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9095]管理心理学大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21年6月管理心理学【9095】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1年6月管理心理学【9095】大作业答案

D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2题,共30分,写出答案要点,可进行简单分析)1.群体决策有哪些优点?1.个体决策:优点:第一,它能使人们对事物感知得更迅速、更有效;第二,有助于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第三,有助于人们从不完全的情报中获取重要的变化信息;第四,有助于人们形成决心,作出果断而大胆的选择。

缺点:容易使人们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固守过时的观点,因循守旧,错失成功的良机,以及固执先入为主的成见等。

2.群体决策:优点:第一,群体决策能较好地保证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第二,群体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

第三,群体决策往往更富于创造性。

缺点:第一,决策的时间较长。

群体决策有多个人参加,自然其意见也会纷繁多样,群体决策要达成统一的意见,一般要花去较多的时间去统一认识,所以会使决策的时间延长,在特别紧急的关头,还可能会由此而贻误良机。

第二,决策无明确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

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其中,参与决策的人组成了决策群体。

决策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体现着时代的特征。

随着环境的变化,决策也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群体决策受到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2.菲德勒权变理论的三种情景因素和两种基本领导风格是什么?美国的管理学家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任何领导方式均可能有效,而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应,并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

这种模型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三种情景因素,两种基本领导风格和三种情景因素组成了八种不同的环境。

1、三种情景因素。

影响领导风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1)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关系。

指领导者是否得到下属的拥护、尊重和信任,是否能吸引并使下属愿意追随他,反映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任务结构。

这是指下属工作任务程序化和结构化的程度。

《管理心理学》机考课程参考资料

《管理心理学》机考课程参考资料
该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实现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就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如果期望值和效价有一方为零,激励作用也将消失。
为了使激励力量达到最佳值,佛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如下:这其中体现着三种关系:
①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有没有希望取得成绩,这是人对自己工作的期望。假如认为自己通过努力有能力达到目标,他就会有信心,有干劲,否则,反之。
类别:网教专业:公共事务管理、行政管理2018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管理心理学【9095】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大作业为论述题,一共5个题目,请选择其中2个题目作答,答题时先写答题要点,
然后进行详细论述。(如果 5 道题全做,以得分最高的 2 道题记总分)
一、论述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观察法。(50分)
3、论述群体沟通的障碍有哪些?(50分)
答:在群体沟通的过程中,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沟通受到障碍。这些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文化障碍
(1)语义障碍:信息沟通所使用的主要信号是语言和文字。语言不是客观事物的实体,而是通过人的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符号,它与事物之间只存在间接的关系。加上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意识的复杂多变,使语言的表达范围和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有时,所用的语言和文字又是多义的,对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理解,从而引起误解错译。
在表达方面,书面沟通如果文词不通顺,字迹模糊,意义含混晦涩,内容不明确,则接受者将无法了解对方所要传达的内容。同样,口头表达如果发信者口齿不清,语无伦次不得抓住要点,受信者也无法了解其意义。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所收集到的观察材料会受到观察者能力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花费较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的信、效度难以保证。

西南大学[9095]《管理系统心理学》大作业满分问题详解

西南大学[9095]《管理系统心理学》大作业满分问题详解

西南大学《管理心理学》[9095]《管理心理学》大作业满分答案71、介绍期望理论的主要容以及权力、合群和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容。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Froom)于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

此理论主要旨在分析使“激励力量”起到更大作用的条件。

期望理论的主要容:佛鲁姆指出,激励力量的大小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对激励因素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期望叫期望值;二是激励因素的实现对其本人意义的大小,叫效价,用下列公式表示: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激励力量即是指焕发人的驱力的强度,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人工作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的强度。

期望值即是指人做事前的一种估价,就是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估价一下完成这件事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效价即是指导达到目标以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程度。

佛鲁姆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是期望值与效价的函数值,效价大,期望值大,激励力量就大,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就高。

该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实现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就越强烈,焕发的部力量也就越大。

