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滤钠滤超滤反渗透等四种膜分离技术的异同

合集下载

四大水过滤技术:超滤、反渗透、钠滤、微滤

四大水过滤技术:超滤、反渗透、钠滤、微滤

四大水过滤技术:超滤、反渗透、钠滤、微滤超滤(UF)过滤精度在0.1-0.001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六大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胶体、细菌、病毒、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

超滤可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反渗透(RO)过滤精度在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一般水的方式是由低浓度的流向高浓度的,水一且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反渗透原理;由于RO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所以海水淡化的过程,以及太空人废水回收处理均采用此方法,是体外的高科技人工肾脏。

而纯水机的RO膜是高科技的产品,可以将水分子大的分子完全排除掉,使重金属及杂质与水分子完全分开。

RO膜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一般用于饮用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水的利用率低。

钠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低。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象常见的各种PP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原文摘自于:中国净水器十大品牌成都上古净水。

微滤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微滤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区别与联系1. 微滤膜:能截留大于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7-7bar。

超滤膜:能截留能截留大于0.01微米的物质。

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

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1-7bar。

纳滤膜:能截留纳米级(0.001微米)的物质。

纳滤膜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其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约为200-800MW左右,截留溶解盐类的能力为20%-98%之间,对可溶性单价离子的去除率低于高价离子,纳滤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镭,且部分去除溶解盐,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中有用物质的提取、浓缩。

纳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3.5-30bar。

反渗透膜:能截留大于0.0001微米的物质,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bar 到海水的70bar。

2. 目前有四大过滤技术,是按照过滤精度划分的,依次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微滤是最基础的过滤,如:陶瓷滤芯、PP棉超滤是指采用的过滤材料是超滤膜,净化出的净化水可以放心饮用,它在过滤掉水中一切杂质的同时,还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

所以还是超滤好。

3. 超滤与微滤原理超滤及微滤是依托于材料科学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膜分离技术。

超滤和微滤均是利用多孔材料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大小的杂质颗粒。

在压力驱动下,溶液中水、有机低分子、无机离子等尺寸小的物质可通过纤维壁上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溶液中菌体、胶体、颗粒物、有机大分子等大尺寸物质则不能透过纤维壁而被截留,从而达到筛分溶液中不同组分的目的。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有什么区别?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有什么区别?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有什么区别?净水器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为我们的生活用水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而现阶段市面上常见的净水器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这四种过滤方式,虽然都是净水装置,但他们的原理、材质不同,使用场景和过滤精度也会有所差别。

购买净水器,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而不是盲目选择,要想解决不同的水质问题,就必须选择对应的设备。

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

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

反渗透 (RO膜):RO是英文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逆渗透),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RO 膜的孔径是0.0001 微米,在一定的压力下,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其它杂质均由废水管排出,经过该装置净化出的水晶莹清澈、甜美甘醇,是目前市场上过滤精度最高的净水滤芯。

净水器已成为家中必不可缺少的生活设施,我们在选购净水器时,应根据不同的水质、不同需求来选择不同过滤功能的净水器设备,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区别表

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区别表
通量/[L/(m2.h)]
-
-
-
6~10
水分
-
1
1
1
乳糖
-
0.8~0.90.02~Βιβλιοθήκη .150.001~0.002
Cl-
-
1.0
0.25~0.9
0.02~0.06
灰分、K+、Na+
-
0.9~0.97
0.15~0.5
0.01~0.025
P
-
0.8~0.95
0.04~0.25
0.0007~0.0025
Ca2+、Mg2+
b.电效应:纳滤膜与电解质离子间形成静电作用,电解质盐离子的电荷强度不同,造成膜对离子的截留率有差异,在含有不同价态离子的多元体系中,由于道南(DONNAN)效应,使得膜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不一样,不同的离子通过膜的比例也不相同。
纳滤过程之所以具有离子选择性,是由于在纳滤膜上或者膜中有负的带电基团,它们通过静电互相作用,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纳滤膜可能的荷电密度为0.5~2meq/g。
纳滤膜介于RO与UF膜之间。
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力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杂质、盐分的目的。实质是脱水技术。
型号
美国海德能膜元件?乳制品浓缩分离超滤膜
美国海德能膜元件?乳制品浓缩分离纳滤膜
价位(实验室用)
1521元
膜处理名称
微滤
超滤
纳滤
反渗透
膜处理简称
MF
UF
NF
RO
膜过滤口径
0.1μm
10nm
1nm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① 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 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③ 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对物质进行分离的技术。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理和应用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微滤是一种利用孔径在0.1-10微米之间的微孔膜对悬浮物颗粒、胶体和细菌等进行过滤分离的技术。

