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动态统计数据的收集过程,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初步体验数据整理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以一当五,能正确绘制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动态数据的统计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科书第109页教学情境的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

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1.组织记录(1)给学生发记录单。

(2)学生记录。

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法记录既快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成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

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

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2辆车。

最多画几个格?应怎么办?明确用1格表示5辆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尝试独立绘制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3.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三)巩固应用1.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2.课后延伸: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调查二年级(1)班和五年级(1)班的视力情况,完成统计表,并谈一谈对视力差的同学的建议,鼓劢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_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均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学习单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好,平时学习之余最喜欢干什么啊?师生讨论。

为了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各个学校阳光大课间丰富多彩。

一、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我们学校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

环保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收集了很多废旧的矿泉水瓶。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师: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是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小红收集了14个矿泉水瓶,小兰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小亮收集了11个矿泉水瓶,小明收集了15个矿泉水瓶。

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单全班汇报交流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师小结:通过移一移,把多的补给少的,我们可以把这个方法称为“移多补少法。

”(板书)通过这个方法,我们让几个不同的数据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师:还可以怎样得出平均数?预设:我们用的是计算法。

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

把四个人收集的个数加起来除以4,(14+12+11+15)÷4(师板书)师:这种方法很棒,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简称为“先合后分”计算法。

(板书)师:这里求得是(总数)除以的是(份数)得到的是(平均数)。

师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师: 4表示什么? (个数)13表示什么?(平均数)13是谁的平均数?它能表示某个人收集的个数?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门•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90-92。

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历经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对数据的代表性意义。

2 .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能根据数据确定平均数的范围。

3 .初步学会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4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白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的能力。

5 .浸透初步的统计思想,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统计原理的角度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跳绳、彩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一一初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L 10秒跳绳比赛,人数相同比输赢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喜欢。

师:那我们来个跳绳比赛怎么样?生:好。

师:要•个•个比,估计下课也比不完,这样吧,我们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每队各派三名同学,时间10秒,看看哪队会获胜,行吗?生:行。

师:好,交流一下,请代表上台来。

其他同学一起来当小裁判,谁愿意帮他们数数?师:准备,开始!师:请大家仔细看看。

比比,哪队获胜r?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为什么可以直接比总数?(因为人数相同啊)师:看来人数相同比总数,总数多就获胜。

10秒1§魄3男生组跳绳成绩统计表J序号©②③合计个数女生组跳绳成绩统计表序号©②③合计个数I哪个队的成绩好?2.男、女套圈比赛,人数不同比输赢师:同学们,好玩吗?生:好玩!师:不仅好玩,还可以锻炼身体,这样的体育运动我们要经常做。

你看,朱老师班上的同学上周就举行了有趣的套圈比赛,一起去看看吧。

■ 男生组套圈成绩统计表女生组套圈成绩统计表嫩个队的成绩好?二师:经过了十五个回合的激战,比赛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来看看比赛成绩!看着两份成绩单, 你还能快速判断出哪一方获胜吗?(如果学生答:女生获胜。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

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2、小朋友真有礼貌!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

(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4、让学生贴水果。

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

(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

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题。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含有设计意图反思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含有设计意图反思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目录1四则运算2观察物体(二)3运算定律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图形的运动(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渗透“引申”“转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0~9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1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材用象形统计图呈现了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通过“移多补少”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并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例2通过用平均数比较两个队的踢毽成绩,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教法与学法1.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2.在学法指导上,重视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并引导他们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生活场景导入:课件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师: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本单元主要学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小数阶段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是在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

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每份不一定一样多。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就形成一种新的统计图即复式条形统计图。

把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90~9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8支铅笔【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8支铅笔,要分给四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指名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法。

当有学生提到给每位学生分2支时,教师引导:8支铅笔,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2支,那么这8支铅笔刚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得的支数都相同,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每位同学平均分2支铅笔,这里的2就是平均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一样多吗?(不一样多)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四年级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反思

人教版数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四年级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反思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学科:数学班级: 教师:
项目
内容
学情
分析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单元教材分析
(一)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材在习题中安排了不少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例如,例1,例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第6题。这些题目并不单纯是计算平均数,更多是运用平均数的统计含义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又如:例2通过用两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
(六)选材注意联系实际,提供丰富的实际素材。
一方面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学生课外小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等;另一方面,注意选取与学生关系较密切的社会生活实际,如城乡人口、人均寿命、人均住房面积等,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关心人口、健康和环保等社会问题。
(七)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数据的能力。
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三)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小学数学_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备课卡附:导学卡八、我锻炼我健康课题:平均数课型:复习班级:姓名:书写评价:A□B□C□D□综合评价:A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复习课学情分析五年级二班共有学生27名,属于小班化教学,现就学情总结如下:1、个性差别大:五年级的小学生正是进入青春期的过渡阶段。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五年级学生由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情有了一定的理解,好面子了,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学习问题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逐渐加强:从五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逐渐加强,大部分同学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

