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叙事类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熟读一些精彩的记叙文。
2、掌握写人叙事的方法,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写出血肉丰满的记叙文。
【心中有法】
一、明确记叙文的体裁特征
记叙文主要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某种感情的文章。
记人、叙事密不可分。写人要写出个性,写事要写出波澜。
二、记叙文写作的常规思维
无论何种形式的记叙文,从下笔之前的构思到文字形态的呈现,总要经过作者精心独到的营构,这个过程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确定好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主题确立是否够好的标准:
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记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记叙都必须围绕它展开。有些材料的运用看似旁逸斜出,其实它们一般都是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
如《白杨礼赞》中礼赞白杨;《一厘米》中陶影力求做到“完美而无可挑剔”
(二)精心选择材料
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对此,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具体说来,这“挑剔”的标准就是:
1.围绕主题选材。以文章的立意为标准,只有能说明和突出中心的,才可选而用之。反之,与中心无关,则应舍而弃之。
《我的母亲》为了我们如何辛苦;和邻居和睦相处。(平时如何打扮、赶集、走亲戚等)2.真实而典型。真实指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而非虚构或杜撰(这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但真实的材料只有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才能恰当地表达主题,这就是“典型”的要求。
1
(1)捡钱包(2)我生病,母亲半夜找人背到医院,医生说感冒了,吃点药就好。
3.新颖而别致。指选择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赋予别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以新意。
★同样是帮助孩子学习,(1)复读机(2)用鸭蛋顶书费
(三)斟酌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表现方法,就是行文的具体技巧。具体包括:
1、详略。剪裁文中使用众多的材料,最忌半斤对八两式的平均用力。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容,才应详细具体地展示,而那些在记叙中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则应略写或省写。
《一厘米》参观没买票事件体现陶影培养儿子的艰辛用详写,啃西瓜皮略写。
2.结构。相对于议论文等文体,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灵活自由,但如何开篇即引人入胜,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结构安排上,是大有讲究的。比如,在记叙顺序上,我们就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过渡句、过渡段的运用。这件事令我永生难忘,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而不是一次、又一次。
3.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一般的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当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却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对它们的使用要特别慎重,可用可不用时,坚决不用;必须用到时,也尽量简省笔墨。千万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扭曲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4、景物等烘托人物心情。
不同景物产生不同效果,如:阳光明媚和乌云密布。另外,同样的景物产生不同效果。比如收到和没收到中考录取通知书时看到鸟儿鸣叫,一是歌唱报喜,一是嘲笑。
三、记叙文的魅力之源
记叙文怎样才能打动读者能呢?我的心得是首先打动自己,因为眼泪的味道是一样的。
重视描写
描写可以使形象丰满、有血有肉;描写可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描写可以使情有所倚,理有所附。下面主要说三种描写:
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意在表现人物的个性。主要有四种:
(1)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贵在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
(2)语言描写。写人要“尽量的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所谓人物自己的语言,一是指符合人物的性格、感情、意志等的话;二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说的话。其次,对话须简洁,对话要力求像日常口语,它是活泼的、灵动的,也应该是典型的。
(3)动作描写。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丰富,常常取决于作者对人物的行为描写是否典型丰富。
(4)心理描写。贵在写出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2
(5)神态描写。
《孔乙己》中的人物描写
(6)抓住细节
当你去写一个人、一个物或是写一件事时,抓好一个典型的细节,抓住一个区别其他的特征,就能胜过千言万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写自己的老师。很多学生写出的老师就好像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样的外貌、一样的事件,没有特点,不能与众不同。(披肩发、大眼睛、瓜子脸。)一同学写:我们几个到老师宿舍交作业本,看到火炉上是灰,老师的脸上也是灰,只是桌子上摊开的一本作业上的红色印迹特别醒目。
善用修辞
概念都是抽象的,换一种方式来说呢?拟人修辞,可以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排比修辞,是飞流直下的九天银河,是滚滚东逝的一江春水;比喻修辞,让浩瀚的宇宙在你的手心中可感,让茫茫的苍穹在你的手心中可触……
老舍在《骆驼祥子》里面有这样一段对“热”的描写,不用“热”字,却把“热”写得淋漓尽致: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这段文字不用“热”字,可真真切切地让人们感觉到这种难挨的“热”,究其表现手法,从修辞的角度,我们看到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丰富的修辞,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形象化了,仿佛你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热得压抑。
在平时的练习里,有学生尝试写“冷”:
北国的冬天,是一定要刮风的。风一起,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把树上残余的叶子卷起,一片也不留;风一起,不管人们穿多少衣服,它都像一条泥鳅一样,顺着袖口、领口钻进衣服里面,贴着你的皮肤到处游动;风一起,它就像一把没有磨好的钝刀,狠狠地割在脸上、手上,看不见伤口却仍能感受到辣辣的疼。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选择一个切入点——风,来写冬天之冷。排比、比喻、拟人,用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却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冬天的感觉。风,像泥鳅一样,好像无孔不入地往衣服里面钻,真的让人们觉得无论穿多少衣服,也躲不开藏不住,泥鳅贴在皮肤上的感觉真的让人们感到风的冷、天的寒。而当人们总说风像刀子一样刺在脸上的时候,作者却写到风像钝刀割在脸上,“看不见伤口却能感受到辣辣的疼”。两种比喻一比较,“钝刀”“割”更让人感受到这风的凛冽。没有“冷”字,可“冷”就贯穿在字里行间!这就是修辞的妙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