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区域电离层TEC建模、预报及差分码偏差估计
Klobuchar电离层模型误差分析及预测
04
G
06;网络出版时间:
2020
G
04
G
13 12:
32
基金项目:载人航天预先研究项目(
010201)
∗ 通信作者 .
EGma
i
l:pengyaq
i
666@163.
c
om
引用格式:彭雅奇,李冲辉,王倚文,等 .Kl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21,
obu
c
h
a
r电离层模型误差分析及预测 [
J].
41(
t
obe
r2019a
sanexamp
l
e.Ther
e
su
l
t
sshowt
ha
ta
c
cu
r
a
cyc
anbeimp
r
ovedt
o
abou
t90% byus
i
ngt
hemode
lt
oc
ompens
a
t
ef
o
rt
hei
ono
sphe
r
i
cde
l
aye
r
r
o
ri
nt
hemi
dl
a
t
i
t
uder
eg
i
on.
Ke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Feb
25 2021 Vo
l
41 No
1 48
G
54
I
SSN 1000
G
758X CN 11
区域电离层TEC建模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区域电离层TEC建模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区域电离层TEC建模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摘要: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是描述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的一个重要参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着重研究了区域电离层TEC的建模方法及其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TEC建模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其在某一地区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区域电离层TEC的时空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建模;时空变化特征1. 引言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中具有较高电离程度的部分,由于其重要的通讯和导航功能,对电离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描述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的一个关键参数,可以反映电离层的特征和变化情况。
TEC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理解电离层结构和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通信、导航等应用也具有重要影响。
2. 区域电离层TEC的观测区域电离层TEC的观测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全天空探测器(ASD)等设备进行。
这些设备可以测量到GPS信号在穿过电离层时的相位延迟,从而获取到TEC的信息。
观测数据可以通过对多个观测站点的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区域范围内的TEC分布图。
3. 区域电离层TEC的建模方法为了描述区域电离层TEC的时空变化特征,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
常用的TEC建模方法包括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和物理模型。
3.1 基于统计学的TEC建模方法基于统计学的TEC建模方法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与地理位置、季节、日夜变化等因素有关的统计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参数拟合,并通过模型参数的变化来描述TEC的时空变化特征。
3.2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利用电离层的物理过程,通过求解电离层的运动方程、扩散方程等,来描述TEC的时空变化特征。
物理模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太阳活动、磁场、大气层等,模型的建立相对较复杂。
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及其精度分析
第9卷第2期2021年4月Vol.9,No.2Apr.,2021导航定位学报Journal of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引文格式:陈永贵.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及其精度分析[J].导航定位学报,2021,9(2):104-10&(CHEN Yonggui.Modeling and accuracy evaluation of ionosphere in China[J].Journal of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2021,9(2):104-108.)DOI:10.16547/ki.10-1096.20210216.中国区域电离层建模及其精度分析陈永贵(河南测绘职业学院,郑州451464)摘要:借助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基准站中,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始观测数据,基于球谐函数建立中国区域电离层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解算得出的32颗GPS卫星差分码偏差(DCB)的偏差在0.4ns内,PRN-1号卫星的DCB与欧洲定轨中心(CODE)公布的偏差在0.3ns内,新建模型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值与CODE公布的VTEC值残差在[-22]内,对比分析了COMONOC测站数量对建模结果的影响,提高测站的数量可以提高建立模型的精度。
