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丧葬形式23页PPT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
![浅谈藏族丧葬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4dfd5c283c4bb4cf6ecd167.png)
丧葬民俗文化ppt课件
![丧葬民俗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d48ecf49649b6648d74775.png)
(七)大殓
旧俗一般都在死后的第三天进行,俗称“三朝”。一方 面因当时没有尸体的冷冻防腐条件,遗体不能在家中久停; 另一方面,丧事早日料理完毕,死者灵魂早日安息,生者早 日安心。现在大殓日一般仍沿旧俗,也有在数天以后进行的。 (吊唁,穿衣,整容理发,入棺)
(八)做七
人死后,每隔七日,请和尚或道士做一次法事,超度亡 魂,并设斋祭奠死者。至七七四十九天为止,故七七又称 “断七”。 头七,因死者新亡,仍有亲友来吊唁和告慰家属,比较 隆重。二七、三七、四七祭奠从简。五七,死者的亲戚一般 都要再来吊唁,因此场面仅次于大殓。俗传死者亡魂于“五 七”前夜回家“省亲”。这天夜里,用馄饨和塌饼供奉死者, 至亲守灵至深夜。六七,由出嫁的女儿出资操办。当天早上, 女儿、女婿携带酒菜到父母家供奉祭祀。七七,丧家要举行 隆重祭祀活动,亲友也来吊唁。规格大致与头七相同。有的 人家在这天祭祀完毕后撤掉灵堂,俗称“起灵台”,也有的 至一百天后才撤掉的。Fra bibliotek (二)礼仪烦琐
中国古代为了强化忠孝观念,在丧俗中形成了一整套烦琐的
礼仪,如丧服一项,就有五个级别和类型,不同辈份不同亲 疏的人穿哪一种丧服,都有严格规定。又如《礼记》记载, 服丧三日之内不能进食,三月不能梳扮,三年不能欢娱, “非丧事不言”。 “五服”规制: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si1)麻。“斩 衰”用极粗的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均不缝边,使断处外 露,服期三年。“齐衰”用生麻布做成,四缘及袖口均缝边, 服期根据亲疏不同,有三年、一年或数月不等。“大功”用 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缝边,布质较齐衰细,较小功粗, 服期九个月。“小功”用较细的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辑 边,服期五个月。“缌麻”用最细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 均缝边,服期三个月。
藏族的丧葬习俗
![藏族的丧葬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736850fb102de2bd96058871.png)
藏族的丧葬习俗藏族的丧葬习俗比较特别,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这五种,并且等级森严,界限分明。
采用哪种葬仪,同时也主要取决于喇嘛的占卜。
塔葬贤能大德圆寂后的一种高贵葬仪。
有名望的活佛圆寂后,除大规模地诵经作法以外,要用水银和“色拉”香料水、樟脑水、藏红花水等冲洗肠胃,用樟脑水、藏红花水等擦拭尸体表面,然后用丝绸包扎,穿上袈裟,置于灵塔之中,将遗体保留下来。
每天由侍守的喇嘛点上酥油灯昼夜供奉。
灵塔种类很多,有金灵塔、银灵塔、木灵塔、泥灵塔等。
灵塔的不同等级,是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的。
达赖、班禅圆寂后用金灵塔,其他活佛只能用银、木或泥灵塔。
火葬从藏族传统意义上说,火葬也是一种较为高贵的葬仪方式。
其具体方式是把酥油倒在柴草上,然后将尸体火化,敛起骨灰盛入木匣或瓦罐中,埋在家中楼下或山顶、净地。
墓似塔形。
也有拣起骨灰带至高山之巅,顺风播撒或者撒在江河之中的。
而德高望重的活佛、喇嘛施行火葬后。
骨灰盛入金质或银质的小塔内。
有的将骨灰置入塔内时,还同时盛入一些经典书籍、佛像、法器、金银财宝。
以供人膜拜的这种塔一般名为灵塔或灵骨塔。
天葬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亦称“鸟葬”。
用于一般的农牧民和普通人。
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
每一地区都有天葬场地,即天葬场,有专人(天葬师)从事此业。
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
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起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处理尸体。
然后,群鹫应声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
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
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
天葬仪式一般在清晨举行。
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
未经允许,最好不要去观看。
藏族风格ppt模板PPT文档共23页
![藏族风格ppt模板PPT文档共23页](https://img.taocdn.com/s3/m/77465466d0d233d4b04e69c5.png)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藏族风格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藏族丧葬习俗
