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5T13:52:51.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陈璐安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佛山市灏景检测有限公司 528311

摘要:本文针对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境工程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不但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居民的人身健康产生的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指导决策来制定更为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预防措施,但这对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是有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因此需要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1 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在环境监测技术刚被引进时,由于科技、经验、经济等条件限制,往往只能对一个目标进行检测,由于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实现对目标的实时监测。此外,由于各方面都具有局限性,其监测形态多成断续性的监测,过程也是断点的曲线,且只能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或其他情况,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再加上多年来的不断探索研究,如今该技术在我国也初具规模,不但完成了全天候全自动的监测工作,而且监测手段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卫星遥感监测、物理监测等不同的监测方法。除了方法、技术有所进步外,还制定了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起了配套的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促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2 环境监测存在的不足

该技术在我国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上种种因素影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1 系统监测能力不足

同目前我国的监测能力同国外的技术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系统监测能力不足,在实际的监测中,如果遇上特殊情况,往往会使测量的准确度有所下降,只能满足某些方面的要求,而难以完全满足。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较专业的知识,并熟练掌握该技术,但在实际中,该领域的人员结构较为复杂,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其中工人占了绝大多数,在某些程度上不利于该技术的发挥。

2.3 健全管理制度

系统管理匮乏。该技术虽然受到普遍关注,但执行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般容易,比如,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体质不够健全等原因使得整体的管理水平不太理想,必须在不断实践中对管理制度加以改进,使其和管理工作相符合。

2.4 缺少专门的实验室

该技术要想进一步完善,至少得有个专门用来搞研究的实验室,但当前要么是借鉴引进国外技术,要么只是在大学的专门学科领域出现,缺少专门的实验室,为了更好地对环境监测的核心技术加以把握,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虽然对环境污染比较重视,也投入了很大一笔资金,但环境监测技术需要越来越高端的技术,再加上一些设备等,花费越来越多,国家必须加大投入,在经济上给予足够的支持。最后。如今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

此技术本来在我国起步就晚,物资储备显然不够,且其监测标准主要是依据我国国情来指定的,还达不到国际化的标准。

3 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3.1 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保障

综合观察当前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环境保护工作状况来看,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应当是朝着这样的发展方向:继续以国家环境保护的计划与目标为指导,根据环境保护的需求,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提高监测技术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环境监队伍素质往专业化发展。培养、吸纳顶尖的专业化技术人才,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3.2 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应向加强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方向发展

调查表明,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污染中的当务之急,必须有侧重地建立监测方案,有效地开展研究整治工作环境监测仪器的重点应当往自动便携式监测仪器的研制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监测技术服务。

3.3 监测管理应当向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性,使管理人员及时地掌握、发现并改进监测工作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4 提高环境监测技术

4.1 监测信息网络化

建立监测的网络系统,主要看中信息网路的实时性及其容量大的优点,监测信息网络的建设将方便在后线研究监测技术的技术研究人员获得来自第一线的准确实时的消息;这一举措将使技术研究人员尽早对已受污染的环境提供有利可行的治理措施。不仅如此,在治理工程中,技术研究人员也可以有实时的治理信息反馈,可以随时调整治理的手段,对环境的治理影响深远。这种借助现代先进手段的方法应该在环境监测的各种阶段被广泛加以采纳。而另一方面便是上文提到过的便于不同地区提供其所在地区的研究和治理结果,让其他与之情况类似者可以吸收采纳,从而实现治理开销上的研究花费。这样可以充分体现监测信息网络的实用性,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提高和环境治理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4.2 仪器设备配置先进化