微滤膜的孔径比较大,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质,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

超滤是一种利用孔径在0.001-0.1微米之间的超滤膜对胶体、大分子有机物、胶体颗粒等进行分离的技术。

超滤膜相对于微滤膜来说,孔径更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胶体颗粒,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蛋白质分离纯化等领域。

纳滤是一种利用孔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纳滤膜对溶质、小分子有机物、离子等进行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纳滤膜孔径比超滤膜更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量离子和有机物,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药物分离等领域。

反渗透是一种利用孔径在0.1-1纳米之间的反渗透膜对盐类、溶解物、微生物等进行高效分离的技术。

反渗透膜具有极小的孔径,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总的来说,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加工、药物制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类提供了高效、环保的分离工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膜分离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福祉。

几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几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几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几种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如下:
1. 反渗透技术:
原理:利用半透膜,在一定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进行分离。

特点:操作压力高,可去除水中的离子、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等杂质,具有较高的脱盐率,常用于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等领域。

2. 超滤技术:
原理:利用半透膜,在压力的作用下,使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

特点:操作压力较低,适用于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和颗粒物的分离,常用于过滤大分子杂质、细菌、病毒等,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

3. 纳滤技术:
原理:利用半透膜,在压力的作用下,使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和溶剂通过膜,而大分子溶质被截留。

特点:适用于分离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溶质和溶剂,常用于分离低分子量有机物、无机盐等,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4. 电渗析技术:
原理:利用电场的作用,使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电场作用定向迁移,从而实现溶质和溶剂的分离。

特点:适用于分离带电的离子,常用于海水淡化、酸碱回收等领域。

5. 渗透汽化技术:
原理:利用半透膜,使液体中的组分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蒸汽,
从而实现组分的分离。

特点: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离,常用于脱水和脱盐等过程,在化工、环保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这些膜分离技术具有不同的原理和特点,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8、当压力,就能筛出大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

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

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①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反渗透技术比较

反渗透技术比较

莱特莱德北京水处理设备反渗透技术比较一、反渗透与纳滤、超滤、微滤技术比较反渗透(RO)是液体/液体分离过程中最可能使用的膜分离过程。

原则上水是唯一通过膜的物质;特别是所有的溶解和悬浮的物质被截留。

有时一些开放类型的RO膜和纳滤(NF)膜会产生混淆。

真正的纳滤只截留超过一价的负电荷离子,如硫酸盐、磷酸盐,而能通过单价的负离子。

根据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纳滤也能截留不带电荷、溶解性物质和正电荷离子。

纳滤对氯化纳0~50% 的截留率主要决定于进水的浓度。

而“ 宽松的反渗透”是一种减少了盐截留率的反渗透膜。

由于盐截留率的减少可以降低压力和能耗,因此在有些项目上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超滤(UF)是大分子量组分(HMWC),如蛋白质、悬浮固体被截留,而所有的小分子量组分自由通过膜的过程。

因此,单价和二价的糖类、盐、氨基酸、有机物、无机酸或氢氧化纳都不能通过。

微滤(MF)过程理论上只有悬浮固体被截留,而其它甚至蛋白质都可以自由通过膜。

但是实际情况和理想状态有一定的差距。

莱特莱德北京水处理设备二、反渗透与其他方式脱盐过程的比较反渗透作为目前工业上有效的水脱盐过程中最新的一种过程,从技术和经济观点来看,反渗透是用途最多的脱盐过程,能适用于很广的进水脱盐范围,而其它技术有的只适用于较高的盐度,有的则只适用于较低的盐度。

1、离子交换在低盐度,离子交换较反渗透生产高纯水更具有经济吸引力。

随盐度增加,离子交换需求变低,这是因为再生化学药品需量增加以及为延长两次再生间的时间床体必须较大的缘故。

在选择离子交换之前必须考虑废料的定期清楚和再生化学药品的费用。

将反渗透放置于离子交换之前用作生产高纯水的“粗脱盐”已成为一个标准方法。

反渗透可将进料水中的溶解固体脱除90~95%,这便降低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频率、树脂床体积及再生液量。