如果期望值和效价有一方为零,激励作用也将消失。

为了使激励力量达到最佳值,佛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如下:这其中体现着三种关系:①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

有没有希望取得成绩,这是人对自己工作的期望。

假如认为自己通过努力有能力达到目标,他就会有信心,有干劲,否则,反之。

努力与成绩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概率。

由于期望概率是个体对目标实现的一种主观估价,因此,它一方面受个体知识、态度、信念、性格等个性倾向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个体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团体气氛、任务是否合理等。

期望概率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函数,在同一事物面前,不同人所产生的期望值是不同的。

②个人成绩与组织奖励的关系。

当个人做出成绩后,都希望受到领导的奖励,这是人对自己工作的期望二。

现实生活中的奖励形式是非常多的,有形的、无形的;在的、外在的;物质的、精神的。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9023管理心理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9023管理心理学

9023管理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5 DCAAB 6-10 CDCDA二、解释题1、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和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知识管理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一句话概括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3、所谓领导,是指领导者率领和引导下属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过程。

4、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对人的外部特征、个性特点了解、对人行为的判断和理解。

三、问答题1、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

保健因素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但是不能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业。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包括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

激励因素满足了可以对员工的行为得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2、内部性挫折的具体表现形式(1)生理性挫折(2)强烈的反应障碍(3)冲突性挫折(4)怀疑性挫折3、要树立领导者的威信,仅仅依赖从组织中获得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领导者自身的努力,培养出高尚的人格、渊博的才学、务实的作风、勇于负责的精神以及精明的用人之道,以领导者的良好品德和卓越能力来赢得大家的信任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和提升领导者的威信。

西南大学9046《管理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9046《管理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答: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是要体察对方的需要和情感。

(2分)因为人际关系本身是群体动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的好坏反映了群体成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

(4分)了解和体察对方的需要和情感是极其重要的,有助于掌握对方的人际反映倾向,在交往过程中预测他人的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利于更为有效的交往,改善良好的人际关系。

(4分)同时,了解和体察对方的需要和情感对于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特别是管理者和领导者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4分)。

之后需要自己展开阐述,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见解。

(6分)。

西南大学网教[9046]《管理心理学》第三、四次作业答案.doc

西南大学网教[9046]《管理心理学》第三、四次作业答案.doc

西南大学网教[9046]《管理心理学》第三、四作业答案=================第三次作业(论述题)================1、什么叫智力?简述智力的水平差异和结构差异。

P121-122 P125-127答: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

而作为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的反省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呈常态分布的,大部分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智力发展较高或较低的只占少数。

智力的结构差异主要是指由于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智力类型,认知风格和特殊才能。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o P145-148答:影响问题解决主要有5种因素:①动机的效果。

在动机的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成效之间存在着一种曲线关系。

②功能固着效果。

一个人看到某种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再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③联想的效果,实际上也就是启示的效果。

④心向的效果。

心向,就是一个人对某种刺激情景总是易于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去进行反应的倾向。

⑤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的思路的产生。

在日常管理工作屮,以上儿种因素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地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

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P158-160答:影响创造性思维主要有5种因素:②信息存储量。

信息存储量越多,创造性思维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②机。

创造性思维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即渴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③个性。

有创造性的人有其个性特征:有见识,洞察力,好独立判断,兴趣广泛,有雄心,有决心,敢于前进等。

④智力、遗传素质和脑的活动方式。

创造性需耍中等以上的智力。

⑤坏境。

社会、家庭和学校坏境都会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产生影响。

4、论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P180-185答:影响社会知觉的有3种主要的因素:第一,知觉者因素。

知觉者作为知觉的主体,直接影响着社会知觉过程,知觉者的兴趣,需要与动机,个性特征,认知结构等都影响到社会知觉。

西南大学《管理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南大学《管理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9095)《管理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在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是()。

A.法约尔 B.韦伯C.莱维特 D.泰勒2.当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了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在知觉效应中称为()。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C.近因效应 D.第一印象3.态度是指个人对待某一对象较为稳定的()。

