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1)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试卷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选择题及答案1.(安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上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 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 某些管理机制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 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好观众。

答案:A(A项,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B项,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C项,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2.(广东)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 叹为观止B 戎马倥偬C 名不见经传D 不容置喙答案:D(应为“不容置疑”)3.(湖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 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 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 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 甄别色彩最终适量答案:C(“鉴别”是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多用于古物的鉴定。

“甄别”是指区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

“色泽”指颜色和光泽。

“色彩”是指丰富多样的颜色。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氏族(sì)惰性(duò)庸人(yōng)B.疲惫(bèi)虔诚(qián)纯粹(suì)C.独裁(cái)扮演(bàn)编纂(zuǎn)D.范例(fán)阐述(chǎn)崇高(chóng)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特别是党章的总纲中,就是____ 着群众路线的精神的。

②他多次到这一带农村地区____,研究这里的风土人情。

③因为一次____的机缘,他俩一见如故,结为至交。

A.贯串考察偶然B.贯穿考察偶尔C.贯穿考查偶然D.贯串考查偶尔3.根据课文《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

B.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和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

C.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D.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个国家,这是一种偶然现象。

二、语言表达4.语言严谨,逻辑严密,充满辩证性思维,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

请仿照下面这段话另写一段话。

(句式不必完全一致)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三、问答题5.《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句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针对瓦·博尔吉乌斯的来信,恩格斯首先解决了来信的什么问题?7.《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重点2:根据恩格斯在信中阐述的观点,怎样理解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性?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字形》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字形》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字形》选择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瀛洲木屐粟深林催眉折腰B.青崖幽咽常做客转轴拔弦C.艰难鼓瑟水浆迸洞天石扉D.丘峦长嗟侍权贵东船西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赝品国粹煞风景以逸待劳B.浮藻博奕打寒噤得鱼忘筌C.寂寥梗概泊来品呕心沥血D.悉索翘楚摇篮曲旁证博引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编纂瑕疵真知灼见殒身不恤B.宣泄角隅声名鹊起怀瑾握瑜C.嘻戏汲取鞠躬尽瘁绿草如阴D.松弛自诩仗义执言短小精悍4.