关键词: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球谐函数;总电子含量;硬件延迟偏差中图分类号:P2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999(2021)02-0104-05Modeling and accuracy evaluation of ionosphere in ChinaCHEN Yonggui(Henan Collag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Zhengzhou451464,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origin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data of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reference station and spherical harmonic function,the ionosphere model of China is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Different Code Bias(DCB)of32GPS satellites calculated in the model is stable at0.4ns,the overall deviation of DCB and code is stable at0.3ns,and the residual error of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VTEC)value of the new model and that of code is stable in the range[-22].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CMONOC stations on the modeling results is analyzed.The accuracy of modeling can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ations.Keywords: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spherical harmonic function;total electron content;different code bias0引言自进入20世纪末以来,基于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数据,高精度地反演电离层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就成为学者研究电离层方向之一。
电离层时延改正模型误差
二、GPS卫星导航定位的主要误差
mp = PDOP * mρ
式中:PDOP---三维位置几何精度因子,对于24颗GPS 卫星组成的GPS星座,PDOP的最大值为18,而其最小值 为1.8。 mρ---站星距离的测量误差。
卫星误差:GPS信号的自身误差及人为的 SA误差。主要包括星历误差、星钟误差、 相对论效应误差和地球自转效应误差。 传播误差:GPS信号从卫星传播到用户接 收天线的传播误差。主要包括电离层时延 改正误差、对流层时延改正误差、多路径 误差。 接收误差:GPS信号接收机所产生的测量 误差。主要包括观测噪声误差、内时延误 差和天线相位中心误差。
因有 f1 = 154f0 和 f2 = 120f0 ,并代入上式 则有: Δρ = 0.6469 dion1 即 有 : dion1 = 1.54573 (ρ1-ρ2 ) dion2 = 2.54573 (ρ1得dion1 和 dion2 的值(只有电离层对两观测值的影响是不同 的 ),即可对 ρ1和 ρ2 进行改正 :
S = ρ2 + A / f22 ; 式中:S为星站的理论距离, ρ1 和 ρ2 为对两个载波 上的P码信号进行测量分别获得的伪距观测值。
现将二式相减 有: Δρ = ρ1-ρ2 = A / f22-A / f12 将上面二式代入有:
2 f1 A f f 2 dion1 1 2 f1 f2 f2 2 1 2 2
基于半参数AR模型的电离层TEC建模与预测
3
3.1
半参数 AR 模型
半参数 AR 模型精化 由于电离层 TEC 变化是比较复杂的, 按上述方法建立的 AR 模型可能只是实际问题的近似表达,
模型有可能还存在系统误差,影响模型参数的估值。为有效地消除模型的系统误差,这里提出以半 参数 AR 模型(为简单起见,简称为 BAR)对模型精化,提高建模精度。
S (1 B S ) X t
式中,B为后移算子,
(1)
BX t X t 1 ,为差分算子。如差分后的时间序列仍有趋势,则再对季节
S 变为序列 z (t ) 。
(2)
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值进行正常差分
z (t ) S (1 B)(1 B S ) X t
一般情况下,经一次季节差分和一次正常差分后,原序列观测值能够转化为平稳时间序列 z (t )
i = 0时, 式(3)则转化为滑动平均MA(q) 模型。
对平稳可逆ARMA模型,文献[11]指出可用高阶AR(n)模型代替,即(3)式可变为:
