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例 2、如图,△ ABC中, E、 F分别在 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 BE+CF与EF的大小.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 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 或“翻转折叠”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 1、已知,如图△ ABC中, AB=5, AC=3,则中线 AD的取值范围是例 3、如图,△ ABC中, BD=DC=A,C E 是 DC的中点,求证: AD 平分∠ BAE.1、以ABC的两边 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 Rt ABD 和等腰 Rt ACE,BAD CAE 90 ,连接DE,M、N分别是 BC、DE的中点.探究: 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 AM 与DE的位置关系是,线段AM 与DE的数量关系是;(2)将图①中的等腰 Rt ABD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0< <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A BDC、截长补短5、如图在△ ABC中, AB>AC,∠ 1=∠ 2,P 为 AD上任意一点,求证 ;AB-AC>PB-PC1、如图,ABC 中, AB=2AC,AD平分BAC ,且 AD=BD,求证:CD⊥ACC应用:2、如图,AD∥ BC, EA,EB分别平分∠ DAB,∠CBA,CD过点 E,求证 ;AB=AD+BC。
学生用: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
DCB AA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例3、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E D CBA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CCBA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2、如图,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 。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一、倍长中线法。
1. 作法。
- 当遇到三角形中线时,可将中线延长一倍,连接相应顶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 例如,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延长AD到E,使DE = AD,然后连接BE。
2. 原因。
- 因为BD = CD(AD是中线),∠BDE = ∠CDA(对顶角相等),DE = AD(所作辅助线),根据SAS(边角边)判定定理,可以证明△BDE≌△CDA。
-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分散的线段和角集中到新构造的全等三角形中,从而便于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将AC边转化为BE边,进而在新的三角形△ABE中研究线段之间的关系。
二、截长补短法。
1. 截长法。
- 作法。
- 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已知的较短线段。
- 例如,在△ABC中,要证明AB = AC + CD(假设AC<AB)。
在AB上截取AE = AC,然后连接DE。
- 原因。
- 截取AE = AC后,我们可以通过证明△ADE≌△ADC(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如AD 是角平分线,则可以利用SAS判定),得到DE = CD。
这样就将AB = AC+CD的证明转化为证明BE = DE的问题,将问题简化。
2. 补短法。
- 作法。
- 延长较短的线段,使延长后的线段等于较长的线段。
- 例如,在上述△ABC中,延长AC到F,使CF = CD,然后连接DF。
- 原因。
- 延长AC到F使CF = CD后,如果能证明△ABD≌△AFD(根据具体题目中的条件,可能利用AAS、ASA等判定定理),就可以将AB = AC + CD的证明转化为证明AB = AF的问题,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线段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三、作平行线法。
1. 作法。
-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某条边的平行线。
- 例如,在△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要证明AD/AB = AE/AC。
过D作DF∥AC交BC于F。
2. 原因。
- 因为DF∥A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F = ∠A,∠AFD = ∠C,∠BDF = ∠B。
8种辅助线做法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得辅助线得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得就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得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得相等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得高,利用“三线合一”得性质解题2。
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
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
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与等于第三条线段得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得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得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得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得另一边作垂线,目得就是构成30—60-90得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得长度与角得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得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得相等条件、常见辅助线得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得就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得相等,二个角之间得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得高,利用“三线合一”解题,思维模式就是全等变换中得“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得