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部无误的一项是()A.燥热病偻修绔珍羞美味B.耘籽禊事嗜好惊慌失措C.震撼嗟悼偌大风雨如晦D.暮春葵丑榆荫伺机而动5.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廖阔脂膏彷徨瞻前顾后B.兜鍪青衿迁谪朝朝慕慕C.揳入婉转怒涌酣畅淋漓D.苍芒嚣鸣鲁莽风华正茂6.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影牒戊戌寒喧心无旁骛B.殒身屠戮租赁胸无城府C.消夏平添聘用夙兴夜寐D.妆奁垝垣文身直截了当7.下列汉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娴熟踯躅调弊前仆后继B.禆将沦落悲悯熙熙嚷嚷C.恫吓须臾绸缪厝火积薪D.对峙赢弱丘壑张皇失措8.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嘎然而止屏气静神窸窸窣窣虔诚B.有目共睹炉火纯青出类拔萃木呐C.巧夺天工丘峦崩摧翻来覆去安详D.废寝忘食飘沦憔悴离群索居稻菽9.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鳞次栉比跌宕起伏无可辨驳B.蕴含直截了当雷厉风行纷至沓来C.贻误淋漓尽致焕然一新桀骜不驯D.膏肓中流砥柱平心而论炉火纯青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协从黯然失色畸轻畸重钉是钉卯是卯B.简谱书法流丽支言片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C.踏勘死心塌地平心而论半吊子D.偿付心心相映准备就序出头椽子先烂11.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盛装丽服蛇鳝信手拈来芳草萋萋B.靛青平心而论一曝十寒忧愁暗恨C.东船西舫恬然自安必恭必敬汗流浃背D.磨砺一筹莫展沧海一粟山青水秀1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嫁奁战粟莫名其妙繁芜丛杂B.刀俎湮没沸反盈天苌弘化璧C.半晌赢政安然无恙不胜杯杓D.疏朗咫尺捕风捉影败坏伦常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糗粮怆悢嘲哳下自成蹊B.蔸鍪石砾执拗出类拔萃C.贬谪重曈剡溪滋兰树蒸D.阑干分泌惆怅怀锦握瑜14.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题纲宣泄平心而论人才倍出B.绯闻云宵稗官野史提心掉胆C.博弈安祥各行其是仗义直言D.赝品誊写文过饰非开源节流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诡秘寒喧乌云笼罩惴惴不安B.蹒跚形骸精明强干安分耐劳C.淘箩祭祀异乎寻常走头无路D.驯熟烟蔼逆情悖理寻死觅活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惙然稗官杳无音信诅咒杀戮B.峭跋采撷旁征博引卷秩浩繁C.频繁篡改萤利蜗名利害攸关D.遴选抹煞改弦易撤披沙捡金17.下列选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A.嘉宾桑树巅仓惶北顾一片神鸦社鼓B.慷慨这次弟契阔谈宴万里悲秋常做客C.青崖烦霜鬓食野之萍大江东去,浪涛尽D.瀛洲粟深林转轴拔弦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18.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慰籍木讷礼上往来踮起B.寥廓幅员离群索居摈弃C.蠕动磕头臻于至善醇酒D.凄惨踟蹰屏气静神兜底19.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熨帖墙橹嘲哳峥嵘岁月B.雕啄袅娜讪讪蓊蓊郁郁C.楷模稻菽蹩脚残羹冷炙D.国粹孱头宛然楔而不舍2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周郎公谨浪涛尽雄姿英发B.豪杰峰火这次弟元嘉草草C.神鸦舞谢憔悴陨晚来风急D.杯盏寻觅扬州路乍暖还寒2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肆业束之高阁丰姿急不暇择B.磐石旁稽搏采隽永勾通心灵C.落寞正襟危坐霎时力矫颓俗D.杂糅突如其来抵砺潦草塞责2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恶梦孱头萧森言笑晏晏B.砥砺敕造舟楫残羹冷灸C.遨翔国粹膏腴云销雨霁D.蓦然砧板窠臼锲而不舍2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慎言疑惑见贤思其文质彬彬B.水瓢分裂恻隐之心任重道远C.解剖水浆克己复礼格物致知D.厌恶讨伐兼爱非攻功亏一篑2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惨淡吸吮意造欣然前往B.和蔼编辑惩创殚精竭虑C.捍卫眷恋信扎仓皇失措D.蒙味胡诌浸渍苟延残喘25.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寥廓峥嵘安详稚气未脱B.挟持隧道倦殆荧火虫C.接茬衷心蓬松磕磕绊绊D.荆棘契阔毡帽婉转凄楚26.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慰籍婉转荫蔽戛然而止B.虔诚饥馑分辨侧耳顷听C.浮燥精湛造诣臻于至善D.窸窣悲怆拔秧瞻前顾后2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家俱尸骸负屈显冤孤身只影B.遵循婉惜委屈求全平白无辜C.浮雕亢旱杳无音信苌弘化碧D.提炼粱架前合后偃披枷带索28.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鄙薄胭脂拮据醉醺醺B.