作为监测环境的主角,各种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和是否具有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仪器配备的先进化便意味着在金钱上的长期和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省湘潭市,411201) 1 引言 摘要:环境监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研究现状,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原因,不断地创新探索。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对策 2正文 2.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一、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国已经建立2223个环境监测站,大概36万人在岗工作,占整个环保系统总人数的4%,高级技术人员有2350人,中级技术人员8400人,再者,其他行业中还有大概1万人参加环境监测事业,其中,环境监测机构约有2634个,在岗人员约为21万。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拥有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噪声、海洋、酸雨、地下水、生态以及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各个监测要素的监测站数量也初具规模了,多的已经达到了近1100个监测站,最少的也有30多个,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 已经具备较强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约有70个城市具配备了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立了5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部分省市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试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再者,在全国31个省和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信系统。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目前已经有400多项,其中大部分的污染因子,已经有了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各类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全国共有专业和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监测站约2200个,行业监测站约2600 个。共有10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113个酸雨监测站,135个水质监测站被国家控制。再者,国家还建立了噪声监测网络,辐射监测网络和区域监测网络等等。 二、国环境监测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对照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OH 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 .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 C .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 .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 .保持垂直 B .保持水平 C .紧靠恒温槽内壁 D .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 .玻璃电极 B .甘汞电极 C .铂黑电极 D .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 .低周档 B .高周档 C .×102档 D .×103 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 .电桥两端电压 B .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 .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 .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 .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 .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 .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 .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 .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 .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lg 对t 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 .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 .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 .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 .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 .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 .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 .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 .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 .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2020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是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环境保护最基本的话语权来自于监测。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及时、可靠关系到整个环境监测甚至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对环境信息进行监控,并对环境质量进行把握、评估以及预测等。环境监测是提高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加大对于环境问题重视度,国家环境监测机制逐渐完善。从整体来看,由于我国环境监测时间相对较短,尽管近些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对不断升级的环境问题,我国必须合理认识自身环境监测方面的发展现状,全面剖析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更好地完成环境管理与规划工作。综上,随着政府和企业将越来越重视环保监测和检测领域,未来环境监测行业比重将保持上升趋势。环境监测行业市场饱和度较低。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产业基本由外资企业占领,中端市场主要由上市企业如雪迪龙、先河环保、中环装备、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占据,下游主要为第三方环境服务企业。但从2018年的企业发展、并购等情况来看,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为涵盖软件、硬件、集成、运营维护的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服务商。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辐射监测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2020年之前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战略详图。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2018年,监测设备的发展,在价格更低、易于维护、运行稳定、适应恶劣环境等基础上,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环境监测网络,从省级到地级,逐步到县级覆盖;监测领域,从空气、水向土壤倾斜;同时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指标不断增加;监测空间不断扩大,从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室内环境监测现状论文

论述室内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室内的装修越来越重视,使得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尤其是人们开始注重“绿色生活”之后,对室内的环境要求也“水涨船高”。因此,对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治理,就成了社会的热门议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室内环境污染的一些特点以及监测的一些不足,着重研讨了解决对策。 一、室内环境污染的原因 1、日常活动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人们长期处于较封闭的室内环境中,在室内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二氧化硫、细菌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室内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室内不断积累,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2、室外污染物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室内环境虽相对封闭,但也需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在开窗、开门通风时,会有大量的室外污染物趁机进入室内,这些污染物无法及时的排出,便会在室内不断积累,而造成室内环境污染。 3、各种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室内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建筑物中释放的放射性污染物,装饰材料中释放的甲醛、苯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及室内的陈设品和家具等散发的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污染物长期存在于室内环境中,造成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二、室内空气监测要素

1、室内环境监测点位的确定 室内监测点位一般设在客厅、卧室、书房等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并且要避开门窗等通风口,每个房间设置1到2个监测点;办公室监测则需要根据室内面积大小设置监测点位,一般50m2以内设置1到3个监测点,50m2到100m2则设置3到5个监测点,超过100m2则至少应设置5个监测点;采样布点主要采用梅花式和对角式,采样高度控制在0.5米到1.5米之间,距离墙壁0.5米以上。 2、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要在室内封闭12个小时以上进行,并且监测时不可打开门窗,采样时间要持续45分钟以上。 3、监测时间的选择 监测工作要在房屋装修完工后至少1个月才能进行,如装修超过两个月进行监测仍有超标现象,则认为装修工程不合格。 三、室内环境现状 1、监测频率低 现在监测以及治理室内环境技术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形式为监测室内环境技术缺乏具体针对性以及对污染指标的认识严重缺乏;同时,受到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这些因素的局限性。现在,我国监测室内环境的频率一直都非常低,所以没有办法将实际室内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准确地反映出来。 2、应急措施不完善 监测以及治理室内环境技术发展到今天,依旧没有能够创建出一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被作用物质的本质可分为__分子___光谱和___原子__光谱。 2.色谱分析中有两相,其中一相称为__流动相__,另一相称为__固定相__,各组分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分离。 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宜采用_ H2_作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时,宜用_ N2__作载气。 4.在色谱分析中,用两峰间的距离来表示柱子的_选择性_,两峰间距离越__大__,则柱子的_选择性__越好,组分在固液两相上的_热力学_性质相差越大。 5.红外光谱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_透过率谱图_,另一种是__吸光度谱图__。 6.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__偶极矩___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__单分子_和_同核分子___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7.原子发射光谱是由_电热能对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激发_跃迁产生的,线光谱的形成原因是__原子、离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____。 8.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__入射光的波长___。 9.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__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合性_。 10.原子吸收光谱是由__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___的跃迁而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A )1. 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 A紫外/可见光B近红外光 C微波D无线电波 ( D )2.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 保留时间 B. 相对保留值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 B )3. 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组分 D. 载气与固定相 ( A )4. 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A. 调整保留时间 B. 死时间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高。 ③、小型便携式、简易快捷式的监测技术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能快速适应各种条

