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教学工作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学课程ppt课件

教育学课程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42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 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 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 水平上的发展。
完整最新版课件
43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完整最新版课件
9
2、校本课程
(1)定义:
——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 课程。具体说,它是某一类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一部 分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 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 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优点:
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 课程是一个持续、动态、逐步完善的过程;使用校本 课程能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 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与终结性 (总结性)
形成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是美国 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Scriven)于1967年提 出的。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指为改进 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 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 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 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完整最新版课件
44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 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 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 新的机制。
完整最新版课件
45
(3)缺点: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 • 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 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解读 •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梳理 • 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策略
探讨
2
目录
•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分享 •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推进策略
研究
2024/1/27
提问技巧
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 、引导式提问。
表达技巧
清晰表达、情感表达、非 言语表达。
2024/1/27
共情技巧
理解学生感受、表达共情 、提供支持。
辅导策略
认知重构、情绪调节、行 为训练、家庭治疗。
27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推
07
进策略研究
2024/1/27
28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分析
塑造孩子性格
02 近代教育学
开始关注教育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能,代表人物 有夸美纽斯、卢梭等。
03 现代教育学
形成了众多的教育学流派,如实验教育学、文化 教育学、制度教育学等。
2024/1/27
6
当代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
01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
02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包括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 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
2024/1/27
10
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探讨
价值取向的含义
教育理念的含义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 、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一 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 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和追求。

教育学第六章 课程PPT教学课件

教育学第六章 课程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2
3、定义:
广义: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内容(含所有学科、活动 等)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具体: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 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与进程的总和。
1、某一级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 和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总的
共同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高度概括
性及抽象性,为了落实,需各级各类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目的及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教育目的是各
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培养目标
则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
具体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一般与个别或整体与局
部的关系。落实要靠具体的课程
2020/12/10
9
3、课程目标
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 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规定性(1)时限性—某一特定教育阶段;(2)具体性-明确学生 所要达到的具体发展水平;(3)预测性-不是结果是理想规划;(4) 操作性-明确的可付诸实施。
4、教学目标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 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 标准。 特征: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变化;灵 活性,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2020/12/10
10
(二)课程目标的依据
1、对学生的研究 (1)现状;(2)个体需要;(3)兴趣和个性差异。 2、对社会的研究—需要(领域、问题;需要社会的配合才能更好实现课程目标;对已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通过课程将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实现文化的代际传递。
02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将经过选择的文 化整合成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
03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通过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途径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教育与科技进步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通过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科技进步。
教育手段
定义 语言手段 实践手段 艺术手段 电化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的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教育活动中最 基本的手段。
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是巩固和运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能够丰富学生的 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量。
教育与人口质量相互促进
03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而合理的人
口结构又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04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
02 0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 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 代的教育思想萌芽,到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再到现代 教育学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教育学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实践课程
旨在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教育教 学能力,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国内外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小学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在普及程度、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观念落后等。
国外小学教育现状
国外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面临着教育 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06
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
塑造孩子性格
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 影响因素,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 子的性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培养孩子习惯
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 要途径,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 滴细节,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
激发孩子潜能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能够激 发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和进取心。
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PPT全 套完整教学课件

CONTENCT

• 教育学概述与小学教育专业简介 •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原则 • 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 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 • 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整合 • 教育评价改革及其实践应用
01
教育学概述与小学教育专业简介
利用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丰富的知识宝库,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
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家长可以带孩子 参观,让孩子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拓展文化视野。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 让孩子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幻灯片PPT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幻灯片PPT

卢梭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开展的规律。
确立了能动的儿童观或学生观,把儿 童作为学习与教学的主体,并首创发现教 学,为现代教学理念的兴起奠定了思想根 底。
赫尔巴特
著名的“教学的教育性原那么〞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
3、现代教学过程理论的开展
现代教育派与传统教育派之争
杜威 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经历和课程的系统
知识结合起来。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凯洛夫?教育学?
赞可夫 “教学与开展〞实验 主张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开展 主张以高难度进展教学的原那么。
布鲁纳 ?教育过程?
重视内容、重视构造 提倡发现法
儿童智力开展三阶段 : 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说课”
3. 说课的分类
➢考评性说课 ➢说明性说课 ➢介绍性说课
评审、招聘 听课后解释 传达
第二节 教学过程 P167
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开展
1、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 我国: 孔子 “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完整的 教学论专著——?学记?
?教育学根底?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全国十二所 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区分几组概念 P162
1、教学与教育 2、教学与智育 3、教学与自学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开展的最有效 的形式。
2、教学是进展全面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途 径。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材料 1 2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是西方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世界上第一