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得思维模式就是全等变换中得“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得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得某一点向角得两边作垂线,利用得思维模式就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得“对折”(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得一点作该角平分线得垂线与角得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得两边上,距离角得顶点相等长度得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得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得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思维模式就是全等变换中得“平移”或“翻转折叠”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就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就是将某条线段延长,就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得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得与、差、倍、分等类得题目.6)已知某线段得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得某点向该线段得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1]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D C BAED F CB A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完整word版)8种辅助线做法
(完满word版)8种辅助线做法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有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均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均分线联系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 角度数为 30、60 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 度或 60 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 的特别直角三角形,尔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获取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立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有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解题,思想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想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均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均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想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可以在角均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均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订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极点相等长度的地址上截取二点,尔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均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均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思想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截长法与补短法,详尽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6)某线段的垂直均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均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
AEDFC BA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ED CBA1、以ABC∆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和等腰Rt ACE∆,90,BAD CAE∠=∠=︒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二、截长补短D C BEDCBADCBAP21DCBAPQCBAOECB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2、如图,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 。
七年级全等三角形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8种子辅助线的作法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D C BAED F CB A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ABD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BAE.AEFDCAB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DECABD和等腰Rt ACE,BAD CAE90,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0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中,AB=2AC,AD平分BAC,且AD=BD,求证:CD⊥AC2、如图,AD∥BC,EA,EB分别平分∠DAB,∠CBA,CD过=AD+BC。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58620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DCBAEDFCB A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例3、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E D CBA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CACBA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2、如图,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 ,CD 过点E ,求证;AB=AD+BC 。