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_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_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hor 为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水平溢出; bl 则表 示出口贸易企业通过供给关系对上游产业发生的后向 溢出。 为避免因其他重要变量的遗漏而引起估计有偏, 本 文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做解释变量, 由于模型中 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会导致解释变量与随机 扰动项相关 , 从而在用随机效应或者固定效应对面板数 据进行估计时将导致估计量的非一致性。为解决这一 问题, A rellano 和 Bond( 1991 ) 、 A rellano 和 Bover( 1995 ) 、 B lundell和 B ond ( 1998 ) 提出了广义 矩 ( GMM ) 估计方 法。 B lundell和 Bond( 1998 ) 指出 , 时间序列较短时系统 GMM ( syste m GMM ) 的估计效果要远远高于普通 GMM,
∋ 后向链接系数 a ik是通过合并 2002 年 122 ) 122 部门投入 产出表
∀ 44∀ 世界经济研究 2010年第 2期
较少。出口贸易作为市场需求的一部分也是技术创新 的关键刺激因素之一, 它使企业进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 争舞台 , 鼓励各国企业追求新的、 与众不同的观念和技 术, 从而促进各国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K rug m an ( 1979 ) 在分析了经济一体化 ( 主要包括创新者的出口行为 ) 对 技术创新的作用后指出 , 贸易竞争带来的出口增长给创 新者带来的技术创新报酬是进一步刺激创新的重要力 量, 但是随着垄断期的结束 , 技术被普遍传播, 技术差距 缩小, 此时竞争带来的压力又会迫使创新先发国进行新 的技术研 发。另外, 技术贸 易壁垒 ( 谢娟 娟、 梁虎诚 , 2008 ) 等出口贸易政策通过对贸易规模、 贸易质量的影 响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出口研发补贴政策 ( Collie , 2002 ) 、 出口退税 ( 陈林、 朱卫平, 2008 ) 等政府保障政策 亦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激励作用。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 由于受到构建分析指标的可行性以及数据的可得 性等方面原因的限制,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 研究更多地集中于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方面, 即体现在 贸易品或投资中的技术、 知识在出口贸易过程中产生的 溢出, 主要包括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 1. 水平溢出效应 水平溢出主要体现为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间的 水平链接效应 , Feder( 1982 ) 通过构建两部门模型, 对 19 个国家和地区及 31 个国家和地区两组样本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存在外部经济效应。 他指出 , 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出口多样化和在国际市场 上更具竞争力的商品, 能够促进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 间的联系 , 增大非出口部门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出口 部门的边际要素生产率高于非出口部门, 非出口部门一 方面可以得益于模仿、 学习出口部门的生产技术或直接 利用出口部门提供的基础设施而产生的技术溢出; 另一 方面, 人力资本的迁移是知识传播、 技术转移的一种重 要途径 , 因而出口部门人力资本向非出口部门的流动会 对后者的技术创新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许和连、 栾永 玉 ( 2005 ) 的研究表明 , 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对非出口 部门的技术外溢缩小了两部门间的要素生产率差异。 2. 垂直溢出效应 出口贸易与 FD I相似, 也可以通过不同产业或行业 之间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经济关系或联系, 对国内技 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 , 此即出口贸易的垂直 溢出效应。垂直溢出主要体现在相关产业或行业的购 买和服务过程中, 某一产业或行业的技术发生了变化影 响到与其相关联的其他产业或行业, 迫使后者对其原有 的技术体系进行改进 ( Kneller和 P isu , 2005 ) 。这在加 工贸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跨国公司通过技术援助带动 从事加工贸易的配套供应商, 促进其技术进步 , 加工贸 易配套供应商又会对其相关行业具有技术创新的需求, 因而, 一个产业或行业内的企业技术创新对相关企业技 术创新有很大的启示和促进作用。通常情况下, 加工贸 易采购商品的技术含量越高, 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的效 果就越明显, 对当地 技术进步的 促进作 用也就越 大。 G ross m an和 H elpm an( 1991 ) 系统地研究了行业间以及 行业内技术的外溢及其作用, 邹武鹰、 许和连和赖明勇 ( 2007 ) 利用 1996~ 2003 年 17 个制造业对 16 个国家的 出口贸易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水 平链接和后向链接效应。 总体而言 , 目前对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仍 略显薄弱 , 且相关研究大多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 1. 模型的设定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著名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 道格拉斯研究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 并用 C D 生产函数 ( Y = AL K ) 来表示, 研发活动实际上也是一个投入产 出的过程, 因此可用 C D 生产函数来解释和检验 R& D 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 表示如下: Ii t = ARD lit RD kit ( 1) 其中, i 和 t 分别代表行业和时间 ( 以年为单位 ); I 为研发产出 , 表示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RD l 为研发活 动的劳动投入; RDk 为研发活动的资本投入 ; A 为技术 影响因素, 、 分别是研发产出对研发活动的劳动和资 本投入弹性。 在开放系统中 , 研发活动不仅与研发人员和资本的 投入有关, 与各种对外活动也存在着密 切关系。邹武 鹰、 许和连和赖明勇 ( 2007 ) 指出, 出口贸易的溢出与产出 增长之间存在着指数关系, 因此, 为体现出口贸易通过技 术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本文根据 C D 生产函数 的构建方式, 将行业研发活动的产出函数表示如下 : ho r + ! bl Ii t = A 0 e RD lit RD kit ( 2)
国际贸易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
李
内容提要
*
! ! ! 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平 田 朔
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和服务在国际间的交换 , 同时也为先进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提供了条
