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教学课件: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1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纲的主要特征; 3 .掌握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 难点:
第十章
动物界第一大门! 身体分节、有节肢、最进化的原口动物! 分布最广、种类繁多、个体数量惊人!
类群复杂,形态结构差异极大! 高度适应陆生生活!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
主要特征
与人类关系
节肢动物门
五、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 1.混合体腔(血腔) :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断裂
解体,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胚腔相互沟通,使最终形成 的体腔既来自囊胚腔又来自真体腔。又因混合体腔中充 满血液,也称为血腔. 2 开管式循环系统
由于血腔的存在,其循环系统十分简单,由具备多对心孔的 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背血管)构成
形态多样
3)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身体之间有关节
附肢不分节
附肢分节
4) 无肌肉附着
有大量肌肉附着
5) 较小,空心的 较大,实心的
节肢常分为双肢型和单肢型.
双肢型:比较原始
原肢+外肢+内肢
原肢是附肢的基干,连接身体,原
肢分3节,前基节、基节、底节.
原肢内外两侧常有突起,内侧的
称为内叶,外侧的称为外叶.
一.异律分节、身体分部 异律分节:各体节的形态机能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
位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集中在一定的体节中 节肢动物的身体出现分部,附肢也出现分节。 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体部.
形态的分化伴随着机能的进一步分工: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胸部着生有运动的器官,成为运动和支持的中心。 腹部集中许多重要的内部器官,营养与生殖中心。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有爪纲和多足纲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蜱螨类头、胸、腹一部分体节完全愈合.
二、分节的附肢: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某些环节动物的疣足相 比,有了重大进步:
梗节 柄节
柄节肌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
节肢
1) 按节分布,数量多 体部分布数量少
2) 形态单一
内肢由原肢顶端的内侧发出,一
般有4-5肢节.
外肢由外侧发出,肢节数较多.
单肢型:由双肢型的附肢演化而 (鞭鳃)
来的。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
保留了原肢和内肢
(肢鳃)
• 双肢型:较为原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等)。由原肢 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构成
• 单肢型: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 留了原肢和内肢,例如昆虫的3对步足
色素层
• 外骨骼的作用 – 保护内脏器官 –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 – 与附着在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动 这一点与脊椎动物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
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原腔动物也有蜕皮现象?)
蜕皮受激素控制。 甲壳动物有Y器和X器各一对,前者称蜕皮腺,位于脑的 前方,是一种非神经性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甲壳类蜕皮 素,促使动物蜕皮。后者位于眼柄内,由一簇神经分泌细 胞组成,能分泌激素,以抑制蜕皮素的活动。
主要类群
分节体部 节肢 外骨骼 肌肉 循环 呼吸 消化 排泄 神经感官 内分泌 生殖发育
高等性
原气管纲:栉蚕 三叶虫纲:三叶虫(化石) 肢 口 纲:鲎 甲 壳 纲:螯虾 蟹 藤壶 蛛 形 纲:蛛 蝎 螨 多 足 纲:马陆 蜈蚣 昆 虫 纲: 蜓 蚊 蚁 蝇 蝗虫
主要特征 常见种类
主要特征 适应性?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血流方向:血液 → 心脏 → 背血管 → 头部 → 血腔(浸 润各组织、器官) → 心孔 → 心脏。
好处: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
六、体壁皮肤形成呼吸系统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 一系列变化: 1.直接用皮肤来呼吸
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鳃:
百度文库
节肢动物门的蜕皮过程
四、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 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其两端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上, 靠肌肉束的收缩牵引骨板弯曲或伸直,以产生运动。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例如每只附肢 一般有3对附肢肌,可使附肢朝前后、上下、内外各种不 同方位活动。
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实起薄膜状的结构, 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 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有哪些类型?结构上有何特点 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是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的?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中国对虾
虾蛄
三疣梭子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及各纲的主要特 征 3.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 4 .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在前胸内有一对胸腺,相当于Y器,促使未成熟的昆 虫蜕皮;到成虫期,胸腺萎缩,不再蜕皮。
此外昆虫有一对咽侧体,位于脑后食管左右两侧,可分泌 保幼激素,以抑制蜕皮和变态
蜕皮过程:
蜕皮前动物停止摄食,上皮脱离旧外骨骼,并开始产生新 外骨骼;同时又分泌蜕皮液于新旧外骨骼之间。蜕皮液内 含几丁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其分解 产物即被上皮细胞吸收,但新外骨骼却不受这些酶的影响 旧外骨骼由于分解溶化而渐次变薄,并在一定部位破裂, 最后动物就从这裂缝内钻出,前肠和后肠内面的旧外骨骼 也连在一起脱下;脱下的全部旧外骨骼往往完整地遗留在 动物栖憩处。新外骨骼比旧外骨骼宽大,皱褶于旧外骨骼 之下,一旦旧外骨骼脱去,动物由于吸水、吸气或肌肉伸 张而身体膨胀,柔软、皱褶而又具弹性的新外骨骼便随之 扩张,这样身体也就生长。再经过一段时间,新外骨骼渐 渐增厚变硬,生长便停止。
外肢
附肢的变态: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 化,形成了口器、触角、足以及辅助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 态,并适于多种功能,如运动、捕食、呼吸、交尾、感觉、 咀嚼和生殖等功能。
三、发达坚实的外骨骼
体壁由 角质膜:又称为外骨骼 上皮:向外分泌角质膜 底膜:很薄,紧贴于上皮,由 结缔组织形成。
角质膜自外向内,分3层: 上角质膜(上表皮)最外层,最薄,含蜡层、色素,不透水。 外角质膜(外表皮)最坚硬部分,含有钙盐、骨蛋白。 内角质膜(内表皮)最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几丁质
第十章
动物界第一大门! 身体分节、有节肢、最进化的原口动物! 分布最广、种类繁多、个体数量惊人!
