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洋务运动,风行三十年,掀起了一场“师夷技长”的运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其目的是“安内”、“御外”。
主要内容包括创建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兴办近代工矿交通电迅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
由于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因而他们引进了大量工业设备,新的技术和思想,不可必免的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较大冲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洋务派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面对内忧外患之际,试图通过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因此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军队近代化和军事工业的发展。
李鸿章是举办洋务最多,成绩最卓越的人物,他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让,独器不能众。
从1861年开始购置西洋枪炮,操练西式阵法的练兵活动,清政府大力购置铁甲舰,北洋水师于1888年正式建成,拥有舰船二十多艘,陆军和海军的创建发展,促进了我国军事近代化建设。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在筹办军事工业进程中,由于耗资巨大,有亏无盈,日益感到经费不足,近代中国洋务理论家郭嵩焘,主张办矿务、修铁路、兴电迅,寓“求强”于“求富”之中,认为“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国之本也”。
于是洋务派又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着手筹办民用性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采矿、冶铁、交通运输及纺织业等,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二十多个民用企业,其中较重要的有福州船政局、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采取官办、官商公办的形式,拓集商股作为资本,雇用工人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于市场,以牟取利润,这些民用企业的性质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采取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了大量机器设备与技术,同时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自己的工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同时洋务派他的民用工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从而使中国近代产业工人数量扩大起来,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中国近代化进程。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变化 , 使中 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成长起来 。 l 世 纪四五十年代 , 中国通 商 口岸 的外 商企业 中 9 在 产 生 了 中 国第 一 批 工业 无 产 阶级 。 随着 洋 务运 动 的 开展 , 国的 产 业 工 人 进 一 步 增 加 。 同 时 在 洋 务 运 中 动 中 还形 成 了 中 国资 产 阶 级 。新 的 生 产 力 的 产 生 、 新的阶级力量的形成 , 不仅是 对封建 社会 的冲击 和 破坏 , 为 向近 代 社 会 的 迈 进 创 造 了条 件 , 观 上 为 也 客 后 来 的 维 新 运 动 和 辛 亥 革命 奠 定 了 初 步 基 础 。 第六 , 务 运 动 使 中 国 外 交 向 近 代 化 转 变。 洋 16 8 1年 1月 2 0日, 清政府 正式 建立 了中 国近代 史 上第一个外交机构一 一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它的成 立意味着清政府开始放 弃闭关 自守政 策 , 这是顺 应 世 界 形 势 的 变 化 、 应 国 际交 往 的需 要 的 明智 之 举 。 适 这项改革是 中国近代 外交领域 划时 代 的变革 , 对于 开展近代化事业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建立外交机构 的同时 , 清政府 派遣 了第一批驻外使节 , 打开 了中国 通 向世 界 的大 门 , 中 国 近代 外 交 出现 了新 的局 面 。 使 第七 , 洋务运动 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 了条件 。 运 动 之 初 , 实 现 自强 目标 , 量 购 买 进 而 制 造 新 式 为 大 枪 炮 , 建 新式 海 军 , 促 进 军 队 和 国 防 的 近 代 化 。 组 以 同时还筹划海 防, 建立新 式海 军。海陆军的建设 , 清 军的战斗力和抵抗 外 国侵 略的能力 有所 增强 , 缓 延 了 中 国半 殖 民地 化 的历 史 进 程 。 第 八 , 务 运 动 为 中 国 培 养 了 一 批 近 代 化 的 人 洋 才 。洋 务 运 动 造 就 了一 批 具 有 资 产 阶级 思 想 的知 识 分 子 , 改 革 封 建 文 化 教 育 制 度 上 打 开 了缺 口 , 是 在 这 洋务运动中举 办得最成 功 、 有远见 卓识 的一项 内 最 容。洋 务派在创办 近代工业 的过 程 中, 培养所需 为 的技 术人 才 , 摆脱在生产技术上依靠外 国人 的状况 , 他 们 创 办 了 一 批 新 式 学 堂 , 一 次 将 两 方 自然 科 学 第 和工业技 术带进课 堂 , 从而培养 出我 国第一批造船 、 航海 、 机械制造 以及近代 医学等方 面的人才 。同时 , 派 遣 了 大 批 留 学 生 以及 培 养 了 大 批 新 型 知 识 分 子 。 此 外 , 务 派 设 立 的 翻 译 馆 , 译 印 发 了大 量 书 籍 , 洋 翻 引进 了声 、 、 光 电等 自然科 学知 识 , 不仅 有利 于西 这 方 近 代 科 技 在 中 国 的传 播 , 且 影 响 了一 代 进 步 思 而 想家 , 为戊 戌变 法 准 备 了 条件 。在 洋务 派所 办 军 事 、 民用 企 业 的 近 4万 名 工 人 中 , 锻 炼 出 了 一 大 批 掌 还 握现代大机器生产 的技术 工人 , 为 中国无 产阶级 成 中早期 的技术力量 。毫无 疑问 , 洋务运 动 中锻炼 和 培养 出来 的科技人 才 , 为稍后现代 民族 资本 的发 生 准 备 了条 件 。 ( 者 单 位 : 南省 西峡 县 第二 高级 中学 ) 作 河
浅谈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浅谈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虽然洋务运动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但不管怎么说,它在一些方面做到了“师夷长技”,对近代的中国的许多方面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新式人才,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从1862年洋务派开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院算起,到1900年最后创办江苏武备学堂为止,40年的洋务运动共创办新式学校有37所,从教学模式来看,这些学堂是以英法等先进国家的同类学堂为楷模,按专业分科进行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远远冲出了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据学的范围。
如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和各地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方面,除专业课程外,还设有外国史地、代数、微分、航海、化学、天文、国际法等学科,大都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很显然,这些新式学堂与专攻八股诗书经文的传统封建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还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重要的是教育体制的不同,它的实际做法是对封建知识分子接受近代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科学的再教育,它的实行,无疑破坏了科举仕途的唯一性,因而也就必然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正宗地位。
其次,在师资队伍方面,新式学堂大都聘请了具有近代意识的素质优良的教职人员。
如福州船政学堂,除汉文教习由中国学者担任外,其他课程的教习均用洋文,聘请洋教习担任教员,如驾驶学堂新聘教习多为英人,学堂实行严格的管理考试制度,奖优汰劣。
从开学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予以奖惩。
北洋武备学堂洋教习均由德国退役军官担任,(德籍教官先后应聘来校者有李宝、艾德等十多人),翻译人员多由北京同文馆或驻外使馆调用,操练官由淮、练各营将弁担任。
第三,学校的校舍设备也基本上具备了近代学堂的办学条件。