z(t ) 1 z(t 1) 2 z(t 2) n z(t n) a(t )
方法。对电离层格网点 TEC 的预报而言,建立 AR 模型也很方便。
半参数 AR 模型为:
n1
L A X S
n p p1 n1
n1
(5)
式中,L 为 n 维 TEC 序列观测值,X 为 p 维自回归参数,A 为列满秩设计矩阵,S 为补偿模型 误差部分,与观测值式既有参数又有非 参数,因此称为半参数模型。 (5)式的误差方程形式为:
V A X S L
n1 n p p1 n1
n1
(6)
方程中未知量个数为 n+p 个,多于观测数 n,没有唯一解。这里为求未知量的估计准则为:
219482373_多模多频GNSS差分码偏差估计及电离层建模研究
㊀㊀第52卷㊀第6期测㊀绘㊀学㊀报V o l.52,N o.6㊀2023年6月A c t aG e o d a e t i c ae tC a r t o g r a p h i c aS i n i c a J u n e,2023引文格式:汪奇生.多模多频G N S S差分码偏差估计及电离层建模研究[J].测绘学报,2023,52(6):1040.D O I:10.11947/j.A G C S.2023.20210624.WA N G Q i s h e n g.S t u d y o fd i f f e r e n t i a lc o d eb i a se s t i m a t i o na n di o n o s p h e r e m o d e l i n g u s i n g m u l t iGm o d ea n d m u l t iGf r e q u e n c yG N S So b s e r v a t i o n s[J].A c t aG e o d a e t i c a e tC a r t o g r a p h i c aS i n i c a,2023,52(6):1040.D O I:10.11947/j.A G C S.2023.20210624.多模多频G N S S差分码偏差估计及电离层建模研究汪奇生湘潭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5S t u d y o fd i f f e r e n t i a lc o d e b i a se s t i m a t i o n a n di o n o s p h e r e m o d e l i n g u s i n g m u l t iGm o d ea n dm u l t iGf r e q u e n c y G N S So b s e r v a t i o n sW A N G Q i s h e n gC o l l o g e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X i a n g t a nU n i v e r s i t y,X i a n g t a n411105,C h i n a㊀㊀电离层延迟是G N S S导航定位中重要的误差源,对电离层进行监测和建模具有重要的意义.G N S S具有覆盖范围广㊁观测时间长㊁反演精度高等特点,为电离层监测和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差分码偏差(d i f f e r e n t i a l c o d eb i a s,D C B)包含在电离层观测值中,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 o t a l e l e c t r o n c o n t e n t,T E C)参数相互耦合,在电离层建模时需要被精确分离和确定.因此,差分码偏差的精确处理和电离层T E C的函数拟合是G N S S 电离层建模研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随着G N S S的快速发展,多模多频G N S S(包括G P S㊁G L O N A S S㊁B D S㊁G a l i l e o和Q Z S S)已逐步形成,可以为电离层研究提供更多的观测值.论文针对多模多频G N S S卫星和接收机差分码偏差处理及电离层T E C建模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加入B D SG3数据后对B D SD C B的影响,评估了Q Z S S系统D C B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加入B D SG3观测数据后,对B D SG2卫星D C B的影响值接近于0.也就是说,在采用B D SG2+B D SG3和B D SG2Go n l y估计的卫星D C B,没有发现明显的系统偏差.同时发现B D SG3接收机D C B的日内稳定性要优于B D SG2接收机D C B.此外,采用MG E X的观测数据估计了Q Z S S的卫星和接收机D C B.结果表明,卫星D C B的波动范围大多在0.5n s以内,而接收机D C B不如卫星D C B稳定,标准差在1.9n s内,分析发现其接收机D C B的稳定性与接收机和天线类型没有明显的关系.(2)针对多模多频G N S S观测进行电离层建模时需要估计多种类型的卫星D C B(论文共涉及19类D C B)问题,提出了一种D C B估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论文方法估计的多类型卫星D C B与C A S和D L R提供的产品展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估计的G P S㊁G L O N A S S㊁B D S㊁G a l i l e o 和Q Z S S卫星D C B相对于MG E X产品的R M S均值分别为0.12㊁0.23㊁0.21㊁0.13和0.11n s,表明论文方法在多模多频G N S S卫星D C B估计中具有较好的性能.(3)在卫星D C B估计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以估计G N S S单站接收机D C B的日估值和逐历元估值的方法.