教育学--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ppt课件

教育学--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ppt课件

(2)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
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
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①要做好提问准备。②善于启发诱导。③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
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
17.“头脑不是一个可以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
把”,这句话体现了( 的教学方法思想。 )
18.“产婆术”属于(
)教学原则。
三、选择题
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C .课外辅导 A.讲授法 B.谈话法 B.上课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C.讨论法 )。 B.重要组织形式 D.辅助形式 )。 D.1949年 C.1935年 D.讲读法 )。 2.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3.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A.唯一组织形式 C.基本组织形式 A .1962年 B.1903年
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⑥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学生形成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 神,并有利于学生形成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 能力。 ③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 ④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 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 ⑤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育学(第六章)PPT课件

教育学(第六章)PPT课件
最好 •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能有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1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检查和巩固知识
16
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指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与教学基本规律相一致,是教学基本规律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细化。
2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 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行为(呈示、对话、 辅导等)和辅助行为(激发动机、教师期望、 课堂交流、课堂管理等)两大类。
3
教学与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 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 进行的。
智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除了借助教学,还需 要通过通过课外活动等其他方式。
7
基础知识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 应的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是组成一 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反映了科学文化发 展的现代水平。
基本技能指各门学科中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 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最主要、最常用的能 力,如语文的阅读、写作,数学的运算,物 理和化学的实验技能等。
8
智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 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人的智力是遗 传、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 结果。
10
(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 教学是师生间知情意行诸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种不可取代的行为。 课堂教学应呈现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 的多元的、变动的态势,呈现出可变动的、师生 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

教育学第10章教学设计和教学工作环节ppt课件

教育学第10章教学设计和教学工作环节ppt课件

二、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的政治功能
1.培养具有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人 2.传播一定的社会意识教化社会 (二)德育的经济功能 (三)德育的育人功能 1.保证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正确方向 2.形成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3.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13
第二节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一、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进步的政治态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4.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一)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意义 (二)课外作业布置注意的问题
1.作业的内容 首先,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以 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其次,作业类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 型性,做到少而精,使学生通过作业达到触类旁通,举 一反三的效果。 2.作业的质和量: 作业的质和量应该适度。 3.对作业的要求: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应有一个明确 的要求,具体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
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是非善恶 判断时引起的内起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是指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 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它是一种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行,是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 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行为反应。(标志、关键)
16
综上所述,知、情、意、行是形 成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既存 在区别,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 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知是 基础,行是关键,情和意在知到行的转 化中起调节作用。所以,德育过程就是 知、情、意、行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简单 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 的发展变化过程。
8
本章思考题: 1、 你认为教师应该如何备好课? 2、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2.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
①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 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
3.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相对稳定的师资、教育场所、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 方式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组织形式、相对稳定的文 化模式等。
2021
9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终身教育(法国,保罗·朗格朗)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2021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7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 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
教 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பைடு நூலகம்构——学校中进 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 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1
8
学校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①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各级各类人才; ②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手段及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 具,是教育者和受教202育1 者相互作用的中介。5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 系的建构。
06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本质
探讨课程的内涵、外延及其在教 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历史与发展
梳理课程理论的演进脉络,展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观及其变革。
课程目标与功能
阐述课程目标的设定、表述及实 现方式,分析课程在促进学生全
科学性
教育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 规律。
时代性
教育内容应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需 求。
适用性
教育内容应适合受教育者的年龄特 征和认知水平。
教育手段
语言手段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手段。
艺术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是 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的有效手段。
定义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 育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方 法的总称。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个 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能够促进 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 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
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 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 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
德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形成健全的 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性。
德育的内容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 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 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等。
德育过程与原则
德育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和行为过程,通过这四个过程的相互 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 展。

2024版《小学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2024版《小学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01
02
数学
主要学习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 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注重数学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03
英语
主要学习单词、短语、句子等基础知 识,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的培养。
05
04
科学
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 知识,注重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的 培养。
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
语文
主要学习汉字、词语、句子、篇章等 基础知识,注重阅读、写作和口语表 达能力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
主要学习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的基础 知识,注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培 养。
教育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教育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 教育服务。
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展望
构建更加完善的小学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小学生,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坚 实基础。
发展趋势
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多元文化教育、强调教育公平与优质教 育、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智能化。
02 小学教育的目标 与内容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01
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
文化知识和身心健康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