类群复杂,形态结构差异极大! 高度适应陆生生活!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
主要特征
与人类关系
节肢动物门
五、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 1.混合体腔(血腔) :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断裂
解体,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胚腔相互沟通,使最终形成 的体腔既来自囊胚腔又来自真体腔。又因混合体腔中充 满血液,也称为血腔. 2 开管式循环系统
由于血腔的存在,其循环系统十分简单,由具备多对心孔的 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背血管)构成
形态多样
3)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身体之间有关节
附肢不分节
附肢分节
4) 无肌肉附着
有大量肌肉附着
5) 较小,空心的 较大,实心的
节肢常分为双肢型和单肢型.
双肢型:比较原始
原肢+外肢+内肢
原肢是附肢的基干,连接身体,原
肢分3节,前基节、基节、底节.
原肢内外两侧常有突起,内侧的
称为内叶,外侧的称为外叶.
一.异律分节、身体分部 异律分节:各体节的形态机能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
位的体节完成不同的功能,内脏器官集中在一定的体节中 节肢动物的身体出现分部,附肢也出现分节。 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体部.
形态的分化伴随着机能的进一步分工: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胸部着生有运动的器官,成为运动和支持的中心。 腹部集中许多重要的内部器官,营养与生殖中心。
甲壳类、蛛形类、肢口类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有爪纲和多足纲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
蜱螨类头、胸、腹一部分体节完全愈合.
二、分节的附肢: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某些环节动物的疣足相 比,有了重大进步:
梗节 柄节
柄节肌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
节肢
1) 按节分布,数量多 体部分布数量少
2) 形态单一
内肢由原肢顶端的内侧发出,一
般有4-5肢节.
外肢由外侧发出,肢节数较多.
单肢型:由双肢型的附肢演化而 (鞭鳃)
来的。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
保留了原肢和内肢
(肢鳃)
• 双肢型:较为原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等)。由原肢 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构成
• 单肢型: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 留了原肢和内肢,例如昆虫的3对步足
色素层
• 外骨骼的作用 – 保护内脏器官 –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 – 与附着在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动 这一点与脊椎动物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
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原腔动物也有蜕皮现象?)
蜕皮受激素控制。 甲壳动物有Y器和X器各一对,前者称蜕皮腺,位于脑的 前方,是一种非神经性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甲壳类蜕皮 素,促使动物蜕皮。后者位于眼柄内,由一簇神经分泌细 胞组成,能分泌激素,以抑制蜕皮素的活动。
主要类群
分节体部 节肢 外骨骼 肌肉 循环 呼吸 消化 排泄 神经感官 内分泌 生殖发育
高等性
原气管纲:栉蚕 三叶虫纲:三叶虫(化石) 肢 口 纲:鲎 甲 壳 纲:螯虾 蟹 藤壶 蛛 形 纲:蛛 蝎 螨 多 足 纲:马陆 蜈蚣 昆 虫 纲: 蜓 蚊 蚁 蝇 蝗虫
主要特征 常见种类
主要特征 适应性?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血流方向:血液 → 心脏 → 背血管 → 头部 → 血腔(浸 润各组织、器官) → 心孔 → 心脏。
好处: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
六、体壁皮肤形成呼吸系统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 一系列变化: 1.直接用皮肤来呼吸
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鳃:
百度文库
节肢动物门的蜕皮过程
四、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 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其两端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上, 靠肌肉束的收缩牵引骨板弯曲或伸直,以产生运动。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例如每只附肢 一般有3对附肢肌,可使附肢朝前后、上下、内外各种不 同方位活动。
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实起薄膜状的结构, 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 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有哪些类型?结构上有何特点 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是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的?
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中国对虾
虾蛄
三疣梭子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及各纲的主要特 征 3.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 4 .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在前胸内有一对胸腺,相当于Y器,促使未成熟的昆 虫蜕皮;到成虫期,胸腺萎缩,不再蜕皮。
此外昆虫有一对咽侧体,位于脑后食管左右两侧,可分泌 保幼激素,以抑制蜕皮和变态
蜕皮过程:
蜕皮前动物停止摄食,上皮脱离旧外骨骼,并开始产生新 外骨骼;同时又分泌蜕皮液于新旧外骨骼之间。蜕皮液内 含几丁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其分解 产物即被上皮细胞吸收,但新外骨骼却不受这些酶的影响 旧外骨骼由于分解溶化而渐次变薄,并在一定部位破裂, 最后动物就从这裂缝内钻出,前肠和后肠内面的旧外骨骼 也连在一起脱下;脱下的全部旧外骨骼往往完整地遗留在 动物栖憩处。新外骨骼比旧外骨骼宽大,皱褶于旧外骨骼 之下,一旦旧外骨骼脱去,动物由于吸水、吸气或肌肉伸 张而身体膨胀,柔软、皱褶而又具弹性的新外骨骼便随之 扩张,这样身体也就生长。再经过一段时间,新外骨骼渐 渐增厚变硬,生长便停止。
外肢
附肢的变态: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 化,形成了口器、触角、足以及辅助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 态,并适于多种功能,如运动、捕食、呼吸、交尾、感觉、 咀嚼和生殖等功能。
三、发达坚实的外骨骼
体壁由 角质膜:又称为外骨骼 上皮:向外分泌角质膜 底膜:很薄,紧贴于上皮,由 结缔组织形成。
角质膜自外向内,分3层: 上角质膜(上表皮)最外层,最薄,含蜡层、色素,不透水。 外角质膜(外表皮)最坚硬部分,含有钙盐、骨蛋白。 内角质膜(内表皮)最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几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