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教师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教师版)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教师版)全等三角形问题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线:倍长线,使延长线段与原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线,倍长线,使延长线段与原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CCBA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罕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谜底)之南宫帮珍创作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 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 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 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半数看, 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 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 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 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 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 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 延长中线等中线.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 可作底边上的高, 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 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 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即是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 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 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 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 这样可以获得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缔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时, 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 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 这样可以获得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缔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罕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 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 二个角之间的相等.1)遇到等腰三角形, 可作底边上的高, 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 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半数”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 倍长中线, 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 (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DCBAEA等变换中的“半数”, 所考知识点经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 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 距离角的极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 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 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 构造全等三角形,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截长法与补短法, 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 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 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 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 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 出一对全等三角形.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 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极点的线段连接起来, 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 如图△ABC 中, AB=5, AC=3, 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2、如图, △ABC 中, E 、F 分别在AB 、AC 上, DE ⊥DF, D 是中点, 试比力BE+CF 与EF 的年夜小.CA例3、如图, △ABC 中, BD=DC=AC, E 是DC 的中点, 求证:AD 平分∠BAE.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1)如图①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 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D∆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 如图②所示, (1)问中获得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二、截长补短1、如图, ABC ∆中, AB=2AC, AD 平分BAC ∠, 且AD=BD, 求证:CD ⊥AC2、如图, 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CD 过点E, 求证;AB =AD+BC.3、如图, 已知在ABC 内, 060BAC ∠=040C ∠=, P, Q 分别在BC, CA 上, 而且BQ 分别是BAC ∠, ABC ∠的角平分线.BQ+AQ=AB+BP4、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BC >BA,AD =ABC ∠,O ECB求证:0180=∠+∠C A5、如图在△ABC 中, AB >AC, ∠1=∠2, P 为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AC >PB-PC 应用:三、平移变换例1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直线MN ⊥AD 于A.E 为MN 上一点, △ABC 周长记为A P , △EBC 周长记为B P .