如开办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占地600平方区,房屋有529间,其中除有行政办公室、教室、师生宿舍、接待室、饭厅、存放教学用具的模型所之处,还设有照像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军事标本室、绘图室、印刷所、图书室、医院、习艺所和操场等教学辅助设施。
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洋务运动(1861-1895)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为中国留下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学习:洋务运动鼓励了中国引进和学习
西方的科学技术,包括工业制造、造船、航海、冶金等领
域。
这强调了科学技术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推动了
中国科技的进步。
2.教育体制的改革:洋务运动提倡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许
多新式学校和研究机构得到兴建和发展,培养了一批西方
科学知识的人才。
这种教育改革提高了中国人的综合素质
和知识水平。
3.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洋务运动鼓励了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促进了近代工业、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这为中国
发展现代化经济建立了基础,并培养了一批工程师和技术
人才。
4.国防和军事现代化:洋务运动强调了军事现代化的重要性,
推动了中国军队的改革和现代化。
引进西方武器和军事技
术,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5.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洋务运动的失败和局限性,使中国开
始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进行分析,为
后来的改革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促使中国努力从根本
上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了重要的启示,包括科学技术的引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国防和军事现代化,以及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性。
这些启示对中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洋务运动有什么影响 有哪些局限性
洋务运动有什么影响有哪些局限性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有什么影响1洋务运动的影响1.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
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2.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在“自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之后,洋务派又在“求富”口号之后开始兴办民用企业,着重点在于采矿、冶炼、航运、铁路等一系列配合军事工业的项目。
3.对近代政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创办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对近代文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
要开始洋务运动,兴办洋务就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
2洋务运动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体现在这些想要国家强大的官员们,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其实西方国家并不想要清朝强大起来。
要知道当时是学习西方的科技等知识,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性还是非常强大的,虽然说这么做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洋务派却没有想到过,既然这些国家想要侵犯清朝的利益,那么就绝不可能眼看着它强大起来。
而西方国家同时还通过这个过程将手伸进了更多的利益当中,洋务运动的局限性让洋务派完全没有察觉到这个危险。
除此之外内部的矛盾也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性的一个方面。
当时国内顽固派非常的抵触,而且反对态度十分的强烈,这些都是国家内部自己的缺陷,可是在这样的缺陷之下洋务派知识单纯的在各个方面有所动作,可是最根本的政权和制度却还是存在的,这样一来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更加大了。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速,它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思想和理念,而且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工艺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
例如,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轮船、火车等先进设备,推动了中国铁路、矿产、军械、航运等领域的发展。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使中国的经济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洋务运动对中国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近代国家制度的变革,推动了政治的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尝试和西化的政策,如兴办洋务以学习西方的政治、军事、法律等制度和理念。
这些试图推动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使中国能与西方列强相抗衡。
尽管这些在短期内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但它们为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进程打下了基础,为后来的政治铺平了道路。
此外,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知识,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
洋务运动时期,许多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文学等思想和知识,他们开始思考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并积极探索中国的与发展之路。
例如,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众多洋务派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人通过学习西方思想和知识,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倡议,如“自强”、“求富”等口号,鼓励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启发。
中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教育等,并对这些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文学,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摘要:洋务运动时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它对中国军队的建设, 资本主性质的生产关系以及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的近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
该运动从1861年至1894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后发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
在洋务运动前期,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和“自强”和“求富”的口号在全国展开工业运动。
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
其目的是同过主张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近代化。
一.洋务运动对军事近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试图通过练兵制器、兴办军事工业以求“自强”。
因此,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和军事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期间,西方的军事理论与著作被翻译与介绍到中国,主要有德国来春支泰的《借箸筹防伦略》,康贝的《练兵新书》等,近代军事思想开始初步形成,近代军事理论也得到不断构建。
