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一、试卷整体概述
1.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知识点,突出了新增内容的考查,各部分比例力争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试卷考查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知识领域中的主要部分:数与代数约48.5分,所占比例为40.42%,图形与几何约占57.5分,所占比例约为47.92%,统计与概率约11分,所占比例为9.17%.突出了对学生的能力、方法、过程的考查.
2.试题结构:2016数学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共有25题,满分120分,试卷共分为两卷,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由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组成.第一卷有12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占总分的30%.第二卷有13道非选择题,共84分,占总分的70%.其中有6道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占总分的20%;有7道解答题,19—23题每题8分,24、25题,每题10分,共60分,占总分的50%.各种题型的题量、分数、结构合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具体分布见下表:
表格说明:
1.知识点所占分值采取小分制,如8(2)表示该知识点占本题8分中的2分;
2.百分比利用四舍五入,精确到0.01%;
3.知识领域划分参照新课标2011年版.
表一:数与代数部分试题分值分布表
表二:图形与几何部分试题分值分布表
表三:概率与统计部分试题分值分布表
3.试题难度:
(1)试卷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试题背景取于教材、贴近教材、贴近学生,体现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对考试的参与意识,减轻学生考试的心理压力,整份试卷无繁、难、偏、旧的题目,未超出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中考说明的样题,体现其选拔功能.(2)从学生答题看,老师们反映选择题、填空题的梯度、难度、区分度较好,其中7、16、20、23、24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特别是第20和24题,较为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这两道题完成情况并不理想.通过调研来看,试卷整体运算量、思维量大,考查基础的知识较多,试题有较强的灵活性.
二、试题主要特点
1.关注支撑数学学科(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考查以保证试题的效度.试题重点考查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三角形和四边形及图形的变换等数学核心主干内容及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统计思想、待定系数法等.
2.关注载体公平、题目陈述准确精练以保证试题的信度.题目力争在语言陈述、图形、图像的展现均准确明白、精练而无异议.
3.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习惯,以确保试卷的区分度.在试题的赋分方面,注意了有利于考查结果形成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得分区间,从而形成合理的得分分布区间.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又能较好的区分出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
三、Ⅱ卷阅卷具体分析
13—18填空题
得分情况一览表
本题共有6小题,共24分,大部分同学得分的题目为13、14、15三道,16、17、18
题相对失分比较多。
2 60%左右。
第13题,主要考察计算能力,其中求1
第14题,主要考察三角函数的相关计算,但此题得分率并不高。学生求出2.92的答案,
但此题考查了近似数的知识点,要求答案精确到0.1米,但很多学生审题不清,没有得到最
终结果,此题得分率大概55%左右。
第15题,考察了圆的相关知识,是对于较为基础的“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及“直
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这两个知识的考察,学生失分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得分率
大概为50%左右。
第16题,考察了一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或摄影定理的相关知识,失分原因主要有两个: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②计算失误,漏掉“﹣”,得分率大概为30%左右。
第17题,考察的是旋转图形及等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其中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辅助线不能准确做出,导致找不到解题方法,得分率大概35%左右。
第18题,是数列规律题,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通过计算前几个数值,寻找规律,从而得到a 2016的值。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找到方法,平时训练此种题目不到位,此题得分率大概45%左右。
整体来看,填空题6个小题难度不大,主要失分在其中的技巧运用及身体不细心等方面。
19 化简求值
得分情况一览表
本题整体来看难易度适中。从阅卷情况来看,满分卷和零分卷各占1/3。在满分卷中,字迹工整,书写认真的不足三分之一,多数满分卷同学书写潦草,这也是满分卷中的一个现象。
下面重点分析一下本题的失分点。本题有约1/3的同学未能得到满分,这部分同学中大约一半的同学仅得到4分,我从本题的三个方面分析失分原因:
1.化简
本题的化简过程考察了因式分解和通分。因式分解考察了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这部分错误较少。通分过程出现的错误较多。错误原因一是不会通分,二是通分后分子相减时,后面的代数式忘记加括号,这个现象整体来看不突出。看来老师们平时对这种情况强调的比较严格。另外,化简过程中出现错误较多的地方是在约分过程中,如:
2(1)(1)
(1)1
a a a a a a +-⨯-+,
再往下做月份时,错误五花八门,很多同学得出的答案是: 2
(1)(1)2(1)11
a a a a a a a a +-⨯=-+-,即把分子的2a a a ⨯=。
2.解方程
在解方程时,2
230x x +-=,学生主要运用了2种方法,即“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出现的错误主要有运用公式法解方程时,解出的答案不对,占很大一部分。还有部分同学运用十字相乘法,但是运用不够熟练,得出的答案符号相反,正确的答案应是11x =,
232x =-,很多学生的答案是11x =-,23
2
x =。综合来看,学生解方程的正确率还要提高,
特别是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元一次方程。
20 阅读理解
得分情况一览表
1.考察内容:
①数形结合思想; ②函数思想的应用; 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④对多边形对角线的认识。
2.试题难度不是很高,但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
其中:得0分的学生占接近40%,满分人数占20%左右。4分及以下比率近67%。 3.失分原因:
①审题不清,不能认真读题,根据题意画出准确图形; ②对P n 与n 的关系式理解不透彻,有畏难心理;
③计算能力欠缺,不能准确迅速求得方程组的解。 4.综合分析:
学生完成情况一般,思路不清。但也有不少学生完成情况很好,对数形结合的题目需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