求证B P >A P .例2如图, 在△ABC 的边上取两点D 、E, 且BD=CE, 求证:AB+AC>AD+AE. 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1、如图, 已知在△ABC 中, ∠B=60°, △ABC 的角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O, 求证:OE=OD2、如图, △ABC 中, 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BC, DE ⊥AB 于E, DF ⊥AC 于F.(1)说明BE=CF 的理由;(2)如果AB=a , AC=b , 求AE 、BE 的长. 应用:1、如图①, OP 是∠MON 的平分线, 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 在△ABC 中, ∠ACB 是直角, ∠B =60°, AD 、AFED CBA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 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 在△ABC 中, 如果∠ACB 不是直角, 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 请问, 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 请证明;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五、旋转例1正方形ABCD 中, E 为BC 上的一点, F 为CD 上的一点,BE+DF=EF, 求∠EAF 的度数.例2D 为等腰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 DM ⊥DN,DM,DN 分别交BC,CA 于点E,F.(1)当MDN ∠绕点D 转动时, 求证DE=DF.(2)若AB=2, 求四边形DECF 例3如图, 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 且0120BDC ∠=, 以060角, 使其两边分别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连接MN, 则AMN ∆的周长为;应用:1、已知四边形ABCD 中, AB AD ⊥, BC CD ⊥, AB BC =,120ABC =∠, 60MBN =∠, MBN ∠绕B 点旋转, 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如图1), 易证(第23题图)OP AM NEB CD F ACEFBD图①图②图③AE CF EF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 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 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 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 线段AE CF ,, 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 不需证明.2、(西城09年一模)已知,PB=4,以AB 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 、D 两点落在直线.(1)如图,当∠APB=45°时,求AB 及PD 的长;(2)当∠APB 变动,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 的最年夜值,及相应∠APB 的年夜小.3、在等边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ABC 外一点, 且︒=∠60MDN ,︒=∠120BDC ,BD=DC. 探究:当M 、N分别在直线AB 、AC 上移动时, 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 ∆的周长Q 与等边ABC ∆的周长L 的关系.图1 图 2图3(I )如图1, 当点M 、N 边AB 、AC 上, 且DM=DN 时, 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此时=LQ; (II )如图2, 点M 、N 边AB 、AC 上, 且当DM ≠DN 时, 猜想(I )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III ) 如图3, 当M 、N 分别在边AB 、CA 的延长线上时,(图1)A B C D EF MN (图2)C (图3)ABC DEF MND C BAED F CB A若AN=x, 则Q=(用x、L暗示).参考谜底与提示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 如图△ABC中, AB=5, AC=3, 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解:延长AD至E使AE=2AD, 连BE, 由三角形性质知AB-BE <2AD<AB+BE 故AD的取值范围是1<AD<4例2、如图, △ABC中, E、F分别在AB、AC上, DE⊥DF, D是中点, 试比力BE+CF与EF的年夜小.解:(倍长中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延长FD至G使FG=2EF, 连BG, EG,显然BG=FC,在△EFG中, 注意到DE⊥DF, 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EG=EF在△BEG中, 由三角形性质知EG<BG+BE故:EF<BE+FC例3、如图, △ABC中, BD=DC=AC, E是DC的中点, 求证:AD平分∠BAE.解:延长AE至G使AG=2AE, 连BG, DG,显然DG=AC, ∠GDC=∠ACD由于DC=AC, 故∠ADC=∠DAC在△ADB 与△ADG 中, BD =AC=DG, AD =AD,∠ADB=∠ADC+∠ACD=∠ADC+∠GDC =∠ADG故△ADB ≌△ADG, 故有∠BAD=∠DAG, 即AD 平分∠BAE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 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 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D∆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 如图②所示, (1)问中获得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ABC ∆∴DE AM ⊥, DE AM 21=二、截长补短1、如图, ABC ∆中, AB=2AC, AD 平分BAC ∠, 且AD=BD, 求证:CD ⊥AC解:(截长法)在AB 上取中点F, 连FD△ADB 是等腰三角形, F 是底AB 中点, 由三线合一知 DF ⊥AB, 故∠AFD =90°CACBA△ADF ≌△ADC (SAS )∠ACD =∠AFD =90°即:CD ⊥AC2、如图, 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CD 过点E, 求证;AB =AD+BC解:(截长法)在AB 上取点F, 使AF =FE△ADE ≌△AFE (SAS ) ∠ADE =∠AFE, ∠ADE+∠BCE =180° ∠AFE+∠BFE =180° 故∠ECB =∠EFB △FBE ≌△CBE (AAS ) 故有BF =BC 从而;AB =AD+BC3、如图, 已知在△ABC 内, 060BAC ∠=, 040C ∠=, P, Q 分别在BC, CA 上, 而且AP, BQ 分别是BAC ∠, ABC ∠求证:BQ+AQ=AB+BP解:(补短法, 计算数值法)延长AB 至D, 使=BP, 连DP在等腰△BPD 中, 可得∠BDP =40° 从而∠BDP =40°=∠ACP △ADP ≌△ACP (ASA )故AD =AC又∠QBC =40°=∠QCB 故 BQ =QC BD =BP从而BQ+AQ=AB+BP4、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BC >BA,AD =CD, BD 平分ABC ∠,求证: 0180=∠+∠C A解:(补短法)延长BA 至F, 使BF =FD△BDF ≌△BDC (SAS ) 故∠DFB =∠DCB , FD =DC 又AD =CD故在等腰△BFD 中 ∠DFB =∠DAF故有∠BAD+∠BCD =180°5、如图在△ABC 中, AB >AC, ∠1=∠2, P 为AD 上任意一点, 求证;AB-AC >PB-PC解:(补短法)延长AC 至F, 使AF =AB, 连PD △ABP ≌△AFP (SAS ) 故BP =PF 由三角形性质知PB -PC =PF -PC < CF =AF -AC =AB -AC 应用:分析:此题连接AC , 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等边三角形的问题, 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它们的问题.解:有AE AD BC +=连接AC , 过E 作BC EF //并AC 于F 点 则可证AEF ∆为等边三角形 即EF AE =, ︒=∠=∠60AFE AEF ∴︒=∠120CFE又∵BC AD //, ︒=∠60B ∴︒=∠120BAD 又∵︒=∠60DEC ∴FEC AED ∠=∠ 在ADE ∆与FCE ∆中CFE EAD ∠=∠, EF AE =, FEC AED ∠=∠∴FCE ADE ∆≅∆ ∴FC AD = ∴AE AD BC +=点评:此题的解法比力新颖, 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等边三角形的问题, 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三、平移变换例1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直线MN ⊥AD 于A.E 为MN 上一点, △ABC 周长记为A P , △EBC 周长记为B P .DE ACBDE ACBF求证P>A P.B解:(镜面反射法)延长BA至F, 使AF=AC, 连FEAD为△ABC的角平分线, MN⊥AD知∠FAE=∠CAE故有△FAE≌△CAE(SAS)故EF=CE在△BEF中有: BE+EF>BF=BA+AF=BA+AC从而P B=BE+CE+BC>BF+BC=BA+AC+BC=P A例 2 如图, 在△ABC的边上取两点D、E, 且BD=CE, 求证:AB+AC>AD+AE.证明:取BC中点M,连AM并延长至N,使MN=AM,连BN,DN.∵BD=CE,∴DM=EM,∴△DMN≌△EMA(SAS),∴DN=AE,O ED CB A同理BN=CA.延长ND交AB于P,则BN+BP>PN,DP+PA>AD,相加得BN+BP+DP+PA>PN+AD,各减去DP,得BN+AB>DN+AD,∴AB+AC>AD+AE.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1、如图, 已知在△ABC中, ∠B=60°, △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 求证:OE=OD, DC+AE =AC证明(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计算数值法)∠B=60度,则∠BAC+∠BCA=120度;AD,CE均为角平分线,则∠OAC+∠OCA=60度=∠AOE=∠COD;∠AOC=120度.在AC上截取线段AF=AE,连接OF.又AO=AO;∠OAE=∠OAF.则⊿OAE≌ΔOAF(SAS),OE=OF;AE=AF;∠AOF=∠AOE=60度.则∠COF=∠AOC-∠AOF=60度=∠COD;又CO=CO;∠OCD=∠OCF.故⊿OCD≌ΔOCF(SAS),OD=OF;CD=CF. OE=ODDC+AE=CF+AF=AC.2、如图, △ABC 中, 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BC, DE ⊥AB 于E, DF ⊥AC 于F.(1)说明BE=CF 的理由;(2)如果AB=a , AC=b , 求AE 、BE 的长.解:(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连接BD,DCDG 垂直平分BC, 故BD =DC由于AD 平分∠BAC, DE ⊥AB 于E, DF ⊥AC 于F, 故有 ED =DF故RT △DBE ≌RT △DFC (HL ) 故有BE =CF. AB+AC =2AE AE =(a+b )/2 BE=(a-b)/2 应用:1、如图①, OP 是∠MON 的平分线, 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解答下列问题:E DGFC BA(1)如图②, 在△ABC 中, ∠ACB 是直角, ∠B =60°,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 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③, 在△ABC 中, 如果∠ACB 不是直角, 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 请问, 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 请证明;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解:(1)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D FE = (2)答:(1)中的结论FD FE =仍然成立.证法一:如图1, 在AC 上截取AE AG =, 连结FG ∵21∠=∠, AF 为公共边, ∴AGF AEF ∆≅∆∴AFG AFE ∠=∠, FG FE =∵︒=∠60B , AD 、CE 分别是BAC ∠、BCA ∠∴︒=∠+∠6032∴︒=∠=∠=∠60AFG CFD AFE ∴︒=∠60CFG∵43∠=∠及FC 为公共边 ∴CFD CFG ∆≅∆ ∴FD FG = ∴FD FE =证法二:如图2, 过点F 分别作AB FG ⊥于点G , BC FH ⊥于点H ∵︒=∠60B ,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第23题图) OP A M N E B C D F AEF BD图①图②图③图 1FED CBA∴可得︒=∠+∠6032, F 是ABC ∆的内心 ∴160∠+︒=∠GEF , FG FH = 又∵1∠+∠=∠B HDF ∴HDF GEF ∠=∠ ∴可证DHF EGF ∆≅∆ ∴FD FE = 五、旋转例1 正方形ABCD 中, E 为BC 上的一点, F 为CD 上的一点, BE+DF=EF, 求∠EAF 的度数.证明:将三角形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度, 至三角形ABG则GE=GB+BE=DF+BE=EF 又AE=AE, AF=AG,所以三角形AEF 全即是AEG所以∠EAF=∠GAE=∠BAE+∠GAB=∠BAE+∠DAF 又∠EAF+∠BAE+∠DAF=90 所以∠EAF=45度例2 D 为等腰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 DM ⊥DN,DM,DN 分别交BC,CA 于点E,F.