论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及展望

论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6-12-07T14:00:57.6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4期8月下作者:郭献琪[导读] 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其展望。 舟山市普陀区环境监测站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及环境监测管理方式不断变化下,按照十三五期间的环境保护重点关注以及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向,对环境监测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其展望,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存在问题;发展措施环境污染是现代社会三大世界性问题之一,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有效地掌握准确的环境变化信息,从而为控制污染源排放和评价环境治理效果提供数据依据。因此环境监测技术对于环保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1 环境监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在线监测系统发展滞后 目前国内环境监测技术总体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基层环境监测仍以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方式为主,少数地区已配置的环境质量在线和遥感监测系统还不够先进,主要问题表现为:(1)系统兼容性不强,每台监测设备均装备独立运行程序,一旦进行系统更改或升级,往往需要重置所有客户端程序。(2)使用成本较高,由于系统维护量大,需要处理大批应用程序,对用户工作站的硬件配置要求较高。(3)数据安全性较差,客户端中存在的操作程序可能受到攻击,导致服务器的数据泄漏、缺失或错用。此外由于系统层级较多,需要处理数据量十分庞大,也可能导致数据错误和失真。 1.2 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和标准性 首先,对于特定行业产生的新型污染源,例如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微量元素污染物等,相关监测方法存在缺失。其次,环境监测的国家标准修改和制定工作滞后。一些污染源的排放参考标准年代久远,不符合当前各地区实际情况。部分监测分析方法没有实行统一标准,很难控制排放和指导监测。最后,一些环境因素监测还存在空白。例如 PM2.5 指数和光化学烟雾等城市空气监测分析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噪声监测技术及其影响分级评价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仅关注地表水污染,无法反映生态系统整体情况;近海及远洋环境监测发展缓慢,分析方法单一滞后等。 1.3 监测设备和数据的管理存在不足 在监测设备方面,一是常规监测设备落后老化,一些便携式、自动化、在线类、智能型的监测仪器设备配置数量有限。二是大型设备使用率较低,大多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大部分设备的特色监测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设备检查、保养和维护管理松懈,造成设备的使用生命周期缩短。 在监测数据方面,一是在采样环节,监测人员受到现场干扰因素影响,或是样品选取方法不合规范等,导致数据缺乏代表性;二是在分析环节,由于计量工具和测试仪器没有检查校准,或是选择标准试剂失效等,导致数据出现较大偏差;三是在管理环节,由于数据信息的分类、保存、传输等存在管理混乱或责任缺失,导致数据发布出现遗漏或延迟,导致数据失去时效性;四是环境监测部门受到上级压力或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人为更改、修饰、编排或泄露监测数据,导致数据权威性受到质疑。 1.4 监测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一是环境监测人才数量不足。环境监测部门存在人才结构性失衡,实践技术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大幅度增加的监测任务需要;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界定标准和薪酬分配制度,导致人才引进困难或人才流失严重。二是缺乏有效人才培训管理机制。培训方式未能实现系统性、强制性和专业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往往被迫采取自学方式,使得人才成长缓慢,无法达到实际监测需求。团队结构配置和人才素质能力滞后于监测技术需要。三是缺乏有效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员工收入与其绩效不能挂钩,无法针对不同阶层的员工产生激励效果,削弱了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和主动性。 2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措施 2.1 研发应用自动在线监测技术 在吸收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的研发应用,扩大环境监测对象的覆盖范围,提高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和网络化程度,为环境控制和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服务。例如设计和实现基于 GIS/SMS/GPRS 无缝集成技术的环境监测系统。通过 SMS/GPRS 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对数据的远程监控;利用 GIS可视化和窄间分析功能,实现对污染源地域监控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分析决策。 2.2 监测分析方法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首先,针对新型行业产生的特征污染因子,在参考原有相关国内外标准监测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开展监测分析方法改进和应用性验证。同时需要对特殊样品进行大量对比试验,尽量排除可能污染物的干扰。其次,修改和制定标准化的监测分析方法体系。环保部门应积极组织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探讨系统化和标准化监测方法的制定,论证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原有方法的采样、分析等测试流程。及时了解国外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提高研究成果向监测应用的转化率,扩大监测分析方法的适用领域。 2.3 优化监测设备和数据的管理 在监测设备方面,一要增加常规监测设备的投资与更新力度。例如提高自动采样器、污染源在线式监测仪、便携式应急监测仪等常规设备的采购。二要建立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将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等大型仪器对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市场化环境监测服务。三要完善设备日常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要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管理、档案记录、检查维护、使用评估等。 在监测数据方面,通过污染源分类筛选、规范采样方法、加密采样频次等方式,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通过提高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硬件和软件水平,硬件包括采用先进监测仪器、选择标准基准试剂、配备专门环境监测实验室等,软件则涉及技术人员操作、实验室管理、质量保证程度等,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引入质量资质认证和第三方监督等机制,来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2.4 增强监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室内环境检测报告-(标准版)