估计的19类接收机D C B的日估值与MG E X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零基线站间单差试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估计出接收机D C B的日内变化值.同时以G P S为例,分析了其接收机D C B日内变化与测站位置㊁接收机类型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接收机D C B的逐历元估值变化(日内变化)与测站所处位置㊁接收机类型等没有明显的关系,而与温度的变化有较强的相关性.(4)基于多模多频G N S S观测构建了全球电离层格网模型(g l o b a l i o n o s p h e r em a p,G I M),并生成了电离层格网产品,同时分析比较了I G S不同分析机构提供的全球电离层格网图的精度.采用一个月MG E X和I G S提供的观测数据,统计结果表明,J P L㊁U P C㊁E S A㊁WUH㊁C A S 和论文估计的G I M相对于C O D E的G I M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87㊁1.30㊁-0.10㊁0.01㊁-0.02㊁-0.71T E C u;R M S 分别为2.12㊁2.00㊁1.33㊁0.88㊁0.88㊁1.30T E C u.(5)采用非差非组合P P P提取电离层观测值进行电离层建模,以G P S的P1GP2观测值为例,进一步分析了接收机D C B日内变化对电离层建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考虑接收机日内变化后一定程度地减少了观测值的残差,但对电离层G I M的最终影响较少.中图分类号:P228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1G1595(2023)06G1040G01基金项目:湘潭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1Q D Z55);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1G01G06);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22B0176)收稿日期:2021G11G11作者简介:汪奇生(1989 ),男,2021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工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胡友健教授,金双根教授),研究方向为G N S S电离层建模.A u t h o r:W A N G Q i s h e n g(1989 ),m a l e,r e c e i v e dh i s d o c t o r a l d e g r e ef r o m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o nJ u n e2021,m a j o r s i nG N S S i o n o s p h e r em o d e l i n g.EGm a i l:w a n g q i s h e n g0702@163.c o m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建模和应用的开题报告
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建模和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全球定位、导航和时钟同步。
GPS信号在通过电离层时会被电离层中的电子散射和折射,从而影响GPS信号传递和接收。
因此,电离层在GPS信号传播和接收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电离层中的总电子含量(TEC)是描述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用来评估GPS 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路径。
因此,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建模和应用对于提高GPS信号传递和接收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区域GPS电离层TEC的监测、建模和应用,来提高GPS信号传递和接收的精度和可靠性。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方法研究:针对区域电离层TEC分布特点,研究并开发可靠、高精度的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方法,包括静态和动态监测方法。
2. 区域GPS电离层TEC建模方法研究:针对区域电离层TEC时空变化特点,研究并开发可靠、高效的区域GPS电离层TEC建模方法,包括插值、拟合和时空预测等方法。
3. 区域GPS电离层TEC应用研究:将所研究的区域GPS电离层TEC监测和建模方法应用于实际的GPS信号传递和接收中,探索和验证所研究的方法对GPS信号传递和接收的精度和可靠性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提高区域GPS信号的传递和接收的精度和可靠性,从而满足在不同应用领域中对GPS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
例如,在精细农业、交通管理、灾害监测等领域中,GPS信号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本课题研究所研究的TEC监测和建模方法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高精度建模及差分码偏差精确
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高精度建模及差分码偏差精确一、引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利用地球上的多个卫星系统提供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的技术。