(1)当MDN ∠绕点D 转动时, 求证DE=DF. (2)若AB=2, 求四边形DECF 的面积.解:(计算数值法)(1)连接DC,D为等腰Rt ABC∆斜边AB的中点, 故有CD⊥AB, CD=DA CD平分∠BCA=90°, ∠ECD=∠DCA=45°由于DM⊥DN, 有∠EDN=90°由于 CD⊥AB, 有∠CDA=90°从而∠CDE=∠FDA=故有△CDE≌△ADF(ASA)故有DE=DF(2)S△ABC=2, S四DECF= S△ACD=1例3 如图, ABC∆是等腰三角形,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 BDC且060角, 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120∠=, 以D为极点做一个0BDC点M, 交AC于点N, 连接MN, 则AMN∆的周长为;解:(图形补全法, “截长法”或“补短法”, 计算数值法) AC 的延长线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F, 在线段CF上取点E, 使CE=BM∵△ABC为等边三角形, △BCD为等腰三角形, 且∠BDC=120°,∴∠MBD=∠MBC+∠DBC=60°+30°=90°,∠DCE=180°-∠ACD=180°-∠ABD=90°,又∵BM=CE, BD=CD,∴△CDE ≌△BDM, ∴∠CDE=∠BDM, DE=DM,∠NDE=∠NDC+∠CDE=∠NDC+∠BDM=∠BDC-∠MDN=120°-60°=60°, ∵在△DMN 和△DEN 中, DM=DE∠MDN=∠EDN=60° DN=DN ∴△DMN ≌△DEN, ∴MN=NE∵在△DMA 和△DEF 中, DM=DE∠MDA=60°- ∠MDB=60°- ∠CDE=∠EDF (∠CDE=∠BDM)∠DAM=∠DFE=30° ∴△DMN ≌△DEN (AAS), ∴MA=FEAMN ∆的周长为AN+MN+AM=AN+NE+EF=AF=6应用:1、已知四边形ABCD 中, AB AD ⊥, BC CD ⊥, AB BC =,120ABC =∠, 60MBN =∠, MBN ∠绕B 点旋转, 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如图1), 易证AE CF EF +=.当MBN ∠绕B 点旋转到AE CF ≠时, 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 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 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 线段AE CF ,, 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 不需证明.解:(1)∵AD AB ⊥, CD BC ⊥, BC AB =, CF AE =∴CBF ABE ∆≅∆(SAS ); ∴CBF ABE ∠=∠, BF BE =∵︒=∠120ABC , ︒=∠60MBN∴︒=∠=∠30CBF ABE , BEF ∆为等边三角形 ∴BF EF BE ==, BE AE CF 21==∴EF BE CF AE ==+(2)图2成立, 图3不成立.证明图2, 延长DC 至点K , 使AE CK =, 连接BK 则BCK BAE ∆≅∆∴BK BE =, KBC ABE ∠=∠ ∵︒=∠60FBE , ︒=∠120ABC ∴︒=∠+∠60ABE FBC ∴︒=∠+∠60KBC FBC ∴︒=∠=∠60FBE KBF ∴EBF KBF ∆≅∆ ∴EF KF =(图1) A B C D EF MN (图2)AB C DE F MN(图3)ABC DE F MNK ABCDE FMN图 2∴EF CF KC =+ 即EF CF AE =+图3不成立, AE 、CF 、EF 的关系是EF CF AE =- 2、(西城09年一模)已知以AB 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 、D 两点落在直线AB 的两侧.(1)如图,当∠APB=45°时,求AB 及PD 的长;(2)当∠APB 变动,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 的最年夜值,及相应∠APB 的年夜小.分析:(1)作辅助线, 过点A 作PB AE ⊥于点E , 在PAE Rt ∆中, 已知APE ∠, AP 的值, 根据三角函数可将AE , PE 的值求出, 由PB 的值, 可求BE 的值, 在ABE Rt ∆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将AB 的值求出;求PD 的值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可将PA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获得AB P '∆, 可得AB P PAD '∆≅∆, 求PD 长即为求B P '的长, 在P AP Rt '∆中, 可将P P '的值求出, 在B P P Rt '∆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将BP '的值求出;解法二: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 与DA 的延长线交于F , 交PB 于G , 在AEG Rt ∆中, 可求出AG , EG 的长, 进而可知PG 的值, 在PFG Rt ∆中, 可求出PF , 在PDF Rt ∆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将PD 的值求出;(2)将PA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 获得AB P '∆, PD 的最年夜值即为B P '的最年夜值, 故当P '、P 、B 三点共线时, B P '取得最年夜值, 根据PBP P B P +'='可求BP '的最年夜值, 此时︒='∠-︒=∠135180P AP APB .解:(1)①如图, 作PB AE ⊥于点E ∵PAE Rt ∆中, ︒=∠45APB , 2=PA∴()1222===PE AE∵4=PB∴3=-=PE PB BE在ABE Rt ∆中, ︒=∠90AEB ∴1022=+=BE AE AB②解法一:如图,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可将将PA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获得AB P '∆, , 可得AB P PAD '∆≅∆, B P PD '=, A P PA '=∴︒='∠90P PA , ︒='∠45P AP , ︒='∠90PB P ∴2='P P , 2=PA∴52422222=+=+'='=PB P P B P PD ;解法二:如图, 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 与DA 的延长线交于F , 设DA 的延长线交PB 于G .在AEGRt ∆中, 可得310cos cos =∠=∠=ABE AE EAG AE AG ,31=EG ,32=-=EG PE PG 在PFG Rt ∆中, 可得510cos cos =∠=∠=ABE PG FPG PG PF , 1510=FG在PDF Rt ∆中, 可得(2)如图所示, 将PA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获得AB P '∆, PD 的最年夜值, 即为B P '的最年夜值∵B P P '∆中, PB P P B P +'' , 22=='PA P P , 4=PB 且P 、D 两点落EPA DCBP ′PA CBD EG F P A CBDEP ′PACBDP ′PACBD在直线AB 的两侧∴当P '、P 、B 三点共线时, B P '取得最年夜值(如图)此时6=+'='PB P P B P , 即B P '的最年夜值为6此时︒='∠-︒=∠135180P AP APB3、在等边ABC ∆的两边AB 、AC 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 、N, D 为ABC 外一点, 且︒=∠60MDN ,︒=∠120BDC ,BD=DC. 