瓦菲奚落田埂擘起右手C.忸怩笙萧涤荡同仇敌忾D.唾骂珍馐熨烫风雨如诲29.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公谨船舫拟南芥戛然而止B.荻花锈蚀佛狸祠烫手山竽C.做客半霎谢公屐雷历风行D.皱褶墟里瞥一眼出类拔萃30.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蛾眉静躁精彩群贤必至B.渺茫谬误誊写祟山峻岭C.虚度奔驰缔造坚忍不拔D.绿洲落寞陨落世外桃园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饥馑屏气静神直抒胸意礼仪之邦B.前景义无反顾身心俱疲无与轮比C.瞩目在所不计刻骨铭心无可辩驳D.捍卫变本加厉风餐露宿挑肥捡瘦32.下列词语中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涉足分蘖饥馑格物至知B.滂沱沏茶蓑衣烁石流金C.青稞战栗荟萃提纲挈领D.迁徙悲怆田梗座无虚席3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沸反盈天刀俎疏朗湮没B.苌弘化碧狡侩错勘朱拓C.烟视媚行谬种言荃歆享D.不胜杯杓仓廒会唔讪讪3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纲领诀议警惕永垂不朽B.寒喧惦念沟壑名副其实C.安详庭院嘱付至仁至义D.掩映飘扬装潢身先士卒35.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窠臼眷属美轮美奂应接不暇B.旋律装桢变本加利待价而沽C.雍容祛除惮精竭虑箭拔弩张D.痉孪荣膺既往不究掉以轻心3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熨贴潇索意蕴专心致志B.单薄张皇峥嵘无所顾忌C.碾轧振颤裸漏变换莫测D.耽搁执拗荫弊没精打彩3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湮没摸拟窈陷冷潮热讽B.青蒿谬种葱岭踌躇满志C.折罪脊吻驯熟脉络分明D.疏朗俨然蹙缩困惑不解38.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名誉接恰涉猎装腔做势B.无赖滥用妨害祸国殃民C.慰籍狭隘烦燥残羹冷炙D.湎怀罪蘖肆虐卓有成效39.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帐篷辐射鸠占鹊巢大庭广众B.照璧泄气矫揉造做喜出望外C.独裁狼藉无精打彩眼花缭乱D.取缔诀别望眼欲穿断章取意40.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殒命雇用惨无人道不瘟不火兵荒马乱B.旗竿邋遢岁月磋跎幡然觉醒慎终追远C.布署慰藉英雄气概巍然屹立度过难关D.诨名害臊浑为一谈孤苦伶仃筚路蓝缕4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憔悴燥动丰盈饱满吉凶倚伏B.囊括规矩礼上往来完壁归赵C.穷厄料峭故弄玄虚良晨美景D.词藻鲁莽繁文缛节运筹帷幄4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铮嵘皱褶懵懂酣畅淋漓B.踌躇罅隙炽热惴惴不安C.忸怩慰籍斟酌钟鸣鼎食D.桅杆发髻耕纭浪遏飞舟4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石砾撕裂万户候自然赐予B.沧茫慰籍桑树颠一越而上C.字贴张皇水澹澹未雨绸缪D.辐射濒临风萧萧臻于完善44.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喧.闹布.署跋.涉装潢.洪水爆.发B.旗杆.诙.谐缄.默掩映.貌合.神离C.安详.陨.命翔.实胁.从兵慌.马乱D.缴.获衷.肠暇.想袅.娜熙熙嚷嚷..45.下列成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来龙去脉以身作则身先士卒B.滔滔不绝相互寒喧神情自若C.高瞻远属坚如磐石屹立不倒D.沉疴积弊体戚相关审时度势4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笑咪咪蹲坐义无反顾B.含糊不清序幕挺而走险C.贬斥饥瑾特邀嘉宾D.田埂幅度力排众议47.下列各组词语中,每个词语都有错误的一项是()A.濯发难数昭摇撞骗幅员辽阔历精图治B.磨拳擦掌横度长江班门弄斧自出机枢C.得不尝失兴高采烈鸩占鹊巢高瞻远嘱D.动辙得咎良秀不齐遥无音信偃苗助长4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言必行行必果障碍物焕然冰释曲意逢迎B.二人合力,其力断金各行其事沧桑庞然大物C.识时务者为俊杰融汇贯通犹豫不决拾人牙慧D.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秣马厉兵不胫而走韬光养晦49.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A.揭杆为旗赢粮景从云集响应B.瓮牑绳枢同年而语威振四海C.锄榎棘矜摄足行伍囊括四海D.开关延敌崛起阡陌流血漂橹50.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袅娜落蕊訾詈豁然开郎B.风致萧索相勖筚路篮缕C.俚俗猗郁涸澈休戚与共D.严峻葱茏徜徉息息相关参考答案1.C2.A3.C4.C5.C6.A7.C8.C9.A10.C11.C12.D13.A14.D15.B16.A 17.A18.A19.C20.D21.C22.D23.A24.B25.B26.D27.C28.A29.D30.C 31.C32.C33.A34.D35.A36.B37.A38.B39.A40.A41.D42.B43.D44.B 45.A46.D47.D48.D49.B50.D。