A.行为倾向 B.心理倾向C.动机倾向 D.兴趣倾向4.公平理论是美国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洛克 B.佛罗姆C.亚当斯 D.麦克利兰5.某地区政工干部在调查所在区域内企业职工状况时发现了三种现象:(1)某机械厂里大龄未婚青年很多,他们常为自己的婚姻问题而苦恼;(2)一家地处市郊的丝织厂,由于周围治安秩序不好,做三班的女工在夜间上下班经常遇到流氓的干扰而不安心工作;(3)某钢铁厂有位电子专业毕业的中年知识分子,曾经利用业余时间在研制小型电脑方面有所创新,他本人迫切要求从事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以争取早出成果。

以上三种需要分别属于()。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B.社会需要、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D.社会需要、安全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6.某公司总裁老张行伍出身,崇尚以严治军,注重强化规章制度和完善组织结构。

尽管有些技术人员反映老张的做法过于生硬,但几年下来企业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根据管理方格论观点,老张的作风最接近于()。

A.1.1型 B.1.9型C.9.1型 D.9.9型7.对于高层领导来说,首位重要的管理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人事技能C.决策技能 D.心理素质8.产品部门化组织结构形式又称为()。

A.直线制 B.职能制C.矩阵式 D.事业部制9.在某小企业一次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上发生了如下争执:“听着,如果我们不进行生产,什么也不会发生。

”生产经理反驳:“你错了”。

研究开发部门的经理打断说:“如果我们不进行设计,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管理心理学【9095】课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管理心理学【9095】课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3)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情愿追随领导者的程度。根据以上三个因素,将领导所处的环境从最有利到最不利分为八种类型。
菲德勒认为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应与环境类型相适应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一般来讲,在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境下,工作任务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中等状态情境下,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2)职业的障碍:职业的障碍也是社会障碍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复杂化给群体的沟通障碍提供了可能条件。各人的知识体系不可避免地由于职业的确定而朝某个方面转移,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侧重。职业相同的人由于在兴趣、习惯、情感等方面存在共同区,双方的相容性较大,他们在沟通时往往显得容易,而且这种沟通易于向广而深方向发展。对于职业相去甚远的沟通双方来说,他们的沟通只能在双方的共同范围内,且这种共同范围由于职业的不同显得晦涩。一位艺术家和传统农民交谈时,交谈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
菲德勒认为决定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
(1)职位权力。这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力和权威的大小。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高的职位权力的领导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
(2)任务结构。即工作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任务的负责程度。任务清楚,工作的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为组织成员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
5、地理上的障碍
人与人相距的地理位置接近,彼此见面的机会多,自然容易建立人际关系。若地理上有相当的距离,不能时常面对面的交谈,文书传递又需一定的时间,就不一定能够把握时机及时解决问题。虽然可以利用电话沟通意见,但亦受到时间的限制及言语数量限制,或环境的干扰,无法做更详尽的沟通。(3分)
6、信息过量的障碍
2、社会障碍
(1)地位和组织结构障碍:地位是指个人在组织内的阶层与关系。机关组织是一种层级节制体系,意见经过机关层级的传递,容易把原意歪曲或变质,距离原意越离越远。下层人员在沟通时,往往产生大量信息过滤程序,将不好的信息除去或隐藏起来;而上级人员则往往不随便同部属表白,以保持其尊严,权威和神秘性。因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不能自由沟通,形成隔阂,产生不利的影响。图4-5反映了多层级组织结构的信息过渡。图中上面的箭头表示允许的理解差异的区域,表示在理解与阐述高层管理者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某些弹性。图右边的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图中黑点表示多层次的人员在传递信息时对信息理解的正确度。当一个信息传送下来,每经过一个层次,都要产生新的差异,最后就会脱离出这个规定的允许差异范围。