洋务派地方领导人分别编写有关军事编制改革的著作,主张对清军军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传统的练兵,治兵与西方现代战术结合,在其努力下,西方近代军事训练和管理方法不断被引进和使用。
军事编制和职能向近代转化的趋向,为我国军事近代化打下了制度基础。
同时,洋务运动期间新型学堂的设立,也为军事近代化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精品]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精品]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历史事件,它对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工业化和民族意识的提高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一、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它为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象征,它创立了中国的第一条现代化造船业,并建立了轻重工业的组织体系,为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二、引进西方文化和科技洋务运动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和科技的引领。
洋务运动从西方引进了许多高科技和先进设备,包括机器设备、武器、船舶设计、科学研究方法等,为中国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甚至还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所机器制造学校和天文台,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
三、提高民族意识洋务运动还推动了中国民族意识的提高。
通过洋务运动,中国人逐渐意识到了中国在现代化和工业化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逐渐认识到了中国民族在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逐渐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提高,从而增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改变社会发展方向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发展走向明确的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向现代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中国从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方向发展。
总之,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它不仅加速了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还引领了中国所需要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它留下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和技术现代化的启蒙标志,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由于长期被异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束缚,整体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9世纪末,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教育、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在经济领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在中国推广了西方的工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引进了大量的现代机器和工业设备。
这些进步与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相比,无疑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大门。
例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成立,直接推动了中国最早期的工业化起步。
洋务运动还对中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带动了内陆经济的发展。
外贸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资本和技术的引进,还促进了现代企业形态的兴起,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整体现代化。
其次,洋务运动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洋务运动鼓励中国学子赴海外留学,并组建了许多洋务学堂。
这些学堂开设了西方科学、数学和工程课程,培养了大批具备西方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这些学生和学者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力量。
他们在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洋务运动鼓励学习现代化的军事技术,引进了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
这使得中国军队得以进行武器装备的更新,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在洋务运动后期,中国海军得到了显著发展,具备了一定水平的现代化舰队。
而这些军事改革也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洋务运动还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艺术、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一些先进的西方思想开始传播到中国。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同时,洋务运动也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冲击和冲突,使得中国社会面临了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化。
总而言之,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各项举措,在众多的方面都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首先,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民用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大型的近代新式企业和新型的社会生产力。
这些民用工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虽然要受地方官僚的控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主要表现在民用企业的兴办是为了“求富”,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进行商品生产或进行商业性运作。
其次,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绅商,他们在企业中有一定的权力,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具近代色彩。
第二,这些企业还往往以外商为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夺回不少权利。
洋务企业的创办,在清政府压抑工商业的封建传统政策上打开一道缺口,带给私人资本追求资本增值的希望,推动社会资金流向新式企业。
通过新式企业的创办,一些买办、买办商人、官僚和旧式商人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引进了一批先进机器设备和传播了先进科学知识,积累了管理新式企业的经验,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其次,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近代化的起点。
比较洋务运动前后,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中国近代军事力量的发展进步: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赖以进行作战的是弓箭长矛、鸟铳抬枪和土炮装备起来的“军队”,是损坏严重、火炮陈旧不堪的海防炮台。
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是极为落后的。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
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
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