室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编号:XXXX-SNJC-2015-001 委托单位或个人: XXX(女士) 委托检测地址:市孝南区XX路XXXX 委托检测项目:民用建筑工程室空气中游离甲醛、苯 XX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2015年 1月 30日

报告说明 一、本机构保证检测的公正性、独立性和诚实性,对检测的数据及检测评价结论负责,对委托方所提供的检测样品。 二、本报告无编制人、审核人和签发人签字,或涂改,未盖本机构红色检测报告专用印章无效。 三、委托方若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报告之日起15日书面形式向本检测机构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四、由委托单位自行采集的样品,仅对送检样品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五、本报告各页为报告不可分割之部分,使用者单独抽出某些页导致误解或用于其他用途及由此造成的后果,本机构不负责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本报告及数据不得用于商业广告,违者必究。 地址:XX市XXXX路XXXX1幢XX单元XXX号 邮政编码:432000 服务热线:0712-XXXXXXX 邮箱:XXXdzyws2013163.

报告说明 一、本机构保证检测的公正性、独立性和诚实性,对检测的数据及检测评价结论负责,对委托方所提供的检测样品。 二、本报告无编制人、审核人和签发人签字,或涂改,未盖本机构红色检测报告专用印章无效。 三、委托方若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报告之日起15日书面形式向本检测机构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四、由委托单位自行采集的样品,仅对送检样品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五、本报告各页为报告不可分割之部分,使用者单独抽出某些页导致误解或用于其他用途及由此造成的后果,本机构不负责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未经本公司书面批准,不得复制(全文复制除外)本检测报告。 七、未经本公司同意,本报告及数据不得用于商业广告,违者必究。 地址:市XXXXXXXXXXX幢X单元XXX号 邮政编码:432000 服务热线:0712-XXXXXXX 邮箱:XXXX2013163.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利用电流-电压特性进行分析的相应分析方法是(C) A、点位分析法 B、电导法 C、极谱分析法 D、库仑法 2、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 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热分析法 D、色谱分析法 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 A、原子发射光谱 B、X荧光光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 D、拉曼光谱法 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 A、电导分析法 B、极谱法 C、色谱法 D、伏安法 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高 C、速度快 D、易自动化 E、选择性高 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B) A、发射光谱法 B、分光光度法 C、电位分析法 D、气相色谱法 E、极谱法 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 C、具有的设备条件 D、成本核算 E、工作人员工作经验