探究:当M 、N分别在直线AB 、AC 上移动时, 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 ∆的周长Q与等边ABC ∆的周长L 的关系.图1 图 2图3(I )如图1, 当点M 、N 边AB 、AC 上, 且DM=DN 时, 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此时=LQ; (II )如图2, 点M 、N 边AB 、AC 上, 且当DM ≠DN 时, 猜想(I )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III ) 如图3, 当M 、N 分别在边AB 、CA 的延长线上时, 若AN=x , 则Q=(用x 、L 暗示).分析:(1)如果DN DM =, DNM DMN ∠=∠, 因为DC BD =, 那么︒=∠=∠30DCB DBC , 也就有︒=︒+︒=∠=∠903060NCD MBD , 直角三角形MBD 、NCD 中, 因为DC BD =, DN DM =, 根据HL 定理, 两三角形全等.那么NC BM =, ︒=∠=∠60DNC BMD , 三角形NCD 中, ︒=∠30NDC ,NC DN 2=, 在三角形DNM 中, DN DM =, ︒=∠60MDN , 因此三角形DMN 是个等边三角形, 因此BM NC NC DN MN +===2, 三角形AMN 的周长=++=MN AN AM QAB AC AB NC MB AN AM 2=+=+++, 三角形ABC 的周长AB L 3=, 因此3:2:=L Q .(2)如果DN DM ≠, 我们可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来实现线段的转换.延长AC 至E , 使BM CE =, 连接DE .(1)中我们已经得出,︒=∠=∠90NCD MBD , 那么三角形MBD 和ECD 中, 有了一组直角,CEMB =,DCBD =, 因此两三角形全等, 那么DEDM =,CDE BDM ∠=∠, ︒=∠-∠=∠60MDN BDC EDN .三角形MDN 和EDN 中, 有DE DM =, ︒=∠=∠60MDN EDN , 有一条公共边, 因此两三角形全等, NE MN =, 至此我们把BM 转换成了CE , 把MN 转换成了NE , 因为CE CN NE +=, 因此CN BM MN +=.Q与L 的关系的求法同(1), 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3)我们可通过构建全等三角形来实现线段的转换, 思路同(2)过D 作MDB CDH ∠=∠, 三角形BDM 和CDH 中, 由(1)中已经得出的︒=∠=∠90MB DCH , 我们做的角CDH BDM ∠=∠, CD BD =, 因此两三角形全等(ASA ).那么CH BM =, DH DM =, 三角形MDN 和NDH 中, 已知的条件有DH MD =, 一条公共边ND , 要想证得两三角图 1N MAD CB形全等就需要知道HDNMDN ∠=∠, 因为MDBCDH ∠=∠, 因此︒=∠=∠120BDC MDH , 因为︒=∠60MDN , 那么︒-︒=∠60120NDH︒=60, 因此NDH MDN ∠=∠, 这样就构成了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MDN 和DNH 就全等了.那么BM AC AN NH NM -+==, 三角形AMN 的周长+++=++=BM AB AN MN AM AN QAB AN BM AC AN 22+=-+.因为x AN =, L AB 31=, 因此三角形AMN 的周长L x Q 322+=.解:(1)如图1, BM 、NC 、MN 之间的数量关系:MN NC BM =+;此时32=L Q . (2)猜想: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2, 延长AC 至E , 使BM CE =, 连接DE∵CD BD =, 且︒=∠120BDC ∴︒=∠=∠30DCB DBC 又ABC ∆是等边三角形 ∴︒=∠=∠90NCD MBD 在MBD ∆与ECD ∆中 ∴ECD MBD ∆≅∆(SAS ) ∴DE DM =, CDE BDM ∠=∠ ∴︒=∠-∠=∠60MDN BDC EDN 在MDN ∆与EDN ∆中 ∴EDN MDN ∆≅∆(SAS ) ∴BM NC NE MN +==E图 2 NMAD C B H 图 3NMAD CB故AMN∆的周长=++=MN AN AM Q ()()AB AC AB NC AN BM AM 2=+=+++而等边ABC ∆的周长AB L 3= ∴3232==ABAB LQ(3)如图3, 当M 、N 分别在AB 、CA 的延长线上时, 若x AN =, 则L x Q 322+=(用x 、L 暗示).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题目中线段的转换都是根据全等三角形来实现的, 当题中没有明显的全等三角形时, 我们要根据条件通过作辅助线来构建于已知和所求条件相关的全等三角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用: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8种辅助线的作法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DC B A 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解:延长AD 至E 使AE =2AD ,连BE ,由三角形性质知AB-BE <2AD<AB+BE 故AD 的取值范围是1<AD<4ED F CB A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解:(倍长中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延长FD至G使FG=2EF,连BG,EG,显然BG=FC,在△EFG中,注意到DE⊥DF,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EG=EF在△BEG中,由三角形性质知EG<BG+BE故:EF<BE+FC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ED CBA解:延长AE至G使AG=2AE,连BG,DG,显然DG=AC,∠GDC=∠ACD由于DC=AC,故∠ADC=∠DAC在△ADB 与△ADG 中, BD =AC=DG ,AD =AD ,∠ADB=∠ADC+∠ACD=∠ADC+∠GDC =∠ADG 故△ADB ≌△ADG ,故有∠BAD=∠DAG ,即AD 平分∠BAE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和等腰RtACE∆,90,BAD CAE ∠=∠=︒连接DE ,M 、N 分别是BC 、DE 的中点.