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
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
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
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
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
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洋务运动,指的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影响下所进行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尝试。
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首先,在军事方面,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
这使得中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抵御外敌入侵。
同时,这也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带来了一定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建立起一些近代工业企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不仅为中国提供了新的生产技术和工业品,也为中国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这也为中国后来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此外,洋务运动还对中国的教育和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开办一些近代学校和大学,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西方知识背景的人才。
这些人才的涌现为中国的知识界注入了新鲜的思想与学术观念,并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智力支持。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推行过程中存在一些腐败和浪费的现象,导致财政困难。
其次,产业对国家的影响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系。
最后,由于国内各方面条件准备不足,中国的洋务运动很快就被列强的侵略所打破,并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从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来看,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基础支持,使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迎头赶上了西方列强,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石。
然而,洋务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这为中国后来的发展留下了一些隐患。
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洋务运动,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一、本文概述洋务运动,起始于19世纪6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以及清政府的内部状况。
接着,将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包括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改革军事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如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等。
也将分析洋务运动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如改革的不彻底性、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等。
本文将总结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期对今天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洋务运动的背景与起源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其背景源于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
在内部,清王朝的统治已显得日薄西山,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繁,政治腐败,民生凋敝。
同时,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科技、工业、军事等方面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外部,随着西方列强的工业化进程加速,他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势力,中国成为了他们觊觎的目标。
1840年的鸦片战争,更是以中国的惨败告终,标志着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开始了痛苦的近代历程。
面对这样的内外困境,一部分清朝官员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他们认为,要挽救国家的危局,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以此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在这种背景下,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洋务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61年,当时清朝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处理与外国的事务。
这个机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政府开始正视西方的存在,并尝试与之进行交流和学习。
随后,洋务派人士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一系列的洋务事业,包括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工业、改革军事等,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洋务运动是在中国面临深重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标志着中国开始尝试向西方学习,寻求国家的自强之路。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受到了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中洋务运动可以说是对中国现代化影响最深的一次国内改革运动。
它在清朝末年推进了一系列现代化建设,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洋务运动的开展,使得特别是文化和智力层面的中国人开始改变以往对于西方文明的消极态度。
这种挑战和刺激的效果使得许多知识份子感到他们的国家需要他们,需要他们的智慧来推进现代化建设。
他们不再满足打工的角色,也不会再被吓倒于西方文明,开始努力为国家做出更多有意义和成效的贡献。
这种改变,对于中国国家现代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人民的努力和智慧。
二、洋务运动使中国对外开放加速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潮流。
它通过开设毛主席早年所说建立:"中国的神经中枢"的上海,开放口岸和交通线路等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外来投资。
这种形势下,大批的外国人流入中国,给中国人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使得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技术和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这种外来技术和思想的介入,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提升,使得中国人能够看到自己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
三、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人不仅引进了众多的现代技术,同时也深入学习了制造和设计各种先进的机械和工具的知识。
此外,在这段时间内,中国还建造了许多新的机器和设备,使得自己完全具备了制造一些产品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创造性的将西方技术进行改进,并为现代化技术的革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四、洋务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概念的思考和理念突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人开始认识到那些与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不同的西方人。
