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_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学第六章体质_PPT幻灯片

中医基础学第六章体质_PPT幻灯片
用药剂量、针灸禁忌 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 6、指导养生
因素
3、阐释病理变化 从化:病情随体质而变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从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通过影响正 气的强弱,决定发病和影响传变;通过 决定病邪的从化而影响传变。
4、指导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疾病类型 同病异证 异病同证
5、指导治疗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药物性味、
人体身心特征的概括 具有普遍性 全面性和复杂性 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由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2、常见的体质类型及其特征
阴阳平和质:功能较协调的体质 偏阳质: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 偏阴质: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
体质学说的应用
1、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体质因素决定对发病的倾向性 2、阐释发病原因 体质决定能否感邪而发病 体质状态或缺陷是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
(2)构成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外部 体表形态 体型 性格等 内部 脏腑 经络 气血津液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脏腑功能 防病功能 新陈代 谢 自我调节能力等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人格 气质 性格征三大方面 进行综合分析
健康的标志:形神统一的良好状态
(4)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
体 质
杨 勇 中医系(5教303室)
体 质
体质的概念
体质的形成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形成于先天,定性于 后天的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和心理因素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 的特性。
构成体质的三大要素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心理因素
1.形态结构
体表形态(外部形态结构) 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 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四、现代临床体质分类
5.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 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6.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 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7.血瘀质 :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 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8.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 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9.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 为主要特征。
四、现代临床体质分类
1.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 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为正常的体质。 2.气虚质 :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 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3.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 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4.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 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人出生前从父母所获得的一切统 称为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决定个体性情和功能。
2.后天影响
饮食结构、营养状况、居住环境、 生活条件、季节变化等都对体质的 形成有一定影响。 故后天的调养、适度的劳作和体 育锻炼,可补先天不足,增强体质。 性别年龄也可影响体质。
三、体质分类
《灵枢·通天》根据人体阴阳的多 少盛衰,把体质分为太阴、少阴、 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类型。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运用阴阳 五行学说,结合人体的肤色、体形、 禀性、态度等特征,将体质分为木 型、火型、土型、金型、水型五种 类型。

中医体质基础理论 教学PPT课件

中医体质基础理论 教学PPT课件
不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三、体质的标志和体质的特点:#
(一)体质的评价指标包括:
4、心理发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 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
5、使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精 神心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因、疾病损害的抵 抗、调控能力、修复能力。 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从身体发育、面色、声音、
动作、精力、处事态度、应变能力等七个方面来看。
4、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5、劳逸所伤 :
过劳——伤气、伤形 过逸——长期养尊处优,四肢不勤,可使气
血流行不畅,筋肉松弛,脾胃功能减退; 6、情志因素:精神情志,贵在和调;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体对
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了机体 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
生理状态下———生理反映 病理状态下的——发病倾向
预测性:偏于某中体质类型者,在初现端倪之
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发展演 变规律缓慢演化的趋势——为治未病 提供依据(及早采取措施 ,防止恶化 于未然)。
体质学说理论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 从 不同对体质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正确的研究 ,并有效的将体质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 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 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

气虚质保健穴
❖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 指处;
❖ 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 神阙穴:位于脐窝中央。
常见体质的判定标准
3.阳虚质 (C型) ❖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
要特征。 ❖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
❖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 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 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的潮湿或气温偏高 环境较难适应。
湿热质饮食
方凹陷处。
常见体质的判定标准
7.血瘀质 (G型) ❖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
表现为主要特征。 ❖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
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 ❖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舌红少津,脉细数。 ❖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阴虚质饮食
❖ 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 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 温燥烈之品。
❖ 食疗方:莲子百合煲瘦肉一一莲子(去芯) 15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盐适量。 制作:用莲子(去芯)、百合、猪瘦肉,加 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本汤 具有清心润肺、益气荞麦(含致敏物质 荞麦荧光素)、蚕豆等。