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仪器结构的改善 B、计算机化 C、多机连用 D、新仪器分析法 E、自动化 二、填空题 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 3、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分析法。 4、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库伦分析法。 5、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吸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 1、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评定指标有哪些? 答: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等指标。 2、检出限的定义及意义? 答:定义,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能够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环境监测技术成为了影响环保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准确、及时的监测和分析,对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3S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科学技术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物监测中应用广泛。同时,本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将向着以有机污染物作为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控介质范围扩大、监测分析精度痕量化、分析技术快速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应用广泛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技术;污染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Abstract:Toda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is deepening,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al work to carry out. Using moder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pollutants accurately and timel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By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existing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3S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hysical and 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monitoring of contaminants in water, air, soi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media.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chnology, it will be toward to regard the organic pollutants as the main monitoring targets, expand the scope of monitoring media, analyze to achieve mark quantization, analyze fast, and us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widely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echnology;Pollution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问题和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环境监测不仅是加强环境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环境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政府及社会各界不断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总

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全国环境监测产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大气污染监测系统。细分领域上,2014年销售数量处于前2的产品类型是水质和烟尘烟气监测设备。环境监测企业研发费用总量、研发费用/营业收入比重均保持增长。未来发展趋势:1、空气质量监测将向更广泛的区域监测发展;污染源监测将向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监测发展;VOC治理与监测已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政策推动下潜在需求即将爆发。2、水十条将推动水质监测细分领域发展。3、在国家大力推动第三方运营维护服务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设备厂商正在由单纯的设备提供者向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维护转型。4、智慧环保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提高原始数据资源使用效率,为差异化收费提供数据基础,强化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等;智慧环保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有望得到全面发展。 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大气、水等;污染源监测涵盖大气、水同时,还包括固废等环境因素;其他监测包括土壤、噪声、辐射、应急等。其中,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构成,污染源监测运营主营由主要排污企业监测部门构成(如电力、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 图表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方面,硬件、软件及试剂的发展较为成熟,且这些产品一般从外部引进、非自行生产,产品投资价值相对较小;中游方面,监测仪器企业一般会引进关键零部件进行系统集成,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利润水平较高、投资价值相对较大;下游方面,国家目前正在力推环境第三方运营维护(或称环境服务业),对运营维护企业的技术水平、资金及融资实力提出更高要求,环境监测运营维护的PPP项目的初始资金投资一般很大,但是一旦进入项目稳定运营阶段,由于成本仅为人工、车辆等少数管理成本,利润水平之高仍然使得下游环境监测运营维护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在环境监测产业规模结构中,监测仪器占比最大、达到62%,运营维护目前刚刚起步,

室内环境检测合同协议书终审稿)

室内环境检测合同协议 书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合同编号: 民用建筑工程 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合同 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 检测方(乙方): 签约地点:西安 签订日期:年月日 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合同 甲方: 乙方: 甲方决定委托乙方承担项目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为进一步明确责任,保障双方的利益,经友好协商,在双方自愿以及完全清楚、理解本合同条款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陕西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签订本合同。 一、检测项目 室内环境污染物:氡、甲醛、苯、氨、TVOC 二、检测依据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三、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为乙方现场检测提 供方便。

(2)免费提供检测用电(220V),电源接驳点离地面高度小于1.5米,与检测点水平距离小 于5米。 (3)协调与检测有关的单位的施工作业,确保乙方的检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派人协助乙 方进行现场检测,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配合工作。 (4)按本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向乙方及时支付全部检测费。 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必须对所承担检测项目的合法性负责,即乙方必须自行保证具备检测甲方委托项 目的能力及资质,否则,乙方应承担因此导致的全部责任。 (2)指定以下人员交付技术资料和检测报告: 姓名:电话: (3)乙方必须严格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等相关国家 有效法规、技术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并向甲方提交《检测报告》一式 份,并对其准确性、科学性、公正性负责。 (4) 按照合同要求,按时催促甲方支付检测费用。 (5) 乙方在检测过程中,应遵守甲方的有关规章制度;甲方应积极给予配合。 四、检测时间 当现场具备检测采样条件后,即进场检测采样。预计工期为1-3天。若遇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适合规范规定的检测采样条件时,则按实际受影响天数顺延。现场检测采样完毕且甲方提供齐全的技术资料后,五至七个工作日内提交检测报告。 五、检测费用与支付 1、检测收费标准: 2、建筑面积: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概述 (1) 1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总体设计 (3) 1.1 课题设计的内容 (3) 1.2课题设计的方法 (3) 1.3总体方案设计 (3) 1.3.1系统框图 (3) 1.3.2功能设定 (3) 2 空气质量检测仪的硬件设计 (5) 2.1 空气质量检测仪系统简介 (5) 2.1.1 系统硬件结构及原理 (5) 2.2 STC89C52单片机简介 (5) 2.2.1STC89C52主要性能参数: (6) 2.2.2时钟电路模块 (7) 2.2.3复位电路模块 (8) 2.3传感器的选用 (8) 2.3.1气体传感器 (8) 2.3.2温度传感器 (11) 2.4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14) 2.5声光报警电路设计 (16) 2.6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16) 2.6.1LCD1602的基本参数及引脚功能 (16) 2.6.2LCD1602的指令说明及时序 (18) 2.6.31602LCD的RAM地址映射及标准字库表 (19) 2.6.4LCD1602的一般初始化过程 (19) 2.7按键电路设计 (20) 2.8电路电源设计 (20) 2.9本章小结 (20) 3空气质量检测仪的软件设计 (22) 3.1 系统软件设计思路 (22)