2019年秋季西南大学-[9095]《管理心理学》

2019年秋季西南大学-[9095]《管理心理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9095 学年学季:20192单项选择题1、布莱克和莫顿在对密执安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行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和提高,提出了既.领导行为四分图.管理方格图.效用曲线.层次分析2、甲方说:“你把这任务完成一下。

”乙方却说:“你不见我正忙着吗?找别人干去吧!”这种相互交往. PP对PP型. CC对CC型. AA对AA型. PC对CP型3、戴维斯的研究结果证明,小道新闻传播的最普通形式是().集束式.单串式.偶然式.流言式4、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团结().是一个概念.内涵不一致.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概念不同表达5、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成为().非正式规章.非正式规范.正式规章.正式规范6、1958年,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态度改变的().参与改变态度理论.权变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7、沟通改变态度的理论起源于哪位心理学家关于对待黑人的态度的研究?().巴纳德.墨菲.海德.琼斯8、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谁提出的?().弗鲁姆.马斯洛.赫茨伯格.亚当斯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刻板印象.投射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10、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知觉上属于().刻板印象.投射效应.优先效应.自我实现的诺言11、对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高估内在倾向作用而忽视情境因素作用的一般倾向称之为().基本归因偏差.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利己主义归因偏.特殊归因偏差12、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以倾向性为标准把性格分为().内倾型、外倾型的性格. A型、B型性格.独立型、顺从型性格.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性格13、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30年代)提出来的人际关系学说是构成哪种人性假设的理论基础?().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14、由于目标、任务的需要,通过上级组织或职能部门决定成立并组建的群体是()。

(9046)《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46)《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46)《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论述题]1、什么叫应激?影响压力和应激差异体验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如何应对压力和应激对管理活动的影响?3、简述战胜挫折的策略。

4、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有哪些?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5、简述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6、简述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7、论述如何克服障碍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

8、简述如何提高领导的绩效水平。

参考答案:1:[填空题]1、压力的来源主要存在于(),()和()。

2、压力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和()两方面。

3、人们受到挫折后的行为反应主要形式有(),(),(),()和()。

4、群体三要素包括(),()和()。

5、人际关系主要包含的成分有(),()和()。

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包括(),(),(),()和()。

7、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和()。

8、团队建设的心理基础有(),(),(),()。

9、团队建设的方法有(),()和()。

10、现代领导体制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参考答案:1:[论述题]1、什么叫智力?简述智力的水平差异和结构差异。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4、论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5、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社会知觉效应?6、简述气质对活动的影响作用。

7、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论述气质与性格在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1:[填空题]1、思维按照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和();按照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分为()和();2、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和();3、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包括(),()和();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包括(),(),()和()。

5、社会知觉的特点主要有(),(),(),()和()。

6、气质是表现心理活动的()、()、()方面的动力特征。

最新西南大学-[9095]《管理心理学》大作业满分答案

最新西南大学-[9095]《管理心理学》大作业满分答案

西南大学《管理心理学》[9095]《管理心理学》大作业满分答案71、介绍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权力、合群和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Froom)于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

此理论主要旨在分析使“激励力量”起到更大作用的条件。

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佛鲁姆指出,激励力量的大小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对激励因素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期望叫期望值;二是激励因素的实现对其本人意义的大小,叫效价,用下列公式表示: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激励力量即是指焕发人的内驱力的强度,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人工作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的强度。

期望值即是指人做事前的一种估价,就是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估价一下完成这件事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效价即是指导达到目标以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程度。

佛鲁姆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是期望值与效价的函数值,效价大,期望值大,激励力量就大,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就高。

该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实现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就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

如果期望值和效价有一方为零,激励作用也将消失。

为了使激励力量达到最佳值,佛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如下:这其中体现着三种关系:①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

有没有希望取得成绩,这是人对自己工作的期望。

假如认为自己通过努力有能力达到目标,他就会有信心,有干劲,否则,反之。

努力与成绩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概率。

由于期望概率是个体对目标实现的一种主观估价,因此,它一方面受个体知识、态度、信念、性格等个性倾向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个体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团体气氛、任务是否合理等。