探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ABC ∆EDCBA二、截长补短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解:(截长法)在AB 上取中点F ,连FD △ADB 是等腰三角形,F 是底AB 中点,由三线合一知DF ⊥AB ,故∠AFD =90° △ADF ≌△ADC (SAS )∠ACD =∠AFD =90°即:CD ⊥AC2、如图,AD ∥BC ,EA,EB 分别平分∠DAB,∠CBA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解:(截长法)在AB 上取点F ,使AF =AD ,连FE △ADE ≌△AFE (SAS ) ∠ADE =∠AFE , ∠ADE+∠BCE =180°PQCBA∠AFE+∠BFE =180° 故∠ECB =∠EFB △FBE ≌△CBE (AAS ) 故有BF =BC 从而;AB =AD+BC3、如图,已知在△ABC 内,060BAC ∠=,0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求证:BQ+AQ=AB+BP解:(补短法, 计算数值法)延长AB 至D ,使BD =BP ,连DP在等腰△BPD 中,可得∠BDP =40° 从而∠BDP =40°=∠ACP△ADP ≌△ACP (ASA ) 故AD =AC又∠QBC =40°=∠QCB 故 BQ =QCDC BAP21CB ABD=BP从而BQ+AQ=AB+BP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0180=∠+∠CA解:(补短法)延长BA至F,使BF=BC,连FD△BDF≌△BDC(SAS)故∠DFB=∠DCB ,FD=DC又AD=CD故在等腰△BFD中∠DFB=∠DAF故有∠BAD+∠BCD=180°5、如图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解:(补短法)延长AC 至F ,使AF =AB ,连PD △ABP ≌△AFP (SAS ) 故BP =PF 由三角形性质知PB -PC =PF -PC < CF =AF -AC =AB -AC 应用:1、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B >AC ,AD 是∠BAC的平分线,M 是AD 上任意一点,求证:MB -MC <AB -AC .(答案与解析)证明:∵AB >AC ,则在AB 上截取AE =AC ,连接ME .在△MBE 中,MB -ME <BE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在△AMC 和△AME 中,()()()AC AE CAM EAM AM AM =⎧⎪∠=∠⎨⎪=⎩所作,角平分线的定义,公共边,∴ △AMC ≌△AME (SAS ).∴ MC =M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 BE=AB-AE,∴ BE=AB-AC,∴ MB -MC<AB-AC.(点评)因为AB>AC,所以可在AB上截取线段AE =AC,这时BE=AB-AC,如果连接EM,在△BME 中,显然有MB-ME<BE.这表明只要证明ME=MC,则结论成立.充分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截长补短是关键.三、平移变换例1 AD为△ABC的角平分线,直线MN⊥AD于A.E为MN上一点,△ABC周长记为P,△EBC周长记为B P.A求证P>A P.B解:(镜面反射法)延长BA至F,使AF=AC,连FEAD为△ABC的角平分线, MN⊥AD知∠FAE=∠CAE故有△FAE≌△CAE(SAS)故EF=CE在△BEF中有: BE+EF>BF=BA+AF=BA+AC从而P B=BE+CE+BC>BF+BC=BA+AC+BC=P A例 2 如图,在△ABC的边上取两点D、E,且BD=CE,求证:AB+AC>AD+AE.证明:取BC中点M,连AM并延长至N,使MN=AM,连BN,DN.∵BD=CE,∴DM=EM,∴△DMN≌△EMA(SAS),∴DN=AE,同理BN=CA.延长ND交AB于P,则BN+BP>PN,DP+PA>AD,相加得BN+BP+DP+PA>PN+AD,各减去DP,得BN+AB>DN+AD,∴AB+AC>AD+AE。
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1、在ΔABC中,AB>AC.求证:∠B<∠CO ED CB A(答案与解析)证明:作∠A的平分线,交BC于D,把△ADC沿着AD折叠,使C点与E点重合.在△ADC与△ADE中A C AECAD EADAD AD=⎧⎪∠=∠⎨⎪=⎩∴△ADC≌△ADE(SAS)∴∠AED=∠C∵∠AED是△BED的外角,∴∠AED>∠B,即∠B<∠C.(点评)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2、如图,已知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OE=OD,DC+AE =AC证明 (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计算数值法)∠B=60度,则∠BAC+∠BCA=120度;AD,CE均为角平分线,则∠OAC+∠OCA=60度=∠AOE=∠COD;∠AOC=120度.在AC上截取线段AF=AE,连接OF.又AO=AO;∠OAE=∠OAF.则⊿OAE≌ΔOAF(SAS),OE=OF;AE=AF;∠AOF=∠AOE=60度.则∠COF=∠AOC-∠AOF=60度=∠COD;又CO=CO;∠OCD=∠OCF.故⊿OCD≌ΔOCF(SAS),FD AOD=OF;CD=CF. OE=ODDC+AE=CF+AF=AC.3、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G ⊥BC 且平分BC ,DE ⊥AB 于E ,DF ⊥AC 于F.(1)说明BE=CF 的理由;(2)如果AB=a ,AC=b ,求AE 、BE 的长.解:(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连接BD ,DCDG 垂直平分BC ,故BD =DC 由于AD 平分∠BAC , DE ⊥AB 于E ,DF ⊥AC 于F ,故有 ED =DF故RT △DBE ≌RT △DFC (HL ) 故有BE =CF 。
AB+AC =2AE AE =(a+b )/2 BE=(a-b)/2五、旋转例1 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BE+DF=EF ,求∠EAFE DGFCBA的度数.证明:将三角形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度,至三角形ABG则GE=GB+BE=DF+BE=EF又AE=AE,AF=AG,所以三角形AEF全等于AEG所以∠EAF=∠GAE=∠BAE+∠GAB=∠BAE+∠DAF又∠EAF+∠BAE+∠DAF=90所以∠EAF=45度例 2 D为等腰Rt ABC∆斜边AB的中点,DM⊥DN,DM,DN分别交BC,CA于点E,F。
(1)当MDN∠绕点D转动时,求证DE=DF。
(2)若AB=2,求四边形DECF的面积。
解:(计算数值法)(1)连接DC,D为等腰Rt ABC∆斜边AB的中点,故有CD⊥AB,CD=DACD平分∠BCA=90°,∠E CD=∠DCA=45°由于DM⊥DN,有∠EDN=90°由于 CD⊥AB,有∠CD A=90°从而∠CDE=∠FD A=故有△CDE≌△ADF(ASA)故有DE=DF(2)S△ABC=2, S四DECF= S△ACD=1应用: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0BDC∠=,以D为顶点做一个06012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则AMN∆的周长为;解:(图形补全法, “截长法”或“补短法”, 计算数值法) AC的延长线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F,在线段CF上取点E,使CE=BM∵△ABC为等边三角形,△BCD为等腰三角形,且∠BDC=120°,∴∠MBD=∠MBC+∠DBC=60°+30°=90°,∠DCE=180°-∠ACD=180°-∠ABD=90°,又∵BM=CE,BD=CD,∴△CDE≌△BDM,∴∠CDE=∠BDM,DE=DM,∠NDE=∠NDC+∠CDE=∠NDC+∠BDM=∠BDC-∠MDN=120°-60°=60°,∵在△DMN和△DEN中,DM=DE∠MDN=∠EDN=60°DN=DN∴△DMN≌△DEN,∴MN=NE∵在△DMA和△DEF中,DM=DE∠MDA=60°- ∠MDB=60°- ∠CDE=∠EDF (∠CDE=∠BDM)∠DAM=∠DFE=30°∴△DMN≌△DEN (AAS),∴MA=FE的周长为AN+MN+AM=AN+NE+EF=AF=6A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