中国人从西方同仁的理念和方式中寻找灵感,同时又将这些观点汉化或者本土化成中国自己的理念。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
由于中国的海关大权被洋人所控制,所以中国丝、茶以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价格却在下跌。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就指出,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使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混乱;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的空间。
自然经济的解体促成了近代商品市场的形成,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这就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千古未有之变局”。
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于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即洋务运动。
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基地,设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却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军事方面随着西方外国侵略势力逐渐进入我国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而在国内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处于胜负未分的关键阶段。
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威胁下,为解决燃眉之急,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落后在制度上找原因,以为只要制造坚船利炮,就可以自强御侮。
因此说,中国近代化观点的形成是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近代化开始的。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为标志,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等,以及各省陆续建立的兰州机器局、广州机器局等,共二十一处军工厂。
为了“自强、御侮”,洋务派在兴办军用工业的同时,开始筹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防。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杨亚娟_140122009047_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杨XX①(中国海洋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虽然近代化历程艰难,但它顺应了世界近代化潮流。
洋务运动为近代化理论、经济、军事、教育与科学技术等方面走向近代化提供条件,是中国近代化不可忽视的第一环节。
关键字:洋务运动近代化洋务运动是先进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满清封建统治而发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世界近代化潮流。
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也都是围绕近代化而展开的,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中央以奕䜣为首,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主张引进西方武器装备先进科学技术,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各种新的技术、思想、文化等进入中国,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②。
一、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所谓近代化,一般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
近代相对于传统而言,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③。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对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
军事侵略之外,西方的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等也同时震撼着古老的“天朝大国”,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并不是让中国走向富强,而且利用种种手段压榨中国人民的财富,迫使中国在各方面①杨XX(1990—),女,河南济源人,中国海洋大学xx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9级本科生。
②陈奇,徐扬.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31~33③毛国涛,胡晖.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重评李鸿章和洋务运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1):24~28都面临着巨大改变。
洋务运动的影响
一、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的历史转型,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现代化思潮的涌动19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已从欧美席卷到世界各地,它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人类历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而在中国,清王朝遇到了开国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凭借洋枪洋炮打败了“天朝”军队。
日趋衰落的清王朝犹如一座将倾的大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政治统治的危机,促使统治集团发生了分化,出现了新的组合――洋务派。
他们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提出了应变的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最早揭示这一思想核心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可以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最初框架。
后来,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者李鸿章曾多次阐述过相同的观点,如1863年2月他在致曾国藩书、1864年春在致总理衙门书和1865年9月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都反复强调了用外国长技来维护中国的“文物制度”的主张。
另外,洋务知识分子如王韬等也都在其著述文字中阐述过类似的观点。
直到1898年另一位洋务官僚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才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和系统阐发。
在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中体西用”的思想成为洋务派的理论纲领。
(二)促使中国现代民族意识增长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
传统上,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意识是文化意义上的,他们认同的是一个华夏文化共同体,统治合法性的世袭君王。
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民族主义意识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开始变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不过是多元世界中的一个有限的政治实体,这就萌发了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民族主义。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清代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9世纪,五大洲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日趋频繁。