![藏族丧葬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fdacbc858f5f61fb736663a.png)
藏族奇特的葬礼——天葬天葬在藏语里被称为“施鸟”。
一些汉文著作中又称作鸟葬,风葬等.天葬在藏族的葬俗语中最为独特,也常被其他民族所误解,清朝的驻藏官员们常斥责天葬为“无伦无理,残忍为甚‘,“此等行事,下同畜类”(《卫藏通志》),皆痛恨至极。
还一度想禁止天葬,改革这种葬俗。
当今的不少人同样把天葬视为不文明行为,或作为异闻趣事书之于报刊。
奇特、怪异、难以理解,是其他民族中的大多数人对天葬的看法。
如从人类社会的早期葬借(旧石器时代)考虑,则天葬与那时的弃尸荒郊野外的葬法似一脉相承.但从藏族社会来看,则天葬的起源就显得复杂起来.根据历史传说,吐蕃的赞普止贡死后,尸体遗留人间,遂建陵墓.之后有了建造陵墓的习惯,吐蕃的历代国王都实行土葬。
但在这之前是不是土葬的呢,现在尚无资料可考。
另外,藏族人或居山区从事农耕,或居原野以游牧为主,或居森林以狩猎为主,因而产生了复杂多样的文化,包括葬俗亦是如此.因此在谈到藏族文化或习俗时,说明时、空尤为重要.一些边远的游牧地区(如西藏东北部一带)自古实行‘弃尸葬法“,但与后世的天葬又有区别。
天葬的风行,大约是公元十一世纪以后,即农业地区的葬俗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土葬变为天葬,并有了一定的仪式。
天葬的实行与藏传佛教的复兴及印度文化的大量输入有关.即后世的这种天葬源自于印度,恒同时又形成了地方特色。
《大唐西域记》(卷二)记载印度葬俗时云:“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三日野葬,弃林(食+卜)兽。
”《智度论》(卷三):“王舍城南,尸陀林中,多唐死人,诸鹫常来墩之,还在山头。
“藏文资料中亦多有“尸林”(又译寒林即弃尸之处,同于藏区的天葬台)的记载,其中八大尸林是密宗的著名修行地,《莲花生大师传》中有明载。
印度这种让野兽或秃鹫来吃掉尸体的葬法,与藏族的天葬类似.《大唐西域记》载印度的葬俗有三种,那么这种葬巴是否与佛教有关或是佛教的创制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从佛祖释迎牟尼起,印度的僧人皆实行火葬.天葬可能是印度古已有之的葬俗,只是佛教等所提倡的‘形灭神离“、“慈爱布施”等学说,及舍身饲虎等故事,对天葬存在的合理性,在更高层面上予以总结,并对天葬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的民族丧葬习俗文化课件
![中国的民族丧葬习俗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71637883d049649a665858.png)
做七: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 、“七七”等。旧时汉 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 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3页
报丧礼仪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它用发信号的 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邻里。
逢山开山逢水涉水 不走弯路的苗族葬礼
苗族死人实行上葬。成年人死亡,用衫树棺木碱尸,未成年小孩 夭折,用木匣掩埋。正常去世老人,落气时要烧“落气钱”,同 时要放三炮火,俗叫“启程炮”。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烧水洗澡, 穿寿衣上柳床,然度入棺。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全家举哀,戴 孝帕,大门贴上“当大事”字样,晚上请道士“打绕棺”、念经,
停柩三至七日,上山安葬。۩
守 灵
下葬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23页
报丧
择日
奇风异俗
湖北仙桃——死人嘴里放茶叶 湖北黄冈——丧偶哭姐妹 湖北满梅——死者捆在椅子上 江浙——喝长寿汤、吃长寿豆 安徽利辛——孝子打阴阳先生 湘西——赶尸回乡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23页
葬后祭祀
按远近亲疏时间不同分为"五服" 一是"斩衰"(崔音),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丧服,断处外露,不缉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3页
停尸礼仪
寿终正寝。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 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病人在
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
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把尸体移到灵床上的同时还要采取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魂也 引到灵床上去。山东临沂一带的习俗,是用一块白布从梁上搭 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 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上一圈,然后把公鸡杀死,这叫做"引魂 "。