教育学ppt课件

教育学ppt课件
自古代以来,教育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古代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思考, 到近代的教育改革和实验,再到现代的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学不断丰富和完善 。
教育学的分支与领域
学前教育
主要研究0-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 、教育和保育方法等。
中等教育
主要研究12-18岁青少年的身心 发展、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等。
研究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身心发 展规律,强调对个体差异和发展的关 注。
人类认知
研究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社会文化 等对教育的影响。
03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目的
1 3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目的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品德、智力、身体和审美等方 面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技术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实现更 加个性化的学习。
教育公平性的提高
技术可以消除地域和经济的差距,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 育资源。
社会变革与教育改革
教育目标的转变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教育的目标将从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育内容的更新
社会变革要求教育内容更加注重更新和拓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 变化。
初等教育
主要研究6-12岁儿童的身心发展 、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等。
高等教育
主要研究18岁以上的成人教育, 包括研究生教育、成人本科教育 、成人专科教育等。
02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
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发展规律,强调对知 识的学习和理解。
行为心理学
研究人类行为和反应的规律,强调对行为矫正 和塑造。
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把教学与实际密切联系起 来。 (教学所联系的实际分为两大类:社会实 践活动和教学性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
15
三 因材施教原则
• 这一原则是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 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 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包括两方面 的含义,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 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 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 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
16
•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统一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承认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 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性特点, 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 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
17
.
10
3、巩固知识阶段
• 巩固知识就是把所学知识牢牢地保持在记忆中, 当需要时能正确地提取出来。
• 巩固知识是由教学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 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学习的间接知识,不能立即 到实践中运用,容易遗忘,所以要进行巩固, 使巩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4、运用知识阶段
• 运用知识是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完成作业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活动。
•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而且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运用。
.
11
第三节 教学原则
.
12
一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 科学性是指以符合科学要求的内容、方 法、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 思想性是指教师发挥教学中所蕴含的思 想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 接受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七章 教学工作
.
1
学习重点
• 教学的概念
• 教学的任务
•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 教学原则
• 常用的教学方法
• 课的类型与结构
•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
2
学习要求
• 识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 的基本阶段、教学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 课的类型与结构、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 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 领会: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方法的优化与 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课堂教学的目 标设计与时间设计。
.
3
第一节 教学概述
.
4
一 教学的概念
• 广义的教学包括着人类在所有情况下教和学的 共同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人与 人之间的传授与学习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
• 狭义的教学,它是专指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有组织的教和学的活动。
.
5
二 教学的任务及作用
• (一)学习基本知识 • (二)获得技能技巧 • (三)培养情感态度 • (四)发展智力与创造力 • (五)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
6
第二节 教学过程
.
7
一 教学过程的特点
•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 结合
• (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 (三)掌握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 (四)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四 循序渐进原则
• 这一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 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及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 在知识、思想、能力诸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 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
1)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系统进行教学, 不能任意增删内容,以免破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 整性。
2)一切教学环节都要注意系统联贯,包括备课、讲解、 实验、演示、复习、检查等。其中系统的讲解要突出 重点、分散难点、抓住教材体系最主要的部分。
.
8
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阶段(激发动机)
• 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发展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 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以驱动学习活动。
• 教师应利用各种健康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要他学”的外部 要求转变为“我要学”的内部心理状态,形 成良好的心理准备。
.
9
2、领会知识阶段
.
19
六 直观性原则
• 这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利用直观教具,通过多 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表象,为形成正确而深 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
13
•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做到:
1)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必须准确无误,使学生 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2)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 想教育,使知识和思想教育互相渗透,既要提高 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磨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 情操,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3)教师本身的思想品格、情感作用、态度方法等 都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品德的形 成与发展。教师要做到管教管导,教书育人。
3)教学要适当增加知识的难度,适当加快教学的进度。
.
18
五 最优化原则
• 教学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 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 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和谐基础上, 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 (在最优化 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有效的。
• 课堂教学最优化也可以具体地理解为教师有目 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 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的解决 达到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领会知识即引导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 学生领会知识,首先是以感知教材为基础,感 知教材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两种:
(1)直接感知是通过实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 教学手段或组织实习、见习进行直接观摩;
(2)间接感知是借助于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绘, 引起学生的想象,或旧有观念的重现。
• 理解教材是领会知识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中 心环节。理解教材包括对语言、事物类属关系、 事物内部组织结构、事物的因果关系、事物的 性质等的理解。
4)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地从事脑力劳动的习
惯及进行科学探索的初步. 能力。
14பைடு நூலகம்
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这一教学原则是指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 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