它由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中国北斗、俄罗斯GLONASS等多个卫星系统组成。
然而,GNSS在其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受到电离层对电磁波的影响,这会导致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的传播速度和相位被略微改变。
因此,对电离层对GNSS信号的影响进行建模和分析至关重要,这对GNSS导航精度和可靠性有巨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高精度建模,并利用差分码偏差进行精确计算。
二、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高精度建模电子总含量(TEC)是指在一个垂直于地球磁场方向上的立方体内电子密度的积分。
通过测量该量值,可以获得电离层对GNSS信号传播的影响程度。
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高精度建模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 将GNSS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处理为相位数据和伪距数据。
2. 根据GNSS卫星系统的不同,选择相应的TEC模型进行建模。
3. 利用相位数据和伪距数据计算TEC值。
4. 根据计算得到的TEC值,推算出GNSS信号传播速度和相位修正值。
5. 利用相位修正值和伪距数据进行差分码偏差计算。
因此,多系统GNSS电离层TEC高精度建模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TEC模型进行建模,该模型需要考虑到电离层的时空变化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太阳活动性、季节变化、地理位置等。
三、差分码偏差精确计算差分码偏差是指在两个接收器之间,由于电离层的影响导致伪距测量值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差分码偏差可以通过计算两个接收器的伪距观测值之差来获得。
差分码偏差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接收器所处的地理位置、卫星轨道以及电离层的情况等因素。
因此,需要使用高精度建模和计算方法来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常用的差分码偏差计算方法包括单点差分法和基站网差分法。
其中单点差分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但其计算结果受到接收器位置的限制。
实时区域电离层TEC建模与单频PPP实验
1 引 言
电离 层 总 电 子 含 量 ( T E C, T o t a l E l e c t r o n C o n —
括卫 星 端和接 收机 端 差 分 码偏 差 , 是 指 同时 刻 同频 率或 不 同频率 不 同伪 距 码 观测 量 之 间 的 时 间偏 差 。
差分 码偏 差直 接影 响 c l 码、 P 1 码及 P 2码 相对测 量
第3 3 卷第 5 期
2 01 3 年1 0月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OU RNAL OF G EOD ES Y AND G EOD YNAMI C S
Vo 1 _ 3 3 No . 5 0c t .. 2 01 3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5 9 4 2 ( 2 0 1 3 ) 0 5 - 0 0 3 9 - 0 5
f o r e c a s t mo d e l i s l e s s t ha n 1 TECU. I n t h e t e s t o f s i ng l e — f r e q u e n c y P PP,t he po s i t i o n i n g r e s u l t s h a v e 1 7% ~3 0% i mpr o v e me n t i n t h e z e n i t h d i r e c t i o n a nd 1 5% — — 3 0% i n t h e h o r i z o n t a l di r e c t i o n. Ke y wo r ds: CORS;i o n o s p h e ic;r r e g i o n a l mo d e l ;p r e di c t i o n; P P P E XP E RI ME NT
多模多频gnss差分码偏差估计及电离层建模研究
多模多频gnss差分码偏差估计及电离层建模研究在进行多模多频GNSS差分码偏差估计及电离层建模研究时,我们需要全面评估这一主题,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将按照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这一主题,以便您能更深入地理解。
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多模多频GNSS。
GNSS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它包括了GPS、GLONASS、Galileo、BeiDou等多个卫星导航系统。
多模多频GNSS则是指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多个系统的信号,并且支持多频信号接收。
这种技术在导航精度和可靠性方面有着显著的改进,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差分码偏差估计。
在GNSS测量中,码偏差是指信号接收机和卫星之间的时钟偏差,差分码偏差估计则是指利用差分技术来估计码偏差。