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在现实层面的飞速进展,当代文学中的城市书写似乎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如果从所谓“文学反映现实"的维度来看,中国的城市文学的“黄金年代”确实也该到来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城市文化生态与生活经验,应当在当代作家的创作中得到呈现。

但是在现实中:城市文学的经典作品还很少,某种书写城市的范式也未形成。

当然,这也是探讨城市文学的趣味所在;它是一个正在生长的新领域,可以成为不同书写的试验场。

虽然很多作家生活在城市,也有丰富的城市生活经验,但相比乡土写作,城市写作的难度更大。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文学背后的素材与经验,往往是过于个体化的,这导致城市文学难以形成所谓“共识",甚至连相通的读者圈层都没有。

在各自熟悉的领域耕耘的作者,对应的读者,往往也是“小圈子化”的。

书写城市远比书写乡土不容易,也更难引起读者的认同与共鸣。

在那些经典的乡土文学中,不论是高密东北乡的沸腾与野性,还是黄土高原上的坚韧与抗争,或是沿海小村的凋败与萧瑟,它们的文学风景或许是不同的,但乡土叙事中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却是差异不大的。

熟人社会、贫穷困苦、野蛮与文明的交织……这些“经典元素"在大多数乡土文学中都有,乡土作家的创作风格或许不同,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备的生活经验,却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广东省2024届高三春季高考模拟卷(1)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2024届高三春季高考模拟卷(1)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冲刺卷(一)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一、本大题11小题,共36分。

(1-10题每题3分,11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谋划人才事业布局,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上,人才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中华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躅 B.嘱 C.属 D.瞩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B.,、C.。

,D.。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shān zhǎngB.zhān chēngC.shān chēngD.zhānzhǎng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的这篇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_______展开叙述。

②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_______波浪的飞沫。

③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_______了。

2023届陕西省榆林市第十高级中学校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仿真模拟(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陕西省榆林市第十高级中学校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仿真模拟(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陕西省榆林市第十高级中学校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仿真模拟(一)语文试题(含答案)2023届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丰富的艺术门类和艺术成果,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

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与西方的审美形态相比,具有鲜明的差异,这是双方不同的现实生活基础、审美实践活动、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以及文化精神所决定的。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大致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它们都具有综合性。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大都是生命状态、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等各个层面的结合,无论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中和、气韵和意境,还是其他一些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比如气象、神采、风骨、兴趣、神韵等等,无不包含着上述各个层面的内容。

另一方面,它们相互之间都具有渗透性。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既非常丰富,又高度统一,很难找出截然不同、毫无关联的两个概念;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共同的现实土壤和文化资源的产物,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都饱合着中国所特有的朴素的静证法的思想核心。

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综合性和渗透性.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任何变化,而只是简单的重复和维积;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跟所有历史现象一样,有一个不断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5月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请注意:此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13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条形码。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A. Clean the floor.B. Buy some cleaner.C. Go to the supermarket.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a hospital.B. At a gas station.C. At a hotel.3.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woman’s plan?A. Irresponsible.B. Practical.C. Difficult.4.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 She’s not interested in the party.B. She wants to leave the party.C. She enjoys the party.5. Who is arriving?A. The woman’s sister.B. The woman’s cousin.C. The woman’s aun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5分)请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23届高考语文专项训练之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专项训练之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专项训练之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之语言文字运用(一)时间:20分钟分值: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灰色是当下绘画和设计界最具热度的色系,承载着北京传统文化的四合院,几百年前便成功地出灰色的高级质感,古雅端庄,平和内敛,历经岁月,依然魅力不减。

老四合院那沉静的灰色调蕴藏着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色彩的世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灰色是一种无色无感的色调,它是介于白黑之间的一种中立色彩,这种色彩属性表现了温和、谦让、平凡、高雅的意蕴,青灰、烟灰、棕灰、浅灰、深灰等,编织成一片灰色的波浪,在这片灰色的浪中我们可以发现渐变的多元的灰,雅致协调。

四合院统一厚重的灰色系烘托了故宫的气魄,()。

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形式,色彩艺术方面,四合院不是与自然色彩争艳丽,而是与自然色彩求融合。

利用门(特别是垂花门)、窗、柱子,以及院内绿化植物等点缀色彩进行,不同彩度间的绝妙平衡形成了四合院的独特色彩景观。

在老四合院色彩改造中,不是随意变更老建筑原有的色彩体系,色彩关系要处理得融洽、和谐、统一,更是原有色调限定因素的有机更新。

对历史建筑色彩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描摹照搬,要结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规划具有独特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新形象。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演绎磨炼恢宏协调 B.推演磨炼辉煌调和C.演绎洗礼恢宏调和D.推演洗礼辉煌协调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把四合院比作文人墨客笔下的水墨写意画,故宫就是一幅精致的工笔画B.故宫被比作是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四合院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水墨写意画C.如果四合院被比作文人墨客笔下的水墨写意画,故宫就被比作一幅精致的工笔画D.如果把故宫比作是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四合院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水墨写意画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是随意变更老建筑原有的色彩体系,而是在原有色调限定因素内的有机更新,更要色彩关系融洽、和谐、统一。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贫困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

