-39.9 40.0-44.9 45.0-49.9 50.0-59.9 55.0-59.9
地点车速累计频率分布计算表
组中值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3
10
道路工程第三章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 行能力
(一) 速度频率分布曲线和累计频率分布曲线
将现场测到的地点车速由大到小排列, 然后按一定的组距间隔进行分组。各组内 车辆出现的次数叫频数,各组内车数与车 辆总数的比叫频率。根据各组车速中值和 相应的频率绘制成的曲线即为速度频率分 布曲线 。根据各组车速中值和相应的累计 频率绘制成的曲线即为地点车速累计分布 曲线
道路工程第三章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 行能力
• 某观测站测得各月的交通量及全年的累计交通量
如下表,试计算各月的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变系数
K月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合计
733 770 727 706 709 830 916 881 781
道路工程第三章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 行能力
一、行车速度分类
(一)地点车速
指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汽车速 度表盘指示的速度,雷达测速仪测到的速度均为 地点速度
(二)行驶速度
是指车辆行驶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这一区 间距离所需的有效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的比 值。行车速度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行顺适应和通 行能力,也可于成本效益分析道路工程第三章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
为在一周的观测期内日交通量的 平均值。即一周的交通量总和与 周天数的比值。veh/d
公路交通量通行能力和车速、流量关系的分析
公路交通量通行能力和车速、流量关系的分析第一章交通量的概述及应用第一节交通量观测的定义在一定时间、一定期间或连续期间内,对通过公路某一断面各种类型车辆数量的观测记录工作。
交通量观测应由养路道班或组织专人进行;连续观测,由县以上公路部门负责。
交通量观测,分为间隙式和连续式两种。
按预先确定的观测日期,对交通量进行定期地统计观测的,是间隙式观测;全年按小时连续不断的对交通量进行统计观测的是连续式观测。
其观测方法,是用人工或仪器将通过规定观测断面的各种类型车辆分别记录在表格或计数器具上,每小时终了时,将记录结果进行整理并登记于规定的表格上。
在观测时间的安排上,连续式观测站的观测时间可以从建站时开始观测,连续不断,长期进行。
间隙式观测,为了尽量减少观测资料的偶然性,每月应于五日、二十日观测2次,每个观测日连续观测24小时,一般应为当日晨6时起至次日晨6时止。
在确定观测日时,应尽量避开法定节假日,各观测站若偶遇地方性集会等到,仍可照常观测,但应在附注栏内说明。
在交通量稀少的路段或北方寒季节,在积累充分资料的情况下,可只测白天12至16小时的交通量,但需计入推算的夜间交通量。
第二节交通量的表达方式1.日交通量(1)年平均日交通量(Average Annual Day Traffic-AADT):一年中,在指定地点的平均每日交通量,称为年平均日交通量。
Q—某天通过指定点的车辆数(2)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 (Average Annual Weekday Traffic-AAWT) (3)平均日交通量(ADT):(1)在少于一年的某个时间段内,在指定地点的平均每日交通量,称为平均日交通量。
(4)平均工作日交通量:在少于一年的某个时间周期内(一个季度、一个月或一周),在指定地点所有工作日的平均每日交通量,称为平均工作日交通量。
2.小时交通量(1)高峰小时交通量:在一天的24小时内,小时交通量的差异很大,最大交通量常发生在早晚上下班拥挤时刻。
设计通行能力中的交通量
设计通行能力中的交通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量成为了城市交通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设计通行能力中的交通量是指在道路上通过单位时间的车辆数量,是衡量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道路交通量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道路设计、交通组织、交通设施、车辆类型和数量等。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设计通行能力中的交通量是评估道路交通能力和瓶颈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由于交通量的变化,道路通行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交通量越大,道路通行能力就越小;交通量越小,道路通行能力就越大。
因此,设计通行能力中的交通量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准确地评估道路通行能力,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测量交通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人工计数、机械计数、视频计数等方法。
其中,视频计数技术具有高效、准确、自动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中。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设计通行能力中的交通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不仅可以用来评估道路通行能力,还可以用来评估交通拥堵情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改善交通流等。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要对设计通行能力中的交通量进行充分的考虑和研究。
除了交通量之外,城市交通规划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需要考虑。
例如,交通速度、路段负荷、交通安全等指标也非常重要。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指标,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交通规划方案。
设计通行能力中的交通量是衡量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量的大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测量和评估交通量。
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交通规划方案,促进城市交通的快速高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人行道的通行能力
五、设计小时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指设计年限主要方向的标 准小时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的依据;
标准小时一般取第30个高峰小时。
行车道车道数=
高峰小时设计交通量 —一—条—车—道定性
影响因素: 1、汽车本身的结构参数 2、驾驶员的因素 3、作用于汽车的外部因素
交通量的观测与计算
新建和改建道路,必须研究交通的性质、交通量与速度 的关系以及道路的通行能力等问题,这些都是确定道路几何 组成部分的重要因素。
一、交通量的类别: 1. 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N 2. 最大日(双向)交通量N1 3. 最大高峰小时(双向)交通量N2 4. 日平均小时(双向)交通量N3
二、牵引力的产生及传递
三、汽车的行驶阻力 1. 滚动阻力 2. 空气阻力 3. 坡度阻力
四、牵引力平衡和汽车行驶的条件 动力特性图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外部因素 作用,能保持或很快恢复原行驶状态和方向,而不失去控制 发生侧滑、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滑动稳定性 倾覆稳定性
.
汽车的行驶性能
1、动力性能 2、通过性(越野性) 3、制动性 4、行驶稳定性 5、行驶平稳性 6、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牵引力
一、汽车的受力分析
汽车在道路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牵引力将克服行 驶的阻力,并受到弯道超高、加减速、制动、路面凹 凸不平等因素的影响。
汽车运动时产生的力包括: 1、路面摩擦力
加速时的作用力—牵引力(牵引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 制动时的作用力—制动力(制动力+空气阻力) 转向时的作用力—侧向力(前轮转向侧向力+后轮转向侧向力) 2、因路面凹凸不平而产生的力 3、由于路面结构而产生的力
二、设计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是理论上的数值,实际上因车道等级、 交叉口的影响,通行能力会有所降低,故设计师采用设计 通行能力。
1. 不受平面交叉路口影响的设计通行能力 Ns=Nφq
2. 受平面交叉、行人过街等影响的设计通过能力, 应对可能通过能力乘以总折减系数
Nα=3600vα/L
三、自行车道通行能力
交通量饱和的判断
二、交通量的观测
行车速度
一、行车速度的测定 二、数据的整理 三、交通流的分布
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指汽车以正常速度、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车流 无阻碍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 数,以辆/h或辆/d表示,它是正常条件下道路交通的限制值。 一、可能的通行能力
指一般道路与交通条件下,每条车道以一定车 速连续安全行驶每小时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不含 交叉口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