通过差分码偏差估计,可以提高GNSS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尤其在动态环境和信号遮挡的情况下表现更加突出。
再往深处探讨,我们来研究电离层建模。
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部分,其中含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
在GNSS测量中,电离层会造成信号传播延迟和相位延迟,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建立准确的电离层模型对GNSS定位至关重要。
通过对电离层的建模和估计,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文章结尾部分,我将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多模多频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精准和可靠的导航和定位服务。
差分码偏差估计和电离层建模作为GNSS测量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对提高定位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我们相信这些技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便利和应用场景。
多模多频GNSS差分码偏差估计及电离层建模研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其在导航定位和精度提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提供帮助和启发。
希望文章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还请随时告知。
多模多频GNSS差分码偏差估计及电离层建模研究是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多系统GNSS 全球电离层监测及差分码偏差统一处理
多系统GNSS 全球电离层监测及差分码偏差统一处理全球电离层格网产品是全球用户获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信息最直接的来源。
影响电离层格网产品精度的电离层观测量以及函数模型精度最终都反映在全球电离层格网产品中。
一方面,多频多模GNSS(包括GPS,GLONASS,BDS和Galileo)意味着更多的卫星数量、信号类型及复杂的星座构成,为GNSS电离层观测量提取与建模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以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为代表的高精度GNSS大地测量手段越来越成熟,为电离层精细化监测提供了另外一种手段与途径。
差分码偏差参数蕴含于电离层观测量中,与电离层函数模型系数同时估计,相互耦合。
分离出差分码偏差的电离层观测量即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因此差分码偏差参数与电离层观测量及函数模型都相关,是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提取与建模的重要误差源。
本文针对GNSS电离层中涉及的多系统全球电离层观测量提取、建模与监测以及差分码偏差的统一处理问题,系统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建立了多系统GPS/GLONASS/Galileo/BDS全球球谐电离层模型,并生成了IONEX 全球格网产品SDU。
目前IGS电离层分析中心提供的电离层格网产品主要以相位平滑伪距观测量作为电离层观测量,随着多系统GNSS的发展,GNSS电离层观测资料日益丰富。
本文首先基于相位平滑伪距观测量建立了多系统GNSS全球电离层模型,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全球电离层格网产品的精度。
以2018年7月CODE发布的电离层格网最终产品为参考,本文统计评估了 SDU/JPL/ESA/UPC四家机构提供的电离层格网产品,结果表明ESA/JPL/UPC/SDU与CODE的平均偏差Bias为0.07,-1.99,-0.84,-0.13 TECU,均方根误差RMS 分别为1.15,2.19,1.45,1.64 TECU。
二、评估了相位平滑伪距和PPP电离层观测量的精度,并进一步基于双层层析技术,分析比较了单层与双层全球电离层层析模型的精度。
基于GNSS TEC的电离层自相关预报误差分析及参数优化
基于GNSS TEC的电离层自相关预报误差分析及参数优化熊雯;王博文;刘裔文;朱庆林【期刊名称】《全球定位系统》【年(卷),期】2022(47)5【摘要】电离层延迟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高精度导航定位应用中的重要误差源.通过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进行测量和短期预报可有效提升GNSS单频用户的定位精度,对其他无线电系统的电离层效应也可起到有效减缓作用.近二十年来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短期预报方法,但还没有哪一种方法有绝对优势,其预测精度都有待提高.利用Madrigal数据库任意选取的5个格网点的TEC观测数据,首先比较了自相关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方法,然后研究了自相关预报方法中实际参与加权的观测值覆盖天数和观测值数量这两个参数的选取对预报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参数设置优化方案.