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课件

体质
二、注意腰部和下肢的保暖,多晒太阳。 “人老脚先老,养生先养脚”——足疗养阳简便易 行。 足浴时宜用40-50度的热水,水量以浸没踝部以上 为好,双脚浸泡15分钟,同时用手缓慢、连贯按摩 双脚,直至感觉双脚微微有发热感为止
体质
黄芪30g、鸡血藤20g、当归10g、桂枝10g、赤芍10g、 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乳香5g,以 水2000ml煎煮40分钟以后浴足,先熏后洗,以浸没足 踝为佳,浸洗时用毛巾擦洗小腿并外敷双膝。
体质
体质
阳虚体质——怕冷、手足不温
体质
体质
阴虚体质——缺水
体型瘦、性格急躁、唇干、皮肤干、大便干。
体质
体质
气虚体质——气短
疲乏、气短、出汗、语声低弱
体质
体质
痰湿体质——体胖
光彩照人、肚大腰圆、如雷贯耳、舌苔厚、四肢重。
体质
体质
湿热体质——长痘
满脸长痘、口舌生疮
体质
体质
血瘀体质——长斑
体质
阴虚体质如何养生调体?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顺势而为;多听轻音 乐。
体质
「体质」
体质
一、体质的概述、形成 √什么叫体质?
体:身体、形体、个体
质:素质、质量、性质
体质:指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形体的质量,身 体所具备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地方(个体特质)。
体质
√体质学说的应用:
1、养生、预防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整体医学模式,要 求从研究“人患的病”转化为“患病的人”,更多 强调预防疾病。体质学说将人的体质分类,使个体 化防治疾病成为可能。 采取措施(药食、穴位按摩、生活指导……)纠 正体质偏颇,减少疾病易感性。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心理等均有密切的关系。人体机能在形体运动
中反映出来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
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
质。
完整版ppt课件
5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体表形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
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体格: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 和锻炼程度的状态,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 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体重、胸围、肩宽、 骨盆宽度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状况来判断。
完整版ppt课件
4
素质
在现代生理学中素质是指人先天的形态生 理特点,主要是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 的特点,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属于
体质的范畴。
身体素质是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
的本质特征,它概括了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生命活动或形体运
动中的反映,与人的体格、体型、机能、神经、
现代医家也有不同的分类法:如有三分法、四分法、 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等。
完整版ppt课件
12
(二)正常体质的分类及其特征
1、 阴 阳 平 和 质
阴阳平和质是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其特征为:
①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②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 之偏,但都明润含蓄; ③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 ④食量适中,二便通调; ⑤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 ⑥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 力大; ⑦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完整版ppt课件
10
二、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
1、脏腑盛衰偏颇的不同决定体质的差异:脏腑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最根 本的因素。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6
四、体质所含内容 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
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 神 内部 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 性、平衡性等)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 理
特点(骄傲、谦虚、勤奋、懒惰、勇敢、怯懦等)
7
形态:人体躯体形态(体重、特征、骨骼、体形
及 体姿等) 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煅炼程度 的状态(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 度、皮肤等) 体型:身体类型(胖、瘦、高、矮、肤色等)
外形
注:上述内容中,素质、形态、体格、体型可概括 为“形”;气质、性格可概括为“神” 体质的内容实为“形神合一”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13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 源于《黄帝内经》。 按阴阳五行分类 ——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五态 人。 按体型肥瘦及年龄壮幼分类 ——膏型人、脂型 人、肉型人。 按性格刚柔、 勇怯分型。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体质分类,为后 世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借鉴。
14
一、体质分类的依据 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 等基本理论,椐此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 差异性。 具体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 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禀性勇怯分类法。 以下所介绍的仅为阴阳分类法。
先天禀赋——来自父母,为体质形成的第 一个因 体质 素(遗传因素、胎育因素) 后天因素——决定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
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5
三、体质的表现形式 体质的表现形式体现于两方面:
体质的表现
生理体质—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 (个体在体力、智力、本能方面的 特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等) 病理体质—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 (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对病 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的易转性等)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五章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五章体质

(二)体质的构成:
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形与 神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故《素问· 遗 篇· 刺法论》说:“形与神俱,而尽终 其天年。” 体质离不开形与神,即正常形态结 构基础上,而产生的生理功能和心理 活动。 因而,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活动 和心理活动三个方面差异性构成。
体 质 的 构 成