3.1.1 编程语言的选择 (22) 3.1.2 软件功能需求 (23) 3.2软件模块设计 (24) 3.2.1主程序模块 (24) 3.2.2AD转换模块 (25) 3.2.3液晶显示模块 (26) 3.2.4声光报警模块 (26) 3.2.5按键模块 (26) 3.3本章小结 (26) 4系统调试 (27) 4.1系统硬件调试 (27) 4.1.1 常见的硬件故障 (27) 4.1.2硬件调试方法 (27) 4.2 系统软件调试 (27) 4.3本章小结 (28) 结论 (29) 1主要结论 (29) 2展望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附录 (32) 附录一 (32) 附录二 (33)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D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D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D )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C )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B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D )。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B )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D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B )。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D )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环境监测是以环境分析为基础,通过给影响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测定,来研究环境中质量的变化,其直接目的就是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为科学的环境管理工作服务。现今,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进行污染 控制治理和防止环境治理下降,本文对我国环境监测目前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详细谨慎的分析,并对环境监测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相对应的污染。所以在环境监测这件事上是不 能掉以轻心的,它是对环境的监测,对一些物理污染因素和生物污染因素也都进行监测,同 时还对生物和生态变化所产生的污染进行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分析总 结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只有进行这样全面详细的监测,才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相关措 施的施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环境监测相关技术 1.1环境监测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体质仍旧有着种种漏洞和问题例如监测的项目不足够深入,没有监测足 够全面的内容,监测的领域也不够宽泛等。随着世界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利 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国内目前在环境监测方面建立起了 相应的技术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果,自动监测能力也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 很多不足。在我国,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发现的较晚,所以环境监测工作的起步也较为落后。管理方面的不合理,环境监测工作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难以进步;监测工作所覆盖的 范围也从一个断面逐渐的发展到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通过现在的环境检测技术改善了以 前的间断性的环境监测,实现了对环境的连续监测。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也会实时 的将环境监测的相关信息和环境监测中的政务管理等工作对人们公开告知,并积极的接受人 们所提出的需求和问题。 1.2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 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等等,多数污染因子已有控制标准及监测方法标准。我国的检测系统的整 体能力并不是很强,监测工作中的工作人员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监测工作的管理水平 也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水平,且在环境监测工作方面的投入也并不多。整体水平较低,我国土 地面积辽阔,环境治理范围较广,全国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预期目标也就难以达到。 此外,在我国还没有非常完善的环境监测设备市场,由于我国环境监测领域起步较晚,所以 国内的环境监测设备制造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企业中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不高,与国外的一些 设备质量差距较大,在市场中占据的比例很小。目前,自动连续监测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也 得到进一步应用,产生了强烈反响,极人地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 1.3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人才缺失:环境监测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尤其是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 监测队伍。目前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人才数量少,而且在我国的科研队伍当中,往往 有些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进度。然而也因为环境监测部门并没有足够多 的人数,对于环境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管理等没有行之有效的竞争的机制和激励,技术人 员业务能力参次不齐,特别是对高复合型高级监测人员严重缺乏。甚至很多的监测部门开设 领导开后门的状况,机器被动的接受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主动的吸纳,从而导致了人员很多, 而人才紧缺的不堪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