传统社会相对现代社会来说物质匮之、生产效率低下,但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贫困现象与贫困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所拥有的一种亚文化,当这种文化沁入到了这个民族成员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就具有很强的韧性。

当前,中国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入了后小康时代虽说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种嵌入到民族心理中的适应文化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阻力,制约着整个后小康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相对贫困治理的难度。

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主流,基督教将“贫困”作为一种“恶”的文化,希望用“慈善”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恶”,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伦理文化,而儒家伦理奉行的是一种“善”文化,并且通过官方正统的教化渠道使“善”文化成为主流。

儒家思想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主张用“节欲”的方式来对付“贫困”,甚至将“贫穷”作为一种“美德”来进行歌颂。

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将“贫穷”作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并将其颂扬为一种美好境界。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浸淫在对贫困的这种认识和熏陶中。

“贫困”即“美德”,成为一种精神鸦片,“安贫乐道”的“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中。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对待“贫困”的观念上,甚至比儒家的“贫困伦理”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

1《迷娘(之一)》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迷娘(之一)》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迷娘(之一)》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迷娘(之一)》练习一、选择题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①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

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②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

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③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④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

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⑤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

⑥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①②③④⑤⑥A 淡雅虽然但是/ 忽视因此B 淡泊然而/ 因为忽略/C 淡雅即使但是因为忽略因此D 淡青即使而由于忽视所以A.A B.B C.C D.D2.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画里常写空山,一人观竹听风。

人问空山何在,空山即是心中。

B.风中孤雁南去,无端生出闲愁。

秋山秋水伴我,何人在你心头?C.秋水时深时浅,春色有淡有浓。

年年来此树下,心情总是不同。

D.关河万里萧索,心中三分寂寥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

3.诗人余光中某次参加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

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可能是()A.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

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柠檬(níng)橙子(chéng)凝望(níng)行藏(zàng)B.危崖(yá)鹪鹩(jiāo)啮草(niè)藓苔(xuǎn)C.偃卧(yán)蝮蛇(fù)麋鹿(mí)罅隙(xi à)D.闪烁(shuò)喧声(xuān)徘徊(huái)喑哑(yīn)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阶段性测试1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阶段性测试1选择性必修上册

阶段性测试(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

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己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

福建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阅读下面的一则文字,根据所提供的语句为文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使语义连贯。

(只填序号)(3分)中华五千年的悠悠文明,可以__A__,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__B__。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__C__。

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②激起无限的赞叹③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答: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2.根据上联的内容按要求写出下联。

要求:①下联的内容从《荷塘月色》《归园田居》《赤壁赋》三篇中任选一篇作答;②符合对联要求;③平仄不作要求。

(3分)上联:集会兰亭,王羲之叹人生俯仰;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工具书,已有58年历史的《新华字典》于2011年7月5日正式推出最新版本。

在最新出版的《新华字典》中,“作秀”“粉丝”“房奴”“考试门”“晒隐私”等一些网络新词被增加进字典中;而一些“陈旧词”,如“相声”“马力”“马达”“合作社”等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的检索频率较低而被删除出去。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赤壁之战前,庞统提出给曹操献“连环计”的主张,周瑜十分赞同。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A.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B.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C.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D.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与材料二中“吾妻来归”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

B.“而必精以旨”与“夫夷以近”(《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C.“是岁南方旱”与“是鸟也”(《逍遥游》)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述诸小妹语曰”与“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两句中的“诸”字含义不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梅圣俞为了得到这篇悼妻的铭文,除了亲临欧阳修的家门,还一年中给欧阳修写了七八封信,非常执着。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又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堪称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谢氏关注百姓疾苦。

D.归有光亲手种下的枇杷树,现在已亭亭如盖,睹物思人,作者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痛失爱妻之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①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

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追诸父异囊,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2024届湖北高三上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师生版):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4届湖北高三上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师生版):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4届湖北部分地区高三第一学期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贤从悠久而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得出的结论。

德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历代开明的统治者、思想家都主张以德化民,即以德消除人所具有的不良心性,使之得到净化臻于良善,进而改良风俗,发挥道德化民之心性的作用。