2、电渗析莱特莱德北京水处理设备电渗析是一膜过程,其推动力为横跨交互放置的阴、阳离子交换膜的电场。

当进料水中的阴、阳离子通过各自的离子选择性膜形成浓缩盐水时,阴、阳离子便被选择性的移除。

目前世界上四大净水过滤技术

目前世界上四大净水过滤技术

目前世界上四大净水过滤技术
目前世界上四大过滤技术分别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1、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过滤精度一般在0.5—50微米,像常见的滤芯、滤袋、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

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2、超滤(UF):过滤精度0.1—0.001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六大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胶体、细菌、病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

超滤可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3、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低。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4、反渗透(RO):过滤精度在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杂质(包括有害的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一般用于饮用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水的利用率低。

水净化中的过滤技术解读

水净化中的过滤技术解读

水净化中的过滤技术目前主要常用的四大水过滤技术:微滤、超滤、钠滤、反渗透。

1.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像常见的各种PP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2.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21世纪六大高新技术之一,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胶体、细菌、病毒、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地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3.钠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低。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4.反渗透(RO):过滤精度在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一般用于饮用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水的利用率低。

反渗透作为精度最高的水净化技术,广泛用于医药超纯水的制造,纯度极高,但就是这个“纯”字,使它的优点变成了最大的缺点:其一,纯净水太纯,它只是化学上的HO,不含有一丝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2素,而且,由于纯净水太纯净,水体的溶解力大,反而会带走人体内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向外流失。

其二,市场上的纯净水合格率极低。

山东、上海、北京等地的卫生部门对本地纯净水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纯净水的合格率低得惊人,山东为27.5%,上海为40%,而北京也只达到45%!于是一些科学家就提出了健康水的概念,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有异味的物质(如细菌、胶体等有机污染物);2.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汞、镉、铬等);3.含有人体所需的有益微量元素;4.水的硬度适中,50-200(以碳酸钙计);5.水中的营养功能(如水的溶解力、渗透力、扩展力等)要强。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孔径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孔径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孔径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是常用于液体或气体分离与净化的膜分离技术。

这四种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溶质的截留机制和孔径大小的不同。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孔径范围。

微滤是一种通过物理过滤机制将液体中的大分子量溶质、浮游生物、微生物和悬浮颗粒物截留在膜表面上的分离技术。

通常,微滤膜的孔径大小范围从0.1微米到10微米之间。

微滤膜具有一定的通量,可以用于分离悬浮物、泥沙、大颗粒物、细菌和微生物等。

微滤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等领域。

超滤是一种通过物理过滤和一定程度的筛分作用将溶质和悬浮物截留在膜表面上的分离技术。

与微滤膜相比,超滤膜的孔径更小,一般在0.001微米到0.1微米之间。

超滤膜可以截留溶质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胶体物质、蛋白质、细菌和病毒等。

超滤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酿酒、乳制品工业、制药工业等领域,也有用于废水处理和脱盐等特殊领域。

纳滤是一种通过物理过滤和一定程度的电荷作用将溶质截留在膜表面上的分离技术。

纳滤膜的孔径范围较小,一般在0.001微米到0.01微米之间。

纳滤膜可以截留水溶液中的高分子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盐、胶体颗粒和微生物等。

纳滤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制备、海水淡化、废水回用和杂质去除等领域。

反渗透是一种通过物理过滤、渗透和浓缩作用将溶质截留在膜表面上的分离技术。

反渗透膜的孔径最小,一般在0.001微米以下。

反渗透膜可以截留溶质中的无机盐、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和微生物等,同时保留溶剂和溶质中的小分子物质。

反渗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制备、废水处理和工业分离等领域。

综上所述,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是四种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它们分别通过物理过滤和截留机制将溶质和悬浮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

这四种技术的孔径范围分别为0.1微米到10微米、0.001微米到0.1微米、0.001微米到0.01微米和小于0.001微米。

它们在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加工、酿酒、制药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几种过滤的区别