期望概率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函数,在同一事物面前,不同人所产生的期望值是不同的。

②个人成绩与组织奖励的关系。

当个人做出成绩后,都希望受到领导的奖励,这是人对自己工作的期望二。

现实生活中的奖励形式是非常多的,有形的、无形的;内在的、外在的;物质的、精神的。

管理心理学大作业答案标准答案

管理心理学大作业答案标准答案
4、社会性
人的个性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多具有社会属性,因为人的个性主要是因为社会实践和环境影响塑造而成的,故此,带有社会深深的烙印。不同社会时代的人具有不同个性,它主要表现为性格、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不同。所以,个性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5、倾向性
一个人的个性表现出他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做什么和怎样做,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好坏,也反映了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倾向。个性与人的世界观相联系。
第三,社会交往需要。它包括了二方面,一是感情需பைடு நூலகம்:寻求友谊、帮助和爱,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理解,同事之间、伙伴之间关系融洽。二是归属感的需要:人都希望自己能归属于某一群体。比如,人需要工作单位,需要家庭,这都是出于归属感的需要。人的社会交往需要表现出了人的社会本质。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人忍受不了孤独,即使是在最基本的生物性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也还是希望有社会交往。
3.从个体角度而言,人们应对工作应激的措施有哪些?
答:1.锻炼
目前,国家正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使各种年龄的人都参加体育锻炼。一些慢性病患者也遵从医嘱进行适当的锻炼。散步、跑步、游泳、打球等等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体质。体质的增强可为应付应激奠定基础。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体育锻炼会直接消除或减轻应激,但体质的增强能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应付应激则是合乎逻辑的。
2、整体性
人的个性是由多种心理特征综合而成的,这些心理特征之间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制约,通过内在的联系,使它们表现得丰富、统一和完整。例如,一个能力强的人,他的兴趣爱好较之一般人要广泛,对待生活的态度要积极,性格方面表现得更要强。
3、独特性
由于个性是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后天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每个人的这些条件都是不同的,故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形成了个性的独特性。正如世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人。

西南大学 [9095]《管理心理学》大作业满分答案

西南大学 [9095]《管理心理学》大作业满分答案

西南大学《管理心理学》[9095]《管理心理学》大作业满分答案71、介绍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权力、合群和成就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Froom)于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

此理论主要旨在分析使“激励力量”起到更大作用的条件。

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佛鲁姆指出,激励力量的大小要受到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对激励因素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期望叫期望值;二是激励因素的实现对其本人意义的大小,叫效价,用下列公式表示:激励力量=期望值×效价激励力量即是指焕发人的内驱力的强度,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人工作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的强度。

期望值即是指人做事前的一种估价,就是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估价一下完成这件事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效价即是指导达到目标以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程度。

佛鲁姆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是期望值与效价的函数值,效价大,期望值大,激励力量就大,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就高。

该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实现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就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

如果期望值和效价有一方为零,激励作用也将消失。

为了使激励力量达到最佳值,佛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如下:这其中体现着三种关系:①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

有没有希望取得成绩,这是人对自己工作的期望。

假如认为自己通过努力有能力达到目标,他就会有信心,有干劲,否则,反之。

努力与成绩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概率。

由于期望概率是个体对目标实现的一种主观估价,因此,它一方面受个体知识、态度、信念、性格等个性倾向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个体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团体气氛、任务是否合理等。

期望概率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函数,在同一事物面前,不同人所产生的期望值是不同的。

②个人成绩与组织奖励的关系。

当个人做出成绩后,都希望受到领导的奖励,这是人对自己工作的期望二。

现实生活中的奖励形式是非常多的,有形的、无形的;内在的、外在的;物质的、精神的。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春季《管理心理学》1-4次作业正确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春季《管理心理学》1-4次作业正确答案