4、学生的学习差异较大。

我们班好的学生非常出色,但也有个别很差的学生。

到了五年级,由于受到知识缺陷的影响,一些孩子学习开始吃力,虽然加强了合作学习,让好生帮助学困生,但是由于孩子本身的差异性较大,所以学困生的依赖性太大,效果不明显。

5、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加强。

很多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也有部分学生上课易走神,由于听讲习惯差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效果分析今天我上了一节复习课,回顾整堂课,有得也有失,但整堂课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基本达到了课前设计的要求。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2024〖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

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

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

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课时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课时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目录1四则运算2观察物体(二)3运算定律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图形的运动(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渗透“引申”“转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课时平均数1.情境的成功运用。

课一开始,引领学生理解环保小分队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的情景。

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

2.概念的建构认知。

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

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

并在讲解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

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3.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回忆,进一步明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为新知做好铺垫。

通过城乡人口数量的统计,逐步出示单式和复式两种统计图,通过两份单式统计图的展示、比较,逐渐引导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平均数、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地位与作用: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类推分析。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平均数(1)教学内容:教材P90例1,完成P92“做一做”,P93“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经历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3.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及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两杯水)大家看,这里有两杯水,这一个杯子里的水是400g,另一个杯子里的水是600g,你能想办法在水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让两个杯子里的水变得同样多吗?【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想到以下两种办法:预设1:将装600g水的杯子里的水倒100g到装400g水的杯子里。

预设2:先将水合起来再平均分。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1)]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P90的主题图。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展示方式,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和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平均数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直观地了解数据。

3.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数据表格、图片等。

2.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全校学生的平均跑步时间?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平均数相关的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目标: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准备:水果,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过程:一、探索新知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视频出示水果: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时有没有碰到困难幼:西瓜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

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

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

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大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大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由此不难看出,教学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可以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其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统计内容的学习而言,重要的不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统计知识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数据分析活动过程,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要围绕“数据”做文章,使“数据”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伙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数据意识包括: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学说话的习惯。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要逐步建立起对数据的某种敏感或领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多参与到身边的多样化生活问题中去,亲身经历对数据的调查、研究、作出判断的活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并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观念。正因为如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呈现的简单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从这些目标要求不难看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活动与过程。而这些活动又应该放在丰富而生动有趣的背景下进行。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获取周围的有关数据信息的课题。比如,关于本班同学的喜好方面的一些统计的例子就有很多:喜好的歌曲、运动项目、各类课外读物、感兴趣的电视栏目、爱吃的水果蔬菜、爱喝的饮料、最喜欢的颜色、四季中最喜欢的季节等等。其次,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这体现了数据分析的“方法性”要求。即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要建立在一定方法的掌握上。一般来说,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涉及如何收集数据和如何处理数据的方法,前者指数据的调查、获取,后者指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8篇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8篇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8篇《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篇1】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

积极引探,发挥两主作用。

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时,教师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使教与学产生共振,和谐发展。

如出示例2时,问与例1相对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求平均数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

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

”我在课堂练习中,除基本训练打基础外,还出示了“尝试题”,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算边讨论,成功地解答尝试题后。

我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1基本训练。

2变式练习。

3游戏练习。

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加强了信息交流,促进尝试成功。

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讨论,是在学生获得自己的努力结果之后进行的生动活泼独具一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这种讨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满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

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学生讨论,然后根据学生输送的信息,针对学习新知识的缺陷,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与此同时,我也参与讨论,及时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输来的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教”促“学”,“学”中有“教”,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保证了尝试成功。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篇2】本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班级情况分析1、学习习惯和兴趣我班共21人,整体上讲,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但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老师的调动。

培养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少数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过程,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分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术3、数学思考方面:(1)能对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形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特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条理。

(4)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2、学科:数学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具体的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从而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在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和收获。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的反思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注意到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条形统计图中的应用。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选择实例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教学效果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学生的练习和小组讨论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实践。

四、改进措施的反思针对以上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实际应用的练习:通过更多的实际应用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和价值。

2.增加互动和参与度:进一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问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个性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反馈,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
反思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
领导签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研究一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