①虽可以化民,可以正俗,②但由于缺乏国家强制力,只能化而不能阻止,③需要得到法律的配合和支撑,才能真正发挥以德治国的作用。

④就法律而言,其职能在禁暴惩奸止恶,⑤但法律如果失去了道德的主宰,⑥不仅难免步入滥罚酷刑的歧途,而且丧失应有的权威性和正义性。

既重视发挥法的规范作用, A ,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严治官、宽养民是中华传统法文化所强调的施政手段。

严治官主要表现为:其一,严上官之责,以警下吏。

唐代宗时宰相杨纶“清慎自恃”“立法于身”,使得权倾当朝的汾阳王郭子仪“且为之悚惕”。

其二,B 。

从建立官僚制度之日始,便实行严格的考课官吏政绩的上计之法。

唐代有四善二十七最的考课之法,宋代有监司互察法,明有八法考吏.清代有六法考吏。

考课的结果是优异者擢升,平庸者黜革,违法者治罪。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AB19.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6分)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A ?简单而言,云是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不同形状的小冰晶,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①云随着气流的变化可以形成各种形状,②因其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形态、物理过程等而分为“三族”“十属”近30种左右。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弹劾./隔阂.炽.热/整饬.不可胜数./数.典忘祖 B.旖.旎/绮.丽扑朔./追溯.强.人所难/富国强.兵C.徜徉./佯.装隽.永/镌.刻自怨自艾./期期艾.艾 D.聒.躁/恬.静亢.奋/伉.俪哄.堂大笑/一哄.而散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可爱。

②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③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④尽管这只是一次,但特警们反应迅速,出击果断,身手敏捷,让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充满了信心。

A.尤其清静从而演练 B.非常清静进而演习C.非常清净从而演练 D.尤其清净进而演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大学生热衷考取各种资格证,希望以此作为敲门砖...来谋求一份好工作,让自己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B.朝鲜举重选手林永寿的最好成绩虽然只有300公斤,但他一向韬光养晦....,在北京奥运会上他能否有新的突破,还是非常引人关注。

C.“三鹿奶粉事件”所引发的全国奶业“危机”,使人们对国产奶制品质量丧失了信心,全面整顿和规范奶制品行业已势在必行....。

D.在接受了下周学校升旗礼的发言任务后,张丽这两天一直手不释卷....,反复背诵练习,一定要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广州市容不仅变得更加整洁,更加美丽,而且市民也变得更守规范,更讲文明。

B.当今社会上制假、贩假的现象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是受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造成的,应引起我们反省。

C.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山生态环境中的许多植物无法在原生长地生存,正向更高海拔“逃生”,以寻找新的栖息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课 《玩偶之家》 习题练习(含答案)一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课 《玩偶之家》 习题练习(含答案)一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2课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帮你父亲都是为了你,没想到现在你这么我!②我的前途也让你了。

③他可以随便我,我不能不依他。

④娜拉,我已经你了。

A.报答葬送摆弄宽恕B.报应断送摆布饶恕C.报答断送摆布饶恕D.报应葬送摆弄宽恕2.下面对中西方戏剧区别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

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

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

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戏剧与人生不隔。

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昧。

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

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

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

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A.西方戏剧重在求真,而中国戏剧则远离真实人生。

B.西方戏剧与真实人生不隔,中国戏剧抽离现实重在神韵。

C.西方戏剧的长处在于写实,中国戏剧的长处在于写意。

D.西方戏剧不太讲究意境,中国戏剧则非常强调意境。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鹰爪(zhǎo)玩耍(wán shuǎ) 心坎(kǎn) 可恶(wù)B.蒙(mēng)骗钥匙(yào shi)拆(chāi)开陌(mò)生C.佣(yòng)人见不着(zháo)绷(bēng)着脸报应(yīng)D.没(méi)底就得(děi)干借据(jiè jù) 招惹(rě)4.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你父亲的坏德性,你全都沾上了——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

B.要想了解我自己和我的环境,我得一个人过日子,所以我不能再跟你待下去。

C.可是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专训(1)(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05修辞手法之客观选择题专训(1)(含解析)

专题01 2022高考新题型语言运用之修辞手法(客观)专训(1)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得分:(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马,腾挪转移,马踏连营,铁路急骤,如雷轰鸣,让敌人心惊胆寒。