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僵化和长期闭关自守的政策,使中国的现代化制度远远落后于欧洲和美洲。
为了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曾推进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洋务运动。
本篇文章将介绍清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实施情况和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1. 历史背景在19世纪初期,中国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内忧外患。
除了农业生产的压力外,中英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大门,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面对强大的西方列强,清朝政府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近代化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为了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和财政收入,清政府开始推进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启动的时候,正值太平天国事件结束,一场几乎摧毁了清朝的反叛失败了。
这个时候,清政府意识到革新是大势所趋,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个时期的紧缩政策需要改弦换面。
2. 洋务运动的实施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改革运动。
清政府在此次运动中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革:军事改革、工业改革、教育改革和航海学习。
其中,军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列强的海军进攻和内外有别的兵器装备。
当时国王的装备普遍落后,手枪比不上西洋手枪,步枪使用古老的火枪,弹药和勃艮第、英国等武器刀具相比,显得并不利于战争,这就意味着清军士兵可以在使用现代武器方面获得更强的技术优势。
在工业方面,清政府在上海、天津、湖北等地开设了许多国营工厂。
这些工厂主要是以银、铜为原材料,生产军事器材和轻工业产品。
此外,清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重新衡量秤和银币比值,制定新的货币和税收体系,以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改革方面,清政府在中国南方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创办了徽、宁、常三股银行、邮局和学校。
这些学校跟英国的传教士来华传教设立了一些教育机构,包括南京师范学校和上海路教堂,旨在为中国培养一批现代化人才,以推动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5篇
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5篇第一篇: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摘要:19世纪后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部农民的起义,封建地主阶级改良派,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开展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镇压内乱,但是甲午战争的战败,也就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挽救大清王朝,但其对中国的近代史,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影响一洋务运动对近代军事的影响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虽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最终战败,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首先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
其次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军队以近代新式武器装备投入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
还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并不在于军队武器装备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才是战败的主要根源。
总之经历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军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历程。
二洋务运动对近代经济的影响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历史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历史的影响内容提要: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了反抗英国的压迫,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清朝的开明绅士们办起了洋务运动。
所以说:洋务运动引领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领路人。
由于洋务创办者自身的基因,使得运动本身以失败而终。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是从运动中催生出资产阶级新生力量,领导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没有洋务运动就没有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近代化不知道推迟多少年,从社会发展来说,洋务运动是成功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关键词:洋务运动中国近代“领路人”影响评价: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中的影响,要看这一事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的大小。
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余年,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受到学者们的普遍重视,洋务运动可谓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炮,可这一炮成为了哑炮,因而引起了对洋务运动不同影响的争论。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影响,历来学术界众说纷纭,且不同时代受社会环境影响侧重点也不相同。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们给予它充分肯定,认为洋务运动是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走向近化化社会;建国后的几十年则否定多于肯定,认为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军事改革;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学者,则可能较多地用经济砝码来衡量它的历史影响。
下面就我个人认识来发表一些看法。
一、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它是一个“领路人”,引领中国从黑暗的封建社会跨入了近代化曙光的门坎。
(一)影响之一:从传统暗淡外交向近代化曙光外交转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同列强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已无法避免,1860年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设置“总理衙门”,清廷批准,从此清政府的对外事务多由奕訢出面主持,文祥从中策划,形成了中央的洋务派势力。
“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专门办理一切涉外事务的机关,还兼管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借款,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设有英、法、俄、美、海防五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虽然洋务运动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但不管怎么说,它在一些方面做到了“师夷长技”,对近代的中国的许多方面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新式人才,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从1862年洋务派开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院算起,到1900年最后创办江苏武备学堂为止,40年的洋务运动共创办新式学校有37所,从教学模式来看,这些学堂是以英法等先进国家的同类学堂为楷模,按专业分科进行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远远冲出了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据学的范围。