几种过滤的区别

几种过滤的区别常规过滤对有些介质没有好的效果,下面针对黄金和有色行业的过滤提出几种过滤的区别。

精细过滤主要有以下4种:纳滤NF,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

一.纳滤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靠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

纳滤膜是压力渗透膜,其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它对分子量在200以上的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并可去除一部分二价或多价离子。

纳滤膜由于其操作压力低,与低压反渗透相比能耗节约。

〔但不适合6价铬的处理。

(要满足道南效应)〕二.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截留溶液中的砂砾、淤泥、黏土等颗粒和贾第虫、隐抱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

三. 超滤膜组件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将直径为0.002-0.1μm之间的颗粒和杂质截留,可有效去除水中胶体、硅、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

当液体混合物在一定的压力推动下流经膜表面时,溶剂及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大分子物质则被截留,从而实现大小,分子间的分离和净化目的。

四. RO(反渗透)的原理是在原水一方施加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水分子由浓度高的一方逆渗透到浓度低的一方。

由于逆渗透膜的孔径远远小于病例毒和细菌的几百倍乃至上千倍以上,故各种病毒,细菌,重金属,固体可溶物,污染有机物,钙镁离子等根本无法通过逆渗透膜,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

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对于反渗透分离机理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论:1.溶解-扩散模型Lonsdale等人提出解释反渗透现象的溶解-扩散模型。

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解析

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解析

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2010-05-10 19:40:03| 分类:设备与仪器资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微滤(M F:又称为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在静压差作用下滤除0.1-10μm的微粒,操作压力为0.7-7bar, 原料液在压差作用下,其中水(溶剂透过膜上的微孔流到膜的低压侧,为透过液,大于膜孔的微粒被截留,从而实现原料液中的微粒与溶剂的分离。

微滤过程对微粒的截留机理是筛分作用,决定膜的分离效果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7-7bar。

超滤(UF: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超滤膜不同孔径对液体进行分离的物理筛分过程。

超滤同反渗透技术类似,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

在从反渗透到电微滤的分离范围的谱图中,居于纳滤(NF与微滤(MF之间,截留分子量范围为50-500000道尔顿,相应膜孔径大小的近似值为50—1000A。

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

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

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1-7bar。

纳滤(NF: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性是膜本体带有电荷,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具有较高除盐性能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数百的物质,也可脱除无机盐的重要原因。

目前纳滤膜多为薄层复合膜和不对称合金膜,纳滤膜有如下特点:1、NF膜主要去除直径为1nm左右的溶质粒子,故被命名为“纳滤膜”,截留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2、NF膜对二价或高价离子,特别是阴离子的截留率比较高,可大于98%,而对一价离子的截留率一般低于90%;3、NF膜的操作压力低,一般为0.7Mpa,最低为0.3Mpa;4、NF膜多数为荷电膜,因此,其截留特性不仅取决于膜孔大小,而且还有膜静电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滤,钠滤,超滤,反渗透等四种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点
比较说明微滤,钠滤,超滤,反渗透等四种膜分离技术的异同点
(1)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

微滤适用于细胞、细菌和微粒子的分离,在生物分离中,广泛用于菌体的分离和浓缩,目标物质的大小范围为0.01-10 μm,一般用于预处理;
也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微滤(MF)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

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

.
(2)超滤(UF)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01~0.1微米。

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

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
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

(3)纳滤(NF)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

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纳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NaCl、MgSO4、CaCl2溶液的截留率来表征,通常截留率范围在60~90%,相应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1000,故纳滤膜能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无机盐进行分离,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

(4)反渗透(RO)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

反渗透的截留对象是所有的离子,仅让水透过膜,对NaCl的截留率在98%以上,出水为无离子水。

反渗透法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有机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也即能截留所有的离子,在生产纯净水、软化水、无离子水、产品浓缩、废水处理方面。

目前反渗透膜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子、化工、食品、海水淡化等诸多行业。

反渗透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首选的水处理技术。

(5)电渗析的特点时可以同时对电解质水溶液起淡化、浓缩、分离、提纯作用、可以用于蔗糖等非电解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的电
解质、在原理上,电渗析器是一个带有隔膜的电解池,可以利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效率高;
(7)渗透气化对共沸物系和近沸物系等难分物系的分离, 显示特有的优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