不仅双马近乎完美地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而且马后炮更是包涵了兄弟齐心合力断金的意蕴。

炮,隔山打牛的功夫把面前的拦路虎踏成垫脚石。

人啊!也如此,换个思路、角度,拦路虎就会变成垫脚石。

士,承担着两个角色,左是卫士,右为侍女,君王最忠诚的随从,为知己者死。

忠诚蒙蔽了你的双眼,勇敢拐走了你的思想,笑看刀光剑影,不过是风在项上舞。

1.下列诗句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答案】D【解析】原文修辞是拟人,“蒙蔽”“拐走”比人化。

A项,用典,对偶: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两句是写一轮明月同照两地,我们夫妇只能遥遥相望却不能互通音讯。

我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

可是,天空广袤,连善于长飞的大雁都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世界,连善游的鱼龙也只能掀起一层层波纹却游不到你的身边,我又怎么能和你相会呢?这里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B项,借代、夸张、比喻: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宛转蛾眉:代指红颜女子。

须臾:片刻,形容时间很短(夸张)。

鹤发:白发,代指暮年老人。

“乱如丝”为比喻,这两句大意是:光阴似箭,青春易逝,年轻貌美的姑娘,片刻间就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抒发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感慨。

C项对偶,唐•杜甫《登高》;D.拟人手法。

选自林逋《山园小梅·其一》,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调研(一)语文试卷(含解析)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调研(一)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一)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封建”本为表述中国古代政制的汉字旧名,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近代以前在汉字文化圈诸国(中、越、朝、日)未生异意。

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以降,日中两国先后以“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领主),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

史学术语“封建”,在新旧名更替之际,其概念误植尤显突出,造成的后果也较为严重。

笔者在莱因河两岸目睹的昔日容克(Junker)贵族们俯摄田园农户的古堡群,无声却有力地诠释着与“封建”相对译的西语feudalism的内涵,也呼应着汉语旧名“封建”的本义(封国土、建诸侯),比照之下,流行大半个世纪的泛化新名“封建”的偏失自现。

有学者将新名“封建”的概念误译严厉批评为“语乱天下”,并非过分之辞。

主张西周封建说的范文澜先生所称之“封建”,虽纳入“五种社会形态”之中,却仍与旧名本义(封土建国)保持联系,范老一再论证周初封建爵禄贡赋是有定制的,肯定“分封诸侯时,已规定封建制度的剥削方式”。

主张战国封建说的郭沫若、翦伯赞先生所称之“封建”,则抛弃旧名本义,加以泛解。

郭老将土地“归为私有”“地主阶层出现”“专制帝制确立”等与“封建”本义相背反的要素作为“封建制”的内涵,认为“废封建,立郡县”的战国时期“开始了封建社会”;翦先生曾主西周封建说,后又改为战国封建说,称秦孝公“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期语文强化练习(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分)早期的测量技术相传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就是说,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握着规和矩。

“准”和“绳”是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规”是校正圆的工具,而“矩”则是画方形的曲尺。

尽管这些测量工具不一定真发明于大禹时代,但说明在上古时代,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已经掌握了这些工具,也说明至迟在战国后期或汉初已经有了专门的测量人员。

《诗经·大雅》中有一篇《公刘》,其中有一句称公刘“既景乃冈”,就是在一个山冈上立表测影,以确定方向。

公刘的时代大约是公元前15世纪末。

《周礼·考工记》称匠人“水地以县”,根据郑玄的解释,“水地以县”就是“于四角立直而县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为位而平地”。

从这一记载看来,当时已经掌握了利用挂着重物的线来测量水平面的方法。

《周礼》的成书不会晚于战国时期,而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肯定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证明,至迟在西汉时,人们已经能够使用多种方法测量山高、谷深、距离,并有方法同时测量山高及远。

指南车和计里鼓车至迟在汉代已经出现,这为大规模、长距离测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古代发达的天文学.还为人们提供了利用天象来定位的条件。

《诗经》中《小雅·大东》有“维南有箕”(南有箕星)、“维北有斗”(北有斗星)这样的诗句,这首诗大致作于公元前684年前,证明当时人已经知道利用星座的位置来确定方向。

《尚书·尧典》中记载的方向已有东、西、南、北四个,《尚书·禹贡》中增加到八个。

1977年在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西汉初的六壬式盘上,由八干、四雏组成了12个方位。