试验结果显示:1)自相关方法的预报误差略小于ARIMA方法,且自相关方法所花费时间比ARIMA方法少,总体上自相关方法是一种性能更优的方法;2)对于自相关方法,相比于传统的“4+12”参数设置方案,“3+9”方案总体上具有更优的预报性能,说明TEC时间序列的当前状态可能主要与前3天的状态有关.相关结果可作为电离层短期预报工程实现的一个有用的参考方案.【总页数】6页(P45-50)【作者】熊雯;王博文;刘裔文;朱庆林【作者单位】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上饶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8.4;P352.7【相关文献】1.基于方差分析周期叠加外推法的电离层TEC短期预报研究2.国际GNSS服务组织全球电离层TEC格网精度评估与分析3.基于SSA-LSTM的短期电离层TEC组合预报模型4.基于SSA-Elman神经网络的电离层TEC短期预报模型5.基于GNSS的武汉区域电离层TEC建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时区域电离层TEC建模、预报及差分码偏差估计畅鑫,张伟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430079摘要: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模型对于导航,精密定位以及其他相关应用有重要意义,能否有效地消除或减弱电离层延迟误差关系到众多单频GNSS接收机用户导航与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
目前中国连续地面参考运行(CORS)系统的高速发展给实时精确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提供了条件。
本文将使用电离层残差组合观测值和低阶球谐函数模型对区域电离层TEC建模,同时估计差分码偏差(DCBs)和VTEC。
广域定位中,由于区域跨度大,观测站分布较稀疏,平均站间距较大,故选择欧洲均匀分布的14个IGS观测站将组成一个大型的CORS网,VTEC模型系数15分钟结算一次,差分码偏差一天结算一组结果。
在与IGS分析中心CODE发布模型的对比中得出,差分码偏差的差值的平均值小于0.35 ns,RMS 小于0.2 ns,VTEC差值基本小于2TECU,作为预报的VTEC模型精度95%在1TECU内,在单频单点伪距静态定位中,较之CODE模型也有较大改善。
关键词: CORS;电离层;区域模型;预报;总电子含量;差分码硬件偏差1 引言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及其变化不但是电离层形态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精密定位、导航和电波科学中电离层改正的重要参数,在美国取消SA政策后,电离层延迟成为了影响定位和导航的最大误差源。
在精密定位中,电离层的准确估计将更好的改正GNSS观测值,同时高精度的电离层估计对空间大气、地球观测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1,2]。
IGS于1998年采用Schaer[3]等提出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数据交换格式文件IONEX,同年成立IGS电离层工作组发布了全球电离层图(GIM),提供卫星和接收机频率间码延迟偏差DCB信息。
Gao Y.[1]等对二维单层模型和三维层析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
萧佐[4]对电离层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将电离层模型分为统计、经验及物理等几种。
Schaer[5]结合CODE分析中心的全球电离层模型对利用GPS技术探测电离层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
GPS电离层探测技术可以反演电离层变化,对电离层物理特性及其观测进行研究。
张小红、李征航等[6]人对利用双频GPS观测数据建立电离层延迟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袁运斌,欧吉坤[7]利用GPS研究了电离层延迟及电子浓度变化的规律。
章红平[8]着重对利用地基GPS 进行电离层模型建立、数据分析处理,电离层时空变化的监测进行了研究。
GPS差分码偏差(Difference Code Bias,DCB)包括卫星端和接收机端差分码偏差,是指同时刻同频率或不同频率不同伪距码观测量之间的时间偏差。
DCB是一个相对量,根据接收机的不同,可分为P1码/P2码、P1码/C1码及C1码/P2码等。
差分码偏差直接影响C1码、P1码及P2码相对测量精度,该参数的精密确定对提高GPS精密单点定位精度、GPS时间同步精度以及GPS电离层监测精度等具有重要作用[9]。
近年来,随着我国CORS的迅猛发展,如何利用区域CORS数据高精度实时电离层模型,尤其是针对广域定位,观测站分布稀疏,站间距较大的情况下,准确消去电离层影响对提高单频接收机定位精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将研究基于P4(电离层残差)组合,将卫星端和接收机端DCB作为参数参于球谐函数区域电离层建模的方法,准确估计区域电离层模型及DCBs,并探讨使用较短时间间隔确定的VTEC模型作为后一时段的预报模型的精度与可靠性,采用单频单点伪距静态定位检验其效果。
2 GPS电离层探测方法电离层是由电离化的等离子体等组成的距地球表面50-2000km的大气层区域。
根据电子密度可以分为高度不同的层,一般在350km电子密度达到峰值。
对于二维电离层模型,一般采用薄壳模型,如图1将整个电离层压缩成一个高度为H没有厚度的薄壳[10],以总电子含量TEC描述其性质,TEC是底面积为1m2的贯穿整个电离层的柱体中的自由电子数,通常用TECU(1 TECU=1016 Ne/m2)表示。
