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短文二篇

1.准确理解课文注解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下面要来考一考大家,让大家“学以致用”——请大家看大屏幕:“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注——书(shū):(1)写字;记录;书写。(2)字体。(3)装订成册的著作。(4)书信。(5)文件。

明确:本文属于书信体裁的文章。本文虽短,却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关于文章的一些知识介绍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mò)陵人。

(2)谢中书(500—536),即谢征,字玄度,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豫章王记室,因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

二、合作探究

1.体会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说说理由。

师适当地进行点拨。

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写了山和水,并突出了山高,水清的特点。

师: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山水相伴,情趣盎然。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山水的特点?

调动感官:视觉仰视——俯视。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水的动,山的静。

用词准确:“入”——山的高,“见”——水的清。

巧排顺序:空间顺序:远——近。

妙用修辞:对偶。

补充: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杜甫在《望岳》中是怎样来突出山的高?(“割”)

柳宗元曾在《小石潭记》中通过游鱼来写水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了石壁、林、竹,突出了它们的色彩。

调动感官:视觉。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五色交辉为动;林、竹为静。

用词准确:“俱”字表达出自豪、喜悦,“交”字突出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

巧排顺序:时间顺序(四季)。

3.请大家带着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来品味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理解,要言之有理。)

(1)“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明确: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想想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课外延伸

请大家用现代文来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运用想象。

三、布置作业

·》本课时作业。

答谢中书书⎩⎪⎨⎪⎧⎭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具体叙写⎩⎪⎨⎪⎧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晓雾夕日静→猿鸟沉鳞动总括:欲界之仙都山川之美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山水风云皆如画,林木花鸟总关情。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三峡的高峰幽谷,可以令人壮怀激烈;小石潭的碧水清流也可使人忧思绵绵。同样面对月色入户,苏轼又有着怎样的情怀?一起走进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简介苏轼及写作背景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至黄州,无薪俸,温饱都成问题,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苏轼要养活一家老小,好像很忙啊。要开荒种地,要种麻植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2.学生听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

1.重点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2)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

(3)怀民亦未寝.寝:睡。

(4)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盖:大概是。

2.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三)与文本对话

文中哪一个词可以让我们看出苏轼此时的处境?

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

明确:“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这里“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从文中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赏月的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失意的落寞。为什么寻张怀民?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寄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显示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自我排遣的旷达。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被贬,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故有被贬的悲凉。

“闲”字包含着作者的几多感慨,有被贬的悲凉,有失意的落寞,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

四、布置作业

·》本课时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