件 。目前 , 有关进口贸易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而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的研 究相对薄弱。 基于此 , 本文通过构建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函数, 运用中国 2001 ~ 2007 年制造业行业的面 板数据, 实证检验出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对行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 结果表明 , 出口贸易的水平效应对 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后向溢出的作用较不显著, 但在考虑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后, 出口贸易的技 术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 关 键 词 作者单位 出口贸易 技术创新 水平溢出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垂直溢出
t i it
析, 这样可能会因遗漏某些重要变量而影响到估计的结 果, 为克服这一不足 , 本文将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 系 统 GMM ) 进行估计。另外, 考虑到国内行业不同的竞争 程度会对后向溢出产生影响, 本文亦将其纳入到模型 中, 并借助中国制造业 2001 ~ 2007 年的行业数据在已 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出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效应 对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如 下: 第二部分为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 第三部分对计 量结果进行分析 ;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及启示。
源自文库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08B JL007):
R& D 资源约束
下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 !! 基于国际 技术扩散和内 生需求 视角 与山东省软科学项目 ( 2008RKA133) : 自主创新与 山东省产 业结构 升级 ! !! 基于劳动力禀赋视角的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F 746 .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6964 [ 2010 ] 02 090827 0627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近些年来加速融于世界经济体系 , 在全球 化背景下,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 经济活动 也越来越多地受全球事件的影响。在美国的次贷危机 最终演变为世界经济危机的过程中, 中国不可避免地受 到影响 , 最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冲击 , 而且这 些冲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许多出 口企业纷纷遭遇发展困境的事实说明 , 中国的经济增长 再也不能过于依赖出口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应由通过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品质量上的优势取代 单纯由出口量带来的增长 , 也就是说, 要在国际市场上 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发展有赖于技术创新。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 FD I 、 国际贸易等技 术扩散途径在提高一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中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目前 , 国内外学者对 FDI和进口贸易的 技术溢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 C oe和 H elpm an, 1995; Ja kob, 2005 ), 但关于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仍
世界经济研究 2010 年第 2 期 ∀ 45∀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 学术界在对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时, 系统 GMM 方法 被广泛采用。因此, 本文亦选用系统广义矩估计 ( sys tem GMM ) 的计量方法进行估计 , 对 ( 1 ) 、 ( 2 ) 式取对数, 得到以下基础模型 : lnIi t = ln A + ∀lnL i, t- 1 + + v1 + v 2 + # it lnIi t = ln A 0 + ∀lnLi, t - 1 + lnRD li t + lnRDk it + hori t + !bli t + v1 + v 2 + # it lnRD lit + lnRD ki t ( 3) ( 4) 提供产品占第 i 行业总产出的比重 ∋ 。 ( 4 ) RD l: 研发活动的劳动投入 , 以按行业分组的大 中型工业企业 R&D 人员表示。 ( 5 ) RDk: 研发活动的资本投入 , 以按行业分组的大 中型工业企业 R&D 经费的投入表示。 ( 6 ) pcm: 行业勒纳指数 , 本文采用行业勒纳指数来 表示市场的竞争程度, 参照 Cheung 和 Pascual( 2004 ) 提 出的测量方法进行计算 , 与之不同的是本文在计算时省 去了国家维度: VA i t - W i t F it 其中, VA 为增加值 , 以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 # 工 pcm it = 业增加值 ∃来表示; W 为劳动力成本, 以 # 工资总额 ∃表 示; F 为总产值 , 用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 # 工业总产 值 ∃来表示 ; i 和 t分别代表行业和时间。 3.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中国 2001 ~ 2007 年制造业的面 板数据 , 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和可得性, 删除了 # 其他制 造业 ∃, 采用剩余 28 个制造业行业 ( 的面板数据估计。 用于计算出口贸易水平和后向溢出的出口交货值、 工业 总产值以及用于计算行业勒纳指数的工业增加值均来 自于历年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 用于计算行业勒 纳指数 的劳 动力成 本来自 于历 年 中 国劳 动统计 年 鉴 ; 行业的专利申请数、 研发活动的 R& D 经费的投入 和 R& D 人员的数据均 来自于历年 中国 科技统计年 鉴 。水平溢出、 垂直溢出以及市场竞争程度这 3 个变 量均属于指标间的比率关系 , 所以直接使用相应指标的 当年值计算 ; 研发活动的资本投入这一变量则以 2001 年为基期, 用分行业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其他年份 的按行业分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R& D 经费的投入进行 调整, 以消除年代价格因素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 , 由 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 无法获得 2004 年制造业细分行 业相应的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及出口交货值数据 , 因而本文通过求 2002 年和 2003 年的增长率以及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