如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和各地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方面,除专业课程外,还设有外国史地、代数、微分、航海、化学、天文、国际法等学科,大都为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
很显然,这些新式学堂与专攻八股诗书经文的传统封建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还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重要的是教育体制的不同,它的实际做法是对封建知识分子接受近代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科学的再教育,它的实行,无疑破坏了科举仕途的唯一性,因而也就必然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正宗地位。
其次,在师资队伍方面,新式学堂大都聘请了具有近代意识的素质优良的教职人员。
如福州船政学堂,除汉文教习由中国学者担任外,其他课程的教习均用洋文,聘请洋教习担任教员,如驾驶学堂新聘教习多为英人,学堂实行严格的管理考试制度,奖优汰劣。
从开学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予以奖惩。
北洋武备学堂洋教习均由德国退役军官担任,(德籍教官先后应聘来校者有李宝、艾德等十多人),翻译人员多由北京同文馆或驻外使馆调用,操练官由淮、练各营将弁担任。
第三,学校的校舍设备也基本上具备了近代学堂的办学条件。
如开办最早的陆军军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占地600平方区,房屋有529间,其中除有行政办公室、教室、师生宿舍、接待室、饭厅、存放教学用具的模型所之处,还设有照像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军事标本室、绘图室、印刷所、图书室、医院、习艺所和操场等教学辅助设施。
几乎与新式学堂同时出现的是采取派遣留学生和使团的非传统措施培养更高质量的洋务人才。
经曾国藩、李鸿章奏准,1872-1875年,洋务派派遣了四批优秀学童共120人由容闳带领赴美留学。
容闳是中国第一个留美毕业生,一生追求进步的爱国主义者。
1855年他学成回国后,倾心于洋务事业,派遣留学生的工作就是在他的极力倡议下而被采纳进行的。
如留美学生中,出现了不借外力自行设计并领导修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驾舰血战黄海获得“巴图鲁”荣誉的舰队司令关应科,首次将《唐诗》译成英文的和蔡廷干,湘潭煤矿的发现者邝荣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学堂负责人广国安,清末任外部尚书的梁敦彦,担任过民国初年国务总理的唐绍仪等等。
留欧学生中最著名的有担任舰长、总兵和提督等职的海军风云人物刘步蟾,筹建北洋海军的全部具体工作的马建忠等等。
特别应当指出是,派遣出国留学生不仅培养了一批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外交人才,而且更重要的是造就了一批具有近代思想意识的人才群诚然,从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的数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以其近代科学知识开一代风气,提供了新的人才标准,开辟了新的育人途径,
并为新型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这实质上是冲破了以四书五经为正宗学术的沉闷的空气,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发展,直接造就了第二代知识人才群。
第二代人才群与第一代人才群共同构成了中国第一批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新式人才群,标志着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由此可见,它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此外,洋务运动也促进了国防近代化。
在1865年到1890年这段时间里,洋务派创办了多个军局具厂,江南制造总局,金凌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的规模较大,为清朝的军队提供了大部分的近代化装备。
一江南制造总局为例,到1895年,江南制造总局共生产各式前膛枪七千多支,各式后膛枪约五万支,这些枪支大都装备了清朝军队。
此外,还生产了各种火药四百五十多万磅。
各种炮弹一百三十多发。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沿海沿江一带遭到法国舰队的威胁,金陵机器局的工匠“篝火夜作”,赶制大炮支援广东,浙江,云南,台湾,湖北,江西等省区。
更值得一提的是,洋务派建成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等三支近代海军。
虽然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但是这对中国海防建设和中国人海洋观念的变化起了无法估计的作用。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确促进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
另外,洋务运动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先后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但是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等民用企业。
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抬高地主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压低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保证了农业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
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
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把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
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幸而日后由于时势的发展,洋务派领导人物体会到列强经济侵略的严重性,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
虽然洋务派主观上不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其活动去刺激了中国名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洋务企业的兴办和商品性产品的生产,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使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传统的剥削方式开始转变。
以发工资作为工人酬劳的方式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雇佣工人的大量出现。
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用,民用工业,在改变社会风气,使用机器生产,培养技术人才,介绍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传播科技知识方面,也为明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准备了条件,此外,洋务企业的利润刺激了一些积累了货币财富的地主,官僚和富商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是货币转化为资本。
其中,民族资本多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出现,如轮船招商局出现后,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开办了煤矿,电报,防止,冶炼,银行等企业也相继出现。
这些企业的建成,促使封建财富转化为民族资本,并且培养了中国早期的企业家。
随着这些“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企业的发展,一部分发展成了单纯的商办企业,从而扩展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队伍。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产生。
综上所述,虽然洋务派兴起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它的确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一定的积极地作用,所以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
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