图1.电离层薄壳模型 Figure 1. Ionospheric Shell双频接收机具有1L (1575.42 MHz )和2L (1227.60 MHz )两个频率载波相位观测值及其加载的伪距码观测值,其观测方程为:,0,,,,,,,()i i iiii i k j j ion k j trop jj k k j P k jP d d c d d ρττε=+++-+++ (1),0,,,,,,,,()()i i i i i i ik j j ion k j trop j j k j k j iL k jL d d c b N ρττλε=+++--++ (2) 其中:P 为GPS 伪距观测值;L 为GPS 载波相位观测值;ρ为接收机与卫星真实几何距离;ion d 为电离层延迟量;trop d 为对流层延迟量;c 为光速;i τ为卫星钟差;j τ为接收机钟差;d 为卫星、接收机码硬件偏差;b 为卫星、接收机载波相位硬件偏差;N 为载波相位模糊度;ε为GPS 观测值残差;1,2k =表示L 的两个频率;i 为第i 颗卫星;j 为第j 号接收机。
对1P ,2P ,1L ,2L 进行差分,得到4P 和4L (电离层残差)组合:41,2,,1,,2,()i i i i ij j ion j ion j j P P P d d DCB DCB =-=-++ (3)41,2,,1,,2,1,2,1,2,()()()i i j ji i i i i iion j ion j j j j j L L L d d b b N N λλ=-=------ (4)其中12i i iDCB d d =-, 1,2,j j j DCB d d =-分别为卫星和接收机差分码偏差,实际为1P 相对2P 的偏差量。
由于伪距精度比较低,故采用4L 平滑4P 。
平滑之前应使用MW (Melbourne-Wübbena combination )和电离层残差法对1L 和2L 进行周跳探测。
下面给出平滑方程[11]:124,412124,14,1()()()()()()()[()()]t t s t t t t t s t t t P P P L ωωωωωωδ--=++++ (5)412()1()tt P ωσ= (6) 44222()()1()ttt P L δωσσ=+(7) 4,1441()()()t t t t L L L δ--=-(8)其中t 为历元数,4,s P 为载波相位平滑伪距,ω为平滑方程的权。
由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方程(6)可以看出4,s P 中仍包含待定的i DCB 和j DCB ,它们将与电离层延迟参数一起被估计。
在忽略二、三阶项的情况下,电离层对GPS 伪距观测值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表示为[12]: 240.28ion d sTEC f =(9)其中f 为载波频率,sTEC 为倾斜路径总电子含量。
将式(9)代入式(3),并进行相位平滑伪距得到: 4,22121140.28()i s j P sTEC DCB DCB f f =-++ (10) 经过相位平滑提取出的DCBs 将更为可靠。
3 实时球谐函数模型建立及DCBs 估计方法易由式(10)得到STEC ,进而得到VTEC : 22124,2212()40.28()i s j f f sTEC P cDCB cDCB f f =---- (11) ()cos(arcsin(sin()))Rmf z z R Hα=+ (12) 22121,2221240.28()f f F f f =-- (13)1,24,()()i s j vTEC mf z F P cDCB cDCB =-- (14)其中z 为卫星高度角,R 为地球半径,H 为电离层薄壳高度,为准确与CODE 结果比较,本文对H ,R 和α均采用CODE 的设定,H =506.7km ,R =6378km ,α=0.9782,该投影函数与JPL 的扩展单层模型(Extended Slab Model ,ESM )的投影符合的最好[13]。
球谐函数模型是IGS 分析中心之一CODE 生成全球电离层产品所采用的模型(15阶)。
对于区域范围建模选择低阶球谐函数模型效果更好,以下给出球谐函数模型,(,)E s β即为VTEC [14]:max_00(,)(sin )(cos sin )nnnmnm nm n m E s Pa msb ms ββ===+∑∑ (15)021()!(,)21()!nm nmm n n m P n m P n m δ+-=Λ++ (16)其中β是穿刺点的地刺纬度,0s λλ=-为穿刺点处在太阳-地磁参考框架下的地方时角,P为正则化的勒让德多项式,nm a ,nm b 为球谐函数系数,m ax_n 为球谐函数最大阶数。
δ为克罗内克函数。
由式(11)、式(12)和式(15)可得到: 1,24,(,)()i s jE s mf zF P cDCBcDCB β=--(17)22122212max_004,cos(arcsin(sin()))()40.28()(sin )(cos sin )n nnmnm nm n m i s jf f Rz R H f f Pa msb ms P cDCB cDCB αβ==-=+-+--∑∑ (18)其中nm a ,nm b ,i DCB ,j DCB 为待估计的未知量,在进行估计时,以2h 为一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认为其卫星及接收机DCB 是不变的,一个时段得到一组4阶球谐函数模型的25个系数,及所有参与解算的GPS 卫星和测站接收机的DCB 值。
根据最小二乘原理,为了分离出卫星DCB 值还需要加入式(18)中的限制条件:max_10i ii DCB==∑ (19)平差随机模型中权阵为单位阵,即观测值相互独立。
球谐电离层模型系数的更新率通常取决于地面基准站网的密度及分布,一般5-15分钟更新一次[13],但DCB 值变化缓慢,故本文采取15分钟结算一次VTEC 模型,并探讨使用前15分钟结算的VTEC 模型作为后15分钟VETC 预报模型的精度与可靠性。
使用累计数据一天结算一组DCB 值。
模拟实时过程中,逐历元读取事后数据,达到15分钟数据时,进行建模估计并发布,采用观测网中某站作为检测站根据模型结果计算出VTEC 及DCBs ,并于CODE 结果作对比。
4 实验及结果分析4.1 实验数据选取了欧洲德国及其周边地区分布均匀的IGS 的14个观测站2012年4月9日至4月18日(DOY100-109)10天的观测数据作为实时模拟数据,其分布密集地区平均站间距在200-300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