《管理心理学》第一次作业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规律),具体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整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霍桑实验);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以及(投射法);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本能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5、动机的特性包括(支配性),(维持性),(自我调节性)和(内隐性)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8、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向成分)。

9、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欲望的满足度),(新知识的获得与积累),(个人在团体中的关系)以及(人格特征)。

《管理心理学》第2次作业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答: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心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简述需要这种心理状态的特征。

1>需要的对象性,任何需要都要在追求一定类别的对象中求得满足;2>需要与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个体在生存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优势需要和需要特点;3>需要的共同性与个别的差异性;4>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人类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复杂化、多样化。

3、动机有哪些主要功能?影响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动机主要有三种功能:始发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

影响人的动机的因素主要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1、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2个体的本能要求;3、个体的需要。

外在因素包括:1、目标价值的大小;2奖惩的刺激度。

2019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9023]《管理心理学》

2019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9023]《管理心理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9023 学年学季:20192单项选择题1、组织文化融合的策略包括分离、同化、去文化和()。

.合并.重组.整合.兼容2、领导者的非权力因素包括品格、知识、能力和()。

.感情因素.伦理因素.资历因素.道德因素3、领导者的非权力因素包括品格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和()。

.资历因素.道德因素.伦理因素.感情因素4、心理契约是组织和组织成员之间建立的联系,体现了心理契约的()特点。

.动态性.不确定性.双向性.主观性5、解决应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

.远离应激源.消除应激源.控制应激后果.接受社会支持6、马斯拉齐从()、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考察工作倦怠。

.情感耗竭.情绪冷淡.疏离感.无效能感7、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莫里斯.费德曼.霍奇德.贝休恩8、问题呈现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这种现象叫做()效应。

.框架.偏见.刻板.晕轮9、()是指固着于作为起始点的初始信息的倾向。

.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锚定偏差.证真性10、由于组织结构弊端而导致的组织学习障碍被称为()。

.文化障碍.管理障碍.心智障碍.结构障碍11、最早、最有代表性的组织学习模型是()。

.组织学习循环过程模型.经典组织学习过程模型.螺旋上升组织学习模型.改进的组织学习过程模型12、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往往会低估环境的影响,属于()。

.活动者效应.观察者效应.基本归因偏差.自利性偏差13、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包括知觉者的特点、目标个体的特点和()的特点。

.态度.情绪.行为.情境14、自我知觉的主要成分是()和自尊。

.自我概念.自我接纳.自我认知.自我评价15、公平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斯金纳.詹姆斯.考夫曼.亚当斯16、表扬属于()。

.负强化.正强化.惩罚.消退17、期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弗鲁姆.班杜拉.弗里德里克.马斯洛18、目标设置理论中个,目标的关键特征是目标难度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95管理心理学二、答: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Vm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

它是一种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只有在预期其行为有助于达到某种目标的情况下,才能被充分激励起来,从而采取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

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用公式表达即为:激励力量=期望值x效价M ( motivation ) = E (Expectancy ) X V ( Valence )激励力量是指激励水平的高低。

它表明动机的强烈程度,被激发的工作动机的大小,即为达到高绩效而作的努力程度。

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工作绩效和目标 (奖酬)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导致奖酬的可能性。

概率的数字范围在0〜1之间变化,受每个人的能力、经验、个性、情感、动机的影响。

效价是指人们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这奖酬的价值大小。

效价与人的价值观相联系,一个人对目标效价的评价因价值观的差异而不同。

效价还有正、负之分,一个人不希望出现这种结果,宁可不要,效价为负值;个人期望这种结果出现,效价为正值。

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水平,规律是:①当效价、期望值均大时,就会产生强大的激励力量;②当效价、期望值中的任何一项数值较小时,所产生的激励力量也小;③当效价、期望值中的任何一项数值为零时,所产生的激励力量也为零,人们根本没有兴趣去行为。

三、答:在群体沟通的过程中,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沟通受到障碍。

这些障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文化障碍:(1)语义障碍:信息沟通所使用的主要信号是语言和文字。