而在成书于西汉前期的《淮南子》一书的《天文训》中,已出现了24个方位。

将式盘和指南针组合,就能构成测量方位的仪器,可以测出山川城郭的具体位置,比较精确地表示在平面图上。

“十字仪”或测距仪曾经是欧洲中世纪最重要的测量工具,一般认为,是由普罗旺斯的犹太学者利瓦伊·本·格尔森在1321年首先提到的。

这种测距仪可以用来测量那些无法到达的或不能进行步测的线段的长度。

然而北宋科学家沈括却发现,早在公元2世纪末,用十字线网格测量距离的原理在我国已经得到运用。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陈王刘宠却依靠他神奇的射技暂时保持了一方平安,《后汉书》卷五十有这样的记载:“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处。

”“宠有强弩数千张。

”刘宠能“十发十中”的秘诀,据华峤的解释是“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

又有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境,经纬相将,万胜之方,然要在机牙”。

由于这几句话相当隐晦难懂,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沈括在海州时,有人在地下挖到一只弩机,沈括看到后,觉得很奇怪:用它来观测山的整个宽度时,弩机上的距离很长,而用来观测山腰的一小部分时,弩机上的距离就很短。

弩座看来就像一把带有分、寸刻度的尺。

沈括认为,原设计者的用意是,当发弩人把箭架在不同的点,并用眼对准箭镞的两端时,他就可以在此弩机上测出山的度,从而就能计算出山的高度,就像数学家所用的相似三角形计算法一样。

这时,沈括理解了刘宠神射的奥秘:所谓“天覆地载”,是指双手握弩的姿势,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所谓“参连为奇”,是指箭镞在所标刻度上的相对位置,这个位置又取决于目标的远近,这样就能确定弩的合适仰角。

这一原理和使用相似直角三角形来计算高度和深度的原理完全_致。

“三经三纬”,是设在一个框架上的,射手利用它们就可以上下左右地瞄准目标了。

(选自《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有删改)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根据传说,大禹在治水时,用到了许多测量工具,他不仅要对物体的平、直进行测定,还要校正物体圆否。

B. 大约公元前15世纪末,古人已经可以在一个山冈上立表测影来确定方向了。

《诗经·大雅》中就有“既景乃冈”的句子。

C. 有文献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证明,至迟在西汉时,人们测量山高、谷深、距离,或者同时测量山高及远已经有多种方法。

D. 《尚书》中记载的方向多至八个,西汉初的六壬式盘上,已经出现了12个方位,而《淮南子》一书中,已出现了24个方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至迟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利用挂着重物的线来测量水平面的方法,甚至有可能在西周时代人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

B. 指南车和计里鼓车极可能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为大规模、长距离测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是古代测量技术的巨大进步。

C. “十字仪”或测距仪曾是欧洲最重要的测量工具,然而沈括却发现,早在公元2世纪末,相同原理的测量工具在我国已经得到运用。

D. 发弩人可以在弩机上测出山的度,从而能计算出山的高度,就像相似三角形计算法一样。

沈括认为他理解了原设计者的用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很早之前人们丁就已经可以巧妙地利用星座位置来确定方位。

将式盘和指南针组合,能使地图的绘制更为精确。

B. 一般认为,“十字仪”或测距仪是犹太学者在14世纪首先提到的一种测量工具,这种工具可以测量不能进行步测的线段的长度。

C. 对于刘宠的弩的记载的话语相当隐晦难懂,所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直到沈括看到弩机实物,才理解了刘宠神射的奥秘。

D. 和使用相似直角三角形来计算高度和深度的原理完全一致的是所谓“参连为奇”,根据目标远近,箭镞放在适当位置,确定弩的合适仰角。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

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侍郎。

高丽叛,诏李为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

师入虏境,未阵,贼遽子司议郎,累迁吏部..至,举军危骇。

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

入拜东台侍郎。

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

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

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

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

”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

”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事遂沮。

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

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

子北叟固辞,未听。

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帝王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

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

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

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

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地思考却有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

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手忙脚乱千人一面蜂拥而上崭露头角B.眼花缭乱千篇一律一哄而上脱颖而出C.手忙脚乱千人一面一哄而上脱颖而出D.眼花缭乱千篇一律蜂拥而上崭露头角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