丧葬礼仪ppt课件
![丧葬礼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383ab658fb770bf68a550c.png)
10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5 塔葬
葬式之一。佛教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它起源 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或佛之爪发的习俗。“塔”译自梵 文St□pa或巴利文th□po。塔葬法有三: ①将火化的骨灰埋葬在砖塔之内。采用此法的最为普遍。 ②将骨灰盒或部分遗骸如头盖骨、肱骨、股骨等,放在被称为 “灵塔”的“塔瓶”之内。 ③在“塔瓶”内安放经过药物处理的整尸和死者生前用品。 在西藏,活佛或高僧死后,先用水银和“色拉”香料水冲洗肠 胃,继而分别用樟脑水和藏红花水灌洗两遍,再用檀香木水和 樟脑及藏红花通擦尸体表皮,最后用丝绸包扎,穿上袈裟,置 于“塔瓶”之内。据认为用此法处理,尸体经久不腐,且皮肤 柔软如生。
3
4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2 崖葬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 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江西龙虎山悬棺崖葬,其为古越文化的遗迹, 亦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崖葬。近期,关注龙虎山微博,有机会亲临龙虎 山,探寻绝密悬棺之谜。崖葬习俗早在中国古代濮、 越、 巴、僚、 汉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中国 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区,贵州,广 西山区、西江流域,湖南、贵州和四川接壤处的酉、辰、巫、武、沅 等五溪流域,四川东南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云南的乌蒙山区 北麓至金沙江边,台湾各岛屿。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将葬具 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②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 葬;③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④在悬崖上凿孔 钉木桩搁置葬具的称悬棺葬。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
5
6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3 水葬
丧葬民俗PPT课件
![丧葬民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fe77377e21af45b207a81d.png)
吸。检验方式有多种。“属纩”,即把新棉置于口鼻前,
视其是否有气,便是最常见的一种。当确知其已死亡,则
围于四周的亲属都要号哭呼叫。也有的地方,此时即要上
屋顶揭去一片瓦,以便于死者灵魂顺利地走上升天之道。
•
临终:病人弥留之际,在家的亲人须守护在
病榻前,谓之“送终”。病人断气后,首先放一
秤杆于其右手上,再请帮忙装殓的人为之梳洗、
科”之义,祈后代兴旺发达。寿衣不用扣子,不系领带,
不用领子,因其谐音“扣子”、“带子”、“领子”,害
怕死者将子孙扣下,带走或领去,使得阳世子孙不昌。小
殓时大部分地方要给死者嘴里含饭(或米、球、铜钱等)。 讲究的人要在死者胸口放上粮食或钱财,上盖棉被。一些
人是向出售治丧用品的专用店购买做好的全套寿衣。有的
此俗来源于古代“五服制”。“五服”按照亲疏关系确立
了时间长短和丧服料子的粗细。“五服”为“斩衰、齐衰、
大功、小功、锶麻”。
• 佤族人的丧葬习俗
• 佤族丧葬取土葬和风葬两种方式。寨内正常死亡者用土葬, 寨外被猎头或其它意外暴死者用风葬。土葬棺材用整木挖 凿出槽加盖子,下葬时用竹席包棺材。在家中死了小孩, 停尸二日;死了成人,停尸三日;死了德高望重的老人, 停尸三天以上。死尸入棺之前跳棺材舞,日以继夜的敲棺 材,直至死尸入棺下葬。
摆满了珍贵服饰器物。椁项排放着商王的兵器和
仪仗执器奴隶、男女侍从奴隶,还有儿童和供玩
的狗猴等动物。象这样的大墓一般要杀生殉、杀
祭三四百人,这种奢华、浪费、残酷的杀葬陪葬
实在令人发指。
• 主要的葬法、葬式与葬制 • 1、土葬 • 将尸体装入棺木或其他葬具中掘土埋葬的方式。 • 亲土、恋土、入土为安
• 2、火葬
丧葬礼仪ppt课件
![丧葬礼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fa5f99f7ec4afe05a1df11.png)
完整版课件
40