语言不是客观事物的实体,而是通过人的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符号,它与事物之间只存在间接的关系。

加上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意识的复杂多变,使语言的表达范围和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

有时,所用的语言和文字又是多义的,对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理解,从而引起误解错译。

在表达方面,书面沟通如果文词不通顺,字迹模糊,意义含混晦涩,内容不明确,则接受者将无法了解对方所要传达的内容。

同样,口头表达如果发信者口齿不清,语无伦次不得抓住要点,受信者也无法了解其意义。

(2)知识经验的障碍:当发信者把自己的观念编译成信息,他只是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内进行编译,同样,受信者也只能在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内进行译解,理解对方传送来的信息的含义。

当双方的知识经验有交叉区即共同经验区时,这时,信息就可以容易地被传送和接受。

相反,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经验区,就无法沟通信息,接受者不能译角和理解发送过来的信息的含义。

这样,信息沟通往往受到知识和经验的局限。

有时,小孩子不能听懂成年人的话,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同样地,如果不能对原子科学一些术语作出通俗的解释,社会科学家就难以正确了解裂变反应和聚合反应。

2、社会障碍:(1)地位和组织结构障碍:地位是指个人在组织内的阶层与关系。

机关组织是一种层级节制体系,意见经过机关层级的传递,容易把原意歪曲或变质,距离原意越离越远。

下层人员在沟通时,往往产生大量信息过滤程序,将不好的信息除去或隐藏起来;而上级人员则往往不随便同部属表白,以保持其尊严,权威和神秘性。

因此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不能自由沟通,形成隔阂,产生不利的影响。

图4-5反映了多层级组织结构的信息过渡。

图中上面的箭头表示允许的理解差异的区域,表示在理解与阐述高层管理者的方针政策和思想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某些弹性。

图右边的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

图中黑点表示多层次的人员在传递信息时对信息理解的正确度。

当一个信息传送下来,每经过一个层次,都要产生新的差异,最后就会脱离出这个规定的允许差异范围。

(2)职业的障碍:职业的障碍也是社会障碍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

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复杂化给群体的沟通障碍提供了可能条件。

各人的知识体系不可避免地由于职业的确定而朝某个方面转移,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侧重。

职业相同的人由于在兴趣、习惯、情感等方面存在共同区,双方的相容性较大,他们在沟通时往往显得容易,而且这种沟通易于向广而深方向发展。

对于职业相去甚远的沟通双方来说,他们的沟通只能在双方的共同范围内,且这种共同范围由于职业的不同显得晦涩。

一位艺术家和传统农民交谈时,交谈的障碍是显而易见的。

3、心理障碍:当受信者对发信者怀有不信任感、敌意,或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时,就会拒绝传递收到的信息,或者歪曲信息的内容。

同一个人由于接受信息时的情绪状态不同,或者场合不同,也可能对同一信息有不同解释,因而采取的反应行动也各不相同。

群体沟通的心理障碍包括认识障碍、态度障碍、情绪障碍、个性障碍。

4、观念障碍观念属于思想范畴,是一个社会条件下人们接受、信奉并用以指导自己行动的理论和观点。

观念本身是沟通的内容之一,同时又对沟通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不良的沟通常因不同的参考架构与缺乏共同的背景,以至双方从不同的观点来推论、解释信息。

个人的动机不同,不仅影响其认知的态度,思考的方式也会产生差异,以至发信者所说的内容,收信者无法了解。

一个偏重于分析推理的人与一个富于想象、喜欢幻想之间就很难互相了解。

5、地理上的障碍:人与人相距的地理位置接近,彼此见面的机会多,自然容易建立人际关系。

若地理上有相当的距离,不能时常面对面的交谈,文书传递又需一定的时间,就不一定能够把握时机及时解决问题。

虽然可以利用电话沟通意见,但亦受到时间的限制及言语数量限制,或环境的干扰,无法做更详尽的沟通。

6、信息过量的障碍:在现代组织中,一些管理人员经常埋怨他们被湮没在大量的信息传递中,因而对过量的信息采取了不予理睬而搁置起来的办法。

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固然要增加沟通的信息量,但在信息满足,超过承受度的情况下,再增加信息量就是一种浪费,并且形成信息干扰。