形态结构
2、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1)形成原因:内部形态结构的 完整性和协调性。 个体不同形态结构特点,决 定机体生理功能及对刺激反应的 差异,而机体生理功能的个性特 点,又会影响形态结构发生相应 的改变。
(2)主要表现:脏腑经络、精气 血津液各方面功能的强弱。 包括:防病抗病能力、新陈 代谢情况、自我调节能力、兴奋 或抑制基本状况。具体可体现于: 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舌象、 脉象、寒热喜恶、体温、呼吸、 语言、生殖、二便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摄入增 加,使当代人类的体质也发生 了相应的变化,肥胖症、糖尿 病、冠心病等“文明病”、 “富贵病”发病比率较以前显 著增加。
禀赋遗传论
认为遗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 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
毫无疑问,体质差异,个体体质 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所 决定的,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 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这 种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体质差异, 是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性 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历代医家的充实和发展:
1、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继承《内 经》有关体质学说的理论,并以人 体正气胜衰、脏腑属性为前提,结 合实践,创造了辩证论治的理论, 寓体质学说于辩证论治中。
2、晋· 王叔和《脉经》 王叔和十分强调诊脉要注意体质 特征,曰:“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 长短及性气缓急。”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ppt课件
1. 先天因素: 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 代禀赋的薄厚强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 的基础。 2. 年龄因素: 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 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 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性的体质影响,大致经 历了五个阶段。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在不同个体身上,体 质的存在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 型者,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 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采取措施, 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
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2.分类
体质的构成要素
(1)体型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形态和功 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 为直观,一望便知,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 的篇章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2)脏腑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的形态和 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素。《内经》中充分 强调了这一点。
阴虚体质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 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秋冬养阴。居室应安, 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 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地理气候因素: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5、其他因素: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素 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体质 趋弱。
体质的特点
1.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内在脏腑气血等 强弱盛衰的概括。 2.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 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体质学说的任务就 是揭示其规律,并就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3.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 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剧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 和可变性。年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 身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39
• 特征表现: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或精神紧张、焦虑不 安,经常多愁善感,感情较为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易受惊 吓,胁肋部或乳房常胀痛,有时会无缘无故叹气,咽喉部常 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临床舌脉 诊察常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37
• 特征表现:面部或鼻部常有油腻感或者油光发亮,脸上容易 生痤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小便 时常觉尿道有发热感,尿色偏深,大便常黏滞不爽,有解不 尽的感觉,女性常见带下色黄,男性常出现阴囊潮湿
• 发病倾向:易患痤疮、黄疸、热淋等病。临床舌脉诊察常见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18
• 生活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其水土性质、气候特点以及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常常影响着人的体 质,最终导致人的体质出现地区性的差异。社会环境同样 也会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19
20
一、体质与年龄 二、体质与性别
21
• 小儿体质 • 青年体质 • 中年体质 • 更年期体质 • 老年体质
44
正气不足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发生的 外在条件。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 质正是正气盛衰偏颇的反映。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正 气旺盛,抗病力强,邪气难以侵入致病;体质虚弱者,正 气虚弱,抵抗力差,邪气易于乘虚侵入而发病
45
体质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即影响着病机。病人因 体质不同,即使感受相同的病邪,却往往发生不同的病理 变化。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多从阳化热,而 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感湿邪,阳盛之体易从 阳化热而成湿热证,阳虚之体易从阴化寒而成寒湿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希麦氏从 精神病角度将人群分为矮壮型、 肌肉型、瘦长型三种。这些都 是人类对体质医学研究的早期 成果。但国外对体质学说的研 究往往偏重于心理分析,被称 为“气质学说”。
-
13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依
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 灵活性,把人分为兴奋型、灵 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 始终起重要的作用。在个体 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 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 季节变迁等对体质均产生一 定的制约影响。
胆汁质
黄胆汁占优势,表现为性情急躁,神经系统坚 强。不怕困难,缺乏自制能力,缺乏持久而有 系统进行工作的能力。
黏液质
黏液占优势,表现为性情孤僻,感觉和
行动都是均衡的,表情不显于色,感情
稳定,反应迟钝,难以适应生活条件的
改变,工作埋头苦干。
-
11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其所
著的《论人的本性》一书中的这 些论述,都只是直观地对外部表 象和宏观的体貌特征、行为心理 进行的描述分类,从根本上说, 还是属于现象分类,而不能深入 反映事物的本质。
第五章 体质
-
1
引言
在所有的人群中,每个人都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叫做个体差异。
你就是你,绝对不是另外一个人。你 的个性心理,你的对外生活能力,你 的心态,你的表达,生理现象都是不 一样的。这个就叫做中医体质学,研 究人的个体差异的学问。
-
2
人的个体差异是由先天父母的遗 传决定的;同时,也受后天的影 响而变化。后天影响,包括长大 成人的过程中,饮食,性情,工 作环境等。从而导致了每个人与 众不同的体质特征。
变 “赋禀”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禀赋”、 “气质”
清·徐大椿:“气体”、“气质”
清·叶桂·华岫云:“体质”
-
22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命 过
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程 的
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