❖ (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 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 身边,否则为不孝。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 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凡重要的亲戚应 当多次探望病人。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 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3)弥留之际与 初亡时的处置 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 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气断,全家举哀。入敛时, 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 “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 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棺头点一 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曰 “老盆”灵房门口搭棚,曰“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 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 岁相等。
律戴平角孝帽。
完整版课件
42
❖ (5)送汤 当地叫“泼汤”。临沭地方人死之后, 一般三日而葬。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 初次送汤之前,要为死者举行“报庙”、“指路” 仪式,到土地庙向净王爷报到,并予以指引路线。 送汤时,孝男孝女分开进行。男由长子带领;女由 长媳带领,并由长媳提汤壶。孝男孝女送汤时必须 痛哭,哭的越痛越显孝道;不哭则显对死者无感情, 不孝。每次送汤,除丧家男女跪拜致哀外,吊客也 要行跪礼吊祭,丧家儿女们陪祭。
完整版课件
47
❖ (11)守灵 据传说,人死后,虽出殡,五七 之内灵魂不离灵屋,因而应当守灵。守灵者 是死者的儿孙及侄子们。他们在灵屋睡草铺, 与亡者共眠,以免亡者寂寞。守灵一月零五 天。(12)瞧坟 新葬后,头三日,每晚儿孙 们要到坟上看望,谓之“瞧坟”。瞧坟是生 者安慰死者,也隐含护坟防盗防破坏之意。
完整版课件
民族风俗PPT模板藏族风俗文化介绍
![民族风俗PPT模板藏族风俗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125c4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c.png)
藏族编织品
藏族的编织品以羊毛、牛 毛等为材料,编织出各种 实用的生活用品,如地毯、 挂毯等。
歌舞表演艺术传承
藏族民歌
藏族的民歌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是藏族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方 式。
藏族舞蹈
藏族的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欢快的节奏而著称,如锅庄舞、弦 子舞等。
藏戏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 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藏传佛教的经典主要包括《甘珠尔》 和《丹珠尔》两大部分,教义上强调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
主要教派与代表人物
藏传佛教包括宁玛派、萨迦派、格鲁 派等多个教派,其中格鲁派是现今藏 传佛教的主流教派。
宗教活动场所参观指南
寺庙建筑特色
01
藏族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般采用石木结构,建筑
风格独特。
参观礼仪与注意事项
婚姻制度及恋爱方式
01
婚姻制度
02
恋爱方式
藏族传统上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多为父母包办,媒人提亲。近年来, 自由恋爱逐渐增多。
藏族青年男女在节日、集会或劳动中相识、相爱,通过唱歌、跳舞等 方式表达情感。若双方情投意合,则会私下订立婚约。
婚礼仪式与程序安排
婚礼仪式
藏族婚礼隆重而热闹,包括迎亲、送亲、宴请宾客等环节。新 郎新娘要穿着盛装,佩戴各种饰品,以示吉祥如意。
藏族人民在节日期间会穿上华丽 的藏装,男子多穿长袍、戴礼帽,
女子则穿长裙、佩戴各种饰品。
节日饮食
藏族节日饮食以牛羊肉、酥油茶、 青稞酒等为主,同时还有各种特色 小吃如卡塞、奶渣糕等。
音乐舞蹈
藏族音乐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常见的舞蹈有锅庄舞、弦子舞等, 音乐则以藏族民歌和宗教音乐为主。
论藏族丧葬习俗
![论藏族丧葬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dae056d2195f312b3069a504.png)
论藏族丧葬文化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受到历史、地理与宗教的交互作用,藏族的丧葬仪式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具高原特色的丧葬文化。
从文献史料和考古遗存看,其丧葬形式有火葬、石葬、墓葬、天葬、塔葬、灵葬(灵塔葬)以及树葬、水葬等。
一、火葬历史上,火葬是藏族人对最敬重的人使用的葬法。
朶藏才旦、格桑本所著的《天葬———藏族丧葬文化》中讲道:‚藏传佛教佛僧大德们仿效佛祖及印度火化的丧俗,纷纷执意火化,把火葬清高化、神秘化,成为表现一种社会等级的葬俗,随之又有附庸风雅、自视高贵的王公贵族、土官头人大批加入火葬之列,有意无意地排斥了平民阶层,使火葬变成了统治阶层的丧俗,成为上层人士的‚专利‛,平民只能望而却步,不敢加入。
在有的地方,平民若实行火葬,则受到社会的非议和打击。
火葬也是佛教推崇的丧葬方式。