沟通信息并不是多多益善的。

四、答:他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

换句话说,领导和领导者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

菲德勒认为决定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1)职位权力。

这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力和权威的大小。

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高的职位权力的领导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2)任务结构。

即工作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任务清楚,工作的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为组织成员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3)上下级关系。

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情愿追随领导者的程度。

根据以上三个因素,将领导所处的环境从最有利到最不利分为八种类型。

菲德勒认为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应与环境类型相适应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一般来讲,在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境下,工作任务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中等状态情境下,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比较。

启示:改变不了环境,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五、企业组织变革的模式选择:对于企业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认识:企业要么实施变革,要么就会灭亡.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些企业进行了变革,反而加快了灭亡.这就涉及到组织变革模式的选择问题.这里将比较两种典型的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和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力求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调整,以求彻底打破初态组织模式并迅速建立目的态组织模式.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对组织进行小幅度的局部调整,力求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初态组织模式向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转变.一、激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目的态,因为这种变革模式对组织进行的调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可谓是超调量大,所以变革过程就会较快;与此同时,超调量大会导致组织的平稳性差,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组织崩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组织变革反而加速了企业灭亡的原因.与之相反,渐进式变革依靠持续的、小幅度变革来达到目的态,即超调量小,但波动次数多,变革持续的时间长,这样有利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企业应当根据组织的承受能力来选择企业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全员下岗、竞争上岗”.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许多国内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全员下岗、竞争上岗”的实践既是其中之一.为了克服组织保守,一些企业在组织实践中采取全员下岗,继而再竞争上岗的变革方式.这种方式有些极端,但其中体现了深刻的系统思维.稳定性对于企业组织至关重要,但是当企业由于领导超前意识差、员工安于现状而陷于超稳定结构时,企业组织将趋于僵化、保守,会影响企业组织的发展.此时,小扰动不足以打破初态的稳定性,也就很难达到目的态.“不过正不足以矫枉”,只有通过全员下岗,粉碎长期形成的关系网和利益格局,摆脱原有的吸引子,才能彻底打破初态的稳定性.进一步再通过竞争上岗,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关心,只要竞争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就有助于形成新的吸引子,把企业组织引向新的稳定态.此类变革如能成功,其成果具有彻底性.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建立新的吸引子,如新的经营目标、新的市场定位、新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等.如果打破原有组织的稳定性之后,不能尽快建立新的吸引子,那么组织将限于混乱甚至毁灭.而且应当意识到变革只是手段,提高组织效能才是目的.如果为了变革而变革,那么会影响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二、渐进式变革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局部的修补和调整来实现.美国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原有产品仅包括四种类型的直升机.每一种直升机有专门的用途.从技术上来看,没有任何两架飞机是完全相同的,即产品间的差异化程度大,标准化程度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该公司决定变革组织模式.其具体措施是对个部门进行调整组合.首先,由原来各种机型的设计人员共同设计一种基本机型,使之能够与各种附件(如:枪、炸弹发射器、电子控制装置等等)灵活组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然后将各分厂拥有批量生产经验的员工集中起来从事基本机型的生产.原来从事各类机型特殊部件生产的员工,根据新的设计仍旧进行各种附件的专业化生产.这样,通过内部调整,既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也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方式的变革对组织产生的震动较小,而且可以经常性地、局部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目的态.这种变革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导致企业组织长期不能摆脱旧机制的束缚.比较企业组织变革的两种典型模式,企业在实践中应当加以综合利用.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有必要采取激进式组织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激进式变革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企业组织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组织的毁灭;因而在两次激进式变革之间,在更长的时间里,组织应当进行渐进式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