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
23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体质学的 四个基本原理:
体质过程论 心身构成论 环境制约论 禀赋遗传论
-
3
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人类既有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 液等相同的形质和功能活动,也 有神、魂、魄、意、志,以及喜、 怒、悲、思、恐等相同的心理活 动,这是人体的生理共性。
-
4
正常人体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个 体在形质、功能、心理上又存在 着各自的特殊性,这种个体在生 理、心理和形质的特性便称之为 体质。
但是至今国外医学对体质的各种分 类学说都无法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与 养生康复,惟有中医体质学说与医 疗实践、养生长寿密切结合。
-
14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以人类体
质研究为载体,涵盖了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 等多个方面。发现了许多新的生 命现象,特别是在功能表达的生 命信息等方面。从而为生命科学 提供了新的认识体系和整体、系 统、动态研究人类的思维模式。
-
17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
18
一、体质学说的概念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 究人类不同体质特征、类型的生 理、病理特点,并分析其疾病的 反应状态、病变性质,从而指导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
19
二、体质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的涵义 (二)体质的构成 (三)体质的标志 (四)体质的特点
-
15
随着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一步
深化,必将同时对中医药临床 实践、养生、预防及康复医学 产生深远影响,为个体化诊疗 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中医药 积极干预亚健康的水平提供了 理论指导和方法。
-
16
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研究不断取得
新的成果,已成为一门新的交叉 学科,被国家列为“十五” “211工程” 建设项目。中华中 医学会体质分会正式成立。
-
20
(一)体质的涵义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 在先天稟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 所形成的包括形态、生理机能和 心理活动方面的相对稳定的固有 特性。故体质又称为人体的“身 心特性”。
-
21
《内经》:“形”、“质”
用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禀质”
词 宋·陈自明《妇人良方》:“气质”
的 南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
24
体质过程论
认为体质是一个随着个体发育的 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 这就是说,在人体的发育过程中, 体质的发展经历了幼年、青年、 壮年、老年等不同阶段,每一阶 段的体质都具有其不同的特点。
-
25
心身构成论
认为体质是个体躯体素质与相 关的心理素质形成的相对稳 定的统一体。
-
26
曾有学者运用心理学上的艾森克个 性问卷,对体质类型中的痰湿(肥 胖)体质进行了与个体心理特征的 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痰湿(肥 胖)体质的个性以中间型为多,内 向型次之,外向型最少。其神经质 水平以情绪稳定型为多,中间型次 之,不稳定型最少,初步印证了心 身构成论的理论。
-
5
体质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 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 的易感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 的倾向性等,进而还影响着某些 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措 施的反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 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带有明 显的个体特异性。
-
6
因此,重视对于体质问题的研究, 不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个体的 生命特征,而且有助于分析疾病 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对诊 断、治疗、预防疾病及养生康复 均有重要意义。
-
7
自医学诞生以来,人类一直重
视体质类型的划分,西方医 学早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就有 了体质分类的概念,在《黄 帝内经》中对体质形成、体 质特征与分型以及体质与疾 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治 疗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论述。
-
8
东西方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了人的
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同时也看 到了群体的趋同现象,以此为依 据,早期医者对这些现象的共同 点和差异点进行了比较和分类。
-
9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的 “体液说”,认为人体的特 质由四种体液组合的比率不 同决定。
-
10
多血质
血液占优势,表现为见异思迁,神经系统坚强, 感觉和行动都是均衡的,活泼好动善于交际, 能适应各种情况,常常容易做出妥协。
抑郁质
黑胆汁占优势,表现为多愁善感,神经系统比 较敏感,抑制性较强,固执而容易生气,不善 交际,不能经受长期的紧张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