然而,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兴盛,火葬非但没有成为藏族主要的丧葬方式,反而逐渐淡化并为其他丧葬仪式取代,其原因究竟是为何呢?有的学者主张这是因为当时西藏缺乏木材所致,如焦治平、陈昌文认为:‚虽然火葬最为佛教推崇,但实行火葬需要大量的木柴作燃料,这对缺乏木材的西藏大部分地区来讲,是一种代价高昂的丧俗。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火葬始终没能成为藏族的主要丧俗‛。
然而,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讲道:‚其他王统史籍的记载除了个别方面有出入外,主要的内容,如海水干涸、长出茂密的森林、上中下三部地方生活着的各类动物等,则基本相同。
由此证明,藏族关于西藏地貌形成和变化的传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不是神话和迷信。
‛另外,《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还引用了《贤者喜宴》中‚众猴因食用果实而变成人,采集树叶当衣衫,如同野兽居森林,好像珞、门之人遍西藏‛的记载。
历史上,由于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导致西藏地区的气候发生变化,但西藏的东南部气候还是比较暖和,有田地、森林存在。
因此,若说藏族的火葬习俗因木材短缺而改变,则颇令人怀疑。
殡葬习俗——藏族的葬俗
![殡葬习俗——藏族的葬俗](https://img.taocdn.com/s3/m/6f6d2df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0.png)
殡葬习俗——藏族的葬俗藏族的丧葬方式有五种,即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
这些不同的葬法,是根据死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定的。
·天葬·天葬,又称鸟葬或空葬,是藏族的一种古老风俗,也是藏族地区最普遍的葬法。
藏人去世后,遗体用白色氆氇裹上,并用土坯做垫,放在屋内的一角。
在停尸三五天中,需请喇嘛从早到晚念经,超度死者的灵魂,一般要念49天。
念经作法的密宗法师戴着级有骷髅头饰的马头形帽,面罩黑纱,为的是不让灵魂看见活人的眼睛。
超度经的主要内容大意是:灵魂呵你走吧,在路上你可能遇见些什么什么,但不必害怕,那是些什么什么……最后,祈祷灵魂升天。
死者的亲戚朋友都要前来家中吊唁。
来时带一壶酒、一条哈达、一点酥油和一把柱香,有的还带一个纸包,包内有钱,包上写有"慰问"二字。
哈达是献给死者的,其他钱物是赞助死者家庭。
人死以后,在死大家门口得挂一个红色陶罐,罐口用白羊毛或白哈达围上。
罐子放有三荤(血、肉、脂)、三素(乳、酪、酥)的糌粑火烟,并每天加进一些。
罐里的东西是飨祈死者的。
人死后,家人一律不梳头、不洗脸,取下一切装饰,不说笑、不唱歌、不跳舞。
四邻也同哀:不办喜事,不歌舞娱乐。
这样做,是为了让死者灵魂安安静静上天堂。
停尸三五天后,要选择吉日,举行出殡仪式。
先从尸体处到家门口用白糌粑划一条线,然后由死者后代沿着白线把尸体背到门口,以尽孝心。
到门口后,便由专门操天弃职业的"热甲巴"用床单或大口袋把尸体背走。
当死者被背起时,后面有一个与死者同龄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拿破方篓,把糌粑白线扫掉,并把扫起的糌粑及扫把、垫尸体的土坯,统统放进方篓里,紧跟在背厂人后面,走到十字路口时,扔在路口当中,表示把鬼送走。
这天清晨,亲朋好友都到死者家中为死者送行。
送行的人每人手中都拿着柱香,一直送到十字路口。
家人参加丧葬仪式,但不到天葬台去,而由一两个好友前往天葬台监督。
尸体被背出门之后,背尸人和送葬者均不得回头看,操天葬者及送葬人在天葬以后两天中,也不能到死者家中。
藏族天葬
![藏族天葬](https://img.taocdn.com/s3/m/c30fbede9ec3d5bbfd0a7427.png)
需要、家庭财产的积累发展去考虑。
二、调适社会关系
藏族有句古老的俗语:“喜事要等着人来请,丧事要 自觉找上门。”听到丧事消息的村落人,不管有无亲戚血
缘关系,也无论生前来往疏密或是有无宿怨,都会很快派
人来家吊唁。 在祈求保佑的祷词中,无论规模大小、形式简繁,开 篇词都是祈请佛和神保佑众生,解脱众生,而不是针对个 人。
藏族天葬的负面影响
不了解的群众会感觉这种仪式太过血腥,会
对藏族人民产生偏见。
藏族对死亡观念的看法
高境界的施舍
死后将尸体喂鹰,算是人身的最后一次善事,作为 “布施”施舍给其他生物也算是发挥了其最后的价值。 天葬并不是死者要借鹰的翅膀把灵魂带上天界。藏 传佛教信徒中对死亡的解释,都是把灵魂和躯体截然的
藏族天葬的正面影响
伦理教化
调适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
生态环保
一、伦理教化
天葬的价值取向表现的是平民理想,它是藏区最为 普遍的丧葬仪式;身份低贱的孤寡流浪者,穷困潦倒的平 民,被社会抛弃的恶性传染病人,被土葬或水葬,他们不
能和普通人实行一样规模和形式的葬礼。
在藏族丧葬礼俗中,注重奔丧吊唁的程序,认为是具 备社会参与资格的重要象征,籍此可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 水准和心灵境界。 藏族在处理亡人遗产的气度极为豁达,很少为自己的
分开。
它完美地展现了一个崇尚宗教的民族,对死亡的认 识和对宗教最高境界的追求。
三、生态环保
藏族以天葬为主要形式的葬俗, 尽可能少地占用空间和土地,不耗 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以不影响同 胞的生存发展为宗旨,其中所蕴含的汉文化天人合一的思 想与佛教舍身饲虎的精神,赋予藏族葬俗卓越的环保功能。
通过合理的葬俗,藏族不断调适自身生存环境中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